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域管理论文

流域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域管理论文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梧桐河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汤原县、鹤岗市及所辖萝北县境内,在东经129°40′~130°53′与北纬47°11′~48°04′之间,梧桐河是松花江下游左岸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小兴安岭山脉,邵家店北沟,流域面积4565km2。梧桐河流域地处小兴安岭东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西部为小兴安岭东南麓,北部与嘉荫河流域接壤,东部与嘟噜河流域毗邻。上游小兴安岭东南山地为林区,有七个林场。干流两岸有鹤北镇、宝泉岭农垦分局、梧桐河农场场部、三个城镇和许多居民点。流域的西南部鹤岗市为我国重要煤碳生产基地,主要水利工程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座,是鹤岗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资源。

1.1地形地貌梧桐河流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鹤北林业局以上及西北部为山区,山地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峰巅连绵,河谷纵横,海拔在200~1022m,植被多为森林覆盖,有各种杂树、松树很少,混交林多,有榆树、桦树、黄波力、水曲柳等,山脚下及河流两岸多为柳树、杂草、农作物等。鹤北林业局以下及鹤岗市东南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土质肥沃,为开垦的耕地,海拔在70~100m之间。

梧桐河流域上游山坡多为斑状花岗岩及麻岩组成,表层有很薄的腐质土。在河流两平原区多为冲积层,表面是黑壤土,厚度在0.5~0.8m左右,下层完全是细沙及卵石,河流两岸洼地为沼泽土、草甸土。

1.2水系梧桐河水系为羽毛状,上窄下宽,流域平均宽大于35km,最大宽度为50km。右岸支流发达,较大一级支流在梧桐河右岸。有老梧桐河、西梧桐河、嘎拉基河、细鳞河、大石头河和鹤立河,占流域总面积的62%,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km2以上的支流有鹤立河、细鳞河。最大支流为鹤立河,其次为细鳞河,占流域总面积的16.8%和14.0%。宝泉岭站上游右岸较大支流流域面积占该站集水面积的63.2%。区域内发生的暴雨产生的洪水对该站有很大的影响,梧桐河水系见图。

1.3气象特征梧桐河流域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7月上旬至8月下旬,受东亚季风、太平洋付热带高压北进影响,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控制。四季变化明显,干湿、冷暖差异较大。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有暴雨和连续阴雨天气,并受北上台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偏少;秋季早晚凉爽,降水减少;春季干旱多大风,有沙尘天气。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在1.5~3.6℃之间,年内7、8月份最热,最高气温37.7℃;1、2月份最寒冷,最低气温-38.8℃。无霜期145天左右,结冻天数190天左右,冻土层深1.4~2.0m。

2水文特性

2.1降水

2.1.1降水地区分布

梧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干支流上游山区为降水量高值区,年降水量一般在600mm以上,并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鹤立河下游平原在550mm以下,山区明显大于平原区。

2.1.2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梧桐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5.5%以上;冬季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小,不足全年的4.3%。降水量年内分配见表1.1。

表1.1梧桐河流域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单位:mm

名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王家店

4.5

5.3

10.4

23.5

49.2

97.4

133.9

146.2

68.1

30.8

12.6

7.4

百分比(%)

0.8

0.9

1.8

4.0

8.3

16.5

22.7

24.8

11.6

5.2

2.1

1.3

宝泉岭

4.1

4.8

10.1

26.7

49.9

96.8

121.6

138.2

65.4

34.4

10.1

7.0

百分比(%)

0.7

0.8

1.8

4.7

8.8

17.0

21.4

24.3

11.5

6.0

1.8

1.2

鹤岗

3.6

5.0

9.0

22.4

57.0

97.2

151.5

144.2

81.9

30.7

9.9

7.2

百分比(%)

0.6

0.8

1.4

3.6

9.2

15.7

24.5

23.3

13.2

4.9

1.6

1.2

2.1.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梧桐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存在着明显的丰枯交替性,有些年份形成春旱秋涝,有些年份降水偏少出现干旱,而有的年份形成多日连绵阴雨天气,大范围的降水,从而造成洪涝灾害。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965.0mm(1994年),为历年平均值的1.6倍,历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20.1mm(1999年),仅为历年平均值的54.3%。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在0.27~0.32左右。

2.2蒸发

陆上水面蒸发量年内分布很不均匀,见表2.1。4~8月份蒸发量约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71%,最大月蒸发量发生在5、6月份,占年蒸发量的32%,最小月蒸发量在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占年蒸发量的2%左右。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20cm)在952.8~1280.2mm之间,最大年蒸发量为1555.3mm(20cm),发生在1979年,根据资料对比分析,地区上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表2.1梧桐河流域各站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内分配表单位:mm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王家店

15.6

24.6

55.8

101.6

156.5

148.7

141.6

113.5

88.0

64.0

28.2

14.4

百分比(%)

1.6

2.6

5.9

10.7

16.4

15.6

14.9

11.9

9.2

6.7

3.0

1.5

宝泉岭

4.8

12.0

32.3

67.1

145.5

95.9

92.9

75.4

62.9

38.8

15.0

4.7

百分比(%)

0.7

1.9

5.0

10.4

22.5

14.8

14.4

11.6

9.7

6.0

2.3

0.7

鹤岗

13.0

23.4

66.4

141.0

219.5

199.6

182.8

154.2

129.7

98.5

37.5

14.6

百分比(%)

1.0

1.8

5.2

11.0

17.2

15.6

14.3

12.1

10.1

7.7

2.9

1.1

2.3径流

梧桐河径流量为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冬季降雪补给。其特点是融雪再分配和消冰水形成的春汛,春汛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降水补给形成的径流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80%以上。年最大流量多发生7月至8月中旬,冬季12月至3月为枯水期。

2.3.1径流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

梧桐河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汛6~9月份,占全年水量的69%。从表2.2可以看出,春季4~5月份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16.0%;冬季12月份至3月份径流占年平均径流量的2.7%,最大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4.0%。

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Cv值为0.6,从资料分析可知,梧桐河干流宝泉岭站(1972年以后)年平均径流为7.113×108m3,上游梧桐镇站(1979年前)为8.235×108m3。通过上下游站资料分析可以看出,1955~1957年、1959~1961年、1971~1974年、

1983~1985年、1996~1998年为丰水年组。最大年径流量为13.9×108m3,最小年径流量为2.36×108m3,发生在1979年。

2.4暴雨、洪水

梧桐河流域受太平洋付热带高压北上影响,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8月份,最大1日降水量124.3mm,最大3日降水量213.0mm,都发生在1961年,1980年以前洪水涨落平缓,近几年洪水涨急落缓。洪峰持续时间与降水强度,暴雨中心有关,洪峰持续时间最长达到27~48小时,最短为1小时左右。根据资料可知,梧桐河干流最大洪峰流量为1900m3/s,发生在1961年8月份,超过400m3/s洪峰流量有7次。

2.5枯水

每年有一次枯水径流阶段,即本年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河流处在封冻期,这期间为地下水补给,流量逐渐减少,占年径流量的1.8%左右,最小月占年径流量的0.2%。

表2.2梧桐河径流量年内分配表单位:108m3

站名

年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梧桐镇

1995~1971

0.0270

0.0148

0.0386

0.5624

0.6803

0.8580

1.283

2.202

1.514

0.7392

0.2747

0.0680

百分比(%)

0.4

0.2

0.5

6.8

8.2

10.4

15.5

26.7

18.3

8.9

3.3

0.8

宝泉岭

1972~2003

0.0392

0.0221

0.0325

0.5323

0.6468

1.0366

1.0637

1.701

0.9807

0.7258

0.2407

0.0922

百分比(%)

0.6

0.3

0.5

7.5

9.0

14.6

14.9

24.0

13.7

10.2

3.4

1.3

3泥沙

宝泉岭水文站断面以上至鹤北林业局一带平原区为农田,特别是近20多年来山区坡地也开垦农田,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表层土壤受风化、降水、径流侵蚀,以及季节变化影响,含沙量也逐年增大,水土流失严重。七十年代最大含沙量仅为1130g/m3,九十年代初最大含沙量达到4910g/m3,是七十年代的4.3倍,相同的年径流量产生输沙量的九十年代明显大于八十年代。从表3.1可知,输沙量主要集中在4~8月份,占年平均输沙量的85%。最大月平均输沙量在8月份,其次在6月份,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输沙量最小,占年输沙量的14%。有资料以来,最大年输沙量为16.3万吨,发生在1985年,其次年输沙量为15.9万吨。

表3.1梧桐河干流输沙量年内分配表单位:万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宝泉岭

0.0275

0.0240

0.0277

0.880

0.776

1.75

1.15

1.91

0.636

0.344

0.0704

0.0277

百分比(%)

0.4

0.3

0.4

11.5

10.2

23.0

15.1

25.1

8.3

4.5

0.9

0.3

4冰情

梧桐河流域处在中高纬度地区,整个冬季寒冷,河水一般在10月末开始结冰,4月中旬终冰,11月中旬封冻,4月初解冻,上半年和下半年平均封冻天数共计145天,最大冰厚1.82m。

5水质

梧桐河上游山区林木茂盛,覆盖良好,梧桐河鹤北林业局河段,鹤立河红旗乡以下河段、细鳞河水库段以及小鹤立河均为地表水Ⅱ类或亚Ⅳ类水质;梧桐河宝泉岭段、鹤立河在鹤大交通公路段为省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个别时期氨氮超标。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为满足水库防洪调度的需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建成了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及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系统采用了超短波传输数据等一系列成熟的高科技技术,提高了奎屯水库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调度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1],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和汛期防洪。

1系统设计原则

奎屯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2]:

(1)、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较高,采用较成熟的产品、精度高,性能稳定,系统结构的开放性数据库的兼容性,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具有强大的决策功能。

(2)、实用性强,能及时的让水管机构掌握水库的水位、库容及进库、泄出流量的实时数据。以便于水管机构对玛纳斯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及通过历史曲线的观察,更快地掌握玛纳斯河的规律性。

(3)、实时性与兼容性,实时反映各水库及渠道的水位及闸位的高度;测报系统在不改变水库原有的操作的情况下,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水库按原操作运行,便于管理及维护。

(4)、多样性,系统可实现多种功能,在完成整个实时测报外,还具有参数存储、越限报警、即时打印、报表打印、故障打印等其他科室功能。

(5)、扩展性,预留数据接口,便于奎屯河自动化管理发展的需要,且维修方便,易操作等原则。

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组成

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奎屯河流域奎屯水库水情自动测报及防洪调度系统以农七师水利局为防洪调度中心,奎屯河流域水利二处布设分中心,建有将军庙、新龙口、西泄水闸及车奎调节渠等9个遥测监控站。中心站包括中心监控工作站、SQLSERVER数据库以及建立在以太网基础上MIS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所有遥测数据由遥感设备及前置机实时收集后,前置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码、纠错、合理性检测,以开放式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供查询、统计、显示和打印,最终通过共享方式提供给后台主机进行洪水预报和调度决策。系统组成框图及遥测站布置图如图1、图2所示。

奎屯水库分中心

图2奎屯水库遥测站布置图

Fig.2Planofthetelemeteringstationsdisposal

3系统工作原理及功能

3.1系统工作原理

水位传感器和闸位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并上传到RTU(RemoteTelemetryUnit),RTU经过汇总和逻辑处理后,采用水利部规定频点的无线超短波传输方式或通过有线MODEM将数据上传,超短波数字传输电台可以在不加中继的情况下通信。中心监控站读取实时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将实时数据写入SQLSERVER水文数据库,用户管理信息系统(MIS)基于以太网可浏览及修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

3.2遥测站功能

遥测站由遥测终端机、电源(太阳能系统、蓄电池和直流稳压电源)组成。主要用于水库的水文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控制,与无线电台、微波系统或有线信道连接完成对水位、雨量和其它水文数据的传输。主要技术指标为:水位测量范围:0-10m;水位测量精度:小于5mm;水位变率范围:0-40厘米/分钟;连续不间断工作时间(MTBF)大于100000小时。适应的环境条件:温度范围(-22℃~55℃);相对湿度:98%;电源:交流电压(380V/50Hz,220V/50Hz),直流电压(10V~14V)。基本功能如下所述:

(1)设置功能。包括站号、测站类型、自动和增量定点报数间隔、增量随机自报报值、时钟和传输数据方式设置。

(2)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采集各现场设备的水文数据,采用5位LED数码显示及自适应采集水位(当水位在所设定的范围内无变化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数据,当水位变化超过设定的变幅时,则实时发送数据)。

(3)具有信道侦听,遇忙禁发,减少阻塞及电源切换和充电控制等功能[3]。

3.3中心站功能

中心站是全系统的信息收集和调度中心,遥测站采集到水文数据并经长距离传送后在此进行处理、存储,并做出洪水预报和洪水调度方案。中心站由数据采集处理机(前置机)、洪水预报主机(后台机)、无线调制调解器、打印机、交流稳压器及不间断电源(UPS)等主要硬件设备构成。

中心站前置机主要功能有:

(1)系统初始化:对新建系统的站号、站名、测站属性、水位计类型、水位基值、水位上限、水位下限及终端机等参数进行初始化设定。

(2)通信状态显示:监视与遥测站的通信状况,显示原始信息及处理后的有关水文数据,动态报警显示和查看报警。

(3)实时数据显示:接收到各遥测站的实时数据后,前置机进行正误性判别,消去误码.实时测报和存储各个遥测站点的水位、流量和库容等水情信息并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流域图则显示出流域及各测站的动态水情,包括该站的时段降雨总量、平均雨量、最大雨量等参数。

(4)数据查询:可按单站、多站、查询起止时间、不同时段来查询上述记录及历史曲线及历史数据查询。

(5)系统管理:由时间设置、测站参数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等几个子模块构成,其特点是可远程修改各测站相关参数,完成中心站对遥测站的实时管理。

(6)打印输出:可按时间和测站号(或测站名)的组合打印输出附设、水位、通信记录数据等报表。

(7)窗口管理:可同时运行多个窗口,并进行水平平铺、垂直平铺。

(8)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流域灌区全貌和实时数据。

(9)从监控中心工作站自动读取水位、闸位、库容、流量数据,并根据用户设定从数据库中读取某时间段内的水位、库容、闸位、流量数据生成各种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10)设置所有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11)支持访问水库调度运行计划及调度方案,支持访问闸门量水、断面量水水位流量关系表及方程。

中心站后台主机的主要功能有:

后台主机与前置机可以通过局域网互联,共享数据,实现奎屯河水库群的洪水预报和调度功能。局域网采用10兆比特以太网络,C/S(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最大可带16台计算机,覆盖玛管处决策机构及职能科室。

后台主机主要由预报、调度和检索3部分组成。

预报部分采用自适应修正系统模型和日水量平衡的概念性模型,在系统控制下完成奎屯水库入库洪水的预报。为增强预报的交互性,系统提供了大小洪水预报方案的选择、误差系列校正法和基流设定等交互功能。

调度部分的功能是:

(1)洪水预报过程会商调整;

(2)实时洪水调度演算;

(3)按水位控制和调度原则进行调洪演算,给出相应调度方案。

奎屯水库是重要的防洪水库,其调度是分级的,水库水位或入库洪水超过某种限制时,调度权归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调度模型只考虑泄洪设备的泄洪能力约束,通过调洪演算给出相应调度方案。

为使预报作业人员对流域的降雨水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等雨量线图、水位和入库流量过程线、水量自动计量,以及基于有关数据库表格的检索和一系列报表生成、打印功能。

4数据库设计[4]4.1数据库功能

数据库主要功能为存储水情信息数据、水库工况及相关的水利技术文档,实现数据的查询、检索和索引等功能。数据库是系统所有应用软件的核心模块,支持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支持并行处理技术及面向目标的综合信息查询,且安全可靠,稳定性高。

4.2数据库内容

奎屯水库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数据库内容主要有:

(1)站点数据水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用于各应用系统中,包括各个站点的信息数据、工程资料、引水渠和泄水渠或溢洪道的基本数据(设计尺寸、高程、流量等)。

(2)文本数据包括各类技术资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有关的规定、政策法规文件、收发文件、各类档案和技术标准等。

(3)监测数据遥测站点的日常水情监测资料,如水位、流量、累计流量等。

5系统技术特点

奎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功能较完善,由于使用的仪器和软件均为成熟的品牌,系统可靠性良好、工作稳定;主要特点简述如下:中心站采用工控机,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数据传输通过智能可编程控制器RTU,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后,利用超短波数传电台通信;传感器精度较高,压力传感器精度可达到1厘米;实时监控,SQLSERVER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及历史数据查询;方便的防洪会商及水库调度运行决策;基于以太网的C/S服务;方便的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好。

6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益分析

6.1系统的运行情况

奎屯河水库群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已经运行两年。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的要求,在实际需要设定的时段内,9个遥测站向中心站发送水文数据,以中心站收到的正确数据来计算,系统畅通率为96.4%,运行状况良好。

6.2效益分析

建设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不仅为安全度汛和优化调度提供可靠的保障,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经济上可以节约管理经费,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5]。系统投入运行后,管理人员由原来1人管1闸变为1人管多闸,不再需要上闸启闭闸门和跑上跑下看水位、记录数据、计算流量,且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较人工记录完整可靠。同时,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实现水情信息的无纸办公、闸门自动化等,在兵团及自治区范围内起到示范性作用。

7结语

综上所述,在奎屯河流域水库建立自动化测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的应用,规范了水利管理工作,使各种水管资料从原始数据录入到最终形成档案资料,对水库、渠系、工程资料查询实现了自动化,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减少了调水损失,争取了调度时间,降低水库的防洪风险度。

(2)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运行测报系统后,原本由各基层分别上报的实时数据,集中到了监测系统中心控制室和各领导部门的计算机的屏幕上,增强了实时性,使操作人员和领导干部随时了解水库水文的实时数据。

(3)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大大增强了,并方便管理,测报系统对水库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实时数据每两分钟上传一次,使领导机构能快捷地了解水库的实时信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

(4)维护方便,根据数据的显示情况便可判断出故障的原因,便于检修人员掌握准确情况,缩短了检修时间;

(5)杜绝了人情水、关系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6)奎屯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为水库的安全度汛和优化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兵团、自治区推广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郭生练编.水库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M].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出版社.1999.17-19

[2]孙增义,吴跃.水情自动测报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舒大兴,钱钢.YDZ-YL300型智能兼容水情遥测终端设备的研制[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7)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文章多为经验丰富的欧美人士所写,且文章中含有大量的从句结构及复杂的语法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兴趣,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课堂上没有主动性。有些想认真学习英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且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无法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

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专业术语的内涵。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英语基本功大多不够扎实,且教学模式陈旧,局限于“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流于形式。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外语要求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业务的资料,能够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现有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却极少。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其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即便阅读一般的英语教材也困难重重。

(四)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随时随地应用到工作、生活当中。而不少高职院校只是将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重点灌输给学生,然后进行简单的课程考核便结束,致使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预期差距很大。

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建议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教师可多与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材施教,慢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循序渐进地教授语言技能,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专业英语,并根据每个人的英语水平建议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自发地学习专业英语。

(二)优化教师队伍,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

引进高质量人才,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到物流企业调研、参加培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实用经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设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特定条件下的物流管理项目。倡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多了解国外物流管理发展历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如亚马逊、沃尔玛等大公司的物流管理方式。同时要摒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评价方法,采取课堂与课程测试以及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三)采用英语教学新模式,选择合适教材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如:组织班级辩论赛,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物流管理典型案例;开展模拟采购或管理实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教材内容要丰富,但不能太复杂,要让初学者容易接受。

(四)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合作,在物流管理岗位设立特定的实习名额,鼓励学生去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结语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增加当前的就业形式

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就业形式,国内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主要是因为当前高等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较少,并且大多数人对物流行业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导致每年报考的人数大幅下跌,导致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年报考计算机、通信、化工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数以几何形式的速度上涨,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则是逐年减少。其中每年报考计算机、化工、机械以及通信行业的人数能占到整个报考人数的60%以上,对于报考物流管理行业的人数则达不到5%,所以国内该行业的就业人数非常匮乏。为了更好的带动物流管理行业,各大物流管理企业在人员招聘上也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性人才,在学校内学到的只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没有一定的基础性。所以企业在招聘就业岗位上为实习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在今后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带动了当前物流管理就业形势的发展。

1.2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根据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语种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来说,一些英语的简写加大了对专业性知识水平有限管理人员的难度,使得管理员在区分投揽上没有依据性,所以对于当今物流管理行业也加大了对语种的学习模式。并且对于一些商品的产品规格上都有专业的英文标注,这些都会对物流管理员在识别上加强了难度,针对这种局势的发展情况,物流企业在培训策略上加大了对双语教学的模式。其中对于一些专业性术语的缩写都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平时加强对英语方面的练习,包括发音和写作。并且在后期考核制度中对学过的专业性术语的知识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次的培训,对于已合格的员工颁发职业英语证书,说明对物流管理及岗位的有一定的认可,可以凭借专业的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得到企业专门的承认。

2高职院校双证书的衔接模式

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实现各种有效技能的对接。首先,在制度上采取了双证书的制度,在学习阶段内完成在院校内的学习教育,获得院校内颁发的学位证书,按照物流行业的管理标准在职业资格证书上分为不同的划分方案,其中最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高级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资格证考取的对象为从事多年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累积经验,对管理中的事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所以对于较高级资格证的考取对象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其次便是物流师,属于国家二级资格证书,在物流管理界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报考的对象为在物流管理行业从事2年以上的员工,并且学历为硕士或以上学历,对事物的流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析。助理物流师属于在校学生报考的对象,只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对一些专业性的技能能简单的操作,便能符合报考助理物流师的资格。最低程度的为物流员,针对对象为大众群体。通过这种划分详细层次的模式,能够对资格证与考试体系两者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另外,要在实践经验上与双证书进行有效的衔接。高职院校为专项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院校实现企业合作的模式不断加大,这样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运用专业知识性人才,加强了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这种模式也为院校内的实习生提供了工作岗位,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能得到专业技能的认可,在物流证书上也能实现岗位职业证书与职业课程的有效对接,使物流人才可得到全面认可,具有扎实稳固的专业技能走向工作岗位。

3结语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二维码技术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实用性最强,经济性最优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输入速度快、实用灵活等特点。二维码技术在如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且现代人们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大部分也自带二维码识别功能。因此二维码技术作为数据自动输入和标识的一种手段,在现代仓储管理、商业自动化管理,文件分类管理方面都有很突出的表现。

1.2二维码是一种由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它具有编码范围广、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信息容量大、防伪能力强等优点。

1.3二维码依靠它强大的信息储存量能够把储存于数据库后台中的信息包含在二维码中,且二维码拥有防伪功能和错误纠正功能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维码的众多优势决定了它在医疗机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所取得的重要地位。

2二维码的特点

2.1信息容量大

二维码符号是一个多行、连续性、可变长、包含大量数据的符号标识,每个条码有3~90行,每一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起始部分、数据部分和终止部分。它的字符集包含所有字符,最大数据含量是1850个字符。

2.2容错能力强

与一维码只具有校验功能相比,二维码不仅能防止错误,还能纠正错误,即使某部分出现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

2.3成本低,易制作

二维码可以印制在各种常见的条码载体上,可以用各种标准的印制或打印技术印制。如: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热敏/热转印条码打印机打印等。普通打印设备均能打印且传真件也能阅读,二维码的尺寸也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打印空间。

2.4可靠性高

在数据库的管理测试中,二维码也表现了其极高的可靠性。在阅读2300万个条码符号中,没有一例译码错误。而且可引入加密措施,提高其防伪性和保密性。

3二维码服务于试剂流通的整个过程

3.1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

医疗机构在更换或增补体外诊断试剂时须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交各项信息包括公司资质、产品注册证等信息,试剂管理部门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招标或询价议价确定产品后价格方能准入。

3.2体外诊断试剂数据库的建立

每个品种的试剂在准入后都要进入数据库录入基本数据其中包含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生成二维码的基本要素。试剂管理部门将产品的有效信息录入到二维码中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标签。试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各种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标签分发给各供应商,要求各供应商在产品出库时将二维码标签粘贴在产品包装箱上。

3.3体外诊断试剂的订购

每个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科室都确立一名试剂订购责任人,由该责任人在该医疗机构的内部办公平台上提出领用试剂的申请,再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审批。试剂使用科室在取得申购确认后,再由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相应的供货商送货。货物到达科室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供货商三方共同验货。在产品的包装箱上粘贴有二维码标签,码中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实际货物逐一核对无误后,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使用数据采集器读取二维码,并录入数据库。然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将试剂入库。

3.4体外诊断试剂的报销与结算

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每月月底将每家供货商入库试剂总量进行汇总并通知供货商携带相关送货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通知供货商开具相关金额的发票到试剂管理部门办理结算手续。最终将已审核确认的票据信息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报账工作。使用数据采集器录入省去了以往的手工录入,将数据采集器上的有关数据上传到电脑数据库中,摆脱了以往的纸张管理办法,节省了人力及物流成本,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二维码的运用渗透到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登入院内办公平台查询各批次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相关信息,还可通过各自移动终端上的扫码功能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追溯产品的来源,使得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4对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二维码管理的几点思考

①实现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成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都由试剂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试剂的准入环节由试剂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审核资料。并会同财务、审计、监察、纪委、试剂使用科室等相关管理部门及供货商共同询价、议价、定价。可以从全方面把握试剂价格、控制试剂成本。并将准入产品的一系列信息录入数据库生成二维码,一种试剂就对应一个编码。使产品所有的信息都固定化、完整化。有效的控制了检验成本。

②二维码技术的实现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往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票据,需要各个部门安排专人进行录入、核对以及保管,而二维码技术的介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使体外诊断试剂从准入、出库、运输、到货、验货、结算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与电子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使体外诊断试剂的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的传入计算机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工作效率,并且能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

③通过二维码技术将所有产品都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将试剂管理工作由纸质管理过渡到电子化档案管理,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准确性,节省了人力资源,优化了管理模式。并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订购、验货及结算实现了全方位监管。满足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机构试剂管理的相关要求,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合规化。

④二维码技术将体外诊断试剂准入、体外诊断试剂的配送、体外诊断试剂的数据库档案管理、体外诊断试剂的订购、体外诊断试剂的入库、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及体外诊断试剂的最终结算工作有效的衔接起来。使得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化,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了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试剂使用科室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的风险,保护了工作人员的权益和医疗机构的利益。

相关期刊更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长江流域经济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