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话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的现状
2000年以来,国内在语言文字信息化方面主要进行了关于语言文字测试、测试管理信息化的研究。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报名、组考、发证等管理工作均已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普通话机测也已经开展试点测试。国内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的研究还刚起步,研究也较为分散,大多以高校普通话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形式存在,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信息化中介入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孤立的,课程资源是单向的,不能构成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的优势
⒈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交互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开放性。采用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使普通话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取而代之的是支持网络连接的所有范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批改、网上在线测试及讨论等方式实现教师与授课对象的互动;学习对象可能通过广泛的信息资源自由选择学习资料,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还可以从与其他学员的讨论中获得有益信息,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网信息平台形成人与教育资源之间、人与人之间互动作用的过程;形成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度平等与不拘地域的网络学习平台。
⒉教学内容的普适性、针对性、实用性
普适性:普通话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在内容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方针,按照 “点线面体”,从“拼音、字词句、段绕口令对话”的普遍适用的特点来设计普通话培训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从岗位普通话等级证书要求入手,结合普通话等级证书的等级内容设计普通话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每个内容安排,使每个学习者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实用性:平台设计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层次、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上要使得和可行,把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从学习者需求出发,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创设、模拟学习情境,设计普通话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实用性”教学内容。
⒊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多样性
普通话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将各种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例如:普通话培训授课教案、课件、教师授课视频、发音视频、相关的学习网站链接、各种高校的普通话学习网站、全国各地语委办网站等,这样就实现普通话培训教育资源的共享。过去普通话教学或培训都是以课堂教学、教师“口耳相传”、学习者被动听学的单一形式完成。网络化平台则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输出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教育资源,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⒋教学形式的灵活性、高效性
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形式往往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把所有的学生都置于相同的环境之中,由教师统一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往往被动学习,接受“填鸭式”教学。网络化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再受到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的约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由教师和学生自由决定并随时实施,用网络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缺限和进步,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或参与讨论,或获得在线帮助,因此网络学习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学习目标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利用网络有意识、有目的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信息含量,不断地将新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取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⒌学习过程的选择性、自主性
在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学习平台上,已经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项目任务设置了各个不同的如声、韵、调、语流音变等学习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广泛的教学信息资料自主选择学习模块、选择授课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传统的普通话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平台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三、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建构的内容
⒈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将提供多样化的普通话教学的多媒体资源,以普通话测试与培训教材为蓝本,根据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科学发声等语言学习的系统板块分别设置网络学习模块,每一个模块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普通话培训教师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按学习内容制定单元学习课时,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有序地进行普通话语言学习。教学资源平台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标准、课程文字教案、授课课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资料(政策文件、备考资料、模拟试题)、文献资料(普通话训练、中华经典诵读资料、各类诗会)、学习交流(在线答疑、互动平台、QQ交流群)等。例如学习者先选择普通话语音概论普通话科学发声方法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完成普通话学习的基础语音模块学习;再选择普通话培训朗读说话综合训练的技能学习模块。
⒉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将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六等分层次设置网络学习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较为独立,通过分析各级普通话水平测试语料库,结合湖南方言区的方言特点分级制定模块学习目标,例如二级甲等: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二级乙等: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唇齿音(f-h)翘舌音与舌面音(zh-j)、送气音与不送气音(p、t、k、q、ch、c-b、d、g、j、zh、z)、韵母i-ü,单韵母er、个别调值不准;三级甲等:以上错误音都有,可能还有更多的。如:u-uo、l-r、e-o等。各个模块显示出处于不同水平学习者的特点、难点,为不同的学习者服务。自主学习平台学习内容的设定是根据普通话测试语料分析结果设置的,更有利于学习者针对自己发音中的缺陷自由选择学习模块,也更有利于学习者纠音、正音和普通话运用能力的提高。
⒊自我诊断平台
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网络诊断系统分为学习者自我诊断和教师对学习者的诊断两种方式。第一种诊断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更为方便:我们筛选出具有典型示范效果的语料,依据普通话水平的等级研发对比语料,将语料中的系统语音错误、缺陷以及语流中的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方言词汇等问题逐类分析诊断,并由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录制对比音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际语音错误,找到相应的对比音频进行自我诊断。例如边鼻音、平翘舌区分不出来的,便可以根据普通话测试员录制的音频、发音的视频展示进行自我诊断,纠正错误发音。第二种诊断方式是让学习者在模拟试题中任意选择一套,按照测试要求进行诵读,自我录音后通过E-mail递交到专设邮箱。培训教师对录音进行评测后,针对学习者录音中表现出来给出的语音错误,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后回复给学习者。
四、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建构的程序(如下图)
普通话培训信息网络化平台建构的程序
五、结语
学校开展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
为期一周的全国推普周活动落下帷幕了,在这丰富多彩的一周中根据省教育厅省语委办文件精神,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题,以“遵循推广普通话为学院现代化教育服务,为提高全院师生文化底蕴服务,为全面建设学院服务”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同时又一次为创建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的工程添砖加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
为将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指导本次活动的开展,明确了“推普周”活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制定了“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从而使学院的“推普周”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确保了“推普周”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校园中布置宣传阵地,充溢着浓浓的推普氛围
(一)为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学院在各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推普宣传标语。召开推普周活动动员大会,鼓励广大学生勇于说普通话,树立自觉说好普通话的观念,保证学生会说、敢说普通话。加强了对普通话的进一步了解。
1、院内环境宣传:制作推广普通话标牌和展牌,在校园橱窗内张贴普通话宣传海报,在学院醒目处悬挂普通话宣传条幅,利用各楼内LED显示屏进行动态普通话标语宣传。
2、网络环境宣传:学院广播站不定期进行“推广普通话专题节目”的宣传,做好普通话的示范工作。利用校园广播、网站等方式,营造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氛围。
3、班级环境宣传:各班级布置普通话宣传板报,在宣传栏内张贴宣传画及宣传标语。
(二)在教师职工学习会上大力宣传语言文字法规。要求广大教师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推普活动中来,在工作中要自觉使用普通话和书写规范字,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工作语言。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了广大教师职工的推普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了浓郁的推普氛围。
1、举办教师规范教案展览。开展规范教案展览活动,着重规范教案的格式,特别是规范书写,对规范的教案进行展览。
2、带领教师参加普通话测试流程的学习和测试活动。对各教学系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普通话学习和测试活动,提高普通话宣传推广意识及学习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推普周活动的实效性
(一)为扎实有效的开展好“推普周”活动,学院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一)认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不断深化宣传工作内涵。进一步促进学院的推普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二)“推普周”期间学院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直以来对普通话宣传及测试等各项工作大力支持的学院董事长院长孙院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新学期各项工作都紧锣密鼓的时候,表现出一位响应国家号召的果断与坚持。不仅在学院语委办下发的测试通知上签字,而且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普通话的宣传及测试工作。
(三)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首先向教师们讲解普通话的测试流程及普通话机测的注意事项,通过“以身示范”,使学院教师带着浓厚的兴趣与热情积极参与广泛参加。至此学院全体教师100%已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
学校开展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
一、围绕推普主题,制订推普方案
我园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陈雯雯园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结合本学期正在争创的“晋江市语言文字示范校”要求,围绕“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主题,从学园到班级全面地确定好活动内容,责令语言文字专职人员负责推普周方案的制订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推普氛围
环境是的语言,推普周期间我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LED滚动宣传,宣传推普周活动。
2.在操场及楼道出入口张贴推广普通话宣传标语,营造人人说普通话的浓厚氛围。
3.各班利用家教园地宣传推普活动,制订推普主题内容,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推普活动中。
4.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统一规范教师各类材料的书写格式。
三、内容丰富多样,有效落实方案
根据园推普周方案全园师生和家长由上而下全体总动员,从各活动方案的制订到活动的开展落实到人,活动丰富多样,收效良好。
1.推普动员会:利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全园师生进行推普工作的动员,渲染推广普通话的气息。
2.推普检查组:以推普领导小组为主进行“我说普遍话”检查活动,对没有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老师进行提醒和记录,以作为语言文字先进个人评选的依据。
3.“小小推普员”进社区:组织大班小朋友成立“小小推普员”宣传队,到保健医院等社区分发宣传单,通过分发宣传单和交流向社会宣传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意义。
4.学做文明人: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各班创设情景开展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教孩子学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从小学做文明人。
5.绕口令表演:中大班开展绕口令表演活动,练习流利清楚地说好普通话,养成幼儿说好普通话的能力。
四、及时收集材料,做好活动总结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 评价 个案研究 区域推广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是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进行的为应试人学习普通话服务的培训(下文对这种“应试人”称为“学习者”)。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以下简称“普通话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但是时至今日,对普通话课程评价鲜有研究。
普通话课程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与全日制的大中小学课程明显不同的是,它无法归类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普通话课程的课程来源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样一种国家法律规定的语言标准化测试,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由此看来它有些像国家课程。关于它的课程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免测“选择判断”测试项,例如湖南省就对“选择判断”测试项予以免测。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根据本地区实际,编辑出版并采用了各具特色的教材,由此看来它又像地方课程。它的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直接面向考生的测试站点,而这一般又主要依托中等及其以上的学校。每一个培训单位,在课程内容、师资聘用、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常常拥有较大的自,这些又与校本课程很相似。
普通话培训课程学习者之间差异极大,如果同一课程采用混合组班的形式,同一班的学习者在年龄、智力、职业背景、学习和工作经历、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等方面情况不同;如果采用层级分类、合作互助、条块分割、课程延伸等其他教学模式,则对师资、场地设备、学习资源、教学管理等提出了更精细、更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课程评价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更需要清醒的课程意识、科学的评价理论和合理的操作方案。
一、评价框架
本课题运用现代课程论,构拟并初步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初步框架。2012年以来,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H学院①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取得了初步成功。随即在Y市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进行区域推广,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该框架涵盖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6个方面,简明回答了“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为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靠什么来评价”等6个问题,即评价的目的、对象与范围、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现简要介绍如下:
为什么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基本目的是准确、具体、全面地判断该课程促进学习者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需求之满足程度。
评价什么?普通话课程的评价对象包括课程标准评价、课程资源评价、施教评价、学业评价以及元评价。
为谁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包括:评价的委托人和利益相关者。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H学院和Y市语委及其培训测试站、培训者、学习者及其家人等。
谁来评价?具体到H学院和Y市,其普通话课程评价主体既有站内担任培训的教师、学习者、培训测试站管理干部等内部人员,又有外单位的同行。
怎么评价?评价过程和方法很多。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过程为6步评价法(确定方案、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实施元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叙事法、问卷法、录像法、录音法、书面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
靠什么来评价?课程评价的模式很多,迄今为止,使用最为普遍的是CIPP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该模式由美国著名评价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无论最初的4步骤的评价模式,还是后来的7步骤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看,都比较适合评价普通话课程。
二、评价方案
2012年以来,针对H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和Y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现将该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评价原则
根据湖南省对省、市州和高校测试机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的已有经验,确定评价原则为四条:注重实效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导向性、激励性与可行性原则,实行条件、过程、效果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资源、施教情况、学业进展和教师成长)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详见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价内容(检测要素)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普通话课程状况。内部和外部人员联合打分,最后给出等级评定和评价报告。
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内容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背景
评价 课程目标 社会
行业期望 课程目标与社会和行业职业对
本课程期望的吻合程度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
学生
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与学生个体对本课程需求的吻合程度
学校
课程资源 课程目标与学校课程资源可实现性的吻合程度
输入
评价 课程方案 内容
重构 课程内容与背景需求的吻合程度和科学性、可行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费用分析
计划安排 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课时统筹的周密充足程度与可行性
课程资源 教材
组织 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
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与师生水平、学校资源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适应程度
资源配置 文字资源准确规范、具体翔实、便于自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费用分析
音频资源发音准确规范程度、清晰度与保真度
视频资源的科学性、可视性与保真效果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科学性、便捷性
过程
评价 施教情况 备课
教案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现场施教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目标游离评价、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成果
评价 学业进展
摸底性评价 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注音测试
形成性评价 注音测试、字词段落朗读评价、命题说话评价
总结性评价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成绩分析报告
教师成长 专业的发展 调查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
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评价完后,再由另外的一组兼具内部和外部人员的评估人员给予元评价并给出评价报告。课程评价的元评价之所以必要,一是“监控评价本身,以确保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发挥形成性能”,二是“对评价本身作出最后的判断,发挥总结”(钟启泉,2007)。[1]
根据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方案评价标准》,设计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详见表2。
表2: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实用性
标准 满足意图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会议讨论、任务报告等
可行性
标准 确保评价的现实性、审慎性、平衡性和经济性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费用分析、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适宜性
标准 确保评价行为合乎法律、伦理的要求,充分尊重评价所涉及所影响人员的福利和权利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个案研究、费用分析、评价报告、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精确性
标准 保证获得和传播合乎技术要求的关于评价方案特征信息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评价报告等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三)评价的有关说明
考虑到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课程方案评价重点放在根据学生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上,课程资源评价重点放在非统编教材即自编补充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上,施教情况评价重点放在备课计划和实际课堂教学等方面,学业进展评价重点关注表现性评价和学习前后效果的评价。
上述“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评价,实际上即4个评价步骤,它们贯穿在从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也贯穿在课程管理与提高的全过程。如果一门课程3年或者6年学完,很可能每年一次评价,至少要进行3次或者6次。至于普通话课程评价,由于课时普遍不多、授课对象差异大、编班情况较为灵活,比较适合同类型班次完成课程之后作一次评价。
背景评价阶段,着重从社会行业期望、学生发展需求、学校课程资源等3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性、可实现性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这需要收集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文件、不同类型学习者在普通话方面的发展需求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资料、学校课程资源能否满足课程目标需求的条件保障等各方面资料。例如,至少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近三年或者更长时段以来,国家、地方和行业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要求的政策、法规、文件。
2.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要预测。
3.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者普通话水平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5.普通话课程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现有教学设施等对课程目标的满足程度、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
6.社会、用人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对普通话课程以及相关情况的反馈信息。
诸如此类的材料,都试图揭示学生背景知识的有关信息,目的是确保新课程和修订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他们对学生、教师、教学设施及其他教学情况的设想都是正确的。[2]
通常在大型方案如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中,一般每年都进行反馈讨论会,并完成背景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普通话课程评价,大体上可以每一个同类型班进行一次背景评价并提供相关报告。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课程正式实施之前,完成背景评价,以帮助改善与提高课程管理。
在输入评价阶段,着重对课程方案和课程资源进行评价。课程方案主要从内容重构和计划安排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资源主要从教材组织和文字、音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学习者普通话学习的基础、动机、能力和时间精力等千差万别,各一班的学习内容势必各不相同,总之,因学习者和教师情况的差异而呈现出各异的面貌。因此,内容的重组和具体的包括课时分配在内的计划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教材组织上,除了使用省级统编教材外,还要结合学情、语情,有针对性地编写补充教材或者提供补充资料;同时,注重推荐或者提供适应学习者需求的文字、音频、视频和网络等资源。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对课程计划的可行性评价,它能够为新的或修订的课程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其目的是帮助评价者在课程实施前,作出最可行的决策。这样看来,如有必要,最好赶在课程实施前完成输入评价,以帮助决策者选择与确定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佳的手段与方案。
过程评价阶段,主要对施教情况的准备工作与实际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可涉及内容很多,在此只选择了教学目标明确合理、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等4个评价点。同时,这2个方面的评价要点内涵保持了完全一致,就是希望便于对照、研究、评价。
成果评价阶段,主要对学业进展、教师成长进行评价,没有惯常涉及的学校发展之类的评价。三者之中前两者更为重要,学业进展好、教师成长好,学校发展自然就会好。学业进展评价,由摸底考试之类的诊断性评价而到形成性评价,再到总结性评价,较多考虑了普通话教与学的规律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需要,采用注音考试、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字词段落朗读、命题说话、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方式展开评价活动、收集评价资料。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正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应编写并提供测试成绩分析报告。这是一般的普通话课程都缺乏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考试之后的评价反馈,不应当缺失,应当负责任地编写并提交出来。教师成长评价主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等3个方面。无论新手还是专家级教师,这种成长性评价终究会让人受益良多。
最后是总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汇总概括上述各项评价结果,进行简要具体的性质优劣的描述;另一方面,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不断完善课程。
在元评价四大标准中,可行性标准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实行,其他三个方面在实际的课程评价中存在较多问题:在实用性上,往往以委托人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在适宜性上,课程评价对有关人员权利尊重不够;在精确性上,既有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完善的问题,又有夸大优点、掩饰缺点等非科学的行为。在实施元评价时,可以专业人员为主,辅以部分利益相关者参与,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与不足。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普通话课程评价才能发挥其改善课程的功能,其评价成果才能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
三、评价情况与反思
2012年以来,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主要有:H学院普通话测试站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三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Y市普通话测试站幼师专业学生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两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涉及的人数虽然不到300人,但是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经验,特别是初步了解了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较为整齐划一的专业职业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等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与确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些带规律性的较好做法、制度机制。同时,也发现了普通话课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课程常规管理比较薄弱、课程方案针对性不强、研究学情不够、指导学习乏力、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课程时数普遍偏紧偏少、用于课程的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妨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了普通话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助于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服务课程决策,改进课程管理,切实完善课程。
通过元评价,也发现了一些评价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是对普通话课程评价这一新生事物意料之中的问题。二是在精确性上,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三是在实用性上,主要考虑委托人,暂时难以顾及使用者的需要。
经过一个时期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感到比预想的要难得多,主要是评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评价成本比较高,专业评价人员严重不足。更关键的是,推行课程评价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都十分缺乏。在目前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012AY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H学院”指湖南工艺美术学院。
②“Y市”指湖南益阳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D.G.)著,当代课程论[M].陈晓
端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喜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1.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6.
[5]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杨益斌.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语文学
一、狠抓常规,求真务实
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考核,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资料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本事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资料。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教案、计划等写规范字。加强幼儿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先评优等的基本资料和条件,并进取落实。给教职工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学习材料,举行了教师普通话知识竞赛活动。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并认真检查落实。
二、机构健全,管理完善
1、我校进取健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构成体系,规范程序。向全校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礼貌人”的倡议,领导班子带头使用普通话,并理解教师监督,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口语练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自觉努力与监督措施相结合,做到普通话不单是课堂语言,并且是学校语言,构成人人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2、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学校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分工,全面规划和执行监督语言文字工作。良好的机制保证了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推进。学校公文及学校用字规范得到严格把关,对校报、网站、校内标牌、横幅、张贴物等的用字规范实施管理和监督,充分做好了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整治工作;学校还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列入教师工作规范,在教学督导中对教师课堂用语和备课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强考评,组织了全校的普通话水平培训工作等。
三、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每学期学校都举行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新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师基本功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都规定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主要评分标准之一,有力地促进我校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20年9月14日至20日是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为切实做好推普工作,根据《XX县第23届推普周活动方案》精神,结合实际,制定XX九年制学校推普周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二、组织机构
组长:略
组员:略
三、活动内容
1.2020年9月15日,一至九年级各班上一节“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的主题班会。
2.2020年9月17日前,学校制作一条横幅、一张宣传栏。
3.2020年9月18日前,每个班级出一期“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的主题黑板报。
4.推普周期间,学校举办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评比活动,教导处负责组织并收集资料。
5.推普周期间,由政教处牵头,中学文科组、小学语文组协助,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6.语文教师教育学生请讲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讲普通话,还要在生活中讲普通话,更要在家庭中使用普通话。
三、活动要求
1.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普通话、汉字是中华文明流传的重要载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语言丰富,只有统一讲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才能便于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学校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讲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为学生做出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2.各活动负责人提前筹划,认真开展活动
班主任事先备好班会课,上好“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的主题班会;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讲普通话,规范书写粉笔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讲普通话、书写规范硬笔字;各部门负责人制定活动方案,有序组织大型活动,通过活动培育人,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