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兴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兴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维持 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能力

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难度较大或较为枯燥的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要想启发、稳固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从新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门学科都尽可能地多融入能激发学生产生好奇的趣味性知识,这些都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如理化生学科中,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我们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初二时,该同学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在每次物理测试中,他的成绩很少在90分以下,他还考过几次满分,而他的其它成绩几乎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还挂“红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事例中,也可见一斑。

二、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学校的周同仕同志就是这么一位教师。他上课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学生上课感到特“有劲”,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周同仕老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尽管是很地道的淮安“普通话”,可趣味性很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上课时还充满了激情,善于同学生沟通,因而其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

如果说发现学生的优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赏识学生则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不单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而是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注重学生优点和长处的培养,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学生越来越坏。所以,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将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你赏识了学生,学生才有可能赏识你,兴趣才有可能得以维持。

四、知识整合中的趣味性

对于教材,教师只能是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所谓的用,就是要求老师首先去学教材,分析教材,然后再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会用还要引导学生也会用;而教教材只能说是照本宣科。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我们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在整合中也可巧妙的以顺口溜为载体,将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节中的水的沸点和压强的关系时,可以将知识编写成如下顺口溜:“沸、压关系怎么看,想想你家做米饭。不盖锅,煮得慢,而且还会很麻烦。底下糊,上面烂,中间还做夹生饭。”这个顺口溜既融入了物理知识,又完全符合现实的情况,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记忆的效果。

又如:在讲到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事例——“紧急刹车系安全带”,把解释的关键词和解释的一般步骤整合如下:

原来速度很快,突然受到阻碍,由于惯性存在,保持原来状态。

若不系安全带,容易受到伤害,轻则撞破脑袋,重则飞出窗外。

学习兴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 培养 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学业、工作上有所建树,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掘并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优先予以关注,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赫尔巴特曾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不管一个人多聪明,运气多好,要取得成功,个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成功有许多因素,努力和运气都很重要,但兴趣是最重要的。

一、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兴趣的培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这是学习扎实有效持续深入的不二法则。知识的获得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治学的根本。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学习知识只能流于被动地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思考只会流于形式,得不到深化。无论自学还是教育重点都应放在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灌输与接收。组织教学时,给学生一个“白板区”,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在学生问题关键时候解答每个问题,实现自主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享受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不会自然的形成和产生的,就象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一样。所以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要我们教师去营造的。要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多媒体,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到比课堂上枯燥讲授所不一样的情景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喜悦的声音,这种情景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长久的记忆,引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教师在讲万有引力一节时,介绍了宇宙中的黑洞。黑洞是迄今发现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物质,其密度的数量级高达1018千克/米3。一个火柴盒大的天体物质,在地球上竟达30亿吨。告诉学生,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会发现比黑洞密度更大的天体物质,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索。这些知识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全新的认识。又如,学习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时,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别准备磁铁、线圈、若干导线、演示电表、干电池等器材。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插入线圈磁铁的极性、磁铁插入速度的快慢、线圈绕向、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及幅度等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活动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条形磁铁在线圈中相对运动、原副线圈的相对运动、直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个探究活动的实验现象是明显的,概括所有电磁感应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甚至是争论中,从而归纳出楞次定律,加深了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课中要有意识的安排具有选择性的练习内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兴趣进行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法的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力求改变老式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仿的做法,给学生尽可能的多去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操作的机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观察仍然是提出问题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好奇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入自然,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们对此项活动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以“鸡蛋落地能否不破”作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更高”的设计比赛,学生讨论并提出的方案有:方案一,在地上放一层厚海绵;方案二,用海绵把鸡蛋包住;方案三,做一个降落伞带着鸡蛋往下落;方案四,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范文第3篇

一、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自己亲切的话语、楷模式的行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时,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病痛等,主动与学生交流,这样,双方就会建立起值得信赖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也就会由爱老师而扩展到爱老师所教的课程,这不是古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今天最好的体现吗?

二、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女老师,不顾别人的反对,用一笔来之不易的捐助款将她的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学生带到深圳游览了一番。

女老师这样做,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山外有高楼,如果想要走出大山,就得努力学习。实际上,她更注重的是孩子们精神上的贫穷,她就是要让孩子们树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可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就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目标,哪怕只是眼前的目标。

三、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调节,精神得到放松,更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开故事会、举行词语接龙游戏、开展诗词背诵比赛、书法比赛、说快板、演故事……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更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拥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快乐,从而更主动地学习。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人不可能时时成功、样样成功,但也不会一无是处。像我们班的晓涛(化名),在大家的眼里,他属于“坏”孩子。其实,晓涛除了不喜欢学习,其他方面都挺不错,他同情弱小,看到有人欺负同学,他会挺身而出;他喜欢帮助别人,经常帮同学扫地,路上帮人推车;他也很关心同学,看到有人闹矛盾,他就会上前劝解。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有一颗细腻的心。有一次班上搞完活动,我给每人买了一个冰淇淋。每个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就坐在讲桌旁看着他们。这时候,晓涛说:“老师,你咋不吃呢?你也吃一个嘛。”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他是此时唯一一个知道关心老师的学生。抓住这个机会,我对晓涛好好地表扬了一番。每一次被表扬之后,晓涛学习时就会特别认真。

作为教师,学生在每一次成功的时候(无论是哪一方面),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引起学习的兴趣。

五、优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入,不仅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有趣的导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有一次给三年级上课,那节课准备教他们折一只蝴蝶,事先我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的是一派热闹景象:说话的、整理图书的、喝水的、打闹的……尽管有人看见我来了而静了下来,但吵闹声并没有完全停止。于是我说道:“今天老师带了一件好东西来,你们想不想看?”有人回答:“想。”我又说:“可是,这件宝贝对我说了,她只喜欢表现好的同学。”此话一出,学生个个端端正正,抬头挺胸地坐好了。我指名几个学生来看,然后让他们一起告诉大家,同时向他们展示我做的蝴蝶,只听见一片感叹声:“哇,是一只蝴蝶!”“好漂亮啊!”我趁机就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只漂亮的蝴蝶呢?”“想。”底下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一节课在极高的兴致中完成了。

对于每节课的导入,我们千万不可敷衍了事,不要认为,那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的事,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六、创设教学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范文第4篇

但学习钢琴也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一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积累的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钢琴中品味感受着这份苦于甜;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这些年利用业余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了一些家教,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我越发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其学习钢琴兴趣的引发,是学好钢琴的首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之发动机,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钢琴的一个关键,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这里,对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产生,以及怎样培养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兴趣及其产生

“兴趣”是一个既简单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兴趣属于精神需要。兴趣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由于大脑皮层有着较高的兴奋性,因此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就就比较强和迅速。于是,人们从事有兴趣的活动会比较积极,效果会比较好;反之,则不然。

学生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学生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学生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学生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学生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二、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学习钢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班主任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班主任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班主任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能力是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全都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能使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理解。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学生学琴有着及其重用的启发引导作用。事实证明,学生亲身观摩要比听音响资料效果更好,理解领会得比教师单单用口诉要好,也感兴趣得多。对于给学生所学内容,不但要熟练地范奏全曲外,还要着重对其重点及难点进行示范,把“用琴说话”、“用琴授课”的方式贯穿与教学中。对于一首曲子的音乐情感和内涵,有时可能用很多口舌去跟儿童解释,他们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如果教师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表达出来,再加上少许的注释,学生常常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和曲子所表现的内容,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也能让琴童更好的理解感悟音乐。除了要示范教学内容外,还要多演奏一些通俗好听的乐曲和学生喜欢的儿歌,歌曲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音乐素质。有一个学生,由于我常常弹一些轻快活泼的儿歌给他听,一次他很兴奋地唱起了他刚刚在音乐课学会内容,并问我自己能弹吗,我鼓励他说当然可以。我把那首儿歌配上简单的伴奏,教给他弹,他很高兴。可见,从他听我弹奏,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意志,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多示范、演奏,用琴说话”,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作用使得所教的音乐“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激励

在适当的时候给人予表扬和鼓励可以得到比用斥责、批评和讽刺更突出的效用,尤其是对孩子。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支持并经常鼓励他的学生。每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引导、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向新目标奋斗的动力。

另外,“榜样激励法”也是克服学生厌倦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学生的向师性,老师做的到的,学生好模仿。练琴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选取适当内容,多作示范演奏。分层次要求,用和蔼的态度,灵活的方法循循善诱,使其以老师为榜样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帮助其克服畏惧及厌倦心理,鼓起上进信心,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学习兴趣范文第5篇

现在我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要进入二年级了,可是,我的学习兴趣却远远没有刚进校时那般热情高涨。许多同学都有同感,老师也说我们有厌学情绪。

同学们都说,有些题目太难了,连爸爸妈妈也做不出来。题目越难越怕做,对学习也开始感到害怕。

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体育课、音乐课,如果其他课也象体育课、音乐课那样轻松愉快,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