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风设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下隧洞通风设备选型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traffic cavity, ventilation and safety holes, two main tunnel and cavern, two main hole were long 1679.575m, 1149.015m. Every tunnel by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single heading, construction using drilling and blasting method of excavation, mucking loader, trackless transport mucking. The working face ventilation is the key issues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lection of ventilation equipment.
Keywords: selection of underground tunnel ventilation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况
进厂交通洞是地下厂房的主要运输交通通道,也是厂房的进风通道,施工期作为厂房中部开挖的施工通道。进厂交通洞洞口布置在下水库库岸公路旁,从安装场端部进入厂房,长1679.575m,城门洞型,断面净尺寸为7.8m×7.8m(宽×高)。交通洞平均坡度6.08%;通风兼安全洞布置在地下厂房左侧,从端部进入副厂房洞,施工期作为厂房顶拱施工支洞。通风兼安全洞洞口开挖高程345.200m,长1149.015m,城门洞型,断面净尺寸为7.3×6.9m(宽×高),平均纵坡为6.95%。
各隧洞平面位置如下图所示。
2通风方案选择
依据施工线路图及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施工项目特点,本标段拟采用正压式通风技术通风排烟。同时为保证有足够风量到达工作面,并在出风口保持一定的风速,拟在通风兼安全洞进口处采用1条直径为1.2m的优质柔性风管向工作面送风,在进厂交通洞进口采用1条直径为1.5m的优质柔性风管向洞内工作面送风。
3通风量计算
3.1计算参数确定
(1)隧洞开挖断面面积
表1 隧洞开挖断面面积
(2)各洞内同时工作人数
表2各洞内同时工作人数
(3)洞内施工机械
表3洞内施工机械
表4各个开挖断面一次爆破装药量
(5)通风管道长度计算值
L=洞长+洞外10m-15m,见表6。
表5 输风管道设计长度
(6)通风计算采用参数表
表6通风计算采用参数表
3.2风量计算
表6通风风量表
机压力计算
表7通风风压计算表
5风机选择
5.1风机选择条件
风机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Q风机> V
②H机≥H总阻
5.2工作风量、风压确定
表8工作风量、风压计算表
5.3风机选型
根据计算所需风机的风量、风压及通风方式,考虑各洞通风距离,在进厂交通洞进口选用1台轴流式风机SDF(B)-NO17连接Φ1500mm柔性风管;在通风兼安全洞选用1台轴流式风机SDF(B)-NO14连接Φ1200mm柔性风管。轴流式通风机SDF(B)-NO14参数见表9,供风主要设备及材料见表10。
表9轴流式风机SDF(B)-NO13参数
表10供风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关键词:地铁通风;噪声控制
1 引言
随着地铁大规模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铁运营时所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地铁的噪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铁列车的运行噪声,二是地铁环控通风设备的噪声。本文主要针对地铁环控通风系统,对其噪声的产生以及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环控通风系统噪声的产生与特性分析
【关键词】地下设备用房布置通风设计 独立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商业价值一路走高,越来越多的设备用房被安排到了地下部分。 建筑地下部分层数多为1-2层,除大部分作地下车库或储藏室外,还需要设置水泵房,制冷机房,换热站,配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布置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柱网间距,剪力墙、出入位置、运输通道、净高、噪声,通风要求等。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需要各专业密切配合,仔细考虑合理布置设备用房。
1相关规范对设备用房布置的要求
1.1水泵房布置
根据GB 50352一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 ](以下简称《通则》)第8.1.14条规定:给水泵房、排水泵房不得设置在有安静要求的房间上面、下面和毗邻的房间内;泵房内应设排水设施,地面应设防水层;泵房内应有隔振防噪设置。GB 50045一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GB 50016一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层时,其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另外水泵房建筑应满足设备安装和检修时起吊操作的需要,净高不应小于3米;水泵房至少有一个出入口净空尺寸应满足机件更换、搬运的需要。
1.2制冷机房、换热站布置
根据《通则》第8.2.6条规定:民用建筑中的制冷机房、水泵房、换热站等应预留大型设备的进入口;有条件时,在机房内适当位置预留吊装设施;在设备可能漏水、泄水的位置,设地漏或排水明沟;宜设置修理间、值班室、厕所以及对外通讯和应急照明; 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方便,并有检修空间; 应防止设备振动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根据文献3要求:1)冷冻机房在地下室中设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好,这样可以节省管网的投资,减少运行时的水泵能耗。要靠近变配电站和水泵房。2)要考虑管网的出路。3)制冷机房的高度要求(净高) :电制冷,大型4.5米,小型3. 5米 ;直燃,大型5 米 ,小型4米。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要求制冷机房、换热站宜设置在空气调节负荷的中心。
1.3配变电所布置
根据《通则》第8.3.1条规定: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2)应方便进出线;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地下配变电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处靠外墙布置;不应设在地下室最底层,当地下仅有一层时,应采取适当抬高室内地面标高或其他防水措施;其进出地下层的电缆口必须采取有效防水措施,应预留设备运输吊装孔洞、吊装平台,其尺寸应能满足最大设备的运输需要。[ 4]
1.4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根据《通则》第8.3.3条规定:柴油发电机房宜靠近一级负荷或变配电室设置,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3)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4)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热风和排烟管道应伸出室外;排烟管道的设置应达到环境保护要求;5)发电机房应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口的大小应满足运输机组的需要,否则应预留吊装孔。6)柴油发电机房进风口宜设在正对发电机端或发电机端两侧。地下柴油发电机房布置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以便热风和排烟管道伸出室外。柴油发电机房高度应满足机组安装和检修时起吊操作的需要,室内净高当发电机组容量150KW以下时为3.5米,容量200KW以上时为4.0-4.5米。[ 4]
2地下设备用房的通风设计
地下设备用房有的比较潮湿,有的设备发热量比较大,因此都要求设机械通风换气的要求。GB50015-2003 (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水泵房通风应良好。制冷和供热机房应有良好的设施,地下层机房应设机械通风,必要时设置事故通风。地下配变电所地下应选择通风、散热良好的位置,无条件时应设机械进排风。[ 4]
很多设计人员将设备用房通风系统与车库、储藏室的通风排烟系统合用,不合适。因为从不同设备运行特点方面考虑,设备房都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系统,配变电所在气体灭火后有通风换气的要求,因此地下设备用房宜分别设独立的通风系统。并且,根据《通则》第8.2.6.6条规定:有通风换气要求的房间,当室内只设置送风口或只设置排风口时,应能保证关门时室内空气可以流动。这一点经常被一些设计人员忽略,因为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地下设备用房均应采用防火门。所以地下设备用房一般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的通风方式。
3 结论
根据以上论述,地下设备用房布置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 根据市政规划配套管网接口要求考虑进线、出线,宜集中布置;
2) 设备进出的运输通道;应满足以后维修或更换设备的需要(当利用坡道作运输通道时,注意净高的要求);
3) 机房净高应满足设备检修时吊装要求;
4)必须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中庭生态效应;自然通风设计
在外界气候隔绝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将中庭作为气候控制的缓冲区。但大量实践表明,中庭由于自身体积大、玻璃采用面积大,常常因设计不当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损耗,这与生态建筑建设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需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被动式生态中庭的定位
中庭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其被动式生态设计方案的落实效果,为了尽可能减少设计创作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特定功能。中庭在大部分建筑中扮演着交通空间或过渡空间的角色,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是否需要赋予中庭以特定功能;②活动场所。中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室内城市广场”的作用,但在生态设计中,中庭是否可作为使用者的活动场所需要进一步考虑;③空间感的要求。中庭的尺度与形态会导致其生态策略产生明显的区别,比如一个规模适宜的中庭可采用空调进行通风,但对于一个超大尺度的中庭来说,若采用全空调满足通风条件,则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
二、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
简单来说,被动式设计即是尽可能利用阳光、风力、温湿度等自然条件来完成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环境配置等,且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常规能源的消耗,进而创造出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居住环境;被动式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了项目设计方案的制定、项目施工控制及后期投入运行的全过程。通常在生态设计策略中,被动式生态设计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对于被动式生态建筑中庭来说,自然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再由室内外排出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庭在建筑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即为空间过渡,将各个楼层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一作用的发挥对整体通风策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庭的形成与使用缩小了建筑平面进深,给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中庭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一)不同地区自然通风策略
1、寒冷地区。寒冷地区侧重于建筑室内的保温性和气密性,为了避免建筑出现大量失热现象,通常采用热空气上升或烟囱效应来进行热压通风。中庭由于空间规模较大,烟囱效应进行热压通风的效果更为明显,在中庭空间温差和压差加大的情况下,可促使空气频繁流动,以满足寒冷地区自然通风的要求。2、干热地区。干热地区由于室外气温过高,建筑通常采用厚实的墙体或小窗,使得室内外温差高达25℃,故干热地区的中庭自然通风设计也需减少通风量。对于干热地区来说,可通过增大中庭的高宽比设计这一措施来排除大部分太阳辐射,充分发挥烟囱效应的作用。另外,针对部分空气湿度小的地区,可在中庭内适当增加水体设计,以借助自然风力来达到蒸发制冷和增加湿度的目的。3、湿热地区。湿热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4-30℃,室内外温差较小,故该地区建筑的屋顶多为架空的干栏式,再配合进深较大的挑檐来起到通风、遮阳的作用。针对湿热地区的气候特征,中庭自然通风的生态设计主要以除湿为主,通过气流吹过人体而产生蒸发制冷的效果,4、温和地区。热压通风策略尤为适用于温和地区,该地区建筑中庭的高差较大,故中庭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这一优势,再结合烟囱效应来实现自然通风,且形成的自然通风条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可推广使用。
(二)中庭自然通风的控制与构造
1、建筑体型设计①开放型空间。在中庭内设置掏空空间,增加室外风流的过流面积和频率;②通透型空间。在建筑各个楼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开窗,利于疏导室外风流,特别是在夏季的通风效果更好;③扭曲平面。在夏季,增加主导风向的外表面积。2、室外环境设计①植被导风。结合主导风向的实际,对建筑有效空间内的灌木、乔木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将自然风力从建筑南侧引入;②合理利用构筑物。将挡风墙和导风板合理组合起来,并辅以绿化植被设计,来引导夏季风流进入建筑室内,避免冬季恶性风流。
(三)中庭的自然通风技术
对于中庭空间来说,自然通风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风控制系统。对于被动式生态建筑来说,利用一些控制系统对建筑需求进行调整,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会利用感应器所提供的室外气温、风强度和二氧化碳等信息来改变风口闸门的开闭状态,以对中庭的通风条件进行控制;2、自然通风辅助构造。若室内外风压不足或热压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利用构造设计来取得良好的中庭通风效果,比如在利用“水平导风百叶”来引入新风;采用“多空隙维护结构”来增加开放式通风的效果;利用被动式太阳能通风烟囱等构件强化中庭的通风效果。
(四)中庭的季节性调控
每个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不同的季节,建筑自然通风的控制方式、通风量等均会发生变化。比如针对温带气候区,其通风策略可分为三种模式:①春秋季节,采用全自然通风,自然空气通过窗户穿过办公室进入中庭;②夏季则采用机械辅助通风,结合人工湖泊的水起到制冷效果;③冬季则利用燃气锅炉供暖。四、结语总而言之,基于中庭生态效应的重要性,设计人员需根据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地区气候条件、空气湿度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太阳光照、自然通风等引入建筑中加以储存和处理,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能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对于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同步碎石封层 技术控制 精度养护质量 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064-03
截至2015年年底,江苏公路通车总里程15.9万km,高速公路4 539 km,公路密度154.88 km/百平方公里,公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公路通车里程的逐年增加,已使江苏公路建设高峰与公路养护高峰进入了重合期,养护任务日益繁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步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根据江苏公路环境、气候、地质条件、交通流量、路面结构和病害类型,研究合适的养护施工工艺流程和先进的养护设备,以此降低公路B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快速、有效、安全地保障公路畅通,实现高效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综合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江苏公路养护水平领先全国提供技术支撑。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用专用设备将碎石及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橡胶沥青等)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碾压或胶轮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粘结层。同步碎石封层能有效缩短粘结剂喷洒与集料撒布之间的间隔时间,增加集料颗粒与粘结剂的裹覆面积,更易保证集料颗粒与粘结剂之间稳定的比例关系,与类似的养护技术相比其作业效率较高,非常适合于用作公路的粘结层和应力吸收层,同时具有较强的防水性、非常适合江苏雨季长、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可以显著提高路面使用寿命、提升公路服务水平。
1 目前同步碎石封层设备的不足之处
目前同步碎石封层车的主要类型有举升料斗式、固定料斗式、三位一体同步碎石封层车、连续型同步碎石封层车、特殊作业同步碎石封层车等。对于同步碎石封层设备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撒布沥青和碎石,同步碎石封层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就是沥青和碎石的撒布精度,保证两者的撒布精度是对于提高同步碎石封层作业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同步碎石封层设备中关于沥青与碎石撒布施工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大多数同步碎石封层设备采用负载敏感泵来控制沥青洒布,通过不断测量车速调节沥青撒布量,但无法有效控制因车速变化造成的碎石撒布不均问题。
(2)碎石流量的控制一般采用调节布料辊转速的方法,但当布料辊转速达到100 r/min左右的时,布料辊转速变化对碎石流量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布料辊转速较高时碎石撒布量很难控制。
(3)同步碎石封层车施工环境恶劣,沥青、碎石飞散,能见度低,噪声大 ,沥青洒布温度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沥青和碎石撒布量控制不精确。
2 同步碎石封层设备的改进研究
结合公路粘结层实际施工情况,依托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现场,对同步碎石封层设备进行改进研究,分析影响沥青和碎石撒布精度方面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优化控制方案。在现有沥青和碎石撒布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举升料斗翻转控制、发动机转速控制以及喷洒杆高度等控制内容,以达到更好施工效果。此外,在同步封层施工过程中,拟增加碎石预裹覆、结合料中添加纤维等工序,以提高公路粘结层施工质量。具体改进优化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举升料斗翻转控制:随着施工的进行,碎石的料位逐渐下降,需要及时调整举升料斗角度,以保持料门口碎石有恒定压力。该项目拟通过对比多种料位传感器的工作特性,主要包括重锤式料位传感器、超声波式料位传感器、电容式料位传感器等,选择最佳传感器组合方案,以便更好控制举升料斗。
(2)发动机转速控制:当同步碎石封层车作业速度相对较低时,可以通过调节沥青泵转速和布料辊转速来消除车速对沥青和碎石撒布量产生的影响,当同步碎石封层车作业速度相对较高时,沥青和碎石撒布量则难以控制,因此,当车速较为稳定时,沥青和碎石撒布量则相对精确。该项目拟采用通过控制发动机转速使得车速达到稳定,采用雷达测速技术精确检测同步碎石封层车作业速度,以消除车辆滑转率(地面条件和载重量)和动力半径(轮胎气压、气温、轮胎磨损程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车速测量不准的缺陷,然后通过闭环控制油门执行器来控制发动机转速,最终实现车速的稳定控制。发动机转速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3)喷洒杆高度控制:喷洒杆高度对沥青撒布量影响较大,一般采用超声波、激光或红外测距等传感器来检测并控制喷洒杆高度,但施工过程中同步碎石封层车的作业环境比较差,这些传感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控制效果不佳。该项目拟通过检测轮胎半径以及钢板弹簧的变形量来检测车辆底盘高度,然后调节喷洒杆起升油缸,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调节喷洒杆高度,提高沥青撒布精度。(如图2)
3 同步碎石封层设备的试验与测试
在同步封层设备改进调试完成之后,该项目搭建同步碎石封层设备试验平台,检验改进的同步碎石封层设备系统软硬件匹配是否合理,通过检测同步封层设备沥青和碎石的撒布精度,测试控制系统的精度、实时性,从而为同步碎石封层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流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验依据。同步碎石封层作业试验与测试流程图如图3所示。
4 完善同步碎石封层公路粘结层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同步碎石封层公路粘结层的作业质量并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沥青喷洒量不均匀度、碎石撒布量不均匀度、平均碎石脱粒率、碎石露出高度、成片性病害等单一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评价指标单一,存在诸多缺陷,不能真实地反应同步碎石封层的作业质量。该项目拟采用基于置信概率的方法综合评价同步碎石封层的作业质量,综合考虑沥青横向洒布量偏差、沥青纵向洒布量偏差等因素,合理开展公路粘结层作业质量评价,完善同步碎石封层公路粘结层质量评价体系,为检测同步碎石封层的作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检测步骤。
5 结语
针对江苏雨季长、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开展同步碎石封层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改进同步碎石封层设备、完善公路粘结层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并经过工程实践检验,有效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1)工艺方面。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类似的稀浆封层、乳化沥青粘层、热沥青粘层等养护技术相比,是更为有效的公路养护技术,更适合于公路粘结层施工。
(2)质量方面。沥青路面经过同步碎石封层处理后,具有良好的防渗水、层间粘结和延缓反射裂缝的性能,能有效保证公路粘结层的施工质量。
(3)经济效益方面。同步铺洒粘结材料和集料,实现喷洒到路面上的高温粘结料在不降温的条件下与碎石即时结合,从而确保粘结料和集料之间的牢固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路面整体使用寿命,降低周期养护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宝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设计优化[J].交通世界,2016(10):84-85.
[2] 王艳.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236.
[3] 胡连忠.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16(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