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狐狸蓝狐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红蓝光;痤疮;护理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慢性炎症。该病多发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1],多发于面部、前胸、和背部,发病因素较多,其原因主要由于皮脂分泌过度、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值及炎性反应等引起[2],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若不及时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我院2015年3月~12月对65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运用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采用pillsbury分类法[3]分为四度。年龄16~40岁,其中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25岁;病情分度:Ⅰ度10例、Ⅱ度18例、Ⅲ度20例、Ⅳ度17例。
1.2纳入指标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等。③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1.3.1治疗仪器 治疗组用亚格红蓝光痤疮治疗仪,以LED(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其中蓝光波长为(415±5)nm,输出强度40 mW/cm2,红光波长为(633±6)nm,输出强度80 mW/cm2。
1.3.2治疗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非药物性香洁面部,采用红蓝光照射,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1~4 cm,治疗20min/次,2次/w,8次为1个疗程,其中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炎症较重、结节明显者可以红光照射为主,并同时采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治疗期间每周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4 w。
1.4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面部皮损数量。基本痊愈:皮损数减少90%;显效:皮损数减少60%~90%;好转:皮损数减少20%~60%;无效:皮损数减少20%。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于痤疮多发于青少年的面部,常常形成黑色素沉积,影响美观,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耐心的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请求,以真诚的服务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向患者耐心讲解治疗机制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尽快适应治疗。
2.2正确清洁皮肤和使用护肤品 选用温和、无刺激、有保湿作用的洁面乳清洁面部,但忌清洁过度[4];建议使用舒敏泡沫洁面,减少油脂分泌。同时使用医学护肤品进行辅助治疗,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及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同时叮嘱患者禁止用手去挤压粉刺,避免皮肤受到损伤。
2.3注意休息和防晒 叮嘱患者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减少自身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告知患者最好不要进行户外活动,避免较长时间的日光照射及大量的电离辐射,外出时使用遮阳工具,皮肤涂抹防晒霜,阴天也需采取防晒措施。
2.4不良反应 本组6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了照射部位轻微发红、瘙痒等症状,没有经特殊处理,1~2 h后皮肤发红、瘙痒感自然消失。1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局部出现轻度色素沉着,4w后色素沉着逐渐消退。
2.5饮食护理 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叮嘱患者少吃些高脂肪、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其讲解这类食物对治疗的影响。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如粥、水果、蔬菜等,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同时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寒凉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对治疗的影响。
3结果
65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28例(43%),好转12例(18%),无效5例(7.6%),总有效率92.3%。
4讨论
痤疮的发病原因较多,机制较复杂,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过度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和炎症有关[5]据统计,全球约有80%~90%的人口在某个时期还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主要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等,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瘢痕损害,影响美容甚至导致毁容,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6]。本病的治疗很多,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应用波长为(415±5)nm的蓝光与(633±6)nm的红光结合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机制为蓝光有效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使丙酸杆菌内源生成的光敏剂被415 nm的蓝光激活,产生光度环境,转换成的单态氧能迅速杀死常常丙酸杆菌。另一方面,红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
参考文献:
[1]朱春肖,蜗慊ǎ叶晓红,等.中重度痤疮的光动力治疗和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4(2):202-203.
[2]刘一坤,陈周,李文海,等.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45-46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4]刘一坤,陈周,李文海,等.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45-4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尤其是早期1周内新生儿更为多见,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导致患儿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时查找病因和早期治疗对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1一般慨念:
篮光治疗是通过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可使间接胆红素化为水溶性胆红素异物体。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减轻黄疸
2光疗的指证:
2.1凡血清胆红素达12mg/dl以上,早产儿在15mg/dl以上者
2.2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
2.3换血前后辅助治疗
3:临床资料
3.1一般资料:科室2010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179例高胆红素血症其中男106例 女 73例早产儿34例
3.2蓝光设备:本科室所用:豫食药监械生产许20070031YZB/国0244-2002型号―BB-100单面光照治疗仪,采用蓝光灯管,20W/支,5支平行排列
4护理
4.1光疗前的护理:
4.1.1:,检查温箱是否完好,及灯光亮度,同时清洁蓝光灯管,确认无误后,可用1:5碘伏消毒液(纯净水(最好是蒸馏水)+碘伏溶液-)擦拭蓝光温箱:消毒毛巾2条,1条含碘伏液的湿消毒毛巾,1条干毛巾,-先湿再干擦尽温箱内外,同时清洁蓝光灯管,消毒处理温箱备用。水槽内装冷蒸馏水,相对湿度55%-65%。接通电源,开启开关,使箱温升至30-32°C,早产儿可设置32.5℃-33℃
4.1.2:剪指甲,必要时可沐浴患儿,清洁皮肤,减少感染。全身,只包尿裤(尿裤越小越好,可翻转折贴尿裤,以舒适为主,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用黑布遮盖双眼,避免蓝光损害视网膜,用胶贴固定好,防止移动,漏光,必要时可用小袜套住双手或用适当宽度绷带系患儿手臂和大腿,防止抓脱眼罩或其他治疗管道。同时避免患儿自我抓伤。入箱时处理好各种治疗管道,保持通畅。
4..1.3记录入箱时间,黄疸的程度,体温,呼吸,箱温及相对湿度,签名
4.2光疗中的护理:
4.2.1:有些患儿因不适应环境,开始哭闹不安,可酌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2.2:定时喂开水,防止脱水,一般两次喂奶间喂一次
4.2.3:一切操作尽可能在光疗箱内进行,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戴口罩,早产儿应消毒双手(喷消毒剂)再行温箱内操作,防止细菌感染。注意保暖
4.2.4.1;观察患儿体温(体温测量≥37.5°C(本科室记录体表温度),30分钟后再监测并记录签名,,2次≥37.5°C,可酌情降箱温0.5°C,做记录并签名,30分钟后监测体温并记录签名,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同样体温监测≤36.4°C可升箱温0.5°C,记录签名30分钟后再次监测记录并签名。注意每次升降箱温为0.5°C。发热是光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光疗过程中体温上升超过38.5℃,应暂停光疗,遵医嘱适当调节箱温湿度或采用物理降温,待体温正常后再行光疗
4.2.4.2: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呼吸过于急促和缓慢都要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签名。面色肤色有无发绀。
4.2.4.3:观察吃奶:喂患儿时采取45°角,喂奶的速度不宜过快,进食后给予头部稍抬高,行右侧卧位。观察吸允是否有力,有无溢奶或吐奶现象,防止窒息,(每次溢奶或吐奶量约多少,记录时间,性状并签名,及时擦净患儿,更换垫单,保持温箱清洁干燥,必要时消毒处理污物处)
4.2.4.4:大小便情况:大便性状,颜色有无改变,随时记录并签名,随时更换尿裤,预防红臀,必要时用温水毛巾或湿纸巾擦拭后,以鞣酸软膏涂抹于患儿臀部
4.2.4.5注意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先用2%双氧水棉签擦拭脐带深部及外周,再用干棉擦拭污渍,最后用碘伏溶液直接涂抹脐部(临床已不使用龙胆紫溶液擦拭。另:入院时家属如果已用龙胆紫擦拭脐部,请暂禁用碘伏溶液,待用酒精或2%双氧水完全脱去龙胆紫后再用,因碘伏溶液容易与龙胆紫结合形成一种有害物质,不利于脐部的消毒与杀菌,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4.2.4.6 有静脉输液通道的随时观察溶液是否外渗,及时处理
4.3光疗后的护理:
4.3.1:.停止光疗后,将患儿抱出光疗箱,包好衣被(注意保暖),取下眼罩,(注意眼部护理: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0.9%生理盐水擦洗再用氯霉素眼药水少许滴眼或用红霉素眼膏少许涂抹,记录出箱时间并签名,出箱30分钟后监测体温,并记录签名,体温过低或过高做保暖或散包处理,记录并签名
4.3.2:关开关切断电源,再用1:5碘伏消毒液擦拭温箱内外,温箱置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5注意事项:
5.1:光疗时不宜打粉,保持箱内玻璃面清洁,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5.2:保护人员,操作时需要戴黑眼镜
5.3:光疗前后须查血清胆红素,一般24小时为一疗程,重症者时间可适当延长,宜可用间歇光疗法,光照每日8―12小时,一般连续3―4天6.2静脉输液通道:随时观察溶液是否外渗,及时处理6.2静脉输液通道:随时观察溶液是否外渗,及时处理6.2静脉输液通道:随时观察溶液是否外渗,及时处理
5.4:蓝光灯管使用500h后需更换新灯管
6 辅助治疗及护理:
6.1口服给药: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使疗效更快。
6.1.1:妈咪爱(双歧杆菌制剂),每天2次每次1包,用温开水送服,观察呕吐及大便情况
6.1.2:茵栀黄口服溶液,每天2次每次5ml溶液过冷可适当温热送服,口感不佳,患儿容易抵触,口服时做好防护准备,防止弄湿温箱垫单,可托颈背耐心送服,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及肤色 。
7体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可采用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但光疗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同时便于观察患儿基本情况,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耐心护理,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564-03
Protection Status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Magnolia wufengensis in Wufeng County
SANG Zi-yang1,MA Lü-yi1,CHEN Fa-ju1,ZHANG Ping2,ZHU You-chun3
(1.The Key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China;
3.Forest Enterprise of Wufeng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Wufeng 443400, Hubei, China)
Abstract: Magnolia wufengensis, only about 2000 individuals in the wild, was a new-discovered species of Magnolia in 2004, which was found only in the alpine belts elevating from 1400 m to 2000 m of the west of Wufe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The endangered reasons were analyzed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seeds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population structure status,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beings’ activity, etc. And the protection status was expounded from license protection, closed forest, ex-situ conservation and so on. Then, the high scientific,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s of Magnolia wufengensis was pointed out, and some exploitation strategies and seggestions were mentioned.
Key words: Magnolia wufengensis;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红花玉兰野生类群(Magnolia spp.)是2004年在湖北五峰调查玉兰种质资源时发现的一个类型十分丰富的玉兰类群,先后采集到9~25、32、46 瓣等标本,经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9 瓣红花玉兰在植物分类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已被正式定名为红花玉兰新种(Magnolia wufengensis)[1], 而将与红花玉兰花色相近、花被片数目增多的类群定名为多瓣红花玉兰新变种(Magnolia wufengensis var. multitepala)[2],文章中红花玉兰为二者之统称。该物种是玉兰家族中仅有的花被片内外全红的类型,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1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现状
1.1形态特征
红花玉兰系高大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宽倒卵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比白玉兰叶平展、光滑,叶上面绿色,反面灰白色,有一层白粉,聚合果,圆柱形;种子黄褐色,斜卵形或宽卵形。野生红花玉兰种群花部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包括花型、花被片数目、花被片颜色、花被片形状及其他变异等。花被片为色泽均匀的红色,但其花色类型较丰富,有深红、红与浅红的不同表现;花被片的形状大小变异更多样,有阔倒卵状匙形、匙形与条形;花被片数目变异很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单花花被片数目的表现有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2等,多者可达46瓣,这种花被片数目的变异,存在于不同株间,也存在于同一株内。花期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展叶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果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1.2分布现状及规律
红花玉兰主要分布在五峰西部五峰镇黄粮坪村、长乐坪镇桥坪村、采花乡栗子坪村等地海拔
1 400~2 000 m二高山至高山的山坡上,接近80%的红花玉兰大树生长在次生林中,其次是生长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附近等环境中,其胸径大部分在20~35 cm之间,其中最大一株胸径达106 cm,资源极其有限,总数量不足2 000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分布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3.1℃,年降雨量1 400~
1 700 mm,夏季无炎热,一般气温在24℃ ,湿度较大,冬季无严寒,最低气温在2~4℃,土壤为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这类土壤淋溶淀积性明显,土层较为深厚,层次发育较为明显,pH值5.2~6.8。伴生树种有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银鹊(Tapiscia sinensis Oliv)、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Pojark)、杜鹃(Rhododendron)、荚(Viburnum dialtatum)等。
2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濒危原因及保护现状
2.1濒危原因
大部分研究表明,造成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二是外界各种干扰对物种生存的影响[3,4]。红花玉兰的濒危原因亦可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2.1.1对生境要求严格,地理分布存在一定局限性野外调查发现,红花玉兰分布区域极其有限,仅分布于五峰西部海拔1 400~2 000 m的次生林中,在其周围1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未见自然分布,即使个别植株也是当地居民从高山移栽的野生苗经人工培育而成长起来的大树,可见红花玉兰对水分、温度、光照和土壤等生境要求较为严格,其地理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特有性,这一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红花玉兰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物种空间分布的有效拓展[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2种子难于萌发,自我更新困难红花玉兰成熟种子萌发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休眠沉积催芽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种子成熟后洒落于地表面,一方面易失水而使种子生活力下降,另一方面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遭受霉烂,从而造成种子萌发率极低,自我更新困难,在红花玉兰生长群落中很难找到更新的红花玉兰幼苗
2.1.3种群呈集群状分布,遗传资源脆弱种群大小和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存形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种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效果,而且能体现物种的发展动态[6,7]。对红花玉兰种群结构特征调查表明,红花玉兰种群呈集群分布,各个等级的个体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过小的种群规模和种群分布空间不仅限制了种群的自然更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的遗传多样性[8,9]。调查发现,大部分生境斑块中仅存红花玉兰单株个体,且这些单株树龄较长,一旦该植株死亡,该植株所保有的遗传资源将全部丧失,使红花玉兰对环境的应对能力下降。因此,红花玉兰的种群规模及分布现状表明其遗传资源仍然是十分脆弱的。
2.1.4人为干扰毁坏严重,生境破碎化首先,红花玉兰树干通直,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在20世纪末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由于其材质优良而被大量砍伐,在调查过程中就能看到大量被砍伐而从侧部萌生出来的红花玉兰个体,直接造成红花玉兰个体数量的锐减,由此可见,在红花玉兰种群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的砍伐起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大了红花玉兰种群恢复的难度;其次,红花玉兰树形优美,花色鲜艳,其花蕾、树皮均可入药,是珍贵的绿化观赏和用材树种,是人们直接采摘或采挖的对象,尤其是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流失严重;再者,毁林开荒破坏了红花玉兰的适宜生境,造成红花玉兰种群面积缩小且被分割成不同的生境片段,形成破碎化的生境,从而导致红花玉兰种群结构走向衰退状态。
2.2保护现状
2.2.1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一是成立了红花玉兰保护与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宣传等手段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二是将红花玉兰资源列为县内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资源,禁止以任何形式采挖、毁坏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三是为防止该资源流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求县内所有的玉兰属植物在办理出口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鉴定签字确定不是红花玉兰后方可办理出口手续。
2.2.2实行挂牌保护对全县范围内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中胸径在25 cm以上的原生资源实行挂牌保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采种采枝条以及一切破坏该树的行为,目前共挂牌保护1 000余株,并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
2.2.3封山育林管护为保护红花玉兰居群生境不被进一步破坏,将保护栖息地与保护植株个体并重,对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全县范围内封育总面积800 hm2,适时进行抚育、去杂、疏伐、剪枝整形等,保持其良好生长环境条件,逐渐恢复居群自然更新能力,促进天然更新。
2.2.4迁地保护该资源被发现后,采用嫁接方法将该物种从高海拔地区引种至低海拔平原地区并成功扩繁,实行异地保护,目前在该地嫁接繁育苗木1万余株,并且部分已开花,同时在原产地五峰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林3个,保存植株3万余株。
2.2.5积极申报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对于遗传多样性水平高,野生分布密度大、数量多的居群,如黄粮坪红花玉兰野生群落,当地林业部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报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核心区面积400hm2,目前正在审批中。
虽然在红花玉兰资源保护管理上增添了一些辅助措施,但由于红花玉兰暂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管理法律依据缺乏,管理人员少等,资源保护工作尚未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现有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3.1科研价值
红花玉兰新种及其原生资源分布区的发现对研究木兰属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红花玉兰作为一个新的类群,分布区域有限、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从分布的地理区域看、从花粉的超微构造上看,从花部变异上看,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3.2园林绿化观赏价值
红花玉兰不仅材质优良,是很好的用材树种,而且树形优美、花大艳丽、芬芳袭人,是城市园林绿化和山地景观皆宜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观赏树种开发和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3.3经济价值
当地群众曾把红花玉兰花蕾作为辛夷花蕾,其树皮作为厚朴树皮进行采摘采挖,若红花玉兰的花蕾和树皮的成分分别与辛夷、厚朴一致,说明红花玉兰的花蕾、树皮均可以入药,是很好的药材树种,则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4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4.1 进一步加强红花玉兰资源保护
五峰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建议人大机关对红花玉兰保护进行单独立法,以指导和加强红花玉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尽快将红花玉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让保护管理人员以及林业干警在行使保护管理职责时有法可依。
根据对森林生态系统及物种的生物学、繁殖机制、林学特性、遗传背景等现状与认知程度,确定适宜的保存方式与保存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收集保存利用[10]。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仅对红花玉兰进行就地保护还不能完全维护其生存,这就需要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实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就地或就近引种栽培,建立红花玉兰迁地保护中心,进行集中保护,进一步让其人工引种变为归化植物,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对需要异地保存的树种,主要是生长在房前屋后、公路沿线、半高山等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优良品种,通过播种育苗、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方式培育良种壮苗,建立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林,实行异地保存;对一些生长环境较差且资源量极少的品种如9瓣红花玉兰,需离体保存的,要采集种子、穗条、根、芽、花粉等繁殖材料,送交省或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贮藏库,在特定条件下保存其活力。
4.2积极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驯化和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建立红花玉兰推广技术体系
自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遗传测定与开发》立项以来,虽然在红花玉兰种群生物学研究、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研究、生殖生物学研究、播种育苗研究等方面[11-14]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红花玉兰繁殖技术体系以及引种推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若要开发利用好这一珍稀资源,必须把它作为绿化树种在全国推广,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而推广工作还未展开,推广体系不完善,必须对红花玉兰进行基因资源挖掘、定向选育、引种推广与种质创新研究。
4.2.1开展红花玉兰苗木繁殖技术体系研究突破无性繁殖技术难关,建立整套苗木繁殖技术体系,开展组织培养、体细胞胚发生技术研究,建立红花玉兰再生体系,实现快速繁殖。解决突破扦插生根难、嫁接不亲和性等技术难关,通过播种育苗、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手段,大量繁殖优良品种,推进苗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4.2.2大力培育红花玉兰新品种在种质资源分布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采取高科技措施,筛选出优良品系,建立高级采穗圃,进行无性繁殖,从而不断地推出新品种[15]。
红花玉兰作为一个新的类群,类型多样,花瓣、花色、花形复杂,品种繁多,种间杂交可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应积极开展红花玉兰种间及种内杂交育种工作,充分发挥杂种优势,进而培育优良无性系。需要进一步进行选优,单系采种,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繁殖手段大量培育成品种,选育一批生长迅速、花形好、适应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在不同地区推广。对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要申请新品种认定、登录,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与统一命名,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3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驯化及抗性筛选研究进行红花玉兰不同品种的苗木多性状选择指标观测与比较,研究苗木生长、适应性及抗逆性(如抗旱、抗寒及耐瘠薄能力),特别是红花玉兰对各种生态因子的极端耐性进行研究评价,进行区域化推广试验,提出红花玉兰的适宜引种推广区域和条件,筛选出适于不同地区城市绿化的红花玉兰优良品种,并在不同区域推广应用。
4.3合理开发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
由于红花玉兰为五峰特有,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赏和药用价值,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意义十分重大,市场前景广阔,必须率先做好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4.3.1以商品苗为主体的苗木资源开发随着研究、推广的深入,在观赏栽培方面种苗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且供不应求,做好红花玉兰商品苗的开发,是解决红花玉兰供应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坚持以种为本,把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作为合理利用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来抓。积极争取种苗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监督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红花玉兰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种苗基础性工作的投入,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苗木生产供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4.3.2以城市绿化树种为主体的观赏资源开发红花玉兰树形优美、枝叶茂密、花艳色香、果实奇特,鲜红夺目,为城市园林绿化和山地景观树种。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可在植物园、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居住环境区等绿地广泛种植,在保护资源、丰富园林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应重点选择树冠开阔、树干通直、花色艳丽的品种培育大苗,满足绿化观赏的景观需求。
4.3.3以药用经济林为主体的药用资源开发红花玉兰药用价值较高,建立红花玉兰药用经济林,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一条有效途径;与当地天保造林、退耕还林、长防林造林、四旁植树、城镇绿化、庭院经济等工程相结合,增加红花玉兰造林绿化比例,充分发挥红花玉兰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履一,王罗荣, 贺随超, 等. 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英文)[J]. 植物研究,2006,26(1):5-8.
[2] 马履一,王罗荣,贺随超,等. 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变种(英文)[J]. 植物研究,2006,26(5):516-519.
[3] 岳春雷,江洪,魏伟,等. 短柄五加濒危趋势和致濒因素的初步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1):24-27.
[4] SUN W B, ZHOU Y, HAN C Y, et al.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Fagaceae)[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6,15:1303-1318.
[5] 费永俊,雷泽湘,余昌均,等.中国红豆杉属植物的濒危原因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自然资源,1997(5):59-63.
[6] 王峥峰,安树青,朱学雷,等.热带森林乔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研究方法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1998,9(6):575-580.
[7] GEORGE A K,WALKER K F,LEWIS M M. Population status of eucalypt trees on the River Murry floodplin,South Austrian[J]. River Researchand Application,2005,21:271-282.
[8] 陈小勇.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及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2000,20(5):884-892.
[9] OOSTERMEIJER J G B,LUIJTEN S H,DEN NIJS J C M. Integrating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approaches in plant conservation[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3,113:389-398.
[10] 张双进,汪有奎,杨全生,等.祁连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7,32(1):62-65.
[11] 贺随超,马履一.红花玉兰与玉兰亚属几个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植物研究,2008,28(3):288-292.
[12] 芮飞燕,马履一,彭祚登,等.红花玉兰等5个玉兰种花粉形态观察及分类学意义[J].植物研究,2007,27(4):393-397.
[13] 贺随超, 马履一, 陈发菊. 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421-2428.
[14] 王罗荣,马履一,王希群,等.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42-246.
[15] 肖盛华,王国平.加强红木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1999,26(3):45-48.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 目的 观察和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寻常痤疮患者行LED红蓝光照射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将1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LED红蓝光照射治疗8次,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LED红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综合护理干预;面部痤疮;LED红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67-03
[作者简介] 王琳(1976-),女,本科,湖南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 临床护理。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发病率高达85%以上,严重者可以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心理、社交均造成一定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LED红蓝光治疗痤疮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2]。为观察和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寻常痤疮患者行LED红蓝光照射治疗中临床疗效,该科门诊自2012年1—12月对50例寻常痤疮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提高LED红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该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目前常用的Pillsbury分类法I~III级寻常痤疮诊断标准。皮损主要为颜面部散在分布的黑头或白色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4~32岁,平均21.5岁,病程4个月~16年;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4~33岁,平均20.3岁,病程3个月~13年。排除标准:①近6个月使用过维A酸类药物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有皮肤癌倾向者;④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⑤有光敏性皮肤病患者。所有患者在评价前2个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LED红蓝光照射照射辅助治疗8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播放视频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1治疗前护理
1.2.1.1详细说明要注意的事项 在治疗前,要向患者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一直紧闭双眼,避免眼睛受到损伤;进行光疗前患者有无服用光敏性药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平卧在床,调整好之后,不可以随意调整;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一般是20 min,照射2次/周,1个疗程包括8次[3]。
1.2.1.2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卫生 LED红蓝光照射(型号KN-7000A)辅助治疗之前,为了提高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的效果,需对患者的面部皮肤进行清洁,从而保持面部皮肤卫生清洁,此外,根据患者的情况,用针头帮助患者清理面部的粉刺,尽量缩小黑头或白头粉刺、脓包、皮疹角质层的覆盖面积,如果患者是重度的脓包型皮损,为了避免扩散炎性反应,不需要做任何清理。告诉患者来进行光疗前不要涂用任何化妆品。
1.2.1.3患者心理的护理 由于面部痤疮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所以面部痤疮患者一般都会在患病期间有自卑感,伴有程度不同的焦虑,不愿与人交往,拒绝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对自己的容貌感到不满意,希望自己的外貌尽快得到改善。所以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注意言语上的措词,用轻松的语气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对治疗不可预见性的焦虑和恐惧。回答患者的问题时,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对于皮损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鼓励他坚持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念,恢复容貌[4]。
1.2.1.4 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治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患者的眼睛免受伤害,因为LED红蓝光输出的光功率密度都在2.5~25 mW/cm2,红光是一种很刺眼的肉眼可见光,蓝光是比较柔和的肉眼可见光,两者都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给患者带上专业的防护眼罩。但是厂家配套的防护眼罩并不能完全阻挡红蓝光的联合照射,避光效果不好,还是会损害患者的眼睛。可采用厚毛巾裁剪成眼罩的样式,在厂家配套的防护眼罩上再缝制两层,双层保护患者的眼睛,尽量减少患者的眼睛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将治疗室安排在医护人员办公室附近,以利于观察患者情况。
1.2.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1.2.2.1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 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①对于以下患者,避免使用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避免发生意外:光敏患者、不能平卧的心肺疾病患者、孕妇等;②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如有明显的灼痛感、皮肤出现红斑等情况,异常情况严重的患者要立即停止治疗;③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干燥或者有瘙痒的情况,要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5]。
1.2.2.2治疗过程中确保操作规范 ①将治疗仪的高度调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照射板应该在患者面部上方10 cm处放置,确保治疗仪器照射的面积可以全部覆盖患者面部的皮肤;②治疗的参数要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来确定,不能大众化;③治疗过程中,定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觉,若有严重的不适,应该立即停止治疗,重新设置治疗的参数[6];④嘱咐患者在光疗过程中不要随意摆动头部的位置。
1.2.3治疗后的护理
1.2.3.1保持心情平稳 患者应该时刻保持愉快、开朗、乐观、平稳的心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2.3.2生活要有规律 患者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以后一定时间内出现过度疲劳或者熬夜的现象,同时患者每天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
1.2.3.3良好的饮食习惯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以后一定时间内,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和水果、蔬菜,远离刺激性、辛辣的食物和咖啡、甜品、油腻食物,尤其是要避免浓茶和烟酒等[7]。
1.2.3.4患者面部要卫生 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以后一定时间内,不要使用化妆品或者劣质护肤品,避免造成面部的油脂分泌太多,从而堵塞毛孔;②为了避免引发感染、扩散感染、脓疮破溃吸收以后形成的色素沉着和瘢痕,影响患者的美观,不能挤压、用手触摸患者的面部;③不能用热水烫洗,不能用手挠抓面部,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使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8]。
1.2.3.5患者要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电离辐射能导致皮脂腺的异常分泌,不利于病情的改善和恢复。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的百分率来判断治疗的疗效。减少率=(治疗前炎性皮损数-治疗后炎性皮损数)/治疗前炎性皮损数×100%;无效: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20%;好转: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20%~59%;显效: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60%~89%;痊愈: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90%。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估[9]。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对数据件进行分析,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8.0%,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3,P<0.05),见表1。
3 讨论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慢性,易复发,发生原因较复杂,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皮脂分泌过度、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及炎症反应等。目前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主要使用抗生素、维A酸、雌孕激素等药物进行系统治疗。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各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产生,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成为治疗痤疮的新趋势。
目前光学疗法为皮肤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应用波长为(415±5)nm的蓝光与(633±6)nm的红光结合治疗痤疮,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机制为蓝光能量有效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上,使痤疮丙酸杆菌內源生成的光敏剂卟啉被415 nm的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单态氧能迅速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蓝光还可以通过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分子的流入和改变细胞内pH值杀灭细菌。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在对寻常痤疮患者进行LED红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中,治疗前做好治疗的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治疗过程中,保护好患者的眼睛,操作要规范,治疗以后要督促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充足的睡眠等。该次研究选取100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8.0%,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将治疗效果最大化。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采用LED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面部痤疮患者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6.5%[10],与该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充分证明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面部痤疮患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该文认为红光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能刺激细胞,特别是纤维细胞增生,对组织起修复作用,并通过调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使胶原再生从而改善肤质,减少瘢痕的形成。从两次研究数据中仍可看出,数值存在差异,故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研究人数存在差异,针对该问题应在此研究基础上继续增加研究案例,另一方面可能是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巧,进而保证所获取数据的准确性。
[
参考文献]
[1] Dunn LK,O’Neil JL,Feldman SR.Acne in adolescents:quality of life,self-esteem,mood,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J].Dermatol online J,2011,17(1):1.
[2] 栾玉敏,杨奇娇,陈利远.中西医结合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29-1030.
[3] 朱金鸽,徐丽华,候严珂.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85-86.
[4] 吕君梁.论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J].健康必读,2013,12(1中旬刊):184-185.
[5] 陈丽梅,吴近芳,周媛媛,等.高频美容仪联合微晶磨面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56-1557.
[6] 吴振全.应用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炎症性囊肿性痤疮的临床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14):2682-2683.
[7] 袁伟,贾常莎.姜黄消痤搽剂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3):217-218.
[8] 张昆梅,周宇晗,汪春惠,等.消痤面膜联合LED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3,34(1):76-77.
[9] 葛新红,焦亚宁,张秀娟,等.夫西地酸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200例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9):565-566.
[10] 张璇君,李春香,杨洁.综合护理干预在面部痤疮患者蕴耘阅红蓝光照射辅助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39-40.
(收稿日期: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