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本岛屿

日本岛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本岛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本岛屿

日本岛屿范文第1篇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土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日本岛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日语;日本文化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手段,学习语言目的在于在实际中运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 更要重视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民族特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如果不深刻理解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就很难用该语言正确的表达思想、顺利的交流,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日语同样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特征。日语基础教学不仅是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更应传授学生符合日语言语习惯和日本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方法,尤其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要素,更有其必要性。

一、 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化要素导入的必要性

首先,日语的表达特点,决定了日本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省略和委婉是日语表达特点之一。日本人在不言而喻的或是容易引起对方情绪不安或伤害对方感情的事情,一般会采取省略或是委婉、暧昧的表达方式。通过以心传心的默契,非形式语言的余味和余情来相互理解和共识。例如 “ちょっと…、けど…、ようだ、らしい”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日本人不主张自我、顾及对方处境、做事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和言语习惯。这与中国人强调自我、言语率直、注重言语内容的思维恰好相反。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这种心理文化,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会产生很多困惑,交流不畅。

另外敬语的规范使用是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日本人通过使用自谦语、尊敬语、郑重语等敬语方式,把内外、上下、远近的人际关系表达的淋漓极致。因为在日本社会中,非常注重内外有别、等级观念和论资排辈。在平时接人待物等人际交往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各自的年龄、身份、地位和分属集团等,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统一。例如:下课时,中国学生对日本老师说“ご苦さまでした”,日本老师可能会听而不快。这些由于使用错了敬语而造成的障碍。

其次,从目前日语的教学现状来看,有必要导入日本文化内容。

纵观中国的日语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授课内容也只是精读课,强调单词的记忆、语法的讲解、文章的背诵以及反复的替换练习。除了教材上的固有知识,学生缺乏对语言所植根的真实环境、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的认知了解。学生即使能够说出一些语法规范句子,但是书本气息浓重,缺乏生活化和地道的表达,显得很不自然。又由于日语入门阶段,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由浅入深的日语学习中更觉吃力而放弃者众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热情尤其重要。基于语言与文化密切的相关,在日语课中增加文化的内容,能彰显语言的生命力和活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说出较为合格地道的外语,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导入的文化内容要灵活巧妙,自然适当,可以是知识文化,也可以是交际文化知识,尤其是其中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1.词汇教学导入文化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单词、短语、成语、谚语、格言等,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基础日语教材中的词汇尤为丰富,教师可选择一些体现日本文化或日本人特点的词汇进行讲解。 例如:“”,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非常喜爱,每年都有关于“前”的报道和全民赏花的盛况。樱花花期虽短暂,却开得多姿多彩,轰轰烈烈,更是象征着日本人的人生。 “あなた”一词,是第二人称代词,但是在实际会话中,日本人则用的谨慎。因为“あなた”常常是婚后,妻子称呼丈夫时用的词汇――“老公”、“亲爱的”,初学日语的人往往习惯按中国的言语方式使用,会造成很多的误解和不妥;汉语中的“洗手不干”一词,在日本却成了「足を洗う,因为日本是稻作文化,劳作结束后需要先洗脚;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劳动以后需要先洗手;此类还有“背靠大树好乘凉”,日语用“大船に ったようだ”作比,两种说法虽反映的是同样的意味,但文化环境却不一样;基于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汉语用“像煮饺子似的”比喻人多, 日语则用“芋を洗う”作比。对词汇进行诸如此类的文化引申讲解,想必学生必定会对词汇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更会对日语充满着求知的乐趣。

2. 语法分析导入

日语语法杂乱繁琐,一直是基础日语教学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法规则,更应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除了敬语以外,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等表示授受关系的句型,很好的体现了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文化心理和凡事为他人着想、体谅对方的处事原则。

例如:“山田请我帮忙开车”。受汉语影响,学生会说出类似①“山田さんは私にをしてもらった”。日本人则会习惯说成“(私は)山田さんにをしてあげた”。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思维里只有“我主动为别人服务”,而没有“别人主动要求我为他服务”的观念。

3.言语礼节习惯导入

言语礼节习惯指在称呼、寒暄、介绍、拜访、邀请、接待、致谢、告别等社会场景中语言的用法。日语在这些方面的划分是非常仔细、周到的。

像“先生”这样的称呼,日本社会更是有严格的使用限定,它只能用在学校教师、医生及议员、艺术家身上,其他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贯以称呼的。在感谢对方的帮忙时,如果对方是日本人,使用“どうもすみません”表达感谢要好于“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因为前者不仅有表示感谢的意思,另外还包括“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的意思。在和日本人对话的过程中,听话者往往会使用 “はい”、“ねえ”、“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か”或频繁点头来呼应对方。很多日语学习者对此感到不解,其实这也是日本人在会话中的寒暄、注重形式而非内容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地道的言语习惯。

4.非语言行为文化导入

研究指出, 交谈中只有30%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 而70%的信息主要身体语言、声音控制、环境因素等非语言行为传达的。中国人以握手礼表示亲切、友好之情。日本人握手只限定在特殊场合, 如日本人与外国人, 候选人与选民, 演员和他( 她) 的观众等。日本人互相问候时,一般身体不接触,而用行礼、鞠躬的方式。从微微点头到弯腰90度不等, 以尊重的程度决定腰弯的程度。日本独特的“”文化,使日本的坐式礼节也颇为繁琐。坐姿分为“正座、割座、横座り、胡坐”等指在铺有塌塌米的房间里, 以跪坐的姿势,两手向前扶地, 头往下低。日本人也有区别于中国人的手势语。食指与拇指指尖做出圆圈来表示“金钱”,竖起小指表示女性、恋人,双手食指竖在太阳穴两侧表示发怒等等。辅以这些非语言因素,将对跨文化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

1.与教材紧密结合原则

日本文化导入是为基础日语课服务的,所以要遵循基础教材内容.教师要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备课, 从教材中挖掘可以导入文化内容的切入点。文化导入内容要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或是词汇、或是语法、或是会话、或是阅读等等,避免脱离教材.

2.适度性原则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化导入基础课又不是纯粹的日本文化课,导入的内容要防止过于宽泛.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应合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导入内容宜适当精炼,抛砖引玉,其味无穷.必要时可将文化导入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理解为主原则

在日语课中导入文化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日本语、日本人,以进行更好的外语交流。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讲解日本文化。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来尊重、理解日本文化,全面的看待异域社会文化。不能片面的加入个人的主观色彩,进行妄自的评判,以免对学生产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影响,从而影响学习兴趣。

当然,日本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中异彩纷呈的展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研究,才能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储备库,适时提取,为学生打开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另一个丰富多彩的窗口。在教学的实践中,重视和坚持文化导入,让学生不断增加语言与文化的熟悉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岩.谈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

[2]陈永明.日本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王秀文. 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M]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日本岛屿范文第3篇

从二战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奇迹。进入90年代后,历史陡然逆转。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轰然破灭,日本经济从此跌入急速衰退和长期萧条的深渊。1991年至今,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低于1%,有几年甚至是负增长。

从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创造者,逆转为无限期经济衰退的失落者,原因是什么?世界许多学者历经多年不懈努力,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详尽研究,如今终于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

结论之一:日本经济急速衰退和长期萧条,根源是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1991年后,日本经济急速衰退和长期萧条,源于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轰然崩溃。资产泡沫破灭让日本所有银行资不抵债、坏账堆积如山,不得不急剧收缩给企业的信贷(1994年之后,日本商业银行给企业的信贷增长,长期远低于1%);资产泡沫破灭沉重打击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和个人的消费愿望。信贷萎缩、消费锐减、投资低迷,三者共同导致日本经济的急速衰退。

结论之二:日本泡沫经济(尤其是股市和房地产泡沫)之根源,则是日元长期升值预期所导致的资产价格持续增长预期。诱使日本国内和国际投机资金疯狂炒作股市和房地产。

起自1986年的日本泡沫经济,是世界经济史的奇观。日本房地产和股市之疯狂上涨,破了人类历史纪录。

炒作日本资产市场的资金来源有二:一是日本国内资金。日本银行给投机炒作毫无顾忌地发放贷款,是后来日本所有银行坏账堆积如山的直接原因;二是国际资金。日本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实现了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国际资金来去自如。

结论之三:日元长期升值预期之根源,就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五国集团,签署《广场协议》宣称:“我们要求其他主要货币相对美元持续有序升值。”协议签署的第二天,美联储就进入外汇市场购买日元、抛售美元,直接促使日元升值。《广场协议》签署之后一年内,日元升值幅度就超过20%,并从此进入几乎是单边持续升值的轨道。

结论之四:迫使日元长期升值的《广场协议》,是美国削弱日本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美国“鞭打日本”总体战略的货币侧面,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利益集团长期游说的结果,真实意图是遏制日本挑战美国之企图。

结论之五:《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让日本经济实力惨遭沉重打击,美国和日本经济之相对实力出现巨大逆转。

日本经济大逆转基本事实

事实之一:日本GDP直线下降,与美国的差距迅速扩大。

尽管日元升值因素让日本以美元计算的账面GDP不断放大,然而,日元升值所导致的惊天大泡沫和随后的持续衰退,却让日本经济一落千丈。

事实之二: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被迫收缩,其国际扩张能力惨遭重创。

日元升值所导致的泡沫经济,让日本银行和金融企业一夜之间成了全球金融的超级明星。

然而,泡沫破灭几乎又是一夜之间将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毁灭殆尽。

事实之三: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急速放缓,制约了日本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日本企业没能实现真正称雄世界的梦想。

日元升值后,日本人持有日元现金和存款、等待汇率升值所获得收益将远大于投资所获得的预期收益。直接后果就是日本国内投资产业的热情和国内消费的意愿急剧减退,大量资金涌入证券、房地产等投机性高和流动性高的市场。此外,汇率升值,尤其是汇率动荡不安,严重扰乱企业的投资决策,增加企业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进行长期实质产业投资的热情。

事实之四:日元成为国际货币(哪怕是区域性国际货币)的梦想被彻底粉碎。

事实之五:日元大幅升值,完全没有降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倒是日本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升值预期与经济衰退之传导机制

为了深刻理解日元长期升值预期究竟如何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和萧条,我们还必须清楚阐释日元长期升值预期改变日本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机制之一:日元长期升值预期改变资产价格预期。

日元长期单边升值预期,首先改变国内资产价格预期,诱发国内信贷资金和国际投机资金纷纷进入资产市场炒作。此乃货币升值预期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一般规律。

机制之二:日元长期升值预期导致日本国内信贷过度投放,银行体系整体风险急剧上升。

有两股力量共同促成信贷市场的极度宽松。一是国内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千方百计获取信贷资金以参与投机买卖;二是资产市场的预期高回报,同样诱使许多企业放弃长期实质投资,加入到短期投机行列。

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增大资产价值,将价值迅速放大的股票和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反过来又可以获得更大的信贷资金。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很快形成如下的疯狂链条:资产价格泡沫企业和个人资产急剧放大大量信贷投放进一步促进资产价格暴涨更多的信贷投放。

一旦泡沫破灭,疯狂链条就迅速断裂:企业和个人无力偿债和破产银行资不抵债和坏账累累银行收缩信贷进一步迫使企业和个人经营困难和破产银行体系资不抵债和坏账更加严重。二是国际投机热钱的大规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加剧上述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

机制之三:日元持续升值预期让日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完全受制于汇率波动、无所适从。

《广场协议》触发日元单边大幅度升值预期,日本中央银行很快发现: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日本央行不希望日元升值太快,经常到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此项操作却加剧日本国内流动性宽松局面,进一步刺激投机炒作。另一方面,日本中央银行希望提高利率,抑制投机热潮。然而,只要升值预期继续存在,提高利率只会加剧升值预期。到了泡沫经济中后期,日本央行既担心泡沫愈演愈烈,又害怕“戳破”泡沫,完全陷入无所适从、左右为难之困境。当今中国货币政策也正日见陷入类似“两难”。

机制之四: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元长期升值预期依然继续存在。

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泡沫经济破灭后,立刻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触发汇率急剧贬值。日本恰好相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元长期升值预期依然继续。这是需要认真解释的奇特现象。初步解释是:其一,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实现了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大规模资本外逃的动机几乎不存在;其二,泡沫经济之破灭,让日本企业和个人之资产负债状况急剧恶化,对外投资能力大幅度下降,将日元兑换美元以便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应下降;其三,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争端始终存在,市场总是预期美国政府将持续要求日元升值。此乃“日元长期升值预期综合征”最基本的特征。

机制之五:货币政策失去刺激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

机制之六:财政政策几乎完全失去刺激经济的基本功能。

惨痛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1.处理汇率政策,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形成持续单边升值预期和资产价格泡沫,所有宏观调控政策将无能为力,只有等待泡沫破灭,付出沉重的代价。

2.汇率政策事关整个经济长期增长和稳定,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绝对不可小视。必须明确顶住外部压迫本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避免汇率政策的左右摇摆或没有原则。

3.必须高度重视货币金融外交,妥善处理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争端,避免本国成为他国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压力的牺牲品。

4.不要侈谈什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和国际热钱,才真正彻底消灭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5.必须慎重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必须对国际投机热钱实施有效监管。

6.引进股指期货和其他衍生金融产品,必须慎之又慎。

当然,今天中国与《广场协议》时代的日本,还不可同日而语:

1.日本当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完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仅仅在2000多美元。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

2.日本企业在多个产业领域,已经是全球霸主或领先者,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日本进入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之数量,日本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竞争力主要是靠廉价劳动力,真正的科技竞争力尚待建立。

3.日本当时已经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之比例不到2%。今天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之比例,还在60%以上。

上述三项基本差别,决定了本币大幅度快速升值对日本和中国的影响,将会有重大区别:

1.人民币升值到一定幅度,必将掉头向下,大幅度贬值。资本外逃的可能性绝对不能低估。

2.我国银行体系和金融系统承受泡沫破灭灾难的能力,小于日本银行体系和金融系统。

日本岛屿范文第4篇

亲戚家的小孩做数学题远远比不过我的儿子,日本的数学教学注重实用的计算题而不是弯弯绕的所谓思维题。然而,亲戚家的小孩有非常好的口才、文采以及相当广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这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最热衷的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环保问题。说“研究”一点儿都不夸张,尽管只有十岁,这个小男孩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的比例数据、汽车尾气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气体的化学成分。他在历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劣行之后,力图寻找各种环保措施。这是一个智力很一般的孩子,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广博的兴趣。相比之下,我那个在学校以聪明出名的儿子则显得胸怀狭窄、兴趣狭窄、知识面狭窄。

一直以为日本的教育还像以前一样,是等同于中国的考试地狱,却不料,今日的日本教育已大大改观。有着东方文化传统的日本,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自由的教育气氛。学生们都不怕考试,因为考试后改完错,老师再重新判分,所以,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都很高。日本的教师对学生以夸奖鼓励为主,由此,日本的孩子个个觉得自己聪明能干,充满自信。另外,由于课程少、作业少,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玩耍和发展个人爱好。

最令我赞赏的是,日本的学校教育对培养社会能力的注重。在日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搞社会调查,几个孩子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不需要老师的带领,孩子们独立地去了解和调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情况。譬如,去消防队了解消防部署过程、消防基本程序,然后画出消防部署图。或者去垃圾分拣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后画出示意图,写出调查报告。我一想到这一系列的任务都是由八九岁的孩童来完成,就不由得感叹日本教育的力度。

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会生存”是始于7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其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强调了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在此,教育的重点要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去。

教育的内容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日本学校对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素质与环保意识的注重,体现了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现代社会人才基本素质的认识。毫无疑问,不同的教育将使孩子们具备不同的能力类型,而教育所缺乏的内容则必然通过孩子们的能力缺陷反映出来。比较而论,我们的学校教育使孩子们拥有较多的雕虫小技,却缺乏诸多现代社会急需的重要素质。

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巧取精华。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新体制,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是只学其表,外在的包装尽管不断的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两种教育传统的互补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日本岛屿范文第5篇

他到达东京时,日本新闻界报导了张之江访问日本的消息,登门拜访张之江者络绎不绝,其中有慕名而来的友好人士,也有要求较艺的日本武十,张之江对这些人,一律热情接待,但较艺的要求却未应允。日本天皇闻知此事后,下谕外交部门,选定日期接见这位誉满东方的中国国术馆馆长。

接见这天,中日双方不少官员陪同。天皇爱好武道,特别对柔道很有研究,这一会见也算是“以武会友”。当天皇提出要看看中国的摔跤功夫与日本柔道高手的较艺切磋时,张之江欣然答应,但提出条件,要按照中国的传统摔法进行,就是“个对个儿,倒地为败”。天皇同意,于是约定了比赛日期。

张之江来日本前,料到必有一争,早就做了准备,带去的几人,名义上是侍奉的“仆人”,实际上都是武术高手,如摔跤名家杨法武等。

杨法武人高马大,虎背熊腰,是有名的山东大汉,南于技艺高超,被张之江定为国术馆一级教授。

这次比赛,名义上是友好切磋,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的武之较量,事关弘扬国威,洗却“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了使胜利更有把握,张之江自接受挑战起,便给杨法武分析并制定比赛方案,还以自己的卧室为练功房,让另一随员陪他苦练。

日本方面为赢得胜利,精选了四名柔道高手,其中有一位便是打遍十二个国家无敌手的柔道名家佐藤次郎。

比赛这天,日本各报社的记者和驻日的各国外交使节都到场观战。

比赛场设在东京皇家操场。张之江一行到场后,天皇接见了他们,然后分宾主落座。张之江环视左右,只见四名柔道高手已在一旁侍候,他们身穿红色和服,一个个粗壮彪悍,盛气凌人,好像这场比赛的胜利者非他们莫属。张之江虽觉好笑,但也有些担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日方上场的是一个壮熊似的武士,双方刚一搭手,也没见杨法武用什么招法,一眨眼的工夫,日本武士“扑通”倒在地上,观众一下子全愣了。按照规定“倒地为败”,下一个日方选手上场,二人刚打照面,杨法武用同样招法又将对手摔倒,好像没费吹灰之力。

杨法武接连摔倒两人,引起一片哗然,不少观众都是第一次见到中国功夫,不由得鼓起掌来。天皇见两个赛手惨败,面色明显不悦。这时曾摔倒十二个国家武士的佐藤次郎,见杨法武连败二人,又气又恼,他发誓要当着天皇的面,给日本挽回面子。只见他大吼一声扑过来,向杨法武发动闪电般的进攻。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佐藤在出手运步及技巧上,的确比前两名柔道高手高出一筹,杨法武几次想抓到他靠上去,都未能如愿,而且有几次险被他摔倒。

场内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天皇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张之江不动声色,一直静静地观看着场上的每个细小的变化。杨法武与佐藤如龙争虎斗,酣战十几个回合后,杨法武突然抓住这位当时日本柔道界的第一人,依样画葫芦,也把佐藤摔了一个仰面朝天,横卧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