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局信息报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市、县级档案馆综合发展水平的测评。
城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依行政级别测评。
第三条 市、县级档案馆测评依据《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细则》(见附件1,以下简称《测评细则》)进行。
测评采用百分制,结果分三个等级,测评结果为90分以上者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测评结果为80~90分(不含)者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结果为70~80分(不含)者为国家三级档案馆。
第四条 测评组织:测评工作由3~5名测评员组成的测评小组负责进行。
国家一级档案馆由国家档案局组织测评。国家二级、三级档案馆由国家档案局委托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测评,国家档案局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五条 国家档案局负责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档案馆测评结果的最终审定。日常工作由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负责。
第六条 测评原则:测评采取逐级晋升的原则。
经测评为国家二级、三级档案馆的,一般应在取得相应级别档案馆资格一年以上才能申请上一级别档案馆的测评。具备国家一级档案馆条件的,可直接申请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测评。
第七条 测评员: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测评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推荐2名,国家档案局聘任。国家二级、三级档案馆的测评员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选定,报国家档案局备案。
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测评员的,由推荐单位提出,经批准后予以替换。
测评员不参加本地区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测评。
第八条 测评申报:参加测评的档案馆应根据《测评细则》进行自评,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自评符合国家二级、三级档案馆条件的,向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测评申请;自评符合国家一级档案馆条件的,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统一向国家档案局提出测评申请。
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报告、自查报告(档案馆历史沿革、隶属关系、馆藏简介、条件保障、基础业务、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测评申请表(见附件2)、测评打分表(见附件3)等。
近三年档案馆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如火灾、失泄密、因保管不当档案实体严重损坏或被盗等),不得申请测评。
第九条 测评方式:包括听取汇报、审查申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实地查看、逐项审核自评分数、填写测评得分与测评说明等。在完成各项测评程序后,形成测评结论和等级意见,填写《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审批表》(见附件4)。
第十条 测评审批:测评结束后,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测评材料由测评小组报送国家档案局;达到国家二级、三级档案馆的测评材料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国家档案局。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后,颁发测评等级标牌和证书。
国家档案局每年定期公布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档案馆名单。
第十一条 市、县级档案馆测评等级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国家档案局组织复查。对复查不符合标准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取消其相应等级资格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经测评审定的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将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建议地方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予以一定的奖励。
一、__年度阶段性档案工作小结半年工作回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县档案局按照“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工作重心,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以安全管理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动力,以奋力跨越为关键,加力提速全县档案事业发展步伐,积极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美丽遂昌服务,全县档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档案局配合古院开发建设指挥部做好了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在如何优化内部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力争馆藏面积占比最大化。目前,新馆设计的建筑面积达607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2500平方米。11月12日,档案馆新馆与“遂昌县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之一进行招投标,预计年内可以开工建设。
(二)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抓好了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该工作是市档案局今年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作为考核任务要求各县做好20家单位5万条目录的数字化归档工作。目前,遂昌县已完成46家单位9万条目录数字化归档。二是启动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档案局今年将利用率较高的婚姻登记档案作为今年扫描的重点,预计可以完成15万页左右的档案扫描成果。此项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三是做好了数字档案的备份工作。针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档案信息泄露、删除、篡改和档案原件丢失、污染、破损等安全问题,为保证电子业务数据的安全性,档案局对50家单位的电子公文和民生业务数据进行了数据备份。
(三)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档案局对照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对其中可能的扣分之处进行了查漏补缺,为保证顺利通过省、市档案部门的评估打下基础。
(四)做好了“平安浙江”(档案部分)考核工作。档案工作作为“平安浙江”考核内容之一再次列入其中,为此,档案局通过平时与省局积极沟通,目前,“平安浙江”(档案部分)考核无大碍。
(五)切实加强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乡镇、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一是创新方式,将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单位各类会议相结合,如在组织部的夜学上由档案局业务科长李红送上档案知识讲解,既让组织部的干部了解了档案知识,又能在日常工作中将档案工作融入其中。 又如在供销总社的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送上针对基层供销社档案整理方案,为供销总社整理基层供销社的档案奠定基础。二是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重点加强涉及民生问题领域的各行各业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今年共深入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地税局、人民银行等30余家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指导整理文书档案8510件、业务档案650盒8000余卷,科技档案80盒340件。三是对县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安排,提出了相关档案业务指导的初步意见。四是完成了住房公积金档案目标管理省二级认定前期工作,五是开展了银泰房产、五联通信等破产企业的档案整理工作。
(六)积极做好各类目标管理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做好省行政村示范(规范)档案室创建工作,年初定好创建计划和目标,年中由分管领导带领业务人员积极下乡镇和行政村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做到指导一个行政村就规范一个行政村,以点带面有序提高乡镇村档案管理规范性和科学性,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行政事务管理提供了有效服务。今年共创建上报两个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和两个省级行政村规范档案室。二是积极做好示范(规范)化数字档案创建工作,在结合市1+9+N数字档案室的基础上,将机关乡镇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档案室上报示范(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共上报2家示范数字档案室和21家规范数字档案室。
(七)一如既往地开展编研工作。一是利用“中国遂昌”政府门户网站编辑印发《今日要事集萃》(第6辑),该资料共47万余字,收集重要新闻844篇,图片1255张。将__年“中国遂昌”政府门户网站的重大新闻、事件、民俗、文化等要事的电子档案转化为纸质档案,便于 查阅利用和保存。二是配合遂昌县史志办公室做好《遂昌年鉴(20__、__)》——档案工作部分内容的编纂工作,共3859字。三是继续贯彻市《丽水第一》档案系列丛书编研发行会精神,动员各个单位积极上报“丽水第一”材料,争进《丽水第一》。截止10月底我局(馆)已将征集到6个“丽水第一”材料上报至市档案局。今年《丽水第一》第五辑已发放给副县以上领导、各部门、乡镇、企业和社区。
(八)是稳步推进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在省局的重视下,今年档案局要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民国遂昌县司法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此我局在先期制定的抢救方案下,稳步推进了该档案所涉的1648卷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预计年内可以完成。
(九)加强馆内基础业务。一是馆藏档案安全保管工作更加规范。严格按照《遂昌县档案局(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馆藏档案的日常安全保管工作,馆藏档案处于安全完好状态。二是积极做好提供利用。负责提供利用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态度更加热情周到,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共接待查阅利用人员1168人次,提供利用档案3512卷次,复印2770页;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为领导决策、补办养老保险、解决土地纠纷、补办土地证、土地调查、县志续编、补办结婚证、校对工龄等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十)努力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借助各种途径,强化档案宣传。充分利用报道、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积极传递档案信息,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扩大档案宣传辐射面,提高档案宣传社会效果,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内容和档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公众遵守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积极营造全民知档、用档、建档、护档的社会氛围。上半年向市政协提交《将村级档案管理经费纳入新农村资金预算的建议》与《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盒监管档案的建议》两个提案。二是借助党校课堂,宣讲档案知识。4月份在县第十四期县管后备干部培训班安排了档案知识专题讲座,档案工作纳入县委党校教学课程。三是借助重大节日,宣传档案知识。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为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架设档案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的空间和领域,遂昌县档案局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省、市档案部门的有关要求,科学制定方案,认真组织策划,围绕“档案在你身边”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各级领导、市民发送宣传短信。在抓好档案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档案宣传工作,积极报送档案工作信息。半年来,按要求分别向县委办、县政府办及有关单位报送工作信息,及时反映当前档案工作最新动态。上年共报送档案工作信息17条。四是借助珍贵馆藏档案,做好现有馆藏发掘、利用工作。遂昌县档案局根据现有馆藏资料中发掘的民国菜谱,精心发掘了《500道民国菜谱》一书,为我县农家乐发展,提供了新的卖点。县主要领导都对这一菜谱的发掘作出了重要批示。县委书记杜兴林在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办理表上批示:“此议题很好,深挖餐饮文化,有利于提升旅游档次。县档案局有民国时期遂昌500道菜的菜谱,请文联与之联系挖掘;请宣传部组织开展传统菜谱烧制比赛,故为今用。”县长何卫宁在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办理表上批示:“__年《舌尖上的中国》是对遂昌优质农产品和食材一次绝好的宣传。请宣传部牵头,旅游、文化、农业等部门配合,根据该发言的建议对策结合我县丰富的节庆活动,抓紧挖掘研究餐饮和餐饮文化,改变我县有好食材没有好餐饮,有好文化没有好故事的现状,打造吃在遂昌的品牌。”五是借助信息平台,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宣传栏、简报、网站等形式多渠道做好公开工作,努力提高公开的效果。3月1日,在全县综治工作会议上,档案局荣获县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十一)做好联系镇、村、学校各项相关阶段性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帮助、指导联系镇、村、学校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为推进遂昌县“洁净乡村”、“红提节”等各项阶段性工作增加助推力。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我市档案科技创新、促进档案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报经市档案局立项、审核、成果鉴定、申报评奖和推广使用的档案科技项目。
第三条档案科技项目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研究选题指南的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审核和批准、项目合同的鉴定、科研资助经费的筹措和管理、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鉴定验收、结题以及成果应用推广、重大科技项目的招投标等。
第四条市档案局负责全市档案科技项目的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档案局科技处负责。
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项目研究范围
第五条档案科技项目的研究范围包括:
1、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和档案工作研究。
2、档案工作标准化研究,包括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地方标准、业务规范、工作制度。
3、档案载体材料、档案装具及其他专用设备研究。
4、档案修复技术、保管环境(条件)及保护技术的研究。
5、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报道、分析研究、情报服务及技术处理等研究。
6、国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经验的研究和推广。
7、档案科学领域中具有一定新颖性、先进性的理论和技术。
8、对本市档案事业宏观发展有指导意义并带有研究性质的示范工程。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管理
第六条档案科研项目按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分类管理。一般项目主要解决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重大项目是为满足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中的重大科技需求而开展的研究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程序及条件:
1、市档案局每年第三季度末制定和下一年度科研项目指南。
2、各有关单位和各区县档案局根据市档案局科研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一般项目主要由各单位自行申报,重大项目可向社会公开招标。
3、项目申报人须填写《*市档案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
4、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完成研究项目任务的科研能力和基础条件。承担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从事档案工作经历,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5、需通过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的,由市档案局按照市科技局有关科技项目招投标的规定向社会公开招标。
6、项目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经申报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市档案局科技处。
第八条市档案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项目并下达立项通知。
第九条在项目正式确定后,市档案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市档案科技项目合同书》。项目合同书要明确研究任务、研究阶段和技术路线、考核内容和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项目合同书是项目资助经费拨付、结题考核、评估验收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市档案局对列入计划科研项目的进度、质量及经费使用情况,分别在年中和年末进行两次抽查,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有一定影响的重大项目,市档案局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参照项目合同书等相关材料,对项目阶段性工作或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十一条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内容执行。对跨年度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于每年一月份向市档案局书面报告上一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对由于特殊原因确需对研究内容、技术指标、工作进度、资助经费等进行调整或变更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向市档案
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市档案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变动。否则,按违反项目合同予以项目中止或撤销处理。
第十二条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市档案局有权暂停或撤销:
1、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项目组织管理不力,致使研究工作无法进行的;
2、与项目相关的其他部门配套资金或自筹经费不能落实,影响项目任务完成的;
3、没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合同规定任务的;
4、违反本管理办法和合同的相关规定的。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市档案局根据我市档案科技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逐步争取多渠道解决档案科技经费投入和奖励基金。
第十四条项目经费按科研进度对应下达。本年度课题先按科研经费的80%下达,待课题完成后,再下达剩余部分;跨年度课题,第一次下达所需经费的60%,剩余部分分次下达。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拓宽经费来源,多渠道筹措项目配套经费。
第十六条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于与项目研究无直接关系的开支。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的管理费用不应超过10%,经费使用情况由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并接受市档案局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项目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后,其经费节余可用于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以及对项目组成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奖励。
第十八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按年度编制决算报告,报市档案局科技处。
第十九条因项目撤销、合同解除,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合同约定返还经费,并由市档案局结转到下一年度科技经费中。
第五章结题管理
第二十条项目完成后应当及时结题,结题方式包括:(1)课题总结;(2)项目验收;(3)科技成果鉴定。具体采用的结题方式,在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一条采取课题总结方式结题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课题完成后十五日内向市档案局提交课题书面总结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
第二十二条采取项目验收方式结题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完成以后及时申请组织验收,并按验收工作要求认真准备。市档案局组织验收,根据项目验收情况以及绩效评价结果,提出验收审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采取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交成果文件、资料以及有关附件,经市档案局审查并报科技成果鉴定管理部门组织鉴定。
第二十四条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办理成果登记、公报;鉴定证书由组织鉴定的单位核发,报送市档案局备案。
第二十五条市档案局资助项目的科技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归市档案局和项目完成单位共有,市档案局有权组织该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保密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六条鼓励本市档案系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联合开展档案科技项目。市档案局适时对项目实施绩效突出、科研取得重大进展或取得突出成果和效益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予以表彰或适当奖励。并优先安排后续项目。
第二十七条市档案局将择优向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和有关部门推荐科研项目。
简报格式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1)报头
报头一般占首页三分之一的上方版面,用间隔红线与正文部分隔开,报头内容有:
报名:“××简报”、“××××简讯”,一般用大字套红,醒目大方。
期数:排在报名的正下方,有的连续出,还要注明总期数,总期数用括号括入。
编号:排在报头右侧的上方位置。
编发单位:排在横隔线的左上方位置。
印发日期:在横隔线的右上方位置。
密级:如:“机密”、“绝密”、“内部刊物”等排在报左侧上方位置。
(2)正文
就是选刊的文章部分。编排原则是:①各篇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某一个问题;②最突出中心的文章排在前头;③每篇文章疏密间隔要恰当,标题字大小要一样。
(3)报尾
在末页的下方,用两条平行线框住,左侧写报、送、发单位的名称或个人姓名、职务、右侧写本期印发份数。
政府简报(一)
今年政府应办几件实事
××委员说:建议市长要有相应的任期目标,要像×××那样一年办几件实事,年终总结,有哪些完成,有哪些没完成,为什么。改“三公开一监督”为好×××、×××委员说:报告在谈到廉政建设时,提出实行“两公开一监督”,我们认为应改为“三公开一监督”,即再增加公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的经济收入,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不能再走大投入低效益之路×××委员认为:1998年我市社会总产值为180亿元,国民收入为74亿元,而全市的财政收入只有9.15亿元,很明显,经济效益是很低的。而1998年的计划数字,基本上是按比例同步增长,经济效益无明显提高。
这是我市多年来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大投入,低效益,致使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市领导应着眼长远,从当前入手,立足于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生产后劲(包括政策、体制、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环境整顿、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的经济进入高一层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真正出路。
政府简报(二)
昨日下午,(湖北)省档案局简报编辑工作负责人张承勇在电脑上敲下“湖北省档案局简报”几个字眼,准备编辑新一期的简报。他介绍,此前档案局有“档案工作简报”和“档案工作专报”两种,目前合并精简成“湖北省档案局简报”这一种,同时,不再向省领导分送。这样的改变,在全省都在发生。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构建
1 市、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与需求
1.1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市都在逐步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但与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需求相比较,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仍然处于研究探索和初级应用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济源市档案局自2001年购买使用世纪科怡软件,档案馆首先使用网络版开始馆藏档案目录加工,2005年在全市基层单位推广应用世纪科怡单机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档案馆积累了一定量的目录数据,基层单位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有了一定基础。通过对全市档案工作的调查,发现在工作中还出现一些问题:软件推广需要基层单位资金投入,影响和制约了工作开展;基层单位利用单机版软件进行分布式管理,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综合利用;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移交只能脱机实现,不够方便快捷;世纪科怡软件后续维护升级困难,不能及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提升技术水平;各档案管理软件和其他信息管理软件信息交互,集成程度不高;不便于档案局随时掌握基层档案现代化工作进度,对基层单位档案指导、业务检查不能进行预估;不能实现网上办公;电子档案信息数据集中程度低,利用网络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的程度低,服务面窄,服务手段落后,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步伐等。这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有适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发展。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笔者对济源市档案局馆、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分析汇总了各方面对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济源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普遍反映电子文件和档案数据安全存储和备份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档案管理软件应规范统一、全市统筹升级;和市档案局、馆业务上应能直接沟通、衔接,业务交流、咨询应能互动;业务工作申报、电子档案及目录移交应能在线进行;档案信息查询应能通过网络跨单位提供,方便已公开档案信息共享。
档案局馆的同志们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应搭建统一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各单位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数据应达到区域集中管理、收集、存储备份、利用、移交,并通过档案鉴定、数据划控等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档案局馆能够在线指导各单位档案工作,审核档案业务,完成业务统计,并通过网络平台通知、公告等。
市信息管理部门认为,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中一种重要资源,其共建共享程度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克服各基层单位因分布式管理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统一系统网络环境,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集中、管理和提供查询利用,是社会各方面的现实需求,建立市、县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成为必然。
2 市、县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建设市、县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平台,是档案信息集成、共享和交互的承载物,通过平台可以集合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并为不同用户提供集成的、便利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环境。平台要求业务集成、数据格式统一、系统整合、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在区域内IT资源一次共建,多家共享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低水平重复建设,解决“信息孤岛”等实际问题。平台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开放等级鉴定,以便在不同的网络上,或者赋予特定利用者查阅不同档案的权限。根据档案工作需求,结合当前现代化环境,确定市、县构建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方案。
2.1 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环境构建。随着电子政务的全面推广应用,各地市政务网网络高速通道已基本搭建完成,网络框架延伸到了各政府机关,安全系数较高,为构建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档案部门要紧紧依托各地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对市直各机关单位中产生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等信息,实行集中采集、归档,统一管理,做到数据规范、安全保密、资源共享,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政务网根据权限调阅、查询公文和档案资料。这样既融入了资源建设大局,又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建设成本。
2.2 以档案局馆为中心构建。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要以各地档案局馆业务和基层档案室业务为核心内容,在“统一软件,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原则下,以档案局馆为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要面向各基层档案馆、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全宗为单位管理各单位电子文件和各类档案数据,实现非文件和档案信息的在线接收、归档和提供利用,突破目前档案馆、室文件和档案分布式整理、单一提供利用的模式,加快全市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统一提供利用。
2.3 建设档案工作基础平台。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要成为开放式的档案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和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支撑平台。平台要支持分布式业务系统和基层馆分布式系统的扩展,对外部系统提供服务支持,确保数据的交互。系统应提供多元化、细分化的档案利用,其中基层单位对档案采集、整理、鉴定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开放服务,系统对不同用户类型提供相应的查询利用方案,满足本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外单位机关人员、一般群众等不同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要把平台建成电子文件统一存储备份的平台、档案开放数据快速、综合利用的平台和档案工作标准、规范统一的平台。
2.4 与档案馆数字内网系统、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联通。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要预留规范接口,能和档案馆数字内网系统、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等的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数据有条件接入转出。当各基层单位的到期档案实物移交进馆时,对应的不档案信息数据可以直接从平台数据库迁移到档案馆内网数据库;平台上的已公开现行文件数据可以定期从平台数据库直接接入档案信息网站数据库;电子政务网上流转的电子文件数据可以转入平台数据库,实现在线移交和接收,确保档案信息能够多渠道、分层次提供给不同利用者。
3 济源市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应用实践
3.1 实现馆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济源市已有119个部门接入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覆盖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镇办、高校和有关企业,全市大部分立档单位都在其中。建立在政务办公系统上的档案管理平台以全宗为单位管理各单位电子文件和档案数据,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档案业务标准和档案馆接收标准一致,数据格式一致,门类设置一致,档号规则一致,平台设有现行文件专门模块,通过网络在线接收电子文件、档案及其目录,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综合档案馆之间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有效衔接和共享。业务流程如图1:
3.2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平台支持对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数字档案和资料的综合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包括:分类编码、信息采集、文件归档、移交接收、档案划控、借阅利用、编研等,实现了基层档案室各种门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如图2。基层单位按照各门类档案实物管理的模式同步进行数字档案的管理,平台支持各单位文件收发文登记管理和归档管理,各单位的文件不论发文和收文,一次输录相关信息后,可以直接根据需要在线逻辑归档到相应的档案类目内,实现适时归档,一次录入、多次利用,档案收集、整理、管理、利用、鉴定划控、权限划分、统计、移交等各个环节在网络平台一站式完成,规范了全市档案管理工作,简化了工作程序,充分体现了档案现代化管理高效、便捷、实用的特点。
3.3 实现网上办公功能。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在实现档案室的档案数据采集、整理、鉴定划控、档案移交外,还实现档案局馆业务网上办公功能,实现档案局(馆)的网上监督检查、业务指导、工作办理、通知公告,支持单位与档案局馆间、各单位间的在线交流、信息沟通等。
实现在线业务指导。平台专门开辟了档案局馆与档案室、档案室之间的互动沟通平台,档案局能以通知、公告形式信息,通过消息等形式传递意见和建议,远程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到业务监督指导的“零距离”、“零延误”。单位间可通过信息交流、消息传送等形式,互相沟通、交流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实现在线工作办理、业务统计等功能。档案局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业务标准规范的,基层单位可以通过平台专门模块,进行档案整理合格证、档案管理规范化认证、档案移交、档案工作人员备案等的申请,档案局馆相关科室根据提交的内容(各类档案的归档文件目录等)进行在线审查,并对部分单位进行实地抽查,这样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如图3。系统可以对合格证达标情况等进行某个单位每个年度情况统计和某个年度所有单位的情况统计,切实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区域性的档案业务网上办公,使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真正成为全市档案工作的办公平台。
3.4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统一了系统网络环境,分布式管理、集中式利用,各单位档案信息资源能及时通过网络有效集中,共建整合后的档案资源将成为公共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允许范围内积极稳妥地对外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既方便服务大众,又提高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有近100个单位开始使用平台进行档案工作管理,存储数据10万余条, 各乡镇办事处、涉农单位完成了从2004 年以来的非永久档案的原文挂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