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设计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现代造制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烈,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外观新颖、性能优异的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作为产品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剧烈的生存挑战。为此,企业应该在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成立新产品研发团队,通过不断地推出性价比高的实用型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实用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思路
任何一种新产品的产生,从研发到推上市场,都应该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企业的研发团队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好产品创新设计的相关工作:
1.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在充分调查产品的市场拥有量及所处的位置,了解竞争对手产品定位、用户对本产品的满意程度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对该种产品的某种特征、性能和核心利益的要求,研发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功能的产品,并通过一套特定的市场营销组合把产品推向市场并使用户接受。通过市场定位,使本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严格区分开来,用户明显感觉和认识到新产品的优势,从而在用户心目中形成良好形象并优先选用。
2.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流程
确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后,应该写出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产品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的实施、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经济效果分析等。项目确认后进行产品的总体设计及零部件设计、编写工艺文件、样机的试制和鉴定,提供样机给用户试用,并根据用户试用后反馈意见进行总结改进,完成产品的开发评审和最终定型。接着小批量投入生产,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量确定大批量生产,完成产品的全部开发生产过程。
二、实用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实用型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设计者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运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机械新产品。通常创新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原创设计、变异设计和反求设计。
1.原创设计
原创设计是指全新的设计,是设计者根据机械产品的外观与功能要求,通过建立产品模型、产品工作原理图,然后根据机械设计原理分别设计出产品的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部分。产品具有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独特的外形和功能。
2.变异设计
变异设计是指通过改变机械产品的外型、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或改变产品的局部结构等方法,使新产品与原有产品有质的提高。进行变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收集和整理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现有产品,找出它们外型差异、共有的基本功能和不同的功能,分析其性能优劣, 从实用性出发,找到突破点,开发产品的新外形或新功能。同时注意避开他人的专利技术, 创造出比原先产品更加优异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反求设计
反求设计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产品实物样件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如Geomagic软件对数据点云进行处理,重新构造实物的外型曲面,再利用UG、Catia等三维软件构建出产品的CAD模型,通过修改产品的某些结构参数得到新产品。
三、铝塑板剥边机的创新设计
铝塑板是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广泛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等。它的结构是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上下层为高纯度铝合金板,中间为聚乙烯芯板,其正面还粘贴一层保护膜。全国生产厂家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达300家以上。在实际生产中都碰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即铝塑板按规格裁边后,产生的边角料要求铝条及塑料条剥离,以便分类回收利用。厂家通常都是雇用临时工,对铝塑条手工剥离,成本高、效率低。解决的方法是设计一台自动剥边机,以满足生产厂家的需要。
1.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生产线上的生产情况,分析研究后得到的设计思路是在铝塑板压制成型后,首先使用刀具按照尺寸规格裁边,再经由剥边机将剪裁出来的铝塑边料进行塑料和铝片的剥离,最后经过粉碎机将塑料边粉碎为塑料粒。剥边机工作是的关键环节,可以是过两滚筒将塑料和铝片以一定的速度剥离。
2.工作原理
如图1,电动机带动一对链轮转动,通过链条驱动两对滚筒回转。其中,一对滚筒由主动轮与压轮组成,压轮将铝条和塑料条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铝条压紧在主动轮上,主动轮则带动塑料条不断地从铝塑边上剥离,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从而达到剥边的目的。
图1 系统工作原理
3.关键技术
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运动传递给一对滚筒,并使主动轮的线速度v=3m/s。
4.设计过程
图2 产品总装图
图3 定型产品
确定产品的设计关键技术后,根据工作原理图,同时考虑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素,产品设计方案采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运动传递给滚筒,用两个弹簧将压轮压紧在主动轮,保证铝塑条能不断地分离。主要零件有:M560-502,60W,220V电机,配5GU800K变速器及调速器; m=2,z=24的齿轮;2分23齿的链轮,25H-82L的链条;滚花滚筒等。经过设计计算,最后得出产品总装图(图2)和零件图,加工装配后调试,对其不足进行修改,投入生产线使用并根据其生产情况不断改进,最后得到定型产品(图3),完成产品的创新设计生产的全过程。
5.产品的实用价值
铝塑板剥边机投入使用后,其生产率高,成本低,每天剥离工作量相当于10个工人使用手工剥离的工作量,为铝塑板生产厂家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到广大用户的肯定。
四、结论
实用型机械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其实用性。本文通过对铝塑板剥边机的创新设计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根据产品的功能快速设计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的方法与思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平恩顺,檀润华,孙建广.基于TRIZ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想产生过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18).
[2]郎洪明.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4(05).
[3]苏航.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04).
[4]周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2(20).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新思路
1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1.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1.2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1.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结语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室装饰设计;现状;设计思维;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46―02
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装饰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符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存在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其具体原因是: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观念,建筑设计、施下管理机制不完善。为此,笔者就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及创新思路提出以下观点:
1 我国目前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尤为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在室内装饰设计理念、装饰材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 对环境认识的模糊观念
室内环境的设计究竟包含哪些要素,这是值得进一步深究的问题,室内装饰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创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是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那种认为室内装饰设计是在已有建筑空间中进行表面装修和布置家具、悬挂装饰灯具和布置其他装饰品,把室内装饰设计看成单纯的视觉条件的改善,即从简单的装饰要领出发去认识室内装饰设计,把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室内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它们都属于建筑设计范畴。当今室内装饰设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
1.2 因建筑文化变革而产生的模糊观念
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为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引进。这种变革对拓展人们的视野、更新文化观念、繁荣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建筑(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在外来建筑思潮和人们追求时尚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下,普遍表现为求新、求异或追求多样化。这种倾向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我们讲的拼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倾向的有意无意的表现。这是当前典型的室内装饰设计的社会模式。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由于其形式和内涵的多样性和通俗性。而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时尚建筑形式。后现代主义针对现代建筑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的另一种颇具哲理性的创作方法,它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社会上对一些建筑形式的生搬硬套,或者照抄一些后现代建筑师作品的某些细部,其实质是对室内装饰设计了解、探讨不深人而导致建筑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脱节。
1.3 对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的模糊观念
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的模糊观念表现在不少室内装饰设计工程项目中出现盲目使用高档材料的倾向。由于盲目追求高档次而使用大量高级材料去掩盖设计上的缺陷,这是当前设计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倾向。
对于室内装饰材料的研究,除了掌握其功能特点外,还应研究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绐人的视觉和心理反应等,切不可盲目追求材料的高档次。
2 室内装饰设计创新改进的措施
任何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巾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领域,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施工技术、开拓新的材料来源。室内装饰设计的创新,我们认为应改进以下问题:
2.1 要合理运用装饰材料
室内装饰设计的各种意图,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可以用在室内环境中的材料很多,但要达到合理运用则比较闲难。目前,很多一卜程中不分重点地将一类高级材料,如花岗石、大理石、不锈钢、高级硬木等滥用,以为这才能体现他的所谓装修档次,这实际上是把使用高贵材料和提高环境质量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混为一谈。
2.2 要善于用设计的特殊语言来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室内装饰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室内装饰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因此,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艺术空间。
2.3 要注重掌握和运用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将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与符合人们内心情感的特征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艺术设计的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从心理、生理角度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在精神享受、心境舒畅中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2.4 要重视情感积淀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的强烈情感必将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设计师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装饰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给人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其灵感即呼之欲出。没有热情的设计师与没有创作独见的设计师,都是极为可悲与可怕的。
因为人类的设计,都是倾诉情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没计是设计师对生活的自然流露,设计师要不断地发现别人平时不易发现的东西,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虔诚眷恋生命的心,充分拓展自我特有的艺术设计感,在多维度的生命空间里勤奋劳作。设计师应该保持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艺术个性。在这样的心境下,设计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设计师应该是集严谨设计的思想、饱满的情怀、鲜活的艺术设计表达能力和创造经典设计作品于一体的人。
2.5 要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曾几何时,欧式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适应了人们当时对时尚的追求,但后来又因其式样呆板,缺乏个性,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和拒绝。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室内装饰设计既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社会进步、民族的使命感。室内装饰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
关键词:模块化 绿色 会展设计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3
当今社会,拯救地球的呼吁声越来越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绿色设计”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中国会展展位设计中,至今仍大量使用不可回收的一次性消耗材料来搭建展位框架,这样造成了严重装修污染、大量废弃物,现场制作加工费时费工,而且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据了解,2001年各展览会制造的垃圾从60到1.2万 t不等,平均制造垃圾2934 t[1]。更可怕的是,这些展览废弃物往往都被粉碎后直接投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导致温室效应及有毒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新的污染[2]。每次的展览花费动辄十几万,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花费在材料的购买上,而这些材料不能重复利用,也给参展商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
1 现有展位分析
1.1 整体展位设计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模块化展位设计的概念。模块化展位设计是指,把一个复杂的展位自顶向下逐层分割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完成其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预先设定的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展位,完成展览展示所要求的功能。在整个模块化展位中,每个模块都能与其对应的模块进行组合、分解和更换。
展位设计基本结构可以自上而下分割成:
(1)顶部:包括照明用灯具、吊顶、音响设备、装饰性用具;
(2)中部:包括构建成整个“墙面骨架”的弧形立柱网格结构,包覆在立柱网格结构表面的形成“墙面”的饰面材料,放置展品的展览架、展览台、陈列柜等;
(3)底部:包括各种地毯、含有灯光的地台等。有些展位并没有顶部设计,其照明、吊顶等功能,是通过展馆内部本身分配的结构体系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对于简单的展位设计来说,在展馆的照明等条件满足展示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顶部的设计,以节省资金和成本。
1.2 初步展位模块划分
在模块设计中,要尽量的分离出容易造成干扰的非必要模块,在最精简的程度上来进行下一步设计。
在展位的分析中,可以将“墙面”系统看成一个整体,该系统是构成展位设计的最重要的模块,也是必须要有的模块,其功能在于承载大部分的信息展示,构成展位主体。顶部系统看成第二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功能在于提供灯光照明、吊顶,营造气氛,烘托展品,对信息的传达起补充作用。
该模块属于非必要模块,可将其从“墙面”系统剥离。底部系统则包括地毯、地台结构,可看成第三个整体,其作用是承受压力,保护展馆地面、隐藏电线、补充照明。独立于这三个系统外的,还包括展览台、展架、陈列架等的陈列系统,虽然这个系统在结构上与主体系统关联不够紧密,但在功能上,它是展示展品的重要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整体模块的结构,故将陈列系统分离出来,另行讨论。
顶部系统、墙面系统、底部系统构成了一个基本展位的主体部分,加上陈列系统和其他附加的装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展位设计。
而墙面系统又是主体部分中最重要的,最能传达出个性化的部分。在传统的展位设计中,墙面系统也是使用一次性消耗材料最严重的部分。一般采用内部网格配以外部饰面的方式构建墙面系统。其内部网格的搭建,一般使用木龙骨,而外部饰面多采用纸制品、塑料制品、波音软片等材料。由于展览内容的变化,外部饰面几乎很难重复利用,形成模块化,
故此,只能用易于回收的环保材料来替换。而内部网格只是起结构作用,而不用传递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模块化。并且,将内部网格模块化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安装、降低成本。顶部系统承载着吊顶、照明的作用。照明使用的灯具本身可以循环利用,吊顶由于其结构形状的规则,比较容易实现模块化。实现模块化后,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来设计、调整其结构,得到更好的照明效果。底部系统则是展台的基础结构,起到传递压力、保护展馆地面,藏线、美化等作用,是现代展位,尤其是高档展位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底部系统中,地台的运用较为多见,由于其形状规整,模块化的实现也较为容易。
2 结构分析
2.1 模块化分割
2.1.1 顶部系统
顶部的吊顶一种是与天花的吊顶一样,采取铝制扣板的形式,内嵌照明灯具;第二种采取是架设桁架,结合照明射灯的方式。顶部系统的灯具、扣板、桁架均属于可以循环再用的材料。更多的展台结构的吊顶或灯具有时不能借助于展台结构本身,则需要借助于展馆内的结构体系,来设置吊顶、灯具和音响设备等。
2.1.2 中部墙面系统
展馆的建设场地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均不允许现场焊接,展台多采用钢、木或铝合金结构,所有的构件均在工厂加工,然后在现场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安装,拆卸时也很方便、快速,这也符合展馆对于展台快速搭建、快速撤馆的要求。
1)立柱系统
由立式柱体组成的展位设计的中部系统,均能拆分成柱状结构模块,见图1。其柱状结构有可能是简单的方形立柱,或者是圆形立柱、半圆立柱,又或者是方形立柱或圆形立柱的组合。立柱的基本结构拆分为:内部网格桁架和表面面饰。例如由内部的网格桁架加上贴合在桁架外部的磨砂亚克力玻璃组成的立柱系统,起到补充光源,装饰作用;由方形立柱和圆形立柱组成,再配以表面装饰以宣传贴画的立柱系统,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图1 立柱系统
2)墙面板材系统
图2 墙面系统
由平面“墙面”组成的展位设计的中部系统,均能拆分成,类似建筑物墙面的墙面板材系统,见图2。其基本形状是:内部作为支撑的桁架骨架和外部作为“皮肤”的面饰。其中,面饰一般选择布艺面饰或者平面印刷品。墙面板材系统的内部骨架形状一变动,其外部的形态也会随着改变。异形墙面板材,选用了有弧度的内部骨架,将顶部和中部溶为一体,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十分具有设计感。
墙面板材系统继续往下进行模块化分割,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个单位墙面板材,将单位墙面板材进行排列组合,又能组合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大型墙面板材系统。
3)底部地台系统(展台基础结构)
因为展馆的地面不得用于施工,而高档装潢摊位又免不了地面作业,所以加高地台也就应运而生。地台一般高于展馆地面10~15 cm,内部中空用于藏线或者其他电力设施。而地台的地龙构造正好解决了藏线这一难题,即轻而易举的埋藏电缆,又可来去自如的调整各种电线的方位和走向[3]。展位中常用的木制地台地龙构造,网格的形状,较易实现模块化。地台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借用木制地台地龙构造,将成格子状的木龙骨设计成框架模块,再在上面覆盖玻璃,或镶嵌地板等,达到个性化设计。
参考木制地台地龙构造设计的模块化钢制龙骨架,根据不同的展位规格,单位的模块化地台也可以有不同的规格,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展位的搭建。模块化地台的设计已经比较成熟了,在各种舞台设计、T台设计中,经常能看到模块化地台。其基本原理和展位设计的地台一样,都是以小型单位地台组成各种形状的大型地台。展位地台的设计也是一样,将单位面积的小型地台进行排列组合,即可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展位地台,从而满足参展商的个性化需求。
图3 模块化钢制龙骨架
2.2 运用模块化思想进行再设计
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同时满足展位设计功能属性和环境属性,一方面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质量,快速拆装,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的模块可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材料的浪费,方便以后展览的重新使用、再设计、维修和完成使用周期后的拆卸、回收。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能使展位设计尽量达到标准化、通用化、批量化,来降低材料成本、缩短拆装时间、提高循环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基本模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创新,使展位具有个性化、特装化的优点,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
运用模块化思想进行再设计,只要拥有最基本的模块化结构,就能根据参展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展位。同时,在撤展后,使用过的基本模块化结构只要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按照需求重新设计,也能循环再用。
3 材料选择
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原则第一是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这不仅仅是要求材料能重复利用,还要求在满足产品生命周期后能重新回收进行再生。第二满足强度、加工、再设计等功能要求。展位设计的安全性要保证,同时也要满足参展商的个性化需求,这要求展览材料能很好的和别的材料有机结合,达到更加美观的展示效果。第三是便于运输。随着展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跨省甚至是跨国参展的机会增多,这势必要求材料更加经济快捷的仓储运输。虽然展台结构属于临时性建筑,一般短则1、2周,长则数月,但由于展会人流密集,故选取材料时应选取强度较大,承重较好的材料[4]。
在内部网格的选择上,采用铝合金材料。第一,铝合金材料一般采用机械方法链接,,不产生废弃物,容易回收利用。第二,铝合金材料制造工艺的提高使其强度有了大幅提高,足以满足人流量密集的展会的强度需求。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硬度以及抗压性、抗拉性,另一方面在表面工艺处理上,使用了镀层、拉丝等工艺,加强表面硬度,耐划耐刮,使得重复使用次数大大增加。第三,铝合金密度小,单位体积质量小,可减低运输成本。第四,易与其他材料搭配。以铝合金为框架,布类材料、线帘等软材料为辅,或者木结构、玻璃等刚性材料为辅。现在展台中,较多流行的是和喷绘、写真等布类搭配的效果,一方面在展台的易组性上有着很好的优势,而且配合大画面的冲击,也是具有相当视觉冲击效果的[5]。
底部的地台设计,材质一般使用木板,高档的也有用特殊玻璃,石材,镶木地板等,普通木板虽然经济,但搭建地台的地龙时需要使用大量钉子,不利于拆装,和循环利用[6]。同样的,选择铝合金为基本材料,配以特殊玻璃或镶嵌木地板,虽然会比普通木板昂贵,但能重复利用,平均下来的成本甚至比用不能循环利用的木板低。
在采用铝合金材料为基本骨架的基础上,混合采用不同的材料,弥补和补充单一材料在感官上的不足,满足展商的个性化要求。铝木结合、铝玻结合、铝布结合等搭配,产生了不同的质感感受,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的设计要求。
也可以和新材料及新技术,例如3D投影,有机高效的结合起来,实现展台美观个性的效果[7]。
4 结语
模块化展位设计以“标准化、模块化、多样化”的为指导核心,进行模块化、环保型绿色展览的探讨。把展位分成顶部、墙面、地台、陈列四大系统,分别进行模块化分析,在最大化利用共通结构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再设计,既降低了投资成本,又兼顾了环保,还能满足参展商的个性化要求。
参考资料
[1] 颜澄.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会展”发展途径[J].商业研究,2007(34):30-31.
[2] 熊涛涛,张小纲,孙翌伦.提倡可循环展览装修构建可持续展览形象[J].中国集体经济,2008(4):147-148.
[3] 陈竹青.你会用地台了吗?地台搭建展位搭建[OL].http:///ArticleShow.asp?id=16519.
[4] 林云.展台设计与搭建有什么妙招吗[J].中国会展,2009(15):68.
[5] 陈秋骅.展台上的熟客:铝合金[J].中国会展,2008(14):48-49.
关键词:林权流转;林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63-1
林权流转即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包括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林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
近年来,我国在林权流转机制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典范,如浙江丽水的林权抵押贷款、四川都江堰市股权改革、江西九江市林权制度改革等等。林权流转机制建设实践仅在少数地方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不断完善,建设尚未深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林权流转权益不明晰,流转收益分配关系混乱、林农利益没有保障;林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低,中介服务体系落后,流转规模较小、速度缓慢;流转监督管理薄弱。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情和地方实际,选择重点创新突破,不断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
1 明晰林权流转权益归属
明晰的林权流转权益归属是推进林权流转的前提和基础,是保护林农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明晰产权,即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应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人上。然而,承包经营权却是林权流转机制建设的重点,需要通过承包经营,明确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在现实的林权流转中,林农实实在在的获得了收益,可是在采伐生产和流通环节依然受到各种限制。其次,在林权流转的过程中,应该赋予流转主体一定的权利,不应该过多限制流转行为。为此,应将森林资源的各种效益与林农的权益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相关的物权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协调,以“还权于民”为宗旨,不断赋予林农更多的权益,从而把保护森林资源变成林农的一种自觉遵守的行为。
2 积极探索林权流转新方式
目前,我国林权流转主要是活立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流转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权流转方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当前,应着力探索和推行诸如林权抵押、入股、置换等流转方式。其中,林权抵押是指林权所有者将林权作为债权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法享有对抵押林权折价或者处置的权利;林权入股是指将林权作为出资形式参与合作、合营;林权置换是指将林权置换城市商品房、养老保险等形式。各地应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流转方式,积极推进林权流转。
3 培育发达的林权流转市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流转市场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林权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保障农林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调节林权流转的长效机制。要在完善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扶持和发展林业银行,把现有的林权流转中心、服务站等通过职能转换,发展成为林业银行。通过开展竞价承包、招标租赁等交易方式,充分按照市场原则和供求关系,合理确定林权价格标准。然而,林业银行只能定位于政策性银行,既要实现林权合理流转,又要落实国家林业发展政策。
4 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服务平台
首先,应建设好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资产收储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林权管理中心要做好林权证的发放、登记、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林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设森林资源资产收储中心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加其注册资本;林权交易中心应与林权管理中心的职权相分离,以便实现林权审核和流转相分离。其次,要建设森林资产调查评估中心,建立规范化的林权评估机制,同时要着力提升县(区)林业资源调查评估队伍建设。再次,要加强对林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以免发生道德风险。最后,要建立集信息、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林权流转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化,以解决林权流转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从而实现林农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乔永平,聂影,曾华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2] 唐忠辉,曾祥坤,乔刚.我国林权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3] 韩秋波.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0年.
[4] 吴炜.集体林权改革的实践逻辑[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宏明.我国林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李珂.集体林改:我国农村的第三次变革[J].绿色中国,
200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