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范文第1篇

1.1 企业管理对教育培训管理的要求:

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公司各单位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适用于培训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培训服务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旨在满足下列需求:

1)通过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使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需求,提高管理水平。

2)提高各单位员工的工作水平及个人素质,提供适应公司发展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培训服务。

1.2 目标描述

根据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的要求,公司制定的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是:

1)培训组织有保证,有教育委员会,培训列入职代会审议议题及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将培训管理部门编制合理纳入主业机构,建立三级培训管理网络。

2)师资力量充足,发挥兼职教师队伍作用。每年度对优秀培训工程师、培训员、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3)培训管理标准、资料健全、培训设施齐全,培训经费不低于公司规定(占工资总额的2.5%)。

4)完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根据本单位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员工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培训率、安全生产水平及其他指标符合网公司规定,并能最大限度创造培训效益。

1.3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的范围

本标准化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培训工作的过程控制,并覆盖所有与之有关的业务。

1.4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为创建一流的电网公司,制定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要求各单位认真理解,并在培训工作中倡导这样的文化理念:

与时俱进的培训理念;

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

优质高效的培训质量。

1.5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

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

1)形成文件的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2)培训标准化管理手册;

3)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及经过识别所需形成的程序文件;

4)为确保其过程有效运行和得到控制所需的文件;

5)标准所要求的记录,包括培训管理和培训业务活动所需文件。

1.6 指标的最佳值

全员岗位培训率:100%

上岗合格率:100%

技术工种持证率:90%

2 培训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

2.1 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2.2 培训标准化管理流程图

2.3 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培训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系统性的文件体系,建立培训管理平台;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推广标准化管理理念,使管理参与者使用同样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实施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各单位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成立相应的机构完成整体工作的方案制定

2)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管理者代表及相关人员

3)将目标分解到培训部门内不同层次和职能;分解时必须在管理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包括满足培训所需要的内容;

4)目标做到定量化,可测量,如有定性的内容,也要做到可衡量化比较。

5)为保证持续改进,培训部门内、外部情况变化,如送培情况变化,组织机构变化,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变化等,可能导致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更改时,要预先进行更改策划,以保证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防止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局部或整体失效。

2.4 关键节点说明

1)领导重视。培训标准化管理涉及面广,需要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没有领导的推动很难实现目标。

2)重视培训。想提高执行力必须要求管理参与者以一种管理语言进行管理活动,因此通过培训统一观念是必不可少的。

3)管理标准建立。为实现已制定的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各单位培训部门需要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培训实现过程进行策划,组织编制、审核与批准程序文件,为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依据,并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

2.5 岗位设置及说明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1)培训部门主任:

负责对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及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和实施相应程序性文件;

组织制定各单位培训发展规划,决定各部门人员职责和权限;

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对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适宜性监督检查;

主持管理内审,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接口,确保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负责提供确保满足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种资源;

负责培训项目的审定与执行;

负责委托培训项目的审定与执行。

2)培训部门副主任

协助培训部门主任进行全面工作。

3)生产人员培训管理

负责分管的支持性文件的编制、审核与体系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负责实施生产人员培训工作;

负责编制生产人员培训教学计划,制定培训费用预算,承担培训班组织工作;

负责收集对培训教学方面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负责生产人员培训项目

设计、开发。

4)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负责分管的支持性文件的编制、审核与体系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负责实施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负责编制管理人员培训教学计划,制定培训费用预算,承担培训班组织工作;

负责收集对培训教学方面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负责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设计、开发。

5)综合管理

协助生产及管理人员培训专责处理培训综合事务,包括报表及其他一些培训支持。

6)管理者代表

确保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并使其文件化;

向培训部门主任报告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确保培训部门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就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进行联络;

负责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内部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

负责按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

2.6 记录形式

见:5典型案例。

3 绩效评价

3.1 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

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为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华北电力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华北电力人才评价指导中心、华北电力技术院,日常工作由人事部负责。每两年一次对各单位进行培训评估。

3.2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生产专业培训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考 核 内 容考核分考核规定考核依据

一、

职业资格培训

35分1、生产人员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1)88个特有工种的在岗人员通过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持证率达95%

(2)通过鉴定人员高、中、初级比例达到2:4:420分

(1)项占15分

(2)项占5分

(1)每低5%扣2分,比例低于70%不得分

(2)未达到比例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2、生产人员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通用工种持证率达100%

5分

每低10%扣2分,比例低于80%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3、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取证,持证率达到100%5分达不到标准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4、鼓励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取得行业工种或通用工种中生产岗位证书2个及以上的人员达到全部生产人员的10%5分达到10%得5分;达到5%得2分根据企业持证人员名单二、

公司组织的普考、调考

20分1、调考10分第一名得10分;

第二名得7分;

第三名得5分,

第四名得3分,

第五名得1分。各次考试分数(由人事部提供)

2、普考10分第一名得10分;

第二名得7分;

第三名得5分,

第四名得3分,

第五名得1分。各次考试分数(由人事部提供)

三、

技术 比赛、知识竞赛

20分公司以上级别的技术比赛、知识竞赛

10分

团体成绩

团体第一名7分,

团体第二名6分,

团体第三名5分,

团体第四名4分,

团体第五名3分,

其他得2分。

个人取得成绩

第一名3分

二至五2分

其它得1分各次比赛结果

公司级的技术比赛、知识竞赛

10

团体取得成绩:

团体第一名8分,

团体第二名6分,

团体第三名5分,

团体第四名4分,

团体第五名3分,

其他得2分。

个人取得成绩:

第一名2分,

二至五1分,

其它得0.5分。

未参加不得分。各次比赛结果

四、

开工前培训

15分220kv开关、变压器检修、输电线路等项目,由网公司下发,直属各单位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各单位组织培训并实施生产单位选择大修设备进行,基建单位选择新开工项目进行15编写了作业指导书3分,根据作业指导书对所有项目人员组织了培训2分1、编写了作业指导书并通过审定

2、培训记录

五、

安全性评价培训

10分安全性评价中自查及专家检查发现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列入培训内容10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培训计划,并有每次培训记录

3.3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3.4 绩效评价的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法

对各单位的考核分为两部分

1)年度的生产专业培训考核

2)每两年进行一次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评估

数据采集分为自行申报和现场查验两种方法。

3.5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按照年度考核的结果,对各单位兑现每年度的考核奖。

按照每两年的评估结果,评选出培训先进单位,并兑现奖励。

4 持续改进

4.1 培训标准化管理的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

各单位需要建立、实施并保持培训标准化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以确保体系能有效和持续的不断完善,使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能持续、有效的执行。要关注员工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这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单位在每年进行一次管理内审,时间由各单位根据情况确定,由各培训部门主管领导主持;每两年进行一次外审,与公司教育培训评估同步,由公司评估组进行审核,以公司教育培训评估为标准。

4.2 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内审)

建立、实施并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系统,培训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具体实施如下:

管理者代表任审核组组长,确定审核组员,成立审核组。

在每年年末组织有关人员对下一年度审核方案的进行策划;

内审组编制当年审核计划,并依据审核计划实施审核;

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完成内审报告,并跟踪验证培训项目的纠正措施;

内审组整理相关记录作为管理评审的资料。

1)评审准备

每年进行管理内审,由培训部门主管领导进行组织,培训部门提供评审材料。

2)评审结果

管理评审结束后,需将评审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评审结果包括以下方面的有关措施:

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培训需求分析的改进;

培训计划的改进;

培训业务的改进;

培训评审的改进

培训资源的改进。

3)评审记录

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要求形成报告。

4.3 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外审)

1)每两年进行管理外审,由公司组织教育培训评估,单位提供评审材料。

2)评审结果

由公司评估组反馈给单位,

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纪录,评审结果包括以下方面的有关措施:

培训组织保证的改进

教育资源配备的改进

教育培训业务的改进

教育培训效益的改进

3)评审记录

按公司的要求形成评估报告。

4.4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为确保培训的持续发展,将通过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内部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数据分析的输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及管理评审等手段,寻求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的机会,使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培训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系统,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要求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放生,体系规定了以下内容:

1)识别和评审不合格;

2)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和实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5)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4.5 对工作流程产生影响的预防措施

培训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体系,各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要求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的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发生,体系规定了以下内容:

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3)确定和实施防止发生潜在不合格所需的措施;

4)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5)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5 典型案例

以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标准化管理为例,中心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共制定了22个程序文件,见以下文件清单:

1、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

2、教学服务提供过程控制与确认程序

3、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4、内审管理程序

5、培训教学服务防护控制程序

6、培训教学开发控制程序

7、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8、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9、外包工作控制程序

10、文件控制程序

11、学籍管理控制程序

12、学生(学员)管理服务控制程序

13、职业技能鉴定控制程序

14、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5、不合格品(服务)控制程序

16、采购控制程序

17、短期培训教学服务提供控制与确认程序

18、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1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21、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22、记录控制程序

这些程序文件覆盖了中心的全面工作。这里以其“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为例”: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工作进行控制,确保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视与测量工作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2 主任助理:负责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3 培训管理部:负责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的质量进行监测及确认工作。

3.4 培训教学部:负责对师资与培训实习场所及设施的监测及确认工作。

3.5 行政处:负责后勤服务质量水准的监测与非基地基础设施提供质量的监测工作。

3.6 学员工作部:负责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

4 程序

4.1 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监测的内容师资能力;

培训教学内容的充分性与适宜性;

培训教学服务提供的时间;

基础设施提供的规模、数量(包括实习/实验设备);

后勤服务水准。

4.2 监测的实施

4.2.1 师资能力的监测

a)在长期培训合同执行前,由培训管理部按《教师业务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授课教师的选择与任用,实施审批;

b)教学副主任及培训教学部、培训管理部有关人员,每月对培训授课质量进行一堂次听课检查,并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由培训管理部负责统计。

4.2.2 培训教学内容与提供时间的监测

在各类培训教学过程中,由培训管理部按《教学质量评估条例》的规定,对授课教师的出勤、教案、授课计划、授课进度、课堂日志情况,每周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抽查活动,并填写“教学质量抽查表”。

4.2.3 学员管理服务的监测

学员工作部每月按《班级常规考核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对学员管理服务/学生宿舍内部环境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并填写“班级常规考核记录”;

4.2.4 每学期末,由培训管理部汇总教学质量检查记录和班级常规考核记录,编写“教学质量季度检查评价报告”,于放假前报教学副主任审阅。

4.2.5 基础设施提供情况的监测

a)培训教学部每月按《实习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基础设施状况检查表”交行政处;

b)行政处每月组织相关外包方对非基地基础设施及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基础设施状况检查表”;

4.2.6 后勤服务水准的监测

a)校园及办公环境,按《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的要求,由本中心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检查与考核,并填写“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表”;

b)行政处每月按《食堂管理办法》对餐饮服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填写“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表”;

c)行政处于每季度初月15日前,汇总有关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记录,编写“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评价报告”,报主任助理审阅、批复。

4.3 放行的准则

4.3.1 在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由培训管理部/培训教学部分别对长期/短期培训进行确认,确定本中心是否已全部完成有关培训合同规定内容,同时以“培训合同完成报告”的形式报教学副主任审批,并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服务对象,然后安排培训结束的后续工作。

4.3.2 学生/员的学籍管理,由培训管理部按《学籍管理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确认,并履行相应的规定和手续。

标准化管理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标准化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对林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三条凡下列需要统一的林业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林业标准(含标准样品)。

(一)林业技术术语,以及与林业有关的符号、代号(含代码)、图例、图标;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施工与作业过程中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作业及其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营造林生产技术要求;

(四)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荒漠资源经营、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技术要求;

(五)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技术要求和方法;

(六)林业生产所需原料、材料以及林业行业特有的药品、设备、机具的技术要求;

(七)林业产品、林木种苗的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和试验、检验方法以及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八)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森林、野生动植物检疫、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九)数字化林业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要求和方法;

(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技术要求;

(十一)森林风景资源调查、规划、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十二)其他需要统一的林业技术要求。

第四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林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

第五条林业国家标准、林业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一)森林食品卫生标准、用于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生长发育、森林防火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制品标准;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狩猎场建设的安全与卫生(含劳动安全)标准,林产品生产及其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含劳动安全)标准;

(三)森林动植物检疫标准;

(四)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

(五)林业生产、野生动植物管理需要控制的通用试验、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六)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标记方法和标准;

(七)野生动物园动物饲养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

(八)涉及人身安全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专用设备、机具的质量标准;

(九)林业生产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标准。

上述标准以外的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类型。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全文强制;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条文强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企事业单位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协调。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化规章和制度;

(二)编制林业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和林业标准体系框架;

(三)组织拟订林业国家标准;

(四)组织制定、审批、林业行业标准;

(五)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并对林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管理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七)根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建立林业行业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机构,开展林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工作;

(八)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九)负责林业行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参加有关国际标准化活动;

(十)负责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领导与管理。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编制林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组织拟订林业地方标准;

(四)组织开展林业标准化人员培训;

(五)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并监督检查;

(六)组织、指导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七)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九条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

第十条国家统一规划组建的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专门从事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在林业专业范围内开展标准化技术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专业标准体系表;

(二)提出本专业拟订或者修订的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的规划以及年度计划项目的建议;

(三)协助组织本专业范围内的标准拟订、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四)承担相应的国际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

(五)审查上报本专业的标准草案,对标准草案提出审查结论意见并对标准涉及的技术问题负责;

(六)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委托,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认证等工作中承担本专业标准化范围内产品质量标准水平的评价工作,以及本专业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七)开展本专业标准宣传、贯彻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当有行政管理机构的科技管理人员参加。

国家林业局根据需要确定的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参照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职责承担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第三章林业标准的计划管理

第十一条林业国家标准计划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编制。

林业行业标准计划按照以下规定编制:

(一)国家林业局按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编制原则和要求,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编制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和要求;

(二)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在林业标准体系框架内,根据林业建设实际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意见,提出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建议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经汇总、审查、协调后,批准下达林业行业标准项目年度计划。

第十二条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作规定的或者规定不全的技术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编制林业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建议。

第十三条没有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已有规定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上述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第十四条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实施的林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式后,应当作相应的修改或者终止执行。但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除外。

第十五条林业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已经下达的林业标准项目项目进行调整:

(一)确属急需的林业标准项目可以申请增补;

(二)确属特殊情况,对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标准内容、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等,可以申请调整;

(三)确属不宜制定林业标准的计划项目应当申请撤销。

第十七条需要调整的林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由起草单位填写林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报国家林业局,经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调整的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由起草单位填写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报国家林业局批准。

调整的林业标准计划项目未获批准时,应当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第四章林业标准的制定

第十八条国家林业局主管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应当按照林业标准计划与林业标准计划项目起草单位签订林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

第十九条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起草单位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二十条起草单位应当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标准起草小组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三)主要试验或者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结论,预期的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对需要有标准样品对照的林业标准,应当在审定标准前制备出相应的标准样品。

第二十一条起草单位应当征求生产、管理、科研、检验、质量监督、经销、使用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对林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林业标准应当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二十二条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征集的意见对林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提出林业标准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及其它附件送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审查。

第二十三条林业标准送审稿由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审查;未成立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由国家林业局或者其委托的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条的规定组织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家林业局或者其委托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织林业标准审查时,应当有生产、设计、管理、科研、质量监督、检验、经销、使用等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参加,其中使用方面的代表不应少于参加审查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林业标准的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具体审查方式由组织者决定。对技术、经济影响大,涉及面广的林业标准应当采用会议审查。

采用会议审查,组织者应当在会议前一个月将林业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等提交给参加标准审查会议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采用函审,组织者应当在函审表决前两个月将函审通知和上述文件及林业标准送审稿函审单提交给参加函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标准的起草人不能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者的四分之一。会议审查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为通过;函审,必须有四分之三的回函同意为通过。会议代表出席率及函审回函率不足三分之二时,应当重新组织审定。

会议审查,应当由组织者写出会议纪要,并附具参加审查会议的人员名单。函审应当写出函审结论,并附函审单。

会议纪要应当如实反映审查会审查情况,内容包括对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至(十)项内容的评定结论。

第二十六条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审查会或者函审专家的意见对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下列林业标准报批材料,报送相应专业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一)林业标准审报单;

(二)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四)审查会会议纪要和会议代表名单,或者函审单和函审结论;

(五)意见汇总处理表及其对应标准草案;

(六)被采用的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复印件)和译文;

(七)符合印刷、制版要求的插图与附图;

(八)含标准报批稿和编制说明的软盘。

前款规定的报批材料,(一)至(五)项的材料按照顺序装订成册,国家标准一式6份,行业标准一式4份,(六)、(七)、(八)项的材料各1份。

第二十七条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收到林业标准报批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对于符合报批条件的林业标准报批稿,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填写林业标准报批签署单后,报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八条林业标准的修改按照本章有关规定进行。

第五章林业标准的审批与

第二十九条林业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

林业行业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审批、编号、,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林业地方标准由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企业标准的编号、审批、由企业自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第三十条制定林业标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应当按照标准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归档。

第六章林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林业建设工程应当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

第三十三条林业标准后,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科研、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培训,贯彻实施。

第三十四条企业应当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应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

第三十五条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鉴定,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均应当按有关标准或者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化审查。

第三十六条对技术水平高、取得显著效益的林业标准,可以按照规定申报科技奖励。

第七章林业标准复审

第三十七条林业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林业标准的复审由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单位进行。

林业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指导性技术文件三年内必须复审,以决定其继续有效、转化为标准或者撤销。

第三十八条林业标准复审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不需要修改的标准确认继续有效。确认继续有效的标准不改动顺序号和年号。当标准再版时,在标准封面的标准编号下注明"XXXX年确认有效"字样。

(二)需要修订的标准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修订的标准顺序号不变,只把年号改为修订年号。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林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除本办法已有规定的以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管理。

标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管理措施;中药药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12-02

我国的中药历史已经历经千年有余,当中的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有相当丰富的中药资源。我国中医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些丰富的药学资源以及深厚的中药文化之中。可是在国际化市场中,我国的中药贸易却没有多大的占有率,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药药剂的标准化没有取得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为了实现我国中药药剂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中药市场在国际上的占有地位,实行中药药剂标准化是十分关键必要的工作。

1 我国中药标准化基本现状

为了确保我国中药长期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能,中药标准化研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此项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并且相对复杂。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对目前状况下中药标准化情况有了整体性的分析研究,慢慢从中药标准化的瓶颈中挣脱。

1.1 中药国家化标准现状 我国关于中药方面的标准程度并不深,数量也非常少,现如今这方面的标准大约只有20余种。而且这些少量的标准,涉及的广度深度都不够,主要的中药标准只是规范了人参、鹿茸和枸杞这样一些相对珍贵的药材。

1.2 中药行业标准化现状 中药行业标准中牵涉的方面较多,包括了卫生部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对外贸易部门等等。在这些方面我国都有进行相关的规定,尤其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贸易行业中对中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药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2 我国中药药剂标准化问题

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度。

2.1 中药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各种资源。也正是因为地广原因,造成中药资源分布广泛,中药来源相对复杂,并且各个地区用药的习惯都不一样,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自身实际操作的用药习惯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中药材料当中,很多情况下药材名称相同但是效用却千差万别,或者是同样一种药材,各地的叫法却完全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容易造成药材使用混乱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后果[1]。并且,我国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各个地区的环境气候都有显著差异,这就造成我国的中药种植、加工、保存等等都出现极大的困难,很难完成统一的标准化形式。

2.2 中药制作方法没有统一标准 我们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之下,根据中医药制剂的具体要求制作中药饮片。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操作之后,中药不论是药理还是药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西药不一样的是,中药的加工制作主要是依据传统的技术以及工作经验,并没有整体统一的制作方式,并且鉴定中药综合作用的标准也非常少。这就造成饮片加工制作的技术以及质量评价缺乏整体性标准。

3 强化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

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总结相关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现阶段中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强化中药药剂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考虑。

3.1 建立完善各类标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矩标准是不能得到长远发展的,中药发展同样如此。中药药剂的标准化需要落实到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建立完善标准化的操作步骤,不但能够促进日常管理更加细致有效,还能够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步骤,提升工作效率。中药制作标准要得到尽可能的统一才能够保证制成的中药饮片安全有效。中药诊断学与治疗学是相对复杂的,并且临床试验操作相对复杂,因此有一个量化标准不能够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标准,也能够规范化中药临床治疗的管理操作[2]。

3.2 创新管理形式 中药企业需要在原本的工作基础上,不断使用并且发展新型技术,建立完善企业标准操作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提升中药药品的质量,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保障;另外使用了新技术之后,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并且提升药品的质量与产量。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是能过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创新开发都有较高标准,因此在实行标准化的过程中,管理形式的优化创新是必须操作的基本步骤。

4 结 语

对于中药管理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并且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善。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非常突出的价值。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要完整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创新新型发展形式,才能够有效提升中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我国的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能够有全新发展[3]。严格贯彻执行能够促进我国的中药事业不断发展并且和国际市场接轨。

参考文献

[1] 张庆平.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探讨[J].海峡药学,2009,18(09):321-322.

标准化管理范文第4篇

西方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坚守契约精神,构建了相当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道德约束机制。从政府的公信力到企业的债信体系乃至公民的守信精神,使得可度量标准化管理(包括国家治理)作为民主人权的主要实践形式。这显然区别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作为主流文化的大中华文化圈。众所周知,“中庸”之道“和”文化组成儒家文化的主要观念,外化为人们的处世之道。其结果产生了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行为模式。

管理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子系统,长期以来,公推西方管理理念和手段,可悲的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我们知道管理双方作为个体,传统思维取向存在着不可磨灭性,西方理念的吸收、涤荡的结果,难以避免传统思维的定势。同样,儒家文化氛围的“信”比较于西方的债信文化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如此,笔者提倡企业管理应该将可度量标准化西方管理模式与传统混沌哲思结合,导入混沌管理概念。

二、混沌管理的概念以及可操作性

不可否认西方管理学中同时存在混沌管理的思想。这可能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而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所谓混沌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如此界定:建立在可度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赋予被管理者让渡利益,超出其期望,催发其积极性动力,实现即期目标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服务于下期管理目标的高效实施。

混沌管理在消费群管理、组织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下文逐一论述。

三、消费群混沌管理的运用

让渡价值理论是我们熟知的市场营销概念之一。而让渡价值的应用却是大多数企业营销人员不曾应用,或者说不知如何应用。再或者说无法找到应用的理论依据。

混沌管理提供让渡价值的应用理论基础和让渡价值理论运用效果的评价体系。让渡价值理论基本含义就是消费者选购消费商品和选择接受服务后的超值心理,由此引发的再次消费愿望同时产生转告他人的冲动、行为,客观起到稳定和发展消费群结果。

混沌管理必须作为可度量标准化管理的补充。大家知道可度量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在于产品性价比尽可能匹配、促销广宣准确固定、售中过程的标准化服务、量化售后服务准则等,均严格限制。建立在契约准则的前提下,不允许超越和删减。消费群体共性化作为可度量标准化消费群管理的出发点。然而,消费个体的个性因素被完全抹杀。由此,造成消费群让渡价值的缺失严重的情况。

混沌管理的导入,就是允许一定比例的非标准运作。比如,针对个性化消费者的要求,提供其所要求的产品设计、价格让渡、赠品变更、超标准服务,同时,还要根据其兴趣要求指向给予小幅度产品改进设计意见、再次让渡、赠品追加、超高标准服务。如此,让渡价值必将得以应用和体现。消费群的稳定扩充定在情理之中。

混沌管理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营销管理者标准制定过程中包含超标准运作额度和准备的前提下,建立消费群评价反馈体系,即期反馈非标准化的结果。消费群模块,通过消费群模块走势图弹性分析,获得评价结果。

四、组织混沌管理的运用

西方组织管理学要求,组织必须有准确目标、规范化制度、规范化组织成员行为规范、可度量的绩效考核体系。组织战略、愿景管理当然也得到应用。

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组织战略的可执行性,持续性往往难以保证。流于形式和口号。愿景管理的引进也紧限于阶段性鼓舞士气,服务于阶段目标,失去愿景管理的本意。严格意义上说,产生这样的现象,同样由于传统文化的反作用力和破坏力。也就是,反传统无视传统的作用力其必然结果导致传统破坏力的增强。

组织混沌管理能够解决数量标准化组织管理的不完整性。组织目标、制度制定、组织成员行为规范、组织绩效设计过程中,引入弹性评价体系,实施例外管理。并实施超组织管理标准度量。强化热炉法则或聚变效应。

同时,组织混沌管理的导入能够提供组织战略变更和发展的空间,使组织战略具备执行力。愿景管理必须亲和组织战略,不确定混沌因素的积极取向应作为有意补充。

五、客户混沌管理的应用

客户混沌管理主要体现在营销政策(折扣、返利)超标准奖励或处罚,客户服务的拓展提供客户要求和超越客户要求的服务指导培训。由此提高客户期望和恐惧心理落差。达到管理稳定发展客户群的目的。

例:某制造企业的某经销商年终返利按照标准核算为10000元,给予其12000元的返利,超越客户期望,虽然违背契约,但是积极性违背契约使该客户获得超期望利益。如果,同时再给予该客户精神鼓励,帮助提高其店誉;那必将推动该客户明年进一步提升该制造企业产品产品在该客户公司份额。反之,如给予8000元,则可能促使该客户积极性下降,导致下一年度在该公司的份额下降。还可能导致该客户以制造企业违约为由,降低对该制造企业的信任乃至终止合作。

同理,如该客户违约操作,给予加重处罚,则有利于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下游企业同样可运用混沌客户管理,增强上游企业的下阶段合作信心,客观起到阻止竞争对手的作用。

混沌客户管理同样要求预留超标准管理所必须支出的物质服务成本允可额度。否则,无法实施。

标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产运营 策略 EMS企业

一、EMS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环境

企业环境在经济的大前提下,还受着自然条件与技术文化因素与政治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企业的真正运营中,我们的管理策略受着这些综合方面的多重制约,而在这里,EMS企业面临的重点环境特征如图1所示: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于直接投资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全球性产品快速增长率,我们在世界经济的角度下来看,结合了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广泛使用与普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于新产品新科技的应用与研发需求增多,全球的经济增长点汇集在于高新科技与高附加值产品上,这样就对我们EMS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却是不能回避的。在新时代的企业生产中,我们更关心的是绿色环保,对于以往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与粗放性生产,造成的森林与水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全球气候的极端化现象,我们现在要改变成可持续性发展,要有生态供应链,和谐自然的观念。

(4)对于生产过程中,技术的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降低劳动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产品的更新与研发则要求我们紧跟市场变化,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在产品的交货期上,有更高的时间要求,这就对我们如何赢得市场与客户,提出了高效化生产与技术的研发周期要求。

(4)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AMT在是对加工中心体系,、柔性制造体系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的统一集合化生产,在EMS企业生产上,这种方式的大规模应用与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自动化程度。

二、如何设计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方案

(1)产品选择、研发方案。在产品的选择上,要进行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在广义的产品概念里,分为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与两者之合。在这里,我们要看到,产品的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一点,对于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环境与自然资源条件,都要做好有效的调研,同时,还要看到法律与文化层面上的发展与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来得出,一个产品的生产价值。而在产品的研发上,我们要紧抓住科技与创新。在这里,也有一种情况,对于市面上已有产品的跟风生产与模仿,在成本上来说,费用小,且风险低,但是这样就无法成功打造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如何做好企业的研发,就要在设计与专利上,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力成本与财力成本上,还要看到时间成本,对于社会上已有的成果要积极吸取经验,同时做好自己的产品专利工作。必要时,还可以联合外界力量,做好联合研发。

(2)生产运营模式。在这里,我们对于做好EMS企业的生产运营上,已有的模式有三种,代购和自制,和定制。一般来说,第一种代购与外购对于零部件的采购上,要求较高,主要是采购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分工的好处,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零部件的采购选择,这一种对于品牌效应强大的企业是相当有好处的,对企业本身的核心科技含量要求也很高,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不会因为采购而处于弱势。第二种自制上,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会产生人力成本与生产成本,且在管理与技术成本上,也有相对应的要求,产品的生产周期将被拉长,但企业产品运营生产的安全性上,是相当有好处的,对于第一种代购与采购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与联盟利益分配危机,这一种方法在独立性上大大优于第一种。第三种定制,则建立在高质量与大数量上,这里我们要看到这三种的共同要求就是对于产品的质量严格要求,任何市场上的产品想要取得真正的口碑,都必须建立在客户信任的质量基础上,而定制就是在这里通过产品的质量优势来进行品牌的运营与维护。大量的产品订单对于定制的个性化生产,与标准件的质量要求更高,但是这一种的重点在于,让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成为质量生产的标准化模板。

三、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要点

主要在于对产品选择的一贯性,与对于人力资源的运用上。我们要看到,产品的创新是重要,但在制定一个方案后,要有无库存的生产与精细化生产的意识,那么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科技的攻关与灵活地调整生产策略。而人力资源上,要重视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进修,意识到企业的柔性运营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外部力量,在市场的良性力量推动下,做好社会与企业的互动,对于国家政策与市场反映,要及时调整企业运营,争取做到顺势而动,在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上达成一致步伐。

四、结语

对于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研究,是在基于对市场的清醒认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与对于产品高科技附加值的不断探索上的。现代全球化的竞争让企业面对的市场变化更多,但同时企业能够运用的生产资源与经验选择范围也更广阔。我们要看到,企业的品牌价值不仅建立在优良的产品性能上,还有在市场上的形象,如环境友好型企业。对于产品的选择上同,要有社会发展的意识,对于国家与整个社会,EMS企业在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同时,还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社会使命,只有在这样的意识观下,结合做好人力与财务管理,再加上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才能真正让企业高效运营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