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房子好词好句

草房子好词好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草房子好词好句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第1篇

看书趣事

说起看书,我不禁想起童年看书的趣事。小时候,我不怎么喜欢看书,偶尔看看《看图写话》或《小童谣》。有一次考试,最后的看图写话的图我觉得很熟,想了想,原来在《看图写话》这本书中看过,我就用上书中的好词好句。结果得了满分,我想:原来书这么好,我得多看点书。

还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两本长篇小说《草房子》和《青铜葵花》。这两本长篇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沉浸在了书中。放学后,我又捧起书,继续看。一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我以为是个人,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不小心撞到你了。”我又绕开走。回到家,我急切地把作业写好,并检查好,目的是看那本还没看完的书。要吃饭了,妈妈叫我,可我听得到吗?当然听不到。妈妈见我还没去吃饭,很生气,走进屋,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出去。晚上睡觉时,我怎么也睡不着,总想着没看完的那本书。于是,我等爸爸妈妈都睡了,拿来一块布,包在台灯外,使灯光变暗。再拿出书来看。看着看着,就忘了夜里妈妈会不定时地来看我。妈妈来看我了,见我屋里亮着暗灯,以为是小偷,便把爸爸叫醒,走进房间,爸妈把我当成小偷,拿起拖鞋正要向我打来,我便急忙说:“我是诗雨呀!”那一次,把我和家人都吓了一跳。于是,我决定晚上只看一小时书。

我知道了要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要会选择时间看书!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习作教学 积累意识 表达欲望

习作教学是对学生表达技巧与习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抓住“人”这一最活跃性的因素,着眼于儿童内涵的整体丰富,遵循儿童智慧流露的心智流程,为儿童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用心拉开习作教学的序幕;引导儿童体验、感悟、积累、表达,用心弹好习作教学的前奏。

一、唤醒内隐的素材积累意识

(一)积累要从“新”开始

学生的习作意识应该尽早开始培养。从孩子能看能听能说开始,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心理水平、理解能力,引领他们触摸自然、参与生活,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引导他们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发现及看法,鼓励孩子质疑别人的观点,发展自己的看法,赞赏孩子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见解。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习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认识“新”的生活开始。因为能说话,就是最好的习作启蒙。教师有了这样的认知,便会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关注一些有意思的情节,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对那些有意思的情节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积累要从“心”开始

教师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帮助学生无意识地拾取生活镜头,有意识地积累生活语言。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教师要经常设计各种体验活动,引导孩子把眼睛盯向生活、盯向身边、盯向自己,让孩子们尽情地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提炼生活、表达生活,让习作的意识在生活中萌芽。

感悟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心领神会的一种境界。它是孩子们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智慧发展的必经心理过程。感悟的过程需要老师用“心”引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生观察生活的时候不应只停留表面,可以经常问孩子你看到的东西怎么样?你能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吗?这样引导,学生就会想办法细致观察,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事物,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视角就会与众不同,思考的深度也会提高。

清代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和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是培养孩子们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唤醒孩子的积累意识则是习作教学中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站在习作指导的意识高度从日常抓起,从生活抓起。

二、激发萌动的习作表达欲望

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以习作表达欲望的培养为契点,致力于思维拓展、心智发展、精神内涵的丰富,着力于习作欲望的激发与表述技巧的习得,以人的不断发展来实现儿童习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从“情”起步

情感是习作水平提高的动力因素。“情动而辞发”说的就是这个理。体验、感悟、积累能发展孩子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尊重情感的多样性,让丰富的情感体验为生命着色,为个性的习作奠基。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情感,良好的情感又能促使孩子们深刻积极地体验。比如关于“台风”,孩子们的体验各不相同:有人感觉恐怖,有人认为好玩,有人说有利有弊,必须客观看待。孩子们之所以有不同的体验,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教师不能轻易地加以否定,而应引导他们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赢得别人的认可,把他们的体验引向思考的深处,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当然,孩子们情感世界的丰富程度也直接影响感悟的方向与深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相信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很多作品的意义,从而在内心生发出很多的感悟。正如我在指导学生读《草房子》的时候,经常坐下来与他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以及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我们的交流是带着感情的,他们会因为喜欢或讨厌去品评那些人那些事。能品评书中的人和事,慢慢地对生活的人或事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脑海中储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多了,以后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总之,拨动学生的“情”弦,学生就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二)与“思”同行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富有想象力,必须在思想上想的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培养学生写作欲望的整个过程应该与“思”相伴。

习作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生活中涵泳感受,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见闻、体会,这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个善于分析、观察、推理、比较的人往往能从琐碎的小事中捕捉到闪亮的东西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萌发出入木三分的感悟,写出一鸣惊人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总喜欢把积累的好词语好句子一股脑儿地用出来,完全不知道怎样梳理自己手中的材料。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思考尤为重要。老师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候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材料的方法。指导读好书,习得书中文章的表达的精华所在,是提高学生驾驭梳理素材能力的最佳途径。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先让学生把写作的顺序理清楚,然后问: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有条理地表达出来选取了什么材料?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合适吗?在作者表达的时候用了哪些语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语句,体会它们表达的效果。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整理材料能力。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当孩子们的积累达到了一定量的时候,必然觉得有话要说却苦于无法表达,在这个时候思维能帮助孩子们将积累的东西系统地分类,合理组织,有序地堆放。

(三)与“语”作伴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表达形式。语言的积累与规范表达是习作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实践,在我们身边语言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体验、积累、感悟的过程就是以语言的形式加以完成的,我们的每一次体验活动的结果是需要与人交流,语言是必需的中介。所以,对于孩子们的任何发现、任何体验、任何感悟,教师都要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让孩子们的生活、思想与规范的语言表达相伴。

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有“蠢蠢欲动”的写作欲望,是万事俱备的一种状态,是整装待发的一种状态,是未雨绸缪的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踏实地完成这个过程,为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益群.默会知识与语文感悟能力.北京:语文建设,2006.4:4-5.

[2]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2008,(5).

[3]周一贯.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小学语文教学,2007,(8).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生共读;语文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师生共读”概念的提出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的体现,更是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构筑“师生共读”的和谐氛围是推进相关活动的关键,其核心主体是学生和老师。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抓手,以教师的引导和传授为依托,全面推进“师生共读”活动的跨越式发展,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期盼。尤其在语文教学突破式发展的现在,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确立实际可行的目标,推进师生共同阅读活动的进展

所谓的“师生共读”,自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阅读、读书活动的展示,是一种师生协调配合状态下的阅读行为。要使“师生共读”在和谐、奋进、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走进阅读、读书的美妙世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发地认识到读书活动的有益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有效的“师生共读”活动,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着力点,然后朝着目标和方向前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阅读活动的进步。这个目标可大可小,也可以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也可以是写作水平的提升。总之,通过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能够推动师生共同阅读、读书活动的不断发展。

如,师生要共读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傻鸭子欧巴儿》等图书,现在共读的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内容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这本书后面还有好词好句积累卡,孩子们在看书的同时不仅增加了积累,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好的基础。此外,师生共读应该首先确立“培养师生默契,找寻阅读乐趣”的目标,然后学生和老师一同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组织、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目标导向的原则,想方设法的根据目标指向提升阅读、读书的整体质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得到提升,共读活动也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所以,具体、实际可行的目标的确立,是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首要工作,也是塑造良好氛围的基本前提。在师生共同完成的阅读和读书行为中,整个气氛十分融洽、和谐,活动的有效性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二、将“师生共读”与学生写作训练相结合,塑造良好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读书的活动,培养学生与老师的默契,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前奏,也是写作的基础。更好地推进“师生共读”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构筑良好的“师生共读”的氛围,要把阅读活动与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写,同时加强思考与反馈,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综合能力才能不断进步。

比如,语文教师组织师生共读,要从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到中国的《草房子》;从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到中国的《四大名著》等一系列图书带给学生们无尽的精神食粮,在午读时间,教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遨游在书的海洋,享受书中故事带给师生一样的甜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开展诸如随笔专题训练,小作文写作训练等。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文章的拟题、选材与立意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经验和积累化为很好的文章,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营造出一种“阅读与写作并进”的良好教学氛围,对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三、创新“师生共读”的活动形式,营造扎实融洽进取的氛围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师生共读”活动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参与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核心工作。例如,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积极写稿投稿,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激励,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让学生畅享阅读成功的喜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知识与不断的进步,那么他们的信心就会逐步培养起来,就会形成稳固的、良好的阅读、写作的习惯。

此外,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实践与“师生共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们多读、多写、多思考,切实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教师要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并激发学生们不断参与共读、共写的各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畅享阅读成功的喜悦,进而营造出墨香、书香、花香兼具的和谐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沉浸书中才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写作的美妙与成长的幸福。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显著进步,语文综合素质也必然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师生共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构筑和谐、融洽、奋进的良好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第4篇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2

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 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4

一、调查时间: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小学______个学生

四、 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1、 调查中有 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 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 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5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