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第1篇

二、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调度,充分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

重点是加强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财税工作、节能减排的日常调度。各级各部门在保持上半年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速度,进一步加强这四个方面的工作调度,把相关工作做到位。

(一)农业必须自始至终,紧抓不放。一是市直相关部门及工商、质监、物价等单位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对农村金融服务。三是加强商品蔬菜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业资金管理。

(二)加强工业方面的调度。一是煤炭企业是否发挥既有的生产能力;二是电煤的供应和平衡问题;三是确保电力供应。经贸部门和县乡政府要围绕这三个方面重点调度,在煤矿关闭整合期间和启动以后,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能够发挥生产能力的,要千方百计确保发挥生产能力。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尤其是“十件实事”中还没有开工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尽快进场实质性的开工。

公路建设。重点是发耳电厂供煤的公路,为盘南电厂供煤的红威公路,要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县、乡公路建设已经立了项的要尽快开工,已经开工的要加快进度。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民路、凉都大道、水城河治理和绿化、环城林带,自来水管网改造,煤气公司10万立方米煤气柜的建设,各主管部门要一家一家的抓紧调度,加快进度。

在建的煤矿和电厂。盘南煤矿、发耳煤矿、玉舍煤矿、格木底煤矿要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

技改工程。市直相关部门和钟山区要及时做好服务工作,为水钢技改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啤酒厂技改进展情况要抓紧调度。

新开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配套资金到位,落实土地,确保工程质量。

(四)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确保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力争完成46亿元。

(五)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目前面临一些难点和矛盾。各级各部门节约能源的指导思想要端正,工作措施要跟上。

三、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发改、国土、环保、水利、供电等相关单位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特别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要跟踪服务,切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88―01

1.前言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动着我国电网的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这也就增加了我国电网电力的压力,加上近几年煤炭的价格的不断上涨给电力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导致其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因此,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2.目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特点与现状

电力,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其无法大量储存。电能是由发电厂发出,再通过供电公司或者电业局,送达至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电能的频率不变以及最大的幅度等电能的质量指标稳定,而且要考虑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的多少。而电能的损耗的大小决定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好坏。电力行业具有且客户的规模集中性差、价格弹性小和客户数量少、购电量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影响电力市场的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环境与产业环境以及微观环境等。其中,不同行业和同行业的竞争是对电力行业最大的影响。而微观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利润最大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电力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并且一直在缓慢的向上攀岩。我国的发电量持续增长,而用电量也保持持续提高。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的国家,电网的建设离不开能源结构与能源分布以及经济布局。因此,只有提高电力系统高效可靠电能质量的供给,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3.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的防范措施

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因此尽可能的提高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最急切的任务之一。而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不能满足要求,电能的需求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管理中,离不开经济手段,而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将是最为有意义的经济手段。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不仅可以使供电用电双方主动参与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管理中,减少系统的压力,并可以使电价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实现电力消费者、电网经营者和电力生产者的有机结合,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基于市场运作的供用电质量的电价体制,并开拓创新,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改善电能利用的效率,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用电可靠性。

(2)建立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市场的商品就是电能,高效可靠的质量是电力市场内在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系统通过引进智能电网中先进的并网技术,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电能水平和竞争力,提供全面的智能化的技术保证,对电力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激活作用。同时,将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靠地接入电力系统,并将这些绿色能源通过智能协调调度,减少电力成本的支出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

要想实现实质性的节能减排,政府应当运用财政和价格政策,颁布一系列的规章和执行标准。做好规划电网和网架的建设管理工作,做到电力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以满足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技术要求。此外,政府在制定电价时,必须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央政府制定电力价格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呈现多样化,一般以现行电力系统为单位,以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来确定其电价总水平。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来重塑电价,可以形成机制重组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建立和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全面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电网公司以及用户自身的利益。

(4)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匀,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电力系统因地制宜与因网制宜的活力,还可以满足电力供求的价格选择,最终达到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的目的。

(5)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性

电网布局的优化是电力经济运行的基础。要想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性,我们必须加强电力需求的预测工作,优化电力的生产过程以及流通过程,并且做好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前期工作。

(6)满足一定的可靠度,并尽量降低成本费用

要想实现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电力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费用。电力市场化的深化与机制的改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发电厂而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之后,不仅是系统获取最大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了可靠性;而对于用户而言,在保证可靠胜的前提下,是消费降到最少。在市场环境下,参与这会更多地关注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维持电力的可靠性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在我国电网运行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工作,运用政府财政和价格政策,建立以分时电价为主体的用户电价体系,并且提高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经济。此外制定一系列全民的节能行动,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提高电能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梁豪杰.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2]刘东.电力系统电压突降的预测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24)

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第3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明确重点,制定对策,促进全市工业健康发展。刚才,部分企业作了典型发言,有关部门通报了全市工业经济和金融形势,发改委章成同志就做好下步经济运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都很好。结合大家的发言,下面,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认清我市工业经济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加快工业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位置,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抓二强三带一’、主攻工业、以建设工业强市支撑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努力抓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工业经济继续呈现稳定增长势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5.51亿元,增长17.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86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18.34亿元、利润9.51亿元,分别增长22.7%和16.6%。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1—2月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27%,增速高于公有制工业生产增速18.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生产增速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6.8%,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拉动作用明显。1—2月全市37个工业行业有33个行业增长,其中11个行业增速超过20%,增速较高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增长37.6%;纺织业增长24.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8.5%。三是重点企业增势强劲。在龙成集团、电力公司、浙铝集团等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市20家重点企业完成总产值59.19亿元,增长2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石油勘探局、龙成集团、电力公司、天冠集团等5家企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

上述情况表明,今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开局良好,为完成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主要指标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横向对比不理想。1—2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下滑1位,增幅仅有17.8%,而我们周边的信阳、三门峡、驻马店增幅均超过30%,**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第16位,仅快于开封和濮阳。这样发展下去,与这些市工业总量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如果稍有松懈,我市工业总量将从前几名跌落到全省中游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当前的增长。

二是工业效益增长的基础很不牢固。从效益构成看,工业效益增长主要靠少数大企业和市场因素拉动,面上一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况。近两年来,全市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靠油田支撑这个主力,受今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1—2月油价平均为2860元/吨,同比下降618元/吨),1—2月**油田实现利润仅有2.82亿元,同比减利1.45亿元。如扣除油田,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盈利大幅减少,这种主要靠个别企业和市场价格拉动的高增长基础很不稳固。从成本因素分析,煤电运价格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市的加工业及制造业形成很大的减利压力,增支减利因素影响明显。

三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少。仅有88家,比重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2个百分点。而且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增加值仅为1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速度明显偏低。

四是资金紧缺。一部分企业因流资紧缺而开工不足,甚至严重亏损,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一方面给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持续地高速增长使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这其中既有短期的经济波动,也有深层次的、体制性的、结构性的问题。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全国、全省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陆续出台,省八次党代会把**列入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为以原材料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一批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实施的“发动机计划”选定的46个项目,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国整体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趋于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国家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抑制房价等,将使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趋缓。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由于市场需求拉动和资源紧缺,煤炭、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对一般加工制造业带来较大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一涨再涨,虽然使采掘业和部分资源加工型企业盈利进一步增加,但更多的下游企业却难以消化,一些能耗高、产品层次低的企业,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考验。三是纺织等行业出口阻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针对我国产品特别是纺织、轻工、电子等大宗商品出口设限的情况不断增加,对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四是生产要素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由于国家加强信贷规模控制,金融机构加快资金回笼,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原材料及运输涨价等因素造成流动资金需求增大,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状况难以缓解。

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定要认真分析,增强主动性,把握规律性,抢抓机遇,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更快发展和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抓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

今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选准工作着力点,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以市46个“发动机计划”项目为龙头,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加大扶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投入重点项目。要全力抓好在建项目。要下大气力解决好项目储备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像天冠集团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光学集团、金冠集团发展光电产品、二机石油立足于石油钻采机械选得就比较准确。这些企业实施和提出的一系列项目都是经过长期科学的战略谋划,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才得来的。当前,一些县市区的工业项目储备不足,这将影响到下步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扭转被动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市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这项工作决不能放松。今年市委、政府已确定对28家企业全部完成改制,要根据实际,分类稳妥推进。同时要把民营经济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其尽快改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市属工业企业国有资本比重过大、机制转换和股权优化等方面任务很重,要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逐企业抓落实。军工两属企业要利用国家出台的主辅分离、破产重组的政策,加快辅业、主业改制步伐,尽快完成公司制改造。市国资委要对已确定的今年重点改制企业,继续实行领导分包制度。要深入企业,扑下身子抓改制。在改革中,要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规范企业改制的意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三是要着力抓好重点企业。我市工业发展与沿海和省内先进市的差距,不仅反映在总量上,也突出地反映在缺少大个企业上。没有大个企业,地方工业的整体优势和实力就难以体现。市政府确定的20家重点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要把发展、服务好重点企业作为抓工业经济的主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对20户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找准优势和差距,加强宏观指导,逐个帮助他们拿出发展壮大的规划和措施,在项目争取、土地使用、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倾斜。要重视引导重点企业结合实际,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在发展方向研究、市场应变、基础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狠下工夫,把发展的基础打牢。

四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实现工业强市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要在政策上坚持放开放活。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要想加快民营工业发展,就要进一步增强政策优势的推动作用。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项目,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都要倾力予以支持。要注意启用能人,鼓励他们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民营项目建设。二是要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强力培育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不仅是从业企业多,更重要的是产品工艺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各方面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只有培育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县域工业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把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选准优势和方向,采取得力措施,促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发育,着力培植一批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三是在体制和技术上坚持创新发展。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进行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也要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走上正规化轨道,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要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抓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和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步伐。

五是要强力抓好招商引资。能否有效的利用外资,是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一要强化主体责任。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增强主动性,把优势企业、好的项目推向引资的前台,明确责任,把招商引资成效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尺度。二要选准对象。要紧紧盯着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瞄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有目标的选择招商对象。看准的项目,要一抓到底。三要搭建平台。市里今年全力推进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各县市区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好特色园区,为外资进入创造条件。

六是要协调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期,能否抓住当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尽量延长工业经济高增长周期,避免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十分重要。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要提高运行分析监测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善于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全力抓好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生产,确保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平稳。要全力促进银企沟通和合作。市发改委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经济金融观,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已经签订贷款协议和已经承诺过的重点项目,要采取多种措施,抓好资金落实。要积极向上级行申请,扩大贷款规模,尽量增加直贷资金,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要树立诚信意识,向内使劲,挖掘资金,使用潜力,盘活存量,化解资金紧张的矛盾。

七是要切实转变职能,优化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展基础设施,规范市场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面向企业的“四乱”。

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第4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市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速较快、效益较好、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等特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6.6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去冬今春高温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偏重,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投入补贴增多、科技支撑较强、基础条件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夏粮生产获得较好收成,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在比上年减少1.7万亩的情况下,夏粮总产量114.6万吨,仍属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1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23家,过10亿元2家。支农政策落实较好,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农支出达2.5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共计1.87亿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33元,增长18%。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00项,完成1944项,完成投资4.3亿元,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正加快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1.9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26.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33%,比年初提高2.8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4949个。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村面貌有较大改善。

二是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培植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86.16亿元,增长18.3%,占GDP的比重为4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79.6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152.9亿元,增长44.2%,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利润88.5亿元,增长64.6%,同比提高39.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重点企业集团盈利水平的大幅增加,济钢、重汽、中石化*分公司三家企业集团,共计实现利税50亿元,增长60.2%,拉动全市利税增长17.7百分点;实现利润30.3亿元,增长1.2倍,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7.43%,同比提高36.66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认真贯彻国务院7号文件和省14号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服务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4.6%,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41.7%,目前已有中英人寿等6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8.5%,盖家沟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台湾大润发华北区物流配送中心落户我市。全市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65.2亿元,增长27.5%;软件外包2350万美元,增长46.7%。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近80亿元,增长19.8%;完成会展交易额300亿元,拉动相关收入30亿元。消费市场比较旺盛,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2亿元,增长16.9%。

(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7.34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547.3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5:45.8:48.7调整为4.8:46.1:49.1。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4个百分点。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济钢集团中厚板比重达到84%,比去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达到91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1项,总数达到1055项。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2899件,专利授权总量2157件,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50.44亿元,增长38.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63%,比去年提高1.3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19.5%,占全部服务业的42.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能源专项规划编制,加快节能项目建设,加强对重点耗能大户的监测和检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2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0%;万元GDP电耗787.1千瓦时,同比下降0.5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76吨标准煤,下降10.48%。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上半年二氧化硫计划减排840吨,占全年的35.6%,实际减排1010吨,占全年目标的42.8%;上半年化学需氧量计划减排920吨,占全年的37.7%,实际减排1130吨,占全年目标的46.3%,均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计划目标任务。上半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155天,占总天数的85.64%,比去年同期增加1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继续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9.6亿元,增长24%。投资增幅呈逐月回升势头,2月份以来全市投资增幅分别为0.8%、25.1%、20.5%、23.1%、24%。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16.7%;第二产业投资175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投资326.6亿元,增长55.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5:33.7:62.8。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2.3倍。国家重点调控和限制行业投资得到控制,水泥等行业投资下降11.9%,纺织行业投资下降44.6%。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扩大。从调度的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98个,计划总投资2654.9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442亿元,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85.1%,单体投资由去年同期的1.49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5个,完成投资296亿元;新开工项目603个,完成投资146亿元。从投资规模看,过亿元项目307个,完成投资200.2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45.3%;其中过10亿元项目37个,完成投资58.24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13.2%。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市引进市外投资293.1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4%,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在建续建646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新引进建设的项目382个,引进投资148.9亿元,占全市引进投资的50.8%。

(四)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安排城市建设投资计划3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8.7%。上半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9%。今年以来,围绕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城市建设和市容整治等全面加速,启动实施了体育设施、道路畅通、生态景观、商贸服务、管网建设、惠民康居、市容环境、夜景亮化“建设工程”和违章建筑、破损山体、道路环境、窗口部位、城市出入口、居民小区“六项整治工程”。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北园大街道路及环境建设工程进度加快,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6月份已累计安置1480户,阳光新路、舜耕路南段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历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二环东路道路改造工程各项前期工作也相应加快。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历城唐冶新区路网建设基本完成,部分村民安置房正进行主体施工;槐荫腊山片区、市中九曲片区、历下盛福片区等新区建设也正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3亿元,增长5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35.8个百分点,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68.7万平方米,增长15.9%;新开工面积240.4万平方米,增长30.5%;竣工面积69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为3618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510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8%和10.6%。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五)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采取壮大出口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外向型经济取得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8.89亿美元,增长41.5%,占GDP的比重达到1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71亿美元,增长46.2%,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9个百分点;进口13.18亿美元,增长36.4%。一般贸易出口11.71亿美元,增长36.1%,占全市出口的74.6%;加工贸易出口2.24亿美元,增长30.8%,占全市的14.3%。骨干企业出口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省电建集团、济钢集团、中电山东公司、重汽集团4家企业上半年出口7.46亿美元,净增2.81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6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下降19.1%。其中工业9892万美元,占67%;服务业4881万美元,占33%。服务业中房地产业3930万美元,占全部服务业的80.5%,占全部外资的26.6%。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8%。

(六)财政金融物价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86.48亿元,增长3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4%,比去年全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72亿元,增长2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8.85亿元,增长2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8.87亿元,增长19.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3%。按级次划分,市本级完成36.13亿元,增长24.8%;县区级完成41.59亿元,增长17.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32亿元,增长11.2%。财政支出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分别增长17.8%、23.5%和23.1%,分别高出平均水平6.6、12.3和11.9个百分点。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91.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2.2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同比少增5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8.8亿元,同比少增213.1亿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农业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多增9.6亿元和15.9亿元。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市场稳定,物价波动保持在合理空间。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3%,同比上涨2.3%,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6.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居住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衣着类下降3.1%。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6%,同比上涨2.6%。其中:精猪肉(7月份均价24.62元/千克)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20%;肉制品同比上涨23.6%,环比上涨4.3%。

(七)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等载体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县域经济(包括历城、长清、平阴、济阳、商河、章丘六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588.37亿元,增长16.6%,占全市的49.6%(历城233.47亿元,章丘140.05亿元,长清82.87亿元,济阳57.9亿元,平阴49.92亿元,商河24.1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20.4%,占全市的27.7%(章丘8.47亿元,历城6.85亿元,长清1.95亿元,济阳1.9亿元,平阴1.62亿元,商河0.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增长20.5%,占全市的61.2%(章丘88.85亿元,历城81.07亿元,长清80.67亿元,济阳37.1亿元,平阴25.57亿元,商河4.85亿元)。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7.2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次,困难群体就业8768人次,帮助214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比年初低0.37个百分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次。截至6月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1万人,比年初增加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万人,比年初增加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9万人,比年初增加5.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6万人,比年初增加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比年初增加1.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09.8万人,比年初增加15.87万人,参合率达到95.95%。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发祥巷项目开始拆迁,经一路两侧、馆驿街南片区、魏家庄片区等项目也都在积极进行前期工作。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竣工面积15.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8%。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7.2元,增长1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平均月保障标准249元(市五区及高新区280元),同比增长27.7%。

总的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较好的势头,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从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生产总值完成全年计划的4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4%,工业销售收入完成50.2%,工业利税完成5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外贸出口完成54.5%,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5%。除工业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欠账较大外,大部分经济指标基本达到计划进度要求。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幅下滑。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滑2.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6位,列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之后;增幅居全省第14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投入增幅同比下滑13.8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171.9亿元,下降3.5%,增幅同比下滑27.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计划450亿元的38.2%。从招商引资情况看,上半年引进投资中,工业投资仅占30.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数量减少,截至6月底,我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802家,比去年底减少54家。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低两少”:一是总量仍然偏低。多年来,我市投资率在同类城市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投资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2位和第3位,比南京少322亿元,比烟台少273.8亿元,比青岛少231.3亿元。二是增幅低。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1.9个和0.8个百分点,在省内十七城市中居第15位。三是工业项目少,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个数少、完成投资量少。四是新开工项目少。上半年新开工1032个,比去年同期少545个,总投资下降42%,完成投资下降27%。其中,工业项目42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77个,完成投资74.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5.3亿元。

(三)利用外资总量偏低。上半年我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4位和第9位,比青岛少20亿美元,比南京少9.4亿美元,比烟台少8.4亿美元。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9.1%,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36.1%,而且由于在谈外资项目和储备项目较少,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偏少,利用外资后劲明显不足。

(四)县域和园区经济支撑作用不强。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588.37亿元,占全市的4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占全市的27.7%;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占全市的61.2%。总体上看,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县区间发展不平衡,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市县域经济生产总值比青岛少563.62亿元,比重低1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比青岛少26.52亿元,比重低7.5个百分点。10个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部分开发区规划滞后,发展缓慢,进区项目较少且质量不高,投资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235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53%,未能完成下降4.5%的年度任务目标,上半年进度仍不理想。按照“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2%目标测算,今后四年必须实现年均降幅不低于5.18%。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20%,进一步加大了今后工作的压力。

以上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些是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可能对全年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从宏观经济走势看,全国、全省上半年GDP分别增长11.5%和14.7%,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办了第30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学习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下半年部署要求,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总体判断,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续几年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会议也指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三过”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仍很突出,“三个压力加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等四个方面。为做好下半年工作,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研究,坚持在顺应调控中抢抓发展机遇,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从我市下半年经济走势来看,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有一定上升空间。从投资需求看,围绕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市确定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六项整治”,随着前期工作的深入,下半年将有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从目前在建的项目情况看,北园大街综合改造、历山路道路改造等项目计划于今年竣工,大明湖综合整治计划今年完成大部分拆迁任务,奥体中心及配套场馆建设项目速度进一步加快,青岛啤酒、吉利汽车等一批工业项目将在后几个月相继进入施工。同时,鸿盛纺织、日本佳世客、厦门银鹭等一批签约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产生较大投资量。这些因素将有效拉动投资增长,预计全年投资增幅将保持在2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7.5个百分点。从消费需求看,上半年城镇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7%和12.3%,随着提高居民收入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将保持加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5.5个百分点。从出口需求看,世界经济和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市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1%,所占比重提高到52.2%。预计全年出口增幅在18%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初步预计全年GDP可保持14%左右的增长速度。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条件总体有利,我们要以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扎扎实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建议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推进冶金钢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交通装备产业,在重点推进重汽产业园建设、集聚老城区重汽集团主要生产企业的同时,加快豪沃高档重型车批量化生产,实现大规模增产扩能目标,加快启动汽车产业链发展规划,提高当地配套能力。协调落实好建设条件,加快推进吉利、青年轿车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建成投产。冶金钢铁产业,重点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厚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石化化纤产业,着力推进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加快裕兴化工厂搬迁步伐,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新的项目进区发展。努力推进年产60万吨PTA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落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以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为契机,抓好齐鲁软件园和浪潮科技园建设,扩大产业规模。机械装备产业,努力做好扩能改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扩大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汽轮机、电站锅炉、柴油机等优势产品的产能。食品药品产业,抓好*卷烟厂异地迁建项目投产达产,继续扩制品、啤酒、药品等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六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二是继续把服务业作为优势产业,抓住关键、高点定位、创新机制,集中培植历下、市中等6个示范区(市),泉城路商业街、盖家沟物流等8个服务业集聚区和*商行、中创软件等20个重点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商贸等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好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搞好春夏播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针对今年以来生猪生产下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抓紧出台扶持生猪等主要副食品生产的政策措施,确保主要副食品生产和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今年的“路水电气医学”等建设任务。

(二)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率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要坚持扩大投入不动摇,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不动摇,坚持把扩大投入的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不动摇。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是对1198个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计划进度。对141个计划年内开工、尚未开工的千万元以上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议在九、十月份,再组织一次大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进行督促和检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密切与江浙等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地区和国内外对外投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的联系,加深合作深度,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围绕培植六大产业集群,策划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集中推出招商,力争在大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投资向先进制造业、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以及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倾斜,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四是建立健全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培育大项目生成机制,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搞好重大项目的酝酿、策划、包装和储备,健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督促和激励考核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适应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实行倾斜支持,避免因政策调整带来出口下滑。以钢铁及制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出口品牌建设,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比重。针对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欠账较大的突出问题,要下大气力抓好在建在谈利用外资项目,特别是抓好赴香港、韩国、日本招商活动中已签约72个项目的跟踪落实,推进外资及时到位。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在谈项目、意向性项目,要抓紧协调和落实,尽快转化为协议项目和合同项目;对已签约项目,明确责任跟踪落实,推进项目资金按时到位;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

(四)壮大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实力。一是尽快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培植、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加快连接县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地产业发展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搞好县乡驻地的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是研究实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四是进一步完善园区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注重产业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能力,推动园区经济总量和带动作用大幅提升。

经济运行分析范文第5篇

前一阶段,我们各级各部门都在攻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这一难关,从客观上讲,我们在加快发展特别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上的工作精力和力度都有所削弱,有许多工作没有及时抓起来,工业经济发展在上半年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成效。为了切实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这次会议召开之前,县委、县政府组织专班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发展决定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各级各部门在发展工业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找准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为完成全年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所要采取的措施提供了依据。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找准问题,追加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下面,我就下半年的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面临“忧大于喜”的形势,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今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把握“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大好发展机遇,通过召开工业经济工作会、现场督办调度会、实行向规模以上企业委派联络员制度、表彰优秀民营企业、签订2006年目标考核责任状等措施,使“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核心抓招商、关键抓环境、着力抓效益”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一)工业增长速度加快,但块头仍然较小

元至6月,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36万元,同比增长45.44%,其中轻工业完成9230万元,同比增长78.7%;重工业完成10406万元,同比增长24.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208万元,同比增长43.22%,发展速度列全州第三位。虽然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但仅完成州下达任务计划的41.69%。从全州工业经济总量看,我县工业经济块头仍然较小,企业发展能力还非常脆弱,在所有工业企业中,资产过亿的只有电力公司和小溪口电站2家国营企业,大部分企业资产都在3000万元以下,目前在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能够基本正常生产的只有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3家水泥厂、3家肉食品企业、金茨泉酒业、木桥煤矿公司等10家企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环境政策的影响,美亚化工、宝国硅业等两家规模企业将关闭退出工业企业行业,稀世宝矿泉水公司处于半停产状态,有可能退出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利税超亿元、过千万的企业一户也没有。现有企业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还不是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能真正拉动县域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

(二)企业生产势头良好,但运行质量不高

元至6月,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增长势头,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较大,在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监测的12种工业品中,除煤炭生产下降以外,其他10种工业品种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生产经营保持增长势头,但工业运行质量仍然不高。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价格快速上涨,购进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仅上涨1.6%,这种“高进低出”的格局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提高形成较大压力。企业亏损仍然是当前我县工业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县基本正常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中仍有5家企业亏损,亏损面为22.7%。到6月底,实际亏损474.9万元,已经突破了州下达的全年亏损限额。

(三)支柱产业保持增长,但发展后劲不强

电力、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煤矿、药材加工等工业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增长。这五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94.6%。其中,电力工业、建材工业、富硒绿色食品、药材加工等四大产业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虽然支柱产业增势明显,但工业支柱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水电工业受降雨量影响大,全县1000KW以上的电源点只有11处,年发电量约1.3亿度,而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量为2.1亿度,电源点急待增加;建材工业现阶段效益较好,有“两路”建设带来市场机遇的因素,以泰丰水泥公司为例,2005年度供应“两路”等重点工程水泥6万吨,占整个销售产量的33%;富硒绿色食品加工业、药材加工业都是粗级产品加工,以魔芋产业为例,全县的6家魔芋加工企业,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生产方式还是以初级加工为主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和资本的积累,科技含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煤炭工业零星分布规模小,现有煤矿41家,纳入规模以上管理的只有3家,同时,煤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煤矿标准化建设差距很大;铁矿冶炼受技术因素制约,效益在短时期内难以显现。

(四)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但进度相当缓慢

2006年全县共有工业项目33个,到6月底已完成总投资6015万元。其中广润河流域、野三河流域、伍家河流域的开发总投资7.25亿元,已完成投资1004万元;花果山公司利用煤矸石改造火力发电项目完成投资1100万元,已并网发电;朝阳矿业铁矿工业化脱磷试验已完成投资565万元,预计7月进行工业化脱磷试验试生产,8月份出结果;年产3000吨金茨泉白酒生产线扩建项目已完成投资450万元,预计近期可以正式投入生产;年产2.4万吨木塑制品生产线扩建项目、年产60万吨硫铁矿沸腾焙烧制硫酸项目、红薯膳食纤维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利用低热质煤建设30万千瓦坑口电站项目、煤矿整合扩能改造项目已进入规划准备阶段。虽然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但进度相当缓慢,目前仅完成投资6015万元,只占年计划的17.21%,除技术改造项目可完成外,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针对“瓶颈未破”的症结,我们理应增强责任

去年以来,工业经济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超常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已经使“工业富县”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是,从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看,生产要素、发展环境、企业素质等三大瓶颈因素仍然未破,严重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生产要素瓶颈

全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有17家规模以上企业反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占企业总数的近80%。为了切实解决企业资金瓶颈问题,县成立了聚信担保公司,截至目前,担保公司已累计为34家工业企业办理担保贷款57笔,担保贷款累计2154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矛盾,但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据统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需流动资金1.2亿元,上半年由于流动资金的短缺,企业减少产值近4000万元,减少利润200万元以上。

(二)发展环境瓶颈

一是国家产业政策有限制。全县六大工业支柱中,电力、煤炭等能源开发产业属国家“煤、电、油、运”大力开发建设的鼓励性产业,符合国家能源战略西移政策,但是目前煤炭产业面临整合扩大规模的问题,全县现有的41家合法煤矿中,储量在80万吨以上的矿井仅有11家,储量在40-65万吨的矿井只有10家,储量30-38万吨的矿井有5家,储量30万吨以下的矿井有13家,煤矿布局过于集中,井田面积普遍过小,资源储量达不到产业政策规定的改造升级规模下限(按8年服务年限、85%回采率、1.4的储量备用系数三项因素计算的6万吨/年矿井最低储量不应少于80万吨),很多煤矿即使整合资源也难以达到产业政策的要求,根据国家控制小煤矿总数1万对井的总体目标,全县大多数煤矿难免要被关闭,怎样把国家产业政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同县域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是当前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自身政策环境有差距。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因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县级财力相对较弱,发展工业的投入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县级财政筹措资金500万元与省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配套建立了有1500万元担保基金的担保公司,按企业的需求还要增加担保基金总量。土地问题已严重制约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县23家规模企业,其中有9家企业在企业改制时统一保持了原国有企业土地划拨的方式,2家企业新批用地手续仍未到位,导致企业贷款抵押能力有限、招商引资难度大、加大投入顾虑多等等。部分企业反映少数部门和单位有利用职权向企业“搭车抹油”现象,变向加重企业负担。三是硬环境急待改善。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现已落户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企业有金茨泉酒业、宝国硅业、瑞德丽生物科技、花果山实业、爱茵木塑等企业,目前有生命力的企业只有金茨泉酒业、花果山实业、爱茵木塑3家企业。茅田、花坪、龙坪等乡镇因缺水不能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四是部分行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企业生产压力增大。肉食品加工行业受猪价下滑影响,产品单价已下降到7200元/吨,降幅达40%,企业的产值、利税均有较大程度影响;魔芋加工业受农产品进口国设限影响,产品库存大量增加。

(三)企业素质瓶颈

一是企业缺少精品名牌。全县工业企业大多是以原材料的供给或粗加工为主的企业,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有限,很难创造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打入县外市场乃至影响周边省市的产品很少。从1996年全省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全县只有湖北稀世宝矿泉水有限公司的“稀世宝”矿泉水1个产品,1999年曾被省政府确认为湖北名牌产品;目前正在申报湖北省名牌产品的有花果山实业公司的“花果山牌食用菌”、农泰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农泰牌魔芋粉”、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益寿牌猕猴桃”;已经或准备启动申报原产地域保护品牌的产品有“建始景阳鸡”、“建始贝母”、“膳食纤维汁”。二是企业布局不合理。全县工业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重复投资建设多,缺乏主导企业支撑。企业盲目投资上项目,直接造成了本地企业争原材料、争市场的局面,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使全县工业企业既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没有起到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全县肉食品加工业、魔芋、水泥等产业都有进行整合、联合的必要。三是企业管理能力差。全县工业企业缺少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技术工人,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人才。2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企业法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人,现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企业家队伍很难准确地把握和驾驭市场。企业工人队伍素质也普遍偏低,在23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人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98人,仅占工人总数的32%。全县从事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592人,仅占全县有技术职称的人员7249人的8.17%,且大多数分布在电力部门,在其它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很少。企业一方面严重缺少有特长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全县近几年专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有的流向外地,有的在社会上闲置,有的所学专业与工作根本不对口,学无所用,造成人才断档和匮乏的局面。从表面上看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公司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行情况还很不规范,公司董事长或经理决定一切,部分公司法人代表素质偏低,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不强,缺乏开拓精神,不想或不善于带领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公司的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收支随意,有的公司甚至不设会计账簿、无财务报表。

三、肩负“工业富县”的使命,我们必须强化措施

1至6月,全县工业经济任务完成进度不理想。全县2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完成任务过半的只有电力公司、泰丰水泥公司、花果山公司、茨泉酒业公司、希力公司和玉泉公司6家企业,其它17家企业没有完成任务。要完成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信心、克难奋进,确保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找准“三个着力点”,解决“四个突出问题”,力争“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找准三个着力支点

一是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着力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已成为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些龙头加工企业,但是要看到这些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特而不优,优而不强”,大部分加工产品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因此,今后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产业集群的整合,依托现有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二是以发展资源挖潜型工业为着力点。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原始的初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要看到我们在农副产品、畜产品以及矿产等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当前关键是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优势与市场的对接,创新思维,敢于包装、善于包装项目,上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县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外源型经济为着力点。要破除“当前资源”论,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观念。跳出现有资源的圈子,把我县的工业融入到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去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点,开拓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格局。具体来讲,就是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市场和原料在外)的企业。

(二)解决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全县煤炭产业的需要,把煤炭行业整合作为当前抓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首要工作,按照“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制定整合煤炭资源的方案,并尽快实施,提升煤炭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二是要按区别对待的原则尽快解决规模以上企业改制遗留的土地使用权方式的变更问题,加快协调解决协力食品有限公司、银冠食品公司2家企业新增用地的审批问题;三是组织聚信担保公司、银行、信用联社等部门组成专班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各乡镇重点培植的中小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现场解决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协调工作,当前要组织专班对60万吨硫铁矿沸腾焙烧制硫酸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项协调,确保9月份该项目正式开工。

(三)取得五个重点突破

一是在政策创新上取得突破。要破除“政策僵化”论,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政策”的观念。现在个别部门始终没有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外地企业来投资建厂,凡与部门利益相关的,不是推脱不办,就是强调国家这个政策那个法规。现在,大家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因此,决不能把政策当作枯燥的本本和僵化的教条,去束缚生动鲜活的实践。要认真结合我县实际,深入研究政策,善于用活政策,只要政策没有特别规定,我们就可以去发展。

二是在加强运行监测与调度上取得突破。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要及时跟踪调度,积极协调服务,及时分析、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项指标按进度完成;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服务,力争让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定期对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进行督办检查,督促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开展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示范企业活动,逐步建立企业消耗监测机制,积极消化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因素,向内使劲节能降耗、降成本;指导企业围绕安全监管思维创新、事故防范机制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和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系统和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产安全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工业主管和统计部门要积极配合,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仔细做好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摸底,确保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完整性,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反对缺报、少报、瞒报和漏报的行为。

三是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我县在地缘和资源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只有营造比外县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建始投资。在政策上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结构调整资金、挖潜改造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等各种财政性建设资金及其它项目资金,有侧重地向工业企业倾斜;在服务上要从加强领导协调、改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切实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各职能部门要把国家鼓励性的政策用足、用实,把限制性的政策用活、用好,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硬环境建设上,要采取各种筹资渠道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尽快制定措施逐步解决少数乡镇发展工业缺水的问题。全县上下,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牢固树立为客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建始来兴业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县企业还是以“输血”式为主进行自我发展,远未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对金融部门有相当大的依赖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担保业的规章制度,要协调担保行业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使担保行业行为得到规范;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抵押登记收费标准和信用社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组织县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及各专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灵活执行贷款政策,把握好资金投向,不但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放贷,对经济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也要敢于放贷,特别是对好的投资项目,要善于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