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优秀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学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97-01
一、国学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水融的关系①。众所周知,学习一门外语不可能脱离目的语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和社会土壤。但源语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却一直未引起教学双方的足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处于“失语”的弱势地位。这一现象背离了外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中国融入世界和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仅要让学习者掌握一门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还负有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双方的国学文化修养,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而且是向世界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②。同时,这种辩证的语言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瑰丽多姿。
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现实是,目的语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单一的西方文化的输入。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用英语表达或阐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观念的能力极其欠缺,从而直接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大学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止步于对西方语言文化的单向输入,而是应当将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和土壤,在承担起学习和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担负起向世界传播和输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
二、国学文化的教学现状
高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大学生使用外语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也充分意识到了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的现实是,母语文化即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教学过程中片面单纯地以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为主。高校外语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微乎其微,不仅学生使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观念的能力极其欠缺,就连很多教师对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未给予充分重视。很多专业没有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甚至在很多高校连最基本的大学语文课程也给取消了。中国文化处于“失声”的弱势地位③。
而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现实是,学习者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和氛围中,必须首先要熟悉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培养用外语表达自己母语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目的语文化,强化自己的跨文化学习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刘润清曾经说过:“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④”
三、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的施教者和组织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外语教学承担着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应当伴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应当体现中国的文化,而不是英美国家的文化。大学外语教学绝不能成为只偏重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教学,而应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一个重要平台。王宗炎曾经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⑤”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笔者认为,将国学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将文化对比和文化多样性体现在外语教学中。
大学外语教学应当改变目的语文化单项输入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具体层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2)在教材设计中体现对外文化交流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大学外语教材应当适当强化中国文化元素,改变目的语文化一家独大的强势地位。例如,可以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将其与中国文化作一对比,或者将经典的英译中国文化篇章编入教材,或者在课后作业中布置有关英译中国文化的作业,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英译中国文化读本,以强化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交流。
3)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强化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经典导读、中西方文化对比等课程,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加强高校外语教师的中国国学文化素养。
高校外语教师不仅是外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是提升学生国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提升教师本身的国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和交流等方式,多渠道拓宽高校外语教师的国学文化学习途径。
5)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外语表达能力纳入测试环节。
在测试环节强化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考核,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国学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翻译、写作等形式,将对中国文化元素外语表达和认知能力的考查融入其中。
6)通过第二课堂和选修课等方式,为学生拓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
外语教师可以和汉语言文化等专业的教师开展多渠道合作,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化的英译读本,或推荐相关题材的电影等方式,多渠道拓宽学生跨文化学习途径。
总之,大学外语教学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学业考核等多方面强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 论文化与文化自觉 [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3]许朝阳 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 [J] 河北学刊 2009
[4]刘润清 论大学外语教学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
[5]王宗炎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论文关键词: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与时俱进,灵活多彩,五大技能,独创思辨性,民族文化特色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20分
新闻部是外语系学生会新增的部门。在学生会里,新闻部起着传播系内外工作活动的作用,新闻部是系里积极向上精神传播出去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系里工作活动的桥梁。
我在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系内。
1、制定干事培养制度
1)做事严密,纪律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做好干部的跟随者和自我的自导者。
2)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自我完善。
3)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做到“眼中有话,心中有事”。
4)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
5)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2、分配新闻部成员的工作任务。
1)文字采编。如:外语系新生入学的感想与所遇困难:外语系新生入学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计划:外语系高年级学生学习外语的有效方法等。
2)制定学生会工作简报。将外语系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活动安排制定成一份书面文件,让系里系外的学生了解外语系学生会的工作与活动安排,从而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3)会报编辑,出版工作。将实时动态与优秀文章进行编排出版。
二、对系外。
1、在院里打响外语系新闻部的知名度。如:开展新闻收集站;优秀文章征选;讲述个人经历等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外语系新闻部。
2、以“实效”的工作态度为第一线,本着求实创新真诚的原则对学院内的学习,生活等动态在第一时间给予准确的报道。如:某学系是如何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的;某班学生在日常对话中提高英语水平等。
3、总结外语系学习外语的经验与优秀方法,传播于院内,让更多人轻松学习外语,培养对外语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母语文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2-01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文化因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人们在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母语文化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加强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教育外,还加强了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教育,但是往往仅限于对英语背后的相关文化的介绍,经常忽视母语文化的对比。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也仅仅停留在英语文化的引进,缺少对母语文化的介绍和中西方对比融合。正是由于人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英美文化的教学,单纯地引进,片面地理解和吸收,而对母语文化的涉及颇浅,这使母语文化处于基本被忽视的状态。当英美文化随着英语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之时,我们的传统母语文化却在不断退缩并渐渐让位于英美文化教育。大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与母语学习不成比例。久而久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问题。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深厚的文化素质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2.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语言学习的需要
母语和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这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其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束定芳,庄智象,1996)。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当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有了深刻、细致的认识和敏感的文化意识以后,学习目的语时自然就增强了目的语语感。目的语语感的增强必然会提高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授,却恰恰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对比来更深刻地认识目的语文化的主要特征。
2.2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影响熏陶大学生,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利用大学英语特有的教学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内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个人素质。
2.3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与引进国外的文化、知识、技术、科学等,同时也担负着本国文化的输出,为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服务。英语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使英语学习者越来越西化,而是扩大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热爱并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它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比,在学习、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要增强母语文化意识,加强母语文化教学。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努力提高其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宽容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未来的优秀人才。
3.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3.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目的语文化了解的同时提高母语文化素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并同母语文化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让他们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学生本身也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弥补有限课堂教学的不足。学习母语文化的资源相当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2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整
在教材编写方面,很少涉及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所以抓紧编写包含两种文化的英语教材是关键。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不知如何用英语描述母语文化而造成的表达上的“空缺”。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母语文化类的课程。根据其客观情况可以用英语开设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学、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欣赏中国文化,也可以开设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我们还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
通过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和教材进行合理选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又能克服英语人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把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目的语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随着对外语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外语知识、较高的外语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仅靠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难以达到的目标。所以,加强目的语文化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母语文化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育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蒋惠英,张杏文.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必要性[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4]苗丽霞,范谊.母语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J].宁波大学学报,2006,(6).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孙娟.母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7]杨文飞.母语文化教学与外语教育[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版,2007.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课堂;角色探究
新课改推行以来,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不再适应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那么,新课改下,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1. 英语教师要做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者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以英美等国民族的语言,它传承的应该外来民族的文化。我国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国人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逃避风险,害怕失败;重视物质,轻视精神;对未来茫然失措,没有远大理想;缺敢于创造,敢于冒险的精神……国民的不良倾向在儿童身上也有或多或少反映:对学习活动感到厌倦、疲惫,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思进取;舞弊行为滋长;缺乏诚实……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人文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英语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改革大潮,要责无旁贷地勇于担负起传承祖国文化的伟大历史重任,祖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它。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引导学生在生命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中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英语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道者,让祖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而发扬光大。
2.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统治地位被动摇。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了,不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渠道的方法。
3. 教师要做领航者 教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放任自流,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漫无目的地去“探究”。笔者认为,在新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当好一名“领航者”,关键体现在钻研、组织备课材料上。
4. 教师要做平等的交流者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角色,转为以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使“对话”能积极实施起来,并富有成效,教师必须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首先,教师要能走近学生、体察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困难。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做“文本”的第一阅读者。其次,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不给予廉价的表扬,也不要肆意否定或批评、讽刺。第三、教师与学生对话平台的搭建,还依赖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态度与深度。教师要有耐心地去引导,给予每个学生读书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继而又将其转化为阅读的动力。
5. 教师要做课程的建设者 现在的课程是由文本课程转为多元课程、由抽象课程转为体验课程、由他人课程转为自己课程,这决定教师的角色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查找教学资料和补充教学内容,具有更多的创造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英语课程是英语教师的导向标,指导着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精确定位。英语课程大致可分为必读课程和自读课程。在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英语课程的基础性与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必读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英语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在自读课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体现英语的基础性,另一方面应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6. 教师要做愉悦氛围的制造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是英语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好比是一项课余生活中的一次野炊、一次旅游……那么教学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愉悦氛围,才能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必须成为愉悦氛围的制造者。
(1)适时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也是大势所趋,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