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出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大力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鼓励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出口企业突破瓶颈制约,加快产品出口,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立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
市政府设立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基金总额500万元人民币,从市财政预算中列支。基金由市财政局专户、专账、专人监管。专项用于奖励全市出口企业,先期垫付出口退税款。
二、鼓励出口企业出口创汇
对当年完成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本市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对当年完成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本市企业实现自营出口后,在办理出口退税手续的同时,凭全套出口退税单据复印件及市国税局退税凭据,经市商务局审核,市政府分管商务工作副市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签批同意后,市财政局从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中先期垫付该企业出口退税款。该企业出口退税款到账后,市国税局直接将之划拨至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账户。
我市出口企业出口本地产品,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出口外地产品但计入我市出口创汇指标的,每出口1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按出口商品类别的不同,出口机电产品、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
以上奖励不重复计算。
对当年自营出口实现零突破的本市企业,若本年度出口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的,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00元。对当年供应出口转化为自营出口的本市企业,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按照自营出口额(海关数)1%的标准奖励(人民币)。对当年自营出口业绩突出,出口规模达到200万美元以上且增幅翻番的本市企业,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30000元。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科技兴贸自主创新国际营销
1999年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成为拉动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14.5亿美元,比重达到2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对于促进我国外贸增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已经开始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分析
1.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东西部差距很大。2006年排名前十名的省份及出口比重分别为:广东(37.75%)、江苏(25.13%)、上海(15.65%)、天津(5.50%)、北京(4.08%)、浙江(3.63%)、福建(3.16%)、山东(2.27%)、辽宁(1.12%)、四川(0.34%)。几乎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其比重总和达到98.29%,东西部高新技术出口极度失衡。即使在东部沿海省份内部,发展也不尽平衡。前三名的总和达到78.53%,最后四名的比重总和也只有10%,出口比例非常有限。
2.出口品种过于集中
2006年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主要技术及出口比重的依次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79.9%)、电子技术(12.8%)、光电技术(2.5%)、生命科学技术(2.3%)、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1.0%)、航空航天技术(0.9%)、材料技术(0.5%)和生物技术(0.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领域,比重达到92.7%,占了绝大多数;但是从国际市场角度分析,这三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却呈现萎缩的趋势。而极具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出口比重却很低。
3.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产品附加价值低
从贸易方式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进料、来料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方式的比重很低。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2006年出口额高达2458.2亿美元,占当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7.3%。加工贸易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说明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高技术产品仅为其他国家的代加工产品,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结果。
4.出口的企业主体类型失衡
从出口企业类型分析,外资企业的出口比重逐年增大,并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却在逐年下降。2006年外资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47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88.1%。相比之下,内资企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规模很小,出口额仅为335.9亿美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外资企业是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内资企业的差异较大,其中国有企业进出口的增长均较为缓慢,私营企业增长迅猛。
5.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2006年,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及比重分别为:中国香港(24.62%)、美国(23.48%)、日本(6.66%)、德国(5.79%)、新加坡(3.92%)、韩国(3.24%)、中国台湾(2.53%)、英国(1.99%)、马来西亚(1.78%)、法国(1.46%)等。香港、美国和日本仍旧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比重达到54.75%。虽然一些新兴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始增长,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但总体比例仍旧偏低。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探讨
1.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我国的大多数国内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我国一直对国有企业大力倾斜,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相对充足,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造成企业创新机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技人员的创新激励模式,科技人员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它们有自主创新的愿望和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实力的不足,在资金、人才方面的欠缺,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2.融资渠道不完善
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全,融资渠道不畅,对于缺乏资金的私营企业,除了自筹资金以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种种原因,私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金额也有限,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风险投资是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刚刚起步,风险投资占企业用于高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比重还不到10%,投资风险仍主要由政府承担,其成长还难以满足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3.国际营销能力欠缺
国内企业很少开展国际营销,即使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过,效果也都很不理想。由于国际营销能力的欠缺,很多科技型企业无法在国际市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好为国外企业做代工(OEM-帖牌生产),从短期来看虽然可以维持企业的生产,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都很不利,一个专为别人做代工的企业很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企业,而一个专为别人做代工的国家很难成为一个贸易强国。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及策略
1.培育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应鼓励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出口规模较大,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支持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允许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优先安排经营稳定、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吸引外资和从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多方筹集资金。
2.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措施
完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争取逐步按照法定税率退税,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设立海外市场开拓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家出口信贷保险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制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所得税减免,加速折旧和研发投入等方而的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依法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
3.创新国际营销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目前,一些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还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观念的落后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国内企业必须进行观念创新,尽快由产品观念向品牌观念、现代营销观念转变,重视产品研发前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根据对市场需求现状与趋势的研究预测,确定产品的功能、特点等。
4.创新国际营销手段
营销手段的创新是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关键。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做好市场细分: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各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别更大,合理的市场细分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营销的成功也更加重要。进行需求培育: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多是产品推动型的,在产品投向市场时大多缺乏需求,所以对于市场的需求培育,非常重要。重视信息反馈:只有通过市场信息的反馈,才能了解到产品的缺陷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对产品进行改进,为营销的成功提供保证。
5.加强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之间人力资本的合作和协作,进行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核心技术的封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内企业也可以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或协作,同时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可已做到短期内迅速提升本企业技术水平,缩短技术研发周期。
参考文献:
[1]王耀中: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布特点及对策思考[J].求索,2001(4):14~16
[2]都晓岩王丽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8):12~16
[3]宋智勇: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7):52~54
论文关键词: 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0 引言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在外贸出口方面,无论是外贸出口的规模扩大方面还是在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省的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形势骤然紧张,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1 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截止到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为15779.3亿美元,增长31.3%。与此同时,广东省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增加。1985年到2010年,期间广东省外贸出口总额从33.62亿美元增加到7846.6亿,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
1.1 我国外贸出口优惠政策的调整力度
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骤然紧张,国家为鼓励出口,相互出台了一系列外贸出口政策。首先,大幅调整我国外贸出口退税政策。本次外贸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到了2831项商品,占我国海关税全部商品总数的37%比例;其次,是大力发挥关税的杠杆作用,对纺织、电子产品等等相关行业实行外贸出口减税政策,从而大幅增加了广东省外贸出口增长势头。再次,对加工贸易政策实行大幅度调整,在对国家加工贸易禁止目录进行三次大幅调整以后,到2007年7月再次对此目录进行了调整,在全部海关出口产品的15%比例,1853个10位产品的商品税号得以调整,对于促进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外贸出口具有特别明显的影响作用。最后,自从2007年8月23日起,改变一些限制类的商品加工贸易业务所采取的保证金台账管理方式,由“实转”转变成“空转”,但是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政策并没有进行转变,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实体性经济的影响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却十分明显,对于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更为深远,造成了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力度和节奏都在加大,从而对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1.2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上以初级产品和原油为代表的主要商品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在2007年12月,国际原油价格同期上涨了44.9%;植物油和谷物价格全面上涨。其中,棉花价格上涨了19.47%,豆油价格上涨了63.39%,小麦价格上涨了87.12%;铁矿石价格在2005、2006年分别上涨了71.5%和19%的基础上,上涨了9.5%。国际主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强劲拉动作用,从而部分抵消了我国外贸出口政策中的“两高一资”产品紧缩性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国家主要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广东省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从而使广东省一些企业的外贸出口条件都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
自从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上升,累计对美元升值达到了13.31%,甚至在2007年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上升了6.9%。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于广东省的中小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因为在其他企业共同享受同样的外贸出口政策条件下,中小企业经常处于非盈利状态,而人民币在大幅升值以后,广东省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会面临挑战,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外贸出口压力。
1.4 我国新劳动合同法对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
为了更好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自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全面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这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是受益者,但是对于广东省企业而言,就面临着更大的出口压力,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因为在广东省的企业是以外商投资出口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次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主要就是成本优势。而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这些企业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从而对于这些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许多企业因此而到了难以维系的经营状况。
1.5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广东省外贸出口企业主要市场是欧美国家,而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对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冲击。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研究学者和机构都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下滑,特别是世界银行在其的一项报告中宣称,美国经济将在2011年增长1.9%,但是美国次贷中的最后一笔债务将在近期结束,美国经济将在近期全面走出次贷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全面回升。对此,广东省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外贸出口将可以提升。受到危机的影响,美国居民收入将下降,虽然对于进口产品需求量同时下跌,但是却加大了对廉价商品的依赖程度。因此,只要广东省继续能够保持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就可以有效克服美国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
2 加大广东省外贸出口相关政策
通过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至今仍然
在徘徊期。在此背景下,对广东省外贸出口贸易的影响,往往是由以上几个因素所共同影响的。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可控因素,例如国家的外贸出口政策;有些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例如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对于如何完善广东省外贸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加大外贸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力度
广东省要保持其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势头,就需要能够在国家所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基础之上,加大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准确分析税收政策的响应影响力度。例如,在国家2007年所调整的税收政策中,主要是针对那些“两高一资”的产品而实施的,但是也使一些制成品的退税率得到了连带下降,在出口产品成本增加的同时,广东省外贸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削弱。在此条件下,广东省外贸出口企业就要对其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大退税率较高产品的出口额,从而不断增强产品在国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2 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市场战略
广东省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欧美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出口份额,因此,广东省外贸出口要能够在巩固已有的欧美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因为在欧美等国家,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标准,是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设置较多的地区,而广东省目前向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或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份额较少,容易遭受这些地区的反倾销或者是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因此,广东省外贸出口一定要能够不断减少初级产品或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并能够不断开拓南美、东欧、非洲等其他地区的出口市场,从而降低单一化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2.3 不断提高广东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
目前,在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的贡献率大于劳动力素质贡献率,而劳动力素质较低,不利于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广东省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因此,广东省应该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以及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国际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避免高素质人才的外流,并且要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外贸出口 对策
所谓后危机时代指的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区域。当前,我国外贸企业正发展到这样一个关键点,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将很可能在下一个周期到来之前被市场淘汰。
一、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可否认,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第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出口数量和外贸出口率下降。美国因金融危机将会大量减少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
第三,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展将会使我国的中资银行外汇资产以及外汇储备投资带来风险。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来的是美元的贬值,而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贸易顺差以及美国的借贷将意味着外汇储备的缩水,人民币将会因此而流失。
第四,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为在金融危机中,欧美国家的资金存在着短缺,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国的资金市场来弥补这个缺口,因此,我国的资金就会大量地流失,并且引起金融领域特别是股市的震荡。这样的金融震荡程度远远高于欧美等国。
第五,金融危机加快了流入投机资本的速度。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许多国际资本的避险方式就是通过资金的转移实现,而将资金移入到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其主要的资金转移方式。由于我国本身经济的通货膨胀,以及市场的加息政策,使得我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而这种条件下,使更多的投机资本流入。此种情形之下,央行抑制流动过剩的各种政策将不会起到明显作用,反而通货膨胀以及资本泡沫化日益严重,成为促成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诱导性因素。
第六,引发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对于我国而言,房地产市场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且日益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行业之一,它的发展与银行金融业、城市化以及城市工业化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房地产业作出任何的调整,都将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首先,外贸出口额度逐渐减小并且处于滑坡趋势。本世纪,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进一步推动了出口竞争,而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正在大幅度地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商品的出易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并且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也逐渐地增加出口比重。受金融危机影响,虽然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增长,但是以美元作为标准的计价方式使我国虽然在数量上出口增长,但实际上美元贬值却给我国出口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因为金融危机,很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对于产品的需求量减少。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贸易与上一年相比,仍然处于回落趋势,相差2.5个百分点。
第三,通货膨胀现象不断地压缩出口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因为次贷危机使美元趋于弱势,再加上降息政策一出,无疑严重地加剧全球性的流动过剩问题,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一情形并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
第四,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自身原因所引起的出口问题。由于我国国内市场企业之间本身的竞争不当以及出口企业融资困难等等问题使我国的出口企业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诚信危机对于出口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出口经济发展对策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特征
从2009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我国的企业经济输入总额也在不断地回升,国家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做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以及外贸出口等行业的活跃提供了条件。
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走势来看,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经济时期,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去抓住发展机遇,如何为下一个新的增长时期做好准备工作,将是我国外贸出口行业需要认真考虑的。
(二)“后危机时代”外贸出口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的策略
首先,作为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对外贸出口行业进行引导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应该积极地调整外贸出口战略规划,转变出口创汇目标的单一性,通过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来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因为在复杂的国际外贸局势下,只关注外贸的增长数量以及增长速率的发展显然是不利于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总体竞争的。稳定人民币的与美元的汇率。由于次贷危机的发生加上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从现在的汇率情况来看,我国的人民币升值汇率远远超过了生产率,使得我国的外贸出口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所以,作为国家来说,应该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减少资本的重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率;另一方面则应该积极地改善出口退税以及外贸企业的授信,灵活地采用贴现以及授信开征等多种方式融资,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第二,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加工贸易型以及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在后危机时代,我国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做好准备,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国际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外贸出口行业的转型。比如将出口产业的产品结构从低档调整到高档,努力加大对科技含量较高产业的投入力度,延伸设计、研发以及服务、品牌和营销的产业链条,增强外贸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减少金融危机所将会带来的损失。因为只有品牌战略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出口地较为单一,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有能力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我国应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区域优化模式,为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第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对外贸易中会出现各种摩擦,这必然需要政府之间的磋商和对话,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但是我国当务之急是应该充分地通过WTO相关规则制定一整套对于我国发展有利的出口风险预警机制,这样可以形成危机前的防患、危机中的避免,危机后的补救,以使我国的外贸出口行业能够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
第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外贸企业应该积极的研发新工艺,挖掘产品的内在潜能,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将生产基地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而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后危机时代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产业升级,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不断地在竞争中化解危机。
参考文献:
①李楠.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出口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0(4)
②杨勇,刘立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外贸出口战略[J].中国商贸,2010(2)
③张丽芳,王杨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出口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4)
1.主要目标市场的绿色壁垒状况
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不断弱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及受绿色壁垒扩散效应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把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外贸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正遭受不断扩展的绿色壁垒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全年WTO主要成员向WTO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1214项,其中农食产品、机电产品、化学品影响最大,分别占通报总数的30%、23.4%、14.5%。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之一,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浙江来说,遭受绿色壁垒所带来的损失的绝对金额是相对较小的,但是损失的比例是很高,以2002年为例,广西遭受国外TBT的损失就超过当年出口总额的12%[1]。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一平台的如期建成,北部湾经济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广西作为连接国内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外贸发展潜力巨大,在此过程中,受绿色壁垒影响也将不言而喻。
东盟、欧盟、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其中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发达国家是设置绿色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欧盟是最早意识到利用绿色壁垒的组织,其制定的绿色壁垒标准最苛刻,绿色壁垒运用到的范围也是最广的。其他国家的产品要进入到欧盟市场,必须至少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第一,要获得欧盟安全认证标着CE,才可出口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第二,产品涉及到欧盟指令的,要符合指令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可在欧盟市场上流通;第三,要符合欧洲标准委员会的认证标准,即欧洲标准。欧盟有统一的技术、法规体系,其成员国也各有各的严格的标准,他们可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来选择进口的产品。以对欧盟出口的农产品为例,2007年4月欧盟茶叶委员会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残标准,增加了10个农残项目并更新了其他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茶叶农残项目,更新后达227项,目前仪器最低检测底线的标准限量就有207个,占总项目的91.2%。这些标准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广西农产品的出口。以广西的产茶大县――昭平县为例,截止到2009年该县茶园面积达到12.5万亩,干茶5500吨,总产值3.85亿元。在出口过程中,一旦遭受欧盟的绿色壁垒,损失将是无法计量的。
美国是各种贸易壁垒最多、体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以技术标准和法规为例,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几乎涉及到生产、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已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条例达2300个,很多都属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美国不仅要求进口的产品符合ISO9000系列标准,同时还附加了许多附加的条例规定。我国成为美国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例2002年1月到3月,我国被美国药品管理局扣留的产品12025批次,占被扣留总数的94.8%。
日本从2006年5月底开始针对食品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的“肯定列表制度”,规定了所有食品中的农业化学品残留量,限量的标准更为严格,设限数量大幅增加,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是日本,中国农食产品出口总量的32%都是销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到将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多年来果蔬菜罐头一直都是广西的大宗出口商品,目前,由于农残超标等原因,加上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使得年创汇3000万美元的罐头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打击。
2.绿色壁垒对广西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2.1 对广西出口地理贸易方向的影响
从出口的洲际区域情况看,广西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外贸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0%左右,其中亚洲从2006年至2011年连续7年来稳居第一位,所占比重在60%以上(见表2.1),而欧洲和北美洲的比重逐年下降。
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2011年1-11月,东盟、美国和欧盟分列广西前3大贸易伙伴,广西对着三大贸易国(地区)的出口较上一年涨幅分别为33%、19.4%、-7.7%,虽然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对欧盟的出口额有所下降,但是这三大国家(地区)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出口国家中,对越南、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的出口成为新亮点,尤其是对越南的出口,从2007年对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7.8%,上涨到2011年的47.8%,涨幅72%。从1999年始越南已经连续13年来成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国。
表2.1 广西与三大洲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情况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亚洲 60.00% 62.00% 64.0% 68.0% 71.30% 76.00%
欧洲 18.10% 16.50% 15.30% 12.10% 10.00% 8.40%
北美洲 12.00% 11.60% 9.90% 10.40% 9.10% 7.50%
数据来源:广西南宁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可见,广西外贸出口国较集中,其中如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是绿色壁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大多数都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他们往往通过制定相关的环保法规标准来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低于其本国标准的产品进入,广西许多出口产品往往因达不到他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广西产品出口的地理贸易方向决定了广西外贸企业不得不直接面临绿色壁垒的威胁。
2.2 对广西行业外贸出口结构的影响
从商品结构来看,广西外贸出口中的农产品、机电产品占主要比重,同时这两行业出口也是最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农产品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我国农产品往往受到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包装、动植物物种保护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包装材料、包装技术来看,目前广西的环保产业还处在初始阶段,农产品在生产装上,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而国际上是按照发达国家国内的消费偏好和资源条件等来确定的绿色包装制度的,规定禁止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材料,强制包装材料的再循环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广西农产品受到限制。
从检验检疫制度来看,广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等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农产品中的农药及有毒物残留量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要求的标准,进而导致广西水海产品、种植产品、畜产品等屡屡遭到禁入、退货或索赔。并且发达国家可随时根据本国的情况来制定新的规定,这种情况将会长时间存在。
从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来看,广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还达不到发达国家强制要求的标准,欧盟市场不允许广西的牛肉进入;另外美国也禁止牛肉、猪肉、龙眼、苹果、柑桔、香梨的进口。
(2)对机电产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广西也不例外,机电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外贸出口的大宗贸易商品,是主要的外汇创收来源。广西机电产品近5年来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呈现良好的态势,特别是2009年,全国机电产品的增长率为-13.4%,而广西机电产品的增长率却高达40.4%(见图2.1)。
图2.1 广西机电产品与我国机电产品增长率情况(2007-2011年)
数据来源:广西南宁海关数据统计与我国海关数据统计整理
随着广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广西的机电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2007年广西机电产品的增长率58%,而到2011年下降到39%。这一方面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也是给广西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困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工业品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获得CE标志,从1996年1月1日起欧盟各国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进入。另外,环保要求、技术标准和法规、安全认证和质量认证及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对机电产品的影响较大。如日本则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多高于国际标准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机电产品进口;美国也设置了针对机电产品的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
2.3 对广西外贸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广西外贸出口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外贸出口增长强劲,增长率分别达42.3%和43.8%(见表2.2)。但是2008年后,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外贸出口疲软,增长幅度开始回落,2009年达近十年来最低,比重为13.9%。
表2.2 广西外贸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值 出口 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 累计比上年同期±%(出口)
2002 24.3 15.08 62.1 22.0
2003 31.92 19.70 61.7 30.7
2004 42.88 23.96 55.8 21.6
2005 51.83 28.77 55.5 20.1
2006 66.74 35.99 53.9 25.1
2007 92.78 51.13 55.1 42.3
2008 132.4 73.5 55.5 43.8
2009 142.5 83.7 58.7 13.9
2010 177.4 96.0 54.1 14.7
2011 233.3 124.6 53.4 29.7
数据来源:广西南宁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另一方面,环境与贸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标准法规也将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区域化与贸易自由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广西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绿色壁垒扩展效应不断增强,广西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总的来看,除了2007年和2008年广西外贸出口速度达40%以上,其后广西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下滑幅度较大,虽然在2011年有所回升,但是总体上广西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还是呈下滑并缓慢的增长的趋势。广西外贸出口速度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3.广西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及建议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当今各国不容回避的问题,绿色壁垒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与环境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导致的,广西要解决外贸出口的所遭受的绿色壁垒问题,必须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摈弃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循环经济就是一种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是解决绿色壁垒问题的根本途径。
3.1 宏观层面
(1)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使得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广西各部门应当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各种促进循环经济观念认可的活动,倡导消费者在生活中注意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倡导广西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低耗、节能和清洁的生产技术,对产品的进行循环可利用处理,发展绿色产业,进行绿色营销。在全社会中营造绿色环保的观念,为广西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广西应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契机,带动全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以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落后工艺、技术的步伐,走上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快环境保护地方立法步伐,严格环保执法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还不够完善,环境法规标准不建全,同国际贸易与环境立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广西应该按照国际标准,符合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与地方资源条件和贸易环境状况相一致的地方环境保护法,缩小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广西贸易伙伴的环境保护水平的差距。绿色壁垒的产生伴随着一系列的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广西只有通过完善地方环境立法,才可为突破绿色壁垒提供法律上指导。另外,应该严格执行环保法,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主体进行严厉的惩罚,逐步形成环境污染“抱团”共同治理,增收环境污染费用的环境管理机制。
(4)应建立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广西频繁遭受绿色壁垒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广西政府应该建立关于绿色壁垒信息网,收集最新其他国家关于绿色壁垒技术法规标准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外贸企业已经获得了信息,但是出口仍然受阻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帮助外贸出口企业更好应对绿色壁垒。
(5)财政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给予绿色产业优惠的鼓励政策
政府要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低耗能、高附加值、少污染的产品和产业的出口;把环保因素作为银行信贷的考虑的重要条件,拒绝污染型产业和产品项目的信贷支持;进行广西“绿色银行”的试点,支持绿色行业发展;通过外汇储蓄采购或引进急需的环保设备和技术。
3.2 中观层面
(1)行业协会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参与谈判
行业协会是比政府更加了解行业情况,它们是同行业企业利益的代表,了解企业的竞争能力、产业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因此它们能够正确及时的了解行业状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产品环境标准。随着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或指导逐渐减弱,社会民间组织,如行业商会或协会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广西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会员间、国内外行业组织间的交流与沟通,尽快与海外接轨,充分了解国际惯例,向广西企业传授海外市场经验,积极参与绿色壁垒纠纷谈判,做好对绿色壁垒的认识与应对。
(2)行业协会应当提供行业内咨询、培训和信息等多元化的服务[4]
行业协会首先可为行业内人员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引进相应符合环境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其次,行业协会由于更加了解企业情况,因而收集的信息业更具专业性,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也更加迅速。因此,行业协会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付费的信息平台,通过收集最新的绿色壁垒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公布。再次行业协会可作为企业与科研院的中介,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就企业遭受绿色壁垒制定对应的措施与长远的发展计划。
3.3 微观层面
(1)企业应积极申请国际环境标志认证,开展自身环境标准建设
目前国际环境标志认证已经成为国外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规范和评估,申请国际环境标志认证、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继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效益, 这是企业面对 WTO 的环境政策,打破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重要工作[5]。企业在积极申请国际环境标志认证的同时,应开展自身环境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使自身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或高于国际标准,规范对自身产品的生产,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2)企业应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
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应该通过环境审计对发生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评价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到报废给环境造成的负载,分析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排放情况,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选择最适合企业控制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又能使环境协调发展的法案。这可为企业打破绿色壁垒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企业在控制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可通过清洁生产的方法,实现环境成本控制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走循环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绿色壁垒[6]。
(3)企业应实现绿色市场多元化,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它的兴起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营销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估计未来10年绿色产品将会主导全球市场,广西企业应该顺应这一绿色潮流,投入到绿色产品的开发中,使产品的设计、包装、质量达到各种环境、技术、卫生安全标准,满足绿色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红彬,李斌勇.绿色贸易壁垒对广西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极其法律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127(1):99.
[2]李莎莎.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3]柳杨青,杨文进.产业演进中的循环经济[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8(6):23.
[4]陈擘.应对绿色壁垒中的行业协会职能研究―以浙江外贸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