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话剧演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潜台词 舞台语言 体现
斯坦尼曾为潜台词这样定义:“就是角色明显的、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底下不断地流动着,随时都在给予台词以根基,赋予台词以生命。”众所周知,在戏剧语言中潜台词的运用,是戏剧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表达手段。
戏剧中的人物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的台词是直接表达台词含意的,但也有的台词,由于特殊的规定情境、微妙的人物关系等原因,说话时不直接表达台词的含意,而是叫人听起来话里有话,这样的语言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正好相反。比如“你好啊!”这样一句很简单的台词,如果只是表示问候的意思,那么它的潜台词就可能是:“见到你太高兴了!”这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是一致的,但如果这句台词是表示威胁或讽刺的时候,那么它的潜台词就会变成是:“你害得我好苦啊,咱们等着瞧!”这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则完全相反。本文将要探索的正是后者。
作为话剧演员,必须掌握如何挖掘和体现潜台词。那么,潜台词,究竟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的、可以遵循的外部体现手段,让演员清楚地认识它,并且很好地掌握呢?本文想就此作一些初步探索。
笔者认为,潜台词主要是通过人物的有声台词的各种变化去体现。其手段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语调的变化
潜台词,可以利用台词的语调,其中包括音节的音长与音高的变化,帮助体现出来。
台词示例:“出去,我不想再看见你!”
(1)如果潜台词是:“让我一个人在这儿想一想。”可以使用较为低伏、平缓的语调;
(2)如果潜台词是:“你赶快离开这儿吧,我心情很烦!”那么,语调就应该适当提高,音长随之相应缩短;
(3)如果潜台词变为:“你若不马上消失,我可要采取行动啦!”那么,语调更要升高一层,音长变得极为短促;
(4)如果潜台词变为:“我再也无法忍耐你啦!”那么,语调便可能呈现高平状态,而音长却可能适当延伸,特别是后一两个音节可以持续地延长一段时间;
(5)如果潜台词变为:“你怎么这样不理解我呢!”那么,语调可在“出去”两字之处形成一种起伏升降变化,音高有一个递增递减的过程,音长延伸要比较大,而且音节间的衔接柔和,不显得有任何空隙。
二、语气的变化
说台词时,可利用语气的曲直平折、上下升降的变化,显示出不同的潜台词。
台词示例:“这是上级领导的指示!”
(1)如果潜台词是:“你必须服从,没有理由违抗!”态度较为严厉,那么语气便可以处理得平直呆板一些;
(2)如果潜台词是:“我有什么法子呢!”要表现言者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那么,语气可以用下滑的方式处理;
(3)如果潜台词是:“你敢怎么样?”要表现言者的粗暴蛮横态度,那么,可酌情使语气逐渐上升,使其中音节呈递增状态;
(4)如果潜台词是:“就这么办吧。”表现言者一种有事好商量的态度,那么,语气应尽量变得平缓、温和,在句中的部分音节上可显示出一些曲折蜿蜒的变化;
(5)如果潜台词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也不清楚。”表现言者的不解和犹疑态度。那么,还可选用音节之间断断续续的连接形式表达其语气。
三、语势的变化
分析台词时,对语势的高低起伏、强弱以及音量的大小变化的不同处理,可以正确地体现不同的潜台词。
台词示例:“这件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明白不?”
(1)如果潜台词是:“拜托,请不要探究此事情。”表示言者在恳请劝说对方,可使语势逐渐缓冲下降,音强逐渐收缩,最后趋于较平稳状态;
(2)如果潜台词是:“怎么什么事情都有你一份啊,长舌妇似的跟着瞎掺和!”表示言者对对方的反感和责怪,那么,音量可调为适中,强度不宜很大,语势应较为稳定,或在后半句稍有下降趋势,或在个别音节凸显小的起伏;
(3)如果潜台词是:“你这个人真讨人嫌!”表现言者对对方的厌恶和不满,那么,音强可逐渐增加,使语势迅速向前冲,处于不够稳定状态;
(4)如果潜台词变为:“还是好好管管你自己得了!”表现言者对对方的蔑视或讥讽,那么,音强可不必有较大变化,使语势显得较为稳定,亦可使个别音节突然加强,使语势呈现一个小的冲动,揭示其内在的不稳定性。
四、语言的节奏
台词示例:《日出》中,当李石清要抛出王牌之前说:“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已经都抵押出去了。”这句台词在“是不是……”以后几个字的节奏上要比前边稍微放慢一些,并给以较大的夸张、强调才能使观众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李石清要向潘月亭摊牌了。
台词示例:“你是不是已经告诉他了?”
(1)如果潜台词是“你不该告诉他!”处理台词时在“你”后面停顿一下,节奏放慢。
(2)如果潜台词是“难道他现在知晓这个事情了?”处理台词时在“是不是”后面稍作停顿,放慢一些,效果才会出来。
(3)如果潜台词是“你把事情居然告诉了这个人!”处理台词时在“告诉”后面停顿,节奏慢下来。
五、尾音的运用
一句话里的潜台词,常常可以利用台词尾部两三个音节在声音上的色彩变化,把它形象地体现出来。
(1)台词示例:《雷雨》第一幕,鲁四凤背着观众滤药,然后端来请太太周繁漪吃药。她喝了一口,苦得很,让四凤倒了它,然后说了一句话:“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这里蕴含的内容相当丰富。这句话概括了她十八年在周公馆的屈辱生活,是她压缩在心底的、按捺不住的痛苦和反抗的流露。
潜台词――繁漪对周朴园让她喝药的行为已经忍无可忍了。
尾音――先顿音后颤音。
(2)台词示例:难道你对这件事就没有一点意见?
潜台词――我才不信呐!
尾音――可先弯曲而后翘。
(3)你身体这么壮还要进疗养院?
潜台词――你可别开玩笑了。
尾音――可先平滑而后翘,或顿、翘结合,亦可顿、曲结合。
(4)你多有野心啊,成不了亿万富豪亏了你的能力!
潜台词――你其实没有什么能力。
尾音――拖延音长,并适当运用颤音。
(5)假若他以后再故伎重演,我一定检举他!
潜台词――得了吧,谁敢说呀!
尾音――话锋一转,可急剧下落,变得短促而轻弱。
(6)去爬爬山,钓下鱼,这是八小时以外我的权利!
潜台词――谁也管不着!
尾音――可利用声调的夸张,或利用突然的带有弹动爆发性的吐字发音技术去处理。
利用尾音变化技术显示其潜台词,并不就此几种,运用起来,很丰富,很灵活,演员只要认真琢磨,善于推敲,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把潜台词很鲜明、很生动地体现出来。
六、利用重音
利用重音的变动揭示其潜台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重音所在音节的润色;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重音的相对移动。重音只有服从于语言行动,才能恰当地体现潜台词和交流思想。在生活中不存在重音位置和念得不对的问题。在舞台上放错了重音或是重音念得不当,立刻就暴露了演员对台词理解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会错误地传达台词和人物性格特征等信息。
关于对重音的润色,可参照台词重音的显示手段,本文不多赘述。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重音的相对移动,也是体现潜台词的细致而微妙的手段。
1、台词示例:河水像镜子一样发亮。看,一排排的照片,多像你讲的报春花呀!
(1)把重音放在“镜子”上,潜台词――河水非常清澈,透亮地看到人的影子。
(2)如把重音放在“报春花”上,潜台词――照片排列有序,色彩鲜艳。
2、台词示例:“看你这些天憔悴得这个样儿!”
(1)如把重音放在“看”上,潜台词――你真是不知爱惜自己。
(2)如把重音移到“这”上,潜台词――我不管你以前身体怎么样。
(3)如把重音移到“憔悴”上,潜台词――真叫人心疼啊。
(4)如把重音移到“这个”上,潜台词――简直不像话!
(5)如把重音再转移到“样儿”上,潜台词――咳!你叫我说什么好呢!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利用重音的变动来揭示潜台词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所有台词语句中的重音都能任意挪动的,尤其有些台词的重音根本不允许有任何改动,那就不能使用这一手段。在人物的言语行动、态度和思想感情都不因重音的相对变换而发生偏离的情况下,为使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更为贴切,更为深刻,才能借助此种手段。如上面一例,无论重音怎样挪动,其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关心”、“体贴”对方而进行的,都是为表达人物在感情上的疼爱。总之,运用重音的变动,对于揭示人物内心的潜台词是很细微的,如果演员善于揣摩人物感情中那种无声然而又是千差万别的微妙语言,那么,可以运用这一手段把它很生动深刻地揭示出来。
演员在舞台上,对潜台词的表达和体现直接影响着舞台语言的传播效果,反映着舞台语言的感染力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决定整场话剧演出成功与否。所以,对戏剧语言潜台词的挖掘和表现,是演员必须刻苦历练的功课。以上对潜台词体现手段的探索还不够全面和丰富,以期戏剧相关从业人员,无论是在台词教学还是舞台实践的过程中,继续给予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修养.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黄小仙的EX
第一眼瞅见陆三金,大部分观众会联想到电影版《失恋33天》里怒甩黄小仙的“前男友”。但自从看过怂贱欠的陆三金,“前男友”的影子早已被这个呆萌与责任感十足的男人取代了。
在郭京飞的完美演绎下,陆三金直戳观众笑点,他的搞笑神情不但获得了“表情帝”的称号,还被观众们疯狂再创作。网络惊现各种或萌或呆或帅或谐的陆三金形象,令郭京飞的粉丝大呼:“陆三金被玩坏了!”当家的也跟着乐在其中,不定期把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集体po上微博,一并道谢。可见现实中的郭京飞和陆三金一样,都是敢玩敢乐敢拿自己开涮的铁血真汉子。据统计,陆三金是除暴力loli吕青橙之外人气最高的角色,可见其魅力。
利索的嘴皮子、讲大道理时义正辞严的严谨劲儿、转瞬便贼兮兮的表情,都是陆三金“得圣宠”的缘由,而他上乘的表演功力可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郭京飞不但是个演员,而且是练就了一身扎实舞台基本功的优秀话剧演员。“很多人说我们的台词很生活,这和我以往演的话剧有很多相似之处。实际上,这种生活化是我们追求的,经过艺术处理让台词风格达到放松的状态。”所以你几乎看不出他“表演”的痕迹,因为镜头里的郭京飞就是陆三金。
量身打造陆三金
2000年,郭京飞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从千禧年的那一刻起,打小做演员梦的郭京飞正式踏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毕业以后郭京飞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了一名专业演员,幸运的他不仅没有跑过龙套,而且当的全是男主角。短短五年之内,郭京飞主演了《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鹿鼎记》等十几部话剧大作,无论演技还是经验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练。
因为有着《鹿鼎记》、《武林外传》等多部话剧的合作基础,郭京飞与宁财神非常熟悉,所以当宁财神决定做《龙门镖局》时,郭京飞很自然地应邀出演了。“陆三金是宁财神为我量身打造的。而且,镖局里的大部分演员都和宁财神有过合作,所以几乎所有角色都是量身打造。”
陆三金有着小人物的幽默与智慧,也有男人特有的担当和责任感,这样的形象与郭京飞此前在话剧舞台扮演的韦小宝(《鹿鼎记》)和莫小宝(《武林外传》)都有相似之处。这些舞台角色或许就是宁财神“量身打造陆三金”的根据,而郭京飞显然也没想着要刻意在镜头里换种表演风格,所以默许了这种“打造”。“每个角色都会有类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一定是和演员的特点相关的,这不能逃避。所以我在创作时,就按照剧本的要求,剧本怎么写的就怎么演。而且陆三金帅,又有责任感,比较胆小,还挺欠儿,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痞子连襟儿
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既相通又有所不同。对此,中我很多艺术大师都有专门论述。从表演方面看,书本理论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还是演出实践。我认为,话剧表演首先要接触和把握表演元素,因为它是一切表演的基础。这里,仅就自己的艺术实践,谈一谈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元素这一理论问题的粗浅理解。
一、关于规定情境的问题
所谓“规定情境”就不能以个人意愿来作改变。编剧已经写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里面的情节发展,人物,人物关系都已经确定了。如果要改变,必须通过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的认可,才能够修改。所以,演员的个人表演必须根据规定情境来进行,不能随心所欲。演员要认真分析剧本,查找相关资料,动员生活积累,根据规定情境找出人物言行的依据。
二、关于人物动作的问题
话剧表演的基本手段不外乎语言和动作。动作有两种:外部动作(即形体、肢体动作,头,手,身,五官……)和内部动作(心理动作)。内心一样有动作,一样在运动。在舞台表演中,如果只有外部动作,人物就显得虚假。所有外部动作,都要有内心活动和情绪做支撑。情绪不同,形体动作也就不同。很多时候,赏不会为人物设计合适的形体动作,没台词时,显得手足无措,讲台词时,又有很多无用的动作。这样往往让观众感觉人物飘浮,形象不统一。
三、关于合理想象的问题
没有想象力,就搞不好表演。想象力人人都有,问题在如何发挥和利用。想象力需要不断训练和培养,以使其更加丰富。台上的对手明明是同事,怎么可能是我的丈夫?这就要想象,而且要想许多剧本之外的背景材料,如他们的感情如何,这个家庭的过去如何,未来如何……在戏里,她和他发生了这件事,但只就这件事来演这件事,不但不够,也演不好。我们还要想象出许多别的,以前发生过而没在戏里出现的事。这就需要做案头工作,写好角色自传。往往剧本中没有的,赏自己更要去想,去设计。舞台上的想象也很重要,例如想象舞台是一间屋子。没了这个想象,眼神会变得很假。想象中觉得这间屋子很漂亮,那说出赞叹词的时候才会逼真。有时候也要借助一些情绪,譬如怎么样才能做到眼泪汪汪?拍电视剧时,外景一般都是单机。有时候拍完人家骂你,换个机位,单拍你哭,那么你就必须懂得酝酿情绪,想象听着听着就哭泣的咸觉。这是演员较难掌握的一点。借助某些情绪,把那些自己有感觉的情绪用到戏里,这种技巧耐要反复练习和实践。
四、关于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演员用半小时酝酿情绪,到台上也可能哭不出来。因为着急,越急就越没办法,这是注意力不集中所致。我认为,杂念多了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什么演员被打一耳光后,就能很快哭出来,是国为羞,委屈,是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了杂念。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排练和上台演出,都要注意力集中。我第一次上台时很紧张,不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现在,表演后会有自己的感觉,能为自己的表演做个基本的评价。在演出时心散,必然会影响表演。将驱放在首位,别让其他东西影响自己,是演员的基本修养。
五、关于情感交流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不容疏忽的问题。交流有很多种。
(1)同对手的直接交流和同观众的间接交流。和观众的直接交流,斯坦尼是不认可的。但很多流派的演出中,都有这种情况出现。
(2)和一个不存在的对象交流。这个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某些戏,有想象中的情侣在“远处”(不在舞台),那赏的独白就是和想象中的对象交流。某些戏,演员和天、上帝等交流,也属此类。
1、《神话》演员表:胡歌饰易小川;白冰饰玉漱;张世饰高要;任泉饰易大川;陈紫函饰吕雉;金莎饰吕素;李易祥饰刘邦;谭凯饰项羽;张萌饰高岚;周野芒饰范增;丁子峻饰蒙恬;徐敏饰易所长。
2、《神话》是由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穿越剧,成龙担任总监制,唐季礼任艺术总监,蒋家骏执导,胡歌、白冰、张世、张萌、陈紫函、金莎、任泉等主演。
3、该剧改编自电影版《神话》,全剧剧情采用古今交错的形式发展,讲述了80后青年易小川在一次偶然的际遇下穿越回到秦朝,经过一次次的奇遇和历险,逐渐蜕变成为仁心济世的一代大将,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神话。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实验探究让自制教具学具,更有说服力
自制教具是普及实验教学的需要,普及实验教学就是要在开足开齐实验课的同时,上好每节实验课。要上好每节实验课仅靠配备的仪器设备是不可能的,必须开展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调整已有的教具,改造已有教具,更新已有教具,创制新的教具。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说的那样:“自制的教具,永远比买的好。”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本课仅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绰绰有余。如人体是不是导体?水是不是导体?这时电路检测器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自制一个教具可以让孩子们看到人体的确是导体,包括水等不容易检测的物体是否是导体的问题,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让孩子们更加安全的用电和保护自己。再如制作“起重机模型”,为了使起重机能模仿真实的场景,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克服了没有现成材料、塔身还要焊接的困难,终于制作成功“起重机模型”。在演示时,由于正确使用了滑轮组,它能让吊钩升降,也能让吊壁旋转,并且操作简便,效果直观,各部分部件工作透明,易于学生观察。同时巩固了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如,“水力发电”模型,在学习完《电从哪里来》一课时,我们把它搬到自来水边,让大家看一看当水缓缓的冲动水轮时,小灯泡发出了闪亮的小亮光,使得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玩的可开心了.在活动中,他们不但了解了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而且还在游戏中树立起了立志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远大理想。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成学生和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复杂的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变得简单起来。自制教具作为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内容之一,可以使师生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法、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二、从自制教具学具上,培养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都有好奇心,对自然界满怀好奇,这也让学生有了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科学课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参与实践,走向社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去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科学,科学源于实践、用于实践。通过自制教具,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还能有效的解决了学校实验器材缺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关系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个教具:在一个线路中,并联几个螺线管,每个螺线管上缠绕不同数量线圈,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铁钉就可以了。在如教学《我来做个小开关》时,让学生做一个按压式开关和一个扣压式开关,再做一个控制红灯、绿灯、黄灯的开关。这样在教具、学具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具学具,把科学知识完整形象的呈现给学生,而且通过教具学具的组装,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三、在自制教具学具中,开展课外实验探究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的大自然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教学《我来做个小开关》,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红绿灯装置,这时我说:“为了更好地维护交通安全,通常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还会亮起什么灯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黄灯”。我说:“那怎样在这个装置中加入黄灯呢?希望同学们课后试一试。”本来学生对《电》这个单元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这时关于“黄灯”的问题顿时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几位男同学还没等我宣布下课就摆弄起来了。
又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牛奶、花生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活动既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改善生活,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