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re are always some repeated, redundant, ineffective and wasteful operation in the production fiel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line risk analysis to eliminate the ineffective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line.

关键词: 生产风险;风险评估;俯视;频度;影响度;改善

Key words: production risk;risk assessment;overlook;frequency;influence degree;improve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083-03

0 引言

一条生产线,总有一些重复的、多余的、无效的和浪费的操作存在着,这些操作不仅耗费工作时间,不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优势也会给生产线带来一些隐患,这类操作,叫生产线的风险。例如,生产工位摆放不合理,导致工序交叉,下工序完成后又回上工序操作,这样的操作,不仅耗费了转移时间,也会带来漏加工或重复加工的风险。再如,某一零件多发不良,现场解决方法是发现不良品更换不良品,这种操作,不仅仅增添了更换时间,做了无用功,也会带来流下去的质量风险。生产线的流畅程度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这些操作,现场的作业员反复地重复着,或者习以为常,或者不能解决,如果能解决这些风险操作,就能减少很多浪费操作,节省操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 生产线风险的内容

生产线的风险,都是能够看得见的,也是人人都想改善的,但往往是分不清主次,找不出生产线风险的主要原因,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舍本求末以偏概全,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最后不了了之。如果能将这些生产线风险的判断标准统一起来,进行量化评估,再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优先改善那些等级高危、隐患较大、后果影响严重的不良操作,有先有后的消除这些生产线的风险。

生产线的风险通常有三个内容:暂停风险、工程内不良风险和零部件不良风险。暂停风险是生产线操作不连贯不顺畅,生产线出现了短暂的停顿,这类风险耗费了工作时间,降低生产效率。例如,夹具和产品配合不顺畅,每次装卸都会有短暂的停顿,一个停顿两秒,一条日产量2000左右的生产线,一天的停顿是一个多小时。工程内不良风险有部品不良、设计不良、制作不良等,通常是在后续的工序中发现前面的工序有不良问题,这类风险的返工返修和报废处置,如果未能及时发现而流出生产线,会造成客户质量,这类风险,不仅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产品的质量。零部件不良风险,零部件不良有两类,一类是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不良,一类是上道工序流下来的不良,这类风险的后果是现场挑选或流出至下道工序和客户。

2 生产线风险的量化和评价

暂停风险、工程内不良风险和零部件风险都有发生频次、不良品流出的影响度以及是否有改善三种情况,生产线风险即对发生频次、不良品流出的影响度和是否有改善进行量化管理。首先对发生频次、不良品流出的影响度和是否有改善状况依据基准划分点数,然后再将三项的点数进行乘积,即:RPN=发生频次*不良品流出的影响度*是否有改善对策。

发生频度,即某时间段内发生的次数,按照发生频度,划分5个等级,等级、频次和分值如表1。

不良品流出的影响度有重保项目、多发性和一般性三个等级。重保项目指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的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多发性指尽管重要度不如重保项目,但多次发生;一般性指重要度不如重保项目,发生次数不如多发性,属于偶发发生的不重要的情况。等级划分和评分如表2。

生产线风险依据不良状况是否有所改善或者改善的状况划分10个等级,如表3。

例:某一重保工序,发生频次是5次/日,正在对策。则该工序的RPN=8*10*7=560。

生产线风险的评价有两个内容:项目评价和子事件评价。

项目评价和工序评价根据它们的RPN,有着各自的评价等级表。项目评价分值表如表4。

计算出项目的RPN后,进行排序,进行优先改善。如果项目的RPN大于1500,即A级和B级,必须找出原因,进行改善。

例:一组装生产线风险评价后,暂停风险920,工程内不良风险2690,零部件不良风险240。进行排序:工程内不良风险>暂停风险>零部件不良风险,其中工程内不良风险>2000,属A等级,是必改项目;暂停风险D等级,零部件不良风险E等级。

事件的风险评价登记表如表5。

计算出事件的RPN后,进行排序,进行优先处理。如果子事件的RPN大于336,即A级和B级的子事件,必须找出原因,进行改善。

例:某生产线出现10个不良事件,A事件490;B事件20;C事件8;D事件8;E事件40;F事件350;G事件200;H事件40;I事件20;J事件560。事件排序:J>A>F>G>E>H>B>I>C>D,其中JAF事件属B等级,是必改事件。

3 生产线风险评价的方法

①组成一个有研发、制造技术、制造、质量、财务、总务等多部门联合小组,任命小组组长和文员。②小组组长编制生产线风险评价表,给小组组员进行培训评价内容和要求,选择一条生产线进行评价,被评价生产线班长向小组成员详细讲解生产线的正常操作流程。③小组成员各拿一张生产线风险评价表,在生产现场观察一个工作日(8小时),发现有非正常的操作,进行记录,或者向操作员工询问有什么异常点。④评价完毕后,评价表交给组长,文员输入评价表内容和评分。⑤小组组长组织扩大会议,参会者除了小组成员,也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评分情况,会议成员对不良内容进行原因分析,划分责任部门,找出改善方案,限定改善时间。⑥小组组长跟踪和督促生产线风险的改善。⑦改善完成后,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再次对生产线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直至总评分小于1500,子事件分值小于168。

4 案例和分析

表6是M公司生产线风险首次评价案例表。

总评分5980,A等级不良。项目不良分析:暂停不良3719,A等级;工程内不良1344,C等级;进货不良920,D等级。暂停不良是**生产线风险项目中等级最高,也是首要改善对象。

子事件分析:B等级以上事件13个,排序如表7。

子事件分析、责任归属和完成时间如表8。

以上最长整改时间是30天,下次评价时间暂定2014年5月15日。

第二次生产线风险评价情况,如表9。

第二次生产线风险评价,总评分1614,高危等级B级,仍需改善。预计下次评价时间是2014年7月初。

5 结论

第一次生产线风险评价,**生产线找出了20多个影响生产线流程的操作,14条是B级不良操作。通过这14项不良操作的改善,**生产线减少了0.75个小时的工时浪费,一天减三个班次,减少2小时。

第二次生产线风险评价的过程,又发现新的不良操作。生产线风险评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能够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生产线存在的风险。

生产线风险评价仅适合流水线生产,对于一些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能否或者如何使用生产线风险评价,目前仍在摸索中。

参考文献:

[1]嵇国光, 王大禹,等.ISO\TS16949五大核心工具应用手册(第二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11月.

[2]嵇国光.低成本竞争锐器:现场管理和改善[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谢建华.ISO/TS16949五大技术工具最新应用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4]王立勇,张秋生.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研究[J].交通财会,2002(02).

[5]陈醒.企业风险管理不力将遭投资者冷落[J].国际融资,2006(04).

风险分析范文第2篇

(1)由于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可能出台新的行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整。往往国家的某些新出台的政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公司,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的发生变化时,影响比较明显。

(2)对于一个依托于高新科技的企业,目前法律法规制定还不够完善。某些公司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不惜钻法律空子。同时,税法、公司法、管理法等调整变化也会造成税务体系,上市策略和投资计划紊乱的风险。

(3)政策法规的行业要求标准有所提高。

风险应对策略

1.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适时调整相关体系,把风险降到最低。

2.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及时了解法律的变化。同时营造诚信为本,公平竞争经营理念,杜绝不法行为。

3.不断地提高本公司的基本要求,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

二、竞争风险

(1)若同行业的公司很多,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2)顾客,特别是认知水平较低的顾客,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并且一旦对某一产品长时间使用后,不易更换。

(3)目前产品生产成本的透明度比较高,各个厂家都在竞相进行价格战,如何在一系列的价格战中吸引到顾客对于本公司产品的关注,显得相当重要。

风险应对策略

1.公司相关部门需要随时与客户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要做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2.注意细分顾客群,聚焦于大中城市的家庭用户群体,针对这一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着力突破。

3.掌握好服务的大客户群,并通过这一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市场风险

(1)如果公司创立不久,在市场信誉度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相对大部分的公司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鉴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当产品打入市场以后,顾客很有可能在不全面了解产品性能的情况下,不能给予产品应有的认可。另外,由于销售系统有待提高而处于不利地位。

(2)市场未知因素大,用户需求变动过快,极有可能出现强有力的行业进入者,从而是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风险应对策略

1.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用户特点,并创造特色新鲜产品服务,第一时间抓住用户心理的潜在需求。

2.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并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迎合变化的用户心理和实际需求,推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四、内部风险

1、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对于发展迅速的增长型企业,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受政策限制较多,面临资金缺乏同时易导致企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2)资金偿还风险:主要受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债风险,直接影响资金偿还,进而影响企业声誉。

(3)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影响现金和存货的周转速度。

(4)资金回收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货款被占用。

(5)收益分配风险:主要表现在收益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影响投资者的在进入。

2、风险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的审计与监督;保持良好的外界应对、沟通系统;建立公司内部防范系统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3)建立财务风险的决策管理系统:建立广泛的社会融资网;加强企业的公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

(4)转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人力风险

(1)公司技术人才不足,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快,一些产品的生产过程,还需要依靠外包给其它公司,才能完成。

(2)公司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与周期和强化市场营销,仅从产品创新上看,需要大量的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目前创新型人才不足以成为社会公认的问题。

(3)在创业过程中,某些核心成员退出,或在后续发展上产生分歧,产生的公司分裂。

3、风险应对策略

(1)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着重进行人才储备,将前期依赖于技术外包的局面逐渐改善,逐步建立起一支由本公司成员组成的产品研发技术团队,实现技术上的完全自理,以提高产品的创新效率,跟上市场的需求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2)针对公司的情况,培养新人,着重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员工培训方法,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员工能够更快成长,理解公司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中心,出谋划策,促进公司的发展。

(3)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员工的福利制度,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4)构建公司成员的定期和非定期交流平台,促进成员间意见的沟通,不排斥不同意见者,根据市场和客户,制定合理可信的决策目标。

4、管理风险

(1)地方服务处的发展无法跟上客户群体的增长,导致有些城市的活动运作不法正常展开。

(2)执行能力缺乏所导致的计划偏差,或计划滞后等情况。

(3)管理层对于临时的突发状况不能妥善处理。

(4)机构扩大后,在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能产生滞后或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5、风险应对策略

(1)密切关注市场和客户群体的空间和结构变化,应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相对措施,必要时加快公司地方客服的扩展速度。

(2)创业团队本身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并且在日后的经营和运营中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

(3)在制定计划时,认真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决策。

(4)启动部分员工的交换学习活动,促进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的交流,以便对公司的文化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和体会。

6、信用风险

(1)主要是指交易一方不履行订单合同给交易带来可能的信誉损失和潜在业务损失。

(2)部分产品交易的由于不可估计的客观因素而不能按时完成,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7、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里医院财务风险

前言: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医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特点。与以往不同,公立医院所处的经营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医院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公立医院需要在内部控制基础之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及防范,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

1、医院财务风险概念

不同于其他组织,医院财务风险更具特殊性。主要是指医院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到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系统运行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最终对医院构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公立医院日常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1]。加之风险具有不可控、不稳定等特点,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将直接威胁到医院经济效益,严重情况下,会将医院置于财务危机当中,不利于医院医疗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2、风险产生主要原因分析

现如今,导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赋予公立医院独立性。很多医院采取信贷融资方式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长期负债经营,直接增加了财务风险。其次,国家针对医疗改革制定了一些法律制度,促使原有医疗事故补偿机制转变为赔偿制度。加之患者法律意识的提升,在遇到纠纷时,会采取媒体等途径对于医院之间的纠纷进行曝光,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经济损失,将企业置于财务风险当中。最后,医疗活动自身具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医疗器械、药物等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康复时间,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死亡情况。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需要作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可见,公立医院防范财务风险非常重要。

3、基于内部控制框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新时期下,围绕着内部控制框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已经主流趋势。不可否认,公立医院具有特殊性,无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但是从财务管理层面上来看,可以引入该思路。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

3.1构建和谐环境

医务人员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其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因此努力构建和谐环境,增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势在必行[2]。具体来说,医院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财务人员学习提供机会,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同时增强人员内控思想,促使每位员工都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规范自身一言一行。另外,革新传统观念,从管理层入手,促使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审计等知识,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为医院持续发展制定可行性战略。

3.2加强风险评估

医院应将防患于未然作为风险识别、评估的根本,及时对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对医院产生的不良影响。由于医院在该方面经验较少。因此在实践中,可以积极学习企业在该方面的经验。如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小组,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针对性风险识别机制。同时,组织管理者、财务人员都能够参与到风险评估当中,实现对各个细节的观察,及时预见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医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3.3加大控制力度

从内部控制层面来看,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审批制度,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医院在正常运营过程中,避免盲目对外投资、筹资。如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应极大考察力度,严格控制好物资决算,避免盲目引进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医院部门较多,风险防控点较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各个风险点的有效防控。

3.4增强信息沟通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内部控制框架下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应建立相应的财务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各类财务信息,实现对信息的统一管理,为信息共享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如医院审计与会计部门应互相协调,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3]。不仅如此,鼓励和引导员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优化内部控制建议,将合理的建议纳入到管理工作当中。

3.5内部监督

首先,明确风险管理目标,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同时执行相关制度,落实好工程建设等审计工作。其次,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药品、物资等内容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面了解和掌控,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势在必行。针对公立医院特点来看,管理者应从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角度入手,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公立医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莽,黄炜.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分析——基于公立医院内控体系框架研究的发展历程[J].中国医院,2014,(02):76-78.

[2]徐超,洪学智,邓盼,李平,李祎迪,戴力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02):1-4.

风险分析范文第4篇

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的扩展评价模型

由于期权评价的经典模型BlackScholes模型是针对股票期权的定价提出的,故本文将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BS期权定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投资项目实物期权评价的扩展评价模型。本扩展模型的假设条件为:(1)项目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整个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交易费用;(3)期权类型为不支付红利的欧式期权;(4)无风险利率r为已知常数。该扩展模型抽象出了投资项目生命期期权价值评价的基本原理,可以作为本文期权评价方法风险研究的基础。

基于概率影响图的项目期权评价方法的风险评估

1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来源分析

一般地,在对一个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时,通常将最不希望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目标事件。本研究将“项目期权评价存在风险”确定为目标事件,通过对以上投资项目实物期权扩展评价模型的系统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影响期权价值实现的风险指标概括为3大类,如图1所示。(1)项目期权模型风险,包括模型适用程度、模型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模型参数的准确程度、实物资产的非交易程度、价值漏损。(2)项目运营市场风险,指影响期权价值的外部因素,包括通货膨胀、预期回报率变动、价格波动、对手竞争程度。(3)项目运营管理风险,指投资者的组织管理水平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包括项目竞争实力、投资者决策能力、投资者决策效率、项目资金实力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绩效。

2构建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

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系统风险评估的关键,通常人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按因果关系构造影响图,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由于数据无法判断而引起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选择目标定向的方法构造影响图。按照目标定向的思路,将图1的风险指标图转化为风险影响图。需要注意的是,各指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关系。通过对项目期权价值实现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图2所示。

3数值分析

为求得图2中各风险因素对最终期权评价风险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需对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分析,现对各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出以下假定,如表2所示。由于图2中影响因素众多,且因素间关系复杂,为使求解过程易于理解,以下选取模型风险MO以及模型适用性A、模型假设条件B对期权评价风险的影响为例,说明影响图的化简和求解过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模型风险MO受模型适用程度A和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程度B两个因素影响,属于确定型结点,因此可删除结点MO,将图3化简,其计算过程如下:将式(3)、(4)代入式(2),同时由表1可知P(B)=07,P(V/MO)=05,最终求得P(V/A,B)=0326,删除结点MO后的影响图如图4所示。由于结点A是结点V的单路前序结点,因此可翻转弧(A,V),此时无需添加新弧,弧向翻转后的影响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此时机会结点A成为冗余结点,可将其删除,相应的计算过程如下:若将因素B发生的概率降低20%,即达到056,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可求出相应的P(V/B)为0212。可见,B发生的概率降低20%引起V发生的概率降低(0261-0212)/0261=188%。

同理,可通过弧向翻转、结点的合并与删除等几项操作对图2进行简化,同时可依次求出其他因素分别降低20%对风险V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影响图化简的结果以及风险V发生概率随各因素降低变动的幅度如图7所示。各影响因素分别降低20%,引起项目期权评价风险发生概率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排序如表3所示。

4数量分析结论

根据化简后的影响图以及表2的排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程度、实物资产非交易程度、对手竞争程度、通货膨胀、价格波动、项目资金实力、投资者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8个因素对项目期权评价的影响较大。

(2)对手竞争程度降低20%,将引起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696%,这是因为对手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则项目等待投资的时间越短,从而大大降低期权决策灵活性的价值。该结果体现了实物期权的非独占和先占特性,在进行项目期权决策时需重视竞争对手的行为对项目价值的影响。

(3)实物资产非交易程度对投资项目期权评价风险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对手竞争程度对项目期权评价的影响,它决定了对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程度,进而影响对投资项目期权价值评价的准确性。此外,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而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会影响模型的适用性,两者都会造成对项目期权价值进行估计时产生偏差。

(4)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影响项目的组织管理绩效,其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的降低将引起投资项目期权评价风险的增加,可见项目期权评价方法的顺利实施有赖于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此外,项目的资金实力体现了项目在竞争中的抗干扰能力,项目资金实力越雄厚,则项目更有能力延长投资机会的有效期,从而提升投资机会的价值。

结语

风险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存货管理 风险分析

一、存货决策中的风险

存货管理中不仅要保证有适销对路的存货和合理的存货结构,还要研究怎样把存货的数量控制在最优化水平上,这就是存货决策。存货决策中的风险就是不能准确将存货的数量把握在最优水平上,即一方面夸大企业正常的存货需求量,盲目进货造成高库存;另一方面看不到企业在未来对存货的需求量,不能及时补充货物造成存货不足。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

①存货的增加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使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加大利息支出,而且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开支,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②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然而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价格发生下滑,高库存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时,如金融危机,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③存货库存积压过大,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丧失了机会收入,而且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2)在高库存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①应该详细掌握企业各种存货的数量成本,避免后面的盲目购进带来新的压力。

②对市场作出科学判断,是迅速处理减亏来减轻资金压力还是等待市场加暖。这时候对市场的走向判断非常重要,要求有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丰富的销售经验。

③应该对现在存货进行未来生产产品价值的预测,是迅速处理原料还是继续生产;是继续生产还是停产或减产,所有这些都必须权衡利弊迅速作出决策。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额的亏损。

2.存货不足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企业保持较少的存货,为保证生产经营,必将加大采购费用,影响生产,不利于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影响销售。销售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前提,如果不能扩大销售,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在经济形势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错失时机。相对于其他高存货的同行企业,由于企业库存量不大,不能从经济形势上涨中获利,这在企业的发展以及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在存货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一方面要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尽可能降低采购费用,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形势,做好市场预测,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果断出击,对市场进行大力开拓。

二、存货日常管理中的风险

目前,存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存货的日常管理不能象现金管理那样得到重视,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大规模上,因此存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二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三是内部控制薄弱。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及时发现记账错误,有利于防止舞弊。而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归公营部门管理,产品、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等,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分管存货的资金定额和具体的管理办法。然后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2.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邵英.高库存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会计师,2009.3.

[2]黄晓燕.美英两国关于存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对比研究.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