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测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地质的测绘主要是运用地质相关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地质进行精密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对于建筑区各个工程地质的内在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按照测绘比和论文的尺寸把它们更好地绘制在图纸上,并且通过勘测和试验等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测的首要的资料,供给对于项目各个部门的参考。对于长期的地质测绘它依靠于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这三种较为局限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的采用了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计的理念。现代的地质绘图技术主要依赖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勘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诸项勘察方法中最先进行。按一般勘察程序,主要是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察阶段安排此项工作。但在详细勘察阶段为了对某些专门的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也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这一重要的勘察成果可对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场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在测绘地区如果从未进行过相同的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或水文地质测绘,那就必须进行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如第四纪地质、地貌、斜坡变形破坏等;研究它们的分布、成因、发展演化规律等。所以专门性测绘是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资料的。无论何种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服务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
2、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这里主要介绍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
2.1矿山测量方面
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资料用于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应用,所有这些,都说明遥感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是矿山测量实现其现代任务的重要保证。
2.2湿地方面
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2.3水利工程方面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地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
2.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 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 GIS)、平台网络化(Web 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DE)的方向发展。Interoperable GIS 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Interoperable GIS)是GIS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Web GIS 基于WWW的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Web上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3地质测绘技术发展
3.1大地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地质测绘的基础,地质矿区布设平面控制的方法,一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控制下进行三、四等三角点的加密,另一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点下不能加密情况下布设独立的三、四等三角或五秒小三角锁网作为矿区基本“平面控制.独立的三角锁网必须测定锁网的起算边长。我单位在上世纪末期引入载波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即多台套GPS接收机结合后处理软件以来,精密控制测量就不再限制于通视条件、距离条件这些因素,控制测量的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相对独立断点分布的矿区工程点不再需要长远距离的测三角锁从其他地方引入控制点,只需从起算点采用边点连接跳跃式地可以直接引入到测区,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步骤,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3.2地形测量技术。
地形测量的加密图根控制,传统的方法是在矿区基本控制点下布设测角图根线形锁及测角交会点,现在则采用导线测量、GPSRTK模式,极大地减少工作量,也提高了精度。
地形测量是地质测绘工作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的测图方法,以大平扳仪测图,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仍然是普遍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了,采用全站仪、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仪所不能比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4、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方向极大地影响着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现代测绘新理论的概括性增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程度提高,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测绘学与其它门类科学的联系增强加大,测绘学吸收和移植其它学科成果的速度加快,这种学科内外的综合化发展,将使现代测绘学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测绘将成为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主力军。
5、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 PDA GP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一 煤矿测量中的测绘技术探讨
地质测绘是为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及其成果图件的编制所涉及的全部测绘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勘探网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勘探坑道测量、钻孔及地质点的定位测量、矿区勘界测量。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测绘技术在测量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是在矿产资源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同时也是资源利用和开发巨大的国家,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对于煤矿测量技术的应用的要求也就越高。为了满足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1.1 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目前由于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不断上升的性价比,使得GPS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矿山测量中地面部分测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取代传统的地面测绘工作,因此在煤矿测量中的矿区地表移动监测、孔高程监测、水文观测、矿区控制网建立等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GPS技术相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讲具有更多的优点。首先,GPS技术可以实现对定点、定区域进行立体化的三维坐标式测量工作,对于测量的量化工作使监测的精准度更高;其次,GPS技术可以以指定测量点为中心,进行很大范围内的监测工作,且对于测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效性要远远高于传统测量技术;再次,由于GPS是通过电磁波测距仪来进行对煤矿情况以及其他需要测量的测量点进行测量的新型高科技技术,其精准度以及应用便利程度要比传统的测量技术高出很多。
1.2 惯性测量系统(IS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中的惯性测量系统又可以称为ISS,ISS惯性测量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ISS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自动化程度相对其他技术要高出很多,且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复杂环境下的煤矿测量工作。但是,惯性测量系统(ISS)还会受到GPS信号的限制,故在采用GPS技术测量技术的煤矿观测中,对于惯性测量系统的应用需要进行反复研究斟酌测定,确保测量工作的精确性。不过,惯性测量系统本身的特点足够使其能够胜任任何环境下的煤矿测量工作,其方便灵活的特点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对于煤矿测量的工作。可以说ISS是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的一个新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1.3 遥感技术(R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也可以称为RS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利用遥感器对于一定距离的目标进行辐射,通过反射的电磁波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最终形成透析影像,方便对于地面的各种地理情况和景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探测和识别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遥感技术已经可以通过结合卫星技术实现对于煤矿矿山大范围环境的监测。由于其监测范围广泛可以及时发现各种突发状况并且在第一时间里通知到相关监测部门;整体的监测性能可以有效评估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对于周边大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遥感技术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于矿区资源开采程度以及周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有效监控。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煤矿测量之中。
1.4 地质测绘发展方向
地质测绘是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基础,以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逐渐成为测绘学或地球信息学新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朝着高科技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地控制测量应逐步发展卫星源射电干涉技术(VLBI/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系统(ISS),最终实现技术换代;地形测绘应进一步发展摄影测量,加速投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的结合,发展多种遥感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提高地质遥感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地勘工程测量应逐步吸收和扩大卫星源射电干涉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惯性测量系统等现代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提高地勘工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普及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
二 开展煤矿地质因素研究
矿井地质构造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尤其是随着煤矿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对地质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以便为煤矿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保证。在煤矿生产中,矿井中、小型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一直以来是煤矿生产极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顶板、瓦斯、煤尘、水、火、放炮、提升、运输等范围,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即地质因素)。煤矿生产大量实践证明煤矿生产建设安全生产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都离不开详实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检查采掘设计和生产计划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据之一。下边作者就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几点地质因素展开研究。
2.1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其中断层由于破坏了煤层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在井巷中难以查明和控制。工作面遇到褶皱、节理和断层造成层位错动挤压,岩石变得破碎,同时伴随地下渗水,煤层松动后容易脱落。因此,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和瓦斯事故的地段。(1) 褶皱影响煤岩的产状和形态,但没有破坏岩层和煤层的延续性,在井巷中比较容易追索和控制。褶皱在生产中主要影响煤层平巷的掘进方向,从而影工作面长度,给机械化回采、顶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褶皱特别发育时,可能造成煤层的不可采。(2) 节理发育的地方影响钻眼爆破的效果,如果炮眼方向与主要节理平行时,在爆破过程中沿裂隙漏气影响爆破效果。节理发育的地方顶板易沿裂隙面冒落伤人,另外节理发育的地方是地下水和矿井瓦斯的良好通道,容易发生突水事故和瓦斯突出事故。(3) 断层在矿井生产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不同性质的断层,由于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断层两盘产生的牵引、揉皱、挤压等作用,造成断层带岩石破碎、岩石强度降低,容易聚集瓦斯,导通地下水,引发矿井突水、瓦斯突出和坍塌冒顶事故,断层带容易导致煤厚突增或突减,煤层突增处易产生冒顶跨煤堵人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小型层间滑动的地质构造部位也是岩块易脱落部分,易发生顶板事故。
2.2 煤矿工作中的瓦斯地质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以从煤岩层内涌出的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瓦斯窒息事故经常发生在褶曲轴部(复式向斜或背斜轴部转折端)和压性断层,火成岩侵入体附近的工作面和采空区,围岩透气性差的盲巷,深部开采的下山等。近年来由于全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增大了通风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瓦斯事故的几率。瓦斯事故的预防,一是要正确认识瓦斯的含义和危害性,在职工中普及瓦斯地质知识:二是要加强瓦斯地质研究,对影响矿井瓦斯聚集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瓦斯聚集的规律,编制瓦斯地质图,指导通风;同时加强瓦斯浓度检测和通风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2.3 水文地质
水空地质条件对顶板的稳定性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岩性为黏土岩的庙板。当岩层中害有起膨胀作用的黏土岩的顶板。当岩层中含有起膨胀作用的黏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等)时,硬岩层在、软岩层在下的直接顶板表现更为突出,上方的硬岩层易产生裂隙透水性好,而下方的软岩层透水性差(或不透水)。这样,地下水易在两个岩层之间富集,使下方软岩层软化,消弱了坚固性,发生膨胀后易离层而造成顶板冒落。
2.4 其他影响煤矿安全工作的地质因素
在煤矿开采工作中能够影响到安正正常工作的地质因素还有以下几点:(1)小褶曲。小褶曲的轴部裂 隙发育易导致局部冒顶,当工作面过向斜时,由于顶板岩层下沉极易离层或下沉产生张裂隙,从而导致顶板冒落。(2)裂隙。顶板中出现裂隙的多少,直接反映顶板的整体性和坚固性。裂隙越发育,密度越大,其间隙越小,顶板的稳定性就越差,冒落的可能性就越大。(3)冲刷、变相。在后生冲刷的边缘,由于冲刷体与原顶板岩体粘结力若,易离层,往往是顶板冒落的潜在危险区;在顶板相变边缘地带,易发生顶板冒落区。(4)顶板岩层倾角及其变化。顶板岩层倾角的变化程度也反映项扳破坏程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倾角相对变化较大区;二是相邻控制点的倾角变化无规律区。这两种情况都说明顶板岩层整体性、坚固性发生了变化,反应了项扳岩层发生了断裂或揉皱。
【关键词】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条件;遥感影像
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勘察中最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已建成地段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某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1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在设计之前,工程地质工作者要详细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工程地质测绘中,要查明各种性质不同的岩石分布变化规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现象等。通过观察区内的地质条件、查阅以往勘察资料、施工编录或通过访问,按一定比例尺如实地把它们反映在地形地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设计部门使用,并编制工程地质图。
2遥感影像技术及其特征
2.1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 RS,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遥感平台上设置的传感器远距离不与目标接触,接收目标反射线或发射的各种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信息, 经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解译, 达到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的手段。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工程地质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为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在找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应用。
2.2 遥感影像特征
⑴ 遥感影像上某个像素的值因传感器不同,获取的波段数不同,其值由不同波段的相应位置点的值来共同表示。
⑵ 遥感影像都不进行有损压缩。有损压缩会带来图像信息损失,而普通图像为了节省空间常常进行压缩。
⑶传感器种类不一,产生的文件组织方式也各不相同。遥感软件生产公司众多,所组织的影像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难以用一种方式来读取、解译影像信息。
3 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及影像动态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与传统方法比较,应用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及影像动态分析方法选择野外地质观测路线有诸多优势,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果。
⑴通过遥感影像的宏观和微观分析,选择和布置的观测路线能完全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研究、分析测区不同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地质体划分原则及其特征解译标志。
⑵ 通过三维影像分析并根据测区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地质观测路线可布置在通行条件最好、穿越的影像岩石单位最多的地区。
⑶ 地质观测路线一般以垂直于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如果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及重要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穿越路线又不能达到目的,可布置专门追索路线加以控制。以上工作,利用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与影像动态分析方法都容易实施。
4应用实例
4.1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地震的发生受地质构造控制,因而,研究地震与构造的关系、建立活动构造与地震响应关系、划分不同地震构造类型是地震构造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震前、震后,不同时效的卫星影像信息,结合地震构造,尤其是活动构造研究,地震地质工作者寻求卫星影像动态变化与孕震过程的关系,对地震预报研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供的宏观、快速、动态的信息源,可为地震预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条件。
4.2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 充分运用航空像片、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其它遥感手段,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地下水形成、贮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 为地下水利用和排除措施的制订, 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⑴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貌、水体和含水岩体, 具有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能够迅速地总结出该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
⑵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用遥感地质方法寻找地下水及估算地下水资源,由于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的边界相当准确, 所以用遥感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 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⑶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就可以有效地查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 能够做到合理布置矿井,进行有计划开采。这对于有效地减少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⑷ 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查。在我国三峡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飞来峡水利枢纽等许多大型工程都应用了遥感技术, 并取得重要成果。
5地质测绘发展的趋势
⑴ 测绘产品多元化。社会的需求,将促使测绘产品形成多元化。
⑵产品的多样化。多样化包括形式的多样化、比例尺的系列化、精度等级化、表达内容的实用化。
⑶产品的集成化。以“3S”为代表的测绘行业技术集成化产品,如全球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集成的车载导航系统技术与其它技术集成化的产品。
⑷ 产品的可视化。测绘信息的表达形式将更加直观、形象,软件界面将更加友好。
⑸ 产品的实用化。既能够方便日常工作、生活对地理信息咨询之需,又便于出行携带。上述多元化需求对测绘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促使测绘资料使用的思维方式、观念的更新。
6 结语
地质测绘是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机遇。现代测绘技术不仅是高技术发展的重要代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代表。发展空间技术,建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实施自主卫星对地观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也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系统是测绘领域的一门高科技技术,在地质测量中提高了作业效率,优化了制图方案,保证精度的同时,减少了外业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GPS-RTK 测绘技术 地质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26-2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测绘技术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测绘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各项工程的快速发展。GPS-RTK技术是在GPS测绘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测绘技术种类,也是GPS测量技术的一个突破。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地质测绘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GPS-RTK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定位,还能实现实时测绘管理,是当前地质测绘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测绘技术。
1 GPS-RTK技术概述
GPS-RTK技术在GPS技术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全新的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大多数测量都需要用到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这种技术是测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该技术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包含空间形状、地面控制以及用户设备三个方面,具有海、陆、空全方位观测、定位和导航功能,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可以对被测量的对象进行全方面的测量,包括被测量对象的点、线、面等信息进行确定。GPS-RTK 技术是在已知点的位置进行GPS接收机的安装,并且对GPS卫星的测绘情况进行相应的观测,然后将检测到的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出去,以便接收站进行及时地接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工程建设。GPS-RTK技术对应的流动站不仅要对GPS的卫星进行相应的观测,而且也要接收相应的电台发射的信号,这种技术相比于传统的GPS而言,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测绘的速度有了很大提升,精度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应用GPS-RTK技术可以对具体的位置进行确定,促进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地质测绘是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的一个关键步骤,地质测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水域、管线、房产等测量,地质测绘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在测量的过程中运用实时测绘技术,同时要加强定位管理。GPS-RTK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地质测量过程中应用GPS-RTK技术,可以不用布设相应的图根控制,只需要利用少量的基准点就可以对被测量的对象的点坐标进行准确的确定。如果在测绘的过程中使用了比较专业的测绘仪器以及测绘软件进行测量,通过电子记录方式就可以实现测量过程电子化。随着现在经济开发逐渐向水域发展,在进行水下测量时,GPS-RTK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导航,并且能够按照相应的距离或者时间对所测点的信息进行采集,只要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让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保持在水面之上,就可以对水下地形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准确的测量,然后利用专业的图形处理软件构成图形,就可以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测绘工作。
2 GPS-RTK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2.1控制测量
随着土地开发以及各种项目不断深入推进,在土地开发规划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准确的测绘,由于地质测绘过程中所面临的测绘面积较大、范围较广,而且对各种数据的使用比较频繁,因此在进行测绘管理时需要提高其精度。在GPS-RTK测绘过程中使用的导线大多是位于地面上的,随着土地开发进度不断加快,需要快速精确地提供测绘控制点。在常规控制测量中,需要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可以实现完全的通视,耗费时间较长而且测量的精度不高,在GPS静态测量过程中,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不需要通视,但是需要在测量之后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处理,不能在测量过程中实时地了解被测对象的位置,在测量之后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旦处理的结果不准,则很有可能会导致重新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应用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测量,在测量的同时就可以知道具体的定位,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一旦发现测量结果不匹配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重新测量,不会影响后续精度。比如卓资山县明辛山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天宝5800型RTK设备,在RTK测量结果中出现的误差都控制在厘米级范围之内,大约在0.2cm 到1.4cm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2.2线路放样和放线
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的线路放样部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线路放样中包括多种参数,比如放样线路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曲线转角、放样半径等,放样的方法比较灵活多变,在线路放样过程中应用GPS-RTK技术,可以实现随时转换,在放样时监测站的屏幕上有箭头指示表示偏移的距离以及偏离的方位,进行及时的调整,可以减小误差,直到误差小于设定值为止即可进行后续施工。在进行地质测绘过程中,一旦确定了线路,则要进行相应的规划放线,放线的点要满足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应该要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同时要确定放样的精度足够高。在规划放线过程中应用GPS-RTK技术,需要对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查,在进行放样时应该要注意测量点位的精度,如果点位的精度不高,则会导致点位测量的误差较大,利用GPS-RTK技术进行规划放线,可以满足较高的精度要求。比如在北京的某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测量,北京的椭球参数为6378245米,扁率为298.3,使用GPS-RTK设备和技术进行测量,需要将这些参数输入到基准站,然后再相继输入一些控制点的坐标,对基准站进行启动,如果所有操作都没问题,数据也呈现正常的状态,则可以对移动站进行初始化处理,并且进行相应地校正。
2.3土地测量
在地质开发过程中对土地进行测量是当前工程测绘的重要内容,在土地测量过程中,对各种测绘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利用该技术可以对土地的边界点的坐标进行实时的测量,确定土地的界限范围,从而可以进行准确的土地面积计算、土地权属调查等。该技术在地质测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土地利用、地质环境的了解、地质灾害的预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4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是地质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比如某地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各种地理、地质等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地形测量是现代测量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测量过程中会到野外进行地形情况的了解,因此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该城市对所管辖的某镇进行开发时,选取了城市基本控制网点作为GPS-RTK测量的工作基准点,根据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得到了测量的半径大小,然后又在该半径范围之内确定了三维控制网点,组成最终的测量工作控制点。由于该镇的地理位置比较复杂,居民生活居住区内建构筑物较高较密集,对测量信号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相对开阔的地区布设图根点供全站仪使用,可以降低测量的误差,在工业区则可以由测量人员持GPS-RTK流动站进去测量即可完成对所需资料的收集。
3结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强测绘技术的应用,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情况的了解有很大帮助。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常用的测绘技术有很多种,GPS就是其中一种,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PS-RTK技术,实现了测绘的精度以及实时性的提升,不仅可以对被测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还能进行实时动态的测量,相对于静态GPS测量,具有更好的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王廷刚.GPS RTK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
[2]张杰.浅谈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17).
[关键词]GPS―RTK技术;地质测绘;成本;误差
中图分类号:P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86-02
引言:地质测绘对我国领土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GPS―RTK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运用越来越为广泛,在各个行业中都有所应用。该技术是以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结构背景作为主要的探索对象,同时还涉及到了数学、化学、计算机等众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对GPS―RTK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运用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
GPS-RTK测绘技术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产生的,该项技术产生后受到了众多地质测绘工作人员青睐,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应用成效。GPS-RTK测绘技术最为突出优点在于定位时效性较强,测量数据精准性较为良好,可以加强计算误差控制力度。技术融合了多种先进科技,操作可行性也得到了较大程度提升,地质测绘工作开展不会在受到时间、空间限制。RTK测量技术详细阐述就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数据传输技术,自动化的对地质测绘数据进行传输。系统主要有三个有效分支,其中包括了基准站、数据链和移动站,在测量方面主要是以载波相位观为测量的基础,使得地面基础站存在的接收设备可以实时对其它可以观测的卫星系统进行动态化监测。数据链具有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将测量得到的信息数据全面、准确的传输给移动站,最后应用厘米级定位结果对移动站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审核。
二、GPS-RTK测绘技术的优势分析
(一)GPS-RTK测绘技术工作效率较高
地质测绘工作效率较高是GPS-RTK测绘技术具有的最为突出的优势,RTK基础站测量范围广泛,一般情况下优质RTK基础站测量半径可以达到两千米。这种测量技术与传统类型测量技术进行综合比对,可以降低测量控制点的数量以及测量设备移动次数。在正常电磁波环境中可以快速的对地点坐标进行定位,作业速度得到提升,测量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下降,可以降低测量外部作业开展成本投入,大幅度提升地质测绘工作效率。
(二)定位精准性较强
GPS-RTK测绘技术定位精准性较强,测量站之间不需要通视,没有进行控制点设置或者控制点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开展、刚精度的进行定位测量。只要GPS-RTK测绘技术基本工作条件可以达到相应要求,测量技术应用的平面精度与高程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三)可以降低外界因素对地质测绘工作开展的影响
传统类型的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会受到众多不良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测量区域地势地貌、气候环境、植被覆盖等等,这些因素会严重降低测量数据的精准性,测量工作速率也会受到损害。还需要注重的是,如果测量区域可见度较差、通视难度性较高,那么测量工作是无法开展的。但是GPS-RTK测绘技术应用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及时测量区域可见度较低也可以快速的、高精度的进行定位工作开展。
(四)GPS-RTK测绘技术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较高
GPS-RTK测绘技术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测绘工作,流动站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系统运行进行全面化、科学化的控制。只需要投入较少的人力资源,就可以自动化的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对测量误差进行有效控制,有效保障测量数据的精准性。
三、详述GPSAshtech快速―RTK进行地质测绘的实施过程
(一)野外数据的采集
在地质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应用GPS系统的两大功能,分别为动态功能、静态功能。静态功能具体指的是对卫星传输的信息进行接收,对地表设定控制点位三维空间坐标进行确定。动态功能是利用卫星系统,将已经知道控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单位,实地放样地面上。
对GPS测量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卫星信号接收设备数量不能低于两台。所有的接收设备必须要同步运行,同时对测量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从而有效确定不同接收设备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相对位置关系通常都是以定量形式进行表示的,也就是站点之间存在的坐标增量形式,向量是对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得到的观测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产生的。这是一种三维关系,与传统测量工作开展的三要素相类似。技术人员需要明确,GPS系统运行最终得到的测量结果是设站点之间存在的向量关系,测量结果并非是点位坐标。想要对观测点的实际坐标进行确定,必须要提供一个已知的坐标点,将其作为坐标计算的参考依据。结合已知点的实际坐标以及GPS测量系统运行得到的向量数据,最终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数据采集如表1:
1、静态数据采集
GPS静态数据采集需要通过三个过程来完成,分别为测量准备、测量实施与测量数据整理分析。GPS静态数据采集过程中,技术需要保证各个卫星信号接收设备所在位置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中,同时对阶段时间内可见卫星的原始数据进行进行采集。对于数据采集时间需要进行合理控制,时间范围确定需要考虑各个卫星信号接收机设备所在位置的距离、卫星空间分布情况和站c遮挡情况。当前时间阶段测量数据收集完成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接收机位置进行移动,进行下一时间断静态测量数据的采集。不同时段之间至少要存在一个衔接点,便于对不同时观测点进行衔接。静态数据采集完成后,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最终处理,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转变成不同测量站点之间的基线向量。GPS系统静态测量特点在于测量数据精准性较为良好,不足之处在于测量环节过于复杂,测量工作周期较长。
2、动态数据采集
动态数据采集需要将GPS测量系统中的一台卫星信号接收设备所在位置设定为基准站,在测量工作进行中基准站是固定不变的,所有的测量点位都是根据基准站进行确定的。基准站实际运行中主要是承担测量区域可见卫星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储存工作,其它卫星信号接收机被确定为流动站,接收机所在位置会根据测量工作开展需求发生改变。对流动站进行操作的地质测绘工作人员需要在测量区域往来走动,在多个观测点进行短时间停留,以便对卫星数据进行收集和储存。观测点停留时间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停留时间不会低于六秒。测量数据采集完成后,地质测绘工作人员需要将卫星信号接收机转移到下一个观测点继续进行测量工作开展。流动站操作地质测绘人员为了方面对设备进行携带,及时进行观测点转移,可以将设备装置于背包中。利用掌上电脑对接收机进行操作,从中可以了解到动态数据采集工作效率较高,不足之处是测量数据精准性如不静态数据采集。
(二)数据处理
地质测绘工作人员在对GPS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在办公室应用个人电脑完成,也可以在测量工作现场利用笔记本电脑完成。数据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地质测绘工作人员利用移动储存装置将GPS系统运行采集的众多信息数据转移到计算机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基线向量计算,并且应用软件中的检测工具对基线向量精准性进行评判,删除其中不合格的基线,高校进行网图编辑。对具有多余基线向量存在,并且形成了闭合环路的测量网进行自由网平差计算,从而剔除网图内部存在的闭合差矛盾,构建唯一性的集合图形,对已知观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配置,对平差进行有效约束,然后在对外部已知观测点所引发的符合差矛盾问题进行调整的同时,在快速的完成坐标的实际转换工作,满足用户对测量工作开展的多元化需求。GPS测量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能在隧道内部或者是水体中应用。图1为RTK工作流程图。
四、实例应用
(一)概况
为查明某矿区的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可采煤层的层数、埋深、厚度、分布范围和其他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审批设立矿区煤矿普查项目。该地区属山地形,海拔在160m~1150m之间,相对高差大,切割较深,通视条件较差。综合测区以上情况,通过分析和讨论,决定对卫星信号较好的山坡和平坦地区采用RTK进行测量
(二)一级GPS控制网的布设
采用边连式法布设一级GPS静态定位网,共布设6点。外业采用4台经鉴定合格并在鉴定有效期内的中海达V8双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静态水平2.5mm+1ppmD,垂直5mm+2ppmD)。观测条件和作业要求认真执行规范相应规定,同步同组有效观测卫星数均在6颗以上,PDOP值小于4,卫星高度角大于15°,观测时段长度大于60分钟。内业采用中海达HDS2003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控制网平差,对解算后为固定解的基线向量的方差比(Ratio)、中误差(RMS),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进行检核,剔除不合格基线向量,符合要求的基线向量在WGS-84坐标系内进行三维无约束自由网平差。
(三)RTK地方坐标系转换参数解算
选取分布均匀且能基本覆盖矿区的5个GPS控制点的两套坐标成果求解RTK坐标转换参数,采用七参数法,通过RTK手簿进行参数解算,其WGS-84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坐标及大地高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均由一级GPS静态定位网测定,解算后平面坐标转换残差最大值0.0149m,限差±0.02m,高程拟合残差最大值0.0234m,限差±0.03m,均符合RTK规范规定。
结语
GPS-RTK在测量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对提升地质测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着积极影响。测量技术应用不会受到测量区域通视条件等众多因素限制。降低了地质测绘工作开展的成本投入,避免测量工作开展对测量区域环境造成破坏。但是这种测量技术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这样才能使得我国地质测绘领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斌.GPS-RTK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文摘.2015(03)
[2] 赵得思.以地质R倒ぷ髡叩墓鄣闾教植饣嫘录际踉诘刂士辈橹械脑擞[J].矿山测量.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