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改变观念 创新教法 语言感知 打好基础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07

一、解放思想,贯通古今

我这里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文言文教学是“硬骨头”,比较难啃,还未教,就“怯场了”,这样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放不下思想包袱,导致课堂效果不够理想。我经常能听到周围的同事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抱怨,学生状态不好,上课昏昏欲睡,如再赶上校领导听课,就更是有一种刚上课就盼下课的感觉。一些老师之所以存在着这些文言文教学的苦恼,我认为就是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思想上太重视文言文,反而打不开教学的思路,聪明才智也被思想上的包袱所束缚。我历来是比较喜欢文言文教学的,在执教之初,也犯过“有一说一”,刻板教条的错误,部分学生对我的课也是不太买账,课堂上得过且过。后来,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我的思想并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我所喜欢的授课方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学习模式,这当然是老师的失误。文言文固然有很多比较枯燥的文言现象要讲解,也要求学生积累掌握,但这只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小部分,绝不应把这些东西满堂灌的硬塞给学生。新课标对语文的解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文言文也应该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文言现象也只应是学习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师也不能每天把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塞给学生,即便塞给学生,学生也是不能消化的,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正是多少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学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本,把这些文言文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会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的情节,叙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那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在死气沉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改变,是需要教师花大气力进行的一场思维解放运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对文本的分析,还是对文言知识的总结,都要让学生动起来,并能通过一些巧妙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贯通古今指的就是在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潜能。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提高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知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课文。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通过诵读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在阅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把握思想感情的变化。此外,通过朗读教学,学生会爱上文言文朗读,在大脑中形成比较强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劝学》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文章的停顿、语调、语气,带有一定的感彩去朗读,将文章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展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三、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四、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仅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还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生中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作业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想象的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如在学习《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就为学生留了这样一个阅读延伸的开放性作业:“你就文中五位人物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两百字的感悟。”这样的作业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张扬了个性。由此可见,改革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是符合课标要求、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方法 探究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文言文学习难度系数较大,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多,并且收效甚微,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死板,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的产生主要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学习动机成为推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内部力量,而兴趣又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要学生爱上文言文,必须想方设法改变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导入上,要尽可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可以由魏征直谏唐太宗李世民,触龙巧说赵太后等故事强调劝谏技巧的重要性来导入;讲《鸿门宴》,可以由霸王别姬的故事导入这样就会大大的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到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作为语文教师在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读出神韵,读出情感来,让学生在艺术赏析中产生学习兴趣。对于课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再次编排,改写成话剧、小品、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上课,在《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二、学会赏析文章,做到正确诵读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正确的学会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的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的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的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是件和人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的进行诵读了。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会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样越来越有信心,自然就有利于文言文的教学了。

三、创新教学手段,实现趣味性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路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第3篇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⑴暂且,姑且。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④别君去兮何时还?⑤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⑵将,将要。例:①以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祸且及汝。④不出,火且尽。⑤且为之奈何。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民且狼顾。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⑩旦夕且死。(11)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⑤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且:一说况且。)⑥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⑧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⑨且矫诏纷出。⑩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于郑。

⑷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③且秦强而赵弱。④且相如素贱人。⑤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⑦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还。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②河水清且涟漪。③示赵弱且怯也。④三军既惑且疑。⑤磐石方且厚。⑥四体康且直。

⑺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明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⑽还有,那末。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⑴如果,假如。例: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⑧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⑨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⑩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⑵像,好像。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细若蚊足。④仿佛若有光。⑤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⑥貌若甚戚者。⑦唐雌对曰:否,非若是也。⑧意色扬扬,若自矜诩。⑨形若土狗。⑩呆若木鸡。(1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12)若无罪而就死地。(13)若是其甚与?(14)其若是,孰有御之。

⑶你(的),你们(的)。例:①若所市于人者。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何富贵也。④若为佣耕,何富贵。⑤若翁廉。(若你们)⑥若何为生我家?⑦若入前为寿。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⑨予我千金,吾生若。(若:你们)⑩若素名勇。

⑷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⑸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若此如此,这样。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语法

一、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偏重意义和内容的讲解,淡化语法知识的学习

纵观高中语法教学,我们看到教学中普遍纯在一种倾向,偏重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之所以偏重内容与意义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因为此,往往在教学中忽视了形式也就是语法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连最起码的实词和虚词都分不清楚,更无从谈及句子成分、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教学偏颇与中国文化文学的一个重视内容而轻视形式的传统是有紧密关系的。

此外,学生语法基础薄弱,教学参差不齐也是造成语法教学困难的原因。初中对语法的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远远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由于语法知识的缺乏,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教学尺度很难把控。语法讲授过难会戳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简单又不受重视。因此,教学不在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为目标,而是以立竿见影的快速提高成绩为宗旨。这就将授课的中心放在内容和意义讲解上,淡化了语法的学习。

(二)语法知识的缺乏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难以做到真正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感觉难教, 学生感觉难学,除了基础薄弱原因外,主要问题语法知识薄弱。举例来说,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类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 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 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在《 劝学》 一文中,涉及“ 词类活用“ 非能水也” 一句中有特殊用法的词, 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 水” 属于特殊用法, 但再问是什么特殊用法时, 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是词类活用, 更不要说是名词作动词了。 这说明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何等欠缺, 他们不知道能愿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 必须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所以学生不能判断出“ 水” 在这里已活用为动词。因此,在讲授的时候当时感觉明白了,可是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还是不知知道怎么去解释。其原因就是取法语法知识。

二、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

(一)分析字形结构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直接联系。虽然随着的变化汉字的形体和语素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许多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还比较明显。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可以与现代汉字建立关联,提高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比如说,“贸籴粮食”一句的含义,首先弄清楚“籴”的含义。“籴”为会意字,根据它由“入”和“米”两部分组成,推断为“买进米一类的粮食”,联系上下文可以确定 “贸籴粮食”即为“购买粮食。同时,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一部分表音(被称为“音符”),一部分表意(被称为“义符”)。比如,“王”和“玉”旁的字,大多与玉有关;“绞丝旁”与丝帛和布料有关等。如果我们熟练掌握字形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析词或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在文言文中相似的语言结构、句式构成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理解。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以”字是很难理解的,但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借助“用”字,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与“用”意义相同,再补出主语“屈平”,结合他的生平遭遇,就会弄清这两个词是被动用法,作“被任用”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典型语言构成和句式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一类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三)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功能

在文言文中经常有一个词语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词性,充当不同的成分,进而导致不同的词义。但一定词性的词或短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是较为固定的,句子成分间的顺序也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结构规律推断实词乃至虚词的含义。同时有助于判定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实词活用、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文言特殊现象。如果能熟练掌握语法结构和功能在应对文言文时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四)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实词的组合关系

在分析句型结构的时候,虚词、副词、介词、连词最易造成混乱。因此,要想获得争确的文言文解释,必须要明确这些此在句子中的位置、修饰关系、作用。通常来说,一个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组成。副词是常位于动词、形容词前,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介词,与其宾语组合成介词结构(又称介宾短语),修饰动词;连词,用在两个语言单位(词、短语或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在明确以上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判定词语间的关系,获得争取的句式解释。

三、关于做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文言文毕竟离我们时代久远,词语构成灵活性多样,导致不易掌握使学生很难对其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法要有变化,不死板,不照本宣科,尽量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比如说,讲一些历史、幽默小故事、名人轶事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通过讲解、问答、练习、讨论、竞赛等提高同学的参与、探求的学习环境。培养同学自动自发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语文教学重点。古今汉语是有继承关系的,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基本规则是一致的。因此,在讲授语法时,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强调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区别、重点、实用。这样有助于建立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实际联系能力,降低难度。同时,要重点落实字词句,注重整体系统性。选择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字,词、句式结构进行重点讲解。例如:通假字、此类活用、基本句式构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