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经典诗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0年底,教育部首批设立了5所高校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又增设了包括遵义师范学院在内的5所高校。几年来,我校在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后,学校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从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保障制度完善等多个渠道推动经典艺术教育进程,有力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情况
根据我校定位和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相关要求,我校美术学院以“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为原则,改革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等模块。
任选课:有专业和人文素质两类任选课。该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因人施教,对特长生制定灵活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减少课堂讲课学时,采用讨论式、写读书报告、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方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产、学、研联合办学等。
在过去美术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观念守旧、方法单一、内容陈旧;②不清楚教授对象和专业的特点,盲目教学;③教材建设落后;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突出专业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搞好红色美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该专业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中有限的信息量不能使学生完整的认识“红色经典”。基本的知识目标不能完成,能力目标更不能实现。要较好地实现两个目标,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教学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部分采用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2、在培养模式上可以积极推进学分制、模块式等教学摸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从体制上保证他们能成才,成好才;3、在教学手段上,要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容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
三、发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魅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有益探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我们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工作:
(1)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2)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学术研究;(3)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资源建设;(4)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5)把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6)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普及;(7)开展培训。
四、依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资源,开展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36-01
孝德雅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推行孝雅教育,对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重大。近年来,我校(此处指湖北省钟祥市莫愁小学,下文同)积极探讨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科学实践,大力开展以国学经典诵读、红色经典传唱和孝德雅行为主要内容的孝雅教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特色德育之路。
一、弘扬传统经典,培养孝雅意识
国学经典诵读方面,我校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0首古诗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传统经典作品为主,并兼顾近现代以来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湖北这块热土上留下的佳作名篇,做到每天晨读20分钟。同时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诵读相关诗词、经典诵读,使学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有机渗透了孝德雅行观念。在红色经典传唱方面,学校利用“校园飞歌30分”,传唱省教育厅推荐的经典歌曲,组建了校舞蹈队,合唱团,创编了大型校园集体舞《春晓》、《弟子规》、《孝雅之花香满园》等,做到“经典歌曲大家唱、经典舞蹈大家跳”。借助经典诵读和经典传唱,以读启智,以艺养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于愉悦中不断感悟经典文化所蕴含的“孝”、“雅” 思想,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了语言文字能力、思辨能力。
二、围绕主题,开展孝雅“三进”实践活动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一个有效的德育体验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大力开展“孝雅”进校园、“孝雅”进家庭、“孝雅”进社区实践活动。如“孝雅”进校园,我校编写了《孝雅教育》校本教材和《孝雅少年成长手册》,第一学段以“礼”、“诚”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诚实守信的启蒙教育;第二学段则以“忠”、“孝”、“雅”为主,对学生进行爱国、感恩和行为典雅的教育。“孝雅”进校园活动中学校重点开展“践行孝雅 争创十好”,即理好容、走好路、行好礼、说好话、上好课、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用好餐。我们坚持每月有训练内容,做到训练有序,分层推进,并突出发展性评价,让学生自己确定目标,孝雅“十好”中哪些条目能做到,哪些条目做不到,两周之内孝雅“十好”中能坚持做到其中一项的,颁发一枚“孝雅宝贝”红色印章。对于做不到的条目,班主任在教育时不应打击其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把缺点看成希望点和发展点。《孝雅少年成长手册》还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颁发“孝雅宝贝”蓝色印章,规定每位同学所累积的红、蓝“孝雅宝贝”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又可以置换成“孝雅少年”标志和“孝雅之星”徽章,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三、打造校园文化,营造孝雅氛围
一是物质文化润物无声。我校秉承“环境育人”的理念,精心打磨孝雅特色校园,投资4万余元对文化长廊、宣传橱窗、教学楼道、学生餐厅等进行重新规划,并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三幢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崇雅楼”、“怡雅楼”、“聚雅楼”,主教学楼上镶嵌着校训:孝雅至美,睿智勃发。文化墙上张贴有《孝德雅行歌》、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教学楼道走廊上悬挂着孝德雅行温馨提示语和身边的学习榜样“十佳少年”、“百名孝雅之星”事迹介绍。为美化环境,各班在教室窗台种植绿色植物,室内精心布置各种评比栏、作品展示栏和图书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尽力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二是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大力开展“传承经典 崇尚孝雅”系列活动,如孝雅文化节期间,让学生设计节徽、寻找身边的“孝雅”镜头、“我身边的孝雅故事”演讲、经典诗文诵读、“百生讲坛”、“百生艺坛”以及“孝雅之星”评选等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构建社区教育模式,传承孝雅不留空白
一是实行家校结合,建立双向评价。我校坚持通过“课外访万家”、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移动公司的“校讯通”平台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学校开展孝雅教育活动的认识,取得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求父母每周对学生家里的孝德雅行表现作出真实、公正的评价,反馈到学校,使班主任有针对地开展班级孝雅教育活动,评出班级每月“孝雅之星”。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开展争创“五星”活动,即“弘扬经典星”、“孝雅文明星”、“社会考察星”、“阅读智多星”、“体育安全星”,要求学生们与家长一起自觉探寻中华经典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阅读经典书籍,自觉完成道德实践作业,接受父母监督。
二是依托社区力量,传承孝雅文化。中高年级以假日中队为单位,在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文明礼仪、交通法规、环境保护等活动,对本地居民文明礼仪现状和自然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调查,提出改进建议,撰写调查报告。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对阅读经典的要求,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了“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不过,考虑到当届毕业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些经典阅读篇目并未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而2017年的《考试说明》则明确提出,12部经典名著中的6部,即《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已被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为什么要提倡阅读名著
为满足学生对国内外文学史的基本了解,教科书一般会兼顾各个时段,摘选不同国家、民族的代表作。可摘选的片段毕竟不如完整的作品有力量。文学鉴赏离不开具体语境,这里的语境既指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更指文字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关联,即上下文。只有那些历经考验的伟大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这种荡人心魄的感受就是审美。毫无疑问,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必将于无形中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从中获得切实的乐趣,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
正因为高中阶段机械的应试教育,不少毕业生带着浓厚的厌学情绪步入大学。抹杀兴趣的应试教育留给学生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是沉重的阴影。试图突破现有考试框架、更具自由气质的名著阅读,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应试背景下品尝到文学的纯粹之美,触摸到学问的吸引力,冲淡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值得大力提倡。诚然,再伟大的作品也不能包治百病,现实问题还需要每个人勇敢地去面对,然而名著对人的影响的确是深远的。我们所接触到的永远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个片段,名著则引领我们联通了过去和未来。或许现在我们对作品中的冲突、情愫、思想和观念还一知半解,但总有一天,这些已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悟会助你走好人生之路。
《红楼梦》纳入“必考”是对经典的误解
要是说朗朗上口的非晶诗《山行》便是佳品,那句再熟悉不过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秀丽之景?也许真正的画面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但我可以想像一下:十月,秋风萧瑟,落叶满地,诗人驾车慢行在路上,也许正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车马渐行,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下,抬头一看便被这景色惊呆了,漫山遍野的红色!是那么有活力,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将作者深深的吸引了,便停下车马,坐在车中欣赏着这片火红的枫叶。陶然而醉的诗人,似乎也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要是说让人印象深刻流露作者情感的文章那《桃花庵》就是上品,“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啊,“但愿老死花酒间”也不愿意鞠躬车马前,可以想象,在桃园中,作者坐在树下欣赏着漫天飘飞的花瓣,沉醉其中。喝醉了,便睡在树下,睡醒了,就继续品酒,就没了,就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疯疯癫癫不像常人,我却笑别人不了解我的闲逸生活。作者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重复着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深深流露出了作者不愿意被关上的争名逐利的歪风邪气而沾染,只愿隐居这小小桃园了却余生。
要说诗文有千百种,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不计其数,你可以划一叶小舟在雪日去西湖看一看“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也可以在湖边骑着马漫步在刚刚能没过马蹄的春草地中欣赏着五彩斑斓的春花聆听黄鹂鸟儿的争树筑巢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的生机勃勃。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手持长剑独立孤漠,体验一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试一试入虎穴兮探蛟宫仰天湖气息生白红的凄凉与无奈,也可以俏丽船头品味绵绵细雨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
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课外阅读和课内精读要求不同。课内精读要求每个年段的阅读要求逐年上升,各有所侧重。课外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要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读书实践中去,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从读书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阅读教学目的,这才是正确的读书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教材特意安排的“课外书屋”这一栏目,结合每个单元专题,运用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推荐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目。
1. 读漫画书籍,拓展想象能力。现在的孩子喜欢漫画书籍。其实,看漫画也是有益处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如,在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而后,就向学生推荐一批漫画故事,如《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等一些关于一个个奇异的生命体的惊险有趣的漫画故事,还有《宇宙刑警》、《天鹰战士》等一些科幻高科技的故事。它们都是不合实际的,而孩子脑子里本来就常想着这些不合实际的东西,所以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2. 读科普书籍,激发探究欲望。祖国的“神六”、“神七”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学完二年级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后,抓住时机推荐《简单的科学》、《法布尔昆虫记》、《布瓜系列》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
3. 读文学读物,注重积累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后,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海燕》、《在人间》等作品;学习了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后,引导学生阅读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4. 读革命书籍,走进红色经典。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很难走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难以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教师可结合生活体验,激发认知冲突;拓展史实资料,传承英雄精神,引导学生走进红色经典,学完四年上册《倔强的小》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草地夜行》、《小红马》、《金色的鱼钩》等相关文章,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入感悟,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崇高,在“落雨无声”式的阅读中,收到“相融无痕”的功效!
5. 读经典名著,不断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崇高境界,也是一个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阅读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纯净而空廓,用经典名著作奠基可以充分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当前,各校正在进行“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无疑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低年级提倡诵读拼音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等,不但在儿童的内心播下了优美文字的种子,还使儿童从小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并在践行《弟子规》中体验中华礼仪之邦的美德。在中年级诵读《唐诗宋词选》、《论语》、《中庸》等等,不但使孩子们广泛了解我国诗词之美、文字之美、韵律之美,还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人处世的简单道理,并且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高年级诵读《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和四大名著等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并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很有帮助。
6. 读时尚读物,满足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表现力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喜欢冒险、刺激、神秘,崇拜英雄形象。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神奇校车》、《科学探索者》、《鲁宾逊漂流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也就不会奇怪《小熊维尼与跳跳虎》能风靡校园了。我们要抓住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充分利用这些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三、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