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养生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观察时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做实验必须手脑并用,不假思索的机械操作将无法提高实验水平;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
二、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如果所提的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思维,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2、通过思路教学激发思维
所谓思路教学,就是教师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教学过程。
3、通过生物实验活跃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
3、比较、分类和类比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
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1、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2、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以新颖生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转化
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即了解你的授课对象,才能在授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运用“注意”规律,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那么,一节课40分钟,如果我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听课学习是很紧张的,这种靠意志努力维持的注意容易引起疲劳而导致学生注意涣散,便注意难以持久,学生听课状态出现游离。如果只凭无意注意来学习,更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想如能应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对我的教学方式、方法感兴趣就可以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间互相转换,使二者之间有节奏的交替转换,这样使学生的注意持久地指向教学活动,我就能主动的把握好课堂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技巧和技能才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如声音、景物、意外事情等因素,足以引起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无意注意,造成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镇定学生的情绪,比如有的同学上一节课遇到了不愉快的问题,下一节课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也有的同学听到老师讲有趣的问题,就一直想下去,不再注意老师接下来的讲解。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放松、镇定、加强主义的目的性。所以教师课堂的创造性与趣味性学生保持课堂上的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同时也要“见好就收”,注意引导学生回归重点。教师创设的或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三、领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六大技巧
1.重视听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的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
4.当堂弄清。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5.理清思路。怎样理清教师的引导思路呢?第一认清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怎样引入的,中间怎样分析引导的,最后怎么解决的,都应瞻前顾后地认识清楚。第二“过关斩将”,一条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几道弯,有几个关卡,老师带领学生怎么过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据,环环相扣,每转一个弯,每过一道关,是否顺利通达,还有没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评价老师思路。一般来说老师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什么地方,用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虚心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6.抓住关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
四、创设成功,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措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发明与创造无不是从质疑开始,鲁班因质疑“野草叶子为什么能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牛顿因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质疑“壶盖为什么会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质疑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正如法国的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质疑能力的先行养成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基石。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生积极、自觉的学习,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在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质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认为老师就是权威,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就是真理。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的能力。我认为学生缺乏质疑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不敢或不想提问题。有的学生“怕”老师,不敢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有的学生没有自信,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被老师同学嘲笑。
(二)学生提不出问题来。主要体现在:(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不能把发现的现象与相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三)老师不想让学生质疑。有的老师限于课堂时间紧,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想让学生占用课堂时间,也就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其实老师应该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次给学生解答了问题,今后学生会解答一系列问题,反而更节省时间了。再者,像物理这样的理科,一般情况下每一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老师怕学生质疑到后来太深入了,以至于认为浪费时间,或认为即使解答了他的疑问,学生也不一定懂。殊不知学生既然有这样的兴趣,我们为何不能利用课外时间帮其解疑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保持对学物理的兴趣,就相当于为学生请了一位课外辅导老师。
(四)老师没做好让学生质疑的准备。有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设计好问题,没有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没有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这样学生质疑能力的低下就不足为奇了。
二
总之,学生的质疑能力的不足是多方面的,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敢质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身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肤浅的,很“愚蠢”的,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得出最佳答案。
(二)让学生能质疑,抓好学生的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多做难题才能学好物理,其实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学好了,才能在此之上建更高的物理学大厦。所以在平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固了,才会把物理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对所学知识质疑。高中物理中先把必修一和必修二基础打好,教师在高一时尽量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
(三)让学生想质疑,积极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物理学中有很多知识是我们平常就接触到的,所以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快”提出了质疑,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首先提问:重的物体是否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用一个小铁球和一个小纸团同时下落做一个演示实验,明显是铁球下落得快;然后用一张纸攥紧的纸团(纸团直径较小)和用三张纸攥松点的纸团(纸团的直径较大)同时下落,结果是一张纸团下落得快,从而得出矛盾的结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质疑的冲动。再如在动量定理的教学中,诸论提到一个实验:“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结果是瓦碎蛋全。引入这样一个物理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用这个实验来引入:用大铅球自制一个大单摆,将摆球自平衡位置拉起一个小角度,并且让摆球紧贴鼻尖放手,学生都为我捏了一把汗,结果却是有惊无险。这时我提问:“摆球为什么不会伤到人呢?这里有什么物理规律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质疑。
(四)让学生会质疑,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辩,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大力提倡学生争辩,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海森堡与爱因斯坦等人长期激烈的争论后在海森堡的脑海中骤然出现的。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例如在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将全班同学分为几组,有的组体验两个弹簧秤互拉,有的组体验扳手腕,还有的组体验“互殴”,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谈感受,提问题,互相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
总之,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迁移和转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民族创新精神氛围的营造。但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是一个能力增强的过程,更是一个个人优秀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争取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高质疑能力的人、高创新精神的人、高综合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赵智朵.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01,(6):4-5.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生;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30-02
一、前言
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一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探索,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从而做到全面教育,实现合作之美。我们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来论述,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切磋学习。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环境造就人,氛围影响人。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的物理情境……”因此,我们要在物理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才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逐渐养成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合作的作用和乐趣。如有些家用小电器的修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学生会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今后生活中、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自豪。这样,学生就乐意去实践,乐意去合作,浓厚的合作氛围就形成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设计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设计问题是否恰当,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是否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这都需要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我们的生活与物理密切相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都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其次,我们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巧妙,要有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的动机,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我们设计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各个层面的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逐步地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分组分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理分组分工非常重要,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合作学习前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才能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他们潜力的提升,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同时,我们要注意把各层面的学生形成一种协作的友谊关系,多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点机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好物理建立信心。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我们的学生注意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多动手去尝试,去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才能创造“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氛围,培养和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及合作习惯。
五、注意引导调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调控是根据有效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要素进行适时调节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我们组织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课堂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物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等多种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同时。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息,及时处理,及时发出控制信息,以便早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才能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将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它改变了我们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动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都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惠国.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探索[J].中国当代教研,2007,(8).
[2]邵淑鸾.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2009,(05).
[3]张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