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设计思路

创新设计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设计思路

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用型机械产品 创新设计 设计方法 设计流程

随着现代造制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烈,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外观新颖、性能优异的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作为产品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剧烈的生存挑战。为此,企业应该在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成立新产品研发团队,通过不断地推出性价比高的实用型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实用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思路

任何一种新产品的产生,从研发到推上市场,都应该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企业的研发团队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好产品创新设计的相关工作:

1.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在充分调查产品的市场拥有量及所处的位置,了解竞争对手产品定位、用户对本产品的满意程度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对该种产品的某种特征、性能和核心利益的要求,研发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功能的产品,并通过一套特定的市场营销组合把产品推向市场并使用户接受。通过市场定位,使本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严格区分开来,用户明显感觉和认识到新产品的优势,从而在用户心目中形成良好形象并优先选用。

2.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流程

确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后,应该写出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产品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的实施、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经济效果分析等。项目确认后进行产品的总体设计及零部件设计、编写工艺文件、样机的试制和鉴定,提供样机给用户试用,并根据用户试用后反馈意见进行总结改进,完成产品的开发评审和最终定型。接着小批量投入生产,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量确定大批量生产,完成产品的全部开发生产过程。

二、实用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实用型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设计者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运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机械新产品。通常创新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原创设计、变异设计和反求设计。

1.原创设计

原创设计是指全新的设计,是设计者根据机械产品的外观与功能要求,通过建立产品模型、产品工作原理图,然后根据机械设计原理分别设计出产品的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部分。产品具有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独特的外形和功能。

2.变异设计

变异设计是指通过改变机械产品的外型、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或改变产品的局部结构等方法,使新产品与原有产品有质的提高。进行变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收集和整理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现有产品,找出它们外型差异、共有的基本功能和不同的功能,分析其性能优劣, 从实用性出发,找到突破点,开发产品的新外形或新功能。同时注意避开他人的专利技术, 创造出比原先产品更加优异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反求设计

反求设计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产品实物样件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如Geomagic软件对数据点云进行处理,重新构造实物的外型曲面,再利用UG、Catia等三维软件构建出产品的CAD模型,通过修改产品的某些结构参数得到新产品。

三、铝塑板剥边机的创新设计

铝塑板是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广泛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等。它的结构是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上下层为高纯度铝合金板,中间为聚乙烯芯板,其正面还粘贴一层保护膜。全国生产厂家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达300家以上。在实际生产中都碰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即铝塑板按规格裁边后,产生的边角料要求铝条及塑料条剥离,以便分类回收利用。厂家通常都是雇用临时工,对铝塑条手工剥离,成本高、效率低。解决的方法是设计一台自动剥边机,以满足生产厂家的需要。

1.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生产线上的生产情况,分析研究后得到的设计思路是在铝塑板压制成型后,首先使用刀具按照尺寸规格裁边,再经由剥边机将剪裁出来的铝塑边料进行塑料和铝片的剥离,最后经过粉碎机将塑料边粉碎为塑料粒。剥边机工作是的关键环节,可以是过两滚筒将塑料和铝片以一定的速度剥离。

2.工作原理

如图1,电动机带动一对链轮转动,通过链条驱动两对滚筒回转。其中,一对滚筒由主动轮与压轮组成,压轮将铝条和塑料条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铝条压紧在主动轮上,主动轮则带动塑料条不断地从铝塑边上剥离,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从而达到剥边的目的。

图1 系统工作原理

3.关键技术

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运动传递给一对滚筒,并使主动轮的线速度v=3m/s。

4.设计过程

图2 产品总装图

图3 定型产品

确定产品的设计关键技术后,根据工作原理图,同时考虑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素,产品设计方案采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运动传递给滚筒,用两个弹簧将压轮压紧在主动轮,保证铝塑条能不断地分离。主要零件有:M560-502,60W,220V电机,配5GU800K变速器及调速器; m=2,z=24的齿轮;2分23齿的链轮,25H-82L的链条;滚花滚筒等。经过设计计算,最后得出产品总装图(图2)和零件图,加工装配后调试,对其不足进行修改,投入生产线使用并根据其生产情况不断改进,最后得到定型产品(图3),完成产品的创新设计生产的全过程。

5.产品的实用价值

铝塑板剥边机投入使用后,其生产率高,成本低,每天剥离工作量相当于10个工人使用手工剥离的工作量,为铝塑板生产厂家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到广大用户的肯定。

四、结论

实用型机械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其实用性。本文通过对铝塑板剥边机的创新设计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根据产品的功能快速设计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的方法与思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平恩顺,檀润华,孙建广.基于TRIZ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想产生过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18).

[2]郎洪明.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4(05).

[3]苏航.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04).

[4]周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2(20).

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新思路

1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1.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1.2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1.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结语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室装饰设计;现状;设计思维;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46―02

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装饰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符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存在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其具体原因是: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观念,建筑设计、施下管理机制不完善。为此,笔者就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及创新思路提出以下观点:

1 我国目前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尤为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在室内装饰设计理念、装饰材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 对环境认识的模糊观念

室内环境的设计究竟包含哪些要素,这是值得进一步深究的问题,室内装饰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创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是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那种认为室内装饰设计是在已有建筑空间中进行表面装修和布置家具、悬挂装饰灯具和布置其他装饰品,把室内装饰设计看成单纯的视觉条件的改善,即从简单的装饰要领出发去认识室内装饰设计,把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室内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它们都属于建筑设计范畴。当今室内装饰设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

1.2 因建筑文化变革而产生的模糊观念

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为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引进。这种变革对拓展人们的视野、更新文化观念、繁荣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建筑(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在外来建筑思潮和人们追求时尚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下,普遍表现为求新、求异或追求多样化。这种倾向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我们讲的拼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倾向的有意无意的表现。这是当前典型的室内装饰设计的社会模式。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由于其形式和内涵的多样性和通俗性。而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时尚建筑形式。后现代主义针对现代建筑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的另一种颇具哲理性的创作方法,它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社会上对一些建筑形式的生搬硬套,或者照抄一些后现代建筑师作品的某些细部,其实质是对室内装饰设计了解、探讨不深人而导致建筑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脱节。

1.3 对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的模糊观念

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的模糊观念表现在不少室内装饰设计工程项目中出现盲目使用高档材料的倾向。由于盲目追求高档次而使用大量高级材料去掩盖设计上的缺陷,这是当前设计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倾向。

对于室内装饰材料的研究,除了掌握其功能特点外,还应研究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绐人的视觉和心理反应等,切不可盲目追求材料的高档次。

2 室内装饰设计创新改进的措施

任何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巾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领域,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施工技术、开拓新的材料来源。室内装饰设计的创新,我们认为应改进以下问题:

2.1 要合理运用装饰材料

室内装饰设计的各种意图,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可以用在室内环境中的材料很多,但要达到合理运用则比较闲难。目前,很多一卜程中不分重点地将一类高级材料,如花岗石、大理石、不锈钢、高级硬木等滥用,以为这才能体现他的所谓装修档次,这实际上是把使用高贵材料和提高环境质量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混为一谈。

2.2 要善于用设计的特殊语言来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室内装饰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室内装饰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因此,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艺术空间。

2.3 要注重掌握和运用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将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与符合人们内心情感的特征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艺术设计的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从心理、生理角度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在精神享受、心境舒畅中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2.4 要重视情感积淀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的强烈情感必将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设计师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装饰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给人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其灵感即呼之欲出。没有热情的设计师与没有创作独见的设计师,都是极为可悲与可怕的。

因为人类的设计,都是倾诉情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没计是设计师对生活的自然流露,设计师要不断地发现别人平时不易发现的东西,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虔诚眷恋生命的心,充分拓展自我特有的艺术设计感,在多维度的生命空间里勤奋劳作。设计师应该保持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艺术个性。在这样的心境下,设计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设计师应该是集严谨设计的思想、饱满的情怀、鲜活的艺术设计表达能力和创造经典设计作品于一体的人。

2.5 要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曾几何时,欧式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适应了人们当时对时尚的追求,但后来又因其式样呆板,缺乏个性,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和拒绝。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室内装饰设计既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社会进步、民族的使命感。室内装饰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

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traditional design differences,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is to improve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vity level is an important way.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DesignInnovation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之处

1、设计方式

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2、设计部署

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市场预测)到设计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3、设计进程

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层次、条理和逻辑性)。

4、设计性质

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5、设计手段

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过去为算尺)、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箅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二、现代设计在具体应用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

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1、想象力训练和培养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提出假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想象与猜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应排除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成分。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其特征类似于捕获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过程。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2、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

3、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汇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

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1、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达到理论的创新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2、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应得到重视

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

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的研究

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四、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路

1、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在很大程度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2、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3、建筑设计融合于城市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人文精神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5、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已在探索用电脑手段扩展设计能力,特别是在空间和形体的方面。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五、结束语

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 建设 创新

一、机电专业的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包含机械基础、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机电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课时分配上不均衡,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以下就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从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育现状来分析,实用性教学理念依旧是教育发展的主导。这样一来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和创新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一方面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的分配比例势必会受到影响,轻理论而重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理论课时的极度压缩,教师就必须把握有限的实践扩充每个课时的知识量,这样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实验操作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的相互融合,过于片面的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反而使学生不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无法体会机电专业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普遍存在教材内容长期不变,理论知识过于陈旧的现象,并且在机电专业中各个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渗透和联系,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电专业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日后生活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一项综合技能。但是如果教学内容与实际出现严重脱节,学生对机电专业的知识仅仅书本上的理论概念,无法有效地融入到实际当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特长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也就难以获得有利地位甚至接受被淘汰的命运。

(三)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下,考试成绩依旧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很容易导致学生迷失正确的学习方向。在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目标和任务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把机电专业视为自己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而去学习。因此使得学生丧失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的实质内容,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二、机电专业的建设创新

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建设创新必须要明确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让机电专业课程真正成为对学生技能学习和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学科,从而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以下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建设的创新思路进行探讨:

(一)强化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创新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对内容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归纳和调整,实训技能的培训有基本素质实践和专业基础训练组成,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实践操作水平,而是需要更加丰富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中,一些课程之间的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的,包含很多平行的性质,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强调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强调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特点,教育工作全面围绕学生展开,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建设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机电专业在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所接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探索记忆新知识。改变以往的以结论为重的方式,要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能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三)评价体系的创新。评价体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完善评价内容和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片面,仅仅以考试为主用考试成绩作为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依据,无法更加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状况。因此必须要完善评价体系,引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双重考核机制,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基础理论,而且还能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当中,实现理论和技能的全面培养。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完善,对于机电专业而言必须确保教育理念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革新。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注重学生中和素质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备的全能型人才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课程改革上应该紧密围绕这一主线,在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时,需要从教材编制、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其更好的为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2]黄先琪,张丽霞.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教育探索[D].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

[3]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