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致癌物质

致癌物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致癌物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致癌物质范文第1篇

――编者

市售染发剂含有致癌物质吗?并能影响后代吗?

染发剂致癌问题,美国和日本的医学科学工作者曾分别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认为:使用染发剂的妇女中,乳腺癌、子宫癌、畸形儿的发生率有所增高,这可能与染发剂中的某些着色物质被头皮吸收有关。我国市售的染发剂有些是新产品,是否也存在致癌可能,目前尚无报道,须进一步观察研究。因为致癌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对后代的影响更是如此。

(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徐小铭答)

一般常用的永久性染发剂,是氧化型染发剂。有资料及动物实验表明,大部分氧化型染发剂可诱发肿瘤。流行病学资料也提示,人类某些肿瘤与接触染发剂可能有关。国外有人认为,乳癌的发生与使用染发剂的累积量有关。不过应当相信,随着染发剂的不断改良,其中潜在的致癌因素也将逐步消除。

(山东泰山医学院孟斌答)

皮肤刺了字或花纹,有无办法去掉,又能保持皮肤完好?

可用电灼术。具体方法是,医生先在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医用电灼器在刺字或花纹的皮肤上烧灼,直至消失为止。如操作得当,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辽宁省阜新县结核防治所吴琪答)

国外皮肤科大夫用氩离子激光器照射皮肤上刺的字或花纹,一般经过几次照射即可去掉,即使个别不能完全去掉,颜色也要浅得多。目前深圳、广州等地的美容院,已有类似设备。

(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倪银生答)

肝炎患者可以吃鲢鱼、公鸡和鹅吗?

鲢鱼、公鸡和鹅均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肝炎患者适量进食,可以为肝细胞的修复提供原料。即使从现代中医的观点来看,肝炎患者亦不必禁食鲢鱼、公鸡和鹅。但值得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晚期肝炎患者,对蛋白质的摄入则应严格控制,包括鲢鱼、公鸡和鹅。因为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时产生氨,氨是一种有毒物质,正常情况下需经肝脏处理后方可排出体外。而上述患者肝功能减退,氨处理亦产生障碍,故可诱发肝昏迷并危及生命。在不了解具体病情时,若要给肝炎患者进食鲢鱼、公鸡和鹅等高蛋白食物,应事先征求主治医生的意见。

(长沙老年医学研究室邹宪答)

婴儿吃中药困难,可否让其母饮下,通过乳汁达到治疗目的?

乳母用药后,某些药物成分虽可经乳汁排出,但其浓度毕竟很低,进入婴儿体内很难达到治疗的需要,其次,经过母亲体内的作用,药性也有所改变,这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婴儿吃中药汤剂困难,可在煎熬时注意浓缩汤汁,喂药时可增加次数。最好选择在婴儿欲进食或饮水时喂药,使之易于接受。

致癌物质范文第2篇

轻描淡写话“致癌”

一些植物中含有毒素是专家们公认的事实。数年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就公布了52种致癌植物,其中观赏性花木有十几种,如人们用来染指甲的红凤仙花,花朵鲜艳又好养的虎刺梅,叶子颜色很好看的变叶木,等。

致癌植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质,并引起癌细胞生长。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人们有可能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再加上其它诱癌因素,致使患癌的可能性增大。

但致癌原因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导致癌变要有前提条件;迄今为止,还没有详细数据能说明植物散发出的物质到底是哪些,量有多大,能对人体产生怎样的致癌作用。从植物的传播途径来说,不太可能让人轻易得上癌症。因此,人们不要因为看到有些花木可致癌就惊慌失措,而要科学地对待。在选择种植品种和室内摆放观赏性植物时,有计划地改变植物种类构成,避开这类致癌植物。同时,室内要经常通风,摆弄完花草后要及时洗手,特别是不能食用花草。对于养有这些花木的家庭而言,只要不再继续种植此类植物,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

浓墨重彩聊“治癌”

植物会得癌症,但是又能帮助人类治疗癌症。据美国公布的研究资料,至今发现能治疗癌症的植物已超过2 200多种。如草本植物的喜树中含有一种生物碱,有抑制DNA合成的作用,经提炼已应用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抗癌效能。

生长在我国浙江、江苏等地的野生佛甲草,对防治食道癌颇有功效。菌类植物中的猴头菌、灵芝、冬虫夏草,以及仙人掌、仙人球、龙舌兰等植物内,也都含有治癌防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特殊成分。有针对地选择食用黄芪、绿茶、银杏和人参等多种植物,能起到有效预防、治疗和康复癌症的作用。

此外,不少蔬菜也有抗癌作用。如白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和各种病毒的能力,有抗癌延寿的作用。又如在莴苣、南瓜、豌豆等蔬菜中,也都含有能阻止和抑制人体中致癌物质硝酸胺吸收和合成的物质,并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种抵抗癌细胞生长的干扰素。

致癌物质范文第3篇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负责人介绍,虽然癌症有遗传、基因等因素,且是不能控制的,但总体来说是可以预防的。

多年来的研究和防治实践已经证明,人们若能改变生活方式,可避免患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许多常见癌症。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规律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大约40%的癌症;有40%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得以治愈。所以,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致癌物是否有分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说,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致癌物按照对人类和哺乳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据了解,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物质分为5类4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尼古拉・戈丹博士介绍说,该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官方癌症研究机构,自1971年以来已经对900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其中有400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这些因素包括辐射、化学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子、生活行为和病毒等。

戈丹博士介绍说,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列入第一级的有111种,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因素致癌,例如放射性物质、石棉、苯、黄曲毒素等。第二级的A类有65种,被认为很可能对人致癌但实验性证据不足,对动物致癌则有充分的实验数据证明。第二级的B类为可能致癌,共有274种,对人和动物致癌均证据不足,例如黄樟素、汽油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和干洗业等。第三级为尚不能确定是否对人致癌,有503种,如咖啡因等,对这一级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第四级只有己内酰胺1种,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如何看待致癌因素

李槐介绍,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剂量反应关系;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供职的韦罗妮克・泰拉斯告诉记者,中心不设实验室,但有两套人马负责与评估有关的工作。“顾问组”专家要在全球范围内筛选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确定评估主题和对象并向“评估组”推荐,筛选工作持续一年。“评估组”由不同国家的多学科专业人士组成,这些人必须具备独立科学家身份,评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专家们要对致癌因素及其危险性进行审议和评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薛妍认为,即使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一级致癌因素,也不能认为接触了必定会导致癌症。

薛妍表示,致癌因素中也包括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肿瘤药物成分,比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氮芥、白消安等,这些物质直到现在还是治疗某些肿瘤的常用药物成分。“个人还是觉得癌症发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起绝对作用。”薛妍说。

有专家建议,将常见诸媒体的“致癌物”改为“致癌因素”,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如何有效防癌

现在网上经常流传一些防癌食谱,称“吃红薯、芦笋、山楂、蘑菇可以抗癌”,甚至推出防癌食谱排行榜“据测定,抗癌食物按有效性排序为甘薯、芦笋、花菜、芹菜、茄子皮等”。这些传言是否科学?

“很多抗癌食谱没有大样本研究验证,并不科学。”薛妍指出,癌症发生是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癌主要是生活方式健康(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心理调整、定期体检等)和避免致癌因素,并不是仅仅应用一些抗癌食谱就能预防。上述食物也并不优于其它食物。推荐的饮食原则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鱼;少吃加工、腌渍、肥肉等食物。

对于如何抗癌,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认为,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几率相关。”秦庆亮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例如,应保持食品多样化、喝酒要适量、避免过多胆固醇、多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维持理想体重、经常运动、不熬夜,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秦庆亮提醒,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身处污染环境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

对于癌症的家族性原因,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黄金昶认为,癌症患者的家人有肿瘤易感性,比较容易得癌。此外家庭成员饮食习惯较一致,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肿瘤,一旦家庭中某一人患癌,很容易导致和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情绪低落压抑,这也是导致肿瘤的重要诱因。

记者:肿瘤是否可以通过中医消除?

黄金昶:中药可以解决肿瘤治疗中的好多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实中医也可以抑制、缩小甚至消灭部分肿瘤,这不是空谈,中医治疗肿瘤也要在抑制肿瘤方面下功夫。目前现代医学对肉瘤、肾癌、膀胱癌、脑瘤、胰腺癌办法不多,中药治疗效果就很好。肿瘤分期越早中医治疗效果也越好。

有部分较局限的肿瘤是可以通过中医治愈的,但是比例比较低。中药的疗效与医生的中医水平有极大关系,如果病症抓准了,效果就会非常好。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辨证。中医药治疗肿瘤要阴阳辨证,从阴阳基础上往下推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我最近研究膜原辨证治疗腹膜、胸膜部位的肿瘤。大家必须认清中医治病绝不是简单的中药口服。古代中医有6大派别,一是神农汤液派,也就是用中药者;二是黄帝针灸派;三是彭祖导引派;四是素女房中派;五是苗父祝由派;六是俞跗割治派。我们在中药口服的同时,还主张中药外用;同时配合艾灸、火针、刺血拔罐、心理暗示等,抑瘤效果相当满意。而且还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比较棘手的肿瘤科疑难病症。我们观察针刺消瘤的速度和力度远超中药口服和外用。

记者:肺癌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黄金昶:第一,和空气污染有关系,空气中的污浊大颗粒会刺激肺泡、气管,引起炎性反应、组织渗出;反复刺激后痰液粘滞在气管壁和肺泡中,这些部位内环境改变了,癌基因就活跃了,抑癌基因失活,肿瘤就有可能形成。第二,和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系。好多人说肺癌和吸烟有关,但是好多女同志不吸烟,还带口罩,为什么还会得肺癌呢?这就是和炒菜时产生的油烟有关,油烟中的苯并芘是强致癌物。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是肉食吃的多,中医讲脾胃是生痰的,过食肉食会伤脾胃,脾胃伤了痰湿产生的就多。肺的功能是把痰咳出来的,肺功能差了或者痰太多了,慢慢的排不出就积在肺部,时间一长慢慢就长成瘤了。第三个因素就是压抑的情绪也是肺癌很重要的诱因,长期抑郁也会导致肺癌,这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能小看。

记者:我们知道抽烟对肺有害,有些人说我戒不了烟,但是我抽一些低焦油的烟减轻对于肺的伤害,您觉得是对的吗?

黄金昶:应该没什么用。正常人咳嗽,痰咳不出来不舒服,所以要化痰。烟头中心的温度大约有700~800度,这么高的温度很容易把痰粘在气管壁和肺泡壁上,咳不出来,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肺癌。烟给癌创造环境,所以烟对肺癌有影响。

记者:大家觉得得了癌症就没得治了,还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痛苦。如果确诊了患有肺癌,患者与家人应该建立怎么样心理态度?

黄金昶:第一,家属首先要了解肺癌的基本常识,因为你了解了才不恐惧。第二就是不要拒医,要合理的就医。和医方有适当的沟通,有正确的了解,这样才不会害怕,比如说有人怕蛇,可有人一点都不怕,为什么?因为他了解了蛇的习性。患者及家属不能讳医而拒医。第三,就是去专科医院或肿瘤专科诊治,肺癌越早治预后越好。第四,去医院前多咨询一些专科医生,综合去评价分析。目前网络很发达,多做咨询,自己有一个权衡,少花冤枉钱。第五,家庭成员的癌症预防,在治病过程中了解患者是怎么患肿瘤的,是家族原因还是自身习惯问题,明确了就可以有目的的预防。

坏习惯易染“癌”

1.吃霉变食物

花生、大豆、米、面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可能导致肝癌、胃癌等。除此之外,发霉食物中还有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它们都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所以,最好别吃霉变食物。

2.常吃熏制、腌制食物

熏制、腌制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多,在人体内与胺类化合物作用会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导致亚硝胺最多的是腌菜,其次是干咸鱼、红肠、腊肉、火腿、熏肉等,虾酱、咸蛋、咸鱼等食物也不少。

科学实验证实,当亚硝酸盐遇到两倍的维生素C时,就不会在体内与胺作用生成亚硝胺。烹调时应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尽量做到新鲜食物越快吃完越好,别把食物切得太细,多用蒸煮的烹饪方式,少让食物暴露在阳光下。

3.爱吃烧烤和油炸食物

研究发现,每周吃一次及以上炸薯条、炸鸡、炸鱼的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风险会高出37%。当鱼、肉等食物用明火烤时,在400℃以上的高温下,它们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可能会分解产生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特别是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少吃。

烤羊肉串时,脂肪在高温下燃烧会产生“3,4-苯并芘”,这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可能引起皮肤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4.饮食多肉少菜

有研究发现,约30%的男性肿瘤和60%的女性肿瘤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每周红肉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否则可能加大胰腺癌、乳腺癌等患病风险。加工的肉类制品,如香肠等也要少吃。

5.果蔬农残

近20年来,癌症高发,相关专家认为农药是祸首之一,但谁也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被农药污染过,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农药残留:一是去皮,除去谷物外壳、水果果皮、根茎类蔬菜的外叶,可减少40%~90%的农药残留;二是用流水冲洗,在水中加点盐能减少蔬果上砷的残留;三是蔬菜多用水煮。

6.用塑料制品装食物

我们经常用塑料制品来装食物,却不知道它们到底有毒无毒,可参考以下鉴别方法:一是水检法。把塑料袋放入水中,无毒的可浮出水面,有毒的则不会上浮。二是手触及颜色检测法。无毒的呈乳白色或无色透明,手摸时有感,表面似蜡样感;有毒的颜色混浊,手感发粘。三是抖动检测法。抓住塑料袋用力抖一下,声音清脆的无毒;声音闷涩的有毒。

7.晒太阳过度

家里总被太阳晒到的家具老化速度更快,一定程度上讲,人的皮肤也一样。有研究证实,儿童时期如果过度暴晒,会加速皮肤老化,或增加成年后长雀斑,甚至患癌的概率。

因此,虽然晒太阳有一定的好处,但切记不能过度暴晒,尤其是儿童,不要在过强的阳光下久晒,每天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紫外线最强,要少晒;阳光强烈需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撑遮阳伞,穿透气性较好的长衣、长裤;如果到海滩、户外游泳池等有水的地方,要注意防晒。

8.熬夜

2008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上夜班列为容易致癌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会导致能够抑制肿瘤的褪黑色素减少。睡眠不足的话,人体免疫功能会下降,黑白颠倒的生活还会影响内分泌。因此,应尽量按时睡觉,保证醒来有个好精神,必须上夜班的人应尽量减少夜班次数,下夜班后最好能有48小时的休息时间。

9.开窗少

室内污染同样不可小觑,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卫生间。美国保健协会指出,卫生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更易促使洗衣粉、消毒液等蒸发,迷漫在空气中。长期吸入会刺激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甚至诱发细胞变异而导致癌症等。

各种清洁剂、洗涤剂在使用完后,一定要拧紧瓶口,并勤开窗、开排风扇,增加空气流通。

10.缺乏健身

研究显示:与最不爱运动的男性相比,身体素质最好的男性患上肺癌的可能性会低68%。即使人们患上了癌症,如果能够坚持经常锻炼,他们的生存状况也会转好。

有氧锻炼和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控制炎症和激素水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抵御入侵的癌症细胞。

11.不吃坚果

每天食用3个巴西坚果,因为它能提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硒元素,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与晚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降低48%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12.吸烟

烟焦油内含有4000种化合物,其中至少有43种化合物会引起癌症。肿瘤学上有一个“勃氏吸烟指数”,计算方法是,用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如果乘积大于400(支/年),患肺癌的危险性会比不吸烟的人高出10倍以上。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的癌症发生与吸烟相关。此外,吸烟还会造成二手烟、三手烟污染。

13.装修时不谨慎选材料

不用放射性材料,以及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致癌物的建筑材料。装修完后,等室内气味排干净后再入住。挑选装修材料时,颜色越鲜艳的石材,放射性越强。白色、黑色的石材相对安全,绿色、红色的石材相对不安全。

14.把工作服穿回家

新衣服买回来先洗再穿;在医院、厂矿、车间工作的人下班后,应先洗手或洗澡,尽量不把工作服带回家中。

15.喝酒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称,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别超过1份。

致癌物质范文第4篇

加工肉制品是指使用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质等方式处理过的肉食,除火腿和培根(培根是由英语音译而来,又名烟肉,原意是烟熏肋条肉或烟熏咸背脊肉,与我们国家的传统风味腊肉有点相似)外,还包括熏肉和香肠等等。专家称,一天内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大肠癌的几率就将提高18%。“对每个人来说,因食用肉类而患上大肠癌的风险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但随着肉类摄入量的增加,这一风险也随之加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物质的致癌程度分为五级,依次为:“致癌”、“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确定”和“可能不致癌”。“致癌”为一级,是致癌程度最高一级的物质。到目前为止,“致癌物质”的名单已经达970种。媒体称,这使得加工肉制品与石棉、香烟、砒霜等一级致癌物质为伍。

众所周知,砒霜是著名的毒药,毒性很强,0.1克~0.2克砒霜进入人体后就足以致人死命。那么,加工肉制品真有如砒霜那样的毒害吗?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晓雨教授。

火腿和砒霜不能相提并论

李晓雨教授说,火腿和砒霜不能相提并论,媒体这样说可能是为了耸人听闻,但有混淆概念、混淆视听之嫌,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谁见过吃了火腿就像吃了砒霜一样倒地死亡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不过是食品安全风险警告,告诉大家吃这种食物的风险比较高,但并不是说吃了致癌物马上就患癌症。癌症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起码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致癌物才有可能患癌症。加工肉制品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是说其有致癌作用,但绝对不是说和砒霜一样含有剧毒。在致癌作用这一点上,火腿和砒霜或许有某种相近或相似之处。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不管什么地方的火腿也绝对没有砒霜那么烈的毒性。

说起来,火腿是世界性美食,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有火腿,不过他们仅是腌制风干而已,且是生吃。最有名的还属中华火腿。中华火腿制作精细,即使是在古代,也最少经过盐渍、烟熏、发酵和干燥四道工序;如今的火腿制作更为复杂,需要经过浸腿、洗腿、晒腿、整形、反复修割腌制、发酵保管、虫害检查、落架分级、翻堆擦油等80多道工序。如今,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江苏如皋火腿、江西安福火腿在国内最为有名。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保鲜的电冰箱,可由于特殊的工艺处理,中华火腿不仅味美,而且历久不坏,可长时间保存,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食品。

火腿致癌也非虚说

试想,火腿之所以能够历久弥鲜,长期不坏,“百毒不侵”,细菌和病毒都奈何不了它,必有御毒的高妙之处;或曰必有“毒”过细菌和病毒之处,是这样吗?

据专家介绍,食品本身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毫克/千克,量很小,微乎其微;不过,火腿及腌制品制作时要添加有防腐作用的亚硝酸盐的一种亚硝酸钠。按照国家《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许可残留量需要控制在每千克30毫克~70毫克之间(西式火腿类不能超过70毫克/千克,肉罐头50毫克/千克,其他肉制品不能超过30毫克/千克)。

应该指出的是,亚硝酸盐中的一种化合物―亚硝酸钠本身就有毒,过量食入会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黏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上世纪90年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照这个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多大危害。

有人说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但事实上亚硝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致癌的是亚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些菜、肉类及微生物的降解的产物。在腌制、熏制食品中加入亚硝酸钠,较易导致亚硝胺的生成。亚硝酸钠进入人体后,大部分被代谢出体外,不一定会生成亚硝胺,只有在浓度、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均适宜时才会生成。

据了解,在低温(0℃~5℃)条件下,亚硝酸钠极易反应生成亚硝胺(N-亚硝基胺)。北方的酸菜以及韩国的泡菜经常处于这种温度下,极易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腌制食品包括腌制肉制品的摄入量越高,罹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亚硝酸钠在人体内也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钠与人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等胺类物质、胃酸及胃液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可以生成亚硝胺。但维生素C对亚硝胺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就是说,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能够抑制亚硝胺的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加工食品一般都程度不同地含有毒副作用甚至致癌物质,但完全不吃加工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人们经常食用红肠、面包、方便面等;即使自己在家里加工的饭菜、尤其是剩菜也会产生毒素。其中加工熟的叶类蔬菜8小时以后就可能生成亚硝胺。。

致癌物质范文第5篇

市民:火锅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来自乌鲁木齐的杨女士是一名媒体编辑,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喜欢和朋友在晚上吃火锅。前不久,杨女士身体感到不适,腹泻不止,她怀疑可能是吃火锅引起的。

杭州的陈先生是一名销售员,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和客户一起吃火锅。他说,火锅便宜,还有气氛,两三个人在席间谈谈工作,也比较放松。但他认为,火锅不能多吃,“经常吃辣,身体也受不了。”

营养师:涮煮腌制类食物易增加患癌风险

那么,火锅汤煮久了真的会产生致癌物吗?央视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内知名营养师赵之德。

赵之德认为,不同的原料煮的火锅汤差别很大。比如,亚硝酸盐主要存在于一些加工肉制品(如火腿、酱肉、熏肉中)和存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中,包括一些酸菜、泡菜等等。如果火锅里加了这些食物,火锅汤中的亚硝酸盐会增多,在胃酸作用下和蛋白质分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人食用之后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但其实这些食物即使不放在火锅里,直接吃也一样有风险。

他告诉记者,火锅汤是否含致癌物,关键在于其底料和所涮的食物。如果这些底料和涮菜原本亚硝酸盐含量就不高,即使煮的时间稍长也不必太担心,不会超过安全剂量;但若反之,则风险较高。

专家:久煮确实易产生致癌物质

新疆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陶应龙告诉记者,网友说的致癌物是亚硝胺,含有亚硝酸盐和氨基酸等胺类的肉质食物在火锅汤中加热,有转化成亚硝胺、亚硝酰胺的可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有科学实验证明,随着火锅煮的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也就越高,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亚硝胺对大鼠的致癌剂量是每日摄入0.75mg。在干的海产品当中,国家许可的亚硝胺量只有几个微克。如果经常吃久煮的涮锅,不能排除其促进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风险。

相关期刊更多

癌变畸变突变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癌变畸变突变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大众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