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流传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所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教师在授课时,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文化传承,让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二、开发课本素材,渗透传统文化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也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1.鉴赏古诗文,发掘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展示诗人希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归园田居》时强调诗人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代表了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在教《劝学》《师说》时阐释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操陶冶、心灵熏陶,更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对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要求,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
2.品味现代文,挖掘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间接或直接地阐明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现代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如生活习俗、传统节日、忠孝观念等,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巧妙渗透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三、开展课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开展校外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全面运用课外时间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1.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请相关专业老师来进行讲授。
2.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比赛
比如举行诗歌朗诵大会,让学生积累知识,并能从中锻炼自己;开展古诗词默写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而古诗词书法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也可以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用来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一举数得;开展成语故事比赛,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所了解的成语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故事背后寓意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
用电视媒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观看《朗读者》,享受经典文化视听盛宴。
四、借助节日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延续这些传统。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也可以让学生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自觉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