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葬花辞

葬花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葬花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葬花辞范文第1篇

1、《葬花吟》歌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

2、《葬花吟》演唱者是陈力,中国内地女歌手,出生于吉林省。陈力从小学京剧,后来在长春一汽做化验员。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作曲王立平发现了她,请她参与该剧主题歌的录制。陈力演唱了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音乐歌曲,演绎了来自天籁的悲音。同时,陈力在1987年首播的87版《红楼梦》里还是柳嫂子的扮演者。2007年,陈力参加了央视的《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栏目。这是她公开亮相。

(来源:文章屋网 )

葬花辞范文第2篇

冬日一直喧嚣的寒风似乎因为惧怕这个黑衣人而停止了,或者说,空间因害怕某种神秘的力量而禁锢。

神秘人抬头望了一下酒吧的招牌,低语了什么,又迈开脚步。

为酒吧老板当看门狗的彪形大汉正想抬手阻挡这个怪人的脚步,但他的头在下一秒却已经幻作了一道红芒,紧擦着华贵的地板飞入,神秘人甚至连停都没有停顿下来,默默地扔下自己的斗篷,染血的匕首立刻暴露。

片刻间,彪形大汉只留下一具无头尸颓废地倒地。

一些顾客们惊慌失措的尖叫声立刻盖过了音响播放的吵杂摇滚乐,机灵的人已经逃往后门。

所有试图反抗的人,在第一时间被神秘人用各种招式打倒,鬼神莫测的飞刀往往插在手持枪械的人心脏部位、锋芒毕露的匕首每次挥舞必定能造成一片血雾、熟练又华丽的回旋踢总能够震裂别人的喉咙、抢过来的枪械则是幻为燃烧的火舌。

音响不知道何时损坏,让大家都从混乱中安定下来的,是这个黑衣恶魔的一句话。

“想活下去的,都蹲下。”

话音刚落的转瞬间,酒吧大厅里只留下一个人站着,就是在所有人眼中都觉得是恶魔的这个黑衣少女。

黑色如夜的长发因战斗需要而扎成马尾,一套黑色紧身皮衣凸显这位少女不负“恶魔”之名的身材,腰间绑着能够装满大大小小飞刀的皮带,最起眼的不是少女双手各执的猩红匕首,而是那张沾血的脸,麻木着表情的稚气的脸。

【这么犀利的身手,不愧是独孤剑的女儿。】

天虎微微思忖。

【既然这家伙能够到达这里,而我现在才知道,那么,她一定有万全的把握杀掉……我?始终逃不掉的……独孤剑……那家伙在我身上下的禁咒……】

“放过不相干的人吧,我记得独孤剑可不像你如此嗜杀。”

这个声音,是……天虎!紫云武者榜上排行十三的强者!据说他是曾经一个人面对一百多个源氏士兵,在取敌指挥官的首级之后,还能全身而退的强者呢!

几个沉不住气的年轻人几乎雀跃起来,但是脸上还来不及浮现欣慰,身体就被飞刀定在墙上。

“飞刀的准头、力道和速度都已经十分不错了,但那是对十六岁的小孩子而言。”

天虎不知何时转到矮了自己两个头的黑衣少女背后,突出的下勾拳蕴含了极大的力量。

急退转身,黑衣少女露出诡异的微笑,双瞳皆是紫芒闪过,没由来地让天虎心悸。

就在天虎心悸之时,黑衣少女一跃身起,连环踩踏天虎膝盖、小腹、胸口,然后在空中完成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回旋踢!

天虎在下颚被敌人成功偷袭后,猛然抓住了黑衣少女的双腿,却被其以匕首相挟而被迫摔开。

墙壁上挂着的油画被黑衣少女带着一起摔了下来,下一秒,匕首的锋芒震撼了所有人——斩开油画的同时,天虎颓然倒地,因为一把不知何时出现的飞刀狠狠地切开了他的喉咙。

静……刺穿天虎喉咙的普通匕首上,仅仅刻着一个的“葬”字。

黑衣少女狠狠地扫过人群之后,又安静得可怕。

葬花辞范文第3篇

目前《尘埃落定》已被译成英、法、德、意大利等15种语言文字,其英译本很受英文读者欢迎。从中国知网检索的信息得知,学者们从以下视角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进行过研究:(1)以改写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译本的翻译过程进行描述与分析,研究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对译者在文本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方法的影响和操控,用以探讨改写理论对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适用性;(2)以维索尔伦语用综观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和语言结构角度对《尘埃落定》英译本进行评析,指出翻译是在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等层面做出顺应选择的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的过程; (3)通过参照含有深层文化信息的各因素对比,对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译法进行分析,运用赖斯的翻译批评框架和理论来评价译者的翻译策略,从而探索民族文学英译的借鉴原则;然而,迄今为止,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来分析《尘埃落定》的英译本还属于研究的空白点。本文选取葛浩文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彼特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的指导下,探讨译者如何恰当处理《尘埃落定》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彼得·纽马克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当为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的《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 on )一书中首次提出,语义翻译是指译者在译语的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是试图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交际翻译以译语读者为着重考虑的对象,尽力让译语读者接受原文的内容,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而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出发点,竭力将原文的信息贴切地传达出来。

从理论上讲,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语义翻译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为某类读者量体裁衣,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共功能。语义翻译注重对原作的忠实,处理方法带有直译的性质;而交际翻译则强调译文应符合译人语的语言习惯,处理方法带有意译的性质。而两种翻译策略又有着共同或相似点。第一,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之上的,都必须服从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第二,如果原文信息具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征,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第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一个整体,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因此可以采用两种翻译策略相结合,即彼得·纽马克提出的“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二、文化负载词与《尘埃落定》中藏族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等,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反映这些观念和事物”。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藏族的服饰、礼仪、艺术、建筑等诸多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的烙印。承载这些文化的词汇反映了特定的藏族历史、文化及民俗习惯,在语义上具有专有性或不对应性的特点。文化负载词与藏族文化负载词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等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藏族文化负载词所反映的是在特定的藏族文化中才具有的事物或概念,藏族文化负载词更具有专有性及独特性。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负载词有不同的分法。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2001)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负载词分成生态文化词,物质文化词,社会文化词,姿态及习惯文化词。美国翻译理论家 Eugene A Nida 将其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Nida,1974)。本文将结合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对《尘埃落定》中藏族文化负载词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翻译探讨。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下藏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根据笔者初步研究,发现对《尘埃落定》中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宜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或两者相结合的策略。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生态文化即包括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因素。法国文学史家丹纳指出“创作各种风格的文学都会有特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小说《尘埃落定》是作者阿来对川西高原独特风貌和民俗风情的书写,是地域文化的代表,请看实例分析:

例1:麦其土司的官寨确实很高。七层楼面加上房顶,再加上一层地牢有二十丈高。”

Actually, Chieftain Maichi’s estate house was nearly a hundred feet high, with seven stories, a roof, plus a basement dungeon.”

“官寨”、“地牢”反映的是嘉绒藏区所独有的适应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宗教迷信的建筑景观,在此译者运用语义翻译的策略分别将其译成“estate house”和 “basement dungeon”。

例2:雪山栅栏中居住的 藏族人。

The Tibetans who live in the Land of the Snow.

阿来生活的家乡位于广袤的西藏高原大地的边缘,雪山、草原、河流、森林等就是养育他的土地和生活常态。藏文化的特殊气质之独特性真实的体现在其雪域高原上,是嘉绒藏区所独有的地貌景观,译者在翻译“雪山栅栏”时,将其首字母大写以突出其独特性,根据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译者采用了交际翻译的策略很好地传达了原作的风格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覆盖范围较广,包括了服饰,工具,日用品以及产品设施等。由于每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的习惯以及风俗的不同,人们使用的物质产品也不同。

例3:牵起长长的百褶裙裾,姿态万方下楼亲自给活佛开门去了。

Hiking up her pleated skirt, she walked grandly downstairs to open the gate.

例4:腰间是巴掌宽的银腰带,胸前是累累的珠饰。

Wearing a silver belt as wide as her hand, with strings of beads around her neck.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嘉绒藏区,土司制度,世袭制度依然存在,这些制度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土司,百姓,科巴,家奴等,不同等级的人其穿着也不一样。“百褶裙据”、“银腰带”、“珠饰”是地位很高的藏族人才拥有的服饰,其对应的译文“pleated skirt”、“a silver belt”、“strings of beads”采用的是语义翻译的策略。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传统风俗,生活方式,个人称呼语,社会地位,礼貌语都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在小说《尘埃落定》中,有大量藏族文化所独有的制度、礼仪、风俗等社会文化负载词,此处的翻译多采用交际翻译策略。

例5:麦其土司无奈,从一个镶银嵌珠的箱子里去除清朝皇帝办法的五品官印和一张地图。

Chieftain Maichi opened a case inlaid with silver and beads and took out a seal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official title conferred by the Qing emperor.

“品”是中国古朝代的一种官僚体制,即“官制”,在中国古代的品官体制中,有着“九品管制”,从“一品官”至“九品官”,官职级别由大到小,因此“五品官”属于中级官员,但在西方英语国家并不存在以“品”论官职大小的管制,因此译者在此将“五品官印”译成“the highest official title”,采用的是交际翻译的策略,但是由于译者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国的品管体制,造成了误译,“五品官”可译为the fifth grade higher-ranking official title, 否则,会导致西方读者误认为麦其土司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非真实的中级官员。

(四)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包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宗教习俗等。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文化的民族,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情感表现。在嘉绒藏区,苯教是藏区最原始的宗教,随着藏传佛教,印度佛教传入藏区,人们的信仰多元而复杂。

例6:使她能施一道斋僧茶,给死娃娃做个小小的道场。

So she could pay for a vegetarian meal and tea for the monks to perform rites for the dead.

“斋僧茶”、“道场”有着深厚的藏族宗教文化内涵,葛浩文将“斋僧茶”、“道场”分别译成”a vegetarian meal”和“perform rites”,虽然并未传神的呈现原作的文化深层含义,但译者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传达了原作的语用效果。

标题“尘埃落定”这四个字本身有着深邃的宗教文化内涵:灵魂蒙尘,最终落定,人得以解脱,是对苯教神话作一个收束。根据藏苯教,“尘埃”即世俗的点点滴滴,它指困扰人生的一切纷繁杂事。而葛浩文通过突出小说主题、突显小说美感来引起西方读者的兴趣,从而将“尘埃落定”译为“Red Poppies: A Novel of Tibet”。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葛浩文采用了交际翻译的策略。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文化负载词体现的是某一语言的发音、词语以及句子结构。小说《尘埃落定》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其语言文化负载词既有藏语特色又有汉语特色。如:

例7:这时候,我在心里叫我的亲人,我叫道:“阿爸啊!阿妈啊!”

I called out silently to my family. Ah-pa! Ah-ma!

例8:寨子里住的人家叫做“科巴”。这几十户人家是一种骨头,一种“辖日”。

The families living in those stones fortresses were called Kabas, and all belonged to same bone or shari.

“阿爸”、“阿妈”是藏族人称呼爸爸,妈妈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称呼语,葛浩文将其译为“Ah-pa”、 “Ah-ma”,根据语义翻译的特点,译者在此运用了语义翻译的策略。

四、结语

笔者通过研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以及葛浩文夫妇的翻译思想,发现二者有相通之处,并得出以下结论:

在彼特·纽马克翻译观下,葛浩文夫妇在翻译《尘埃落定》时,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灵活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策略,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译者以交际翻译为导向,以语义翻译为补充。

本文在彼特·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对《尘埃落定》及其英译本中的藏族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分类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尘埃落定》英译研究的内容和视野,而且为今后藏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带来启示,同时也证明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度,且能够为中国文化,尤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曲夏瑾.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氏夫妇英 译《尘埃落定》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余文都.维索尔伦顺应论视角下葛浩文夫妇英译《尘埃落定》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贺娜.论《尘埃落定》英译本中藏族文化信息的翻译[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Oxford: Pergamon,1982.

[5]黄建凤,冯家佳.纽马克翻译理论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东南亚纵横,2010(07).

[6]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02).

[7]杨跃珍.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英译[J].科技信息, 2011(05).

[8]张庆.彼特纽马克翻译观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解释[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9]贾静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阈下《水浒传》两英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10]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3]阿来.尘埃落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葬花辞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连花清瘟胶囊;针刺;中风病;中脏腑闭证;高热;神昏

中图分类号:R743.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中风中脏腑是中风急危重症,病死率高,预后差。病机多从阳化,以痰热腑实证为主的闭证居多。此类患者除神昏、偏瘫、高热等症外,大多具有痰多、腹满、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滑等痰热腑实见症。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分别加用连花清瘟胶囊鼻饲或灌肠和针刺疗法,针对性治疗上证中之高热、神昏两症,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2 例患者来源于 2006年5月—2011年10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病区的住院患者,经头颅 CT/MRI 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72例中脑梗死49例(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梗死2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供血区梗死15例,基底动脉尖供血区梗死3例,脑栓塞5例);脑出血23例(左侧壳核出血8例,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右侧壳核出血6例,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中药组男15例,女9例;年龄38岁~79岁,平均65岁;其中脑梗死16例,脑出血8例。针刺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6岁;其中脑梗死17例,脑出血7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 40岁~81岁,平均67岁;其中脑梗死16例,脑出血8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分期与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脏腑闭证标准 。

1.3 入选标准 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符合中风病的急性期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中脏腑闭证的标准;年龄30岁~85岁;病程在7 d之内;体温>39 ℃;神志评分采用 Glasgow 昏迷评分

1.4 排除标准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辨证不属此证型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证实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5 终止脱落标准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病情危重,治疗观察期内死亡病例;要求出院或转院等各种原因不能完成临床治疗观察病例。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参照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脑梗死、脑出血的内科治疗,以脱水减轻脑水肿、止血、改善脑循环、抗凝、降纤、抗血小板凝聚,多环节脑保护为主,对症采取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1.6.2 中药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花清瘟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0063)去囊壳100 mL温水冲汤,每次8粒,每日3次鼻饲或由直肠滴入(每分钟 30 滴,有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适用),连用7 d。

1.6.3 针刺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人中。操作:十二井、十宣点刺出血;人中施短暂捻转;大椎、曲池、合谷施毫针刺,用泻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上述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用7 d。

1.7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体温、神志评分。设定体温下降≥0.5 ℃、神志评分提高≥5分且保持12 h以上或继续好转为起效计时指标,观察3组治疗后体温、神志改善的起效时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其他中医症状指标:痰多、腹满、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滑等。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评价。

1.8 疗效评价标准

1.8.1 体温疗效 显效:体温下降≥1.5 ℃;有效:体温下降≥0.5 ℃、

1.8.2 神志疗效 显效:神志评分增加≥10分;有效:神志评分增加≥5分、

1.8.3 临床疗效 参照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医症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评价。

1.8.4 安全性检查 治疗中进行常规安全性指标检查,遵守患者所在医院检查指标通用判断标准。

1.9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3组治疗7 d后疗效比较

2.1.1 3组治疗7 d后高热、神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对于治疗高热、神昏两症,针刺组和中药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2.1.2 3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治疗前后高热、神志量化指标比较

2.2.1 3组治疗前后高热、神志量化指标评分比较(见表2) 对于治疗高热、神昏两症,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

2.2.2 3组治疗高热、神昏起效时间比较(见表3) 针刺组和中药组治疗高热、神昏的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2.3 安全性检查 治疗中进行常规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变化;疗程之中及其后随访2周,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中风病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表现为热毒袭肺,瘀结痰热,浊邪癕盛,随即阳明腑实出现浊邪蒙闭清窍气血不能上承而神识不清。当急则治标,迅速去除热毒浊邪、泄热开窍为关键。 应用清瘟解毒、泄热通腑法治疗可使阻于胃肠的浊热积滞得以降除,使浊邪不得上扰心神,克服气血逆乱以防内闭;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达到通痹活络促进疾病向愈发展;可降温以防毒热伤阴而呈阴竭于内、阳脱于外之势。 痰热去则阴液存,浊毒清则神自明。

针刺之法开窍泄热、疏风行气,化瘀通络,所取治疗本证功效早得印证并多有报道。临床中试用连花清瘟胶囊,取其宣肺泄热,通腑解毒之功用,宣上疏风降温醒脑,通里攻下釜底抽薪,共得降体温、醒神志之殊功。特别是与针刺疗法对比,在显效率和起效时间两个方面更具明显优势,且该药经济易取、服用方便、安全适宜度高,应当推广成为临床治疗中风中脏腑阳闭证的常规之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 刘德新,王育珊.昏迷程度的评定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02(1):25.

[4]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1313.

葬花辞范文第5篇

在百花斗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举止娴雅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斐然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每每捧读《红楼梦》,我都寻找着这其中的答案。于是,睡梦中,我恍恍惚惚地寻进了大观园,正碰到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一会儿,黛玉摇摇摆摆地走了进来,薛姨妈便请大家吃茶果。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看这情形,我不禁扑哧一笑:聪明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信手拈来,天衣无缝吧。

再仔细看黛玉,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话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姿和超凡气质,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来形容这样脱俗的娴雅美丽了。

不过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的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上。

她的《白海棠》,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她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抒写了这位叛逆者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我想,《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罢。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诗,已叙述罢;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泪。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抗;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象,以及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相关期刊更多

曹雪芹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