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英语课程

综合英语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英语课程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创新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英语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英语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现代英语课程资源的理念及开发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相关问题的现状

(一)课程资源理解的狭隘性

一直以来,教材始终是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很多人会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少人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甚至进口国外教材。这种理解,对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有着很明显的限制作用。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局限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的是一些学科专家。学校很少具备自身的课程资源。加上我国地区差异明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现有的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三)课程资源载体形式的简单化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偏重于纸质印刷品,除纸质产品之外的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展的多样化需求。

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它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世界。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广阔的天地,适时适当地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让学生摆脱英语的"围城"禁锢,千方百计地让小学英语课堂的"触须"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的思维延伸,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英语实践能力。

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是新课程标准下新的英语教学活动的尝试,强调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认知习惯和身心特点等前提下,以实践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主题活动,努力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学生探索、研究、运用所学英语提供了重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氛围,使学生在"教学做"中健康成长。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让语言学习在活动中得以输入和输出。我们结合儿童的特点,以歌谣、歌曲、故事作为语言输入方式和以活动、游戏为语言输出方式,即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对语言进行操练和实践。。

三、英语综合活动课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拓展英语教学的外延,使英语教学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变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通过课堂活动巩固好教学目标。既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又让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完成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做中学","玩中学",归根结底是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切不可因寓教于乐而本末倒置。务必做到兼顾设计任务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突出重点难点两个方面。围绕素质教育目标,以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和特长为核心,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小学英语游戏活动。

1、探索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

2、探索在两学科的整合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

3、探索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4、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5、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研究的内容

1、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切入点研究

传统课程教学资源单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整合型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缺点。学校、社会、网络、教师、学生都可成为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得以开发,如何为教学所用,如何切入,是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将从众多的活动内容中筛选出一部分趣味性强、操作简单、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如"阅读英文故事"、"中西文化讨论"、"表演情景剧"、"剪贴手工"、"自编英文歌"等,作为活动的切入点。然后再把活动向纵深发展,有计划地开展英语实践活动。

2、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操作模式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要便于操作。而整合型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开发的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3、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操作策略研究

(1)在课题解读中开发研究主题。

(2)在具体实践中指导主题研究。

(3)在活动中拓展延伸英语教学。

(4)在活动中使英语教学回归自然。

4、英语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外活动的整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开放性作业的整合。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学习方式的整合。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时空领域的整合。

四、英语综合活动课的组织与开展

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必须注重其全面性,要让每个孩子全身心投入。"只有让全体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才能有效地为他们的愉快提供空间和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并用多种教学手段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他们专注于课堂,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激励情意活动

激励情意,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意因索,培养学生相互关爱、尊重和合作的人际关系。例如,学生在他人的生日晚会上赠送礼物,相互祝贺生日、身体健康和学习进步;郊外野餐时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的情景,都能给学生以愉悦情意的激励。又例如,教句型"I want to go to…"及短语"the NO. X Middle School",教师可结合学生面临毕业之际都想考上理想中学的心情,进行思想感情教育,勉励学生"从小立志,勤学苦练"。先分组讨论用英语怎样表达,然后让大家逐个说:"I want to go tobeijing NO. X Middle School."最后教师再评议或加以奖励。小学生在运用英语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不仅激励了其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和促进了其个性的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活动

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任何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英语要在情景中学,要在情景中教。例如我在教"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时,可就在教室的某一角落(如黑板前)设置为有卧室、书房、客厅、厨房、卫生间几个部分组成的套房,并指定为教师或某某同学的家,然后让学生以做客的方式用英语进行主客会话。又如教"How tall are you?"时,可设置一种让学生能感受的情景,让学生边量体高边学习新内容。教"How much is it?"时,可多准备一些物品并标上物价,设置学生逛超市的情景,使学生象是身临其境,学起来自然有趣味性。在情景中运用英语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表情达意的正确性、流利性、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得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形式多样,或歌或舞、或模仿、或扮演、或游戏、或作画……这些有趣、多变的活动怎能不领每个孩子全身心投入,精力充沛地集中注意力加入到活动的行列中来呢?而对于个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动眼观察、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等,使其多种感观得到充分的调动,以达到全面活动的效果。

(三)模仿活动

主要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三只小羊》、《龟兔赛跑》等。扮演这些分角色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听懂不同角色的话,自己说出情节,或故事要求说的话。尝试用小木偶鸭子作教具与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蹲在讲台后面,手牵动木偶模仿鸭子的声音问学生"Quack, Quack, Quack. Hello, I'm Mr Duck.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引得学生棒腹大笑,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四)全身运动活动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部动作反应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阿谢尔发明的。它结合了少儿的心理特点,并吸收了交际英语教学中许多练习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TPR教学法,确实是一种简捷而有效的好办法。

在运用TPR教学法时,在开始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做出口头反应(verbal response),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silent period),只需做出动作上的反应(Phsical response)。比如,打开书(open the books),把香蕉涂成黄色(colour banana yellow)等等。学生不必开口表达,他们只需简单地做出这些命令要求的动作就行了。这实际上就是在逐步理解英语了。

教师还可通过各种TPR教学活动,设法把有意义的和饶有趣味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还可采用边听边游戏的方式,即"Simon says!"的游戏:凡是在发口令前加上"Simon says!"的这个时候,就按口令做;反之,没有"Simon says!"就保持预备姿势。教师所运用的口令有"Touch your mouth! Clap your hands!Stamp your feet!"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TPR教学法,的确能让学生在活泼欢快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个性品质和思维品质的活动

个性品质包括如大胆、勇敢、好奇、自信、坚韧等。小孩子启蒙英语就是要培养他们大胆、自信、面对伙伴或陌生人勇敢地用英语交谈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采用"小先生"、"小翻译"、"小英语导游"制,就是培养孩子们个性品质的极好活动方式。

(六)丰富的想象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力。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如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运用能讲的英语,创设故事,进行对话练习时,孩子们自编了这样的情景:一只被猎人追杀的小羊,穿过大森林,急急忙忙去敲小狗的门,寻求帮助。于是孩子们便有板有眼地扮演猎人、小羊和小狗,并灵活的运用了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七)灵活运用知识活动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交流,在于日常活动中的运用,与人的交流。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培养孩子们灵活的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如在教学数词One to one hundred(1-100),以及教授有关时间问答的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时,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让学生作接乒乓球比赛的游戏,其余同学当裁判并用英语数1-100。当冠军出现时,同学们都很高兴。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操练了1-100的英语数词,又兼学了用英语回答"What time is it?"的新课内容。学生热情增加了,学习主动性就提高了,这既能使教师对整节课的管理做到得心应手,又能使孩子们有效地参与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

五、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效

(一)学生获得了更多学习英语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了文化底蕴。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乐学,更乐于和人交流。在小课题的研究中,许多学生和同学合作,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借助网络、书本、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还有一部分学生主动向父母、亲友请教,有的还走人英语角,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

(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进一步培养了合作创新的精神。

学习需要交流,学生进行实践成果汇报后,需要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这个过程实则是不同思想的碰撞和沟通。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成果汇报的过程,也是班上学生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

(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用水平,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考核改革;过程性考核;听说能力考核

综合英语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国内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从两方面入手,既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但此类过程性考核很少对每一部分进行可操作的具体量化,致使过程性考核流于形式。

一、综合英语课程考核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考核以闭卷笔试的形式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方面考核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过程性考核内容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各部分所占分值没有进行具体量化。(2)过程性考核中的课堂表现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评价的客观性难以把握;由于以上原因,对过程性考核进行打分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过程性考核成为形式,不能有效发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及时、深入、灵活的考评作用,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综合英语是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目前并没有对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考核。

二、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尝试

(一)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初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和课程组其他成员提出如下改革方案: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并且对每一部分进行具体量化。具体包括4个部分,课堂出勤、单词听写、背诵和课前报告,每部分5分。其中,课堂出勤,缺课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每单元单词听说,错误单词小于等于3时,加0.5分,每册都为10个单元,共5分;每单元课文背诵,每课为0.5分,10单元共5分;课前报告根据学生综合表现打分。

考核组织形式为:课文背诵考核组织形式为课下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学习委员检查小组长,记录成绩;教师课堂随机抽查,如果发现记录成绩有作弊行为,除扣掉学生成绩外,扣掉相关检查人的成绩。教师根据做报告学生的报告内容、语音语调进行打分。

期末考核分听力、口语和笔试三部分。听力考核内容为课本听力材料,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反复练习课本听力材料,共10分。口语部分10分,大一上学期考核形式为课文朗读,以提高学生纠正语音语调、提高整体语音面貌的积极性;大一下学期考核学生描述图片的能力;大二上学期考核学生某一生活场景交流能力;大二下学期考核学生某一工作场景交流能力。笔试60分,为闭卷考试。

(二)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初试效果

初步考核改革效果分析:

1.过程性考核细化之后,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更加及时、全面、深入,考核过程主观性大大降低,客观性明显提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考核中,加入口语和听力考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能督促部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

3.经过考核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期末考试分值过多,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考前突击的做法,突击背课文,突击听听力,突击复习。出现考前能背过,考后全忘记的弊端。这种做法阻碍了本项目想达到的提高学生过程性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目标的实现。

(三)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再尝试

针对这一情况,课程组对初步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过程性考核比重,保留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加入综合英语期中听力和口语考试,并在期末考试前,再次进行听力和口语考试。两次考试分值占综合成绩的30%。新的考核方案中,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1:1。

课程组按照新的考核方案进行了考核。为确保考核客观性,充分发挥外教的优势作用,课程组邀请外教担任考官,形成由一名中教和一名外教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二对一的现场听说考核。中教与外教各自打分,平均分为学生成绩。学生的听说水平得到了测验,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触动很大,不再是之前浑浑噩噩、对自身英语能力不清楚的状态,大部分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如基础不扎实、发音不准确、英语听不懂、表达不出来等,这种形式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是长期的过程,课程考核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检验考核方案,在实践中改进考核方案。经过实践后,对改革方案进行改进,形成新的教改方案,并对新的教改方案进行实践检验,形成良性发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综合英语课程应遵循这一点,其他课程考核改革也要遵循这一点。考核改革科研项目结题不代表考核改革结束,更不能代表专业教学改革结束,专业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素君.高职院校考核方式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1,(2)

[2]罗映霞.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职教论坛,2008,(6)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综合英语;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106

在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要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中可以看到,国家将职业教育已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因此,中职教育如何与高职教育相互衔接,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企业不断涌入,我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不同文化的交际面越来越广,英语在国际上业已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综合英语在所有的英语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高职综合英语的教学实际情况堪忧,衔接不当成为主因之一。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中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系列解决对策。

1中高职综合英语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学计划与目标不衔接

在职业院校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分管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中高职综合英语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相互断层。中职教育的管理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时考虑到了中职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但是没有考虑到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会升入高职阶段进一步的深造,甚至升本的需要,英语的基本技能缺乏。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非英语专业过分强调专业操作,忽视公共课特别是英语课程的教学,从教师到学生,综合英语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考试时为了及格率,考试题目都是复习过的原题,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学生在考听力的时候,听力内容还没开始播放,学生的听力测试就已经做完了。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薄弱之外,学校为了增加专业课的实训课时,而删减综合英语的课时,完全没有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教学效果差,综合素质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2教学内容的难度不衔接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从职业院校的反馈情况来看,中职的英语教材与高职的综合英语教材在难度上衔接不当。中职的英语教材太简单,甚至只有初中低年级的水平。而高职的英语教材难度较大,有的老师一学期下来才上三个单元(三课内容),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老师抱怨学生很难教。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高职学生特别是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英语完全跟不上,英语水平是处于退步的阶段。

1.3课堂组织形式不衔接

中职课堂的组织形式基本上还属于传统模式,老师讲单词、讲语法、翻译课文、老师领读等,基本上沿用了初中的教学模式。而到了高职院校后,老师的上课形式多样,更加注重口语交流,上课会经常组织话题讨论,听、说、读、写、译等全面发展。中职生升入高职后,不适应高职英语课堂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处于听不懂、说不出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一上英语课就犯困,打不起精神,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教学效果差。

2中高职综合英语不衔接的原因

2.1分管于不同部门,沟通不畅

上到国家教育部门(中职属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辖,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司管辖),下到职业院校(很多职业院校单独设立中专部),中职与高职分管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编写与选用等方面都缺乏良好的衔接,这种状态是由于不同管理部门沟通不畅所致。

2.2生源素质水平差异大,难于平衡

高职生源来源多样,有中职的三校生、高中毕业生、社会考生等。又由于扩招,高中毕业生与社会考生考高职只要200分(总分为750分)左右,三校生考高职分数更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英语教学难度大。三校生、高中毕业生与社会考生所接触的英语基础也不同,水平差异太大,难于平衡。这对于高职英语课程的组织带来极大地挑战。

2.3中高职英语教师分属于不同部门,缺乏交流

部分中职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缺乏长远眼光,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认为可有可无。部分中职院校制定英语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没有排出教师与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交流沟通,而是闭门造车。部分高职院校既有中职教育又有高职教育,但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两张皮”现象严重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导致中职与高职综合英语教育教学不衔接的重要原因。

3解决中高职综合英语不衔接的对策

3.1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逐渐得到完善,不仅中职可以升入高职,高职生亦可以升入本科,甚至升入研究生深造。因此,中高职的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授课计划等等都要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接。对于高职院校里面设置的中职教育,相关部门具备更多的交流机会,应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和授课方法。

3.2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共同编写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从目前中高职教学情况来看,中职教材偏简单,而高职教材则偏难。为了使中高职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应鼓励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一起编写难度适中的优秀教材。教材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到难度循序渐进,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图画插图恰当,兼顾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

3.3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并用

中职英语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采用传统的应试授课方法,基本上还是用中文授课,讲解单词、讲解语法和翻译课文是英语课堂的主要构成;而高职英语教师授课多采用全英文授课,不再注重单词和语法的讲解,更多地注重口语交流、话题讨论等内容,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完全不适应这样的英语课堂,往往手足无措,自卑感强烈,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所以,中职英语教师在授课方法上要慢慢地与高职英语教师接轨,由中文授课向中英结合授课,最后向全英文授课转变。另外,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多采用语音教室、微格教室授课,采用多媒体辅助,由单一的授课方式向多种授课方式转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大有裨益。

3.4实行分层教学

职业教育近几年蓬勃发展,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然而,由于生源素质不高,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授课时普遍感觉很困难。中职录取的基本上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部分学生平时就贪玩惯了,对英语基本一无所知,初中英语根本不过关。高职录取的生源分数较低,部分生源只有200分左右,文化课特别是英语课基础知识非常欠缺。因此,针对职业教育现状,英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录取新生时可以将高考分数稍高的生源分在一个或几个班级,分数较低的生源分在一起,实行生源特点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对条件不成熟的职业院校,不同生源虽然分在了一个班,授课教师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摸底,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任务,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基础薄弱的同学向基础好的同学看齐,使整个班级的英语水平都有一个上升的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不管中职还是高职,综合英语课程在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衔接,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向高职院校甚至应用性本科迈进,不断使自己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第4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学校层面

1.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专业技能技术代替学生全面素质的现象,学校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当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部,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偏离了轨道;认为让学生学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专业相对对口的好工作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今后上岗所需职业素养,偏离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

2.不少课程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科体系相对复杂,教学模式依然陈旧,实际已脱离市场和企业需求,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不接轨”,对未来职业岗位存在“雾里看花”的状态,毕业生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要求差距较大。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及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体错位。英语课堂教学通常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由于英语课程普遍被压缩,教师利用被压缩的课时,快速追赶教学进度,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一言堂”“满堂灌”比比皆是。学生未能通过英语上课和自我学习、实践,内化成为综合素质,学生也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A、B级英语过级率,虽然英语等级水平考试对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更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大学英语教材难以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还是把本科英语教材适当进行删减或者选出一些部分深化,或请部分一线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或由出版社组织若干老师编写;这些教材总体上相对缺乏实用性、应用性。虽然高职英语有《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等多套国家统编教材,但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学、实用的教材体系。

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英语技能鉴定相脱节。高职英语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落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和动态的职业发展之间的链接还未建立。在社会上认可的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和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不匹配,学生需要参加额外的技能培训才能顺利通过社会认可的英语技能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手段不科学。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传递的只是英语知识的评价,而不能评价学生的英语技能;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情况相对比较好评价,但他们真正拥有的英语技能却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传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对其职业素质助推甚微。

(二)高职院校学生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素质偏低的情况。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合作意识差,难以融入企业团队中,更不能适应团队合作项目的要求;毕业生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主动性差的状况,其职业素质普遍低于其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还是较低,语言基础较差,学习动机模糊,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语用意识,英语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机械的记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是“以人为本”,达到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全面的、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发展。要围绕社会需求,制定就业导向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目标,制定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美国“职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大卫?斯尼登在其“社会效用理论”中曾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使职业者适合产业的直接需求。

立德树人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道德的知识和观念,而是在于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道德行动的种子,在于发展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学生的“知”与“行”的结合,保障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另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标准决定的。高职院校应深入社会和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特色,强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哪些核心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及素质;通过生源分析,明确培养对象现有的基本信息,综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并加以贯彻实施。要紧紧围绕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大学英语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以“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为原则,突出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英语技能训练,服务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要突破狭窄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的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交流所需要的英语人才,要改变大学英语一成不变的必修课体制,大胆鼓励开设限定选修及任意选修课程,转向实用化英语教学,满足就业岗位及职场交往时所需英语技能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致力于构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体系。要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与学生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的发展。改变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功夫在外”的局面。大学英语课程要全面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模式。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学习的内容,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学分制增加了教与学空间的自由度,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要,突出了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这是大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大学英语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融汇到实践活动中,英语教师要经常带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英语技能的真正需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有的放矢。要创设大学英语课程的语言运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各种场合与机会,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进行英语情景对话,给英语电影片段配音,学唱英语歌曲等,有意识地给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案,构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适应的评估系统。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终结性评估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水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和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情景模拟训练室、英语影视欣赏、英语专题讲座、英语协会、英文网站,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如英语词汇竞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

综合英语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PPS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社会建构主义;互动

一、引论

PPS(Project,Presentation,Seminar)教学法,也就是项目选择(Project)、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组织研讨(Seminar)三步教学法。它的流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然后其他同学就展示者所谈的课题展开讨论。

综合英语属于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课程, 它是为高年级阶段的英语课程作准备。教学大纲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 , 训练基本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方法,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PPS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方案的实施对象

本次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2011 级英语专业学生。实行小班教学,两班分别为 34 人和 32 人。他们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相对扎实,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水平距《成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的一般要求相差不远,有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已达到一般要求,有的学生在词汇量方面已基本接近较高要求。

2.设计方案

PPS教学法在国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统筹安排,按照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选定课题,确定发言人,然后班上的其他小组对该课题进行讨论后,提出问题,发言人或小组的其他成员给以回答;另一种的工作流程和前面一种很相似,所不同的是:不分组,而是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要在一学期内做一次。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后一种提供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但有可能导致其他不参与的学生漠不关心,脱离集体。考虑到自己所带的班级人数较多,而且旨在培养学生间既独立又合作的意识,发挥集体智慧,相互促进,于是笔者决定采取前一种模式,把每班分成5个小组。

3.设计方案的实施要求

(1)分组原则。对组员的构成元素给予限定。小组由性别成绩、性格和地域不同的学生组成,在满足此条件的前提下,本次方案结合自愿原则,以便减少磨合时间,合作融洽。每个

小组一般为5~人,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尽量保持每个小组总体水平一致,力求体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成员之间有互补性。

(2)选题原则。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规定习俗、礼仪、时尚、环境保护、运动、旅游等8个研究项目,每班的若干小组根据各自的兴趣做出选择;由于项目的研究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应当对选题进行适当的宏观指导,提醒学生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然后各小组成员可以采用问卷、采访、拍摄,查阅各种语音、录像或文字资料等方式在资料收集、日志编写、资料整理、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鉴于资料来源主要是互联网或文献,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咨询意见,或在具体操作上给予一定指导,要求学生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记录进程并进行定期讨论。

(3)课堂展示原则。明确规定课堂活动的时间:做展示的时间为 10~15 分钟,讨论时间为5分钟,提问时间为5~10分钟。课堂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采取主题汇报的形式,但要求每组至少两名组员参与,可以群体表演,还可以结合PPT、Flash等形式展示。

三、PPS教学法的评估方法

评估学生课堂展示的表现时遵循“重交流,轻准确;重内容,轻华丽;重整体,轻细节;重创新,轻仿效”的原则。要求学习者摆脱追求语言华丽、发音漂亮、语法正确的求高心态,而注重于运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流,把英语课堂作为传达信息、交流思想、发展个性、培养情感和感悟成长的空间,把同学和老师当作交流的伙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语言自信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要注重点评的方法,对学生展示中的优点部分要多给予肯定,语言要诚恳,有理有据;过多纠错,非但不会增强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度,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要指出小组展示中反映的需要改进的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细节问题,可以在课后找个别学生就其自身出现的问题单独交流,多鼓励,多提出建议,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评分方式,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考核。

1.学生互评

由其他未展示的小组成员给汇报小组的整体表现打分,依据语言、词汇、语法、内容、流利性等各方面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每个方面的得分算出总分,教师取其平均分记录。

2.教师点评

教师采取总体综合法,这种方法是指评分者凭总体印象给学生打分。

3.参与者自我评价

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为基本目的,多方位提高学习者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教师就学生参与话题辩论的积极性、进步度、讨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阐述的清晰度给参与者打分,分值为1~5分。此分数作为额外的鼓励分计入小组团体总分。很多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投入到辩论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逐渐建立起语言自信。

四、结论

PPS教学法并不是台上那个小组的参与, 而是整个班级的参与。PPS 教学法塑造的是教师少讲的课堂, 但少讲的课堂并不是教师轻松的课堂。具有这种特征的课堂, 需要教师付出的更多。PPS 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可以应用到基础阶段精读课的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好处:

第一、整个教学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 促使学生延续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

第二、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扮演研究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 而是一个个积极地参与者, 思考者; 同时, 他们会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从而构建自己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