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管理维护人员少

我局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工作主要由计算机中心负责,下设软件科、系统科、综合科共14名在编人员。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主要由系统科4名人员负责。一方面在开展系统维护工作时人手不足,无法覆盖到区县;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更新较快,人员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掌握不足,不利于有效的开展信息安全维护管理工作。

2系统漏洞影响大

税务信息系统对数据完整性与服务实时性高要求非常高,当今漏洞挖掘技术极大缩短系统漏洞的发现周期,经常性对核心应用系统进行升级补丁将对系统数据完整性与保障系统服务及时性造成一定的风险。

3黑客攻击与计算机病毒传播路径广

我局内部业务网已连接到全市23个下属单位,黑客可通过任何一个单位对我局核心业务应用发起攻击。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fif、手机连接到终端计算机等都有可能成为业务内网与互联网的接口,使我局核心业务应用遭受到互联网的攻击。同时移动存储介质不安全的使用方式、工作员通过互联网下载的软件等都有可能导致病毒大规模传播。

二、新形势税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实践

1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分解,明确分工与职责

我局信息安全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符合我局实际情况的管理要求、监督指导执行层落实工作信息安全工作、考评执行层与支撑层的工作绩效。为全局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发挥着规划、指导、监督、考评作用,推动我局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实。执行层由各区县局单位指派在编工作人员担任,目前我局在各区县局设立信息岗,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工作人员担任。主要工任务是按照市局的管理要求开展日常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并处理常规信息安全问题、向其他工作人员宣传市局既定的管理要求,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执行层开展的信息安全工作,使市局规划的各项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在基层得到落实。为提高执行层的工作能力,市局定期集中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传达市局信息安全工作思路、讲解工作中涉及的信息安全技术、宣传信息安全形势等。支撑层由第三方公司担任,为使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更高效,我局将信息系统各项技术维护工作外包给各技术领域有一定实力的公司,由公司安排具备工作经验与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我局,开展技术维护工作。我局管理人员根据制定的管理要求对各公司的维护工作进行考评。

2周期性检测,评估安全风险

漏洞挖掘技术很大程度的缩短了系统漏洞的发现周期,对税务系统是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常规的运行维护难以发现深层次的安全漏洞。因此我局将对信息系统及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检测列入周期性的工作计划,不流于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测评的工作形式。以实质性的发现系统与终端安全漏洞为手段;以采取有效、可靠、安全的处置方法,降低系统安全风险为目标。将安全检测工作委托第三方专业的公司定期开展,将检查结果转交各类技术的维护公司进行处理。并对安全专业公司的检测能力,各类技术维护公司的处置能力纳入到统一考评体系,确保我局安全漏洞检测的全面性、准确性,问题处理的正常性、有效性。3建立以制度为依据、以技术为支撑的监督、管理工作流程为解决我局终端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难题,管理层经讨论、研究针对终端安全及网络边界管理的方法,论证管理要求与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制定终端安全管理与网络边界管理的总体纲领策略。并测试、采购符合我局安全管理需求的安全技术实施部署。市局下发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文件,安全技术根据市局管理要求部署基本的控制与审计策略。为更好的发挥技术平台的管理功效,市局将基本安全管理策略之外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县局,由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则。市局根据平台产生的数据,对违规使用资源、违规操作的个人与单位进行监督与通报,并纳入对各单位的考评。通过管理要求与技术平台的有机结合,使我局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并定期召集各单位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进行交流与推广,提高全局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税务信息安全管理探索方向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设计上需成体系、在落实上需有支撑,这项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周密性与完整性。并非依靠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或部署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就能立即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而是需要规划整体的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根据方针与目标制定基础的保障框架;逐步完成基础保障框架中的管理、技术与过程建设;并在运行维护中不断的找出管理、技术与过程建设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使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逐渐形成适合我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目前我局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该方针的指导下,我局计划建立的基本信息安全保障框架为:

(1)以采取一切手段发现整体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基础。

(2)以评估发现的问题对信息系统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为支撑。

(3)以找出问题的有效、可靠、安全处置机制为保障。

(4)以监督、评估问题处置的有效性,降低安全风险为目标。因此在已定的安全保障框架下,管理层还需继续探索符合我局实际情况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以管理有效方法为基础制定管理策略、以管理策略为依据选购安全技术、以安全技术为支撑开展具体管理工作、以具体管理工作为监督推动管理落实、以管理落实效果为依据检验管理方法、以优化管理方法目标提高安全管理效益。

四、结语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我是白客”

说起“黑客”(Hacker),人们觉得很酷又有点感觉复杂。广义的讲,“黑客”这个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词汇原本代表那一群热爱科技和自由、喜欢钻研互联网与电脑技术、熟悉操作系统和互联网漏洞的IT技术精英,于是有了“黑客精神”这样的充满了激情的词汇。但特别是在国内,“黑客”这个词语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就直接等于破坏者和,这实际上是“狭义上的黑客”(Cracker)。于是,麦卡锡以“白客”自居。

有一段时间,麦卡锡的工作曾经是每天尝试侵入各种各样的网络。但她不是为了搞破坏或者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受雇于一些公司去检测它们系统的安全性。

早些时候,麦卡锡在Sun 公司做一些教学工作,她所教授的内容包括硬件架构、系统管理和安全。在这些专业的IT技术领域里,安全问题当中的“灰色”领域引起了她的注意。例如这个“灰色”领域是如何针对某个系统的漏洞对它发起攻击,侵入到这个系统中,并在其中获得很大的访问权。这自然是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不过激起了麦卡锡的浓厚兴趣。

由于麦卡锡在“灰色”领域的研究经历,加上她所受过的教育和正在负责的培训工作,Sun公司的内部审计组决定聘用她来做这种侵入性的系统测试工作。她的职责就是去检查这家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的安全性,看看能不能去突破侵入到这些系统中,借此找到系统的弱点,发现让它变得安全的方法。结合她当时为其它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士教授安全课程的职务,麦卡锡也开始为更多的公司提供这样的“入侵服务”。她从教学的角度来做一些入侵,希望籍此让她的学生们――那些高管人员理解他们公司的漏洞将如何被黑客利用,将构成怎样的威胁。

“从保护系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项工作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可以在其中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前瞻性的思考,确保自己的思路是领先于黑客的,至少是领先好几步的。”麦卡锡这样评价自己曾经的“黑客”工作。

事实上,相比之下一个真正黑客要做的技术工作比一个安全人员要轻松许多。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黑客与安全人员之间的“不对称”战争,防御要比攻击更困难和复杂。不论现在的企业装备了如何精良的“铜墙铁壁”,安全公司又如何为他们出谋划策,就好像伊拉克战争中“来复枪打下直升机”一样,虽然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没人否认其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如今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麦卡锡说:“我在六、七年前为Sun工作时侵入一个系统所需要的时间比现在长多了,因为当时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开发具体的入侵工具。而现在这样的工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到。”因此,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二流”黑客,他们通过从网上下载的黑客工具来扮演黑客的角色,非常“方便”。

但作为安全人员,麦卡锡的工作就不仅仅是入侵攻击那么简单了。她必须通过这种设身处地的作法来最终了解黑客要做什么,并为此做好准备,而这在现实当中是相当困难。不过,麦卡锡多年攻击他人网络的经历已经给她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她可以像黑客一样思考。

企业中的“游说者”

在加州的一家公司里,麦卡锡正在为他们的首席安全官做一些事情。这家公司在入侵检测方面只有一种基于签名的身份管理产品。麦卡锡在它的防火墙外安装了一个基于协议的入侵检测的测试程序,三十天内一共识别出了八万次攻击,而这个小小的测试程序还仅仅是“抓”到了所有攻击中的一部分。此前这家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忽略了安全问题,麦卡锡通过其它一些现身说法的例子和那个自制的测试程序说服了该公司的高层,最终在安全方面拨款几百万美元来加强其入侵检测能力。

这正是麦卡锡心目中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入侵他人系统的经历确实给麦卡锡带来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但是她在今天要面对的安全威胁速度更快、结构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破坏性更大,她并没有太多时间把现在遇到的突发性问题与过去自己所做的入侵实况作对比。相对于解决突发事件,她更多的是借助自己的经验去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威胁、未来的攻击将会是怎样的,而这些才是最能说服那些身处险境而不自知的人的最佳材料。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高管人员没有被说服,他们就不会对这些实际已经存在的安全问题投入资金。这些人平时总是忙于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麦卡锡说,“我过去那段与众不同的工作经历让我可以把安全看成一个业务问题来对待,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电脑问题。” 事实证明,“黑客”的经历帮助麦卡锡更好地与公司高层沟通安全问题,也能轻松地与家庭用户沟通。

现在,麦卡锡更关注的是如何更快地拿出安全产品来,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同样要确保我的思路具有领先于黑客的前瞻性思考”。她目前在赛门铁客公司的CTO下面工作,首席技术官办公室每天迎来的各种不同的新项目都是由麦卡锡着手来操作的。除此之外,她还在赛门铁克公司内部启动一些新的商业计划,比如赛门铁克出版社。在这个由首席技术官领导的出版社中,麦卡锡参与了大部分的工作,协助出版社不断在市场上推出一些安全方面的、同时面向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的最新著述。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应用需求

近两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全国各地方火热地开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而公开宣布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超过400个。智慧城市的概念包含了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多领域的应用,而这些都要依托于大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是“智慧”的源泉。

在治安领域,大数据已用于信息的监控管理与实时分析、犯罪模式分析与犯罪趋势预测,北京、临沂等市已经开始实践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判分析,打击犯罪。在交通领域,大数据可通过对公交地铁刷卡、停车收费站、视频摄像头等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线路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及时做到梳理拥堵,合理缓解城市交通负担。在医疗领域,部分省市正在实施病历档案的数字化,配合临床医疗数据与病人体征数据的收集分析,大数据可以用于远程诊疗、医疗研发,甚至可以结合保险数据分析用于商业及公共政策制定等。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进行,政府大数据应用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有效拉动了大数据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当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初显。

政府数据资源进一步开放

尽管政府拥有着大量的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但数据资源在封闭的场景下无法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应用价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原则,以及推进信息共享,明确信息共享需求、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的相关要求。政府的数据资源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建立适当共享机制,实现个人、企业、政府的三方共赢。

2014年,以北京、上海、广州、贵州等为代表的省市政府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11月,北京市各政务部门共同建设的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已经收集公开了36个部门机构的300余条资源信息,内容涵盖交通、生活安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为居民的生活与企业的运营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来源。上海市于2014年5月了《2014年度上海市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计划》,并建立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向社会开放了一批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重点领域政府数据,其中2014年4月正式开通运行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实现对外可供查询数据近3亿条;2014年11月,为了响应广州市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广州市交委了《广州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管理办法》,要求市环保局、气象局、高速公路、广铁集团等15个单位和部门在未来三年率先进行“大数据”共享,推动大数据在交通领域的充分利用。而2014年10月,贵州省的“云上贵州”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致力于实现贵州省交通、环保、旅游等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数据的统一存储,实现便捷可靠的数据交换,达成省级政府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与开放。

政府大数据趋势与展望

在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政府大数据在2015年必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其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得到突显,国产品牌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而充分发挥企业与市场作用将是政府大数据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应用需求。信息化与智慧化既是城市建设的切实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进行,政府大数据的应用将进入实践建设阶段,市场需求有望得到爆发式增长,将有效带动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处理、应用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等大数据全产业链的发展。

二、信息安全是发展的关键。随着大数据的深入发展与使用,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流通与开放进一步加强。这些数据当中也包含了政府企业的机密和个人的隐私,一旦泄露或者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显示了中央对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以及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有关政策推动下,信息安全将成为未来几年大数据发展的关键词。这就要求IT企业加大对电子认证、加密解密、攻击检测与防御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系统应用安全。而政府用户要抓紧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维的监督管理,做好系统与项目的评估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数据的参与者必须将信息安全的保护落到实处,共同打造安全可靠的大数据发展环境。

三、国产品牌迎来空前机遇。在数据信息安全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安全性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采购与搭建的首要考量因素。特别是政府用户,其信息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对数据产品的安全与可靠程度要求更加严格。而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以及一些国外企业的不良作为,暴露了国外品牌产品所蕴含的安全隐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大数据平台与应用的采购与设计上,将更加青睐国产品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而支持国产品牌,不仅符合政府的安全性需求,也符合国家关于优先采购本国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此外,与标准化的IT信息化产品不同,大数据应用与解决方案的设计,强调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的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设计。而相比国外品牌,国内厂商在对本国国情与市场需求的把握上更具优势,在大数据产品与应用的设计上,更能契合政府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政府大数据的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四、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大数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惠民,但实现惠民的主体并不一定是政府本身。而企业不仅拥有着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于数据中蕴藏的价值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在数据的应用模式的创新方面有着灵活的应变能力与较强的探索精神。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巩固完善2001年“数字福建”建设重点骨干工程

(一)完善三个骨干工程

1.完善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

(1)完善省直横向网建设。在开通省直横向网113个节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完成74个接入点开通任务,实现省直横向网全线开通(由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2)加快纵向网建设。一是建设市、县(区)横向接入网。今年完成各市、县(区)横向接入网建设任务;二是建设大型视频会议系统。今年4月底前建成各设区市的视频会议系统,6月底前建成各县(市、区)的视频会议系统(由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3)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改造。按照信息共享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开展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年底前全面完成并上网(由省数字办负责指导、督促,由各市、县(区)政府、省直各部门负责落实)。

同时,由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牵头,重点抓好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粮食局、省地勘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等13个单位的信息资源标准化、数字化、空间化的改造和整合。

2.继续做好骨干网互联互通工作。2001年已建成开通了省互联网交互中心,福建电信和福建吉通也已接入交互中心。今年要协调、解决福建联通、福建移动、福建网通、中国教育网福建节点(福州大学)接入交互中心问题,实现省内互联互通(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

3.抓好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今年要完成产学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任务;开展“数字福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点组织多源空间数据的标准化与一致化改造技术、统计数据与站点观测数据的连续空间化技术、分布式网络协同计算技术、大容量信息的压缩与索引技术、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5个关键技术的攻关。培养“数字福建”高级技术人才,招收硕士生100名(由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二)研究制定“数字福建”相关政策法规(由省数字办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1.制定“数字福建”数据共享标准。重点在共享系列标准草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元数据、数据字典、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分类代码等系列标准,提出政务信息共享与对外服务的管理办法。

2.制定信息资源的管理办法。出台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互联网交互中心互联管理规定和互联结算暂行规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管理办法。

3.制定“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

(三)继续做好鼓楼区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拓宽服务领域(由鼓楼区政府负责)。

在去年7个社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网联网联通。建设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拓宽服务内容,重点建设扶贫济困、计划生育、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服务、社区医疗、便利服务站、文化服务等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推进“政府超市”的信息化,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增值产品和全方位信息服务。积极探索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的机制。

二、组织实施2002年度“数字福建”“339”建设计划

(一)建设3个基础工程

1.建设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外网)。重点开展省级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整合,通过外网向社会综合信息;建设政府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建设工商、税务、科技、医疗、教育、农业、利用外资等7个交互式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信息服务(由省数字办牵头负责)。

2.建设省网络安全监控中心。主要建设全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的管理和监测体系(由省公安厅负责)。

3.建设分布式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等5个基础数据库,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基础信息(由各相关部门负责)。

(二)建设3类示范项目

1.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按照电子商务“十五”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重点环节的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今年重点建设省产业联盟在线信息交易平台、泉州电子商务中心、省商业物流中心、省邮政电子商城、省农产品信息网、东南价格信息网等电子商务BtoB和BtoC(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消费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由省经贸委负责)。

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重点是从三个层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三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选择若干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示范改造项目,开展示范建设(由省信息产业厅负责)。

3.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示范工程(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指导)。

(三)建设9个信息应用系统

重点建设环境生态监测、国土资源、海洋生态、公安信息管理、储备粮油信息管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管理、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等9个信息应用系统(由项目相关部门负责)。

三、其它工作(由省数字办负责)

信息安全领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

1.加快“十四五”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战略规划和汽车专项规划要求,完成汽车行业“十四五”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十四五”标准体系,并明确分阶段具体建设目标。

2.完善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第三版),并做好宣贯和实施工作;结合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情况,启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制定路线图(第二版)修订工作。

3.研究建立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智能制造总体建设规划部署,构建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细分应用等具体领域的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二、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标准供给

(一)加快战略性新兴领域汽车标准研制

1.新能源汽车领域。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开展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及换电等安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推动传导充电安全要求、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标准实施。注重电动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提升,加快电动汽车动力性、远程服务与管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等标准制修订。聚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环节,推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耗及续驶里程、低温冷启动、动力性能、车载氢系统、加氢枪等标准制修订。加快关键部件创新突破,开展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驱动电机系统、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等标准制修订。支撑换电模式创新发展,推动换电车辆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及其附件、电池包与车辆和换电站通信等标准预研。支撑电动汽车绿色发展,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可梯次利用设计指南等标准预研,完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标准制定。

2.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工作;强化基础性标准支撑,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定义推荐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启动并持续推进信息安全工程、操作系统等基础类标准制定工作;紧跟行业技术应用情况,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车门开启提醒等辅助驾驶系统的审查和报批工作,推动组合驾驶辅助、自动泊车等重点功能标准制定工作;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加快自动驾驶应用功能要求和场地、道路试验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出台,研究港口、配送等特定应用需求相关标准;针对自动驾驶功能使用差异性,开展自动驾驶功能产品说明书、自动驾驶使用者培训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探索与研究。

3.汽车电子领域。重点推进车载事故紧急呼叫、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免提通话及语音交互等标准的立项及研制工作,加快无线通信终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主/被动红外探测系统等关键通信及感知部件标准的制修订进程,深入开展车用芯片、车用存储器、车用传感器等核心半导体和元器件标准研究;统筹推进基础通用类电磁兼容标准制修订工作,启动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整车天线系统性能评价等标准的制修订预研;有序推进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功能安全审核评估方法、ASIL等级确定方法等基础支撑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车载以太网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项目研究工作;开展电驱动系统车规环境评价、48V供电系统电气要求等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二)持续完善传统汽车与基础领域标准

4.汽车节能领域。启动下一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预研及立项;持续推进轻型、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修订,完成重型商用车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的审查和报批;开展高效电机、停缸技术等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评价方法标准的预研;完成轻型汽柴油车、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标准的制定。

5.传统整车领域。协调推进整车定义、分类相关标准研究,完成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标准修订。对标国际标准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整车性能测试、参数测量、驾乘操控舒适性等标准预研。立足汽车车外噪声污染控制,积极推进整车异响、主动降噪、倒车提示音等标准研究。围绕货运设备和运输模式转型发展,修订完善半挂车、主挂连接互换性等相关标准。加强高压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标准研究,做好相关标准制修订。

6.汽车安全领域。重点开展行人保护、汽车前后端保护、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侧面碰撞保护、后碰撞安全要求、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外部凸出物、客/校车座椅强度等整车及零部件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完善,推进被动安全标准要求升级。开展驾驶员前方视野、防盗装置、乘用车外部防护、车辆事故救援指南等标准预研及制修订,提升一般安全标准要求。聚焦行业痛点和管理需要,推动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评估修订,开展牵引车和汽车列车匹配性相关标准预研,稳步推进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标准修订,加快乘用车制动系统标准修订,开展悬架V形推力杆、高度控制阀、乘用车空气悬架等关键部件标准研究。

(三)开展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研究

7.绿色低碳领域。完善汽车生产过程清洁化、生命周期能源低碳化、产品设计绿色化标准子体系,汽车再制造及再利用标准子体系,车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子体系,开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系列标准的研究,推动汽车清洁化生产和使用。

8.智能制造领域。以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为重点,研究制定汽车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术语和定义、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要求、汽车行业标识应用指南等基础标准,以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车间、汽车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要求等关键技术相关标准;考虑标准化工厂和数字化工厂建设需求,开展数据采集流转和分析、生产工艺及工序、虚拟仿真、数字化系统、规模化定制等相关标准研究。

(四)研究制定摩托车领域技术标准

9.摩托车领域。根据摩托车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摩托车联网及电子防盗相关标准研究;完善摩托车轮毂电机标准体系,开展高速电机系统标准研制;加快电动摩托车与外部电源传导连接安全要求标准制定立项;组织电动摩托车充换电系统系列标准研究。

  三、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标准法规协调

1.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组织标准化路线图合作研究,共同提出国际标准法规提案,联合开展相关测试验证活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通过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建专家组、开展系列培训等方式,促进国内外标准化机构间的对话合作,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