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北会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查询时间
2018下半年河北会考成绩查询入口已于1月30日正式开通,河北会考成绩由河北会考网信息平台负责公布,网址:www2.hebhk.com/xkcf.asp
查询方式
2018下半年河北会考考生可以通过河北学考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系统(www2.hebhk.com/xkcf.asp)输入会考考籍号、考生身份证号、验证码、点击查询即可获取成绩信息。
温馨提示
1、请输入正确的证件号,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查看结果!
2、考生如有疑问,请到河北会考网咨询!
3、网上查询的人数很多,请耐心等候。
统一入口
提示:在网吧等公共场所查询完成后,请及时关闭浏览器窗口,以免你的个人信息泄露!
2018下半年河北会考成绩查询入口开通 点击进入
各地入口
考试时间
重庆江北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定于 2019年12月28-29日举行。
选考科目
本次考试开考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个科目。
系统根据课程计划和考试安排,对普通高中2018级的学生采用默认选考科目组合(需同时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六科)。
关键词:外汇储备 贸易顺差 可持续发展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外汇储备多,是国家实力强的象征。但是,外汇储备规模绝非越高越好。外汇储备持续攀高反映了国内经济的失衡发展,蕴藏着各种经济风险。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金融风险。但由于国内社会长期忽视利益分配问题,我国实际上创造了权贵资本主义疯狂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使整个经济体虚脱而内需不足,难以深化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高额外汇储备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各方在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外汇储备风险和收益、管理及使用等问题上展开广泛讨论,并引发对贸易增长方式、外资政策和外汇管理机制等的思考。所以巨额外汇如何适应国情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额外汇储备为何积累之原因解析
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和地位的物质基础从贸易企业性质来看,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近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了一些国际热钱的流人,而过度迅速的外汇积累是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
第一,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改变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改变出口导向政策,进行进出口优惠政策清理,使之合理化,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金融风险。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曾使我国免受金融危机的风险冲击。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外汇储备多多益善的结论。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第二,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稳定汇率,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稳定一国汇率水平。但是过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会增加一国的汇率升值压力。由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改变了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均衡供求关系,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内地。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三,可影响可持续发展。如果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改变了货币供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并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三、关于巨额外汇该如何兴利除弊
1,调整利用外资政策,限制加工贸易外商投资
调节外资投向,对外资投向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要开征外资投资方向调节税:要适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或禁止外资参股、控股或收购我国非竞争性领域、战略性行业和企业。在扩大国内消费提高国民福利的同时,减少出口,减少外汇储备增加。考虑到我国社保基金的巨大资金缺口及其支付更多的是在未来,可将适量外汇储备划入社保基金,由央行和社保组织签订协议,平时外汇的境外使用权和投资收益归社保组织拥有。当国家金融发生紧急状况急需外汇时,央行有权以一定的形式换回社保组织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外汇。所以目前可以通过采取鼓励合资企业向国内银行借款,在国内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形式获得融资。减少外国直接投资中的资金流入规模,但也不会影响中国引进外国技术。
2,取消或降低部分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
要逐步缩小出口退税范围和降低其税率,对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产品出口,不仅要取消出口退税。还要开征出口资源补偿税;进一步剖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深层原因在于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学中有一个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一投资=出口一进口。由于储蓄加上消费构成收入,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消费率的不断下滑,储蓄率不断攀升。根据恒等式,当储蓄率超过投资率时,出口必然会大于进口,从而形成贸易顺差,引发国际收支失衡。所以大幅增长的贸易顺差使调整出口退税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取消或降低部分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无疑是平衡这几者关系的重要选择。
3,让人民币适度升值、改善人民币汇率体制
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征文活动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们走访调查了我镇石龙、晓墅、梅溪等一些村,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
经过最近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从1992年6月至2005年1月,全镇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1934亩,主要涉及石龙、晓墅、梅溪等三个村,人均耕地均在1亩以下;被征地劳动力人口为5248人,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16%,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有1240人,占23.6%,20—40岁的有1651人,占31.4%,40—60岁的有1827人,占34.8%,60岁以上有530人,占10.1%;216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社会保险,占被征地农民的4.1%;被征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二)被征地劳动力就业现状
通过走访调查,据统计被征地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的892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7.1%,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务工310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64.7%,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87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6.6%,无业的386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7.4%。被征地村中,从村集体经济、村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出现:一、村企业效益比较好的村,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如石龙村依托广隆五金工业城安置本村750名被征地农民,占全村劳动力的41.6%;二、部分无村企业或村企业少,效益又不佳的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大,如晓墅村、华光村。
(三)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及生活保障情况
近几年来,我镇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始终考虑到拆迁户是弱势群体,千方百计减少被征地农民损失,切实确保将安置补助、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房屋拆迁补偿费和过渡安置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在拆迁安置中尤其注重贫困户的拆迁工作,在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同时,依据补偿标准,适当合理的增补补偿费。如针对梅晓大道用地拆迁房屋,涉及部分困难户的安置问题时,镇、村共同协调解决其安置费用,尽力满足要求。在安置方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石龙村、华光村为被征地农民统一规划安置小区,并配套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既节约土地,又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被征地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加社会保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认为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
(二)社会保险执行滞后,且开展难度大。目前,作为县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处在试行阶段,只是刚刚起步,我镇也仅在调查摸底过程中,要解决全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任重道远。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一是村民对补助对象的条件、要求持有不同意见。依据保障制度执行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被征地农户享受不到生活保障。二是各村经济发展不一样,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定困难。根据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顾虑集体难以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个体存在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也影响社会保险的参与率。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乎参不参加保险,甚至不愿参加。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学,无力参加保险,会造成两级分化的问题。上述问题,在调查摸底中已反映出当前社会保障要开展得富有成效有一定难度。
(三)就业安置困难。从我镇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被征地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被征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被征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三、对策建议
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充分认识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镇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所难免,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出现。虽然,这个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将会影响到我镇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本着不让为城镇建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被征地农民吃亏、不让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镇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倾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让被征地农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直接进入城镇居民的低保体系。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医疗缴费、村集体扶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住院大病统筹为主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防止被征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即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块,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积累中拿出一块,被征地农民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抵扣一块。根据我镇被征地农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设立不同的参保档次,让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进行选择,不搞“一刀切”。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并轨,以建立起全镇统一、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尽力妥善做好就业安置,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安居乐业。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被征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被征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快市场建设,吸收更多的被征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并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二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积极探索创立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鼓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三是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并建立使用被征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工业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的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同时,要求重点和成长型企业,招收本地工人必须占有一定比例,对就业安置做得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否则,取消重点扶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四是健全完善二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镇、村二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总之,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步伐。
一、国际收支的高额顺差产生的不利影响
(1)产生高额的投资收益逆差。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从1993年开始(1998年除外)就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我国的对外投资多以储备资产的形式而少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存在。这些储备资产大部分以各类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与直接投资相比,收益率低。相反,金融账户的外汇流入,代表的是我国的对外债务,其占比最大的是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高。我国在以低回报形式向国外输出资本的同时,以高代价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从而导致了高额的投资收益逆差。
(2)“超国民待遇”使境内资本境外注册后回流境内。在国内资金和外汇资金不足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是必然的选择,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项目顺差的意义尤其重大。但是,外国投资的净流入,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其流入越多,就意味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收益项目的逆差将越来越大。外国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除了因为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能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我国对外资在税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种“超国民待遇”。而且,这种政策诱使国内相当多的资本境外注册,境内投资。
(3)外资压缩国内企业的投资空间,并诱发金融不稳定。目前,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在我们努力吸引外资流入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却出现了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外资的利用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排挤效应。国外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企业的投资空间,也使国内金融机构难以找到收益良好的投资点,从而在实际中形成了外资对内资的“排挤效应”而非“互补效应”。再者,如果流入的外资中包含大量游资,则更会对一国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4)外资未能有效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贸易顺差对于中国未必是好事,因为贸易顺差赚回来的是美元,是增加外汇储备,从资源的角度讲,可能是一种浪费。当然适当的贸易顺差,一方面能够很快地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口补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将其转换为生产能力,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当前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项目综合监管,是指国家通过法规和有关政策及相应的方法,对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下出入境投资、外债业务、贸易信贷登记管理业务等的管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资流入管制趋松,使得外商直接投资(FDI)逐步增大。相反,我国长期对资本流出实行严格的管制,外资“进来容易出去难”的局面存在。近年来,资本流出管制有所放宽,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宽进严出”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过渡到“均衡管理”的模式中来。
(一)多种方式实现境外融资。在国内信贷政策收紧、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等情况下,跨境融资的渠道和方式被广泛、充分地挖掘和运用。一是预收货款。以预收货款形式汇入借款,较长时期后,以价格让利的出口货物偿还借款本金及收益的贸易信贷方式。同时,由于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对预收货款余额大、注销率低的企业无限制措施,使企业通过预收货款渠道持续地流入资金。二是延期付款。将本该汇出的进口付汇资金滞留境内,境内企业以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及进口佣金形式向对方支付借款费用。三是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境内机构在实践中有对外进行人民币融资的冲动。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不存在结汇环节,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意使用,在当前境内银行信贷规模趋紧的背景下,部分银行利用其与境外分支行的融资协议为进出口贸易商提供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受到境内企业的青睐,业务量大幅增长。上述业务既突破了境内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又使得中资企业规避了借用短期外债的管理政策,大大降低了政策管理的有效性。
(二)外商投资“壳企业”现象依然存在。日常业务中发现,无固定厂房、无固定人员、无业务运营的典型的“壳公司”依然存在,该类公司成立后从境外注入的资本金往往有两个去向:一是设立后短期内即办理注销登记及资金汇出手续,而并没有在实际利用中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有悖于利用外资的初衷。二是将资本金结汇后辗转划入内资关联企业或流入股市。这部分资金以直接投资的名义流入,后续资金运作包括获利后的撤出操作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外商直接投资真实性监管和后续监管的难度。
(三)境外资金间接进入限制性领域。为抑制不断升温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实践证明效果有限。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境内融资受阻的情况下纷纷加大了境外融资力度,外资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房地产领域,最常用的两种规避政策方式:一是以咨询管理、市政建设等行业掩盖行房地产开发之实。二是以关联方借款方式间接流入房地产领域。境外资金间接流入房地产领域,变相获取地产、房产价格上涨收益,具有投机套取高额收益的“热钱”特性,同时,还会增加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供给,助推房价上涨,抵消新出台房地产管理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股权转让相关交易背景真实性难以辨别。目前,国家对股权转让价格的计价依据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对于溢价或折价交易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措施。外汇局在受理股权转让业务时,时常遇到针对中、外双方的溢价转让情形,溢价转让的受体可能会因外汇收支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境内资金短缺时的中方溢价转让和资金流出意愿强烈时的外方溢价转让。此外,由于对股权转让款交割期限没有限制,还发现中方收购外方股权后将股权转让款滞留境内作为融资款供企业使用的情况。此类资金汇出的时点和规模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又成为异常资金进出的便利通道。
三、对资本项目综合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监控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缺失的对外担保、对外债权和资本市场等业务的电子化系统及配套管理政策,充分涵盖业务办理和统计监测两大内容,采取市场化与行政化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手段,弥补缺失的数据要素,提升数据采集的频率和质量;对已有系统的功能进行挖掘,强化数据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度,提高对异常资金跨境流动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二)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由于行为监管难以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的信息,因此要提高监管的效率,就应便利交易主体开展业务,将风险较小、易于后台监控的业务尽可能放到银行办理,严格事前监管及事后管理。充分发挥资本项目非现场监管数据平台的运用,扩大非现场监管效能。
(三)完善违规惩处机制。重视核查,加大检查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本部门核查与多部门联合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应依法查处,提高交易主体违规的成本。及时发现企业在当前管理政策监管下的投机行为,严厉打击其掩盖资金真实去向的行为。
(四)理性对待外资的流入,全面防范风险。我国在引进外资时应将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重规模轻效益、重流入轻流出的思想产生,同时引入公平竞争原则,防止外商只享受优惠政策、不含管理和技术成分的投资行为,此外还应从源头上防止国内外逃的资本以外资的形式回流到国内享受优惠待遇。
防止“热钱”入侵,大量短期投机性资金的流入,势必影响国内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应全面防控风险。
(五)在政策上放宽资本流出,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加快资本流出的步伐,加大资本流出的总量,在引入外资的同时,积极引导本国资本的输出。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鼓励本国资本参与国际竞争。
首先,在国际化竞争中,由于反倾销等的打击,中国企业将更多的对外贸易转化为对外直接投资,境外投资将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分解到世界各地进行生产,使国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将中国产品带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其次,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拓宽资本流出渠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提高本国的资本收益率。
最后,疏通资本项目输出渠道,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短贷长借”;中方收购外方股权对价款滞留境内;外方资本项下收益滞留境内;跨国公司或关联企业跨境贸易信贷项下预收和延付等业务进行清理,施以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资本项目国际收支保持长期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内外经济平衡中存在的矛盾[J]..国际经贸探索.2007(07).
[2]. 我国应对QE2的最佳选择是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J].中国外汇.
[3]. 中国外贸“减顺差”的任务和宏观调控的空间[J].中国经贸.2008(01).
[4]. 沈丹阳.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的必要选择[J].中国经贸.2007(04).
[5]沈谦.沈谦基于资本监管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J].金融论坛,2010,(8).
[6]吕博.“减顺差”引发的政策调控猜想[J].时代经贸,2007,(8).
[7]金永军.资本监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
[8]梁京华.资本项目非现场监管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2007,(1).
[9]胡乃武,王春芳.资本项目放开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调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2002,(4).
[10]吕博.中国外贸“减顺差”的任务和宏观调控的空间[J].中国经贸,2008,(1).
[11]蒋海,刘少波.银行资本监管理论及其新进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3,(5).
[12]张宗新.经济转型期融资制度绩效的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02,(10).
[13]杨瑞萍,上官红萍,杨清珍.现行资本项目外汇监管机制探讨[J].华北金融,2003,(10).
[14]戴金平等.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J].经济学(季刊),2008,(2).
调研组组长:李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