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实表现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麻雀不远飞,总是飞飞落落,时而高飞,时而急飞,30分钟到1个小时以后就会下雨。
3、在野外放牧的牛羊,天晚了也不回家,总是低头猛吃,第二天会有雨。
4、青蛙是用声带鸣叫的动物,它靠头部两侧的两个小气泡一张一合发声。如果在晴天,由于气温适中,气压正常,青蛙的叫声悠扬动听,很有节奏;如果在大雨快要来临时,气温升高,温度增大,迫使青蛙的声带发声困难,青蛙就会无规律地乱叫。
5、癞蛤蟆叫,大雨到,癞蛤蟆喜阴湿环境,常躲在阴沟、草丛或石缝中,如果它跳出洞外,发出低沉嘶哑的叫声,就意味着有大雨来临。
6、蚂蚁在森林里向高处搬家,三天以内将会有大雨。蚂蚁迁窝,洪水必到,蚂蚁成千,大雨涟涟,蚂蚁满地跑,当天天气好。
【摘要】银行信贷集中既有有利的一面,又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和处理好银行信贷集中问题,更好的发挥信贷资金效用,支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
【关键词】银行信贷集中表现形式影响对策建议
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在拉大。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离不开信贷支持,银行信贷投向趋利性客观上要求信贷投放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集中。
一、当前银行信贷集中的表现形式
1、经营资金的集中。经营资金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存款向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集中,地方性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占比较小。调查显示,2008年末,辽宁辖区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比75.2%,地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占比24.8%。二是商业银行存款由基层行向上级行集中。金融机构通过实行二级准备金,以优厚的系统内上存利率,把基层行的资金逐级集中。辖区商业银行系统内二级准备金的比例由1.89%~4.32%不等,比例内上存资金利率多数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最高的高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4.23个百分点。超比例上存资金利率更高,中国银行最高达到5.9%,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65个百分点,2008年辖区县域新增存款18.2亿元,占全市新增存款的27.8%,其中上存市行资金9.5亿元,占新增存款的52.2%。三是存款向发达地区集中。2008年末,辽宁辖区沈阳、大连、鞍山等3个发达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占全省14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65.9%,阜新属于全省经济最落后地区,仅占1.8%。
2、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完成,集约化经营模式基本固定,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一、二级分行,总、分行直贷规模不断扩大,基层银行的经营自基本丧失。多数基层行仅有少量小额质押贷款的权力,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二级分行企业贷款无论额度大小,全部由总、省行审批,市级分行负责贷前调查和相关材料申报工作,县支行只存不贷。
3、信贷投向的集中。一是向优势行业集中。调查统计,2008年阜新辖区各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47.3亿元,其中电力、煤碳等二大优势行业4户企业贷款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9.6%,如工商银行集中向华能阜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阜新发电有限公司投放贷款17亿元,占该行新增贷款的92.3%。二是向大中型骨干企业集中。2008年辖区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前20户企业占89.4%,主要投向白音花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阜新振隆土特产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某行10家企业新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6%。三是向信用程度高的企业集中。2008年辖区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向AAA级以上企业占6%,投向AA级企业占72.6%,投向A级企业占12.6%,A级以下的占8.8%。四是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基本上由总、省行统一集中使用,并实行“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客户和发展重点产品的‘四重’战略”,致使信贷投放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2008年,辽宁辖区沈阳、大连、鞍山三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65.5%,从阜新辖区信贷投放情况看,近5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停止对县域企业发放贷款,在县域的分支机构只存不贷,2008年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仅占全市新增贷款的19.2%。
二、信贷集中的主要成因
1、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变。一是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下,大企业、大集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很难从二级市场上筹集资金。二是现行的融资体制不完善,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些障碍。目前阜新仅有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且财政仅投入1000万元,仅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用资金的减少和经营策略的转变,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明确金融服务的对象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此相适应,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基层行只有推荐权而没有审批发放,中小企业申请贷款要通过对其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等程序,这中间手续麻烦,环节较多,时间较长,难以适应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季节性和及时性特点,进而影响了国有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3、信贷风险追究责任制制约了基层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都普遍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新发放的贷款要达到本金、利息百分之百按期收回,否则停发工资、下岗清收。因此,导致一些基层行宁可不放款,也不愿承担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取得贷款。
三、信贷集中的有利方面和负面影响
1、信贷集中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重点企业和基础项目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资金。如地区电力、煤炭、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和企业在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下,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定提高,约占地区经济总量的38.7%。
(2)有利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信贷集中是商业银行短期内改善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信贷资金投向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行业与企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3)有利于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由于国家重点企业基本不存在倒闭风险,不易对银行造成较大金融风险,降低了风险隐患。
2、信贷集中的不利影响。
(1)信贷的过度集中,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一方面由于实行二级准备金,资金逐渐向上级行集中,削弱了基层行的放贷能力,对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的支持甚少,造成区域经济的资金供求失衡,对微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投向少数企业、行业,使这类企业因轻易获得银行大量信贷资金产生投资高风险和行业冲动,一定程度上将助长某些行业和企业的非理性扩张,导致经济泡沫的形成,降低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
(2)形成商业银行风险隐患。一是经营风险。信贷集中使得银行信贷客户固定,收入主要依赖于个别行业甚至个别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集中化,企业经营状况一旦恶化或市场发生变化,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效益性就会受到影响。二是管理风险。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受知识水平和行业分析能力的限制,无法对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基层行没有授信权,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较小,对风险的关注程度则较低;上级行又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项变化情况,导致贷后风险增加。三是财务风险。目前银行的经营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过度集中使得银行的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挫伤了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信贷集中导致信贷营销缺乏积极性,基层行不能主动培养和选择客户,难以开拓新的信贷领域和发展中间业务,使银行缺乏其发展的新增长点。信贷功能的逐步丧失,使金融组织体系出现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无序的民间借贷的不断扩大。(4)拉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距离。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而活跃的力量,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客户的集中,导致一般客户尤其是中小客户取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增大。
四、对策建议
1、加强中央银行政策窗口指导。中央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和投放信贷资金,保证货币信贷政策的贯彻执行。一是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增加欠发达地区以及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加对信誉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二是适当增加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投入和再贴现额度。三是要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和区域性的信贷集中进行预警预报。中央银行应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定期对银行贷款投向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通报有关信息,加强各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推广银团贷款,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2、建立行业风险预警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对信贷集中行业、集中客户的授信风险预警线,定期进行集中客户授信风险分析和评级,重点了解集中客户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实际经营能力等有关情况,研究制定对大企业的授信政策,防止信贷风险的出现。同时,要建立对企业预期市场供求、价格变化预测等为主要依据的监测体系,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及时主动退出无效或低效的信贷市场,有效规避风险。
3、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应建立贷款分层决策管理体系,依据系统运行实际,对基层进行实绩分类和等级划分,对不同地区的分支行确定不同的贷款审批权限。在对所有的客户在评级的基础上,对每一家客户包括中小企业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之内,由基层行审批发放贷款,既可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也可减少信贷集中带来的风险。二是完善信用审批操作流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规模和基层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因地制宜,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减少中间环节。三是完善业务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与约束、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激励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大力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解除银行投入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筹建,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合理划分信用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承担风险比例,维护并促进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二是要推动企业债券一、二级市场的发展,建立和健全企业股权、债券柜台交易制度,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渠道。
5、加强信用建设,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为长期保持吸引商业性资金投入的能力,应加快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
通过以上方式,把企业信誉、政府信誉、银行信誉有效结合,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除了X;Y"句式;表意副词;连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14-02
"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分为独用和连用两种情况。根据搜集到的大量语料,出现在Y句中的连用表意副词,都是范围副词的连用,主要有七个,我们按照单个表意副词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将这7个连用表意副词分为两大类:(1)表示同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如"全都、也还、再也、也再"。(2)表示异类语义关系的表示副词连用,如"也都、都还、还都"。
1.表示同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
1.1全都。副词"全"与副词"都"意义相近,都表示总括前边提到的事物,概括整个范围,表示无一例外。从连用副词的语义指向来看,"全"、"都"两个副词的语义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属于前向合指。"全"与"都"连用,概括作用更强,同时兼有强调的语气。例如:(1)演出曲目中,除了有一部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外,全都是德奥作曲家的作品。(2)除了楼上唯一有亮光的那个窗户,整个楼房全都黑乎乎的。
"除了X,Y"句式与连用表意副词"全都"相呼应,仍然表示排除关系,而且"全都"也可以替换为"全"或"都",只是"全"或"都"其强调概括的意味不如"全都"那么强烈。
1.2也还。副词"也"与副词"还"与"除了X,Y"句式相呼应,都表示加合关系,"也"表示对比性递进,"还"表示累积性递进,当我们既想表示动作行为的"类同",又想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时,就要用"也还",这样表达的加合强调意味更强烈。如:(3)领导干部要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除了他们自身要严格自律之外,也还需要正确的制约和监督。(4)除了以上诸多原因以外,也还存在一个电影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例(4)用"也还"既使"自律"和"制约监督"形成对照,又在"自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正确制约和监督"的要求。
1.3再也/也再。"再也"是表示加合关系的"再"和"也"的连用,但"再也"不能单独使用,其后一定要加上否定词,构成"再也不…"、"再也没有…"等形式,表示不再继续某事,不再存在某种事物或状态,与"永远不(没有)…"或"无论如何也不(没有)…"意义相同,在语义上表示排除关系。如:(5)除了企业关停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行。(6)除了特例,也许历史上乃至今后再也不会有整整一代人,在失学十年后,又去接收学校教育的事情了。
"再也不......""再也没有......"等出现在"除了X,Y"句式的Y句中表示排除关系,其中的"再也"可以替换为"再"或"也"构成"再不(没有),也不(没有)"的格式,而仍然表示排除关系,这是因为否定词可看作是辨析"除了X,Y"句式语义关系的一般性标记:当"除了X,Y"句式的两个分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时,句子表示排除义;当"除了X,Y"句式的两个分句前后都有一个否定词时,句子表示加合义,这也与"也"、"都"自由替换而表示排除关系的"除了X,Y"句式要以"除了X"小句是肯定形式为前提相契合。事实上,"再也不......"、"再也没有......"中的"再也"也可以替换为"也再"。只是"也再"出现的频率非常低,我们在语料库中仅找到2个例子。如:(7)除了那一句话,我也再找寻不到什么更合适的话。(8)不过他似乎又在担心:他们几次来,除了喝酒、聊天,为什么也再没有正经地谈过什么呢。
"也再"相比"再也",更注重强调"再"的意思,前加"也"主要表示委婉语气,有勉强或无可奈何之意,"也再"没有"再也"那种绝对肯定的意味。
2.表示异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
2.1也都。"也都"是加合关系标记"也"和排除关系标记"都"的连用,作为对立表意副词的连用形式,"也都"与"除了X,Y"句式呼应在语义上表示加合关系。如:(9)除了摄影包被彻底"搜身"外,所有的相机和镜头也都要打开检查。(10)除了酒以外,其他一切欲望也都荡然无存,于是就将那行尸走肉般的身体,浸没在用乞讨来的钱购买的酒中。
Y句中出现的对立表意副词连用形式"也都"与"除了X,Y"句式相呼应的副词是"也",而"都"作为总括类范围副词只是总括Y句中的主语,像例(9)"所有的相机和镜头"、例(10)"旁边的人"等。"都"负责强调Y句主语所表示的事物无一例外,"也"负责强调"除了X"小句与Y主句的前后一致性,因此,"也都"可以替换为"也",表示加合语义关系。那么,"除了X,Y"句式Y句中用"也"和用"也都"有什么差异呢?其实,两者差别不大,主要表现在语用上。如:(11)a.除了人的体力难以支撑外,水和汽油的贮备也都不够了。b.除了人的体力难以支撑外,水和汽油的贮备也不够了。
像例(11),如果我们既想强调"除了X"小句中的主语"体力"和Y句中的主语"水和汽油"面临相同的困难,又想强调Y主句中主语"水和汽油"无一例外,就要采用b句,用"也都"来表达,这比a句单独用"也"更能够说明处境的困难,语气更加强烈。
2.2都还。"都还"是排除关系标记"都"和加合关系标记"还"的连用,作为对立表意副词的连用形式,这一点与"也都"相同,但不同的是,"都还"与"除了X,Y"句式呼应,不仅可以表示加合关系,还可以表示排除关系。
(1)"都还"表示加合关系。当"都还"与"除了X,Y"句式呼应表示加合关系时,"除了"的宾语要对应Y主句的谓语或宾语。如:(12)他们除了本身热爱表演艺术外,都还有个明显的原因一慕名而来。(13)某些结构中NP能不能移位或者要不要移位,除了上面这些语法、语义条件外,都还要受到NP中数量词的制约。 此时,语义重心落在"还"上,"都还"可以替换成"还","都"只是对"还"的强调,同时总括Y主句的主语。因此,这里Y主句必须表示复数。如例(12)中的"他们",例(13)中的"某些结构中NP能不能移位或者要不要移位"。单用"还",语气有所减弱。
(2)"都还"表示排除关系。当"都还"与"除了X,Y"句式呼应表示排除关系时,"除了"的宾语要对应Y主句的主语。如:(14)除了这一点以外,整个作品都还保持着雷马克的独特的艺术风格。(15)除了字写得差一点,其他方面都还可以。此时,语义重心落在"都"上,"都还"可以替换为"都",这里的"还"不是与"除了X,Y"句式相呼应的表意副词,没有表达语义关系的作用,在形式上造成加合关系的假象。"还"用在"都"后,表示程度浅,把事物往小、低、轻处说,表示一种抑的语气。如例(15)中"都还"的"还"表明"整体勉强说得过去"。
2.3还都。"还都"是排除关系标记"都"和加合关系标记"还"的连用,"还都"和"都还"相似,"还都"与"除了X,Y"句式呼应,也可以表示加合关系或排除关系,其对应条件与"都还"相同。如:(16)解放区各大区除了各有代表团出席外,还都各自带来了自己的文工团,在大会进行中每晚轮番演出,互相观摩学习。(17)制造透明胶片的技术,除了美国以外,还都很幼稚。例(16)表示加合关系,因为"除了"的宾语"代表团"对应Y主句的宾语"文工团",例(17)表示排除关系,因为"除了"的宾语"美国"对应Y主句的主语"其他国家"。
"都还"和"还都"在表达上的语气轻重不同。表示排除关系时,"还都"、"都还"的语气轻于"都","还"起到委婉表达的作用,而且,"还都"的语气轻于"都还";表示加合关系时,"还都""都还"的语气重于"还","都"起到总括Y句主语的作用,表示无一例外,但"还都"的语气重于"都还"。
我们承认,"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连用的使用频率低于独用的使用频率,其复杂程度也要高于独用,或许这互为原因,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了"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连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语义更丰富,表达更细致。但是,有些出现在Y句中的"都、也、还"等副词不是真正的表意副词,它们并没有与"除了X,Y"句式呼应表达语义关系,这给表意副词的替换辨析以及表意副词连用形式的分析造成不小困难。当然,我们也只是初探"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连用情况,这一课题仍需我们继续思考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合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张斌、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SIAC (Self-Insight Assessment Centre) 是帮助管理者从自我认知开始,全面提升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SIAC是什么
评价中心 (Assessment Centre) 是当今企业中常见的人才选拔与发展方法,而以人员发展或领导力发展为目的的评价中心则被称为发展中心 (Developing Centre)。在发展中心的基础上,Mike Van Oudtshoorn进一步提出了这样的设想――通过将评价中心的被动参与者训练为评价师,引导他们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产生自我认知。SIAC体系正是将上述方法用于领导力发展的具体应用。
SIAC将发展中心技术、自我认知和同伴学习等过程相结合,是一种体验式的领导力发展方法。在SIAC中,参与者会经历性格测评、模拟商业案例的演练、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反馈、360评估和反馈等一系列工具和过程。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包括:
参照定制的领导力标准,在商业模拟情境下确定个体领导力现状及发展需求;
帮助个体产生关于领导力的自我认知,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实践并掌握评价反馈和发展中心技术。
SIAC的构建流程
SIAC领导力发展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能力3P模型(图1)理论基础之上的。能力3P模型呈现了能力的3个维度,即是能力的娴熟度 (Competency Proficiency)、能力的潜质(Competency Potential) 和能力的现实表现(Competency Performance)。
能力的娴熟度,是完全由自我而发的能力状态,我们在现实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状态是能力的娴熟度在具体情景下的展现;
能力的潜质,通常与个人特质相关联,将较高的潜质发挥出来往往有助于正向支撑能力的娴熟度和现实表现;
能力的现实表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一个人的意愿、动机、机会、其他团队成员的影响等。因此,能力的现实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和能力娴熟度不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基于能力的3P模型,在组织内部SIAC最终以学习发展的工作坊形式展开,那些需要产生自我认知并发展领导力的管理者们则是其中的学员。
SIAC应用七步曲
具体而言,SIAC可分解为七大步骤完成。
这七个步骤分别是:定义领导力;学习评价领导力;探索领导力娴熟度;发现领导力潜质;认知领导力现实表现;建立领导力全面认知;实现领导力腾飞(如图2)。
第1步定义领导力
个体发展领导力的第一步是认知领导力。认知领导力往往从识别领导力的内涵外延,即定义领导力开始入手。在这个环节需要向目标群体导入能力/领导力模型、通用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行为、优秀的行为等相关概念。SIAC即是在结合特定的领导力模型基础之上,通过仿真的模拟案例演练,与领导力关联的性格测试解读,上级反馈、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的结合,以及现实工作的真实表现在目标群体中展开的。
不同组织对于不同管理层级领导力的定义不尽相同。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确认组织内部对于目标群体要求的领导力模型,及其对应能力的定义和相应行为。
第2步学习评价领导力
该环节最主要的目的,是让目标群体掌握一套用于观察他人,给予他人反馈的方法,以便下一环节中(模拟案例演练),通过学习伙伴(配对可提前完成)之间的相互观察、记录、评价和反馈,让他们互为镜子,对照认知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优秀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要发展领导力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员以公平、客观、不带偏见和有色印象的方式评估和反馈学习伙伴的行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行为评估过程应按照“ORCE模型”(图3)的步骤完成,即观察 (Observe)、记录 (Record)、整理(Classify) 和评价 (Evaluate)。该流程通常以金字塔的形式展示,这是为了强有力地强调――该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建立在前一个步骤的坚实基础之上。
观察,即观察被试人在模拟案例演练中的行为。
简单地定义,行为就是“个体所说或所做的事情,以及个体没有按照预期所说出来或做出来的事情”。因此,作为一个评估人,不应只是观察被试人说或做了什么,还应察觉被评估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没能说出或是做到的事情。
在观察阶段,评估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常常是如何真实、客观地进行观察,而非记录和总结自己对事件与行为过程的评价。人们容易在观察记录中夹杂个人的偏见、解释和判断,这将影响之后评价的客观性。例如,在有些观察记录里,会出现“他不感兴趣”,“他没有认真听”,“他显得很无聊”等没有直接证据支持的预判假设。因此,评估人的观察应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单纯地记录发生的事情,而不要妄作解释。
记录,准确详实地记录被试人的行为。
记录是为接下来的“整理”阶段提供丰富、有效的证据。否则,后续评价的客观性将大打折扣。下列方法能够帮助有效地记录行为:尽可能地逐字记录被试人所说的话;若必须进行总结和解释,要记录关键字,以便随后重现相关对话;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标记时间,特别是当你负责观察的被评估人在小组讨论中很少发言时;尽可能多地记录动作、表情等非言语行为;采用速记的方法,例如,在小组讨论中使用被试人的姓氏首字母表明其身份;当你负责观察的被试人没在说话时,抓紧时间回顾并填充刚才没来得及写完的东西。
整理,将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整理和分类。
整理环节可以通过《评估人报告表格》(该表格对应领导力模型中的每条能力,都会给出正和负的标准)来完成。评估人应尽快在完成观察和记录后,根据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整理和分类。
通常情况下,大家理解的负是被评估人展示出来的不好的行为(负面行为)。但是负也可以表现为在需要被展示时,被评估人没有展现的行为(负向行为)。例如:被试人在情景模拟练习中没能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没能挖掘出事实中隐藏的重要信息,或者在文件筐练习中没有回复特定的邮件。
评价。
在此阶段,需要对被评估人在给定能力条目下展示的所有正性或负证据进行审视,并给出评分,用以总结被评估人在练习中所表现出的状态。所有涉及的能力条目都应按照上述步骤一一进行评价。评估人必须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评分标准一般为:5=优秀;4=良好;3=合格;2=不太合格;1=不合格。
此外,也可以使用下列评分项:0=没有观察到此项行为;W=不够有力的分数(相关胜任力无法通过当前练习被有效观察)。
第3步探索领导力娴熟度
通常情况下,组织中典型的工作场景分为三种(图4):个人独立完成工作,和工作伙伴/客户/供应商一对一地开展工作,团队合作开展工作。典型的用于设计独立工作的模拟练习如分析练习、文件筐和事实查找;用于设计一对一工作的模拟练习主要是面谈模拟;而无领导小组讨论和指定角色讨论则多用于团队合作的案例设计。
在SIAC中,最好使用三套基于不同工作场景的模拟案例组合,不同的组织可以基于评价发展中心技术来全新构建适用于组织内部情况的模拟案例。
在这一环节中,每对学习伙伴会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模拟练习活动进行演练。另一方首先作为观察员在旁边对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观察和记录,当彼此的演练都结束后,再根据ORCE模型并对照《评估人报告表格》,及时展开行为数据的整理、统计和打分,并且和自己的学习伙伴立刻展开反馈活动。在进行反馈时,一方会基于另一方在刚刚结束的活动中言行表现的书面记录,并对照学员手册中列明的该练习中所能观察的各项能力中具体的优秀行为标准或负面行为标准,为对方做出细节反馈。
对学员而言,本身各项能力打出的分数绝对值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只要打出的分数最终能够帮助学员区分出不同能力的高低趋势即可。更重要的在于,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加深对于什么是优秀能力和行为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此外,最终的分数决定权,以及对同伴做出反馈的认可权在本人,学习伙伴只是你的一面镜子,帮助你更有效更客观地来认知自身领导力娴熟程度的状态。
第4步发现领导力潜质
所有学员在SIAC工作坊开始前,都已经提前完成了ASSESS在线性格测评。ASSESS测评是一种能够和岗位能力相对接的测评工具。通过这个测评,我们能够看到被测评人不同性格的趋势,是如何影响这个岗位胜任能力展现和发挥的。它的特点包括:直接对接至企业的能力/领导力模型;获得个人性格与企业的能力要求的匹配度;帮助个人深度认知能力/领导力潜质;提供基于测评结果的发展建议。
在发现领导力潜质这一环节中,学员均会拿到属于个人的性格测评完整版报告,并被引导解读这份报告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报告中不但详细描述了工作、思考和人际三大维度的24项性格指标的具体得分,还会将性格与被测评人岗位的领导力模型能力要求进行匹配分析。这样就能够非常细节化地看出被测评人在每一项领导能力上,都会受到哪些性格影响,又是如何被影响的。
通过这个环节,参训学员会更加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模拟演练环节中之所以有如此的领导能力展示和行为表现,是受到了自己内在性格特质的影响。当个体都意识到自己在性格方面的不足后,就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和控制,也将有利于在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展示和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
第5步认知领导力现实表现
在这一环节,所有学员将重新回到每个人的现实工作环境,根据组织的领导力模型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对自身每项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展现情况进行自我审视和评价,有效认知领导力的现实表现。这一环节也可以结合上级反馈或是借助ASSESS 360在线测评工具来完成。
ASSESS 360反馈基于网络管理测评工具和报告,从被测评人的同事,上司和下属中收集相关行为信息和匿名评价,最后提供详细的反馈。其主要特点包括:
通过网络进行全面的调查、管理并提供报告(也提供书面测试);
同时评估多人,减少了为评级耗费的管理时间;
循环比较评级;
辅助ASSESS核心竞争力发展报告进行辅导和培训;
相关阅读书目、在线学习、课程及多媒体培训等都可以根据组织需求进行定制;
直接根据领导力模型界定行为标准;
针对得分低的能力条目提供详细发展建议和行动计划指导。
第6步建立领导力全面认知
以上的三个环节帮助学员分别认知了衡量领导力的三个维度:领导力的娴熟度、领导力的潜质和领导力的现实表现。事实上这三个维度的领导力(能力)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个体能力的潜质和娴熟度高会有利于提升能力的现实表现;在现实中的不断实践会加强个体能力的娴熟度;个体在能力逐渐娴熟的过程中(足够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改变个人特质。
在本环节中,学员在讲师带领下对自己三个维度的领导力得分进行汇总,以此得到了自己领导力状态的完整评分。这个领导力的评价,并不需要对绝对分值的高低进行关注,更多意义上是关注自身领导力状态相对高低的展现。在对领导力的娴熟度和潜质得分进行合并以后,学员便得到了展示自身领导力状态和潜力的四象限图(图5)。
其中:
最佳优势是指现实表现和潜力得分同时较高的领导能力,学员可以在随后的个人发展计划(IDP)中制定相应方案,继续强化这一象限的领导能力,以使自己成为组织中某一方面的标杆。
潜力较低而现实表现管理后的优势相对较高的领导能力会落在管理后的优势象限,这表明尽管从潜力的支撑程度上来说,学员的领导能力较弱,但是通过组织的优势和后天的学习,同样可以较好地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
未挖掘的潜力是指尽管现实表现一般,但是该学员潜在的特质能够很好地支撑相应领导能力的发展,一旦产生了对自我领导力的认知,通过组织的支持和工作中的实践,可以将潜力展现出来。
如果两项得分均相对较低,则说明这些领导能力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对象,有效弥补这些能力上的短板,有助于在现有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领导力,也为未来发展做好了铺垫。
第7步实现领导力腾飞
当场由讲师引导学员做行动计划,也是SIAC中独具特色的一面。通常,传统的学习项目在结束以后,学员才有足够的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和交流,而做出行动计划则通常为一两周以后。这样即使当场的效果非常好,在学习结束以后对学员的真正影响也不会太多,很难真正满足帮助学员认知领导力和付诸实践的需求。
而在SIAC中,经过前面六个步骤,学员通过对自身领导力娴熟度、潜质和现实表现进行回顾与反馈,已经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在整个行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学员都会根据结构化的设计和实施指南,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以确保切实可行。
总结
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在实际工作中选拔选用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人用人,对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准用好了干部对于凝聚民心,推动工作,具有极大的作用。反之,选错、用错了干部,则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给党的威信和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任人唯贤,更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知人善任”就是能够识别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这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知人”是基础。只有“知人”才能“善任”。“知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广知,即对所属单位的全部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作为领导既要知身边的人,也要知边远的人;既要知道那些善于发挥特长的人,也要知有潜在素质正在成长的人。二是深知。就是对应知对象的个体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其德、才、勤、绩、体等方面的情况都要掌握清楚。既要知道其优点、特长,还要知道其缺点、不足;既要知道其现实表现,还要知道其历史情况;既要知道其主观因素,还要知道客观条件对其的影响;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广知,使用干部时选人用人就能做到全面衡量,好中选优。做到深知,选人用人能根据其德才情况量才使用。
“善任”是关键。“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只有“善任”,才能使人才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善任”就是能够使每个人的德才情况与拟任职位的才能需要相统一,使其达到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知道拟任岗位需要何种人才,又要知道何人具备何种才能,做到既知人又知事,使客观需要与主观能力达到完美统一。
领导干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做“知人善任”。一是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要听上级的,也要听下级的;既要听领导的,也要听群众的;既要听相同意见,更要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避免偏听偏信,确实“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坚持的认识观,做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认识干部。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把对干部的感性认识,经过分析、判断、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能看到干部的外在因素,又能看到干部的潜在素质,既能看现实表现,又要看成长过程;既要看工作表现,更要看思想品质;并能准确预测干部的发展方向。三要公道正派,大公无私。坚持任人唯贤,克服任人唯亲、唯上、唯送、唯要等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