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春天的儿歌

关于春天的儿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春天的儿歌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第1篇

结合我园“亲自然,活教育”的办园理念,通过主题生活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教材。特制定以下园本课程计划:

九月份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本月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传承民俗的实践活动。

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2.学做月饼,从中体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2.成品月饼、制作月饼的原料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中秋节的儿歌。

3.做一做:制作中秋贺卡。

4.读一读:读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5. 生活实践:到生活体验馆制作月饼。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半成品原材料,以便于操作。(生活体验馆活动)

十月份主题:《快乐秋游》

秋天天气逐渐凉爽,本月我们将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到郊外去感知秋天的季节变化。

目标:

1.了解秋季的季节特点。

2.到郊外自然中感知秋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找好秋游的地点。

2.准备好班旗、野餐垫等。

3.幼儿带上水壶、遮阳帽等

4.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秋天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秋天的歌。

3.画一画:画秋天。

4.生活实践:到郊外秋游。

十一月份主题:《丰收乐》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本月我们将带来孩子到生活实践基地去挖红薯,体验丰收的快乐。

目标:

1.感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通过劳动体验丰收的乐趣。

3.感知农民劳动的不易,从而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与实践基地提前做好衔接。

2.准备好挖红薯的农具。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学一学:关于丰收的儿歌。

2.做一做:利用种子、果实等进行美工活动。

3.生活实践:到实践基地开展挖红薯活动。(十里荷乡)

十二月份主题《热热闹闹迎新年》

一年就要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本月末将组织幼儿回顾这一年自己的变化,并大胆表达新年的愿望,在亲子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目标:

1.感知自己成长的变化。

2.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方式。

3.乐意向别人表达新年的祝福。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2.卡纸、彩色笔、剪刀等美工材料

3.筹备全园亲子活动。(详情见《元旦亲子活动方案》)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关于新年的歌曲。

2.比一比: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了。

3.唱一唱:关于新年的歌曲。

4.做一做:新年贺卡

5.说一说:说说自己新年的愿望;给周围的人说说祝福的话。

6.亲子活动:庆祝元旦亲子活动

三月主题《感恩父母》

本月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感知父母的艰辛,从而孝敬父母等长辈。

目标: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2.感知长辈工作生活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长辈。

3.通过亲子实践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请父母给孩子讲讲怀孕、生产中的一些事情。

2.制心糕点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幼儿自备少量干果等。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妈妈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关于爱妈妈的歌。

3.画一画:画自己的妈妈,将作品送给自己的妈妈。

4.做一做:做手工作品作为妈妈的节日礼物。

5.亲子实践:制心糕点

四月主题《春暖花开》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季节,本月结合传统节气清明节开展主题活动,将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知春天的变化。

目标:

1.感知春天变化,了解春天的天气特征。

2.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和家长一起了解、记录清明的习俗有哪些。

2.提前规划好踏青的路线。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诗歌等。

2.唱一唱:关于春天的歌。

3.画一画:春天的图画

4.生活实践:去郊外踏青

五月主题《劳动最光荣》

本月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系列爱劳动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目标: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穿衣服、叠被子、叠衣服等事情。

2.热爱劳动,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练习穿衣裤;中班幼儿练习叠被子;大班幼儿练习叠衣裤。

2.筹备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详见《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方案》)

3.学习单:填写家长一天的工作和家务劳动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了解父母或者长辈一天要做的工作活动家务

2.唱一唱:关于爱劳动的歌。

3.做一做: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亲子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六月主题《欢乐过六一》

本月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快乐展示才艺,感受童年和成长的快乐。

目标:

1.展示幼儿的才艺,激发自豪感。

2.让家长感知幼儿的学习成果,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各班收集幼儿的美工作品,制作成为展板。

2.排练六一文艺节目。

系列活动安排:

1.唱一唱:展示童年快乐的歌曲。

2.跳一跳:快乐的舞蹈。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第2篇

20xx年幼儿园清明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踏青的意义。

2.学会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活动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等。

活动过程:

借助幼灯,进行下列活动:

1.回忆春游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总结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简单描绘,如:春天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春天里,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还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给幼儿介绍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诗“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2)李白春游,吟诗《春夜宴桃李园序》。

(3)现代博兴县一带吃巧巧饭。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凑了挂面、鸡蛋,带上炊具来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后烧火煮面条。做好后,再往锅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饭时,谁若吃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这就是吃“巧巧饭”。吃完“巧巧饭”,就去看柏树开花,谁看了柏树开花,谁就会交上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幼儿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幼儿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指导幼儿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 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20xx年幼儿园清明活动方案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歌曲 儿童情商

儿童歌曲是一种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歌曲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并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语言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情商(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它的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它是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评价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时,通常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即自信心、爱心、独立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目标性、乐观、诚实、交际与合作。有研究表明,情商的形成一般是在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情商的高低与先天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培养和造就的,3-6岁阶段是培养和塑造儿童情商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连贯性语言逐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能与成人自由进行言语交流,但是这个阶段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情感和情绪的受调节性差。用什么方法培养和促进幼儿情商的发展,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实际问题。而且儿童教育实践证明,光靠老师和家长的说教是行不通的。

作为一名学前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我不禁想到如果让优秀儿童歌曲渗透到儿童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方面面,其对儿童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教育作用肯定比直接说教更深入童心。一首儿歌即说明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易懂易记易唱,特别容易接受、理解。近两年市面上热销一套由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Benesse Corporation(倍乐生株式会社)和中国福利会出版的针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学光碟——巧虎《乐智小天地》。究其原因是光碟将良好的卫生、进餐、游戏、礼节等行为习惯编成歌曲,指导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唱、一起做。这样一来,孩子在学学唱唱中轻松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一)、儿歌能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到人的一生。儿童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等等。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的确,儿童在聆听和演唱儿童歌曲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由浅入深地进行自我教育。

儿歌《雪娃娃》用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歌词形象生动的描述出儿童堆雪人的游戏场景。然后亲切、自然地过渡,逐步提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淘气的风见了她,再也不扔脏东西”了,进而引申出主题“天地多美好,大家笑哈哈”。聆听这首歌容易使孩子产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真实情感;还有诸如《衣服鞋要整洁》、《我愿做个好小孩》等这类儿歌,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孩子通过反复吟唱,就能牢记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早起》使孩子明白只有规律的作息才能拥有强壮的身体;《泼水歌》、《礼貌歌》则是让孩子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一种公共美德;《蜜蜂做工》则告诉孩子们要勤劳不可懒惰,劳动最光荣……

(二)、儿歌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3岁的孩子开始主动地接近小朋友,这是社会性发展的萌芽时期;进入4岁后,孩子开始喜欢帮助父母干家务活,喜欢听表扬,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游戏活动;5、6岁的孩子情绪比较稳定,能够和伙伴一起玩游戏,并愿意帮助幼小的孩子。儿歌是儿童最早的社会体验之一,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一个由独自玩耍向集体玩耍过渡,活动重心由家庭向社会(幼儿园)过渡的阶段,要让孩子养成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儿歌《种太阳》用孩子的语言讲述了播种太阳的美丽愿望,“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吸又明亮。”歌词显现出“爱的教育”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虽“幼小”但“博大”。 其中深刻的教育内涵,不是说教式的,却能达到了意外的教育效果;《李小多分果果》让孩子们明白了“孔融让梨”这个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谦让美德;《拔萝卜》简单的旋律和极富生活化的歌词则反映出“人多力量大”的真理,教孩子们学会团结协作;《泥娃娃》让孩子懂得同情弱者关爱他人;《真善美的小世界》则告诉孩子们世界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三)、儿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健康的人格

幼稚期(0-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多听活泼生动、积极健康的儿歌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儿歌《一分钱》以天真淳朴的歌词、欢快轻松的旋律,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歌颂拾金不昧的道德品行。它给予儿童启示,使孩子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即使是最少的钱,交给警察叔叔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男儿第一志气高》、《只要我长大》激励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自己跌倒自己爬》鼓励孩子从小要自立自强;《蜗牛与黄鹂鸟》让孩子明白“笨鸟先飞”的道理;《好孩子要诚实》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有错就改;《我爱北京天安门》、《七子之歌》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儿歌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情感,使儿童身心健康

歌曲在人类的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可代替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儿童经常听到歌曲,受到音乐的熏陶,他们的心情愉悦了,情绪也就会随之稳定。所以说,儿歌对于儿童情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幼儿对事物美的感受更加真切。同时,儿歌寓教于乐,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从而对于儿童自身的个性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春天在哪里》描绘了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色,仿佛带孩子置身于一个看得到红花、绿草,听得到鸟鸣的大自然中一般。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和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我的好妈妈》中既没有露骨的说教,也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它只是朴实地描摹了一种母女的亲昵之情、一种伦理关系的美,孩子如果从小就经常接触这种美,就会主动去适应这种美,进而去追求和创造这种美。多接触这类歌曲就会让孩子从小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使孩子们从小懂得体谅父母、敬老孝亲……

(五)儿歌能帮助儿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儿歌对知识的传授是通过艺术的、形象的方式进行,因此印象深刻,也能促进儿童的求知欲。接触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儿童歌曲,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对智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如聆听描绘季节、动植物和各种自然景象的歌曲,可以增长自然、生物和地理的知识;学唱描写动物的生活以及植物的生长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鸟、兽、鱼、虫的行动特征。

从大量的儿歌中孩子们知道了鸟儿靠扇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鱼儿是靠摆摆尾巴、摇摇头在水中的;从儿歌中幼儿知道了马儿只靠四条腿跑,而蚯蚓是扭动身体蠕动的;从儿歌中幼儿知道了青蛙的叫声是“呱呱呱”,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小猫的叫声是“喵喵喵”,小狗的叫声是“汪汪汪” ;儿歌告诉孩子们小青蛙和蜻蜓都是捉害虫、保庄稼的益虫,不应该伤害它们……

儿歌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通过反复吟唱,不仅在潜移默化中能达到促进孩子性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效果,还将会是推进孩子终身发展的新载体,为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歌曲是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它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智慧、鼓舞和力量。让歌声陪伴孩子成长,给每一位孩子欣赏美的眼睛,倾听音乐的耳朵,乐观向上的心灵,热爱生活的态度,尽情享受成功与快乐并存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汪沿. 关于幼儿音乐活动的几点思考[J]. 安徽教育. 2004(10).

[2] 李香玲.幼儿情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当代学前教育.2009(8).

[3] 祁慧.试述幼儿的音乐活动[J]. 科技资讯.2006(5).

[4] 朱静芸. 幼儿音乐活动的情景化[J]. 幼儿教育.2005(11) . [5] 张家新,魏迎庆,张静坤. 让音乐活动成为幼儿表现的天地 [J]. 启蒙.3~7岁, 2005(09).

[6] 张旭芳,吕秀娟.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地发展[J]. 吉林教育.2009(17).

[7] 白冬冰.论幼儿情商的培养[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 (2).

[8] 张汉萍. 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 2008(04).

[9] 嵇芬华.把行为习惯唱起来[J].教育科研论坛.2010(3).

[10] 程英.“审美与快乐”幼儿音乐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8).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第4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一、语文昧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尽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是落脚点始终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时,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春天来了,学校的“百草园”生机盎然,此时我们可以开展“春天的脚步”主题活动。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连续观察一个月,可以写写画画,养成记录的习惯。教师要指导他们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关注他们观察的进程。等到春意渐浓的时候,组织进行“春的信息”交流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春天,诵读关于春天的古诗、儿歌,可以在课间一边跳绳或跳皮筋,一边吟诵,也可以唱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再如母亲节到了,我们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除了给母亲捶捶背、洗洗脚之外,可以让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两则歌咏母爱的作品,交流一下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根据采访所得在流动日记中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再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表达自己心声的话,送给妈妈。这样几个层面的设计,促使学生通过语言展现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

二、综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而“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如在学完《秋游》一课后,可以教学生唱一唱《郊游》这首歌,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到郊外找一找秋天,还可以画一画美丽的秋天,写一写美丽的秋景。学完《蚕姑娘》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养一养蚕,每天观察它的变化,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让学生形象而又深刻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又黑又小一又白又嫩一又白又胖一一天天发亮一吐丝结茧。再如学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1》后,可以设计《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先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最喜爱的节日自主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内制订研究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请教家长,收集信息,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2.搜集传统节日的相关故事、传说。3.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儿歌、民谣、古诗等。4.欣赏、学唱相关歌曲。5.学做一样传统节日的美食。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性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策划、实施、参与、协调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性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活动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运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班里学生都非常喜欢陶艺,于是在学校陶艺馆里,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揉、搓、捏、拉、刻、画,想象力在手指间迸发,创造意识在心田里萌芽。有学生小心翼翼地托着自己的作品,沉思着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有学生成功塑造了一朵花,一只蝶,并创编出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是泥土与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得以生长。

又如,最近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于是“走在春天里”语文综合性活动应运而生。先让学生各自提出最合适的春游地点并搜集资料,然后在班上进行介绍或演讲,讨论确定春游地点。接着让学生自主策划春游活动,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春游活动的任务、活动的安排,分工做好春游准备工作,包括游戏内容、准备要带的用品(如照相机、写生用具、食品、餐具雨具等),分组讨论并制定春游注意事项。在春游过程中,学生可以拍照,可以写生,可以调查了解春游地点的有关情况,通过现场搜集资料或咨询获取有关知识。春游回来,进行总结、交流、展示。可以写日记或游记,为自己的作品配画:可以写景点介绍,作照片展览……

四、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童话以其浓厚的幻想色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色彩斑斓的动画想象深深吸引着学生,为此我们开展了“住在童话城堡里”活动,通过“晨间课前诵童诗、课间游戏玩童话、阅读时段赏童话、百花乐园创童话、亲子共读编童话、童话妈妈进课堂、童话大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共筑“童话城堡”。活动中,学生们因童话的相伴而充满温暖与快乐,洋溢着纯真、善良和高贵的美好品格。

又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低年级学生对识字会感到枯燥。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印发座位表,作为班级“通讯录”,让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记住同学的名字。同时为每位学生做了两张名片:一张附上照片做成“身份证”,挂在学生的脖子上,学生可对照照片认识同学的姓名;另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一个月后,教师又为学生准备了剪贴本。起初,她引导学生收集休闲食品和饮料上的包装袋,剪贴上面的字。稍后,又将“识字”范围扩大到各种报纸杂志、广告纸、宣传单……再后来,她告诉学生可以把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的各种形象画在本子上,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写上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句子。就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字。

五、开放性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空间应向校园、家庭乃至大自然、社会拓展。空间的开放,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开放性特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

如校园里,幽香的蜡梅树是飘香的课堂,学生在树下吟诵起这学期学过的儿歌:“蜡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老师,这不是我们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吗?”“花田的想象”这一文化版面上的二十四节气歌,成为最鲜活的语文资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学生们的声音清亮亮,似乎要叫醒沉睡的春天。聪慧的他们还发现,每逢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字体的颜色就会刷新,就会变幻:春天的鲜红,盛夏的浓绿,深秋的金黄,隆冬的圣洁……

学生很喜欢小动物,我就送给他们每人一只小仓鼠,开展了“萌鼠乐翻天”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一做:给仓鼠制作名片,给仓鼠建一个温暖的家;查一查:查阅资料了解仓鼠;养一养:定时给仓鼠喂食、洗澡、清理房间等;看一看:观察仓鼠的生活点滴并做好记录;拍一拍:拍摄视频与照片,举办摄影大赛,评出“最萌宠鼠”;玩一玩:经常和仓鼠玩,教仓鼠做游戏;写一写:写一个“我”与仓鼠的故事;画一画:画一个“我”与仓鼠的绘本;演一演:模仿仓鼠的吃食、睡觉、玩耍时的动作。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活动中了解了仓鼠的生活习性,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也都得到了综合发展。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第5篇

在幼儿口语教学中发现,很多幼儿一开始的时候表现较为积极,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虽然幼儿掌握了更多的词汇和短语,表现欲望却减弱了,有的幼儿甚至开始变得沉默起来。原因何在?其实,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教师鼓励,或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表达欲望较强。相反,如果幼儿遭到批评或气氛过于死寂,幼儿便不太喜欢张口。为此,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

二、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能说、会说

首先,要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采用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幼儿是学习语言的主体。因此,在幼儿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才哟个看图说话、拼图讲故事等形式来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在实践中表达,这样才能让幼儿学以致用,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其次,采用拼图讲故事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说话。由于拼图说话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说话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幼儿阶段是口语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口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幼儿参与到口语表达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敢说、想说、会说,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口语能力,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