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向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更多资料,以便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呢?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帮助做到这一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花较多的时间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所用的时间更长,而采用多媒体技术中显示文本的功能,老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展示几十、甚至几百、几千的文字和图形,且电脑板书字体粗细分明,色彩鲜艳,加强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并在无形中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和录像资料,来解释、演示一些上课时用语言很难表达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如电路复习课,其中有实验演示、学生实验、例题、练习题等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节课肯定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内容,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在播放录像后,学生立刻就可以根据录像中的要求和步骤做实验,做完实验后再马上切换到显示例题和练习,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可以迅速清晰地给学生展示目标、自学指导、预习测试题,并清晰地显示教学重难点、画面及旁白,并可当堂出标准化测试题,当场考试,当场自动阅卷、评分、统计,当堂分析学习效果及纠错,给精讲点留充足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方法。物理规律和结论,一般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和推导出来的。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加强直观教学的效果。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定律内容,是精讲点。先以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发现规律后,用电脑模拟无摩擦表面,因为在现实中不存在无摩擦表面,无法用实验直接演示。通过电脑仿真,不仅使学生看清了小球滑动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将小球滑动的仿真过程进行慢镜头处理,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实验”搬上了银幕,把抽象的思维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既逼真又形象,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同时,还从实验操作和理想实验方法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导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模拟各种实验,在“展示”物理现象、剖析物理原理、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非常便利。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将物体运动变化中那些隐蔽的和难以区分的本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形象、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辨别真伪和正误。比如人们往往觉察不出大气压强的“存在”,不知道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为了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投影“抽水机抽水”原理图片,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并提醒学生思考:
(1)当水泵转动时,水为什么能抽上来?
一、因材定题
在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措施要有力,反馈要及时,反思要深刻,整改要到位。这就要因“材”施教。
1.因“教材”定题这个教材就是我们用的物理课本,我们的物理课本是紧跟课程标准的,虽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材有好几个版本,如苏科版、人教版等,但是它们无论是知识板块的顺序,还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或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都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而且随着课改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更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先进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利用,并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行为的。这样,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也要符合教材,根据教材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目,协助教材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如:人教版中对托里拆利实验是有演示的,而苏科版在这个环节中根本未曾提及。所以在作业设计时,对这个知识点我们要不同对待。
2.因“人材”定题这个人材其实就是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差异,还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所以我们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考虑到这样一些因素,那就要求在设计时注重难易分层,有难有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会,有所思,有所升。
3.因“基础”定题这个基础是指学生的原有物理基础、学习习惯、解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把这个考虑进去,因为基础不一样,学生的解题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产生差异,而这差异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如:压强的计算中,学生的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能力到底如何,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基础来设计计算题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在初中物理中很多,难度太大不仅不能协调学生“练”与“学”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难度太小,会让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达不到巩固发展提升的效果。
二、体现价值
课堂练习的价值在于能不能通过课堂的少而精的练习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不能有效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能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下面三个方面的价值。
1.反馈价值反馈价值就是我们设计的课堂练习必须能有效的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情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上面的情况,还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课堂练习给教师和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反馈,让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练习了解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直接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是否真正理解和吃透,理解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理解的是哪些环节,是哪些同学,是什么原因等。再如物理实验课,就拿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为例,我们就要通过练习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是否会按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巩固价值按照中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中学生的学习巩固最佳时间段分别是半小时后,一周后,一月后,半年后,这几个环节分别得到及时的巩固后,学生遗忘的内容只有记忆内容的20%,所以当场进行练习和巩固是记忆效果是最佳的时间段之一,我们通过课堂练习要促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充分巩固的效果,在练习中,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在训练中再次呈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对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如学气压时,我们在课堂练习中呈现这样一道例题:
1.下列与气体或大气压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吸管吸饮料,是靠人的吸力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B.马德堡半球实验现象说明了大气压随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改变而变化。C.通常情况下山顶上的大气压值比山脚处的大气压值大。D.通常在气体流动速度较大处的压强较小。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大气压、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流速的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这样的例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
一位老教师听过我的课后,曾经这样问我:“你讲得挺明白,也挺好;可是你是否想过,你讲得再好,学生一定会明白吗?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体验和感悟?”经老教师的这一问,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以往教学时,一上课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记得一次期末考试,一看到试卷,我就高兴得不得了,试卷上几乎所有的题目类型我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都讲到过,我心想:这一次我所任教的班级考得一定很好。与我搭档的老师还担心得不得了。可是,结果出来后,却令我吃惊而难过,讲过去的题目还不如别的班级没有讲过的效果好。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自此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做,既为喉咙找到了“良药”,又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再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 ,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
2.月球上没有空气,交谈时必须用无线电话,我们知道:固体可以传声,且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得多,那么我们在地球上随便拿一块小石头放在嘴边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3.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尽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多此一问”,但是同学们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三、复习课让学生走出“题海”,使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命—自考—自评”中进步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课前准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考试中能考到同类型的题目,导致学生成了“知识容器”。一到考试,学生就赶紧巡视一下题目是否做过,如果稍微发生变化就会无所适从。这样的复习课为复习而复习,为训练而训练,学生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学习的快乐了,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为了避免复习课为复习而复习,我提倡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结构,将章节或单元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必要时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结构;对于学过的物理公式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编练习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平时小测验,改变以往“一卷”制,每一位同学出一份题目并附有参考答案,经老师检查后,根据试题的难易情况,分发给不同的同学进行测验,再由学生当“老师”相互讲评,使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命—自考—自评”中进步。
四、发挥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拓开思维的空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那种“关上门,期望自己在缺乏实践的寒冬里春暖花开”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就必须放手给他们,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例如:在授完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我为他们准备了一大包漆包线,让他们设计出很快知道漆包线长度的方法(没限制器材)。学生设计出了如下方法:
1.用刻度尺直接量出来。
2.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天平称出1米长漆包线的质量m1,用总质量除以1米长漆包线的质量,就是总长度,即L=m/m1。
3.先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再用天平称出50g漆包线,用刻度尺量出50g漆包线的长度L1,则总长度L=mL1/50。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在动手中认识到哪种方法最简便实用,开拓了思维。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物理服务于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如果能创设好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这点,将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模仿“气功”大师,通过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优美而夸张的动作,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声,将脸盆用一只手吸了起来。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用什么办法能把半脸盆水提起来。等老师把手伸出,原来手中有一塑料吸盘,这种吸盘可以贴在镜子或墙壁上,可用来挂衣物等,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便可把脸盆吸了上来。从而顺利引出了《大气压强》,并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伪科学表演。
在学习《物态变化》时,让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冬天冰花为什么会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而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它会帮我们揭开好多生产、生活的疑惑。
一、营造民主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常常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可学生却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堂课上完老师很辛苦,学生却收效甚微。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就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如教学《物质的密度》一课时,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老师今天手指上佩带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开展营造了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再问,同学们它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你有办法验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接下来再讲密度的概念,学生就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智慧点燃学生,用真情换取信任,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理想场所。
二、巧设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在发育成长,其抽象思维能力也正在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促进逻辑思维的顺利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情景:(1)课上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与此同时,收音机内传出优美而柔和的轻音乐。(教师悄悄用摄像机拍下学生的一举一动。有的表情很平静,有的在认真阅读,有的边阅读边欣赏着音乐。)(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大音量,开始有的学生会不停的看收音机,过一会儿,有的学生开始坐立不安,有的用手捂住了耳朵,有一个离收音机最近的同学实在忍无可忍,站起来把收音机关掉了。此时停止音乐停止拍摄。(3)把刚刚录下来的片子用大屏幕回放。学生对“噪声的概念及对生活的影响”的理解一定会非常透彻,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情景:(1)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由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激光笔参加比赛。看哪个同学又快又准地射到黑板上的字。(2)提出要求:不能直接用激光笔射字,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比赛。(3)学生分析:分别尝试使用钢尺、本、小镜子、铅笔盒、书、桌子等用具,通过亲手操作,最后筛选出了钢尺和小镜子来完成比赛。从而探究出什么是光的反射。
以上物理情景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让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物理定律均来自于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让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中的抽水机时,抽水机抽水过程和原理是个难点,学生很难明白,因为常见抽水机是不透明的,内部工作过程不易观察。课下可提前指导学生,用空矿泉水瓶制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来演示抽水的过程,由于矿泉水瓶是透明的,且把两个阀门染了颜色,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及两个阀门的开闭情况,通过直观现象分析,可理解内部的压强变化及工作原理。又如,在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老师可利用一只雪碧瓶子的上半部分(不带瓶盖)、一个乒乓球和水,把瓶子倒放,乒乓球放入其中,再往里面灌水,学生就会发现乒乓球不会浮起来,老师再乘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关键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这样一来重点难点就被突破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课前可指导学生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四、实施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精讲”是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练”则是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精讲”与“精练”的结合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重点和关键,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实现精讲呢? 精讲就是要求讲课内容精细而准确,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力避繁琐,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讨论能明白的不讲;点拨能懂的不多讲,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要讲关键点、讲难点,将学生的“困惑点”......例如:讲《大气 压强》时,重点在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在讲述好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基础上,要从生活中提取大量的例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水、吸盘挂钩、家用抽水机等。这些例子源于生活,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本节的难点是大气压的测定,教师应演示好托里拆利实验,并设计好提问,如:玻璃管倾斜、玻璃管加粗、玻璃管提起一些,水银柱的高度是否会变化?为什么要选择水银来做实验?如果换水来做,玻璃管要多长?......总之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物理定律的概括和总结。着力于画龙点睛,而不能照本宣科,眉毛胡子一把抓。
怎样精练? 做练习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是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教师应该以大纲为依据,精选出适量、适当的题目让学生做,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题要贴近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讲增大和减小压强时,可用的题材有:书包带越宽越好,载重汽车车轮很多,滑雪板不会陷入雪地,挖土机用履带式的等等。精练应与精讲紧密结合,而不能偏离重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教师只有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功夫,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精讲精练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符合能力形成的规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遵循‘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使自己的物理教学课更有效果。
五、重视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钓鱼的本领”,具备了学习能力,学生才能成为善学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作为物理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自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做摘记、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因为在物理学发展的道路上,成功地创造了一套绝妙的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例如:观察实验法、假说法、模型法、理想化实验法、类比法等等。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去学习这些方法,这个目标一旦达到,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每次教研活动,本组老师共同探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总结。教学重点章节时,大家一起商讨课堂教学的引入、实验的开展、如何运用课件、应解决的难点等。上课时,注重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探究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时,在重点章节的教学中可以添加一至两节复习课。
2.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深入,否则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和开展物理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认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不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立即就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现今物理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特别是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重点概念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基本知识和根本概念的教学。注重基本知识、根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运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应重点讲清楚。
4.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注重实验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我们都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对于学生探究性实验,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5.注重学生解题规范性教育。
物理公式的书写、计算题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格式。一些学生由于受数学学习的影响,在解答计算题时只写数字,没有单位,更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物理公式都没有写,直接写数值和答案。教学时,我们要强调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物理计算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物理计算公式的得出、物理量的换算等,在解题时不能只有数字,没有单位,更不能没有公式。
6.精讲精练,上好每一节课。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注重知识的延伸,如课本中讲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值与各电阻值之间关系时,没有给出定性的关系,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值都大;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值都小,而课本后面练习题就要用到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等于各串联电阻值之和这一定性结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对于资料,老师资料多,学生资料少(人手一本);对于习题,老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对于资料的利用,我们物理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工筛选。首先初选出各种题型后剪辑,由老师自己完成,在老师完成的题目中再次筛选,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这样避免了无谓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老师的解题要求是不仅有解题的过程,还要有诸如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的归纳,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纠错,每次试卷讲解后,要对试卷订正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学生的纠正情况,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认真做一遍,加强学生对所考题型的记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纠错过程中得到升华。
7.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我在课堂上注重进行应用练习。如在讲授“重力势能”和“动能”概念运用时,提出问题: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甲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滚动,则这两个球的动能哪个大?重力势能又是哪个大?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