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的选择

学校的选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的选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的选择

学校的选择范文第1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学校的选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文化 构建 路径 选择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是教育改革的精神力量,是W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始终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践。自担任临海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五年来,致力于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通过选择、整合和创新,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目标体系和方略。现简要述之,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原点的把握

学校文化的构建不是移植,而应该是嫁接、再生或创造。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的初期充分考虑构建的原点。这里的原点是指学校原有的文化起点和校长自身的文化底蕴。

(一)学校文化的深究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始终离不开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就是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

继承传统,首先要梳理,要结合校情,深追校史。我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创建初期的灵江小学,到时期的红旗小学,再到后来的临海师范附属小学,变化的是校舍校貌,不变的是附小人“追求发展,办成精品,形成特色”的梦想与追求,是附小人“博爱,敬业,谦和”的传统与品格。这些梦想与追求、传统与品格转化成为扎扎实实谋发展,兢兢业业促和谐的教育行为。这是学校文化构建的重要原点。

继承传统,其次要从深厚的、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中寻求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富有历史的情韵。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誉。学校地处市区,南临灵江,西依巾山,是一所标准高、质量好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学校临其境,熏其道,在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展现出特有的风貌。这又是学校文化构建的另一个原点。

(二)校长文化的反思

校长的文化特质、办学思想、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正如之于北京大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师范学院,苏霍姆林斯基之于帕夫雷什中学。

作为学校的第一管理人,在构建校园文化初期,笔者首先问自己:学校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学校特色办学的立足点在哪里?怎样让社会认可学校?……我校大操场主席台后的一幅大型油画壁画作了很好的诠释。该油画的主体是一个在大自然中静思默想的孩童。他将头埋进双膝,他的脚下长出树的根系,他的发梢抽出树的枝丫。他与风、与鸟、与鱼、与小松鼠、与大自然的一切共生。这幅油画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彰显了“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用和谐奠基生命的底色,探索生命与教育的完美融合,这就是本人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在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反思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构建“和雅文化”的愿景已初步形成。“和雅”文化中的“和”,乃是和谐一致,和善和气,和合融洽,“和而不同”是根本,“和而奋进”是内涵;“和雅”文化中的“雅”,乃指气质高雅,举止儒雅,言行文雅。

二、核心点的提炼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等。校训是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最能体现学校的鲜明个性。

在广泛征集教师建议的基础上,确立了“广文、尚真、崇和、至善”的附小新校训。以下是我们对校训的定位与解读。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从学者,玉之璞也。师者,玉之器也。雕琢于蒙馆,使广文以博学,尚真以立身,崇和以处世,至善以为人。广文,君子之智。食之于肉身,犹书之于灵魂。读万卷书,广文以明德。行万里路,广闻以宏智。尚真,君子之志。伽利略宁焚亦不遗真理,孔丘多舛亦不弃仁爱。传道授业,求学解惑,非尚真而不可至。崇和,君子之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悠悠华夏,百家争鸣。何如为学者之意相左,则当,以礼议之,重崇和,莫附和。至善,君子之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盖人性本善,继学文启迪,则屡自省而臻于佳。

在校训的基础上我们还提炼出“广文启智、雅行立身”作为学校师生的养成目标。

三、落脚点的实施

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一旦形成就需要依托落脚点,通过渗透、体验、熏陶、规范等实施形式,将顶层文化转化成师生的人文素养。

(一)物质文化的改造

通过物质改造,使学校文化的外显功能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风貌更加完善。近年来,我们从硬件设施的改造入手,为“和雅文化”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完成了南大门的开通,功能教室电子白板的更换,教工食堂和教师午休室的开办,教学楼的扩建和小广场、围墙的改造等。

在改造的同时,规整了校园文化的整体风貌。依托校训重新命名四座教学楼,分别为“广文楼”“尚真楼”“崇和楼”“至善楼”,为全校师生营造“和雅”的人文氛围。同时,学校建设儒雅文化、经典诗文、好书共享、博学科技、运动健美、绿色环保等不同区域、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让我校学子临其境、熏其气、得其道,在“和雅”的环境中学做“和雅”之人。

建设“和雅”班级,是构建“和雅文化”的另一道风景。确立以争做“儒雅少年”为目标的班队文化,从班训、班徽、班级口号、班规、奋斗目标、小组文化建设等入手,让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和雅文化”的产生、建设、形成的整个过程,让班级成为“和雅”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二)制度文化的完善

加强制度管理,把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尽可能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规定情境”中,从而打造出优良的教风、学风,使学校文化建设尽快入轨。

学校以“和雅”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已成系列,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和”教研活动,“雅”教研活动。“和”教研活樱凸显教研活动的日常化、常规化。以“定时、定点、定人”的教研活动为载体,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教法,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目的是培养专业型教师。“雅”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论坛”、校际交流、共同体研讨等系列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引导教师向骨干型、专家型转变。

在“和雅文化”的引领下,学校还制定了《和雅德育实施方案》,分板块,分层次,分年段,分月份,层层推进实施,既有统领的面上规划,又有有效的点上落实,让学校文化建设走上序列化、制度化轨道。例如,学校以“临师附小好习惯三字经”为抓手,从课堂雅行、课间雅行、校外雅行、常规雅行等方面入手,坚持实行“好习惯一月一养成”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一个举止儒雅、行为高雅、言语文雅的附小学子。

(三)活动文化的丰富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使得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和雅文化”的内涵。

①“书香校园”活动,让校园回归阅读的本真。制定了“传承国学经典,构建和雅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力抓晨读、午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传承国学经典。在总结多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分高中低段自编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册,较好地解决了“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分享”的问题。②“文化艺术节”“篮球节”“体育节”“英语节”等活动,让校园成就每个孩子的七彩人生。③“和雅课程,精彩社团”,让学习更自主。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具有和雅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把戚家拳、鸳鸯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走进课堂,形成了师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既强身健体,又能传承发扬民族精神。④“走红地毯”活动,让附小的每一个人自信起来。每学年,学校会在散学式中表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让每一个附小人拥有成就感、幸福感和存在感。

随着“‘和雅’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学校广大师生以及家长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师师、师生、生生、家校的关系更加和谐。

诚然,学校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管理者静心思索,师生全员参与,反复提炼,不断提升,才能使校园文化繁茂滋长!

参考文献:

[1]凌宗伟.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沈曙虹.学校文化力及其内容结构[N].青年导报,2010-10-20.

[3]杨建华.论学校文化力及其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6(3).

学校的选择范文第3篇

关键词:Protel; 中职学校; 版本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8-02

Some Comments on Software Version Choice for Protel Course in Secondary School

WU Shao-qun1,2,YUAN Hong-xing3

(1.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2.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Anqing, 246001, China; 3.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 China)

Abstract: Protel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in secondary school. However,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versions in the market and which one is suitable for secondary school is still an unknown issu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99se should be selected for Protel course in secondary school, considering the software features, the students studying ability and the course object.

Key words: protel; secondary school; version choice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熟练掌握EDA开发工具成为电子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众多EDA软件中,澳大利亚Altium公司的Protel软件凭借操作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设计界面等诸多优点,成为国内普及率最高的EDA工具。早在1988年,Protel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进入国内市场早、普及率高,因此学习资料多,国内所有制板厂都能加工生产Protel软件设计的图纸。这些因素使得Protel成为电子工程师学习电路板设计的首选软件。为了给电子行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Protel软件一直是高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职业教育对中职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提出,Protel软件也相继于2006年前后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市场上Protel软件的版本较多,如2000年推出的Protel 99se、2002年推出的Protel DXP、2003年推出的Protel 2004和2006年推出的集成SOPC设计功能的高端版本Altium Designer 6.0。诸多版本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困惑。当前针对Protel的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方法和理论[1-2],还没有文献对软件版本的选择给出建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几个常用版本的特点、教学对象和目标三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Protel课程的版本选择问题。

1 从参数特点看版本选择

1.1 版本功能比较

Protel 99se是Protel 99的稳定增强版,将从电路设计到真实板分析的完整体系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对设计过程有了更大控制力,基本能够满足电子工程师的设计需求;Protel DXP是继99se之后推出的过渡版,Protel 2004是其完善版,与99se相比集成了更多的工具。Protel 2004已不再是单纯的PCB设计工具,而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系统工具。该软件将项目管理方式、原理图和PCB图的双向同步技术、多通道设计、拓扑自动布线以及电路仿真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为电路设计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与99se相比,Protel 2004不仅在外观上显得更绚丽、人性化,而且加强了电路设计之间的同步功能,还整合了VHDL和FPGA设计系统。从版本功能看,对于常用的电路板设计工作而言,Protel 99se已经够用。

1.2 系统配置比较

Protel 2004对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是[3]:Pentium CPU 500MHz;128M内存;650M硬盘空间;显卡支持1024×768像素的分辨率,16位真彩,8M显存;操作系统Win 2000。新推出的Altium Designer 6.0的配置要求更高,最低要求是:Pentium CPU 1.8GHz;1G内存;2G硬盘空间;显卡支持1024×768像素的分辨率,32位真彩,32M显存;操作系统Win 2000专业版SP2。与前两个版本相比,99se的基本配置要求要低得多[4],就目前家庭个人、单位和学校教学的电脑硬件配置而言,都能满足。就安装而言时,99se最简单,占用的硬盘空间也最少,打开运行时也最快;Protel 2004安装时需要建立虚拟光驱,导入一个ini文件模板;并要修改模板的参数,将生成的License文件导入安装目录中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同时占用硬盘空间较大,打开运行时速度较慢。Altium Designer 6.0的安装更加复杂,软件费用也过高。从系统配置要求看,老的机器建议安装Protel 99se。

1.3 操作界面比较

Protel软件界面以英文用户为主,虽然可以通过汉化得到中文版,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提示及对话框中仍然是英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不提倡采用汉化版。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无论是PCB设计公司还是参加技能大赛,提供的软件界面平台都是英文的;第二,有限的英文界面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解决的。例如,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不要求学生记住具体每个英文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拼写,而只要求学生掌握住“看到英文就能知道中文含义”,这种掌握是可以通过反复的几次练习之后就能达到的。99se版本与Protel 2004和Altium Designer 6.0相比,前者的英文操作界面更加简单、明了,后者由于集成了更多的设计功能,菜单选项也随之增多,往往令初学者无所适从。从版本操作界面看,建议采用Protel 99se。

2 从中职生学习能力看版本选择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未能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在整体上低于升入高中的学生。与高校、高职和高专层次的电子类专业学生相比,中职生更是存在年龄偏小、专业知识较弱、学习接受能力有限等问题。

高校层次的电子线路设计课程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类专业的Protel课程基本还是采用经典的99se版本进行教学。分析原因,首先,99se基本具备了中低端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功能需求;其次,99se对入门初学者,非常简易、实用,便于学习和掌握;再次,99se的学习资料多。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电子类专业的Protel课程刚刚起步,在软件版本的选取上,各个学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基于2008年开始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采用了Protel 2004,参赛的大多数职校也相继将原有的99se更换为Protel 2004。

笔者通过对安徽理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更改的效果适得其反。Protel 2004过多的功能和操作菜单给刚入门的中职生学习、吸收消化带来了较大的阻碍。笔者通过查阅2008、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专业高职组、中职组的电子线路设计题目来看,完全可以在99se下完成设计,而且竞赛中为高职组提供的软件版本就是99se。因此,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中职学校选择Protel 99se较为合适。

3 从课程设置的目标看版本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开设Protel课程,主要基于中职生的技术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根据电子线路设计初岗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可知,在该课程设置上,主要侧重的是让学生能精通电路设计软件Protel;能具备根据用户提供的原理图、元器件封装参数等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图的能力。

基于上述课程设置,笔者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研究背景和多年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认为设置该课程是:提出以行业内广泛采用的Protel软件作为工具,以“熟练设计微型、小型和中型电路的PCB板”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Protel课程的目标。以确保学生毕业后经过企业短期的适应就能胜任电路设计工作。

截止此稿完成,根据综合电子论坛的调查统计,目前使用最多的Protel版本是99se,达到60%[5]。因此, Protel 99se版本是中等职业学校Protel课程的最佳适合版本。

4 结论

对于Protel软件初学者的中职生们,笔者认为应该选用适宜他们“绝对够用、完全实用”的99 se版本,这样既能达到中职生在该课程设置上的要求,又能为其精通电路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永艳,郭若飞,王文兰.浅谈Protel DXP教学若干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3):52-53.

[2] 刘丰华.电子线路EDA在实训教学上的探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3):84-85.

[3] 左伟平.Protel 2004入门与提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5.

学校的选择范文第4篇

    第一,主题历练是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只是厚度与特质不同。学校教育发展需要文化传承,更需要在文化扬弃中创新、丰富和提升。优良的学校历史文化和环境文化,对历练学校文化主题起着积极的催生作用。

    我们双流县东升小学体育特色“阳光足跑”曾获全国总冠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迁建现址,到新建“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东小师生与生俱来的阳光淳朴都在积淀阳光的文化,诉说着阳光育人的故事。三年前我校重订教育发展规划,经全校教师调查、讨论、提炼,在弘扬学校传统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把“阳光育人”确定为学校教育规划的战略主题。

    其要义是: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人的生命需要阳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阳光,学校团队和谐发展需要阳光。“阳光育人”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契合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第二,主题历练契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当前基础教育处于转型期,发展走向体现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世界教育大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知识革命促进教育创新。“阳光育人”无疑契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走向,抓住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和“改革创新”的教育旋律,彰显了“为了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

    第三,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主题历练的价值

    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浸润和固化。管理只有到了成全他人为乐的境界,才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按照“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以德立校、文化强校是一条学校发展的科学之路。

    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历练中,校长要引领团队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构建学校教育愿景。围绕“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学校要建立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逐步历练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些主张既朴实又符合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规律,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四,主题历练要排除担忧和干扰

    学校教育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和干扰,有时还要牺牲眼前利益和抗拒名利诱惑,它需要不断强化精神内部的执行力量,坚持固化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校“阳光育人”主题历练的首要任务就是“缩小班额,有效控制办学规模”,任务提出来后老师们很支持,但有领导认为这只是一句口号,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我校学位紧张而不理解,再后来也有一些老师不理解了,认为“没学生选我校了,学校走下坡路了”。作为校长,当时我压力很大:一方面这会导致学校公用经费减少,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需求却还在增加。是坚持还是退缩?纠结、彷徨,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几个领导的理解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和学校班子反复研究,决定学习精神“坚持就是胜利”。事实证明,这次坚持是正确的: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走出瓶颈,师生、家长、各级领导、各界人士都认同了我们的选择和坚守。

    第五,内涵诠释是主题历练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规划主题的内涵诠释,需要坚持通俗、民主、科学的原则。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我校经过客观、科学论证,提出了“朝阳东升、生机勃发、乐于进取、志在创新”的“阳光育人”教育思想,赢得了全体教师认同。“阳光育人”是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有尊严地成长”,即通过建构适合的、民族的课程文化,建设优质幸福的师资队伍,不断营造精致、人文、独特的阳光文化,有效整合适宜的教育资源,达成“幸福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因此,主题内涵阐释是确立学校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全校教师高度认同的基础,只有清晰地阐释主题内涵,才能形成一条文化主线并贯穿于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始终,从而找到和凸显主题历练的核心价值。

    第六,在促进队伍成长中促进主题历练

    自我超越、改变心智、团队学习、共建愿景、系统思维,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是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习型教师”历练“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搭建了很多平台:一是同读一本书,让人心灵敞亮、智慧人生。目前我们读了《思维方式的批判》、《幸福的方法》、《56个教室》等书。二是实施扁平化的项目管理,体现果敢与幸福的担当、民主与包容的魅力。我校教师自主成立特色社团“三人行”“伙伴学会”“谏言团”,这些社团通过承办全国赛事、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等,让老师们阳光自信地走到前台。三是专题论坛、学术年会,成就阳光学习典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鼓励老师们与大师对话,吸取《论语》、《道德经》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引导老师们到大学中去,体验心灵幸福的保健,排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启迪老师们放眼世界,与名校名师结对,体验从专业到人格的修炼。四是让老师们参与学校重点工作的实施和重要改革方案的制定,从激烈的辩论到智慧的结晶,使阳光育人的战略主题有效转化为每个成员的奋斗目标。

    第七,主题历练结硕果,学校发展出特色

    东小教育规划主题的选择和历练过程,伴随着学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爱满校园”。

    为避免学生课余休息发生碰撞伤害,学校把校园内建筑与学生可接触范围内的棱角全部切割磨圆;学校经多方调研争取,在每层教学楼配建厕所,解决了师生入厕难问题;将几十辆教师小车移到校外,为孩子成长腾出空间;学生自愿捐献压岁钱,运行“阳光爱心小银行”。

    构建阳光课堂,很多班级多次参与全国语文、数学赛课,孩子们乐观、自信、机智,成为课堂主人和校园生活的主人。“亲子活[ dylw.net]动”洋溢着和谐的音符;“阳光少年”在校内外舞台激情飞扬;孩子们畅游新马,将蜀韵文化融入世 界……抓住每个教育细节,建设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关注每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成为东小践行“让学生快乐、尊严地成长”的有效保障。

    二是“让教师有效、惬意的工作”,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让教师感受被尊重和存在的价值,学校努力营造宽松、惬意的工作环境:分批分层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察,帮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幸福指数;利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等集体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团队合力;力所能及为教师办好事实事,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就读、就业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和谐局面。

    三是在主题历练中构建起以阳光课程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是“国之魂”——效果鲜明的国学课程。东小归纳出颂、听、看、写、演、唱、悟、行“八字教法”。国学文化浸润对孩子们的人格完善和历练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成为全国经典文化先进学校和全国“书香校园”。二是“蜀之韵”——成效独特的“川剧进校园”传承课程。学校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合作,以川剧文化进校园、川剧文化进课程、川剧文化进课堂的“三进”研究,开展校园传承川剧文化研究,纳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学校成为全国非遗文化校园传承骨干校。三是“人之行”——解放儿童的“阳光少年”课程。孩子想走多远,知行结合的目标就在螺旋递进的不远处期待。学校从诚信、自理、仁爱、智慧、艺术、健康等方面评选“阳光少年”。民主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让每个生命都明确成长目标,激发成长动力,释放个性光芒。

    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创新的过程,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也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更加切合学校实际。主题历练使生命丰润、个性张扬、文化修养叠加,学校也在历练中实现了和谐、可持续的特色发展。

    二、主题历练的有效策略

    第一,找准规划的主题定位

    找准学校教育规划的主题定位,让每个生命找到自我价值。每个阶段的规划主题提炼,都需要学校在充分研究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承前启后的讨论主题,广泛征求教职工和专家意见,并与区域同类学校分析比较找准差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因为独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二,主题历练需要寻找方向

    方向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主题确定后需要寻找实施的方向和路径,既要与时展同步,又要与教育客观规律同向,还要使每个实施者同心。

    第三,把握战略主题的几个特性

    一是适宜性。即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对学校适宜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具体包括主题是否适合校情、能否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是否认同、是否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前瞻性。即战略主题要有超前性,要着眼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明天,主题的前瞻性要求学校必须找准最近发展区,这是战[ dylw.net]略主题在定位和方向选择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统领性。战略主题是学校一定时期内开展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主题展开,这是由战略主题的统领性所决定的。

    四是创造性。战略主题是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学校文化的提高和创新,而不是原有文化的照搬。学校战略主题的创造性,表现为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独特性。即战略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有独特新颖的理念,要突出地域文化,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如我校“川剧进校园”研究,就充分彰显了主题历练的独特性。

    六是可行性。这是战略主题适宜性在操作层面上的体现。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异,理论上适合的在实践中还要受制于具体条件。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施的主题才是可行的。

    第四,战略主题历练必须避免“布利丹效应”

    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也是如此。即不能在实施过程中三心二意、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主题历练不能追求过程的完美,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特别是在干扰强烈的困难时期,必须排除万难、淡定坚持、智慧勇敢地前行。很多成功的历练都需要校长孜孜不倦、坦荡执著地引领,很多成功的案例都离不开坚持。

    第五,主题历练必须重视有效沟通

    先有沟通,后有认同,先认同人后认同事,先认同他再认同你。任何规划主题历练都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前行的。有效沟通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办学的重要管理策略。

学校的选择范文第5篇

本研究以四川省川南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川南地区公立中小学中抽取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取10位教师,进行问卷施测。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9份,问卷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261份,可用率为87%。其中,男性教师97人,女性教师164人;兼行政职务的教师35人,兼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的68人,兼班主任的121人,科任教师37人;小学教师178人,中学教师83人;24班以下小型学校教师133人,25~49班中型学校教师42人,50班以上大型学校教师86人;任教学校校长为男性的教师198人,任教学校校长为女性的教师63人。本研究数据管理和处理都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

一、学校创新管理的实施现状

1.学校创新管理现状总体状况分析

如表1所示,在261份有效问卷中,中小学教师对创新管理现状的知觉勾选“良好”的人数最多,其次是“一般”,之后是“优异”,最后是“欠佳”。进一步观察四点量表得分状况,课程教学创新得分最高,资源运用创新得分最低。整体来看,学校创新管理现状大致呈中上程度。

本次调查中的各中小学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资源运用、学生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管理,且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成效,教师对学校创新管理的现状表示肯定。其中,教师最肯定课程教学创新方面,该项平均得分最高,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4]。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加大了课程教学创新的力度,就川南地区中小学而言,近十年来围绕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改变主题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大幅度增多,各校在结合本校优势发展特色课程上均有尝试,部分学校成效显著,已有极具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教师参与其中,对学校在课程教学方面的创新管理体验深刻,并给予了肯定评价。但调查同时显示,学校创新管理仍有需要努力的空间,资源运用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贡市属西部中等城市,总体而言,所辖学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具体观之,以教学设备资源为例,即使是市区重点学校,也还未实现间间教室有多媒体设备,不少农村学校完全实施的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资源有限是学校资源创新管理的最大限制,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分配已有资源、发掘利用资源是未来资源创新管理的突破点。

2.不同背景变项下学校创新管理的差异情形

数据显示:(1)在受试性别背景变项上,男性教师的平均数得分高于女性教师。经由t检验,显示除了课程教学创新、学生活动创新外,男性教师在知觉行政管理创新、校园环境创新及资源运用创新项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此结论与林文胜2006年的一项研究[5]结论一致,但为何出现这种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2)在受试担任不同职务背景变项上,经由单因子变异数分析,除了校园环境创新外,其余各项创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再以谢斐法(Scheff’emethod)进行事后比较,结果除了在行政管理创新方面,兼任行政人员的教师知觉显著高于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外,其余均未达显著差异。而教师若兼任行政职务对学校创新经营的肯定度亦较高,这一结论在不同研究中均得到验证[6] [7],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对学校创新管理参与更高、知情更多,所以对于管理创新尤其是行政管理创新的感受会高于未兼职行政的教师。(3)在不同学校类别背景变项上,经由t检验,小学与中学在行政管理创新及学生活动创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课程教学创新、校园环境创新及资源运用创新方面,则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小学各项创新管理得分普遍高于中学,其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有升学压力,因此在课程教学、校园环境及资源运用等各项创新管理之表现显著低于小学。(4)在不同学校规模背景变项上,经由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学生活动创新达显著水平,但进一步以谢斐法进行事后比较,未达显著差异。整体而言,教师知觉不同学校规模的各项创新管理其差异未达.05(p

二、学校创新管理的实践困难

1.学校创新管理在人员方面的实践困难

该向度共计10个选项,即成员心态保守、成员的惯性思维、成员不重视、校长未能积极推动、成员创新知识背景不足、学校成员的创造力未能激发、成员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成员工作压力过大、组织缺乏创造性人才、成员害怕改变、其他。统计表明,教师在学校创新管理人员方面的实践困难部分勾选的次数上有显著差异存在,多数受试教师勾选“成员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其次是“成员的惯性思维”及“成员工作压力过大”。

调查显示,成员工作压力大,例行事务多是创新管理实践的突出矛盾,随着频频改弦易辙的教育改革及各种方案的推动、社会及家长期待的提高,教师的工作量日趋增加,若是加上创新策略的配套措施不足,从创新理念的架构到执行、评估都要由教师亲力而为,使其难以承受负荷而转为保守消极,维持原有的惯性思维。

2.学校创新管理在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

此向度共计9个选项,即经费不足、未建立奖励制度、学校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动力、科层体质僵化的影响、学校环境过于安逸、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学校缺乏创新气氛与文化、没有专责机构、升学压力、其他。统计显示,教师在学校创新管理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部分勾选次数有显著差异存在,半数以上认同“经费不足”、“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是学校创新管理在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

推动一项重大改革除了成员能在态度上的清楚认知外,亦需要财政的支持。调查显示,中小学实施创新管理的最大难题就是经费不足。中小学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仰赖教育主管机关的补助,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普遍现象又是现实问题,学校能争取的经费直接影响学校创新管理的资源。教育组织的资源,尤其是经费预算的减少,很可能会迫使学校采取开源节流的非常手段,故学校创新管理常流于空有理念,却因资源不足造成无法付诸行动或无法持续推动的遗憾。此外,在现代组织中,团队是创新的最佳单位,是组织学习的小单位,并且将团队学习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将团队学习技巧与风气向其他团队推广,促成整个组织学习、创新。中小学如果能调整应创新变革的组织,例如组成“任务型团队”或“自主性团队”等,结合学校行政的充分授权与各处室的支持,在校内达到有效推动,那么这个团队对校长和对学校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力量。但调查显示,大多中小学“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习惯单打独斗,忽略了组织协作,另一方面的原因源自学校行政,有些学校未意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未能加以引导和组织,也有学校建立了团队却忽略了团队学习,尚未建立学习组织。

三、学校实施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

1.营造创新管理环境,鼓励成员积极参与

创新管理环境包含学校组织气氛和校园环境。组织的气氛即所谓的“一体感”或“归属感”,一个团体的气氛由该团体的心理环境所形成,也是该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作用的结果。只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关注、参与才能凝聚创新管理的合力,而在本研究中发现不同性别以及担任不同职务的教师在知觉学校创新管理成效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学校在推动各项行政作为及创新时,宜多与女性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让女性教师及班主任多了解学校各项创新作为。此外,从本研究得知,成员普遍对校园环境创新有明显知觉。中小学应更努力地创新校园环境,设置教材园、生态区、科学角、网络分享网站等有益创新的环境,营造让学生惊喜与感动的生命校园,让教师能充分运用校园发挥潜在课程、环境的高附加价值,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校气氛,将加速带动学校创新管理。

2.优化创新管理资源,提供创新管理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本位管理愈加重要,但一般受限于学校规模、资源、时间、人力及经费,因此,学校创新管理应协调所属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将相关创新管理资源整合运用。就人力资源而言,本研究发现创新管理的实践困难在于教师“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工作压力过大”,妨碍了各项创新管理的推动与实践。这主要在于中小学教师除了教学外,部分教师还得兼职行政工作,一方面要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忙于行政事务,难免无暇于实践创新或思考如何创新,因此,建议在经费许可下,宜扩大教师或行政人员编制,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与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各项创新,进而提升教学及教育质量。从物力资源而言,多数受试教师认为“经费不足”是创新管理实践之困难,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多提供经费补助学校进行各项创新,学校须思量学校各层面的优先次序,以将经费运用效率极大化,在有限经费中分配合理份额用于创新管理。

3.建构教师创新社群,促进团队学习成长

学校创新管理是集体参与及合作的结果,有赖于成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充分运用教师在团队学习中的专业知能,然而教师往往在学校中因工作繁杂,缺乏共同分享交流的时间与机制,教师之间互动少,彼此之间甚少专业交流。尽管创意可能来自个人的创造力或灵感,但不可否认,个体创造力的培育,创意的实践皆会受到学校文化与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成员共同的参与和合作,不仅能使成员获得同伴的支持与协助,同时有助于营造学校创新的氛围,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以及突破现状、接受挑战的意愿与能力。营造自由的、开放的沟通气氛与生活文化,提供教师间对话机会,例如实施工作坊,探讨教学课程问题,推动读书会活动,提升成员专业智能等。此外,教师应打破孤立文化,放弃传统独自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设法转型为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一起合作学习。教师群体中可以成立“学习社群”,对所任教课程及教材、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不断研究与改进,营造知识分享的学习文化。

4.建立创新资讯平台,通过知识分享提高创新知能

调查发现,不正确的观念是学校创新管理不可忽略的困境,鉴于创新管理观念是引领学校教育人员创新管理的动力,因此,学校有必要积极开展各项研习与训练活动,制定学校本位的教师进修计划,以提升成员在推动创新管理过程中所应具备之各项知能。研习进修内容则应包含创新管理基本学理概念、设计创新的课程教学、信息创新设备的操作能力、观摩绩优创新管理学校、实务经验相互分享交流等。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观念的不正确源于教师是否有合理的观念来源途径。本研究显示,不少学校尚未有创新管理的专责职构,如科研室等这些有助于明确创新观念的组织。因此,建议学校设置专职机构或人员整理搜集最新讯息与分类索引,并提供咨询服务,有效运用创新管理资源建立特色,提升其竞争力;也可以固定举办教学创新与行政革新之论坛或研讨会,在研讨过程中,不分资深或资浅、没有上司与下属,去除阶层权力,纯粹讨论创新议题,如此,可以激发成员想出许多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或行政效能的创意,将所得创意储存在“创意银行数据库”中,作为进一步研发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程振响.创新管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2] 秦梦群,濮世纬.学校创新经营理念与实施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2006,2(3).

[3] 吴清山,赖协志.国民中小学学校创新管理现状、阻力与因应途径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006(141).

[4] 徐瑞霞.台北县校长领导行为与学校创新经营之研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5] 林文胜.桃园县国民小学校长转型领导与学校创新经营关系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