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我们把它理解为是由于脑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进而直接造成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展迟缓,并由此表现出的自信心严重缺乏,自制力、自控自我表现能力极差,沟通能力、社会水平能力低下的疾病。然而该病虽然已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却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那么,如何有效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成为了我们当前最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目的及原则
广义上,康复是指医学诊断治疗后作用于很体技能、心理调适等康复性活动,属于医学诊断治疗。但我们所指的康复则是指更好的联系教育对其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的发展、心里年龄低化等因神经系统广性发育障碍所致缺陷的系列的改善。
教育与康复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包含着康复,康复又紧系着教育,只有将教育与康复紧密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康复目的。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误区,看重康复中心治疗而忽略学校教育。现有的康复治疗中心大都是通过制式的感知觉统合训练不断地强化孩子在此方面的缺陷。单一的康复训练既不值得提倡的,也根本不能满足于孤独症儿童的全面性康复。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他们社会性差的状况。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的一般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
孤独症的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个阶段性的教育。早期教育是教育康复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最容易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进而发展相应的智力和能力,错过了彼岸不容易获得这种发展。所以家长一定要抓住早期教育的关键期,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在早教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确保孩子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
2、结合日常生活利用声音、玩具、触摸等刺激其感知的培养。
3、抓住孩子的求知欲,重视鼓励其正确行为,忽视其错误行为。
4、循序渐进,小步循环。不急躁,不消极。
5、因材施教,根据幼儿各时期的特点进行。
6、着重于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的结合。
(二)爱的教育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世界是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对于孤独症群体的关爱不仅要依靠家庭、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首先,我们要明白关爱并不等同于溺爱。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爱的拿捏度却不好掌握。很多孤独症家长都存在着放纵孩子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怜悯,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得不到更好的改善,反而愈演愈烈。不久前刚刚遇到一对患有孤独症的兄妹,这对兄妹均有肥胖的特征。据了解得知这种肥胖的原因多半源于父母的纵容。家长总认为孩子患有这种疾病本身已经非常可怜,所以便尽量满足孩子对吃的欲望。久而久之不但造成孩子肥胖的体质,还使这对兄妹眼中只看得到实物,经常乱串教室,抢食他人实物。显然对孩子一再迁就爱并不能是他们更好的成长。
其次,关爱孤独症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发展一样,都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生理方面包括身体发展、言语发展和行为发展;心理发展则主要包括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的关注旺旺更着重于语言、行为和认知发展,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家校教育中需要注意纠正的。
(三)不断强化原则
孤独症儿童通常习惯停留在他熟悉的环境或事件中。他不会按照正常的生活模式进行。例如: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用品、上课前去厕所、午饭时间去吃饭。他们需要有人长期的、适时的去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个正确的,与之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概念。而这种相关概念的建立不是骤然而成的,它需要通过家长与教师长时间的强化来形成。
四、均衡发展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正常儿童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孤独症儿童的均衡发展。孤独症儿童的智能发展于动机、个性等非智力方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所以要从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来进行教育康复。
五、提醒原则
提醒原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即使他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也需要一个提醒或是比我们常人反应要长的多的时间。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提醒是长期的、终身性的。这样的提醒具有预见性、警示性和提示性的特点。
六、个别化教育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
个别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自身所需。用句最直白的话来解释就是更好的因材施教。
首先,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确立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教育康复指导思想,确立终极目标、突出他们沟通技能的培养、强化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
其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康复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孤独症儿童的整体特征,对孩子进行专业的鉴定,提出科学的教育康复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整理综合性的评估意见。
个别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针对性很强,同时要求着教育者一句个别教育计划长期性的创造开展教育康复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健康教育
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指患者脑卒中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1],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治疗费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笔者所在科室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后24 h内入院,年龄36~82岁。
1.2 诊断标准 选择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CT或MRI确诊的患者。
1.3 教育计划 参与康复治疗的患者除按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同时给予规范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HE),教材是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资料。包括:脑血管病教育宣传资料、脑血管病康复教材及资料、视听教材由专人负责。专职进行健康教育的程序进行宣教,每周上健康教育课1次,上视听课程1次。
1.4 健康教育的人员组成 由笔者所在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和康复医生组成的康复团队,另外还有康复设备、技术、环境。
1.5 健康教育的对象 200例脑卒中的患者、家属及其陪护。
1.6 方法 按照医院原有的医疗和护理计划住院治疗,责任护士给予一般的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从入院第1天起,即由责任护士、康复护士等组成健康教育干预小组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个性化的教育干预。
1.7 健康教育的内容
1.7.1 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脑卒中发生后,早期因为抢救、微创手术及各项治疗的相继进行,加之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来源,这样使早期康复极容易被忽视。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康复的原理、方法、内容、最佳时间及康复后的效果等,使患者了解最基本的康复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早期康复的必要性并产生康复的动机。
1.7.2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2]。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3]。
1.7.3 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 鼓励患者利用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8 健康教育的实施
1.8.1 实施分管患者床位负责制 责任护士将治疗车作为流动办公点,随时解决患者所需。护士长合理安排分工合作,使护士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并明确规定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不同个体、文化、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进行个别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每个治疗阶段、措施,使患者配合治疗并保持最佳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1.8.2 让患者成为康复治疗小组的核心 这是因为康复治疗方案只有在患者参与下制定、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主动来完成。只有让患者理解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才能积极主动实施康复训练,达到早期康复目标。
1.8.3 口头教育 利用晨晚间护理或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随机进行。口头教育要求语言简单通俗,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因脑卒中患者往往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注意重点突出,控制语速。
1.8.4 书面指导和集体教育 组织讲授和观看功能锻炼的示范幻灯片,提供有关康复知识的书籍图片、资料,让患者自己阅读,使患者对康复理论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在功能室定期开展康复教育课程讲授,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加,介绍有关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在讲授过程中,患者与家属能和医师护士探讨有关康复的问题。
1.9 效果评价 评价标准:(1)优:患者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认识非常清楚,对康复的内容、技巧、方法熟练掌握,能积极主动投入康复训练;(2)良:患者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康复内容、技巧和方法掌握不够,但能配合康复指导进行康复活动;(3)差:患者未意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对康复内容、技巧和方法了解极少,康复训练不积极不主动。
2 结果
200例患者在心理、生理、情感与言语、认知、肢体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基本上处于紧急救治阶段,很容易忽略早期的康复锻炼,错过早期康复的时间,使患者恢复时间增长,心理压力加重。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健康教育使人们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脑卒中患者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早期康复训练技巧和方法,通过康复训练,让患者找到了自信,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自觉的采取早期康复行为,使脑卒中患者的残余机能和能力得到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护理管理者通过多样化考核达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便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 关骅.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3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贾子善,吕佩源,闫彦宁.脑卒中康复.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摘要】: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透;康复;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疗法是以人工方法清除病人体内的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使血液得以净化,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替代已丧失的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其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血透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疗效,延长血透的间隔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血透病人的特点,探索血透专科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护理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血透患者透析不充分和营养不良问题,是国内大多数血透中心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原因,规范高效的医疗管理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指导患者充分透析和营养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具有如下特点:
1、健康教育的内容综合性强。血透患者其发病和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心理、家庭、社会因素有关,其并发症多,常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因此,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除医学知识外,还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整体过程。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血透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了解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和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对血透患者的治疗和生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做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健康教育的长期性。血透患者透析治疗具有周期长、心理依赖性强等特点。住院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回归家庭社会后,同样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因此,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患者还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教育,还要在出院后继续进行教育。只有长期坚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方法
全面收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疾病过程,患者的不适症状,心理反应,对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的方法,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健康问题,采取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对患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要耐心倾听和解释,帮助他们加强理解,正确面对现。
2、宣传、书面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等,并给予讲解,在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观看一些健康教育的视频,如何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入等知识整理成册,印发给患者及家属阅读学习,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对病人亲属的教育。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患者亲属的参与作用,让亲属享有知情权。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血透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消除亲属对血透的无知和误解。
三、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内容
1、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新进入血液透析阶段的患者,给予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知识、必要性和各种注意事项,开展病人间成功经验的交流。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及使用物品,包括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穿刺针,以消除对透析的紧张、恐惧。在透析及病情观察过程中,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及病情变化,及时为其排忧解难,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适。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药物辅助治疗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2、合理调整饮食:透析患者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食欲不好,进食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护理问题,它造成了病人营养不良,最终影响病人的预后。首先,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牛肉、酸奶等)、维生素(如维生紊C、复合维生素D、叶酸)、钙及足够的热量。其次,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盐。以保证二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最后,防止钾的过多摄入(如香蕉、桔子、葡萄、萝卜、白菜、香菇、核桃、坚果类等),控制含磷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豆类、瓜子、核桃、花生、栗子、全麦面包、糙米等)。
3、指导正确服药。透析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包括降压药、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以达到良好的控制高血压、心力衰竭、过度贫血的发生。定期实验室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态和检测透析效果,随时调整用药和透析处方,以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持续性透析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健康教育取得社会支持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及安慰。
四、结论
根据血透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理解能力进行健康教育。让血透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慢阻肺;家庭康复;咳痰;有效咳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00-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进行性加重的一种肺部疾病。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并伴有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甚至常危及患者生命。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期在经过治疗后,咳嗽,咳痰逐渐好转、无气急等即为缓解期。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慢阻肺的严重程度、急性发作与否同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的有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患者日常生活积极的、规律的、持久的保健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缓肺功能的衰退进程,减少急性发作的出现频率,改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研究表明,慢阻肺缓解期的患者大多可以在家调养,家庭康复教育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1. 1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房间室温应相对稳定,一般以20-22℃为宜。冬季应该有取暖设施。切忌室温时高时低,使患者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同时,由于冬季空气干燥,会引起患者呼吸道干燥、咽喉痛等,使痰液更加粘稠,不易咯出。所以,应适当增加房间内的湿度,如使用空气加湿器,或将水壶放在煤炉上为空气加湿,也可把盛有水的铝饭盒等导热的器具放在暖气片上。房间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6%-60%。
1.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由于感冒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冬季房间总是门窗紧闭,轻易不出门。其实,开窗通风不但降低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浊缺氧的空气给患者带来烦躁、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所以,适当增加开窗通风的次数,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新鲜也是非常重要的。
1. 3 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刺激。吸烟和粉尘、煤气及其他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都会加重支气管炎症,充血、水肿,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甚至呼吸衰竭,可采用湿式扫地、扫床方法,防止尘土飞扬。避免刺激呼吸道引起感染。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1 戒烟。吸烟可以增高气道阻力,造成气道阻塞性损害,使肺通气功能下降;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气道损害的程度越重。几乎每名长期吸烟者皆可出现肺气肿的组织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与累计吸烟量有关。吸烟还可使男性痰液量增加3倍,女性增加2倍。戒烟后,咳嗽、咯痰症状可有很大好转,并延缓肺功能的损害,提高生存率。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消失。所以,有吸烟嗜好者应戒除。
2. 2 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患者因病程长,胃肠功能弱,进食少,长期大量咳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造成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冬季天气寒冷,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类、蛋类、核桃、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蜂蜜、山药、白果、核桃、梨、枇杷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适当食用。患者的饮食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并要控制食盐的摄入。
2.3 哮喘性支气管炎多有过敏引起。虾皮、虾米、螃蟹、咸菜、霉变食品等,均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故应避免食用。若食欲欠佳,可给予半流或流质饮食,注意调节好事物的色香味。
2.4 适当着衣,注意保暖。患者耐寒能力差,体弱怕冷,当遇到寒冷刺激时,易引起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调查研究表明:感冒后约有80%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冬天外出要带口罩和围巾。常言道:“寒从足起”,慢支患者应特别注意双脚的保暖。
2.5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和爱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如做呼吸操,呼吸操可以延迟支气管闭塞时间,同时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方法是:病人端坐或自立,先深吸气,同时鼓腹、提胸,然后缩唇(鱼口状),缓慢呼气并收腹,胸廓自然下降。呼气时间以病人耐受能力而定,如此反复,循序渐进。锻炼时间和次数以无疲劳感为宜,最好在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中进行。这样可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以改善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排痰功能。
3 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湿、翻、拍、咳、吸)
在疾病发作期间,患者往往感到咯痰不爽,胸闷气急。是因为痰液过于粘稠,附着在支气管壁,难于用咳嗽的方法排出,因此,除了根据医嘱服用抗感染及化痰药物治疗外,掌握正确的方法促进痰液的排出,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因痰窒息而显得尤为重要。
3. 1 湿:即湿化呼吸道,通过湿化以增强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固结痂,促使痰液排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吸入,及抗生素若干。在吸入时嘱咐病人重复做深呼吸、屏气片刻、深呼气动作直至雾化液被吸完,以达到湿化气道的目的。在家也可使用简易蒸气法:选一保温杯,盛满热水,杯口处倒置一漏斗,让热蒸气从漏斗底部逸出,病人徐徐吸入,反复多次,待水稍凉再换开水,注意防止烫伤。病情允许时多饮水,每日饮3000毫升,以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痰液稀释利于咯出。
3.2 翻: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萎缩和肺不张,保持支气管各方面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咯痰。对痰量很多、肺部感染者可让患者采取相应的重力引流,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折;康复结局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09-02
在骨科,骨折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造成骨折的因素很多,外力造成的骨折较为多见,往往伴有肌肉、肌腱、神经、韧带的损伤,以患肢功能障碍、畸形、肿胀及疼痛等为其临床症状,以致于骨折后,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甚至不能自理,且病程较长,约需8-12周,为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1]。因此,在如何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精神康复同时进行,以便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骨折患者,其中,男44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16―59岁,平均年龄为37.52±1.04岁;分析患者病情:45例为四肢骨折,31例为胸腰椎骨折;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治疗组患者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入院评估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身及局部情况的详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家庭支持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计划,并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康复教育计划。
1.2.2入院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因骨折的病程较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在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的同时,可根据成功病例的现身说法,让患者消除顾虑,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取得其家属的帮助和支持,也是康复教育的重要部分.
1.2.3住院期间的康复指导
让患者明白康复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功能,避免软组织挛缩,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肌肉萎缩,从而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指引患者摆放及患肢的方法,同时为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调整患者的饮食等。在患者机体允许的状况下,循序渐进指引患者做康复训练,运动范围从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以不感疲劳,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度。从而有效预防畸形、关节萎缩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2.4出院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维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医嘱服药,坚持康复训练,加强营养,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定期到医院实施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36/38),出现肌肉萎缩发生率为2.63%(1/38),治疗过程中舒适度为97.37%(37/38),治疗依从率为97.37%(37/38),掌握健康知识较好率为97.37%(37/38);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总满意度为65.79%(25/38),出现肌肉萎缩发生率为21.05%(8/38),治疗过程中舒适度为52.63%(20/38),治疗依从率为71.05%(27/38),掌握健康知识较好率为71.05%(27/38);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疾病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程度疼痛,影响患者生活。其为一种艰难漫长的过程,若患者在康复阶段出现并发症状,会给其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在临床护理上健康教育为重要的一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肌肉萎缩发生率,同时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且该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在骨折患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结局。如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对护理总满意度、出现肌肉萎缩发生率、治疗过程中舒适度、治疗依从率、掌握健康知识较好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伍艳云.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05(12):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