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拼音快速学习法

拼音快速学习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拼音快速学习法

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音标;自然拼读;Sight Words

自然拼读是欧美国家广泛推崇的英语教学法,也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语言启蒙所采用最多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大型英语培训机构相继引进推广这种学习方法。由于自然拼读在中国还没有正规的教学材料,许多家长和老师对自然拼读不了解。一些培训机构夸张宣传,把自然拼读描绘为快速读单词和背单词的神奇方法。利用现行的英语课本,教师使用国际音标来教学生朗读英语单词。国际音标和自然拼读哪一个更适合中国的学生呢?

1.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的定义

记录音素的符号叫音标,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英语有48个音素,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音标就是每一个词或字母的语音形成。字母在各个不同的词中应该如何发音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归纳起来就是读音规则。由于单词的读音比较复杂,读音规则不能包括全部现象,这就需要靠查发音词典和记忆来解决。

自然拼读,主要教授英文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间的对应关系,是美国、加拿大本土孩子的必修课程。在初级英语中70%的单词在拼读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单词与发音之间的直觉关系,让孩子做到不借助音标就能见字拼音,听音拼字。掌握了这种发音规则就不必去翻查字典而能够顺利地将单词读出,使英语阅读变得简单、快乐、有趣。

2.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教学过程的优缺点

国际音标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的开始,一般在学习过英文字母后。教师会从48个音标符号开始,逐渐向学生教授国际音标。希望让学生将基本的音标规则学会,能根据音标读单词。国际音标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联系所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来引出音标概念,使学生明白如同汉字的发音可通过拼音注音一样,英语单词可通过音标注音拼读出来,并且和汉语拼音有韵母与声母类似,英语也有元音与辅音之分,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缺点是学生在刚刚学会26个字母,马上就学一套48个音标符号,增加大量的记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甚至可能在认知方面产生混淆。

自然拼读学习法的优点是它不同于音标教学,无需重新学习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而是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掌握单词音、型的内在关联和规律。学习方法是用分层次的阅读来总结和学习字母及组合的拼读发音规律,然后再进一步借助已习得的拼读发音规律进一步发展阅读。就是从learn to read(学会阅读)到read to learn(在阅读中学习)。

学生如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能做到看到任何的字母组合就会立即直觉反应应该如何发音;听到任何发音,也可以立即拼写出单词。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是学习最初阶段, 学生需要先掌握大概220个Sight Words(常见词)。在累积一定数量的Sight Words(常见词)的同时,教师要协助学生观察字母在单词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这两者对中国学习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适合学习的年龄段有所不同而已。只掌握音标,会造成现在很多中国孩子都有的碰到生词就无法开口的现象。自然拼读,会让孩子发现随着学习深入到脱离初级英语范围后,越来越多的单词无法直接用Phonics 拼出,发生和不少欧美人士一样的阅读困难现象。英语词汇中大概有27%的词汇是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当碰到单词拼写与发音无法对应的英文单词时,那么自然就非借助音标不可了。若是能从幼儿阶段引入易学实用的自然拼读,小学阶段再系统学习国际音标,养成拼读和阅读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达到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这样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3.自然拼读教材分析

如果想尝试自然拼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呢?自然拼读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分级读物。教学可分为四步:发音(Pronunciation)、拼读(Spelling)、运用(Practice)、书写(Writing)。以清华大学引进的Ready Readers为例,读物共分8个级别,一共290本彩色图书。全套读物每个级别循序渐进,但从整体看跨度较大,较低级别与较高级别的词量差别很大。清华大学出版社把这套书分成《机灵狗故事乐园》和《开心小读者》两个系列。《机灵狗故事乐园》分为ABC级、第1级、第2级、第3级共4个级别,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后四级编入《开心小读者》读物,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所有自然拼读的教材,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的自然拼读技巧运用到拼读及阅读中,增加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强化所学过的自然拼读技巧,为阅读和写作建立快速有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伟钧.英语语音教学手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油站;双语;培训;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疆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机遇,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疆内与内地、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疆内与内地在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疆内南、北疆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疆地区人口主要由汉、维、哈、回、蒙等多民族组成,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南疆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其他民族人口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中造成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文化差异性和语言沟通问题。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中国石油销售最前沿的加油站在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民族地区,语言沟通障碍是影响加油站做好销售及服务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加油站推行“双语”培训,开展“双语”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加油站成品油及非油业务销量,逐步提升加油站服务水平,在加油站采取站内集中培训、趣味学习法、一对一结对帮扶学习法、将学习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等措施开展双语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实例说明:

例证1:2005年在热力加油站。热力加油站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加油站紧邻国际大巴扎繁华经济商圈,客流量大,进站的客户以少数民族较多,尤其是南疆来的客户,不太懂汉语,而站内员工多数是汉族员工,在加油服务时语言沟通方面有时比较困难。有一次,有一位维族顾客,拿着油桶进站购买油品,由于不会说汉语,而加油员又不懂维语,两人连说带比划也没有弄清买什么油,要买多少,两人都非常着急,后来来了一位懂汉语的民族驾驶员通过翻译,才知道这位顾客要买柴油,因为他的车在路上没油了。通过这件事,使我意识到要提高销量提升服务首先是要消除语言障碍,要对加油站员工开展“双语”培训。我动员汉族员工业余时间主动与维族员工进行维语口语对话学习;每周在站务会上,让懂汉语的民族员工对汉族员工进行维语日常服务用语的培训,并给员工购买了维汉日常用语速成手册,让民族员工和汉族员工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学习,在站内开展“三带头”活动,即站内管理人员带头学,带头练,带头说。利用趣味记忆法增强员工学习的兴趣,如七元 (跳得快) 、 九元(脱裤子快)、五十元(饿肚子块)等等。通过强化培训,使汉族员工基本掌握了维语服务用语及日常口语,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通过推行“双语”加油服务得到了很多民族客户的认可和赞许,加油站的客流量明显增大,使汽柴油销量大幅增长,日销量由开展培训前不足8吨增长到12吨,非油品销售由日均500多元增长到1300多元;与此同时,加油站民族员工和汉族员工关系更为融洽,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和谐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证2:2008年在振兴加油站。振兴加油站位于沙区西山公路109号,是进出市内外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车辆很多,客户群体主要是大型货运和客运车辆及周边私家车,销售以柴油为主,柴汽比12:1;一次,我们通过对油站销售结构的分析,发现汽油销量和非油收入略有上升,经过对进站客流量的观察,发现即近期站内增加了部分跑口岸线路营运车辆进站加油,并带来了独联体客商进店购物;在进一步对进站的线路运营车辆客户进行调研后,我们意识到这一目标客户将成为加油站主非油潜在的销售利润增长点。为了吸引更多的口岸线路车进站加油,同时带来更多的独联体客商进店购物,提升主非油销量,一方面我们加强提升站前服务水平,提供免费开水、报纸、手套等多项便利延伸服务,吸引口岸线路车进站加油;另一方面为了让独联体客商进店购物,我们一方面丰富便利店商品吸引顾客,同时开展俄语服务用语及口语培训,利用站内有一名员工懂哈语的优势,对全站进行俄语日常用语培训,为了使员工快速掌握基本的俄语销售口语,在便利店内,粘贴俄汉日常用语学习对照表如“你好、欢迎光临、香烟、啤酒、咖啡、饮料、面包”等常用语;开展每周一天“双语”集中学习日、每日半小时“双语”讲堂,鼓励员工

每天学说一句话、业余时间进行双语情景会话练习等,站内通过“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开展“双语”学习。通过培训使员工在日常销售服务中,与独联体客商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提供快捷便利的优质服务为进站的客户提供加油、购物、休闲的一站式服务,得到了客户和外商的好评和认可;振兴加油站也成为线路车司机往返必到的一个补给站;当年,成品油销售由日均销量28吨增长到33吨,柴汽比提高到10:1非油品销售由日均800多元增长到2300多元。“双语”培训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还为加深国际间的互相理解,增进国际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展示了中国石油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然拼读 规律 中职 有效 创新运用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弱,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远低于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产生厌学反感情绪,最终听说能力极差,不愿也不会开口,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彻底放弃英语学习。通过观察和深入分析其中原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我发现这一现象,与学生的最初英语启蒙――音标学习有着紧密关联。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确定了从音标、拼读单词入手,让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自然拼读法概念引入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是源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近年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的语言学习法。它无需借助另一套符号来学习,直接学习26个字母(字形)与发音之间的规律,学生最终能做到看字读音,听声拼词。简单来说,是让孩子先熟悉发音学会开口,通过音节字形来学会识字发声。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学者, 主要应用于幼儿英语教育。

二、自然拼读法在职校教学的成功案例

自然拼读法可以应用在幼儿英语教育中,也可以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那么它是否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较差,有的甚至零基础。拿我教的计算机班为例:计算机班26个男生,8个女生,通过我的课堂互动发现有一大半没有学过音标,且对枯燥的音标课很是抵触。同时发现有些学生为了记单词用汉字等标注读音,或者回家听光碟来记住单词的发音。久而久之学生发现记住读音很是困难。原因是没有有效的记忆单词。中职生学习英语并非参加应试考试,而是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技能。如何快速的提高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我的教学实践发现,自然拼读法可以快速的让学生学会拼读单词。熟记和使用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规则,这样,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英文的读写如同汉语拼音一样简单,无需死记硬背便可以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写。通过自然拼读法,除了更快更有效的记忆单词,还能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自然拼读法在中职教学的具体实施

1.让学生观看自然拼读相关视频。比如苏斯博士的经典自然拼故事,如The cat in the hat, Hop on top, The foot book etc.视频韵律感十足,把相关字母和字母组合结合起来串成故事,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韵律中学会自然拼。

当然这类自然拼读的视频教材有很多种,如:安妮鲜花系列、蒲公英系列等。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不断调整内容。

2.为了培养学生的音韵语感,让学生进行有趣的儿歌说唱。如:Herbert is a bird, Tebert is a worm. You know,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dog on his big black nose!

A fat cat catches a mad rat.

3.利用故事来教学单词的发音规律,不仅学习了单词发音又提高了听力。如教ball,call,mall时把这些单词遍成故事,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

再如通过配图故事学习a-e的发音。This is Jack, Jack makes waves. A whale is in the wave. Is Jack safe? Yes, the whale came to play. Whales make big waves. They like the same game.

4.趣味游戏法。学生在学习完拼读规律后,在游戏教学中巩固自然拼读规律。

(1)寻找字母:教师事先找好许多单音节单词,然后按头字母或者尾字母归类。课堂上去掉相同的头字母或者尾字母,教师读音,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字母,并填写在黑板上。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把听到的字母贴在卡片上。这类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关键是能让学生明确的理解单音节的发音规律。

(2)搭配字母:学习完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后,以小组形式发放字母卡片。课堂上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拼出单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扩展成一个故事。哪组学生拼的最合理便获胜。

(3)大声诵读: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生词较多的文章,让学生结合自然拼读法,拼出单词的读音,并能够大声的朗读出来。其实能够做到这点,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自然拼读的规律了。

通过半年的教学尝试,发现学生也可以自己找规律,把相同音节的单词放为一类,在课堂上进行串教故事。班级大部分学生可以对单词进行拼读,能较顺利的进行英文对话及阅读。这也是我最初的目的,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进入有效英语习得,同时收获英语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四、自然拼读法在中职教学应用的总结

自然拼读法一直运用于幼儿园及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其实中职学生一样是可适用性的,而且效果更好。但需要强调的是,自然拼读法并不能完全取代国际音标的学习。实际上,两者相辅相成,对英语的音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培兰.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J].青海教育,2009(3).

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有效性 提高

一、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才能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迎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目前,已经有众多专家与学者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具体与系统,还有待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建构知识理论为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切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哲学认为,人获得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浅显的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更加深刻与精确。不难看出,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就只是浅显的感性认识,它并不牢固,也不精确。这就表示,学生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并不牢固,导致其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必须要以建构知识理论为基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具体、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掌握卷舌与翘舌的区别。如果只通过单纯的讲述和灌输,学生根本无法快速掌握其中的关键,也无法将其应用于口语表达中。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口语发音进行实践,逐步总结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

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在主动的探究,发挥了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使自身的主体意识得到提高。在探究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认知更加深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三、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填充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是用单一的讲授式方法开展教学。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进而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填充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小组交流合作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等都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值得教师进行合理的运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手捧空花篮的孩子》为内容开展阅读教学。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交流合作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间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首先,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各个小组通过交流与总结探讨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并谈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与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总与总结,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通过小组的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交流学习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并不能对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强行干预,但也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职能,对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更有价值。

此外,教师需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项内容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升华

最后,教师必须正视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激励、导向和调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拼音快速学习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认知 文化 语言 跨文化交际 法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25-03

学习语言的目的通常是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际或运用该语言了解目的语言所在社会的文化,进而更好地理解或融入该语言所在的社会。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母语,还要学习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而学习外语,不仅应学习目的语言的语法、单词等基本语言学内容,还应了解目的语言所在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和文化彼此相依、不可分离。在学习目的语言及其相关文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对自我及他人的相关文化信息进行加工和塑造,这种对自我和他人的文化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为认知过程。处理这些信息的机制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不同社会的人们会因其所处的情境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一门外语即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一门西方语言的时候,这种东西方文化差异更为鲜明。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化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缩小跨文化的差异,提高外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效率,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外语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认知、我国大学法语专业学习的特点及大学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一、跨文化交际与认知

(一)文化与认知

文化是什么?一直以来,各国的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等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准确地界定文化的概念,但是至今也未得出一个科学、准确而全面的定义。①通常,学者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英国文化人类学家Tylor在其《原始文化》中首次提出了关于文化的概念,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能力和习惯。②

而基于文化的概念,“跨文化”通常指的是跨越两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更有学者认为,因每个个体的成长背景、思维方式、能力习惯等皆有差异而各自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凡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事物的接触和交流,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储存的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都是通过其语言及文字进行传承后人,传播向远方。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只讲语言。反之亦然。因此,外语的习得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目的语的相关内容,还要充分地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知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及其背景文化,从而运用该语言进行有效地沟通,抑或融入其社会。

认知(Congnition)也称认识,指的是人获得知识或学习的行为或本领。认知是指人认识世界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了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言语、解决问题、概念形成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认知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接收、检测、转换、合成、编码、储存、提取、判断等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对于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即为认知科学。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学术界对认知从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功效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认知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探知世界、了解世界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由此衍生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等学科,还促进了与认知科学有关的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认知语言学是用人类认识世界本质的心理认知过程来分析包括语言的生成在内的文化、语言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观点,人类认知世界上的事物的方式和过程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语言的习得的方式和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文化影响下的语言系统。同理,文化的习得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

如前文所述,语言与文化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认知是人类思维的过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语言,人类可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知;通过记忆和判断等基本思维程序,语言也得以储存和传播。语言即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而人类的认知有其发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无法脱离文化而进行认知的过程。反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亦须经人类大脑的思维,即认知的过程。语言、文化与认知三者是彼此互动、制约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割。语言与文化的认知也是同步进行的。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差异,对于外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若只从表面或细微纷杂的现象去观察分析,则很难达到透彻的、系统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及地区的人们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模式化的认知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交际的过程既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地球村”趋势越来越显著。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与沟通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不再像过去只存在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层次交流中,可以说如今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随时都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由于交际双方拥有彼此不同的历史、社会、习俗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差异、误解等不利于沟通的因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去拜访亲友习惯带水果、食品,而外国人去朋友家做客常常带鲜花,在中国人眼里鲜花算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也许还会引起男女主人之间的误会;再如,作为答谢,中国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带一份体面的礼品甚至礼金,而外国人则常送人一些看似轻小不贵重,但对他本人来讲往往具有某些特别意义的随身物品等,这样“小而轻”的礼品在中国人看来并不一定具有纪念价值或者经济价值,甚至有可能会产生对方并不注重情分的误解,这样的文化差异不胜枚举。如果在日常交际中,时常发生这样的误会,则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效果。

因此,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自美国兴起,并在世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发展壮大。学者研究的范围通常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不同交际情境下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等等。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对以上差异的探究,就涉及了认知科学研究的内容。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观点,人类认知世界上的事物的方式和过程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语言的习得方式和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文化影响下的语言系统。同理,文化的习得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两种彼此不同的文化相遇,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碰撞或差异。据此,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双方对自我文化、他文化及共用语言都有足够的认知。交际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习惯风俗等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否准确地接收、判断、储存、加工信息,对于交际的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母语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东方语言的前提下,再去学习其他语言,尤其是学习西方语言,会遇到相当大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我国外语学习者面临不小的难题,也促使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索如何缩小差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外语运用能力。

二、我国大学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特点

从18世纪起,法语越来越多地作为外语被学习和使用。我国法语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但是法语教学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是随着20世纪改革开放后外语学习的热潮而开始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多种形式的交流愈发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动越来越密切,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也突显出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关于我国大学法语教学,过去由于师资力量较为欠缺,流通使用的教学资料也少之又少,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法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扩大,法语教学环境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法语专业。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材还在使用1992年出版的《法语》(1―4册)教材,有些院校同时利用一些原版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在20世纪之前法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是绝对主导,由教师根据教材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的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向学生讲授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方面内容。

过去之所以普遍采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也是由我国高校法语专业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法语专业学生大部分为零起点的学习者。换句话说,一般高校的法语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并未接受过系统学习,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自专业课开始才第一次见到法语字母表。在此情况下,“教学安排一般都是从语音开始。法语语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法语语言要素,也最容易在初学者的思维中产生这一语言的基本印象,是学习法语的根基。所以在学习的初期必须牢牢掌握语音知识。”③然而,汉语是有声调的分析语,属于汉藏语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既表意又有一定的表音功能,现代汉字还配有拼音④;法语却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一种表音的文字,通过词根、词缀的组合等来表示词义。两种语言属于相隔甚远的语系,在语言的构成上有着极大差别。语言构成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法语语言与文化的认知过程中会感到困扰,甚至形成一定的阻力,所以语音的教与学必须加以重视。

词汇和语法的记忆对于初学者也是个难题。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学前已形成了牢固的英语语言思维。加之英语与法语属于同一语系,所以在词汇和语法知识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初学者往往容易混淆了两种语言的内容。虽说学生认知体系中的英语的固有印象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一部分语法结构,但是两种语言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尤其是记忆单词时,他们记忆中的英语单词往往会为法语单词的记忆“帮倒忙”。因为法语中有大量的词形与英语单词词形一致,但发音不同或用法有差异;有相当多的法语单词与英语单词词形接近,词义一致,但是有个别字母不同;还有一部分法语单词就是英语借来词,词形一样,但发音不同。并且法语名词有阴阳性之分,对于初学者也是头疼的难题。

另外,文化方面,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主要是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开始正式的法语学习之前对法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有限。法语国家及地区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教师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展现文化相关知识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我国高校法语专业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学科教学整体基础较弱;学习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初期要克服与英语区别而学、快速补充大量的文化知识等种种困难,大学法语专业的学生还将在二年级后期迎接全国法语专业四级等级考试(TF4)的检验,考察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承担着一定的压力。这些难题同时也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源泉。

随着全球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及法国政府对外法语教学(FLE)的大力推广,我国法语教学法也经历了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正在逐步地调整和完善,以求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使我国高校法语专业的教学能够得以与国际法语教学水平接轨,培养出优秀的法语人才。

三、跨文化认知与我国大学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其中,语言能力表现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语用能力要求使用该语言者除了了解该语言的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外,还能够做到在恰当的场合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该语言。对于外语学习者,要学习和掌握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既要具备良好的目的语言的语言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才能自如地运用这门外语。

根据前文阐释的认知与语言文化的概念及关系,笔者认为外语教与学应遵循和利用人类认知的基本原则,将其运用到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中,是提高语言及语用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与认知相关的理性的、科学的原理,对外语教学中已存在的各种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理出相应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之前,先树立一个全面的文化认知理念,能有效地指导其实现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外语教学工作者自身也应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教学,将外语教学看作是一个有序可循的认知过程。课堂内容应做到合理科学地安排,控制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准确、系统地讲解法语国家及地区的语言文化知识,并根据人类存储、记忆信息的规律,结合记忆规律,合理地设计练习和考核的内容。

对于高校法语教学工作,将认知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考虑到法语学部分是零起点及法语自身的特点,在语音学习阶段,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生必须牢记每一条读音规则并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在教学开始概述法语的相关知识及语音阶段学习的规则时,可以让学生提前树立对法语的独立认知。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对语音被动学习产生倦怠或厌恶情绪,教师应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任务法,多给出一些典型例词鼓励学生自主拼读,教师纠正其中的错误;利用视听法,播放及教授简单歌曲;利用直接法,组织学生阅读简单的诗歌或做听写练习,等等。⑤可谓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夯实语音基础。语音的学习并不是与其他技能相脱离的,准确地发音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听、说不分家,语音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听力,以至于影响对词汇的学习。

对于词汇、语法内容的教学,如前文所述,在我国,在开始法语专业学习前,学生的外语学习思维方式已深受英语学习阶段的思维习惯影响,这对法语专业的学习来讲利弊共存。那么对此情况如何利用呢?比如,可以比较英、法两种外语单词及语法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词汇的教学同语音教学一样,都应采用兼收并蓄的教学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实物、图片、影音资料、动作表情的模仿等方式,激发学生认知方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不管针对什么教学内容,选择哪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摒弃单一片面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经典片段、典型例子等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自主理解语法点,鼓励学生自行总结重点难点。另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法语专业的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语音、语法、词汇、法语文学及法语国家及地区的文化特点等基本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力、学习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友好、热爱。

四、结语

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的语法,如同人类的行为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会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模式”。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经过整合会逐渐形成稳定的模式。了解目的语言国的人的认知世界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该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更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我国高校法语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基础阶段教学需克服不少难题,有些学生在单词、语法等笔语能力测试时成绩不错,却做不到顺畅、得体地交流;有的学生口语表达及听力不错,但是词汇和语法经常出错,以上这些问题即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全面的体现。为了使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后,既在语言知识上有扎实的基础功,又能够准确地运用法语进行交流,法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认知规律,结合法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恰当地运用相关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法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何星亮,(1956―),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图腾与中国文化》《世界文明通论》等,在《世界文明通论》中较为科学和全面地阐释了文化的概念。

②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是进化论的经典著作。

③孙欣欣.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索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1.

④《新华字典》(第11版)[M].商务印书馆,2011.

⑤孙欣欣.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索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1.

【参考文献】

[1]汪亚利.语言、认知与文化交融下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新探索[J].外国语言文学,2012(03):145-150.

[2]韩世辉,张逸凡.社会认知、文化与大脑――文化神经科学研究[J].心理行为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2012:66-77.

[3]孙欣欣.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索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4]刘俊,傅荣.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代礼胜.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国语文,2009(10):116-120.

[6]高宝虹.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3-35.

[7]刘爱真.跨文化认知能力与国际化交往[J].江苏大学学报,2003(0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