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写新闻报道

如何写新闻报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写新闻报道

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第1篇

本报小记者九小四四班傅晶峰

临川晚报九小小记者站成立了,小记者知识讲座。

本报讯:昨天下午,本报在临川九小教学大楼三楼四(一)班举行小记者成立揭牌,由晚报总编宣布小记者蜕皮成立了和九小谢校长授订讲话。并且小记者部主任——胥志勇对五十多名小记者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讲如何写新闻报道和怎样做好一名小记者。

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第2篇

摘要:在新闻写作中,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一扇门。导语写得精彩,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增强报纸竞争力,在大众心目中就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受到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新闻导语 写作编辑技巧探讨

报纸记者、编辑如何写好、编辑好新闻导语。新闻导语主要讲求精炼和准确,一针见血。一般新鲜而有特色的事实或点评构成。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导语,以吸引读者眼球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善于寻找接近点

新闻在“新”,早有公论。新闻之“新”主要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导语在新闻中“首当其冲”。如果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是明日黄花,读者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讲故事、编小说,可以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新闻导语处理时间要素上,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个基本原理——寻找“最近点”。

“最近点”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是“最近”,即导语所选择的耶一时间.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点”。

有些新闻中时间要素的“最近点”是显性的,容易发现;而有些新闻的“最近点”则需要花一番力气思考,去寻找。

比如新闻事件的发展如对“我市高中阶段计划招生26200人

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增加”的事件报道,《淮北晨报》上,导语这样写:“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2013年我市高中阶段总体计划招生26200人,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生13900人,中职教育招生超过1230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87%以上。”

而对于晚报(或下午版)来说,因出版周期之故,错过了报道的“第一时间”,那么在当天下午见报的新闻中,记者就应通过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以“今天上午”为“最近点”.在导语中披露与此事件有关的最新材料,化被动为主动。

二、要善于挖掘今天的新闻依据

我们知道,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完备,无论采访网络多么大,也不管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多强,总会有具备相当价值的新闻成为“网外之鱼”,需要补报。另外,有的出报纸时间是周一、二、三、四、五或周报,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无法报道当天或昨日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想法挖掘今天的新闻依据,找到“最近点”。引出“昨日新闻”。

三、新闻导语要让读者一目了然

新闻导语和标题好比报纸的眼睛,若制作不佳,辛苦采编的新闻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传播,实际上是对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此以往,这份报纸就会缺乏足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忠诚的读者也就越来越少。导语编辑体现着一张报纸的风格与记者、编辑的水平,关乎整张报纸的质量,实在马虎不得。

记者近期翻阅了北京几家报纸对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报道则发现,虽然同样的事件、同样的新闻,各家内容相似,标题却各有不同。比较起来,也有高低之分。比如201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如标题《神舟成功“飞天”》副标题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一版头条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标题和导语则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主要的新闻点——事件的意义、让读者一目了然,很能“抓人”。在快速阅读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样的标题更合读者的口味。

四、提炼新闻要点或精华

导语精彩,便能磁石般的吸引读者,导语枯燥乏味,读者就不愿再读。可见,导语决定了新闻的生命力。报纸记者、编辑修改导语,应画龙点睛,下笔如有神。记者、编辑写导语和修改新闻导语,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审读分析稿件,在提炼构思导语中读新闻稿件,这是修改导语的基础。编辑只有认真阅读稿件,才能了解消息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各方面情况,以便于分析稿件的优劣,分清主要事实和次要事实、背景材料和议论说明等,清楚哪些素材是多余的,哪些素材需要补充挖掘的。

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抓好新闻点,挖掘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构思新颖独特的写作角度,并将把原稿件的导语与自己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构思导语是编辑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二)修改导语,精耕细作修改导语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导语虽位居新闻报道之首,但是它的形式往往是总揽全篇内容和材料的概括和提炼的结果。记者、编辑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使整篇新闻报道出彩。

新闻导语的写作疗法多种多样,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两种。

直接式导语又称硬式导语、概括式导语。即直接点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目了然。编辑常把这娄导语用在政策性强、内容单的短消息以及突发事件等新司当中。它的写法必须精炼,因为松散臃肿的导语难以吸引受众。

一是在发生的事实中,那么是最重要、最新鲜或最能引起受众兴趣的。

二是该事件与谁有关——谁做的或谁说的?三是报道的角度能不能更新颍、更独特?四是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最好?五是能否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词浯可以放在导语中?六是主语是什么,什么动词和动词短语最能吸引受众阅读报道?

上述几个问题,有助于编辑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能引起受众兴趣的事实写进导语。编辑对于动态新闻的修改要力求简明扼要,特别注意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背景和目的等在导语中的出现,避免使用过多冲淡主要新闻事实。

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第3篇

一、迎新特刊的制作

9月份是大学开学的日子,这也就意味着又有一批新的血液注入校园中,在此记者团也接受到了老师制作迎新特刊的任务。其实我们的筹备工作早在暑假放假前我们就开始准备了,经过了一个暑假,还有开学的一周时间,我们将迎新特刊的样刊基本制作出来,但是由于我们是初次制作报纸,并没有什么经验,导致了我们的迎新特刊的质量没有那么高,最终流产在了我们的不当努力之中。

失败的教训:在制作迎新特刊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迎新特刊之上,同时我们的想法有些过于幼稚,导致报纸在成型之后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全身心投入,寻找不同思路,开拓自己的视野将记者团的每一份工作做到最好。

二、招新工作(9月10.11.12日)

在开学两周后,记者团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为了壮大记者团的力量,今年记者团又增加了策划部和摄影部两个部门。在招新中记者团共计收到报名表共计250多人次,经过初试、复试两轮面试(或者笔试)后,记者团共计注入新的血液人数为60人。

三、参加石家庄市大讲堂(9月19日)

记者团团长参加阿娜尔古丽老师的《我在红尘》的讲座

四、全体大会(9月27日)

记者团的第一次全体大会暨第三届表彰大会于9月27日在教二110举行,到场嘉宾有记者团指导老师郭老师、夏老师以及记者团前团长、和前部长们,在大会上指导老师针对记者团给予浓厚的希望和鼓励,希望记者团在新的一学期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前团长也针对记者团的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说明,并对记者团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记者团现任团长对记者团的进行各部门的简介,同时制订了第四届记者团成员的年度规划。

五、参加校科协举办的《科技信息工作的创新与管理》讲座(10月13日)

10月13日记者团全体成员在校科协的邀请下参加了省科协的崔薇老师的新闻写作讲座,老师针对公务信息、如何写新闻、怎样写新闻以及新闻写作中的技巧和常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本次活动使记者团成员认清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记者团成员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六、学生记者职责的讲座(10月15日)

10月15日记者团举办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齐宝辉教授的关于学生记者职责的讲座,齐老师就学生记者的职责、新闻报道的常识、学生记者肩上的责任和面临的困难、学生记者的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对记者团成员以及西北校区记者团代表进行相信的解说。

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第4篇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新闻评论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我们工作中接触得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作为一个广播中的新闻节目,评论是新闻的灵魂,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旗帜。一个新闻节目如果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比如某媒体在推出的《XX时评》专栏。时效性强,内容紧贴社会热点,观点鲜明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其形式新颖,新闻特性突出,获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好评。

新闻评论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凡是叫做评论的东西,它都具备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在传统的文字播报时这种评论还是比较注意的,有的写得也比较好。但是在录音评述和主持人评论这三个要素注意的就不够了。新闻评论不是听众行为,新闻评论也不是个人行为,新闻评论是编辑部门代表党的行为。因此要求在节目中带音响、带人物谈话的这种评论要有充分论据。比如在某一食品质量出现问题了问题,我们首先选择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是质监部门的检查结果,这段录音播出之后自然就有种“倚天一出谁与争锋”的效果了。

另外,若在结尾处选用全国人民都比较熟知的一句话,“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所以这里的音响是什么?其实就是编辑的论据,为了证明编辑的论点。论题和论据是最基本的要素,而论证方式则是论题与论据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形式。在新闻评论中,论题就是我们要阐述或者要驳斥的论点,论据则是据以阐明观点的事实,论证方式则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要用沟连的方法把它连向认可或者不认可,或者认可与一点,不同意几点,这样议论完,三要素就清楚了。

其次,是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有的新闻评论光是叙述事实,结尾议论一句,评论的色彩不够鲜明,完全可以归到新闻报道中去。有的议实施很清楚,议论也有,但是议论都是套话,都是平常听众们经常听到的,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在新闻中如果我们需要劝人不要进行危险野外活动:如大风天野炊,无人水域野浴,总是用苦口婆心或者是威吓性语言,可能不但起不到规劝作用反而引起反感。所以不如用一首小小首打油诗“野浴啊要人命,何必再进行,安全是第一,珍惜咱生命!”作为结尾,吸引读者为新闻加分。

最后,就是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更是人民的喉舌。要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求。也可以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新闻评论又不仅仅是新闻现象和个人言论的简单组合,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陆游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也可以很好的概括日常积累对于写好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写好新闻评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长期的日常积累。这种积累又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就是资料的搜集。实践也表明:谁在工作学习中注意积累资料,谁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就能有聪颖的头脑,自身的素质也就能不断提高。我们搜集资料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比如报纸、书籍,而借助网络大概是最常用的途径。如果在做新闻的时候,某一方面的知识量不充足或者概念不准确,就在互联网上查找保证其准确性。以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还有就是训练思维,其实思维的训练和资料的搜集是相辅相成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即使是无意识的,通过阅读启发,思维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另外积极地与人交流,也可以开阔视野避免成为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知己知彼才能用在评论中说服别人支持你的论点。

既然是积累就需要水滴石穿的决心,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下面就说说如何写好新闻评论的具体的方法步骤。

第一,选题要有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我们熟悉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所以足以看出新闻评论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放空枪打乱跑。

第二,评论要有“据理力争”

其实这个词主要的两个字“力”和“理”。就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写新闻评论不能温良恭俭,或者似是而非,要有不吐不快的气势。除了激情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述。新闻评论说到底还是讲道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理是评论的灵魂所在。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给人民时评提出的要求就是“言之成理,述之有情”。

第三,形式要有“艺术性”

如何写新闻报道范文第5篇

关于最新《今日说法》观后感范文   

  今日我看今日说法,深有感触,讲的是一位八旬夫妇四十年前由于传统观念作怪,虽然生育了两个女儿却领养了一个男孩。对于这个男孩可说是关爱有加,溺爱倍至,甚至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无法得到这样的感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溺爱使这个孩子变得任性,粗暴,动不动就对父母拳打脚踢,他给这个家带来的就是一场噩梦。长期以来对父母的虐待,邻居和亲戚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别是两个结了婚的女儿更是每天为父母担惊受怕。由于父母的忍让,更是助长了养子的焰气。

  在他四十一岁的一个晚上,他有野兽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亲,拳脚相加,老妇人趴在老翁身上求饶。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亲眼目睹了禽兽不如的弟弟如此对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时候用斧头将他看似而后去自首。

  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可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我当时就得这起故意杀人就算自首也要怕被二三十年啊!可这起自首案件,一是有自首情节,二是死者长期虐待老人的事实。三是百多邻居联名集体向法院请求宽大处理。最后判决的结果仅仅是判处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这个判决在中国审判史上开了先例。

  为什么这个案件会是这么判决呢?老人是弱势群体,儿子如此禽兽不如,这个判决也给了那些长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响了警钟。兔子急了也咬人。而法律真正保护的这个群体的弱势,真是大快人心。

  我为那位姐姐而庆辛,这样的法律是能够让人们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们也该从这个案件中接受教训,对虐待老人这绝不饶恕!同时也提醒我们教育儿女不能过于溺爱。“惯子不如杀子”我们不能说这个不孝子该死,不过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谓自作孽不可活呀!

  关于最新《今日说法》观后感范文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相互联系着,既和睦,又温馨。

  故事发生在新疆,一个中国女生在新疆留学。在这个女生放学回家路上,一个陌生男子持刀抢劫这位女生,还意图。就在这时候,维吾尔族三兄弟路经此地,声称要解救这位女生。这时,劫匪用刀划来划去,想把他们吓走。这时,维吾尔三兄弟中的老三把这位女留学生推到身后,喊道:“她是我妹妹,不可以伤害她!”此时在场的两兄弟甚至劫匪都呆住了,劫匪用刀对住老三,说道:“维族人怎么可能有汉族妹妹呢?”说完,一刀刺向老三。此时,老三倒下了,劫匪以为杀了人,便逃之夭夭了。维族其中两兄弟见其景,把劫匪逮住后,送到警局。

  中国女留学生得救了,但见义勇为的维吾尔族三兄弟的老三却已躺在一片血液中......

  维吾尔族三兄弟中的老三为了救人,声称是那为女留学生的哥哥,咋听下去,是多么荒谬啊!一个维吾尔人怎么会有汉族妹妹呢?世间自有真情在,世间总有见义勇为的人,而这些人帮的却都是素不相识,社会大家庭就是这样温馨,和谐。

  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可一颗中国的赤子之心却似乎都联系在一起,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竟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解救一个陌生人。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啊!”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事件,可如果深一层想,是民族之间的心连心,是世间的真情,是民族的赤子之心啊!

  关于最新《今日说法》观后感范文

  前段时间,中央台《今日说法》栏目,谈到__省__市,一个小孩掉进污水井里,被摔伤内脏某器官,小孩的妈妈状告市政管理局,市政管理局推到其下属企业市政工程队,市政管理局与其下属市政工程队踢皮球的故事。看后许久,至今让我不能忘怀,摔人前那个破烂的污水井盖和换盖后的封闭场景,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由此我联想到国家的体制问题,此刻政企不是分开了吗为何__省__市的政企还是一家,也想到了在工作中遇到的类似状况,下面我也借题谈谈,我所明白的。

  我们那里各区的市政工程管理局和其下属的市政公司,其实也是一家,在施工中实际的管理人员,也都是市政工程管理局的人员,施工队伍都是挂靠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无形之中,在施工中会出现超多的不作为事件,带来了许多的弊端。举个小例子,若是市政工程管理局下属公司的工程,工地现场肯定是一片狼藉,没有什么地上地下构筑物,一切为了施工,一切为施工开绿灯,该保护的也不保护,该挖坏的,不该挖坏的,都挖坏了。自来水、煤气、通讯电缆等管线部门都是给他们擦屁股背黑锅的,等着他们挖坏后进行维修。我明白的山师东路,历下市政施工的不到两千米的路段,煤气、电缆、通讯都挖坏过,给水管线我明白的比较详细,不完全统计,也挖坏不下30多处次,有的地方是重复挖坏,有的管线明着,他们施工的就能给挖坏,给居民生活,给企业单位,给和谐社会带来的是不和谐的音符。别的我不明白,我明白给水管线都是免费维修的,而且我还明白供水单位每月还得给市政工程管理局必须的资金,做为挖掘路面的修补费用,倘若不然,路面挖掘手续不给办理,就是抢修也行不通,也得罚钱,真是县官不如现管,谁管你企业多大的损失,带来多坏的社会影响,谁管你喝不喝水,用不用水。不说了,说了也白说,还不够生气的,气坏了

  身体自己受罪,且还要耽误工作。————

  5月19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播出了安徽六安陈台小学学生手拉手抢救同学的新闻,令人不胜悲伤。五个逝去的幼小生命,五个破碎的家庭,看着那悲惨的场景,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