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新课程

物理新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新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新课程

物理新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物理知识的获取和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高中物理的内容编排做了重大调整及要求的侧重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一)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将目前普遍存在的题海战术、机械的训练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为启发和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改革教学,在学校方面为实现高中课程的基础化、多样化和选择性提供经验,也为同学们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舒适的环境。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传统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强调知识的重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偏重于死记硬背。而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引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建设新的学习模式,是新的时期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学习类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面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重点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上反映出教师已经从开始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教师们正在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一线教师和领导心中,并构建全新的价值体系。

(三)差异化教学的体现

差异化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差异化教学在高中物理课本内容的安排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中物理课本包括五个选修模块,理科生要求两个必选三个自选,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教学的重点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为每一个同学自身潜能都得到最大发展,新课标中已将差异性的教学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思路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人类活动等,要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课程,从物理课程走向社会”的思想。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与体验活动,物理课堂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中心,是师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场所。为了强调物理学习的研究性,学校要重视物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高中物理采取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有:老师为学生展示人类进行物理探究的历史过程;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物理学科研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研究。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作用,将物理课程交给老师与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师生提供可自主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空间。

(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以及科技发展等相互联系,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融合、渗透,将社会科技与文化科学的发展趋势反映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拓宽知识面。

三、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模式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具备广泛的文理素养,丰富的物理探究活动经历,对物理课程、教学、学习的深刻理解以及相应的物理教育智慧。新课程改革中,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有自身的缺陷,也为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不能一味强调师范性,也不能一味追求学术性,要找出适当的平衡点。

(一)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之间要实现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物理教师教育,就要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理选修课程供他们进行自由选择,同时规定选择课程的基本学分,要求学生达到规定学分;要对物理系学生的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物理教学的研究训练内容以及物理教学的技能训练内容进行最低限度的规定;要对物理系最基本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物理学最低限度的专业训练内容进行规定。

物理新课程范文第2篇

1.过去的教科书只是知识的载体,而物理课程标准已明确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程标准,新教科书全面落实了多方面的目标,将三点密切结合,例如:教科书精心设计一些学习探究活动;既注重教科书的文字系统,又重视图像系统和作业、实践系统【如每章节后的实践活动】;注意教学材料的教育功能【如科学之旅中的名人名言】;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注意物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 本书中每个章节都有体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

2.新课程的物理教科书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和情景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之中,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形式等多方面为实施科学探究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过去的理科教材多数局限于科学内容的叙述,而新教材更像一本经过节选的学术著作,改变过去 《板着面孔说话》的局面,而把科学探究作为主题编入其中。

在各章节科学探究素材的选择上、在展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物理知识,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有趣、简单、循序渐进、力求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点播和指导,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里没有以说教式的口吻要学生干什么或不干什么,而是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的方法。

3.教科书注重图文并茂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理解学习的内容,视觉对青少年的刺激作用约占各种感官刺激的百分之七十,教科书有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照片、表格来呈现,,这样使学生一目了然,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一节中,有遥控器和自行车尾灯两个实例,采用图片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接受。而有些内容用文字叙述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而用图片更加直观、易懂。例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再将匀速直线运动时,过去教学使用严格的概念叙述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觉得抽象、繁琐。而新教科书当中采用“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上能感受到甲图始终快慢不变就是匀速,而乙图即为变速。我在上这一节课时,让学生直接观察“频闪照片”,不用讲解,学生自己就能定义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理探究的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等三个方面。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1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颜色》一节中,课前先放一段光盘,灯光闪烁,创设一个情境,然后提问:“关于光,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就会提出各种问题,例如“想知道它是什么颜色?传播有多快?是直线传播还是曲线传播?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等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桌上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

再如,讲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串联和并联》之前,先打出投影片,一个城市夜晚灯光闪烁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问:“看了这个投影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提问:“这些灯为什么会闪烁?这些灯是如何连接的?”等等,自然就过渡到本节课研究主题上。

4.2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内容、实验的结果。死背硬记,就能得高分,而在新课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一定要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切身的体验,才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再讲《平面镜成像》一节时,让学生亲手去做、亲自去探究、体验实验的过程,自己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完整,不同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补充,以求完善。

4.3加强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物理学习要密切联系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教材中的图片注重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而老师在讲授每一节内容时,要注重渗透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再讲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测量》时,我进行了下面一些教学活动。

4.3.1估测教室窗户上一块玻璃的长和宽。

4.3.2测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度,计算它们的高度差。你坐在椅子上舒服吗?能对课桌和椅子的高度调节提出什么建议吗?

4.3.3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那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物理新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高效提问 有效讨论 实效探究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显的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高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效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1.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层次问题

物理课程的内容较多,涉及各个方面。可以从日常现象、实验现象和资料中介绍的想象中提出问题。如将冷水浇在盛有热水的烧瓶底部,发现热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又如在学习温度计一节时,当主要内容结束后,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他用途?(2)温度计可否做成其他形状?(3)温度计内的液体为什么不用水来代替?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本节的课本内容,而是多方位的对知识进行思考,更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根据学生反应恰当运用提问技巧

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了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启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帮助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如在进行电路设计时,怎样利用一个电流表和已知电阻测出未知电阻,学生经常会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就要从欧姆定律测电阻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电阻来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并不充分,教师还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另外,在教学中要采取转移的方式,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使所有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活动。

高效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有效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能够引发富有意义的个人交往和学习,这种学习可能是内容上的,也可能是技能、态度和方法上的。

1.分演角色讨论,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讨论不是通常的教师在课堂里要求学生读几页书,然后采取问答形式进行的简单交流。真正的讨论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参与,达到相互的思想交流。课堂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在和谐开放的气氛下,每个讨论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也享有不同的权利。小组中有的成员积极地提供信息,介绍资料,寻找观点,对观点、信息或解释或分析论证,或综合概括:有的成员承担管理的任务,对小组进行管理,控制小组的讨论过程,促使讨论的参与者紧密配合以保证讨论卓有成效。要提防课堂出现死角,达到全员讨论的目的。

2.开展专题讨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专题讨论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电磁波的应用时,由于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达到,会失去让学生领悟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所起的重要的推动作用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电磁波的应用方面的问题,然后将此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上网查寻、阅读有关书籍或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建立信息卡。教师可以举办以“电磁波的大量使用有害还是有利?”为课题的辩论会,或以“移动通信,你了解吗?”为课题的畅想交流会。通过精心设计、安排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讨论,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卷入教学活动;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论运用与实际的实践机会,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协作能力。

三、实效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必须做实验,做实验是为了学物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逐渐培养探索未来的能力。

1.精心设计环节,优化探究过程

从教学过程来看,物理实验的究过程都必须精心设计,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自由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石头和羽毛,观察下落的快慢来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是不是物体越重,下落一定快?通过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对此学生会做出种种假设。教师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质量相同的纸片和纸团,大小石片、牛顿管等等,设计出各种方案,有将纸片、金属片同时释放,也有将纸片和纸团同时释放,还有将大小石块绑在一起同时释放的。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获的了丰富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并利用牛顿管演示真空中铁片与羽毛一起下落的现象。最后教师可对本次活动给出激励性评价。

实验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经验有时可能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

2.合理运用探究,体现课程价值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价值。学生通过探究,可以逐步获得六种能力,即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优秀的科学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必须明确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边性。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由于创造活动的特点,教师要随机应变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发散控制。另外,教师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有的探究一节课来不及完成,就需要用两节课的时间;有的探究需要分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分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接受水平不同,在设计探究过程时控制深度和广度。总之,教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努力使探究获得成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个性,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物理新课程范文第4篇

全面启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程理念不断地被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从教学质量年、教学管理年到教学效益年等措施的制订,从学洋思模式、学杜郎口模式到教学高效模式的实施,都是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知识与技能,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但是,目前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低效的教学行为,例:教师费了很长时间的精心备课,由于忽略了备学情,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当堂完成等。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大家谈谈如何走出物理课堂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对策。

一、常用简单的问题替代教学过程

在新课改中。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探究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很强,如何提问是关键,但不恰当的提问根本就无法做到学生思维的启迪、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很多根本就没有思维力度的“对吗?是吗?好吗?”等小问题;“你的看法如何?这种题型的思考”等大而空洞的问题。老师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的次数过多――这反映了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无效、低效,要么搞得课堂活跃,但缺少深度,要么课堂很生硬,空空而谈。形如嚼蜡。对新课的提问,一般用承上启下的问题设置。也可以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然后提问、思考。比如:我们在进行“变速直线运动”这节新课的时候。教师复习直线运动,提问: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所有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引起这样的思考,然后做实验,很自然地就引入新课。

二、例题的随意选择,拓展练习脱离学情

教学模式中的精讲一般都以知识点和例题的形式出现。内容的巩固需要一定的例题加以辅助,再通过一系列的拓展,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例题的选择以及拓展,教师完全是为了凑题,为了更多的讲解,出现了好多不必要出现的例题,比如讲解第一章“加速度”这节时,都用到了第二章匀变速运动的相关知识,一提而过,起不到作用,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例题的选择,应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还要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点拨,精讲点拨到位但不能越位,要把握好度。讲题时老师读题快,学生还没深入地了解题意,老师就开始进行讲解――这是教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不了解而导致的无效、低效教学。

三、物理知识的直接给出,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对于探究的课堂,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或者用探究实验得到的知识点。教师要为学生的互动探究提供方法指导,营造质疑、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把知识点得出的过程适当地展现给学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不能以一两句话就交给了学生。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I课本中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课程的安排是在牛顿第二定律之前教授的,教参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实质,有的教师提前上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而后的探究,是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失去了探究的实质性内容。再者是历史物理学家认识某一规律时的活动过程、思维过程,这些得把当时的情景重现,让学生体会其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的认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强化相关的知识点,物理必修I中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选修3-1中“库伦定律”“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等章节,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想象能力,还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实现课堂的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化,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不能被原有的习惯所操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以教师总结提升日常教学中的有效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教学习惯。

物理新课程范文第5篇

高中新课改给物理教师胜任物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挑战。其一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其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三是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其四是评价方式的更新。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一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二是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借助已有课改经验,实施当地的课改;三是勇于实践,不仅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而且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实验室,引向科学探究;四是不断探索评价模式,把过去单纯的分数评价逐步转化为对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载体,把过程和方法作为手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体验作为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家长、社会等的评价意见。总之,把评价的方法、范围和手段尽可能地综合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模块教学、探究性学习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们在讨论中对模块教学、探究性学习讨论的非常热烈。他们认为新课程的模块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实施模块教学有利于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和发展;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有些老师提出了疑问:新课程改革增强了探索性学习,这样势必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更多的是通过实验自己来总结得到结论,那么这样肯定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有些基本的内容无法按计划完成;还有老师担心把学生全放开了,学生会不会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中又该做些什么等等。是的,新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怎么样的?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呢?我通过这次新课程培训,收获很大。我认为,新课改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创新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以下三个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教”的教师。这个“促进者”的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的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1.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必须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教育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新课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激疑善问,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批判。

3.做解决问题的参与人。新课程强调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过程。学生可以打断教师提问,也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不要怕学生问倒,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懂和不够,在实践中,真正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

三、由居高临下的“知识垄断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研究”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在“课改”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角色的变化。为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对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旧观念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师的授课不再是权威的理论,教师更不是理论的权威,而要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同他们一道研究,一起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决改掉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的那种陈规陋习,创设生动活泼、争议探索的教学氛围,重能力、轻知识,重过程、轻结果,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养。

而针对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来说,物理课程的教学更是发生了很多的转变。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提高科学探究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也是《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目前物理教学十分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