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第1篇

肝硬化食管胃底及结肠静脉曲张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前者在大多数的消化内镜图谱中均能见到,但曲型的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鲜有报到,为弥补其不足,我将在临床中所遇到的1例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病历资料

    

患者,男,47岁,因“全腹胀满、咽下困难1个月余”,于2009年6月12日来我院诊治,行胃镜、肠镜检查表现如下。

    

胃镜所见:距门齿20cm起,食管见四条曲张静脉,至中下段食管静脉明显增粗呈串珠样,直径>5mm,曲张静脉表面黏膜局部未见红色征,无糜烂。胃底可见2段迂曲扩张的静脉。

    

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

   

肠镜所见: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接触易出血,且可见多发散在出血点。肛周见多个内痔团块。

    

肠镜诊断: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

    

讨  论

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第2篇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再出血率为4.1%~17.3%[1]。1997年以来我院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主干,由于根部离断,故我们也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断根术。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应用于42例患者,经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23~57岁,平均43

(2)呼吸道管理:术后有效的咳嗽、咳痰对预防肺不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创伤及疼痛的影响,呼吸运动度减弱,应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鼓励并帮助患者咳嗽、排痰,作腹式呼吸运动。常规给予沐舒坦、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常规吸氧,必要时间断加压辅助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注意双肺呼吸音情况,观察呼吸动度及频率,注意有无肺炎发生。本组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而胃黏膜病变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因此胃肠减压应保持通畅,注意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一旦发现有出血征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4)肝衰及肝性脑病的防治:由于肝脏的排泄、解毒和合成功能减退,加之手术的创伤,手术后易出现腹水、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本组3例术后有腹水, 1例术后5天死于肝功能衰竭。采取护理方法有:①术前加强护肝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②测量并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并准确记录;③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黄疸、尿少,限制钠水的摄入;④检测肝肾功能各项指标;⑤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新鲜血、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等,重者可输注肝细胞生长因子。

(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并可延伸到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干内,导致大面积肠坏死[2]。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漏诊率较高[3],因此临床上护士观察到患者出现不规则性或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较慢、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腹膜刺激征、脾区叩痛等症状和体征时,要警惕门静脉血栓的可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总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常规彩色超声检查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方法。本组1例术后2个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达504×109/L,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

(6)术后感染的防治: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临床表现为高热、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8℃,大多数脾切除术后发热是有具体原因的,而所谓的脾热仅占少部分[4],所以对发热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如及时换药、充分的引流、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措施。当体温升高至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保持衣服被褥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内衣,床单等使皮肤清洁舒适,并注意适当补充液体。本组感染患者及时处理和护理后感染均得以控制。

(7)出院指导: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只能止血并不能解决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的危险仍然存在,故需长期加强保肝治疗措施。嘱患者按时服用保肝、护胃、利尿药。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合理安排营养食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护理体会

正常情况下脾静脉血流量只占门静脉血流量的1/4,肝硬化脾亢进患者其比例明显升高,脾胃区广泛的静脉交通形成和开放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解剖基础,同时脾脏因长期静脉瘀血和脾动脉的高灌注充血而使脾窦扩张,脾脏体积增大。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能短期内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胃区高动力循环状态,既能急诊止血,又能延长再复发出血的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的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金莲.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93):400-401.

[2]徐均耀,杨 镇,王雄彪,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3):133-135.

[3]王茂春,李 澍,朱继业,等.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69-271.

[4]刘亚光,牛力春,严琦敏,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J].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0):672-673.

.2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按分级A级25例,B级12例,C级5例。术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史,B超检查显示:肝脏弥漫性损伤,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30例行X线钡餐造影,25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均提示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行脾切除加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急诊手术9例,择期手术33例。

2.结果

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5 d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有并发症9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无腹腔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9.6 d。术后随访3~48个月,获得随访资料36例,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端曲张血管明显减轻8例,完全消失28例,1例手术后2个月B超检查显示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均有手术及反复出血史,病程长、病情复杂,加之多次住院治疗,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均较重,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向其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加强饮食指导:术后再次出血与饮食不当、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均有密切关系。因长期患病,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很必要。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向其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选用低脂、高热量、高蛋白(肝性脑病除外)、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易消化低盐饮食。切忌食用有刺激性和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3)改善肝功能:加强护肝、改善肝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及耐受性。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注意保肝治疗,改善凝血机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胃黏膜病变,防止出血。治疗时尽量选择对肝脏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术前避免使用鲁米那。

(4)呼吸功能训练:从入院开始即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训练。良好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拓宽气道,使呼吸运动度加深,增加肺活量和腹肌力量,增加咳嗽力度,有助于痰液的及时排出。术前教会患者积极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5)口腔护理:嘱咐患者每天早、中、晚漱口刷牙,术前3 d用1.5%双氧水或口泰漱口液漱口,4次/d,特别注意齿垢及舌苔的清洁。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术后24 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疼痛、缺氧、血容量不足均可引起血压、心率变化,对使用止痛泵者要特别注意有无低血压和呼吸深度、频率的改变。密切观察肺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处理。

(2)呼吸道管理:术后有效的咳嗽、咳痰对预防肺不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创伤及疼痛的影响,呼吸运动度减弱,应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鼓励并帮助患者咳嗽、排痰,作腹式呼吸运动。常规给予沐舒坦、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常规吸氧,必要时间断加压辅助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注意双肺呼吸音情况,观察呼吸动度及频率,注意有无肺炎发生。本组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而胃黏膜病变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因此胃肠减压应保持通畅,注意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一旦发现有出血征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4)肝衰及肝性脑病的防治:由于肝脏的排泄、解毒和合成功能减退,加之手术的创伤,手术后易出现腹水、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本组3例术后有腹水, 1例术后5天死于肝功能衰竭。采取护理方法有:①术前加强护肝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②测量并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并准确记录;③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黄疸、尿少,限制钠水的摄入;④检测肝肾功能各项指标;⑤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新鲜血、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等,重者可输注肝细胞生长因子。

(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并可延伸到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干内,导致大面积肠坏死[2]。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漏诊率较高[3],因此临床上护士观察到患者出现不规则性或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较慢、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腹膜刺激征、脾区叩痛等症状和体征时,要警惕门静脉血栓的可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总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常规彩色超声检查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方法。本组1例术后2个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达504×109/L,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

(6)术后感染的防治: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临床表现为高热、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8℃,大多数脾切除术后发热是有具体原因的,而所谓的脾热仅占少部分[4],所以对发热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如及时换药、充分的引流、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措施。当体温升高至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保持衣服被褥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内衣,床单等使皮肤清洁舒适,并注意适当补充液体。本组感染患者及时处理和护理后感染均得以控制。

(7)出院指导: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只能止血并不能解决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的危险仍然存在,故需长期加强保肝治疗措施。嘱患者按时服用保肝、护胃、利尿药。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合理安排营养食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护理体会

正常情况下脾静脉血流量只占门静脉血流量的1/4,肝硬化脾亢进患者其比例明显升高,脾胃区广泛的静脉交通形成和开放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解剖基础,同时脾脏因长期静脉瘀血和脾动脉的高灌注充血而使脾窦扩张,脾脏体积增大。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能短期内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胃区高动力循环状态,既能急诊止血,又能延长再复发出血的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的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金莲.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93):400-401.

[2]徐均耀,杨 镇,王雄彪,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3):133-135.

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同期手术;术后并发症;手术出血总量;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操作时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目前常规上进行分期手术治疗,对患者导致二次手术创伤,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增加[1]。是否一期合并胆囊切除仍有争议,但如果不处理胆囊结石,术后约37%~70%的患者可能出现胆管症状,增加治疗难度[2]。笔者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161例,对符合分组条件的102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析,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161例,对符合以下条件的102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析。条件①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的体征和彩超或CT、胃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排除患有重症脑卒中、心梗和手术治疗禁忌症、麻醉禁忌症[3]。③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或者Child B级经短期(1~2w)治疗转为A级。④均至少有上消化道出血1次以上,胃镜检查示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⑤均有程度不同的右上腹疼痛病史但手术时无明显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的症状和体征。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A组患者53例: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胆囊切除术37例,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胆囊大部分切除术5例,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例,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3例.B组49例: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年内因反复胆囊炎发作再次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8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7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例(其中中转开腹2例,原因为胆囊床粘连及出血),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例。A组男患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41.50±2.00)岁,B组男患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50±2.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

1.2分析指标 总手术操作时间,总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录入计算机,选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治疗情况 A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出血总量对比B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期组患者总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出血总量均好于分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35.85%,依次为肝功能不全(3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1例,腹水3例,腹腔渗血>500ml(2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

B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34.7%.依次为肝功能不全(2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门静脉血栓2例,腹水2例,腹腔渗血>500ml(1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5例),消化道大出血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

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期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在29%左右,国内的报道甚至可高达67.2%[4]。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急性腹水、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等情况,如得不到控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发生[5]。因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临床处理相当困难。在进行分期手术治疗时首先进行门静脉高压症或是胆石症的手术治疗,后再择期进行胆石症或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和治疗,但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导致患者发生腹腔黏膜粘连或是炎性肠梗阻发生[6]。同时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对临床医生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增加临床风险[7]。本病例B组的出血总量明显高于A组除以上原因外可能还与以下原因有关:①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继续增高,胆囊周围血管曲张更明显,造成手术中出血量增加。②术后胆囊炎或胆管炎反复发作,造成胆囊床粘连更严重,胆管周围血管曲张更显著,造成手术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①对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且平常有症状的患者,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时,如果患者肝功能状况良好(Child A级或者Child B级经短期治疗转为A级),可先行断流术,若手术过程顺利,操作时间短,出血较少,而肝门部血管曲张不严重,组织水肿较轻,估计行胆道手术无困难时可考虑同期手术治疗胆石症[8]。术中如胆囊切除困难可改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此手术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胆管及血管,在处理胆囊管后可将颈体相连处胆囊壁留在原处,用电刀将其粘膜烧伤即可。本病例行13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出血量在150?郯350ml,术后无胆漏及胆囊床出血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与胆囊全切无异。对曾经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手术应尽量争取在控制出血1个月后进行[9],尤其是合并胆石症考虑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胆道炎症急性发作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以减少患者创伤及感染的机会,如无效时才考虑行简单有效的胆道引流术。②在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及正确的术中处理的前提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采用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案不但能够避免患者的二次手术创伤,减少患者手术出血总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手术耐受情况较好,可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选择最佳时期进行同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黄景红,施红旗,蓝升红,等.肝硬变合并胆石症的手术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3:90-91.

[2]曹金铎.脾切除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21.

[3]PoloJL,RoMandCM,GoresGJ,et Ak Ammparison of laparoscop-icand open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drrhosis and symptomaticgallstone diseasex[J]. Surgery,2000,127:405-411.

[4]陈中,倪家连,刘鲁岳,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处理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02(22):206-207.

[5]刘峰,张开生.肝硬化合并胆石症42例手术治疗体会[J].当代知觉.2010,16(215)53.

[6]何清源,黄继东,张宇,等.胆石症合并肝硬变39例外科处理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0):598-599.

[7]李忠德.肝硬化合并胆石症56例治疗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84-1085.

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男29例,女15例,年龄28~71岁。病因:肝炎肝硬变29例,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变7例,酒精性肝硬变8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9例,C级10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行择期治疗性手术21例,急诊手术18例,预防性手术5例。术式选择:断流术(脾切除及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2例,门体分流术11例,选择性分流术5例,断流术加分流术6例。

2 结果

44例患者除死亡5例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治愈率88.6%。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17例,其中,腹腔内出血和腹腔内大量渗血4例,腹水6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无腹腔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术后均随访2~48个月,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

3 讨论

根据病因和阻塞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上型、肝内型、肝外型三类。肝上型主要是流出道梗阻,多继发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肝内型在门静脉高压症中最为多见,主要是弥漫性肝硬化引起,以血吸虫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其次为胆汁性肝硬化,而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罕见;肝外型者比较少,多因先天性畸形,血栓形成或邻近肿瘤压迫,继发于静脉炎,外伤性粘连等。临床上依据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呕血或黑便、腹腔积液、肝掌、男性增生、胸前蜘蛛痣、腹部静脉曲张、下肢低蛋白血症性水肿以及肝炎、肝硬化病史等不难做出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抢救和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急性大出血以及由于充血性脾肿大引起的明显脾功能亢进。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初次大出血甚为猛烈,非手术疗法未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内科非手术疗法虽控制出血,但有反复出血倾向者。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重症休克未能纠正的患者;肝功Ⅲ级,没有得到治疗转变的患者;明显黄疸,严重持续腹腔积液。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大类,分流术止血效果好,但减少了门静脉向肝的血流,易导致术后肝性脑病,断流术对门脉血流灌注影响小,近期疗效好,但由于未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胃壁淤血状况有增无减,易形成新的门奇侧支和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亦有再出血率高的不足。由于断流术和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各有其优缺点,至于采取何种术式,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肝脏功能和术中情况,后者包括门静脉压的高低、脾脏周围的粘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多少、肝脏体积的大小等。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将分流和断流联合,以取各之所长,提高疗效。常用的术式为断流加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理论上,这种断、分流联合手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2]:①直接去除食管和胃底的曲张静脉侧支;②避免单纯门体分流术后门静脉血流的大幅度减少影响供肝血流;③减轻或防止门静脉高压性胃病;④保持脾静脉血流不中断,避免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来讲,对于全身状况及肝功能良好(Child A、B级)、腹腔中大量脾脏周围侧支血管、门静脉压较高(大于3143 kPa)者,可采用分流术。反之,对于全身状况差,肝功能差(Child C级),侧支循环少、肝脏体积明显萎缩、门静脉压小于3143 kPa者,宜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术。另外,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作者认为,急诊手术时间应早,力争在患者出血12 h内积极手术。而对于首次出血的患者,半数以上通过内科治疗能止血,但复发出血率高,而每一次出血都对肝功造成严重打击,因此作者主张对首次出血者,控制出血后,积极地保肝,1个月内施行手术为最佳时机。作者根据本组44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了断流术,门体分流术,选择性分流术及断流术加分流术。结果表明,除5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治愈率88.6%。术后均随访2~48个月,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

总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门静脉高压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血流压力增高,继而引起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病症[1]。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或血吸虫性肝硬化,其中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突发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中最凶险的并发症,首次大出血的死亡率达25-50%,并且仍有40%的病例可继发再出血。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术式的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相对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适应范围广、即时止血率高、对肝脏灌注影响小、手术死亡率低、术后再出血率较低,易于推广。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并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 但是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平安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收治门静脉高压患者5例,其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4岁,有肝炎病史2例,其中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失血性休克、一例伴牙龈出血半年。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输血、输液、扩容、止血等治疗。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给予手术。5例均在全麻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予以预防感染、保肝、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切口愈合良好,4例无并发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术后出现大量腹水,因家贫无力供应白蛋白,于术后24天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很快进入肝昏迷状态,病人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因长期患病,对战胜疾病缺乏信心,特别是合并消化道出血时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紧张恐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出血加重)。对治疗悲观失望,甚至丧失信心,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对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手术后切口疼痛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为防止术后因疼痛导致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可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同时要争取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以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2.1.2 加强饮食指导

因长期患病,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很必要。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向其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选用低脂、高热量、适量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易消化低盐饮食,切忌食用有刺激性和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2.1.3 改善肝功能

加强护肝、改善肝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及耐受性。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安排少量活动,遵医嘱给予肌酐、乙酰辅酶A等保肝药物治疗。贫血者术前可输全血,补充维生素B、C、K及凝血因子,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2.1.4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前常规做胃镜,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情况,了解各脏器功能情况,便于指导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术前应常规备皮、血型鉴定等,另外还应教会患者床上排便,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术前两日口服肠道杀菌剂,术前晚用温生理盐水灌肠防止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术晨留置胃管,强调留置胃管时动作要轻柔,胃管石蜡油要多用,并警惕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3]。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堵塞和吸入性肺炎。清醒后如血压平稳,病情许可可取半卧位,以利腹腔引流的通畅,避免膈下脓肿的发生,松弛腹肌,减轻切口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患者清醒前常躁动不安,应设专人陪护,防止受伤、坠床及引流管的脱落。术后予以低流量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精神状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清醒前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每1-2小时测一次,24小时后可酌情延长测量间隔时间并及时准确记录。

      2.2.2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如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定时挤压管道,保持其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术后三小时内,每小时记录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警惕术后早期内出血的可能。当腹腔引流管引流液减少至20ml/d或无血性引流液时,即可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保留腹腔引流管时间为(4.1±0.5)d。患者改变后应重新固定导管,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脱落等情况。

      2.2.3 营养支持

术后早期禁食,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营养,保证每日的热量供应(5020.8-6694.4kJ),给予适量的支链氨基酸,它主要在骨骼肌、心肌、大脑内代谢,可使蛋白质分解减少,合成增多。术后24-72小时肠蠕动回恢复后可进流质,以后逐步过渡为半流质、软食、普食。患者在开始进食后,先饮少量白开水,如无不适再进食米汁等。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优化蛋白质结构,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不能大于30克,避免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适当提高植物蛋白给予量,因为植物蛋白含芳香族氨基酸及含硫氨基较少而纤维素含量较高,能有效减少肠道及硫醇的生成并调整肠道菌群对氨质代谢的作用[4]。如果出现上腹胀满消化不良,应延长流质饮食时间[5]。

      2.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4.1  腹腔内出血

腹腔内出血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是肝功能代谢能力差及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尿 量、腹部体征的变化,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为使血管吻合口保持通畅,一周内不下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半卧位(<15o),一周后可逐步下床活动。 

      2.2.4.2 肝性脑病

肝功能减退、有腹水患者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须定时测定肝功能并监测血氨浓度,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性格异常、定向力减退、嗜睡与躁动交替,黄疸是否加深,有无发热、厌食、肝臭等肝功能衰竭表现。饮食上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鼓励患者多食蔬菜及豆制品。排便困难时,可用缓泻剂刺激排泄或生理盐水灌肠,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氨由肠内排出。

      2.2.4.3 感染

由于患者肝功能障碍和脾功能亢进,抗感染能力低下,因此术前应认真做好皮肤准备和消毒,术后要多观察切口敷料是否被渗湿,引流是否通畅,如患者体温升高、切口疼痛、白细胞升高等要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对已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认真处理伤口,按时换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和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首要措施,常用方法有:雾、叩、翻、咳、吸。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常变换配合静脉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卧床期间加强皮肤护理,协助翻身拍背,按摩受压处皮肤,防止压疮发生。禁食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及粘膜的完整,每天早晚用生理盐水漱口,并及时发现口腔感染。

      2.2.4.4 脾门静脉血栓

脾切除后血液血小板含量迅速上升,血液粘度增加,易发生门静脉血栓,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8%,因治疗难度较大可致严重后果,应引起足够重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腹痛、腹胀、肢体肿胀。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周内隔天检查血小板,当血小板高于500×109/L时应提高警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并注意用药前后凝血时间的变化。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糖、限制蛋白质,忌粗糙刺激性食物,以优质蛋白质为主,戒烟酒、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或家人掌握出血先兆和基本观察方法,遵医嘱定时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和肝脏彩超或CT,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4 小结

由于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协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理工作的首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重视休息,彻底的肠道准备,及时纠正异常的生理指标;术后严格落实基础护理、管道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全程的心理支持,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因人而异,不能机械执行医嘱 ,需要有计划、有预见地进行护理工作,这种以主动护理取代被动护理的转变,也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与自律性[6]。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8-288

2 刘凤思,谢武辉,王小农等.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18例分析[J].新医学,2008,39(1):26-28

3 麻朋艳,陈彩艳,余儒等.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25):252-253

4 吴柳.门脉高压症术后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1,2(3):37-39

相关期刊更多

肝胆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医科大学

运动精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中华消化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