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软件实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范文第1篇

随着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迅速发展,提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会计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会计实训软件的发展,阐述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实训软件;人才培养方案;慕课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迅速推广和应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使用会计实训软件进行教学是会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专科还是在本科的办学层次上,都会有计划的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认知的能力并掌握其使用技能的的方法,但是这一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太少、训练目标和方法单一、综合性不强等等,随着会计教学本身不断的创新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对策。

一、当前会计软件实训系统的发展

1.会计实训软件的仿真性

各类会计实训软件大多数都模拟真实企业场景,还原会计软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网络上完成会计岗位的虚拟实习。所用原始凭证和数据材料甚至来自真实企业的全套业务。无论企业经济业务资料、业务单证界面、会计业务操作界面、会计岗位的管理和切换会计业务流程及角色都高度仿真。

2.会计实训软件的灵活性

在会计软件实训中,教师可事先设定学生学习的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可设定学生的作业,并自动记录检查完成情况及记分。有利于教师对整个实训教学进行必要的管理,使实训教学向着确定的目标进行并完成。

3.会计实训软件的扩展性

教师可自行新增课件或各种类型的实习企业相关资料,可自定义报表格式及计算方法以适应不同行业,实现报表的自动计算。

4.会计实训软件的易用性

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老师与学生的机器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要有windowsIE浏览器即可,可实现跨机房、跨校区的应用。

二、当前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课时安排太少

当前会计老师虽然已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可是模拟实训课程时间安排还是太少,目前大多安排的课时是36学时,相当于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学生要利用会计实训软件系统从认识到熟练完成企业一个季度以上的会计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学生对各专业实训的业务流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实训的质量和效果。还有较为“聪明”的学生就选择偷懒,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拿到所需学分,达不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训练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训系统都是针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企业中某一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实训,采用单用户的方式进行模拟手工操作。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衔接还有很大差距。

3.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经验不足

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除了需要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外,还需相应了解网络信息、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结构,这对指导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很高,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这些经验。

三、完善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方法

1.重视会计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应以教育出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终级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本位,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所以在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按照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以模块的形势将会计实训软件与相关的理论课程作为有机的结合,适当提高课时量,注重各专业会计理论与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提升学生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

2.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教师培养

由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和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外,也必须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综合性知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派教师到企业去,增加实际工作的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3.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

在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过程中,除了各专业的单项实训外,还要与其他软件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实训教学。例如可采用人机对抗的方式,学生采取组队竞争模式去虚拟经营一家工业(商业)企业,在实训软件平台上通过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等模块,从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企业的真实运营环境,自主经营业务,拓展经营思路,训练学生在开放的平台发挥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共同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

4.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创新性

“互联网+慕课”这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通过打造会计实训软件课程信息平台方式进行“慕课”的开发,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相互促进、相互交流,资源共享;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综上所述,在会计实训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掌握会计工作技能;应不断探索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培养符合现代化会计行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炜,吕志明.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文秦,用友ERP-U8(V8.61)财务软件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4).

软件实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

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仅仅依据教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实训模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实训中不断地找寻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使得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进行探索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为我国软件开发领域的不断前进做好人才保障。

1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模式的原因

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一课课程包含B/S结构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相关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等众多内容。计算机软件开发具有很高的难度系数,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该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很大。高职院校想要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成效,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那么,就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训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应用项目训练将学生社会岗位需求的多项技术进行锤炼,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力[1]。

2实训项目设计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模式落实,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对什么项目进行实训,实训项目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实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实训项目的选择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与经济市场中企业岗位的开发项目相贴近,使得实训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想要实现以上内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得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实训项目要来源于社会企业,对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学生现阶段学习层次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第一种就是将社会企业优秀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引入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中去,实训项目的实际落实后由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与社会企业的优秀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共同承担,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良好的融合。第二种模式就是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送到社会企业实际岗位中去,到企业软件开发的第一线进行观摩学习,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生的实训项目。无论应用何种合作方式,都需要将学生实训项目的确定与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现阶段的软件开发能力毕竟十分有限,所以对于企业需求的软件项目不能没有变动的照搬,必需要进行截选或者适当的调整,将难度降低[2]。

3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实训室建设的情况与实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实训室的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训专用教室,另一种就是公共软件开发实践机房。建设实训专用教室是开展实训教学模式的最佳方式,通过实训专用教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联系。在实训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实训学员的实训情况实时地进行了解,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教师统一性的对学员进行解答与相关理论指导,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深化学生的记忆。但是众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专业教室,只能应用公共软件开发机房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落实。但是无论高职院校选用何种形式的实训室,都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求的就是实训室的硬件建设,在实训室内相关的设备要配置齐全,并且要保证所有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实训室内还需要配置投影仪和黑板,便于教师在实训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其次就是保证软件环境建设,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负责人员在实训教学开展前,需要对实训教学进行全面的规划,需要应用的软件必须要提前进行安装和调试。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是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想要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仅仅依据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需要将理论知识的讲述与学生亲身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就是应用实训模式。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研究力度,更深层次的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进行探索,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建波.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初探[J].电子制作,2014(02):65.

软件实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实训

要想使学生的软件实训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对软件的实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欠缺,使得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软件实训的课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实训教室的开发建设

实验室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教学的成效。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的建设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别:①实训专用室;②公共软件实践机房。建设软件实训教室是开展教学最佳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训室将教学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课上不懂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的解决疑惑;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课上的理论进行摸索。这对深化学生的记忆,加强实训的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建立实训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对开发过程有着更直接的体验。举个例子,在某堂JAVA程序的实训课上,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名同学充当用户,来体验另一名同学设计出的软件,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充当用户的同学可仔细观摩,但不要提出问题或是给予帮助,直到实训者的工作完成,将成品软件交于充当用户的同学体验时,这名充当用户的同学方可提出自己对这款软件的看法,需要或者增设软件功能和特性,以及自己对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建议。这样,双方不仅在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还避免了由闭门造车而引出的狭隘观念。

2实训理论实践相结合

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确保培训资源不被浪费,也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模式在落实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对哪些课题进行实训,实训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实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切实贴合训练任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重视培训过程,提升学生对实训的认知能力。当然,重视实训也不等于完全忽视课堂教学,任何高楼的屹立,都必须是根基的牢固,举个例子,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到模拟器上报出ActivityManager:Error:Activityclass{..}doesnotexist,要是事先对这一内容的知识没有掌握,盲目进行实训操作练习,不仅会使问题挤压,还会浪费实训资源。假如课题要求学生对ClearCase等大型配置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如果事前不做好研究工作,对软件的配置和使用不当,这样造成的问题会相当多,所以事前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实训过程中,参与实训的人员才能游刃有余。

3正规机构的接触磨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大都围绕两个方向来进行:.net和java。这两个方向会涉及到一些主干课程,像C++,Java,等等课题,实训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些主干课程设计一些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软件,但多数高校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所以一般会和社会上的一些正规机构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软件实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和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采用这种方式的院校,多是先选择一家资历雄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经过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实训室由学校方面负责提供,普通课程可由校内老师进行培训,实训课程则由培训机构的专职人员到校讲授,并且负责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实训。还有种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大型IT或者软件公司的培训活动中去,这种方法和培训机构的类似,只不过合作对象变换成了相关的计算机公司或企业。公司可以使用自己的商业软件为实训课题,委派程序员或是工程师到学校进行实训辅导。实训工作的前期一般是在学校完成,等到实训后期,公司可以让学生到公司内部承担一些相关工作,相当于是把实训和实习结合到一起,这种方式中学校只提供教学和实训所需的场地,实训室由公司来提供,所有课程也是由公司的人员进行讲授。

4结语

走实训之路这个理念,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但是如何切实贴合自身,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则是各个高职院校难以选择的,既要考虑费用的开支问题,还要顾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并且加强研究力度,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贺媛媛,仇宾,王慧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6~128.

[2]王利,杨征.浅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的实现途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8~30+27.

软件实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软件工程;综合实训;课程融合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135-05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为了改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文献[1]提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在教学计划中引入长周期的软件工程综合实训。在实训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较具规模的项目,并同步学习多门软件工程课程。文献[2]对这种综合实训的过程和内容进行探讨,指出这种综合性实训应采用迭代的软件开发过程并将20周的实践分为6次迭代,整个过程中学生开展10个领域共30项活动,教师讲授软件开发过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软件测试实践、系统分析与设计、Web软件实现(编程)技术等课程的内容。将如此多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究竟教学效果如何,教师又该如何选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合理组织到实训过程中,这些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融合问题及研究方法

按照传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软件工程的专业知识被组织在多门课程中。各门课程独立施教,教学内容由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且各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案例也相互独立,因此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时,难以与其他课程的内容对照和结合。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实际教学的效果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将软件工程主要学习内容融合在一个大型综合性实训中,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学生在综合实训中可以边做项目边学习,所学知识可以马上应用于项目中,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各类知识重新构建,形成自己对软件工程的认知。在文献[1―2]所建议的综合性实训中,需要融合的内容按照其内聚性可组织为软件开发过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软件测试实践、系统分析与设计、Web软件实现(编程)技术5个模块。这些模块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见表1。

上述模块内容与综合实训之间的关联和在时间顺序上的穿插,即本文所指的课程融合问题。模块内容如何选取和安排是该大型综合性实训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也将重点探讨上述课程融合的方案及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根据理论给出融合的原则和具体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实际执行,最后通过对比未执行课程融合的综合实训调查结果与执行了课程融合的综合实训调查结果,分析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合理性。

2 课程融合原则

根据对建构主义认知学说的理解,基于实践经验,在考虑软件工程综合实训中的课程融合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应该同步,即所学知识应尽可能立即应用到项目开发过程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从而做到牢固掌握。因此,软件工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应该按照项目开发过程来组织,做到所学即所用,急用先学,学完即用。

(2)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项目开发需要为依据,即项目中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就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内容;项目开发中不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就排除在课程内容之外。综合实训中学习的内容一般不属于基础知识,不存在既定的知识体系或完湫砸求。如果脱离项目实际需要,而按照选择的教材照本宣科,效果往往不好。

(3)项目开发案例选取以承载必要的教学内容为宗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效果,课程内容以项目需求为剪裁原则。为了满足国家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要求,参考国际有关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目标或最低要求,并且这些目标和要求只能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和项目开发任务予以实现;如果随意选择案例或开发项目,有可能造成实践内容或理论内容的重要缺失,导致最终不能符合相关组织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定义及要求。

(4)区分适合用理论课传授的显性知识和只能在工作中感悟和学习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安排;隐性知识则通过项目开发中的要求、纪律或者指南来体现。例如,如何获取和识别系统需求、如何文档化需求等,可以作为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的内容;如何领导一个项目小组、如何在项目小组中协作等,则比较适合作为项目开发中的要求和指南提出,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体会。

(5)对于比较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不应采用一次性灌输的方式,即一开始就将全部内容和要求倾注给学生;相反,可以通过多次迭代,逐步向学生解说有关知识和奥秘,在重复中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便于他们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

3 课程融合方案

为了达到实训目标,我们在综合实训中选用的教学案例是一个网上送花电子商务系统,包含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功能,如商品选购、购物车维护、订单确认、网上支付、订单查询、个人信息修改维护等。为了实现网上支付功能,教师预先实现了一个模拟支付网站。支付功能的实现,在数据库技术方面,需要用到事务处理;在Web编程方面,为了实现电商网站与支付网站的对账,需要使用Web Services、Windows Services等技术;在分析设计方面,为了适应不同的支付方式,需要考虑使用设计模式。这个案例可以使各门课程的内容达到期望的深度和广度。本实训中需要融合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下。

(1)软件开发过程:小组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每日晨会、周例会和项目专题会;开发团队建设,包括小组角色分工和角色转换;每日集成、配置管理、迭代计划等。

(2)系统分析与设计:业务建模、需求、领域建模、软件逻辑架构、用例实现(软件设计)、设计模式、架构文档等。

(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创建、管理、安全控制、编程等。

(4)软件测试实践:测试环境搭建、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编写、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

(5)Web软件实现(编程)技术:客户端编程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JQuery、Ajax等;、Web服务、Windows服务、.NET框架编程,如加密/解密、反射、属性等。

为了让学生实践迭代开发,我们根据学期实际历时共19周的现状,将实训项目划分成几次迭代过程,见表2。

对应以上迭代,按照各次迭代目标和各理论课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交叉编排,见表3。此课程融合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软件开发过程课程贯穿始终,但开始以介绍软件过程为主。课堂上主要学习显性过程管理知识,如配置管理、计划、沟通等;而有关团队协作、角色划分和角色职责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参考有关资料主要是《小组软件过程》来体会和学习。

(2)系统分析与设计课是实训课的主轴,从项目开始到结束,在需要的时候适时讲授相关知识。有些知识需要分步多次介绍,逐步深入,如关于软件架构的内容。

(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及软件测试实践课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前者偏向项目前期,当需要建立数据库和进行数据库编程时介绍有关内容;后者偏向项目后期,当程序设计有一定成果时,适时开始测试工作。

(4)有关程序设计的内容按照开发顺序和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推进,通过代码重构,逐步、反复提升各专题编程知识。

4 实施效果

如文献[3]所述,2014年春季学期,我们针对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NET技术方向的59名学生实施了基于上述课程融合方案的综合实训教学,课后,采用与2013年针对未采用课程融合方案的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基于学生自愿和匿名原则,由已完成课程答辩的学生填写调查问卷。问卷由15道W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问题组成,每道问题的答案有从强烈赞同到强烈反对的5个选项,其中关于融合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有以下问题(其他编号的问题与本文讨论的课程融合没有关系,故没有选取):

2.本课程提高了我的文档写作能力;

3.本课程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

4.本课程提高了我的分析设计能力;

5.本课程提高了我的数据库应用能力;

6.本课程提高了我的软件开发管理能力;

7.本课程提高了我的软件测试技能;

8.本课程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9.本课程让我理解了团队中的不同角色。

以上8道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1―图8所示。2013年的课程未采用课程融合方式,其数据仅作为对照。

从以上结果看出,课程融合后的综合实训对学生的编程能力、软件开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生对团队中角色的认识有显著提高;对学生的数据库应用及测试方面能力只是略有提高;对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亦略有提高,但是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提升上,表示赞同和强烈赞同的学生百分比之和与未进行融合的综合实训相比略有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编程实现方面,而分析设计参考教师提供的案例,基本上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即可完成。这说明如果综合实训中融合的课程太多,由于学生精力有限,即使有的课程十分重要,那么也极有可能被忽略;将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融合在该实训中就有此弊端,因此开展后续实践时应加以调整。

5 结 语

根据课程实际执行效果和课后对参与课程学生的调查,我们认为采用课程融合方法,在进行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同步穿插理论课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软件开发过程、Web软件实现技术等课程教学效果较明显,但是穿插的理论课如果太多,由于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个别重要课程反倒可能被淡化或忽略,因此穿插的课程数量要适度。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样的核心专业课而言,还是在综合实训课开展之前单独授课较好。

参考文献:

[1] 郑大鹏, 林国璋, 张克军. 一种创新的独立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 2010(8): 1-3.

软件实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绘图软件实训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电气绘图软件实训》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和RROTEL软件的使用,能利用上述两种软件进行电气图或PCB板的设计。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可以直接面向就业岗位,因此也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砝码。

一、课改的背景

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推动地方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及重庆市电气及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现状,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我院于2009年引入了《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并把它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集中实践课程写入教学计划中,同时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内容为纲要。

目前我院《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也不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同时也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造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是因为这样,提出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课程改革才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能进一步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传统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电气绘图技能是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在目前我院的教学中,电气绘图技能的训练是作为一门单独的Protel软件或AUTOCAD软件的学习而存在,没有跟实际的工作技能相联系,使得学生在电气图的绘制和PCB板的设计能力方面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训练。因此学生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所碰到的相关设计问题只是会照着图画但是不会自己设计,要从事单独的设计工作却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即PCB设计工程师证和国家制图员证),无法作为一种谋生的本领在社会上生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看,无法匹配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职业发展受到束缚。具体来看,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课程教材的选择面少,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工作任务,知识结构比较散漫;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电气绘图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也没体现“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技能,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应有培养,理论知识又掌握的不牢固,最后是什么优势也没有,在就业竞争上处于明显劣势。

2.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仍然没有摆脱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灌输教材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缺乏课程实用性。

3. 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课程的优劣,仅靠最后一次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很少顾及实际的工作能力,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导致其效度很低。

4. 师资和硬件设施配套没跟上,本课程侧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需要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进一步完善学校公共机房,杜绝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机房学生机开不起机等现象。

三、改革方法

1. 优化教学内容,依据专家提出的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参照“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能力标准,重新制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与企业专家合作,依据真实的职业世界,建构以项目为载体、真正体现“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内容。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实训结合,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多渠道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

2.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对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轻松、互动、快乐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为此,尽量使教师由传授知识者变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 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即考核理论又注重能力。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选择“项目制”的考核方法,通过“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成绩”等手段,记录学生平时成绩,进而反映学生能否达到既定标准。这样的考核方式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综合能力,能够起到积极引导学生的效果。

4.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能力本位,建设一支能说会做、能做会合作、能合作会变换角色的“行动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