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第1篇

1、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

2、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3、沿着别人走出的道路前进时,应该踩着路边的荆棘,因为这样走多了,就能使道路增宽。

4、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5、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6、涓涓细流一旦停止了喧哗,浩浩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

7、无论就字面来说,还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幸福都是神圣的起源和基础。

8、幻想者头脑里只有空中楼阁,实干家胸中才有摩天大厦。

9、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10、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11、长蔓植物依附着支物向上爬,当它爬到比支撑它的支物不高时,它又窥伺着另一株支物。

12、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13、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14、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15、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16、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17、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18、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19、有建树的人,并非具备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条件,相反,他们要经过更多的磨练,走更艰辛的路。

20、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21、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22、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23、鞋底磨穿了,不等于路走到了头。

24、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25、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26、谁把安逸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等到结果时节,他只能望着空枝叹息。

27、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

28、如果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朋友,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良药。

29、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30、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31、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

3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34、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35、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36、事业的大厦如缺乏毅力的支柱,只能是空中楼阁。

37、太阳虽有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38、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

39、压力---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你是无知者颓丧的前奏,更是有志者奋进的序曲。

40、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41、新路开始常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

42、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43、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44、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45、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象和风一样温柔。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学生 孔子思想 教育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挖掘与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的理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只在国内,还应着眼于世界。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学的发源地,作为从事国际文化传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更应注重儒家思想文化的弘扬与教育。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所招收的留学生大多为语言生,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一是学习汉语,二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师,利用地理人文优势,向留学生介绍孔子,对其进行孔子思想教育就成为必然。

一、感知孔圣遗迹

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曾来孔子故里,观后写到:“《诗》有之:‘{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T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司马迁亲临“仲尼庙堂”感受之深。教师可组织留学生参观孔圣遗迹,如孔府、孔庙、孔林、六艺城以及孔子出生地尼山等,让他们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亲密接触”,也像司马迁那样,对孔子心生敬仰,促使其产生深入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品格的强烈欲望。

介绍孔子生平事迹时,以可靠历史文献记载为主,也可参考曲阜民间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此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比如孔子出生时因貌丑被弃、老虎哺乳、老鹰打扇、群鸟衔花做被褥以及其母扳倒井的故事;青少年时“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少贫贱,多鄙事”“求学无常师”以及“拜少儿项为师”的故事;而立之年以后兴办私学、广招弟子以及和弟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五十岁以后从政为官杀少正卯、夹谷会盟、堕三都、单臂举城门的故事;五十五岁以后周游列国经历的诸多磨难:匡人围困、陈地绝粮、宋桓s追杀、乌鸦兵护佑等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使离世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形象在留学生心中鲜活起来。

二、诵读孔子名言

言为心声,孔子的语言,是孔子伟大思想的真切反映。对于汉语程度较薄弱的留学生而言,逐步提高汉语知识能力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教师从《论语》中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若干则,大体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进程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诵读。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诸如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诸如人际关系方面的名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诸如人生志向方面的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诸如从政为官方面的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另外诸如孝道方面的名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

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学生读正确“说yu蔓乐l蔓愠yùn”等字,讲解清楚字词句义,通过对这三句话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作为校训被镌刻于日照校区留学生会馆的对面。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对它的理解只是名人名言,只是校园一处漂亮的点缀;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们理解了这是孔子关于学习及为人的态度,很多学生再经过此处时,都会不自觉地诵读出来,我相信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为人态度。

三、系统了解孔子思想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孔子名言的诵读,留学生对孔子儒家思想便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行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对人在孝的方面要求高,在对待老人方面,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孔子思想的同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孔子思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风俗文化。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四、体悟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财富,由于它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孔子思想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同时,也在逐渐地由近及远地影响着世界,先是东南亚诸国,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慢慢延及欧美。韩国学者李家源说:“六经之传播东韩,粤自罗、丽、济三国时代。今经悠久数千载,而至李氏朝鲜,以儒学为国是。自日用平常之事,至于经国安民之道,莫不基于儒学的观点。其于首都汉城,肇建大学及四学,列郡三百六十所,皆有乡校,莫不尊奉孔子为主壁。于是焉通国之士尊尚孔子,殆若神明矣。孔子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心人物,自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启。”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故予称孔子为东洋之大圣人。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或翻译《论语》,或叙述孔子之传记,及孔子之教义。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孔子之声望,已与释迦、基督颉颃。故予又目孔子为世界之大圣人也。……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美国学者艾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有识之士将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这充分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辟论断。

通过孔子思想在世界影响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价值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传播孔子思想、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五、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孔子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 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孔子思想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全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第3篇

关于“有文采”,《考试说明》有四点具体要求:(1)用词贴切。每一件事物,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每一种状态,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这就是福楼拜著名的“一词”说。所以我们要能在词汇的海洋里淘金,找出最恰当的一个词语。这就得有洗练语言的功夫。(2)句式灵活。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指能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4)文句要有表现力。华丽的文句未必就有表现力,而平实的文句也可能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关键是要写出对生活的自我感受。

【秘笈速览】

如何做到用词贴切?首先,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比如表示“看”的词语就有很多――瞧、望、眺、见、觑、盯、睹、瞄、打量、凝视等,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此类词语,才能在表达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对象,挑选最贴切的词语。其次,要锻炼自己对词语的敏锐感觉。平时要多读名著佳作,对其中用得好的词语多作揣摩,通过比较、辨析,体味它们的精微之处。还有,要养成推敲自己文章词语的习惯。

如何做到句式灵活?首先,要避免句式单一。不要单纯使用肯定句,不妨穿插一两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不要只是使用主动句,不妨穿插一些被动句;不要总是使用顺装句,不妨穿插一些倒装句;不要全使用陈述句,不妨穿插些许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不要全盘使用短句,不妨穿插几句长句,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其次,要善于整散结合。文章一般以散句(没有句式、结构方面的约束,随意而为的句子)为主,但适当地穿插一些整句(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反复等句式、结构比较工整的句子),往往会使语言显得既活泼、参差,又严谨、工整,读来有一种洒脱与精致的结合美,如朱自清《绿》:“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如何做到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借代、反语等,其中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的使用频率较高。比喻,可以增添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在使用时,不妨形式多样一些,既用明喻,又用暗喻和借喻;也可连用几个比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拟人,可以增添文章的情趣性、亲切性,可一句用之,也可一段用之,还可全篇用之(即采用童话形式)。排比,可以增添文章的气势和情感,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适当在文中使用排比,可以达到文采自现的效果引用,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和丰富性,在议论文中旁征博引,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而富有文采,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如何做到文句有表现力?文句的含意有表达效果和表达目的两个层面,前者更多地强调读者的感受,给人的往往是表层的意义;后者则更多地注重表达者的主观意愿,给人的往往是深层的意蕴。有经验的同学总能把表层意义与深层意蕴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富有表现力,如“薄如蝉翼的阳关洒在身上,百灵鸟在啼唱,生命走在路上,一路芬芳”。

【满分再现】

忧与爱(记叙文范例)

江苏一考生

一如既往地,母亲一头扎进厨房,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一个微笑。

可我分明看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那飘挂在耳边的零乱头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或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的动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吗?我竟不知道,一向稳重平和的母亲会这般忘东忘西。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今日的交通,也像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今天的车有点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过一般,猛地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

红灯亮起,车辆霎时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车门口,猛力地敲着车门,可是车门紧闭,只听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吗……”

到绿灯亮起时,母亲才作罢回到车上。远远望去,我依稀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股暖流正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股暖流的汹涌气势。

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吗?我不得而知。

微风夹带着些许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阵温暖。

此时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里。

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头遥望着我?我仿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头发了……

[写作借鉴】

应该说,本文完全符合“有文采”的每一项标准。首先,本文用词贴切,比如“一头扎进厨房,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一个个动词非常准确、传神,突出了母亲忙碌的形象,透出浓浓的爱意。其次,本文句式灵活,行文富于变化,虽然总体为陈述语气,但在陈述的过程中贯穿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夹杂着一些疑问句,如:“是因为紧张吗?”“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头遥望着我?”再次,本文修辞手法比较丰富,像“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今日的交通,也像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等句子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像“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使用了生动别致的拟人。至于本文的文句,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句简洁有力,对母亲的神态、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充满行文的始终,母亲的形象鲜活而又可爱。

自律之美源于感化(议论文范例)

广西一考生

你是一片微薄稚嫩的叶子,像那天真的小孩子,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不,你是一位天真的孩子,像一片微薄稚嫩的叶子,世界的一切都对你充满希望。你绽放着青春的美丽!

你在出租车上捡拾了一部手机,手机里面的爱心感动了你,于是,你主动把手机交还到尚先生手中。你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尚先生以他的实际行动温暖了灾区同胞.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心灵固然美丽,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美丽了你的美丽,他感动了你的感动。是他的感化让你的灵魂美丽起来,是他的感化让你的人格健全起来。你主动归还手机,心灵的光环何尝不闪现着青春的美丽?是的,这也是一种美丽!一种感化之后造就的自律美!

什么是自律美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意识。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做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你达到了美的标准。虽然起初你不愿意归还手机,但是,受到尚先生的爱心感化后,就化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没有谁施加压力,没有谁劝说一句,是你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主观的、能动的约束意识。

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的很复杂,充满新奇和诱惑。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纷纭复杂的问题,主要还是靠自律。德国哲学家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能够审视自己并且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就是自律。

只有能够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必须拒绝。凡事问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不该做什么?说穿了,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就是一种意识美;而一旦我们做错了,该怎么办?要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行为美。不论多么高尚的人,也难免会犯或大或小的过错,而直面错误,勇于改正错误会让他变得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过,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变得更加豁达。古语云: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能够具备这样的认错态度,则是气度美!

做一片微薄稚嫩的叶子吧,绽放青春,因为你青春的生命里充满了自律美!

[写作借鉴】

议论文写得如此有文采,委实少见。作者大胆地采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使哲理的表达别具亲切感。文章首尾呼应,都使用了充满诗意的句子,既引人入胜,又让人回味无穷。文中句式多变,在一般的陈述句中穿插着不少疑问句、感叹句,语气富于变化。很多句子表达新奇,富有表现力,如“他美丽了你的美丽,他感动了你的感动。是他的感化让你的灵魂美丽起来,是他的感化让你的人格健全起来”。从修辞的角度看,本文比喻新鲜,引用精当,设问有启发性。

【素材积累】

①化抽象为形象具体。例如:“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要成为栋梁。”这种用他们的言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成绩、愿望等取代“诚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的枯燥解释,就是语言的文采。又如:“诚信不是容貌,但它使狡诈的郑袖黯然失色。”“诚信不是知识,但它胜过张仪的学富五车。”这样写,就比说“诚信是最宝贵的人生品格,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筹。

②引用名句。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能使文章增添文采。例如:“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段话直接引用诗词名句,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远远胜过这样一句枯燥的叙述:“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

③活用修辞。有考生这样写道:“闻一多,不朽的名字!用生命写成了一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他的名字早已刻进我的心扉,他的精神早已溶入我的血脉,他的品格早已成为我终生的追求。我聆听着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慢慢长大;在《红烛》的灼灼火焰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从一潭《死水》里,我窥见了一座喷浆吐焰的火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诗人的人品和文品不正是我的首选目标吗?”这一段文字,用了呼告、比喻、排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对闻一多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和文采。

④巧变句式。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的句子:“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失在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光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一段话,于匀称之中见错落,呈现出一种参差之美,堪称景象美妙,意境深远。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报告反馈;成因分析;对策探索

“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后代,作为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少,父母又不在身边,多是隔代监管(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容易溺爱孩子。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因工作的需要,对临夏县尹集初级中学7、8、9三个年级的58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78%)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慎重思考,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总结如下,希望引起家长、教师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关注。

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学生与双亲在家的学生相比较,留守学生在以下八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1)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学习状态忽高忽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诚信度较差、习惯性撒谎,乱花钱,缺乏爱心。(3)忧郁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的嗜好。(4)道德观念薄弱、卫生习惯较差,缺乏自觉性和吃苦精神。(5)部分学生有早恋倾向、上网、玩手机,喜欢与社会闲杂人员往来。(6)打架斗殴,顶撞教师的事在留守学生中时有发生,有违纪、暴力和犯罪倾向。(7)喜欢传播网络八卦新闻,经常被网友欺骗,尤其是女孩子,私自离家、离校出走不是新鲜事。(8)自卑心理作祟,不愿意与人交流,人际关系淡漠。

一、成因分析

首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发育期,由于生理发育节奏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导致青春期留守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平衡,必然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负面问题。其次,学校周边一些网吧、酒馆、影像店等文化垃圾,还有手机中的垃圾短信、黄色图片,网友暧昧的诱惑,这些对于是非分辨力不高,抗干扰能力差,又缺乏亲人帮教的留守学生无异于洪水猛兽,充斥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防线,若不积极重视并付诸行动,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最后,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基本不用书信,很少用电话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偶尔打一次电话,也是问问考试成绩,在校有没有干坏事等老问题,孩子用“没有”或“没”两个字或一个字就应付了。缺乏用行动来教会孩子明辨社会现象的是非、美丑、善恶;缺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人格独立、勇于克服困难的家庭环境;缺乏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情感的交流氛围,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渴求亲情、渴求慰藉的心理饥渴状态;造成一批学生特别是缺乏亲情关爱、缺乏理想的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违纪、辍学、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二、对策探索

针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笔者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对留守学生不良现象成因分析,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实践和探索。

(一)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以班为单位,建立了一整套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如学生总数、留守学生数、两者其中的男生数、女生数、单亲在家学生数、双亲在外学生数,父母工作在县内人数、省内人数、省外人数,家长的联系电话及联系方式;对于留守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留守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详细住址、学号、宿舍编号、床位编号、身体状况、成绩情况,擅长学科、薄弱学科、兴趣爱好、QQ号、好朋友名单。对每个阶段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考核,档案不断更新、完善。

(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办好留守学生的“家长学校”

学校按惯例每年举行一次家长会,一部分家长不参加,参加的家长也是爷爷或奶奶,事倍功半,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想方设法把留守学生外出打工的家长请回学校定期进行家长培训,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关心孩子教育,建立家、校、生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

2.开展“学校是我家,人人依赖它”活动

将全校留守学生按班级、教师任课情况、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的地域邻近关系,全部分组承包给教职工。让教职工充当“亲情爸爸”“亲情妈妈”“亲情哥姐”。实行生活、身体、纪律、思想、学习“五包”责任制,签订帮教承包责任书。注重“三日”活动:(1)留守学生假日的生活、学习、娱乐安排照顾。(2)留守学生节日的问候、在校内集中会餐、欢度节日。(3)留守学生的生日祝福,“小礼物,寄深情”、广播室点歌祝贺。

3.建立心灵阅读室

聘请心理教师和生活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课,以及青春期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障碍”、行为习惯不能自我约束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邀请法制校长定期举办法制宣传讲座、改掉不良习气,使他们自理、自立、自爱、自强。

4.开通“亲情热线”“视频专线”和“温情信箱”

学校安装磁卡电话,搭建起留守学生与家长亲情沟通的桥梁。在每周六的晚上利用学校电脑室为留守学生开通与父母联系的网络视频,搭建留守学生与父母面对面的对话、倾诉的平台。鼓励他们用书信方式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女留守儿童,温情信箱成了师生心灵的驿站。

5.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整体素质

开展义务劳动,慰问敬老院、观看励志视频和电影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留守学生篮球、乒乓球、象棋、书法、绘画、舞蹈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

6.科学消费,合理膳食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家长外出打工时,如有大量的现金要留给孩子作生活费、零花钱,可以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防止学生丢失或乱花钱,学生定期定额签字领用。鼓励学生建立生活小账本,记录每天每月的流水账单,将每一笔钱的支出做到心中有数。尽管农村中学已经实行早餐免费、寄宿补助、免学费、免书费等相关阳光政策,但如何引导他们合理膳食、做到节俭而不浪费,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又加上有挑食、厌食、爱吃零食等小毛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张贴名言名句“粒粒皆辛苦”、营养不良的宣传漫画,必要的时候对他们日常特殊行为制作成视频,进行自我剖析,做到当局者清。

在总结我校留守学生已出现或面临的问题以及实施对策的同时,我们自知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留守学生个性化发展、特长教育缺陷、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留守学生在校外生活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等。希望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编织同在蓝天下,共享雨露情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范文第5篇

古人有文无定“法”之说,但并不等于说文无“法”。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应该有一套独特的写作之“法”,是有“法”可循的。其实,高考作文不管用哪种命题题型,都只不过是题型变化而已,最终的写作能力考查和选拔目标都是不变的。所以,探讨命题规律,总结写作窍门,这些都是作为备考的我们必须要做的。我比较赞同徐飙老师的《我的非教育写作观》一文提出的观点,即我们可以把写作分为教育写作和非教育写作,那么学生的高考作文写作就属于教育写作。起码来说,学生的写作大多都是为应考而作,这也是千百年来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

按照多年的备考经验,我将高考作文写作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大类别。

[作者简介] 张宇,教育部“十二五”课题组高考作文研究专家,河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专家组成员,中学名师,中国语文教育协会会员,市模范班主任,从事高考语文教学与研究16年。其高考作文课题――“高考写作热点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获教育部课题组表彰,参与教育部课题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编写高考语文书籍8部。

1 和乃万事万物之本

和,有相安、谐调以及平静之意。我们这里所说的“和”,主要包括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等诸方面的和谐关系。“和”这一话题涉及许多方面,例如,和谐、和平、祥和、和蔼、和美、和睦、温和、和气、和悦、和煦、和约、和议、和顺、和畅 、和好、和缓、和会、和解、和局 、和乐 、和暖、和洽、和善、和婉、和衷共济、温和清朗、温和美好、惠风和畅、和蔼可亲、和风细雨、和颜悦色等等。

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和”这一话题并非偶然,因为不管哪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和”就谈不上自由,更谈不上发展。所以,“和”这一话题是高考关注的,是社会发展应关注的,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要关注的。可见,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中引用孟子的“君子三乐”之论让考生探讨“和”这一主题就并非偶然了。古人注重“和”,今人更应注重“和”,“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家庭之“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自然人际之“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国之“和”。无论作文题目的客体怎样变,主体情感是不变的。你可以把客体换成“旧书”“镜子”“国家巨大政治经济成就”“假苹果”这些具体的物象,还可以换成“寓言故事”“名言名句”“漫画”“哲理学说”等抽象客体,主体的爱国爱家的“和”之情永远不变。

【高考真题归类解析】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与你为邻”,是一道典型的写人际关系方面的题目,当然这道题目中“你”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另外,题目背后也隐含着“与你为邻”的另外一个对象是“写作者本人”。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告诉考生,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这就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取自孟子关于“君子三乐”之论述,是典型的把和谐具体化的作文。一乐为和谐中的和睦,二乐为和谐中的和洽,三乐为和谐中的和弦。

……

2 人乃茫茫宇宙之尊

不管是以人为本的提出,还是人文、人本思想在历史中的巨大作用的体现,都足以证明人类这一地球的主人在整个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切的事物与人发生关系之后才是活生生的精彩生活的体现。人有情感、心理、意志、思维等内在因素,有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因素,也有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科技等外在因素。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斗争,人的道德、幸福指数、喜怒哀乐等因素都可作为命题的范畴。“人”涉及的话题很多,例如人才、人品、人性、人权、人文、人山人海、人各有志、人迹罕至、人情世故、人满为患等等。

联系到高考作文层面,“人”这个话题并不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人本身有具体、有抽象的理解。作文应以主体――人为中心去命题、去创作。从重视客观载体到重视人的情感体验,正是作文变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归根结底,一切客体只不过是作文命题人拿来考量主体的载体罢了,最终还要归结到主体――人对客体的理解与看法上,即怎样达到人与客体的和谐上。在这里,作文命题与写作中的人则具体指写作者这一主体,如果这道作文试题主要涉及考生的自身成长问题等,那么我们就说这道作文题是倾向于“主体”的作文试题,如果这道作文试题是倾向于“客体”在主体感知中的地位,我们就说这道作文题是倾向于“客体”的作文试题。当然,一切文章都是写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关系有些人能理得顺畅些或者有条理些,有些人理得就不那么顺畅、不那么有条理了。

再具体些说,比如,某一道作文试题考查的是考生本身的人品、人格、情感趋向、人生感悟、人生成长这些问题,也就是说考生本人倾向自我一类的作文,我们则把它定位为“主体”式作文。比如,我的童年,我的幸福,我的诚信价值观,我的人生画卷,我的职责,我的奋斗等等,这类文章我们说是倾向于考生内心深处的灵魂触动性的东西。

【高考真题归类解析】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找回童年”,直接涉及社会中一类特殊的人群――考生自己。要找回童年,作者就要对自己的童年有所忆,有所感。童年不单单是童年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之类的,但是,找回的方法、理由等问题也是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01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 “幸福是 ”,给考生留下了自由创造标题的空间。幸福的可感性离不开考生,离不开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生,所以,这道试题也是把命题的目光投向了考生本人,这也是高考作文近几年“向内转”的具体体现。

2011年高考江苏卷 “拒绝平庸”这一命题作文紧紧扣住了“人的性格和意志”这一内涵,深刻挖掘自身的价值,培养人的高尚品性是命题的主旨所在。

2011年高考重庆卷的“情有独钟”话题是典型的“人之情”话题。

2011年高考四川卷的作文题 “总有一种期待”,题涉及人的期待心情,是一个心理学话题,更是一种人文情感话题。

……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涉及考生本人的话题,直接让考生去体验,让考生用自己的眼观察世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考生为本的理念,是大势所趋。

3 客乃人类生命依存

客在这里指“客体”,也指除人之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笼统地说,它可以是天、地,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即整个客观世界。物象、自然规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世界气候、就业环境、就业条件、生活条件、生存条件、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话题都可作为客观世界的客体进入考生的视野,走进考生的高考作文写作之中。

这里所说的客体,一方面,从命题人的角度讲,命题人选择某类素材中的具体物象就是命题人考查考生能力的切入点,也可能是迷惑考生的障眼物。另一方面,从考生写作的角度讲,考生应抓取命题人设置的具体物象这一客体,去理解、感知命题人要求考生怎么想、怎么写才是符合命题人的要求的。由此看来,这里有一点像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一样,这一切似乎都应该豁然开朗了。

比如,2011年新课标高考作文试题,命题人提供“祖国的发展变化”这一抽象又具体可感的客体,让考生去写对客体的感受,而不是考生自己本身的变化、本身的性格特征、本身的情感历程等,可见这一道作文试题是倾向于“客体”感悟的作文。像这样的作文试题,在作文中主体情感就不能体现太多,甚至不能直接体现出。

可见,对客体的关注与感知,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命题方式。

【高考真题归类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星空”和“大地”都是考生所要面对的客体。这两种客体既可以是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是“理想”与“现实”的两种概念的交织。考生不管从具体下笔还是从抽象入手,必须对客体――“星空”和“大地”有深刻理解,才可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精彩文章。

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试题“我生活的世界”,是一道把“主体――我”和“客体――生活的世界”融合得最好的一道作文试题。它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这个客观的世界不是离开人的世界,是“我”真切感受的活生生的世界。

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这一命题作文,把“客体――世界”与“主体――你”之间的关系作为写作命题的重心,可谓纲举目张,条清理晰。

2011年江西卷小作文是将鲁迅先生的画像作为“客体”让考生去感知,将“人物”作为客体是这一作文的典型特色。

2011年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题 “我的时间”,与安徽卷的“流逝的时间”十分相似,而“我的时间”更具体突出了“主体――我”和“客体――时间”之间的关系。

2011年高考广东卷“回到原点”,“原点”是一个典型的“客体”,前面加上“回到”一词,将“主体”与原点之间联系起来。当然“主体”可以是“人”(主要指人),也可以指人之外的“生命体”。由此看来,弄清楚主客体之间关系命题是命题者的最终意图。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则是一道典型的“主体”(即考生)对 “中国的六条巨大变化”这一大大的“客体”的具体感知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