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成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范文第1篇

标准成本资料卡

产品名称:

标准设定日期:   原

料代 号数量标 准 单 价一部门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合计                                合计     人

工作业编号标准工时标准工资产/小时                                   制造费用标准工时标准分摊率/人工小时                                     每  单  位  制  造  成  本  合计 

标准成本范文第2篇

具体步骤:

2、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

标准成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 作业长 财务人员 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实务中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丰富了管理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标准成本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气矿所辖气田大部分进入中后期开采,开采和输送需要进行各种增压、脱水、化排等措施作业,开采难度不断加大,生产作业由上产阶段步入措施作业稳产阶段。与此同时,操作成本也逐年增高,呈阶梯式增长势头,降低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能力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标准成本体系的必要性

(一)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要求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在考虑新的增减因素的前提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过去的生产工艺、生产措施、生产规模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所作出的反应。随着气田的变化、生产状况的改变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以此为依据的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科学反映出各责任中心产出所需的最佳投入,不能充分提高气矿各单位、各部门的生产积极性,日益不适应现有措施作业对成本的需求了。

(二)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一种方法成为气矿加强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

气矿作为一个成本中心,是一个从事天然气开发、开采、销售的专业化生产单元、作业单元,管理控制已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成本管理的趋势就是精细化、标准化。

二、影响标准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气田生产阶段的影响

在气田开采初期,产能建设投入很大,操作维护成本较高;当气田处于开采中期,产能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操作成本保持相对稳定,随着产量迅速上升,单位操作成本下降;当气田进入开发后期,产量开始下滑,地层压力递减加快,地层出水增多,要靠采取各种生产措施来获取、维持产量,如增压、脱水、起泡、消泡措施等,操作成本相应大幅度上升。

(二)生产规模的影响

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站场的扩大,作业增多,管线增长等生产规模的扩大,材料消耗、维护修理等操作成本相应增加。这类生产规模要素与操作成本呈线形增长趋势。而对于产量这一生产规模要素而言,受气田生产阶段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成本特性。在气田早期开发、中期上产阶段,产量的增长不会必然带来成本的增长,但当气田处于后期开采、作业时,气藏储采比下降,地层压力急剧减小,综合含水率增高,开采难度加大,必须从技术上、工艺上采取各种措施,工作量大大增加,要持续稳产、增产将投入更多的成本,操作成本大幅度上升。

(三)生产工艺的影响

由于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对材料、动力的耗费也不一样。现有天然气生产工艺中采取如干法输送,就地脱硫装置、管道缓试剂注入及增压、脱水、化排等措施,其成本耗费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工艺措施的生产耗费不同。同时,不同的工艺措施,其耗费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增压主要耗费在增压机组用机油、日常维护用易损易耗件、动力(气或电);脱水工艺主要表现在三甘醇、配件的耗费及动力(水、电)上;单井脱硫主要耗费在脱硫剂的消耗上等。

(四)站场管网设备新旧程度对成本的影响

设备、装置处于最初使用状态的时候,由于与生产的配合、磨合不够,相应发生的耗费可能较高,也可能很快就磨合到位,耗费不太高。此时成本处于无规律的波动状态;当运行了一定时间后,设备装置与生产运行磨合到位,故障和事故发生率降低,运行平稳,只需定期巡检即可,成本耗费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当设备、装置运行到后期,设备老化,发生故障的几率会增高,巡检密度加密,更换的配件和频率加大,需要投入的维护费用会持续增加,成本耗费处于最高水平。

(五)气田环境、交通对成本的影响

气田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1.气矿所辖气田大部分属于山地、丘岭,每年时有洪灾发生,造成塌方甚至冲毁公路及输气管线,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此,气矿企业每年都要花费较多的资金用于恢复生产;2.生产井站极度分散,地处偏僻,公路交通设施落后,井站周边居民素质有限,损坏生产装置、管线时有发生,占道、占线、违章频繁,严重影响了天然气的输送安全,每年均需要安排大量的专项费用用于公路维修、违章建筑拆除;3.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回注、污水拉运以及废气物的无害化治理、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拆移、填埋、清理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所发生的支出,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导致成本不标准。

三、建立标准操作成本体系的主要思路

(一)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气矿生产经营现状的成本分类

对操作成本按照装置成本、非装置成本进行划分。前者主要是指气矿进入气田中后期开采后,所采用的各项生产工艺措施的装置设施成本,如增压、脱水、脱硫、集气站、井站、输配气站等;后者主要是指与工艺措施无直接关系,但与组织、协调、维护生产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关。如车辆、人员、基地、管线、输配电线、井场公路、气田水处理等。

(二)建立切合实际的标准消耗定额

对气矿不同区块不同生产条件下的设备、装置、井站、管线、车辆等制定标准的成本消耗定额、人员费用定额,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配件、公用器具的消耗都建立消耗定额。

(三)设置修正系数

根据客观存在的差异,特别是气田之间、井站之间、各作业区之间由于生产条件、设备新旧程度、交通状况、井站分散程度、工作量的饱和度以及基地规模等的不同,在基本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对差异性较大的项目确定适当的修正系数,尽可能使标准成本符合生产现场的成本实际需求。如根据各作业区、运销部及后辅单位的公路状况及井站分散程度、车辆工作量饱和程度,对车辆费用设置三类系数。根据增压装置的新旧程度、维护成本耗费水平的不同,按一定的使用年限设置增压装置的配件成本消耗系数,以体现标准成本在现场应用的差异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调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四)对成本中不标准因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专项预算和管理

如公路维修、违章建筑拆除、气田水处理、药剂加注及缓蚀剂、三甘醇、脱硫剂、氮气置换、装置外委维护等耗费。这些成本差异性较大,且与生产现场的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如:药剂加注要根据现场天然气气质、气量、含硫量、压力等因素确定加注量;公路维修、违章建筑拆除不可预见;气田水拉运的运距、运次及气田产水、边水无法准确估计;新增井站、装置当年投产发生配合、协调、完善费用与正常生产的运行成本差异较大。因此,应将上述费用作为标准成本体系中的非标准因素,进行单项考虑。根据实际工作量,经相关管理部门核实、计算后,可以由气矿控制,也可以特别注明配置,下达给各单位。

四、标准成本的主要架构及内容

(一)标准成本体系示意图(见图1)

(二)标准成本的主要内容

1.装置成本:增压装置根据油、配件的消耗量分类。

脱水装置根据动力消耗、配件、三甘醇消耗,按处理能力分类。

单井脱硫装置的耗费主要表现为脱硫剂、动力及零星材料的更换。其中,脱硫剂做单项考虑,动力和材料在常规单井中一并考虑。

单井站包括常规单井、自动化单井、回注井、值守井、输配站、配气站。其中,常规单井指以常规生产工艺进行天然气采输的场站;自动化单井是指在常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运用SCADA系统开展天然气采输的场站;值守井指生产工艺非常简单,或几乎没有生产,或巡查管理无人值守的场站;对输配气站,按生产工艺、集输气量、场站功能的不同,分配气站、输配站、特殊场站;回注井按回注压力分类,其中高压回注的电费由生产部门提供预计处理量,根据机泵单位处理成本确定动力成本。

2.非装置成本:人员费用指工资及附加外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按机关后勤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分类。

车辆按越野车、轿车、特种车、中型客车、其他车型进行分类。其中,特种车因任务饱满程度极不一致,又细分为油罐车和化排车。

基地成本根据基地规模(面积、常住人口)分类。主要费用有水电、公共设施、基地绿化、门岗值守等外雇用工支出以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支出等。

管线成本主要是清管通球、管线护坡保坎、着色等维护费。同时,考虑位于主城区内管线维护的难度和费用均较高,对主城区内的管线成本应适当提高标准。

五、建立标准成本体系的其他条件

(一)建立标准成本跟踪、反馈机制

财务核算上要建立标准成本核算台账,对标准成本所涉及的成本类别进行费用归集,定期对标准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反映,从而实现对标准成本的跟踪、反馈和修正、完善。

(二)建立规范财产物资管理流程

按照规范化要求,对财产、物资管理进行收、发、结存管理,定期清查财产、物资情况,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对井站现场待用的物料、装置配件等要及时办理假退料手续,使设备、装置的配件消耗真实、准确。

标准成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结合

Abstract: to reduce and control the focus of the enterprise cost has been a constant. The cost inform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Standard cost method got a better promotion in our country, but in the present stage, the enterprise the increase proportion, the cost of indirect costs, the disadvantages of it appeared continuously. Homework cost method of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cost management. Same time, the advantage of standard cost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provides a major breakthrough. Standard cost method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has become a good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standard cost method; Homework cost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中图分类号: F04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标准成本法相关分析

标准成本法脱胎于泰罗提出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思想(即泰罗制),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它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得出成本差异,最后对其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以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

(一)、标准成本法的运用流程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流程如下:第一,制定标准成本制定,参照历史成本资料进行制定;第二,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做比较,找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进行改善。

(二)、标准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 其间接费用所占比例较低,一般要求低于20%;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的成本管理系统,历史成本资料具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制定标准成本;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电算化等会计素质;

(三)、标准成本法的相关评价

1.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标准成本法核心理念在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它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相结合,是企业编制预算、控制成本、评价业绩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同时还有助于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推行。

2.标准成本法的缺点。首先,制定标准成本的理念存在缺陷;其次,传统标准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处理存在问题;最后,传统的标准成本法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成本管理向纵深发展的需求。标准成本法在间接费用分配上存在不合理性,成本差异过于综合等弊端,导致在企业间接费用较高的情况下,成本信息的不完全和和失真。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在新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二、作业成本法相关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正逐步推广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先进制造企业得到系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品。

(一)、作业成本法运用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主要经过四个环节:第一步,确认主要作业;第二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第三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第四步,计算产品成本。

图 1 作业成本法原理示意图

(二)、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生产经营活动较复杂、产品品种结构较复杂、且拥有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企业。它对企业成本控制和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三)、作业成本法的相关评价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充分体现在与传统作业成本法对比中。作业成本法可以较好纠正在传统成本法得出的产品成本的扭曲,显著表现在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从而有利于企业地根据更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行成本分析、产品的生产和定价决策等。这是因为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理论基础之上,因而以作业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将更为准确,产品的成本信息也更接近其实际成本。

2、作业成本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是计算的是历史作业成本动因率,其基础数据是本期发生的实际供应和消耗的资源费用和实际的成本动因量,成本控制具有滞后性;成本动因难以确定和划分,主观性较高,信息处理成本高;作业成本法与现行会计惯例存在冲突,成本系统升级改造困难,适用性较弱。

三、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运用程序分析

(一)确定作业体系

确定作业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确定作业中心;二是定义作业。为了简化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将具有相同的成本驱动因素或相同的成本分配率的成本划分为一个作业中心。

定义作业的主要方法有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融合。对于不同企业经营管理,确定作业的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自上而下定义作业,由于定义范围较为宽泛,定义的作业就相对较少,这样便于划分作业中心,有利于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成本战略信息;自下而上定义作业,其作业项目细,定义范围较窄,有利于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经营性信息;融合方式定义作业,呈现中庸性质,介于前两种之间。

(二)确定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的的驱动因素,是制定和分配标准成本的前提,它主要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项;资源动因是分配资源耗费,确定作业成本的基础。一般企业主要包括四项资源:人工,设备,设施,原料及动力资源。而资源动因的选择重点在于思考其是否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资源消耗和具体作业之间的客观因果联系;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中的驱动因素,它的选择和制定应当充分反映资源消耗与最终的产品的发生成本,将作业和产品成本密切联系。

(三)制定作业标准成本

制定作业标准成本具体包括:设定资源耗费的标准成本,单位资源标准成本和单位资源标准消耗量;设定作业耗费的标准成本,包括单位作业标准成本和单位产品标准作业量;设定产品或劳务的标准产量。

(四)差异分析

在制定作业标准成本后,运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有序核算,取得标准作业成本法下的各产品标准成本。计算时,要分不同成本中心进行,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则进行计算。消耗的作业成本按照已经制定的标准作业成本和标准动因数量相乘得到。

对核算出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照,找出成本变动原因,加强成本管理。标准成本差异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信息,在产品成本上集中反映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优劣势。通过分析成本差异,有利于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并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它为企业的产品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会计资料。

四、结论与展望

标准成本法在当今企业成本管理中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快速变化的,标准成本法需要得到有效的升级和补充才能继续在新时期发挥良好的成本管理作用。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优势不容置疑。然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滞后性以及可操作性较差使得其运用和研究趋于冷寂。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结合运用无疑为两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结合运用后,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充分表现在间接费用分配上和成本信息反馈及时性上。然而,两者的结合的要求也比较高,成本标准制定的难度较高,成本动因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较为完善的成本管理等。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进一步深入,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结合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蒋德启.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与融合[J]. 经营管理者,201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