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第1篇

摘 要:“雪月花”是日本自然美的缩影,象征了日本四季时令变化之美。这根源于日本平安贵族王朝的审美意识,更与中国文人白居易有着不解之缘。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的便是《和汉朗咏集》。《和汉朗咏集》是日本平安中期的诗文选集,首次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和汉朗咏集》中的“雪月花”诗歌进行考察,探究平安王朝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和汉朗咏集》;雪月花;审美情趣

(一)《和汉朗咏集》与“雪月花”

《和汉朗咏集》是平安中期的诗文选集,由著名文人藤原公任编撰。藤原公任,通称四条大纳言,是平安贵族名门出身,在和歌、汉诗和管弦等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有家集《大纳言公任集》、私撰集《金玉和歌集》、和歌理论书《新撰髓脑》、《和歌九品》等。在众多著作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和汉朗咏集》。

《和汉朗咏集》是以摘句的方式,集中国诗文、日本汉诗文以及和歌于一体的诗文佳句选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由“春”、“夏”、“秋”、“冬”四个部门构成,下卷为杂部,包括风、云、闲居、行旅等类目。其中中国诗文234首,日本汉诗文354首,和歌216首,共计804首。中国诗文包括出自《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白居易、元稹、谢观等人的诗赋。其中以白居易135首居于首位。日本汉诗文则多出自菅原道真、菅原文时、大江朝纲等著名文人之手。和歌以纪贯之、凡河内躬恒、柿本人等歌人之作为代表。

《和汉朗咏集》所选中国诗文带有明显的平安贵族的审美印记。尤其对于白诗的选择,回避了白居易最为擅长的讽喻诗,而独爱其描写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作品。对于日本诗歌的选择以菅原道真作品为代表,更是基于“雪月花”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观念。

“雪月花”即“春之花”、“秋之月”、“冬之雪”,象征了日本不同季节之景,是自然美的缩影,也是日本传统美意识的集中表现。“雪月花”在日本诗歌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最早可见于《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和歌“雪の上に照れる月夜に梅の花折りてらむしきもがも”。在后来多部和歌集中,以“雪”“月”“花”为题材的和歌都居于首位。然而“雪月花”成为一种审美的标志流传下来,却与汉诗有着不解之缘,这在《和汉朗咏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和汉朗咏集》直接以“雪”“月”“花”命名的类目有春部的“花”、“落花”,秋部的“月”,冬部的“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雪、月、花题材的诗散布在各个类目中。据文章统计全集共有雪诗54首,月诗101首,花诗197首,约占总数的40%,足以看出“雪月花”诗歌在《和汉朗咏集》中的重要位置。这些诗歌有的独写雪,月,花,有的则描写雪与月、雪与花、花与月的自然氛围。如:

(莺70)新路如今穿宿雪,旧宿为后属春云。《莺出谷》菅原道真

(花120)花飞如锦几浓妆,织者春风未叠箱。《花开如散锦》源英明

(夏夜152)空夜窗闲萤度后,深更轩白月明初。《夜阴归房》纪长谷雄

(庆贺771)花月一窗交昔,云泥万里眼今穷。《赞在衡》橘正通

(白802)庐州月色随潮满,葱岭云肤与雪连。《白》源顺

(冰384)冰封水面闻无浪,雪点林头见有花。《腊月独兴》菅原道真

所选中国诗文中亦不乏这样的佳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白居易《寄殷协律》中的诗句“琴诗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交友734),正是白居易最先将“雪月花”的意象提炼出来,成为一种美的符号,在日本文化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二)“雪月花”与平安朝审美情趣

“雪月花”诗歌之所以备受推崇与当时日本人的自然观照意识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亲近自然,对四季更迭、万物消长有着极其敏锐和纤细的观察力。他们眼中的自然是瞬息万变、协调有序的,文人们最善于捕捉大自然细微的变化,所以日本文学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自然美的烙印。而“雪月花”正是自然美的极致体现。雪的纯粹与消融,月的空灵与盈损,花的灿烂与宁静,将四季变化与时节之美浓缩在“雪月花”的意境中,从而获得美的感动,诱发内心最为细腻的情感。尤其到了平安时代,政局的稳定和贵族文化的繁荣使得文人贵族们多了一份风花雪月、吟诗作赋的从容,“雪月花”则成为吟诵的主题。

如(一)所述,在《和汉朗咏集》中,有众多以“雪月花”入诗的佳句,一一读来,不觉就在眼前展现了一幅“雪月花”美景图。如:藤原笃茂的“池冻东头风度解,窗梅北面雪封寒。”(立春2)立春之日,东风徐徐而来,冰封已久的池面也自东岸随暖风而融化,春意萌动的同时,窗外梅花北侧的枝干却仍被白雪覆盖,寒意未消,春雪压梅,妙趣横生。又如菅原道真的“冰封水面闻无浪,雪点林头见有花。”(冰384)冰封水面不闻波声,雪花点缀在树林的枝头,却好似枝梢上绽开的白色花朵。再如菅原文的“西楼月落花间曲,中殿灯残竹里音。”(莺71)破晓时分,月落西楼,花丛中夜莺奏曲,沁入竹林深处,勾画了一幅花鸟风月之图。

在平安朝的贵族生活中,赏雪、赏月与赏花皆为风雅韵事,在各种诗宴和宫廷的岁时节会中吟诗作赋更是文人之雅趣。“雪月花”正是这种高贵风雅的格调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汉朗咏集》中也收录了许多唐代诗人描写“雪月花”的名句,如

(霜368)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般若寺别成公》温庭筠

(鹤447)双舞庭前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赠鹤诗》刘禹锡

(山家554)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卷看。《寺近香炉峰下》白居易

(交友734)琴诗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寄殷协律》白居易

其中白居易的诗句最受喜爱。被称为日本随笔文学之祖的《枕草子》中记载了中宫定子赏雪一事,当她想让侍女把帘子卷起来赏雪时,就用了白居易“香炉峰雪卷看”一句,问道,“香炉峰的雪怎么样了?”侍女心领神会,马上卷起了帘子。由此可见,“雪月花”是平安贵族高雅趣味的体现,“雪月花”诗歌的创作和运用更是贵族修养的重要部分。

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们笔下的“雪月花”意境之美,感受贵族生活的审美情趣。但很多时候,“雪月花”的宁静背后还藏着一颗跳动的心,透过“雪月花”的面纱,我们可以探寻到诗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倾听平安王朝的真实声音。其中有恋之歌,如纪齐名的“闻得园中花养艳,请君许折一枝春。”(恋784)此处将妙龄美女比作园中的一枝春花,委婉而巧妙的表达了爱慕之情;有交友之情,如橘正通的“花月一窗交昔,云泥万里眼今穷。”(庆贺771)作者回忆了昔日与友人花前月下同窗苦读的时光,由衷祝贺友人如今飞黄腾达。另外还有很多感怀时光流逝的诗句,如菅原文时的“金谷醉花之地,花每春而主不归。南楼玩月之人,月与秋期而身何去。”(怀旧745)与同收在集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常791)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三)结语

日本古典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雪月花”画卷,传达了诗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的演讲中所说,“雪月花”是日本文化的特征,最能代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追根溯源,“雪月花”美意识离不开日本人的自然观照意识与风雅的审美情趣,也离不开中国诗文的滋养。(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川口久雄、志田延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73和朗集,梁秘抄[M].东京:岩波店,1978.

[2] 松尾聪、永井和子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11枕草子[M].东京:小学馆,1978.

[3] 宋再新.和朗集文化[M].济南:山文芸出版社,1996.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妙笔生花绘愁情

1.以物喻愁

比喻是诗人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而用来比喻的物象也同样丰富多彩,常见的就有草、水、麻丝、飞絮、落花等。

(1)以水喻愁。李煜在《 虞美人 》中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以物喻愁的典范。“一江水”已见愁思之多,但诗人还嫌不够,还要用“春水”来喻之。春天冰消雪化,江水上涨,滔滔不绝,而无限愁思就像这滔滔江水一样肆意漫流,不可抑止。此外,以水喻愁用得好的还有秦观的《 千秋岁 》,词中那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喻体由江水变成了海水,从而将愁的多写到了极致。

(2)以麻丝喻愁。李煜在《 相见欢 》中的那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将愁比作一团乱麻。乱麻尚可用快刀斩断,用耐心理顺,可离愁这团乱麻却无法剪断,而且越理越乱,愈想挣脱缠得愈紧。

2.立体绘愁

宋代有词人以物喻愁,赋愁以形,写出了愁之多;也有词人以敏感细腻的心灵、点石成金的妙笔、幻化万物的想象,写出了愁的味道和愁的重量。

(1)愁之味。《 相见欢 》中“是离愁”的下一句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要说愁到底是什么滋味,还真是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欲说还休,说不出愁是什么滋味,恰恰将愁的滋味写得淋漓尽致。

(2)愁之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出自李清照的《 武陵春 》。南渡后的李清照,历经了战乱、离家、丧夫、离婚的重重打击,怎能不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她本想泛舟游玩聊以散心,却怕舴艋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深重愁思。这愁是多么的沉重,连船都载不动。

3.以景显愁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传情离不开写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乃诗词的常用写法。

(1)哀景悲情。柳永在《 倾杯 》中写道:“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词人撷取了深秋的许多代表景物,如芦苇、霜露、落叶、秋风等,不言愁而愁自明。万物萧条,满目凄凉,会勾起词人和读者的多少伤心事、愁苦情。

(2)乐景哀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出自晏殊的《 浣溪沙 》,它写出了词人对酒听歌的情形。从首句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刚开始时心情是轻松喜悦的,但随即触发了对“去年”类似境界的追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让人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于是,词人不由得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官至宰相,地位尊荣,生活奢华,可是词人却在孤独地徘徊。时光流逝、人迁、聚散无定、高处不胜寒……种种感受令词人心潮难平。

二、追本溯源探愁心

“愁文化”为什么能在词坛上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为什么连驰骋沙场多年的范仲淹也写下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的诗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1.以悲为美的文化传统

韩愈曾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韩愈为唐宋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就拿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来说,我们记忆最深的诗句是哪些?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欧阳修也说:“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词是从诗继承而来,以悲为美,着力赋愁也就顺理成章了。

2.词人的自觉追求

春天本是一年之首,万象更新,生机勃发,可词人却感叹花要凋零,春要归去;秋天本是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可词人却只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蝉凄切,落木萧萧”。欢乐时,词人吟咏欢愉短暂;富贵时,词人哀叹好景不长。总之,无论是面对美好的景物,还是缺憾的事物,词人都能从中挖掘出悲剧美感,这不能不说是有意为之。

3.词的起源渊流

词兴起于歌舞场,起初吟唱它的都是一些出生卑微、遭遇悲惨的歌伎伶人。她们即使长得倾国倾城、风华绝代也不过是别人的高级,更何况随着时光的飞逝青春也会消逝,词中含愁也就不足为怪。后来,虽然发展为文人词,作者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词人常代歌伎伶人抒发愁苦。

4.时代的投影印迹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艺术分析

从类型角度看来,《将进酒》属于具有较高理想水平的作品类型,在题材上,则属于诗歌。同时,其也是一个抒情性较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通过声同情间的密切结合表达出诗人的浓厚情感。为了更好的把握《将进酒》的艺术特点,在此,我们对该作品进行全面的艺术分析。

一、《将进酒》的类型与体裁

(一)作品类型

从类型方面看来,《将进酒》属于具有较强理想特征的作品。作为理想型文学,《将进酒》已经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在对表现性具有较高追求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从全篇可以了解到,整部作品当中充满了不凡的气象以及狂放的豪迈,整个时刻狂作而备份,沉着而豪纵,可以说具有着强大、不可想象的力量与气势。同时,在整个诗篇当中通过巨额数字以及夸张手法的应用实现其豪放之情的表现,且同时具有十分深厚、充实的内在情感。节奏方面,疾徐尽变,在具有奔放特征的同时不留易,通过狂放肆意语言的应用实现诗人激愤、狂放等情绪的表达。从诗歌的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的夸张手法,在第一句中,不仅强烈的表现出黄河在奔流当中产生的气势,同时也将黄河之水比作时间一样,在不复返之后不仅使人感受到时光如梭、青春易逝的感叹,同时也具有一种脱俗、潇洒的情怀。而在第二句当中,则实现较多代表颜色词汇的融入,如“青”、“雪”等等,以较为形象的方式实现人生短促、年华易老画面的描绘。其中,“青”同“雪”之间、“朝”同“暮”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即一个人在早上还是一头黑发,但在晚上时,已经满头白发,以此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快速流淌。通过该种具有虚幻特征的描写,不仅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理想文学变形、虚构以及夸张方法,且在不追求外表真实形的同时更好的实现情感真实的追求以及情感逻辑的遵循。在这里,作者大胆对自身幻想、想象能力进行发挥,对黄河水从天而降以及青丝变换等形象进行虚构描写,强烈的表现出对时光易逝感慨的表达。

(二)作品体裁

从体裁角度看来,《将进酒》也属于诗的范畴当中。诗是一种具有活跃结构、具有韵律节奏以及语词凝练的文学体裁,具有较为明显的跳跃性、音乐性以及凝练性。对于《将进酒》而言,其作为李白创作的古体诗,整个诗歌以七言为主,其中间或具有三言以及十言长局,整个作品句式具有参差错落的特征,具有富于变化以及音节清亮的特征。在整个诗篇当中,作者通过精粹、凝练语句的应用将不得志以及壮志未酬的深意放置在诗歌当中,更好的实现诗人人格的体现,并通过生动、准确语句的应用实现相应场景的勾勒。同时,诗句中也有时间的跳跃,“朝如青丝暮成雪”,朝夕之间的大幅度跳跃,突出时光流逝、青春易老,体现了诗的跳跃性。

二、《将进酒》抒情特征

(一)声同情

对于诗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诗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现,在通过短小对仗句点染的基础上在节奏方面具有较多的变化。在《将进酒》当中,其中“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句子当中充满了口语色彩以及生活情绪,且在流畅、自然语言当中实现喝酒过程中愉快的气氛。而在这里,诗句突然变成的三言,并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了别样的韵味。在结尾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将诗句变为三言,则在增加诗句阅读通顺性的同时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韵味,再结合诗歌自身的内容,也充分表达出了诗人洒脱豪放以及不注重钱财的特征。通过最后一句的表现,在将整个诗歌推向新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同前方良好呼应,在以豪情实现哀愁凸显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整个诗歌中心以及主题的深化,不仅是诗人豪放潇洒性情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诗歌的点睛之笔。此外,诗歌在格律以及声调方面也同诗本身情调具有十分协调的特征,较好的实现诗人诗歌豪放以及豁达特征的表达。

(二)抒情方式

在诗歌抒情当中,其所使用的修辞方式即作者在抒情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在抒情话语当中,可以使用的修辞方式有较多,如对比同夸张、象征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将进酒》当中,李白对夸张的修辞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以此更好的实现其豪迈诗情的表现。在开头位置,其描写到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具有十分壮观的特征。在诗歌中,其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黄河奔流当中所具有的磅礴气势,给人一种大气、豁达的感觉。而对于高堂明镜的描写,则感叹人生衰老的悲哀怅惘,同样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实现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悲痛。“会须一饮三百杯”当中的“三百杯”同样是虚指,通过巨额数字的描写,李白对喝酒当中的豪迈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在诗歌最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描写更是一种夸张,不仅是对愁绪的时空长度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愁“之长,同时也表明一壶美酒就能够浇灭这万古之愁,更是体现出了诗人潇洒、豪迈的性情。同时,诗歌当中对于陈王,即曹植的描写,则表明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情绪。在该典故中,曹植通过《名都篇》的描写表现出一个贵族青年无所事事姿态,仅仅通过饮酒为乐消遣岁月。对于该中描写,实际上描写的就是诗人自己,以此抒发其不受重用的怅惘情绪。

(三)抒情角色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角色是诗人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在诗歌当中,主要的抒情角色根据其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以作者第一人称出现,在作品当中,“我”即表示诗人自身;第二种,即作者在整篇文章中为一个叙事者,在故事讲述当中,或者以托人的方式抒情,或者以代人的方式抒情;第三种即作者为一个叙事者,在针对一个事件实施讲述的过程中表达情感。在《将进酒》当中,诗人以酒消愁,回首往事,还没有取得功业,但人生却已经发出了短促的悲叹。而对该种悲叹来说,其却并不是凄凄惨惨,而是具有豪迈、慷慨的特征。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方式表达表示了对未来的向往,在表达出自身怀才不遇的同时表现出了自身渴望用世的思想。在诗句当中,“我”即表示诗人自身,诗人在对自我价值具有充分自信以及肯定特征的同时实现其慷慨激昂以及资信精神的表达。而在诗歌当中对丹丘生以及岑夫子的劝酒词,更是体现出了作者的豪迈精神,即要同好友沉醉在酣畅痛饮的情况下实现人生快意的享受。此时此刻,诗人已经同诗歌当中的“我”融为一体,在直接实现内心生活表现的基础上实现狂放豪迈性格以及旷达人生态度的表现。

三、结束语

《将进酒》作为我国著名的诗歌,自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分析意义。在上文中,我们对李白《将进酒》的艺术分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作为具有浓厚文学意义的作品,该作品还有更多方面值的我们去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云丹敏.说《将进酒》的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55-56.

[2]谈胜轶.李白《将进酒》:牢骚、怨怼中的盛唐气象[J].中学语文.2016(Z1):77-79.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时间这个话题,我未考证从何时起有文字记载,所知的《周易》中“与时偕行”、“与时消息”的论述当属较早,但最为有名的还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事情往往是这样,越是熟悉的,往往越不好下笔,就像身边的人或事总让人熟视无睹一样。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几千年的话题上做文章,搞不好就会流于空泛,就容易将古人的观点做简单的重复。

好在世间任何事都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或事都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随意摘一朵都可以做为该题的素材,如此一来,在材料组织上,该文题就有了“潮平两岸阔”的广角。自然界一棵草的新芽,一只雁的南飞,春蚕吐丝,秋蝉衰鸣,冬雪融化等等发生的一切都是时间流逝的痕迹,关键是如何与主题进行钩连。如我在下水文中将“雪的融化”与“时间在流逝”进行了嫁接:“高山幽谷中蜷着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委落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会用素材,处处是素材。在与高二学生评析此作文时,我找了一段文字做续写练习,内容是“那色近枯黄、生命即将结束的红高粱秆儿和茎叶,仍在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把大地供给的水份、养料输送给颗粒饱满的高粱穗……”学生很快体会到了时间在流逝,生命在老去,一切无法逆转,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将自己的一点养分输送给“高粱穗”,演绎着自然界的本能情怀,令人感悟与感慨的读写主旨。

人生与时间流逝关联的素材更是不胜枚举。如坡的例子,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在流逝的时光里,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挫折,正如苏轼的乌台诗案,纯属子虚乌有,但他贬到黄州时,不是虚度光阴,而是知万物之道,悟求己之理,写出了豪放不朽的诗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光阴似箭,人生苦短,惟一搏,方现精彩。

当然,以上素材的运用是散点透视笔法,基本内容是:时间在流逝,你应该怎么做?是选择消磨光阴,还是选择惜时如金?在时间流成的无限数轴上,所有的坚强、勇敢、善良、执著、勤劳等优秀品质,或懒惰、贪婪、专制、杀伐等不好的东西,都可以做为你行文的正面或反面素材。

时间如林间的一支箭,没有响声,没有折回。“时间在流逝”也可以从某一点出发,写出“风正一帆悬”来,即以某一个时间点为始,顺着时问的河流延伸顺序成文。如可以从进入考场开始,写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对自己的思绪、心情做个全程记录。当然,要力避流水账,要以小见大,从考场内延伸到考场外,延伸到社会。文章的内核还是思想,从简单人手,小故事里可以蕴含大道理,一定要体现出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社会在进步。至于想让文章生动点,你当然可以写点成长的烦恼,写点进步的难辛等。

二、反弹旧琵琶,老树著新花

时间如流水一样逝去,静悄悄地,一无反顾,能让我们切实地感知时间存在的,是季节的更替,是青丝变白发。“时间在流逝”这一文题中似乎天生包含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要成就高分作文,是需要震撼力的,象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强台风将瀑布吹得倒流让人震撼,李白《蜀道难》描写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让人震撼一样,我们的文章要有震撼力,就必须另辟蹊径,甚至是反弹琵琶。

“时间在流逝”,其长河中行进的舟船不都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有时要绕行,有时要倒退,有时甚至会触礁沉没。

我们可以以朝代的更迭为轴线,写各时代精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你可写时间在流逝,唐朝的王勃,命途多舛,才子薄命,吟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了生命长河中的永恒;宋朝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在时光流逝中悲愤喊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无奈;元朝的文天祥,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成了生命绝响……最后升华总结:时间在流逝,朝代在更迭,历史的长河虽然湮没了这些风流人物,但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秀人物,才有了智慧、执著和勇敢,也就慢慢铸就了中国的脊梁。

我们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去看问题,用审视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如某学生在“时间在流逝”中描述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成长进步的同时,家乡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退步,表达了对未来生存环境的担忧,展示了现代青年学子对人类应有的关怀。还有的学生从人的内心需求出发,对当下过度追逐物欲、道德日益沦丧、精神日渐荒芜的现象作了批判,强烈呼吁改变这种现象。这位同学写道,时间在流逝,物质在丰富,可“风俗日趋于奢,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有人说,高考作文反弹琵琶若涉及社会的阴暗面,得分上很危险。我想时至今日,一个成熟的社会是需要不同的声音的,只有不同的声音,才会让有些人从“驼鸟思维”中走出来,社会才能进步。

反弹琵琶,方能弹出新音。当然创新意的途径是很多的。可以假借流行:如有的学生谈,时间在流逝,我们应珍惜时间,为什么呢?“一个人一生可短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呵;眼睛一闭,不睁,一生过去了,呵。”也可以旧曲翻唱:如有的学生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进行合理想像与扩写,穿越时空,自成一文,有了老树枝头著新花的效果。

总之,安徽2011年高考作文题“时间在流逝”好就好在时间的印迹就是事迹,因时循事,因事循理,可以说,该作文题虽无奇崛之处。但流而不盈、持中守正。

附下水文:

时间在流逝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委落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滔滔不绝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在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知道了时间的流逝。“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在,自然有了衣带渐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却成了他人所爱,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不待。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的抛撒也在所不惜,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蚀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眷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这位科学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殷实而沉甸甸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世说新语》 典故 李白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是一个有酒有故事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的名人隐士,逸闻帙事,文学思想都激发后世如李白、杜甫等文学创造的艺术甄陶。因此,本文以世说新语为例,论举李白诗中所用典故,一一爬梳李诗[1]创作时《世说新语》[2]对其的影响。

1.仕途失意化归后的通脱;《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开头句显用《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命室酌酒,四望皎然…….”中王子猷夜访戴安道之典故,以及“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秋山寄淮雪赠傅\》)等9首,写出名士率情任性的气度与通达豁朗的人生态度,或多或少倾诉其虽飘忽峥嵘的现实遇境亦超脱荣辱,乐观的生命气力与通脱。

2.山河梦碎,物是人非的喟叹。《世说新语・夙惠》中“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代原都长安,永嘉之乱南渡,此时晋元帝改都为金陵,才有了“不见长安”之叹,而唐因安史之乱与此情况相似。因此,李白引用此典,触景伤情而喟叹佞臣挡道,报国无门之殇。

3.壮志一身消解后的逃避心态。《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蓄妓……”此句被李白化用最多,包括“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忆东山二首之二》),“谢公自有东山枝,金屏笑坐如花人”(《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等余9首。皆借用谢安东山养歌妓,聊娱作乐的同时也能入世做官为民解忧,其以谢自比,虽遭奸佞馋毁,离开长安,但仍怀济苍生的凌云心志。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然而总体来看,李白自比谢安,他因此也选择了一条逃避之路。

4.《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一时醉,径造高阳池。……”李白诗中“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襄阳歌》)“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江夏赠韦南陵冰》)“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秋浦歌十七首》)等等。魏晋时期是一个风度与酒秉存的时期,于此,李白诗是一个不尚离酒的特性,诗人用直率的笔调,勾勒出天真浪漫的醉汉形象,达到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生动活泼的一面。[3]

5.《世说新语・言语》中“澄以石虎为海鸥鸟”该句化用《列子・黄帝》中“鸥鹭忘机”的典故,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而李诗“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江上吟》)借物言志。

6.《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李诗“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赠宣州灵源寺》)“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别山僧》)用典此句。

7.《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盘恒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写到谢安与孙兴一行人到海上游玩,适遇风起浪涌,孙等人十分惶恐,但谢安兴致正高,神色悠然。时人敬佩其气量,认为他能够镇抚,安定国家。李诗“安石泛溟拢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则用此典。李白常以谢安自比,希望像其一样,能够有气魄济世安邦。同时,李白对谢澹然隐居也予以赞赏,表征在其诗“云游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则借用《世说新语・巧艺》“谢安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但恐不免耳”,谢安有隐居之志,无出仕之心。

8.《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大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表现谢灵运隐居诚心诚意,不慕世俗之心。同时,李白有大量刻画谢灵运的诗句,虽不能直接指出其引用此典故,但是,从其诗的内容与表现来看,或多或少与此有联系,诚如:“谢公宿处今尚在,h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种性格的形似,对谢的吟诵,更多的是对时代的不满和悲凉。

9.醉汉的眼光,自身的向往。《世说新语・容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江崩”为山涛评论嵇康人格高俊之句。李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则用典此句。李以醉汉眼光看世界,沉浸在潇洒与惬意之中。

10.壮志未酬,壮心不敌暮年。《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李诗“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用典世说新语,表现李白渴望建功立业,然壮志未酬,似有美人迟暮之感。

11.时光流逝之悲凉。《世说新语・雅量》“恒公伏甲设馔……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表现谢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气度和品质,李诗“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东山吟》)以谢安自况。全诗贯穿其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12.嗟予落魄江淮久,内心的解脱。《世说新语・容止》“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孙兴公评支道林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僧伽歌》)用典此句,表现僧伽心意清净则外貌凌徇,为其“嗟予落魄江淮久”达到内心的通解和解脱。

13.为友人送行时的嘱托。《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句,李诗“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用典此句是给故人的嘱咐,为临行的好友指点当时王孙公子的喜好与唐王朝崇道的思想风气。

14.临别赠诗。《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被“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赠裴十四》)以晋之名士裴叔则喻裴十四,称赞裴十四容仪之俊美,颂美友人,引为知音。照见自我。

15.共同的志趣。《世说新语》“何平叔注《老子》……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李诗“著论穷天人”(《赠叁寥子》)表达共同的志趣。

16.《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没一相,千里命驾”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每当想念对方的时候,那怕是远隔千里,也要乘车前来相会,李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赠崔侍郎》)表达此理

17.处境的不顺。《世说新语・忿狷》“桓宣武与袁彦道樗蒲。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意思是桓温和袁彦道赌博,袁彦道掷五木的采数不合心意,就把五木扔掉。李诗“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赠别从甥高五》)暗指自己穷途末路,真想像赌博一样奋力一掷五木。

18.《世说新语・赞誉》“孙兴公,许玄度公在白楼亭”李诗“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赠僧崖公》)描写僧崖公手持玉拂尘,修道高深。

19.《世说新语・赞誉》“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为来逼人。’李诗“微言注百川,信可听”(《赠僧崖公》),僧崖公精深微妙的言辞如水流注入百川,娓娓动听。是对其的赞誉。

20.《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因为恒公被母猴爱子心切所打动,悲悯母猴失子之痛,厌恶捕猿者的冷漠无情,所以下令罢免了那人。李诗“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赠武十七谔并序》)为“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21.人生不畅,宵小作对。《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李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用典指总有宵小做对。

22.烦闷诵书吟诗予以排遣。《轻诋》“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据刘孝标注是指洛下书生咏音重浊。而这里李诗“闷为洛生咏”(《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指自己说心情烦闷时将诵书吟诗,加以排遣。

23.人生苦短的感叹。《世说新语・简傲》“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李“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留别西河刘少府》)表达自己虽像流水萍踪,随波逐流,但仍享受享受美好清明的生活。

24.留别感慨。《世说新语・简傲》“谢中朗尝著白纶巾,肩舆径至扬州”李诗“时乘平肩舆,出入畏人知。”(《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引典此句,是其留别感慨。

25.留别之慨叹。《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自会稽经吴门,闻顾辟强有名园”李诗“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留别龚处士》)表达龚处士的栖闲隐居地,没有人世间的喧哗,竹径幽幽。

26.把酒食蟹赏景话乐事。《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李诗“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及“蟹螯即金液”(《月下独酌其四》)一方面,李白和朋友们一面饮美酒,一面食蟹螯,话离别。另一方面,除了知己之事,还有国家的事,这一切好不惬意。

27.山川的壮阔美。《言语第二》“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曰:千岩竞秀,万合争流。”李诗“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送友人寻曰中山水》)可以看出李白对自然深深的挚爱,其笔下的山川也具有动感与质感。

28.对族弟的美好祝愿。《世说新语・假谲》“因下玉台镜一枚……”李诗“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表达李白对族弟的美好祝愿。

29.对北征的人赞美和祝愿。《雅量》“郗生可谓入幕宾也”李诗“入幕推英选”(《送梁昌公》)化用此典,表达对梁公的赞美,希望其能快捷频传。

30.对赴西京的二从弟的赞誉。《赞誉》“平舆之渊,有二龙焉”李诗“复羡二龙去”(《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表达对两位从弟的赞誉。

31.与友人的愉悦之境。《容止》“庾太尉在武昌,秋夜起佳景清”李诗“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陪宋中丞》)表达此时的愉悦。

32.悼念亡友。《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奏《广陵散》”李诗则在“琴存人已没,谁传《广陵散》”中引用,借此来悼念亡友。

33.排忧解难之地。《任诞》“便令种竹,……王啸良久”李诗“爱竹啸名园”(《题金陵王》)表达此地能够消除郁闷和排解忧愁。

综上所述,李白是一个用典的大家,其实不仅旁征博引《史记》《太平广记》《诗经》,而且其天才型的文学才华将其变成了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玄言清谈,任情通脱,对李白诗及个人浪漫的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李诗对《世说新语》用典也是一次对文化的再创造和继承,使得《世说新语》不仅仅局限在魏晋的特定时期,更对唐代,乃至今天的文化塑造有不断的生成力,因此,李白不仅是用典的高手,更是文化继承与创造的能手。

注释:

[1]本文引用李白诗歌时均引用[清]王琦注,刘建新校勘:《李白诗歌全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2]本文在引述《世说新语》时,如无特别注明,均引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期刊更多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当代修辞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