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系统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89S52单片机;门禁;电控锁;射频卡;权限
The design of access control system
Abstract:In this paper,access control system using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ntrol core,periphery and a buzzer control circuit,the door indicator light circuit,the electric control lock circuit and the 8 digital tube display circuit.Use of RF card brush card to take the door,door function button.
Key word: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Access control;Electric control lock;Radio frequency card;Jurisdiction
一、系统设计
1.前言
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门禁系统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门禁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已成为安全防范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门禁系统正以远远高于其它类安防产品的进度迅猛发展;门禁系统之所以能在众多安防产品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改变了以往安防产品,如:闭路监控,防盗报警等被动的安防方式,以主动的控制替代了被动监视的方式,通过对主要通道的控制,大大的防止了罪犯从正常通道的侵入,并且可以在罪案发生时通过对通道门的控制限制罪犯的活动范围,制止犯罪或减少损失。此外,人们对门禁系统的应用已不局限在单一的出入口控制,而且还要求它不仅可应用于智能大厦或智能社区的门禁控制、考勤管理、安防报警、停车场控制、电梯控制、楼宇自控等,还可与其它系统联动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
2.方案选择
门禁系统有许多种方案:主要有联网和不联网型。本文选择了不联网型,不联网型门禁系统的优点:单台刷卡机就能工作,不用布线,操作简单方便。
3.CPU的选择
51单片机系统成本较低,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本设计需求,发展较成熟且完善。而DSP、ARM系统虽然科技含量高于51单片机系统,但是其价格昂贵并且发展尚未成熟。因此,经过综合比较,本文选择了技术成熟、价格便宜、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的51单片机系统。
4.关于射频卡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卡有很多种类:条码、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等,条码和磁卡,在超市和银行方面应用的比较多,接触式IC卡,以前在公共电话中用的比较多,但接触式IC卡,芯片外露易坏、易折,而非接触式IC卡既射频卡,它把芯片和线圈封装卡片内,不容易损坏、不怕恶劣的环境,现在社会上很流行,可靠性也高。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选择目前流行最广,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只读卡,即采用EM4000型的ID卡。
二、硬件电路的设计
1.基本原理框图(见图1)
1)门禁系统主要组成:由CPU、复位电路、电源指示、工作指示、振荡电路、蜂鸣器电路、门控锁电路、出门按钮、读卡模块、显示模块组成。如图3原理图所示。
2)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刷卡时,蜂鸣器响一下,如卡权限获得允许,显示模块显示卡号,同时继电器动作将门锁打开指示灯点亮,延时一段时间后继电器再次动作将门锁锁闭指示灯熄灭。当按下出门按钮时,继电器动作将门锁打开指示灯点亮,延时一段时间后继电器再次动作将门锁锁闭指示灯熄灭。当非法卡刷卡时,没有任何动作。
2.资源分配
软、硬件设计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为了满足功能和指标的要求,资源分配如下:
1)晶振采用11.0592MHZ;
2)内存分配见表1
3)计算:因为射频卡的读卡头选用EM4000型,读卡频率是11.0592MHZ,所以最小系统晶振,必须用11.0592MHZ才能读卡。
门禁系统原理见图2。
3.各部分电路原理
1)门控锁电路
以Q16的基极作为门控信号的输入端与P1.3口相连,此电路由12V继电器、限流二极管、5.1K偏置电阻以及9014与8050两个三级管复合成的驱动电路组成。在这里用到复合管的优点:是为了用低电平控制,考虑到由于AT89S52的I/O口输出高电平时的驱动能力可能会不足,所以本电路采用复合三级管就可以避免驱动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2)蜂鸣器电路
以Q1的基极作为蜂鸣器控制信号的输入端与P1.2口相连,主要由蜂鸣器、9013与9014两个三极管及5.1K偏置电阻组成。
3)控制工作指示灯
以Q5的基极与P1.5口相连,由三极管9013、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组成。
4)出门按钮
当按下时,给P1.7口输入低电平。
5)读卡模块
本设计采用ID射频卡读卡器。EM9-913BF 125KHz感应式读卡模组是针对125KHz非接触式RFID晶片而设计的读卡模组,它能针对目前市面上125KHz非接触式RFID晶片如凌航科技GK4001晶片或其它规格现相近产品进行资料读取与资料判断,使用者可以一次开发感应式读卡及相关应用系统,该模块主要范围为互动式玩具、门禁管制系统、人员考勤管理、动物或物品辨识及产品管理,此读卡模组主要优点:独立性高,二次开发容易,安装简单;资料读取稳定性高;系统安全性高,RFID资料不重复且难以复制,可选择数据输出格式。缺点是电脑必须24小时开机,便于数据传送。
读卡原理是每个卡片内部有一个小芯片和感应线圈,价格低廉,国内最普及的EM ID卡,大多为瑞士nEM或台湾GK公司的4100、4102系列芯片+线圈+卡基封装而成。每张卡有且只有一个唯一的,不可更改和复制的ID内码(64位2进制机密的永不重复的卡号),因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而大量应用于身份识别、产品防伪等领域。
读卡器卡号输出格式是将10位十六进制的ASCⅡ字符串,即10Hex格式的倒数第5、第6位,转换为3位十进制卡号,在将后4位,转换为5位十进制卡号,中间用“,”分开,即“2H+4H”,即将2H“6F”转换为“111”,4H“6c3a”转换为“27706”,最终将2段连在一起输出为“111,27706”。
4.显示模块
显示部分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它具有实现容易、发光亮度大、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且其可靠性也优于LCD的显示。由8个数码管和8个74LS164组成,采用串行静态显示的方法。将数码管的8个输入端与74LS164的输出端Q0-Q7相连。P1.0和74LS164的CLK连接,P1.4接74LS164的A端。
三、软件设计
单片机技术比较成熟,开发过程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丰富,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成本低。调试软件采用Keil51.keiluVison是众多单片机应用开发软件中优秀软件之一,界面友好,易写易操作。在调试程序中,软件仿真功能也很强,软件调通,再通过编程器下载到AT89S52中,然后插到系统中即可独立完成所有的控制。
软件设计上,根据功能分了几个模块编程。模块主要有:读卡模块、数制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合法卡比较模块、开锁模块、中断子程序模块、延时子程序模块等。根据达盛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其P0口、P2口都已占用,电路的控制口只能占用P1口和P3口,口地址可用的就少了,所以,显示上选择了静态显示,显示只用了P1.0和P1.4两个口线,这样,编程简单,不占用CPU。程序中还增加了射频卡权限判断,当遇到合法卡时显示卡号,门锁打开,延时10s自动关闭,非法卡不显示卡号,门锁不开。读卡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四、结束语
本设计实现了程序控制开锁、出门按钮开锁、读卡显示、蜂鸣器报警、工作指示灯等多项功能,并有两项技术创新,一是采用门态检测,关上门,保证门态是关闭状态,非正常打开门或门没有正常关闭时,报警,起到电子门卫的作用;二是采用非接触的IC卡,非接触式IC卡,是感应卡家族中的一员,除具有接触式IC卡的优点,更有存储容量大,安全性强,无机械磨损等优点。而且它还克服了接触式IC卡所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读写故障率高,由于触点外露而导致的污染、损伤、磨损、静电以及插卡不便、易受恶意攻击等。本系统设计简单、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林全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84-186.
[2]李朝青.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3]刘守义.智能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20-222.
1基本时钟输入的选择
CPU核分微处理器(MPU)和微控制器(MCU),两者的基本时钟一般都以单频方波的形式提供。时钟有三种产生方式:
(1)用晶体振荡器产生精确而稳定的时钟信号;
(2)用压控振荡器产生可调频率范围较宽的时钟信号;
(3)结合以上两种技术,用压控振荡器生成时钟信号。
基本时钟信号的产生可以有芯片外和芯片内两种方法。但是时钟信号必须是稳定的信号,对于稳定度要求特别高的场合(如MPU和MCU),采用芯片外提供是必不可少的。故本设计采用外接晶振的方法。
2两相时钟方案
时钟技术是决定和影响电路功耗的主要因素,时钟偏差是引起电路竞争冒险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竞争、提高频率、降低功耗,在基本时钟方案方面,MPU和MCU一般有三种选择:单相时钟、多相时钟和沿触发方案。在当前的设计中,沿触发方案由于在数据传递方面有一定困难已很少被使用。单相时钟方案因为在时序和传输上比较简单可靠,在所有的方案中使用的晶体管也是最少,所以被一些高性能芯片使用,如DEC公司现被HP公司并购的Alpha21664微处理器。但是,对CMOS电路来说,采用单相时钟就无法使用动态电路,而且因组合逻辑块中逻辑元件的速度高低都受到限制而呈现困难。
图1是一个单相有限状态机,圆圈内为组合逻辑块CL。
设TL+TH=TP,其中TP为时钟周期,TH和TL分别为时钟高电平和低电平时间。如果要使时钟定时与数据无关,则最长的传播延迟必须小于TP,信号(甚至可能是由于内部竞争冒险产生的尖峰所造成的假信号)到达CL输出端可能取的最短时间必须大于TH。令τCL代表CL延迟范围,则:
TH<τCL<TP(1)
(1)式表明,信号通过CL的每一个延迟都必须介于TH和TP之间。正是这种双边约束特性使单相时钟难以实现。对于多相时钟,则可以消除这种双边约束,而使其转化为单边约束。图2(a)所示为采用两相非重叠时钟Φ1和Φ2(Φ1×Φ2=0),对应时钟波形示于图2(b),T1和T3分别是Φ1和Φ2为高电平时的时间,T2是Φ1到Φ2之间电平为低的时间,T4则是Φ2到Φ1之间电平为低的时间。当Φ2电平变高时信号开始通过CL传输,并且必须在Φ1电平变低之前结束。于是得:
τCL<T1+T3+T4或τCL<Tp-T2(2)
其中,Tp=T1+T2+T3+T4
图4二分频电路及时钟驱动器
这样就可把双边约束(1)式简化为单边约束(2)式了。无论是有效信号或是无效信号,都可以以任意快的速度通过CL而不会造成竞争。
当然,相数过多又会使设计复杂度提高,因此这里选择了两相不重叠时钟。
3时钟系统逻辑电路设计
3.1两相不重叠时钟产生的方法
两相不重叠时钟产生电路如图3所示。clk为外部晶振产生的送入MCU的单相时钟,I1是MCU内部产生的保护信号,正常工作时I1为低电平,发生故障时如由于噪声干扰导致PSEN和RD、WR同时有效的错误发生时I1变成高电平而关闭时钟;当系统复位时,会使得图3中I1为低电平,恢复clk的输入。由于正常情况下PD为低电平,所以clk等同于经过三个非门变成图中的单相输入信号,加到用“或非”门交叉而构成的R-S触发器,单相时钟从左边加到一个“或非”门上,反相后加到另一个“或非”门上,这样得到的CK1和CK2是不重叠的。单相时钟与双相时钟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当信号V变成高电平时(因为正常工作时PD一直保持为0),M1管关断,信号就一直保存在静态锁存器中。每当时钟信号变高时,就把静态锁存器的输出传给W,使得W一直处于低电平而不影响“或非”门A1,故图3中A1可以简化为二输入。
在时钟受到一个逻辑信号(也就是门控时钟)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动态节点不被刷新。为了避免这种错误,采用由一个NMOS控制管M2加两个交叉耦合反相器组成静态锁存器。其中反馈管采用的倒比W/L很小(<1),可以作为电平恢复器件,这样有利于保存信息。
3.2二分频电路
通常把一周期指令的执行时间称为一个机器周期,并进一步划分为2~6个状态(高速MCU到标准MCU),每一状态有两相时钟,即为两个节拍,每个节拍持续一个振荡周期。如何向芯片内部提供一个两节拍的时钟信号呢?这就需要二分频电路对外部振荡信号进行分频,使得在每个时钟的前半周期,节拍1信号有效;后半周期,节拍2信号有效。
二分频电路是由两个静态锁存器组成的触发器,如图4所示。其中CK1和CK2是两相不重叠时钟,当CK1=0,CK2=1时,静态锁存器b的输出经过一个反相器提供CK3和CK4,使得CK3=0,CK4=1;经过半个周期后,CK1=1,CK2=0,M4断开,低电平信号存储在静态锁存器a中,使CK3的值不变,这样CK3延续了一个周期的低电平(高电平),就形成了两分频,如此形成的时钟信号周期增加一倍。CK4由CK3经过一个反相器形成,两者相位相反。
3.3时钟驱动器及分配
影响时钟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连接时钟数的连线;
·时钟数的拓扑结构;
·时钟的驱动;
·时钟线的负载;
·时钟的上升及下降时间。
在MCU内部,时钟信号要驱动大的负载,是负载最重的信号,有可能导致电路延时和时钟偏差。消除的方法之一是增强驱动能力。设计的驱动器如图4(二分频电路除外)所示。最初的时钟信号由二分频电路输出的CK3和CK4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翻转速度增加了旁路管,即PMOS晶体管M5、M7和NMOS晶体管M6、M8,而且它们的W/L比要取得足够大如设计的为350/1,这样就不需要外部附加自举电容。当然为了防止导通电流过激(di/dt),可以加入电阻起稳定作用。该时钟驱动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产生的两相不重叠时钟的相位与时钟负载无关,输出Clk3和Clk4能高到VDD电平和低到地电平。
图6IDL控制通生CPU内部的时钟信号
在MCU内部合理分配时钟网络。通常有两种方法:线形缓冲和树形缓冲。考虑到MCU内部时钟负载比较大,采用图5所示的树形缓冲将时钟电路分成若干分支。时钟分配的各个分支在各级之间具有相同的相对扇出,同时每个分支所带负载数目基本相同,因为不平衡的分支是时钟歪斜的主要原因。
3.4低功耗设计
低功耗设计要求时钟网络尽量简单,晶体管尺寸尽量小,并且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路节点翻转,所以设计的MCU一方面要大量采用只有三个元件组成的静态锁存器,参见图3;另一方面要有三种工作功率管理模式,即正常、空闲、掉电三种方式,以满足低功耗方式的应用。因此,内部所使用的时钟分三类,第一类送入部分控制器和数据通道(CPU核),在低功耗方式(空闲)下时钟关闭,如图6中的Clk5和Clk6;第二类用于控制定时器,如Clk1和Clk2;第三类则用于控制中断电路和串行口的时钟,如Clk3和Clk4。后两类不受低功耗方式的限制。
(1)在掉电方式(PD=1)下,时钟信号发生器及内部所有的功能部件都停止工作。如图3所示,PD=1时,封锁一个“与非”门和一个“或非”门,使V一直为低电平,输给R-S触发器的单相时钟的状态被固定,或为低电平或为高电平,这样整个芯片的时钟信号被冻结。
(2)在空闲方式(IDL=1)下,时钟信号继续提供给中断逻辑、串行口、定时器,但CPU的时钟被切断了。如图6所示,IDL=1时,“或非”门输出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为高电平,通过时钟驱动器使得Clk5=1、Clk6=0,这样通往CPU的信号就被冻结了。
图7用CSMC0.6um工艺库对时钟电路的逻辑仿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答疑系统;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1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人类己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劳动力能进行终身教育与培训等[1,2]。传统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与教育提出的这些新的要求,并随着网络教育的优势发展,逐渐深入教学的一线,并得到了广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支持与喜爱,网络教学答疑系统也因此出现。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离散,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网络教学系统给以及时的答疑和帮助,消除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障碍,网络答疑就成了网络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传统的网络通信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自身的缺点。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可能时刻在线,无法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提问也会受到计算机、网络资源、提问时间点约束。
为了更好的突破这种受限于答疑的设备、网络环境、时间与地域性的状况,基于移动终端,借助3G网络通信的移动式答疑系统设计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基本功能
基于移动学习系统的一般模型[1],作为移动学习特殊形式的移动答疑系统主要由前后台两大模块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功能列表
2.2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
2.2.1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本文采用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图2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 图3移动端首页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2.2.2 移动端实现
移动端主要实现信息的交流,含用户身份的安全验证(主要完成系统登录用户的验证,对于非法用户将禁止登录,不同身份的用户被赋予不同的权限,以及留言与回复等功能。其主功能界面如图3所示。
借助于webservice技术,实现了移动端与后台的通信问题。WebService是一种基于SOAP协议的远程调用标准。通过WebService可以将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语言、不同技术整合到一起。
3 结束语
随着智能终端性能的日益快速发展,借助3G网络通信技术的稳定与高效,移动答疑系统的应用需求正在形成。该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计算机网络与移动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使学习者可以随时发送问题到答疑平台,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回答,便于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彦敏. 移动答疑系统设计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08,9:42-45.
本系统分为两部分构成,即车载基站和智能应答器。车载基站的低频信号发射模块发送125kHz激活命令,应答器如果接收到该信号,即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微控制器部分,通过高频信号发射模块发送433MHz应答信号,再由车载基站解调该应答信号,且由微控制器进行解密验证,如认证成功则基站控制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开门操作。
2.系统硬件设计
车载基站由高频信号接收解码模块、微控制器和低频信号发射模块构成。采用微芯公司的8位低功耗单片机PIC18F2680,在线实时检测有效的触发信号,通过低频信号发射模块发送125kHz激活命令,此命令用来激活应答器,是PKE系统的关键信号,并通过高频信号接收模块实时接收解码应答器回应的433MHz应答信号,再通过中断方式由微控制器读取并解密该信号并进行认证。应答器由低频信号接收模块、微控制器和高频信号发射模块构成。采用集成有KEELOQ加密外设的单片机PIC16F639,控制三通道低频应答器模拟前端AFE及按键等[5]。当AFE搜索到有效的LF输入信号时,通过输出使能滤波器唤醒单片机部分,以减少功耗。AFE可通过SDIO、SCLK和CS引脚(RC1、RC2和RC3共用)、SPI方式进行编程配置,可实现免持操作[6]。车载基站中的接收模块GW-R5C1配合应答器中的发射模块TX-1G,可以实现300米通信,满足系统要求。
3.系统软件流程
系统采用软件加密、解码的数据报文。包括车载基站发送的用来激活应答器的低频激活命令报文,以及应答器发送的基站操作命令报文。低频激活命令报文格式具体的时序由125kHz唤醒起始位、16位应答器识别码数据位构成。高频基站操作命令报文格式具体的时序由用于数据同步接收的头序列、136位基站操作功能码数据位构成。安装于门控系统的车载基站实时监测车载总线的微动开关触发信号,由信号被触发时,低频信号发射电路被激活,发送125kHz的低频激活命令报文激活应答器,应答器被激活后对其中的识别码数据进行解码验证,如验证成功即向基站发送高频操作指令报文,基站高频接收电路接收此报文,对其进行解密验证,如验证成功即根据功能码执行相应的操作。
4.AES加密算法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系统;采购软件;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1、企业的采购部门业务的优劣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做好采购信息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去引进一套ERP系统成本过高。只能对重要的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
2.总体设计
2.1系统空间硬件结构的设计
(1)软件配置:在数据库设计方面运用了Access2010。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7或Windows 2003。
(2)硬件配置:根据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系统的容量、系统的吞吐量以及用户的维护水平选择服务器为中型计算机设备。
(3)网络配置方面:备选网络方案为百兆模式。
图
公司内部网
图2.1系统网络拓扑图
2. 功能模块设计
如下图所示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图2.1系统功能模块图
3.详细设计
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可以在总体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它以采购单为主线,实现了对采购流程的跟踪管理,包括采购申请、制订采购计划;维护和修改采购单;查询各种采购单的执行状态;收货、退货管理等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对系统中经常重复使用的公用数据、基础静态数据进行定义和维护,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提高效率。包括:订单方式维护、交货方式维护、采购员维护、退货维护、采购系统维护。
(2)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与MRP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结合,用于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可随时进行计划编制和生成。包括:请购计划维护、请购计划合并、采购计划生成。
请购计划维护
请购计划维护中的请购单可以利用MRP和BOM表产生,也可以由人工产生。本系统没有集成MRP、BOM表,ERP系统的请购单由人工产生。各部门的负责人员根据需求、用料预算和库存情况,开出请购单,注明物料的名称、数量、需求日期、规格、及注意事项,请购单在审批之前可以修改。
请购计划合并
经审核后的请购单,根据所需物料的分类情况分配到相应的采购员处。采购人员结合请购单的需求日期和所需物料,将多张请购单合并成一张采购订单或者一张采购订单的多个分类订单。采购员通过对供应商信息的查询选择价格优惠、信誉、供应服务能力、供应质量最佳的供应商。根据采购提前期,确定采购订单的收货日期。为了避免过于依赖一家供应商,导致供应商左右价格。可以选择两个供应商,将一张采购订单按一定比例分成两张订单给两个供应商订货。这样可以使供应商形成竞争,起到控制采购成本和质量的效果。
(3)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的完成是基于合同控制的所有采购业务的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维护、采购合同维护、订单终止或取消、订单结案。
采购订单维护
采购订单包括数量、单价、时间等基本信息。在此子模块,调出要处理的订单,继续就付款方式、收货地点、交货时间及罚金比例等重要信息进行确定。还反映订单中的价格、最后总金额等重要信息。在采购订单由采购主管审核后,不可随意更改。
采购合同维护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对物料的采购细节(例如:收货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指标)签订采购合同,保障采购交易活动有据可依。此时,前期制定的采购订单转化为相应的采购合同,合同编号还要与采购订单的编号对应起来,以便在查询采购订单时,反映出合同情况。
订单终止取消订单结案
订单结案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自动生成结案和手动生成结案。
(4)采购收货管理
采购收货管理把收货过程纳入企业生产计划控制范围,确保及时收货和过程控制,从而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包括:采购收货维护、采购过账处理、更正处理。
采购收货维护
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处理,由质检部门对物料进行检验,以单据形式反馈给采购部门。检验后确定接收物料,可以将到货数量、实收数量反馈到相应的采购订单中。对于检验不合格物品,根据质检部门和采购部门意见进行退货处理,开出退货单,在明细表中表明退货原因。
采购过账处理
可以在过账单中清楚查看采购部门所有的采购应付款项及其付款的情况。所有的应付帐管理的数据提交系统处理。
(5)采购权限管理
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对于权限的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采购管理系统,它是区分个人职责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用户信息维护、用户权限维护。
(6)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申佳公司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利,新型采购模式。采取后向一体化原则,和主要的供应商共赢互利,极大提高了供货质量和速度,整合企业问的优势,真正使企业能够全面协调企业后向资源,并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换。
供应商管理实现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考核信息管理(送货和售后服务管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和采购信息预算和决算。具体包括供应商分类管理,增加招投标的范围和公平性,定期根据物资使用的反馈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记录供应商的考核信息,用于招投标管理,从审批信息数据库实现物资需求量的预算和决算。
供应商管理是主要是对现有供应商的日常表现进行监控和考核。其主要日的是:
(1)确保供应商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在供应商之间竞争比较,以便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合作,淘汰绩效考坪较差的供应商,从而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了解供应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其反馈给供应商,促进和提高供应商的效率。
4.课题总结
本论文研究的是中小公司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信息化程度不高,资金不雄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流程相对简单,决策相对灵活,生产管理与其他制造类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实际调研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尝试的开发适合该企业的采购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邝孔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甘仞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耿骞.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