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的计划

社会实践的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的计划

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一、基本概念阐述

项目化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员合作。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开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理论界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

二、项目化管理方式的优势

首先,项目化管理方式能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项目化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图(WBS)、关键路径PDM、资源平衡等方式,合理统筹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项目化管理方式能加强项目的团队合作,提高项目团队的战斗力。通过项目管理中融合的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团队合作方法等,增强团队成员的配合度和集体主义感受,使他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能更好的发挥整体的力量。再次,项目化管理方式能降低项目风险,有效控制项目范围,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和可控性。在社会实践准备阶段就予以立项,通过项目化管理的内部评估体系进行详细的可行性测评,对项目整体的成功率有明显的保障作用。最后,项目化管理方式能有效的进行项目知识积累,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模式探索提供基础。引用项目化管理方式是对社会实践模式的补充和拓展,有助于在实施中不断丰富和积累其科学性、时效性及独创性,真正实现制度化的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1)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院系之间普遍习惯于各自规划、各行其事,不能实现齐抓共管,也不能有效整合活动资源。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学生缺乏成本意识,往往投入和活动效果不成正比,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的主阵地,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尚在探索的过程中,基地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基地建设运作不规范。虽然学校各专业都有各自的实践基地,但是相当一部分基地的建立是完成任务式的,一旦基地建立以后,并未进行很好的维护。(2)计划性、指派性强,受众范围小。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由相关部门指定主题,指定学生负责人带领普通学生实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体系,活动不能按照学生需求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活动方式和内容。另外,由于学生活动的责任人大部分均为指派,有些学生甚至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指定成为了活动的负责人,因此在活动中缺乏责任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是学生工作者带领着一群学生干部在完成任务,但是对于普通同学和专业课教师来说却触动不大,缺乏一体联动的效应,无法充分调动高校的人员优势。(3)创新内容不足。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具体工作在观念、体制及工作方式上创新性不足,存在应付现象。学校往往把社会实践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表演、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大部分学生不得不完成任务,甚至还是被迫参加的。而这类活动实质上没有很好地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择业就业、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没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引入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究

1.项目化管理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衔接点。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项目化管理在管理目标、模式、组织及活动内容上都与社会实践存在可衔接点,正是由于这些共同特性的存在才使得其可以被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一是二者均以实现目标为最高原则。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也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通过前期准备、实施操作、集体总结等阶段完成最后的成果。二是二者在管理方式上均注重系统性。项目化管理将任务分解后明确分工和责任,进而协调与合作,强调对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效果、时间、费用等方面关系密不可分,且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成员的活动具有相互依赖性和高度协调性。三是二者均在组织上具有高度柔性。项目化管理的组织性质由项目性质决定,通常具有临时性、高柔度性,以便及时配合项目的需要。四是二者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项目化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费用、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有所侧重,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控制;大学生社会实践通常要经历筹备、实施和收尾等阶段,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2.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各个实践主题作为招标项目,师生以团队的形式申请竞标,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力求将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1)项目申报。根据团委下发的社会实践主题,由各院系学生团体等各级各类组织自行组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讨论制定项目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团队提交的申报书内容应包括活动内容、日程安排、参与人员、具体分工、项目预算等,便于对实践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团委可将收到的申报书进行归类整理,建立基础档案库。(2)项目答辩。申报的团队需准备详细的策划方案、展示PPT以及现场回答评审的提问,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项目的要义和组织流程作充分的说明。(3)项目审批。评审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团委的具体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中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项目予以通过立项。在通过立项的项目中,根据其可行性及准备程度区分出各级重点团队和普通团队,按照一定标准予以经费支持,并对其实践成果作出相应要求。(4)项目实施。应明确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责任制,由其带领团队完成工作分解结构图(WBS)、项目任务矩阵图(LRC)等材料,并按计划完成每项任务。团委需成立监督小组,与实践团队保持沟通,监督其运行过程,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5)项目总结。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及时进行项目的总结工作。每个项目的团队成员要通过讨论完成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将有关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上交,以项目评优标准对每个层面进行量化打分,最终得到排名,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等。最后,团委应组织召开相应层面的总结表彰大会,对优秀项目参与成员进行表彰,并将其经验和成果汇编成册,予以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良性效应。

综上,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学校也能从这一良性循环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引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不仅应体现在立项和总结的材料上,更应深入到整个实施过程,形成信息的畅通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完善能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项目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全国高校辅导员创新论坛.2009

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体系;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城市化的测绘工作中,要提高其测绘的精准程度,就应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其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当前,我们应该在城市测绘中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测绘系统,重点掌握的三个环节应是生产环节、服务质量以及科学管理,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息化测绘的概念以及特点

1.1、信息化测绘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是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为社会经济实时有效地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新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传统手工式或数字化的测绘体系,必将过渡和发展到以服务为本质的信息化测绘。

1.2、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1)从“生产”到“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是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转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过去测绘体系中“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数据应用服务”三个基本环节的“橄榄形”资源配置要得到加强,中间环节要从基础测绘生产的定式中拓展出来,更多地面向多样化,灵性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2)从“静态”到“动态”,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从以静态生产为主,转以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研究和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和水小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

(3)从“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2、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措施

2.1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

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作为测绘工作整体体系的前提,是测绘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依托体。它主要是通过测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对其测绘工作体系中的各个机构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当前的测绘工作中,测绘生产体系建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基础,按照信息化测绘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其各个部分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特征。在对于初级的测绘产品生产而言,我们只需要安装文件模式的形式对其进行储存,然后再通过信息变化将测绘信息转入到数据库当中。我们就把这个时期的工作内容称之为地图信息的制作模式。而这个测绘活动最为关键的一定就是以信息化测绘建设为主要目标,将科学技术作为当前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城市测绘体系,这样不断可以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大幅度的提升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推动城市信息化测绘工作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在后续时期对前期测绘工作的延续和继承,从而将前期信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通过现有的现象内容测绘活动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获取不同的成功,因此,我们就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地质信息制作过程。

2.2、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现阶段,国内城市测绘系统的发展方向为由单一测绘领域向多个领域相融合,因而测绘工作也将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多种先进技术。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基础数据的质量对其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对数据的完善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数据的采集过程!数据库的建立过程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测绘体系的服务质量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下面是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基本要求:

(1)大众化。Web2.0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和普及,人人都成为“自发传感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各类信息的普适获取、集成和通信的机制,可方便地通过网络环境共享和,成为大众化的产品形态。

(2)开放性。可自由地参与软件的应用开发,实现分布式地理信息处理框架。因此,未来网络地图将是全球无数网民合力打造的开放“数字地球”。

(3)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能够集成全球海量的多数据源、多分辨率、多尺度和多时相的矢量、影像、地形和城市精细景观模型数据,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与图片数据统一组织管理,比较符合真实地理空间三维环境,迎合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

(4)可量测和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不仅直观,而且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和API,用户可按需进行直观浏览、相对测量(高度、坡度等)、绝对定向解析测量和属性信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包含了传统地图所不能表现的空间语义,代表着地理实际的物理状况,是聚合与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知识的地球全息图。

(5)实时/准实时。实时/准实时的信息化测绘服务,包括各类地理数据的快捷获取、产品流程化作业、地理服务互操作和测绘资源的共享,可快速及时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满足应急响应如抗震救灾等应用的现势性要求。

2.3、信息化测绘管理体系的建设

(1)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2)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测绘系统的信息化也将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要重视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进而实现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第3篇

国际上,在1982年就第一次开展了专门研究老龄化问题的世界大会,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专门为老年设计的新型理念住宅――照料维护式住宅。发达国家对老龄化的研究较为领先,就我国而言,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并没有深入研究老龄的居住环境,如何建设适合中国特色的老龄居住环境是我国现阶段急需完善的问题。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居住环境,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1 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住宅室内环境前,要首先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首先,在生理功能方面,老年人出现了很明显的衰退。全身的生理功能和组织器官都退化了,导致身体储备的能力减少,在危机情况时不能提供足够的身体支持。其次,老年人的适应能力降低,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引起了身体内环境的失调,短期内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水土不服。最后,老年人的抵抗力和自理能力都下降,这些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给行动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在生理机能衰退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社会功能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从“被需要”到“需要”,这些都会降低老年人对生活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并开始怀疑自身的控制生活能力。据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具有下面的心理特性:求生性、回归感、眷恋感、共生性、孤寂性。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室内环境时,必须要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来说,要特别注重环境的标准,噪声控制、紧急呼救装置、燃气泄漏报警、警示照明和采暖降温等。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好因素对老年人的侵害和刺激,也可以对老年人的精神进行一定的调节,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保证他们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2 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内主要环境的设计

2.1 出入口的设计 由于老年的身体机能大大的降低,行动较为迟缓,体力弱,视力不好,因此在出口设计时应采用防滑、耐磨、坚固的材料,防止使用中因地面的裂隙、凹凸不平等地面变化,导致人身事故。在出入口大小的设计上,必须要留足轮椅回旋的面积;在出入口方向的设计上,考虑到老年人的体质,出入口应采取阳面开门,以避去寒冷季风的影响。在出入口还应对雨棚等物品的造型有一定的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的识别度和归属感。

2.2 过厅和走道的设计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在过厅设计时除了考虑轮椅和担架的回旋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为换鞋更衣准备的椅凳和橱柜的空间设计。老年人的反应力和身体反应都降低了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老年人多表现为反应迟钝、感受性弱,在过道、走道、房间不可以设置门槛,最好地面不要有高差存在。并且在老年人经常走动的过道安装护墙板和扶手,旨在帮助老年人安全通过。在走道的两侧可以设置距离墙壁40mm的直径为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高度宜在0.90mm和0.65mm;在过道的两侧墙体下部设置高0.35mm的护墙板。

2.3 居室的设计 老年人起居室的朝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的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朝向,最好能面向南方,北向次之,东向和西向夏季都会很热,不适合老年人的长期居住。老年人的起居室还应考虑到自然通风、视野开阔、天然采光等方面,这些都可以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 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事故多发地,因此要考虑好卫生间各个方面的设计,面积、坐便器等等。由于不合理的卫浴设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隐患。在我国很多家庭里面厕所依旧是采用的蹲式的便器,这样极易引发老年人的脑溢血;地面光滑,具有高差的地面会增加老人发生事故的几率,往往会引发老人摔跤、骨折。

2.5 噪音控制和隔音处理方面 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对宁静的要求非常高,所有砸、打、敲,尤其是金属撞击的声音都会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即使是音乐声,也应该尽可能的降低音量。

2.6 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方面 由于现代厨房主要设计的是管道煤气,一般都有燃气泄漏报警装置。但是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手脚越发不协调,经常会忘记管道煤气阀门是否开启,以至于煤气泄漏,最终酿成大祸。所以,必须给老年人安装专用的调控阀门,防止由于煤气泄漏而在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

2.7 电话与紧急呼救按钮 社区的养老网络是以社区服务为工作核心,以社区托老所、社区卫生健康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社区敬老院为依托,以社区内有老人的家庭为服务的对象,社区的自愿工作者为补充,建立的一个畅通无阻的服务体系。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社区一接到电话就会派出相应的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虚弱,在活动、就餐、看电视、起床、洗浴、睡眠、起立时都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这时就急需他人的救助,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卫生间等方便的地方都设有呼救按钮,以便他人及时的实施救助。

3 老年人室内景观的设计

除了上述的硬件设施,对于照明这一块,老年人也有特殊的要求。他们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高2-3倍,因此在室内、卫生间化妆镜、厨房操作台和水池上面都应该设置局部照明,满足老年人对灯光的需求。

在室内摆放具有生命气息的植物,一则可以美化室内环境,二则可以愉悦老年人的心情,帮助他们构建积极的、自信的生活态度。①在客厅可以选用一些象征聚财发福和吉祥如意的植物,例如七叶莲、棕竹、龙血树、富贵竹、散尾葵露罗等。②在卧室可以摆放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植物,吊兰、芦荟、仙人球、仙人掌、马蹄莲、郁金香等,他们还有温和、安详、宁静的作用。③在书房里可以摆放富贵竹、文竹、山猪花等植物,置于最朝阳的位置。一方面这些植物有利于学习,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竹”还有节节高的寓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书桌上放具有防止失眠、宁神通窍作用的菖蒲。④餐厅可以摆放一些以黄色为主的植物,例如黄玫瑰、黄素馨等,增加老年人的食欲,促进健康。

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第4篇

2、致突变实验,无。

3、Ames实验,阴性。

应用二氧化氯的优势:

易溶于水,但不水解,溶解度是氯气的5倍

杀菌力强

能迅速地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和真菌

能有效地杀死贾弟虫孢子、隐孢子和孢子形成菌

PH适应范围广,能在很宽的PH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不会形成三卤甲烷

不会与氨反应

能快速去除水中铁及锰

能破坏酚、硫化物、氰化物和其它许多有机物

具有漂白脱色作用

腐蚀性低

ClO2结构中有一个带有孤对电子的氯氧双键结构,极不稳定,光反应会产生氧自由基,具有强的氧化性。下表列出了二氧化氯与其它氧化类消毒剂的氧化能力,亦即杀菌能力的比较(用有效氯表示)。

氧 化 剂

ClO2

H2O2

NaClO2

KMnO4

Cl2

NaClO

氧化能力

263%

209%

157%

111%

100%

93%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更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他有毒类物质。

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高浓度时(500mg/l)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当使用浓度低于500mg/l时,其影响可以忽略,在100mg/l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对皮肤亦无任何致敏作用。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底于500mg/l,一般仅在几十mg/l左右。因此,二氧化氯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稳定性二氧化氯通过活化释放出游离态二氧化氯,游离态二氧化氯不稳定释放出新生态氧原子;新生态氧原子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其通过氧化微生物、细菌细胞中可溶性部分(包括酶系统)而达到快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杀灭细菌、病毒的目的。

国内外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极低浓度(0.1mg/l)下,即可杀灭许多种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即使在有机物等干扰下,在使用浓度为几十mg/l时,也可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噬菌体和细菌芽胞等所有微生物。而且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如温度、pH和有机物等)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二氧化氯被公认为是最新一代的广谱、高效的灭菌剂。

作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高效、安全、无污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消毒剂 。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氧化剂,而不是氯化剂。它的氧化能力约为氯的2.5倍。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因此,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藻类、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灭杀作用。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FPA)的长期科学实验,二氧化氯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食品(水产品、果蔬)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水等方面杀菌消毒、除臭的理想药剂,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确认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无悬浮物。

含量:ClO2含量2.0%、4%、6%。

pH值: 8.29.2

二氧化氯(ClO2)含量的测定方法

1。试剂

(1)KI溶液:10%。

(3)H2SO4溶液:2 mol/L。

(6)丙二酸:20%溶液(100克丙二酸加无离子水溶解成500ml)。

2.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重复测3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式中:M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表示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W表示碘量瓶中样液的毫升数。

工艺流程:

稳定性二氧化氯生产设备主要由供料系统、反应系统和吸收系统组成。氯酸钠、浓硫酸和双氧水(或甲醇)经供料系统进入反应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氯气体进入吸收塔经稳定剂吸收,生产出稳定性二氧化氯水剂。

主要原料:氯酸钠、浓硫酸、双氧水、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南京理工水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产业股份制企业。公司秉承南京理工大学在二氧化氯研究领域的系列成果,和近十年的产业化实践,追求创新与活力,已快速、稳健地发展成为国内二氧化氯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水夫公司又率先开发并生产出液体稳态二氧化氯、可直接溶水使用的固体稳态二氧化氯、能维持药效58小时的长效缓释型固体稳态二氧化氯等消毒产品,其技术性能、使用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设备投资1050万元,不含土建工程。

社会实践的计划范文第5篇

立足现实,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有先进性要求,又要有广泛性要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感召力、引导力,就不可能带动整个社会和谐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广泛性,就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就没有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可能。先进性要在广泛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广泛性要以先进性为指导。这样,才能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应用,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快和谐文化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进程,加快和谐文化的积累过程。建设和谐文化,本身也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广大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和吸收。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当然,对于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观念,是要坚决抵制的。面对西方文化,妄自菲薄、唯我独尊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只有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有助于我们和谐文化的丰富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

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体现为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同我们的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是分阶段的、有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异,思想道德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这应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基本思路。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着力把握四个原则

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科学创新

创新是文化永葆先进、永葆活力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提供题材高雅、形式多样、内容新鲜、生动活泼的文化服务。建设和谐文化,重在坚持文化创新。在形式上要坚持多样性与高雅性的统一,多生产鲜活生动的文化产品,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倡导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在内容上,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坚持文化观念创新,敢于从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坚持文化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当代先进文化要求、遵循精神产品创作生产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开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新路。

二、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统筹协调

当前,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发展的步伐相对较慢,体制建设相对滞后,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地域差异、城乡差别和阶层差别明显,因此,加快文化发展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建设和谐文化,要注重统筹文化发展,重点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重视城市文化繁荣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引导,活跃农村文化氛围;其次要统筹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在更加重视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积极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加大引导与培育力度,发展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产业集团。

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重心下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工程。应当看到,尽管基层文化在近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讲,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尤其与城市文化的日新月异和广大群众对现代文化生活的渴望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队伍素质、资源总量等方面。因此,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重点建设一批设施齐、功能全、适用性强的基层文化阵地,着力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文明成果提供有力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生产大众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