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施工学生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pplied talent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were carried on teaching reform. Th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as discussed from necessity and ideas of course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course development design idea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ork process-orien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was highlighted.
关键词: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Key words: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k process;cour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53-02
0 引言
高职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无论是从知识体系、就业渠道、还是学历层次上,都无法与之抗衡。而现如今,高职院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就业形势也是异常严峻。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为扭转被动局面,适应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寻求适应于现代高职教育,适应于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组织方法。作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课程改革项目的一名参与者,笔者也积极投身于高职课程改革的事业中。以下将以《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来探讨“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1 《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是以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为目标的核心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流水施工计划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等。多年来,这门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诸多问题。
1.1 从现有课程的知识结构上看,课程开发主要是以学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基本沿用本科的学科体系结构,导致与岗位需求仍然存在距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过深、过难,理论内容偏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偏离了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课程教学中所谓的“工学结合”,虽然有“工”、有“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真实的工作”和“顶岗实习”真正全方位地联系起来,更没有把它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也应该区别于本科教育。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仍占主流,实训多被忽略,并且,理论和实践脱节,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4 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也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过程性考核及实践操作考核欠缺。
上述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积极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的设计。
2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提高学院教育质量为核心,举校企合作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在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组织起整体架构,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开展项目教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规范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不断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
2.1 了解市场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首先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描述出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二是按照合同指标通过有效的策略全程监控和管理成本消耗和工程质量。
2.2 构建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设计成与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有关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中并且尽量要以教学项目的形式表现。教学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为学习情境一: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学习情境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3 项目划分,学习任务确定 结合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中,确定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细分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五个工程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即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学习情境二划分为三个工程项目:项目一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二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项目三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及现场管理。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工作任务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形式上可进行多样化选择,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3.1 以项目为载体展开教学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逐项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先根据项目工作要求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模仿试做,并指出模仿过程中的错误,要求学生重做,最后由教师总结以促进提高的教学步骤完成项目教学过程。在进行项目具体操作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点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项目的展开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教学法 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课堂,由他们由浅入深的给出几个典型工程案例,通过引导、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亲身感受到实际生产和工程实际的氛围。
3.3 真实工程模拟教学法 利用项目管理沙盘实训来模拟真实工程项目场景,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可以一个最简单的框架结构项目为实训内容按照不同的工序展开教与学,让学生围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业务操作、资源合理利用等核心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施工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市场资源的有限性及风险性,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领悟科学的施工管理规律,提升现场管理的能力。
3.4 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在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由学院出面联系实际工程项目,将课堂搬到工程施工现场,并聘请施工工地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也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 考核与评价
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原则,将原来主要以期末考核为主的方式转变为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5 结束语
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教学中,大大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离状况,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更为有利,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另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项工作任务中,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而这正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一项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明耀,文娜先,姚书琴.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设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97-100.
工程开工前,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合同、各种工程施工图纸、规范等,认真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区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将有关控制点及资料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进行基础开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测量,以便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轴线和高程放样及传递、基础施工测量、墙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同时在各测量工序间及时进行班组验收及监理报验,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工程测量资料归档,确保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此,课程考核应该紧紧围绕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须的测量技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充分发挥考试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测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采用我院自编教材,96学时,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一般安排56学时左右,按顺序讲授初识测量工作、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7个单元。课内实践紧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了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场地原始地表标高测量及土方量计算、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DJ2测回法观测竖直角、DJ6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直线定线及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量距、全站仪闭合路线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钢尺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建筑物定位与轴线放样、点位高程放样等项目,课时在40学时左右。测绘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上述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编教材、工作单和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应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测量实训室、风雨实训室、测绘工学结合电教室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工程实际现场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实的任务及作业现场进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序质量验收检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结合近两年来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理论+技能”,日常仪器技能与期末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
2.1理论考核
理论统考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理论试卷的命题前三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注重对测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题简答、计算、实践操作题则注重对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评卷,共六大题,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大题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的项目结合平时课内实践项目进行,考核项目及分值见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15%,主要以平时学生工作单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答辩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给出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实行日常考核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随时向测量实训室借取仪器进行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日常考核还结合学校、学院每年的测量技能大赛,“鲁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动展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在竞赛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2.2.2期末结业技能考核
期末结业技能考核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课内实践及平时练习的检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进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项:DS3微倾式水准仪闭合路线水准测量;DJ6光学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拓普康全站仪平面点位放样。技能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5%。
(1)技能考核组织及考场、时间轮次安排。
水准仪场地、经纬仪场地、全站仪场地各由测量教研室3名教师负责组织考试,共9人,编号为T1、T2、T3等。同时对建工学院13级应参加考试的700多名学生按班级抽签顺序重新分组编号,以字母A、B、C等分为考试大组,每个场地由一组36名学生同时考试,又分为3个小组(例如A组学生又按小图1考场布置组编号为A1、A2、A3等),对应三位监考老师。每位老师每一轮负责本场地本组内12名学生的监考,其中学生按3人一组。每项比赛时间均按30分钟计,到时应立即停止考试,换下一个人进行操作。每位老师所监考的12名学生本项目的考试应控制在2小时能完成,之后再进行转场进行下一项目的考试。每位考生按小组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自己的监考老师进行三个项目的考试,三个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离场。
(2)技能考试题目。
由教研室专门编写“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稿提前一个月发给各个班级,并督促学生提前向测量实训室借仪器,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练习仪器操作。学生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科目内容每三人一组领取所需仪器及记录表格。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按小组可分别领取:水准仪(及1架腿、2水准尺)一套;经纬仪(及1架腿、2测钎)一套;全站仪(及1架腿、1带尖棱镜头、4木桩、1手锤、另带1单棱镜组及架腿)一套。平时练习为不影响正常教学鼓励学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实训室还仪器。
(3)技能考试阅卷及评分标准。
技能考试作业内容及限差的规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给出。监考老师依据标准答案及限差要求现场阅卷给出分数,具体量化打分按下述标准执行:①水准仪科目。双仪高法共3段线路,每测段观测方法正确,测段高差符合限差规定得3分,求得线路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各测段闭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确得1分,求出各待定点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测段每段按5分计,总分15分。②经纬仪科目。一测回闭合路线角度观测,共三个测站,每测站所测角度观测方法正确,测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规定得4分,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平差计算结果正确得3分,共计15分。③全站仪科目。极坐标法平面点位放样,放样方法正确,点位精度符合限差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放出4个点得15分、3个点得12分、2个点得9分,1个点及以下得0分。最终成绩按班级统计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绩统计表。成绩表中分项给出日常技能成绩、期末三项技能成绩、理论成绩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绩外,其余四个分项哪项成绩不超过及格分,均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可以进行多次,直至每项均及格为止。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评定。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效果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工程监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被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搞好建设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着重技能培养。以就业导向、实践能力来重构课程体系,注重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新课,适当删减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重组融入工作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引导,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建筑行业及工程监理企业的走访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座谈,结果说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经过实践探索,合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建筑监理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工程监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第五、六学期)。(1)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课程:《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安装工程识图》等课程。(2)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课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等课程。(3)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等课程。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工程监理专业三年的课程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3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对学习情境进行的重组和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领域是指具体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原有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情境是指在职业的行动过程和工作任务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方法论和教学论和转换而构成的学习领域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这种新型课程设计,可使学生从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去获取不变的思维过程及规律,从具体的个性中去获取一般的共性,并能够用抽象出来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去应对新的个性和具体,充分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监理员的岗位需求,来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新的学习情境,该课程为《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其中的难度与深度逐步提升,但它们仍属于同一工作领域,操作步骤类似,可以进行对比。因此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选取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情境,并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够作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组组成团队,结合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类型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图集,在分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组织工作实施,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总结、反思和提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可根据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完成建筑构造实施任务,具备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增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进行教条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将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研究彻底转化到实践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系的建筑模型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到明年年初能初具规模,并于明年正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把模拟的“真实”施工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认识实践的教学过程,再配合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室,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从理论教学到认识实践,再到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从学习到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才能完成。将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实训技能三者有机相结合,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作者:李铁津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教育部职业枝长技育中心研究所.
[2]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3]夏喜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职业技术,2009(7).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康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3-75.
关键词 工程估价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Teaching Reformation Discussion on"Construction Estimation"
HUANG Lianghui, ZHOU Gua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TianHe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Project Valuation"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oject evaluation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入世贸后,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要与国际接轨,工程造价计价改革在不断深化。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行,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转为清单计价模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在全部使用或国有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在被西文称之为“中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里程碑”的计价变革,给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8版的清单计价规范,对造价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之更具操作性,从而对造价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估价”课程,是本科造价管理、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掌握两个基本的专业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具体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并能借助相关计价依据,完成具体建筑工程的造价文件编制。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工程造价知识体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拓宽视野。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综合性均较强,而在校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对工程造价信息、造价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接触甚少,要求其全面掌握工程估价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如何使学生对工程估价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准确的理解和较全面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是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现实问题。
1 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工程估价教学内容多,授课难度大。工程估价所属课程主要有两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实务》。不论哪一门课,在课程设计中,最终都是要根据施工图纸形成一份完整的预算文件。要完成这个课程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及、建筑识图、施工技术等基础上的,可谓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
(2)教材受区域性影响,适用性差、内容滞后。教材选择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由于建筑工程造价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计价具有地区性,从而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既能同时包含各地区的现行预算定额,又能适时的反映该地区的造价政策和建筑市场基本要素的价格变化。且各地区定额更换的周期一般较短,教材的更换速度往往比更不上定额、政策的变化。以广东为例,目前在所有的“工程估价”教材系列中,数量极少以广东地区的定额计算规则编制的教材。
(3)学生缺少工程实践薄弱, 学习较困难。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得建立在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上的,如工程识图、工程施工技术。特别工程施工技术,不了解施工工艺、工序就不能完整、正确地组价。而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实践,学习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自然就达不到。
2 改革方向
2.1 教学内容方面
《工程估价》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当多,主要是造价理论、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计价三大部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是把握“必须”和“够用”即可。确保选择的教学内容能构建学生的造价基本知识体系,以学生的专业工作及发展具备基础,但造价的工作对象可划分多种,不可能全部都要求掌握,能达到“够用”即可,如对工程量计算规则部分,内容相当多,且各章节的内容不尽相同,该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精简提炼,以案例或挂图示之,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可。
2.2 教材选择方面
根据工程造价的专业特性,各地区的建筑工程综合定额变更周期较短,且各地区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也不尽相同,虽然在高校 “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中,有《工程估价》课程的相关教材,但不一定适用所有地区。所以,高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及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尽可能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和工程惯例编制本土化的教材,并适时更新。我院在06年已编制适合广东地区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教材,经试用和修改后,效果良好。目前正着手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控制》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2.3 教学方法方面
《工程估价》不能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从一而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多管齐下。
(1)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工程估价》中的核心内容是造价的理论部分,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工程造价费用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在思想上要打破学生的对造价的传统观念,以定额的编制原理、作用和工程造价费用的组成为理论学习重点。工程量计算规则教学方法要避开逐一细讲,重点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学习的方法,以理解为主。(2)加强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估价》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计量计价能力,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要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包工头一看图纸甚至不看图纸能知道某个工程一平方米的造价?”“为什么造价人员可以知道这个项目的利润是多少?”等等,这样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拓宽了认知层面,又为后续学习内容提供前奏,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4 教学手段方面
(1)通过教学多媒体技术,展示工程图片、施工技术工序。让学生在足不出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模块教学法:造价专业工作方向较多,可分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方向,而每个方向又有很多个子方向。所以,在教学时可按分部工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如建筑工程可分为“土石方” 模块、“桩基础与地基基础” 模块、“钢筋与钢筋混凝土” 等模块,在学习每个模块的造价之前,可以对各模块的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复习,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分散学习和集中掌握,(3)案例教学法:对上述模块进行教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法时,教师精心挑选典型图纸,在充分的课堂教学后,对学生行分组学习,促成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到教学效果。
2.5 实训教学方面
造行专业以工程技术为基础,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交互上升发展,为此,学院必须与建筑类企业或特别是造价咨询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在校外开辟学生实训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学院有利资源在校内搭建校企业合作平台,招揽造价咨询企业入住校园,为学生的实践和实习提供便利条件。以我院为例,已与十多家建筑类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企业的项目工地或办公室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我系目前自行经营一个建筑安装公司,公司在校内外的工程项目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平台,学院在白云区太和镇的实训基地,被科技部授予“中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目前正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作用。
2.6 师资业务水平的方面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也依赖于示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常教学外的时间,应加强专业的学习,及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最新资讯。学院应重视师资的培训与引进工作,学院应在寒暑假派送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有条件的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行业论坛、研讨会,让教师及时掌握专业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工程估价》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师生互学教学,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院级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土木建筑类专业的教学与建设》(项目编号09THJG0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斌,魏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