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和孩子沟通的话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事情没有理所当然
第一个请父母注意,没有存在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孩子不会「理所当然「一定「立马执行你的想法,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与你有良好的沟通,也请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做什么,例如有妈妈向我抱怨孩子很难沟通,我问她举些例子,妈妈说:「孩子应该要去洗澡,可是偏忙着玩;然后又抱怨小孩儿很不贴心,请他到家附近的小卖铺买个东西,他也不愿意,我问这位妈妈是不是觉得小孩儿「应该要听大人的话遵从大人的指令,这样才才是好沟通的孩子?
这位妈妈睁大眼睛彷佛我问了个笨问题之后才以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说:「这不是当然的吗?我接着问这位妈妈,她在请孩子服从指令之前,有先看看孩子正在做什么吗?这位妈妈不解地看着我说:「为什么要注意孩子之前正在做什么呢?我则反问这位母亲孩子是怎么回答她的,她不开心地说:「就说等一下啊或说我在玩。后来我请这位妈妈回去执行「预告 「口头沟通这样的程序之后,如果孩子说:「等一下就跟孩子讨论还要再玩多久,而因为她的孩子是小学生,所以就请妈妈让孩子选再「5分钟还是「10分钟,之后孩子就愿意在时间到时乖乖去执行,也不会再有妈妈扯破喉咙孩子也不理的状况发生了。
2.不要一直花力气找「问题症结重点而还是还是在「解决
刚刚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们一直先要找着孩子不去洗澡、不帮忙的「问题症结恐怕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同时也缓不济急,不如强调「解决,看看我们可以怎么做怎么改善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来帮忙解决这些事,这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而不是放在找到问题症结上。
3.有用就继续,不破不修;没用就立刻换点儿别的,不执着
4.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父母是领路人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家发生过的例子,这件事情发生在她幼儿园的时候,我家妹妹自小就是ㄧ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小时候的她对于吃饭总是有自己的节奏,但身为ㄧ个职业妇女的妈妈,实在不容许她爱吃到几点就吃到几点,尤其是早餐,常常在「快一点「快一点的声声催促下度过,每每因为这样,我们早餐的情绪都很不好,有一天我忽然惊觉,我一直在做「无效的事,焦点解决法不是说「没有用就换点别的,不执着;有用就继续做,不破不修,于是我开始试图与女儿找寻一起「合作的方式,因为「找对方法就能合作,显然一直催她没有用,那就要试其他方法了。
于是我问女儿:「妳有没有发现妈妈每天都一直叫妳快一点?
女儿点点头同时委屈的说:「对呀!而且妳都好凶,人家就是没办法吗!
于是我问女儿:「那妳知道为什么妈咪会一直跟你说快一点吗?女儿摇摇头。
我说:「因为妈咪希望我们都不要迟到呀!那你想准时上学吗?
女儿:「我当然想,上学迟到会被小朋友笑!
我:「那你觉得妈咪要提醒你吗?
女儿:「当然要,可是妳不要都只用骂的(方式)!
我点点头,想起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于是我问女儿:「那你想要我怎么提醒你呢?(女儿微微ㄧ笑之后跟我说:「那妳就提醒我快一点嘛!
此时我不能置信的看着我家闺女,心里一阵嘀咕:「我不是就是说快一点吗?这有什么差别?但说也奇怪,当女儿后来吃早餐又晃神的时候,我只要照着她的话学着她的口气说:「淇淇,快一点喔!女儿马上回神乖巧的大口吃起早餐,也不顶嘴并且动作迅速完成该做的事情,此时我在心中不断赞叹焦点解决法带来的正面管教,它真的帮忙了我和孩子相处更顺畅,在教养上更愉快!从刚刚我家妹妹解决早餐的例子发现了吗,找到方法就能合作喔!
5.孩子需要的真诚的关心
此外必须注意的,孩子要的是关心,父母怎么表达关心也非常重要的,表达得当就能给孩子注入「爱的感觉,当孩子感觉被爱,比较容易与父母合作也比较容易沟通。有一个妈妈向我抱怨,孩子都不怎么同她说话,同时叹口气说孩子愈大愈难沟通。我问妈妈:「你都跟孩子聊些什么,她说:「就问孩子学习了什么呀?考试考得怎么样?上课乖不乖?我问她,是否曾和孩子聊过其他话题,例如:今天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和同学说些什么?下课玩了什么?妈妈说这些事情一概不聊,同时还困惑地问我,聊这些有什么用?
我笑着问这位妈妈:「如果你每次来找我,我都只问妳有没有认真煮饭给家人吃啊?一个星期洗几趟衣服?又骂了小孩几次,这样妳感觉如何?妈妈说:「妳如果是这样,我一定不要再来找妳,烦死了一点儿都不关心我说完自己还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接着说:「老师,我现在终于知道为啥我的孩子不喜欢跟我说话了,我要先关心他啊..听完她这样说我对这位妈妈竖起了大拇指,为她点了一个赞!!
6.常保「未知之心而非「全知之姿愿意不预设立场的倾听与了解细节
最后一个概念最重要,父母和孩子在沟通时必须常保「未知之心而非「全知之姿,什么意思呢?就是愿意不预设立场来倾听孩子想表达的,我在工作时经常发现很多沟通失败多在于此,因为父母对孩子所要表达的,常常犯了下面这些错误,像是孩子还没全部说完就被父母插嘴打断、或是不但打断还被批评指责一顿,然后有些父母还加送讲大道理、劝告、建议、分析等等破坏沟通的行为,让孩子以后决定再也不跟父母说自己的事了.
例如,小宝回来跟妈妈说:「我今天在学校哭了,妈妈一听就跳起来说:「为啥哭呢?是谁欺负你啊,我知道一定是隔壁的豆豆是吧,就跟妳说别跟他玩儿,那孩子有暴力倾向,谁知到他会对你做出什么事.不过话又说回来,小宝咱们可是男孩子将来要当男子汉的,你怎么可以这么软弱呢,动不动就哭这可怎么得了啊.如果被同学欺负了,就应该反映给老师嘛..听到这儿,您有没有一点儿熟悉的感觉阿,而且您有没有发现,小宝才说了一句话,妈妈就说了这么多,这叫孩子以后怎么愿意跟父母说他发生的事呢.
一、学会微笑,笑着与学生交流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一个老师要休产假,我接了她的班,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多、机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比较混乱。头一天上课,我刚走到机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嗡嗡”“哗哗”“哈哈”,站在讲台上说话,好像只有我自己听见,底下乱作一团,再加上机器的声音,我好像是个外人,不属于这堂课。憋了张大红脸,我刚要发作,想想不行:冷静!冷静!我拿起黑板擦在桌上拍了两下,一阵嘘声过后,终于安静了。我满脸怒色,声嘶力竭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第一节课学生们在我的批评与责备声中下课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虽然被我震住了,但他们并不喜欢我,想跟我作对。以后每次上课,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还要严厉批评半天以警示全班同学。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课堂秩序好了些,但我能看得出,胆小的同学被我吓住了,胆大的在偷偷跟我作对。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年轻的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慢慢的,我成家有了孩子,做了母亲,这时不知从哪来的一种温情,也许是母性吧!我有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招人喜欢,小错误、小动作,也都能让人忍受了,我不再是那么凶巴巴、冷冰冰,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怒容。慢慢地,我会笑了,笑着去跟学生交流,笑着说话,无意识地笑着面对学生,自己都很奇怪。慢慢地,这种笑着的跟学生的沟通,就像有一种魔力,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也会跟我笑了。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就像寒冬的冰融化了,充满和谐的笑声和快乐的氛围。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微笑吧!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钥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学生渐渐疏远。
二、巧施语言魔法,时不时幽它一默
在小区里曾经看到这样一幕:那是个清晨,看样子母子俩是急着要
>> 亲子沟通,有效为 亲子沟通的有效“砝码” 亲子沟通有技巧 角色扮演,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 论农村亲子的有效沟通 好玩具,为亲子沟通开路!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亲子沟通的有效衔接 基于有效沟通的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探究 注重有效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自主选择 引导有效亲子沟通,促进“钥匙儿童”健康成长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于有效的亲子沟通 有效亲子沟通打造零距离美好时光 多抱孩子有利于亲子沟通等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等 浅谈有效沟通 亲子和谐沟通 如何有效进行亲子阅读 遵循有效的沟通原则,转危为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亲子沟通,有效为 亲子沟通,有效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让孩子感受到爱便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在小区里曾经看到这样一幕:那是个清晨,看样子母子俩是急着要赶去幼儿园,可儿子却犯了错。妈妈索性不走了,蹲在院子里开始大声“教育”儿子:“你说,你哪里错了?”儿子只是低着脑袋,并没有言语。妈妈继续说:“你说,你以后还这样吗?”儿子继续无语。妈妈几乎咆哮:“你咋不说话,以后还这样吗?”儿子依然低着头,弱弱地说了声:“不了。”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家伙到底犯了什么错,却感觉妈妈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从我的角度去看,小家伙一脸迷茫,压根儿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或者压根儿就认为自己刚才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错。小孩子,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做事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是因为好奇或者不由自主而做的,并不知道那事情该不该做。孩子对事物没有太多认识,家长如果觉得有些事情做不得,要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在认识上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但要在表达关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妈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需告诉孩子他刚才的做法妈妈的感觉如何,妈妈希望他如何做便是了。
假设场景是妈妈着急出门,儿子却因为玩不肯出门,妈妈可以如此说:“儿子,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玩,可妈妈把你送到幼儿园之后,还要去单位。你这样很耽误时间,妈妈怕迟到了,所以好着急。妈妈希望你下午回来再玩。”这样就算儿子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也知道是为什么,妈妈这样说他也清楚自己下次该如何做了。这沟通才是有效的。
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有些事情虽有不好的后果但对孩子的人身是安全的,就不妨给予允许。比如,有的小孩对辣椒非常好奇,拿起来就咬,这时候家长便不必阻止。当一个孩子领教了辣椒的味道,下一次就不会再尝试了。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拿的东西是辣椒,尝到的味道是辣味就可以了。如此,孩子便学习到辣椒是辣的,辣味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这样的知识。一个小孩子不断地把拿到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也是在学习中,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刚才拿的是塑料,发出的声音比较大,现在拿的是布娃娃,发出的声音比较小。小孩子就是通过不断地感受来学习的。家长和他的沟通就是在他感受某个东西的时候,告诉他,给他建立概念。 “让孩子感受到爱”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无论我们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让孩子做什么,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沟通的目的也是为孩子考虑的。既然是出于爱,那么“让孩子感受到爱”便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我有一次去3岁的雯雯小朋友家去做客,雯雯玩着玩着就闹开了脾气,谁也不知道她是为什么闹脾气。雯雯的爸爸妈妈用家里新买的洗衣机的包装箱做了一个小屋子,雯雯常在里面玩。这次,雯雯闹脾气钻进小屋子不出来了。雯雯的妈妈叫了几次,雯雯就是不出来,躲在小屋里哭。雯雯的妈妈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小屋子的外面,跟雯雯说:“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就在外面陪着你,等一会儿你想找妈妈的时候就出来哦。”雯雯听了妈妈的话,哼哼唧唧了一小会儿就爬出来,抱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我很欣赏雯雯妈妈的做法,她没有强行拉孩子,也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就是带着她的关爱陪伴在孩子身边。雯雯感受到妈妈是关照她的,于是便慢慢安静下来了。 在无条件爱的沟通下,孩子能够感受到
5岁的小英子在幼儿园弹钢琴,妈妈去看她汇报演出的时候特意为她录了像。回家后爸爸要看妈妈录的像,小英子却不让,原因是她觉得弹错了一个音,不好意思让爸爸看。爸爸说:“爸爸不是想听你弹得多好多棒的,网上有的是好的,重要的是这次是我女儿弹的,错音也没有关系。爸爸就是想看看我女儿表演时的样子。”听了这话,小英子马上吩咐妈妈把手机打开让爸爸看录像,并问爸爸:“你听出来哪里弹错了吗?”丝毫都不觉得自己弹得不好有什么羞愧了。这位爸爸就非常有智慧,他所表示的就是女儿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就是喜欢女儿的样子,钢琴弹成什么样爸爸都无所谓。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才能说出来,也只有爸爸是真心说出来的,孩子才能感受到。
本来孩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弹错是再正常不过的,父母的接纳和欣赏会让孩子轻松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不断进步。相反,如果看到孩子一点点错误就挑剔指责,则会让孩子时时处在恐惧和焦虑中,学习的效果反而容易不好,更关键的是,在父母指责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有人说“沟通对于关系,好比呼吸对于生命”,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限于语言,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和孩子沟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家长要带着爱与孩子相处,重言传也要重身教哦。 沟通,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
在公共场合,我见过很多孩子已经很伤心难过,父母再劈头盖脸加上一顿指责的情况。看着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反抗越来越强烈,父母的怒气也越烧越旺,最后孩子被吓得慢慢地哭到没了声音,内心的情绪被压抑下去。长此以往,他真的就成为一个不懂道理的孩子。因为他很正常、很自然的情绪和想法被父母的责骂扼杀了,就像一颗要发芽的种子,被无情的石头阻挡,很难再顺顺利利地发芽。 承认与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打开心扉
豆豆4岁多时练了一段时间跆拳道。一天,换了一个带班的教练,那个教练整堂课都特别兴奋,看到练得不好的孩子,就抓出来单独教。那并不是惩罚,却是豆豆最害怕的事情。他有很强的本领混在一大堆人里自娱自乐,但一旦成为焦点,就会不知所措。教练没发现这一点,她把豆豆当成重点扶持对象,每个动作都特别关注他。我看得出来,尽管豆豆没有排斥,但他不喜欢。
下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没有以往那样兴奋,他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我蹲下来说:“我感觉你有点不开心。”他点点头。我说:“是不是你不喜欢老师单独教你?”他抬起头,有些惊讶:“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一笑,说:“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啊,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当妈妈的一般都知道。”他笑了一下,赖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都快要哭出来了,可是我忍住了。”我说:“嗯,我知道你做了很大的努力。妈妈也看到了,尽管你不喜欢,不愿意教练让你单独练,但是你还是在努力地做好,谢谢你告诉妈妈你心里的想法。”他说:“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呀,儿子有什么事情,会第一个告诉妈妈。”
一场“肉麻”的对话结束后,豆豆也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和我手拉着手,跳着跑着回家了。“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因为我是你的儿子”,这是我们之间常常说的话。没有特别的场景,总是很自然地就说出来了。一直以来,我们之间从来都不吝啬爱的表达。除了“我爱你”和随时随地的亲亲和抱抱,那些母子之间可以互相给予的默契、信赖、依靠、鼓励、帮助等,都通过“我是你的妈妈”“我是你的儿子”这样两句简单的话,很温暖地表达出来。那个时候,豆豆总是很激动地钻进我的怀里,那时的幸福,似乎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面对孩子的情绪,没有指责,没有惩罚
豆豆在4岁左右时,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尊与好强。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他一次也不愿意输,这和他之前不温不火、与世无争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总是有意识地让着他,有时也跟他讲“输了并不代表全部,玩得开心最重要”的道理。可是,他输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无法预测的,有时会无所谓,有时我等他稍微安静下来,走过去说:“输了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跟你一样。”他停下来,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接着说:“妈妈也会经常失败,有时尽管很努力了,但还是会失败,因为有时别人确实比我厉害一点,有时可能别人运气好一点。刚刚你和爸爸玩的时候,我觉得爸爸今天的运气好像要好些,老是抓到大牌。”他的表情平静下来,说:“是啊!他的牌总是比我大!”我说:“所以你觉得很懊恼,对不对?觉得‘为什么他已经是大人了,还要抓到比我好的牌’?”他点头:“是的。”我接着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不过打牌就是这样,两个人玩,有一个人赢,就会有一个人输,要不就是打成平手。上一次你赢的时候,爸爸也有点不好受,但是他觉得就算输一次也没什么,因为玩得很开心啊。你觉得你玩得开心吗?”他说:“我觉得开心。”我说:“那你想不想继续开心呢?”他想了想:“好吧,那我们再来玩吧。”
面对豆豆莫名其妙的突然哭闹,我没有指责,没有惩罚,没有问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说教,而是很平静地跟他聊天,让他说出心里的感觉。他突然就感觉轻松了,长吁一口气。孩子是很讲道理的,他们的“无理取闹”,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想得到理解却没有得到。而大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想当然,怎么也猜不透孩子的心思,孩子就会越来越着急,行为就越发不受控制。
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情绪,他们有时把情绪装在心里,有时把情绪表达出来。但无一例外,他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你的鼓励与安慰,而是你的理解和认可。失败的时候,难受的时候,被人误会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曾失败过,也常常有难受的时候,也会有被人误会和犯错的时候。让他明白,你能理解他的情绪,能接受他的缺点,能等待他的成长。然后你会发现,他突然对你打开了心扉,他很相信你,愿意把心事说给你听,也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从 "讲道理 "中感受到妈妈的接纳
3岁的奇奇,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比如全家看电视到晚上9点,准备关电视,奇奇不肯:“不嘛!不关!”
妈妈洗衣服,打开洗衣机,奇奇就搬个凳子凑过去:“我来开!”
妈妈在厨房做饭,奇奇也会很热心地跑到厨房:“我来帮妈妈洗菜!”
不过,奇奇这横插一杠,哪里是帮忙呀,简直就是越帮越乱嘛!
奇奇妈经常禁不住制止:“不可以,这个不是你动的!”“你快出去,这个你弄不了!”
但是奇奇不甘示弱,妈妈越制止,他越较劲,实在不被允许,他就会大哭大闹。
后来,妈妈发现了奇奇的特点,那就是爱听道理:“宝贝,咱们再看10分钟电视就关好吗?电视也累了,它要睡觉了!”
“宝贝,洗衣机转动时是很危险的,你要离远一点好吗?”
“宝贝,你洗菜容易把衣服弄湿,我们穿上小围裙吧!”
这些道理,奇奇都可以听进耳朵了,显得就乖顺多了。
不过,奇奇妈有所担心:“这孩子这么要求讲道理,不讲道理就不听话。这么执拗的性格,出去与小伙伴打交道怎么办?小伙伴哪里有那么多耐心与他讲道理呀!” 认知孩子“执拗”的行为特点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经常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呢!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做过一个儿童实验,结果发现儿童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这里的“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他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看法。
所以,奇奇是没有办法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感受到妈妈的想法的,他会认为自己的需要就是妈妈的需要。所以,他经常会表现出“理所应当”的执拗感。
而如果妈妈这个时候很严厉地反对他,他会觉得非常委屈,他的思维无法从“应该”迅速地转换到“不应该”状态。
但是妈妈讲道理,却让孩子的思维能够慢下来,完成一个认识的转换。妈妈讲道理时的语言,相当于在教孩子一个知识,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掌握生活规则。
所以孩子很多看似捣乱的行为,初衷并非为了捣乱,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家长只要肯耐心引导,孩子是可以听进去的。但前提是,家长需要用儿童听得懂的道理,尽可能地说出真实的情况,而避免用恐吓、威胁的手段。 妈妈制止说“不可以”的后遗症
对于没有危险,或者在家长控制下,能够避免危险的事物,还是要允许孩子积极尝试。3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时期,他们在语言学习“你我他”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去分清“你我他”,这个过程伴随着他们不断地确定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而积极地尝试以及父母的允许和肯定,会让孩子产生价值感和自信心:“我可以做到,我能做到!”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1岁半到3岁左右的儿童会努力地完成一项活动,这样做源于内心的一种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情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
同时,蒙台梭利还发现,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其儿童阶段,很少受到干扰。持之以恒的态度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准备。
经常剥夺孩子的尝试机会,危害远远不止剥夺他们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成人经常担心孩子会累着,进而在孩子不需要帮助时去帮他们的话,是会打扰孩子正常心理发展的。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儿童,都曾受过这样的打扰。
如此看,孩子有时候要执意去做一件事情,常常是生命发展的召唤,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达成,而不是因为缺少耐心去等待孩子完成一件事,干脆自己帮着干了更省劲;或者为了安全而过度保护。
如果你真的觉得孩子应该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那就与孩子讲道理吧!在你娓娓道来的道理中,孩子不但学习到知识,也可以感受到妈妈的接纳。这都能很好地支持孩子信心的建立。
【关键词】家长会;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39-01
家长会在幼儿园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它即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又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在家的情况和性格特点。成功的家长会有助于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理解、信任、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但是,如何开好家长会呢?如何让家长在家长会上能信服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忠告、并且毫无怨言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还需要教师掌握许多的技巧。下面就如何开好家长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教师要重视家长会,摆正态度
在开家长会之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把要给家长介绍或者说明的事项列出详细的提纲来,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欢迎词、会议内容、教学回顾、班级情况介绍、新保教计划和保教思路、班级和幼儿的问题点评、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出详细的过程来,这样,教师就不会由于其他原因而丢掉某些重要事项而耽误正常工作。
2 教师要有自信
教师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体态,都会极大的影响家长的对教师的看法。如果教师在家长面前表现出紧张、犹豫、说话吞吞吐吐、手指发抖等现象,首先家长就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当然,要站在那么多家长面前说话,谁都会紧张,这就需要教师有处理的小技巧了,可以在开家长会之前和家长随便聊一些题外的话,拉拉家常、开开玩笑等,或者可以直接告诉家长自己的紧张心理,这样,即便在开会中间出现什么,家长也不会对你产生别的想法,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讲的事情上。
3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和说话的语气
(1)家长对教师的第一印像是建立在外形上的,所以端庄大方的着装会让家长产生信任感。
(2)语言要亲切、幽默,有趣,有活力切赋予变化。话语亲切,表现出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这样就可以缩短你和家长的心理距离;语言要有活力,即表现出你的信心和热情、以及对自己责任的自豪。因为你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在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的班级里。
(3)幽默可以让你和家长都轻松一点,活跃气氛,但开玩笑要适度,讲话时还要注意不时变化语调、语速、音高,停顿和频率,还要注意千万不要照本宣读,这样会使家长感到你的真诚不够,信心不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你还可以把称呼家长的名字穿插于谈话之中,尽量先记住他们的名字,先喊一部分家长的名字,再逐渐扩展开,使家长感到你对他们很熟悉。
(4)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我们身为人民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也应该为人师表,得体的称呼、随和的语气、真诚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就会使对方有一种亲切感、相知感,这样不但会缩短双方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还会建立起感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敬,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
4 教师要注意交流技巧
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发现,家长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听见教师评价自己的孩子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不能直接说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我们一定要把孩子介绍得详细,并加以分析。比如,要细致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我们教师以后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怎样的教育,同时还要帮家长想办法、出注意、怎样与教师配合、怎样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而且对孩子的缺点不要讲的太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在进步。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欢迎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愉快的与老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好时机,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用变换语言或者变换角度的方法来叙述幼儿的优缺点,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为了使家长乐意接受,我们就可以尽量从人们易于接受的角度来描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
5 教师一定要给家长一些幼教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激发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66-01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接受教育,促进内因的变化。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创设适宜的情景,努力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在教学《画眉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是那笼中的鸟,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孩子们都说得别好!当时我班的范英哲同学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知道你们是因为喜欢听我动听的 歌声,所以把我关起来每天欣赏。其实,我在红花绿叶间的歌声比这好听千倍、万倍呢!”孩子说得多好啊!如果我不设计这样的环节,不给孩子自由发表想法的空间,我又如何能听到如此好的感想呢?因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刘真每次考试都在60分左右,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有进步了,如果再认真一些成绩会更好的。后来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考试得了90多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可以采用书信对话。我在班会中告诉同学们,如果你有想对老师说的话,或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是问题,不好意思直接面谈的,可以写在信里放到我的桌子上就可以。老师一定会认真对待,并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例如:我班牟术名在信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也想做个好学生。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字写得不规范,还是经常不写作业。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我在课下找到他,温和地对他说:“读了你的信,老师很高兴,因为我从你的信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你在书写时就要想到老师对你说的话,你很聪明,现在是没认真写字,只要你用心去写,就一定能写好。如果写不完作业时,就想到不写完,对不起老师,我想你一定会认真去做,也一定能做到的。今后你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心灵的沟通换来了奋进的勇气,真诚的话语变成了不竭的动力。
如我现在班级里有个孩子叫季铭阳,她自律性不好,听课状态不好,学习成绩一般,在开学初的班会后,我让学生写出新学期寄语。她写的内容是:我特别想成为一名好孩子!改掉我身上的坏习惯,让老师喜欢我。看后,我感受颇多:是啊!每个孩子都有上进的愿望,他们在成长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师者,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她的成长;要学会包容和爱,即使她没有那么完美,而我们仍要爱她们,给予关爱、帮助孩子们改掉不足,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