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问题一句半句说不清,在“最家长”上咱慢慢聊。
吃母乳,均衡营养
宝宝刚出生时,是没有免疫力的。随着母乳喂养的开始,宝宝肠道中会有细菌的寄存,免疫系统开始启动、发育,直至逐渐成熟。
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宝宝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所以,只要有可能,就尽量别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尤其是初乳。
婴幼儿时期,宝宝快速生长,身体和大脑发育都需要充足的营养,否则就会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疲倦乏力。要想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均衡营养是重中之重。最平衡的营养当然来自母乳,4~6个月时也要合理添加辅食,为宝宝正常生长保驾护航。
补充益生菌
宝宝的肠道系统占到免疫系统的三分之二,所以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菌群建立过迟或不良,宝宝就会生病。怎么办?有请益生菌!
益生菌是宝宝肠道的卫士,它能有效阻止各种有害菌在宝宝肠道内的侵入和定植,从而降低肠道感染的发生率;它能通过帮助宝宝降低肠道的pH值,有效增加钙、铁、锌等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它能有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分解,它还能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
多抚触
对小宝宝而言,要增强免疫力,多抚触也是一招。抚触好处多多,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对早产儿尤其有益),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强化触觉刺激,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加体重,改善睡眠,增强宝宝体质。
及时预防接种
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宝宝不生严重感染性疾病,促进婴幼儿免疫系统成熟。宝宝都应该按时接种一类疫苗(有禁忌症的除外)。有条件的或宝宝免疫力低下的,要接种二类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增强体质
老话说“若要宝宝安,三分饥与寒”,这是没错的。不要过度保护、过度喂养,要多做户外活动,体质增强了,免疫力也就杠杠的了。
再就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喂养、均衡饮食。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还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孩子体格发育,从而降低免疫力。
远离过度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
请拒绝给宝宝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的食品,多吃绿色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五谷是人类的主食,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首先尝试的是米粉、麦粉。断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糖、维生素B及维生素E都很丰富,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育儿路上,特别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了各种信息――老人的、育儿嫂的、亲戚朋友的、专家医生的、育儿书的……信息多有其好处,但需要当心,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有时也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哦。我们会每期选取一个坊间流传较广且较有迷惑性的育儿传说,请专业医生给予鉴别,并就这个问题深入剖析。
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有不少妈妈咨询这个问题,或者表示她们的担忧,比如:“我家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病一场,气候稍微有些变化就要生病,说明体质很差!可以给他吃点什么药物来增强他的抵抗力吗?”也有的问:“我家宝宝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腹泻的,免疫力差,是给他吃牛初乳好呢还是蛋白粉好?”
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其实,孩子生病并不是绝对的坏事,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生病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关于免疫系统的几个概念――
* 免疫系统: 是由免疫器官、免疫活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它们共同担负起捍卫人体健康的责任。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组织。
* 免疫系统功能:人们一般认为医学上谈的免疫就是大家俗称的“抵抗力”,其实不然,免疫应该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3大功能。
* 免疫力:是人的机体在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过程中得以形成,并逐渐加强的。
* 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及免疫力:目前,一些专家认为,孩子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为什么越小的孩子表现出的免疫能力越低呢?主要是因为婴幼儿体内的各个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免疫系统更是如此:从母体中得到的免疫力正在消失,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又很少,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容易患病。而免疫系统没有经验,没有机会接触抗原,就不能建立免疫记忆的应答。
从这些梳理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过于紧张。这里有一个过程。机体只有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得到了锻炼(获得经验),才能真正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而只要人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人就会慢慢少生病,即使有了小病也会很快康复的。
补品提高免疫力?
坊间流传的很多各种各样的补品可以让孩子少生病或增强免疫力,这些说法靠谱吗?
* 给宝宝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让他少感冒
不少家长觉得,给身体虚弱、容易感冒的宝宝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感冒。
丙种球蛋白是从人的胎盘血液和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属于被动免疫制剂。主要用于近期与传染病密切接触、又没有获得相应主动免疫力的人,注入人体后可以马上获得免疫力。
但它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措施,这类制剂注射到人体中很快就会被排泄掉,预防时间短,大约只有3周左右。丙种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体,并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细菌或病毒的特异性抗病物质,因此不是万能的预防药。况且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多,又经常发生变异,所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并不能有效地减少感冒发生。同时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还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一些血液制品也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建议不要给宝宝用这类制剂。
* 补充氨基酸、蛋白粉,可提高宝宝免疫力
其实,氨基酸就存在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对于健康人群,氨基酸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不提倡额外补充氨基酸。蛋白质摄入过多,其代谢产物会加重肝肾的负荷,而此阶段宝宝的肝肾发育还不成熟,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对健康反而有危害。
* 合生元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
??正常人体的肠道寄居着几百种细菌,细菌量可以达到数十万亿个,它们互相制约,在肠道形成微生态平衡以保护人体。一旦失去平衡,人就要生病了。益生菌是其中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定殖在肠道,制约或者消灭致病菌,以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而益生元促进一种或数种益生菌的生长与活性,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例如双歧因子,它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复合制剂,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活性发挥,并且可以帮助益生菌定殖在肠道,并且选择性地快速繁殖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菌作用更显著持久。纯正的合生元的确是好东西。但物以稀为贵,真正意义上的合生元,目前市面上极少。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轻信市面上的一些保健品。
* 吃牛初乳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
牛初乳素是从牛生产后7天后的初乳中提炼出来的,是目前市场上炒作得很厉害的一种产品。牛初乳素中含有小牛犊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免疫物质,对于牛宝宝来说是一种不错的营养品和免疫食品。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吸取自然界中的各种营养,包括牛初乳素。但是宝宝服用牛初乳素是否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发展自身的免疫机制即“自动免疫”,另一方面是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我们叫“被动免疫”。牛初乳素虽然含有很多抗疾病的免疫物质,但这只针对同一个物种来说是有意义的。人和牛不同属一个物种,各自面临的疾病是不一样的,面临的致病的微生物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牛患的疾病,人不一定患,除非是人和牛共患的疾病。
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外来的免疫物质通过生产加工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是否还会有“活性”?目前科学家们只是研究了牛初乳素中含有多少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究竟是提高人的自动免疫能力还是提高被动免疫能力?具体应用到婴幼儿身上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有没有弊病?免疫的应答如何……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因此企图通过服用牛初乳素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还不能下结论。更何况哪有那么多的牛初乳呢!
到底该怎样提高宝宝内在的免疫力?
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更受后天营养、体格锻炼和预防接种的影响。
要想增强宝宝的体质,让孩子慢慢少生病,除了按我国计划免疫要求接种各种疫苗外,更主要的是均衡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宝宝的成长,对疾病的抵抗力会逐步增强。
具体应该这样做――
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1. 坚持母乳喂养:
孩子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孩子生长初期所需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这是任何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可以到宝宝2岁。
2. 按时添加辅食、合理膳食:
足够的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必需的物质基础。
给宝宝的膳食搭配要均衡合理,做到食物多样化,从一开始就引导宝宝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宝宝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3. 注意环境及全家个人卫生
平时注意居室通风换气,注意宝宝与大人的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
少带宝宝去公共场合,尽量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4. 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
保证宝宝生活规律,正确进行“三浴”(温水浴、空气浴、日光浴)训练。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内在免疫能力。这种免疫能力在医学上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抵御相应传染病的能力,医学上称为“特异性免疫能力”(或者称“获得性免疫”)。
婴儿“卟卟”多
1 由于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婴儿肠遒蠕动不协调,引起肠道胀气――肚子咕噜咕噜响、排气多放屁多,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2 宝宝吃奶,奶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就相当于大人总吃大鱼大肉一样。蛋白质在肠胃发酵时会产气,所以宝宝经常放屁。
8 还有一种可能是,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吸进了一部分空气有关,如果把空气吸进去,就要把它排出来,所以变得放屁多,这也是很正常的。
“卟卟”好不好?
一般肠道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和是细菌的作用)。健康宝宝这些气体经过正常消化过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那么,排出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成分呢?
“屁”是经由排出体外的一种人体废气。健康人每天都要有不等次数的放屁现象,其频率一般为6-20个/天。肠道里细菌分解残留食物后产生的氮、硫化氢、氨等废气主要都靠放屁排出体外,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也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屁的成分最多的是氮气,占80%左右;其次是二氧化碳,占2%至19%;还有氢、甲烷、氧等。上述物质中,无臭气的气体占99%。此外,消化不良者因食物在胃肠分解缓慢,也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分次排出,虽然不“响”,但都很臭。
知屁辨病
臭屁
放屁或呃逆不断,并有酸臭味儿,是宝宝消化不良的表现。
空屁
断断续续不停地放屁,但无臭味,多是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加造成。此时还常常听到阵阵肠鸣音,这种情况是因为宝宝饿了。
对策
提倡母乳喂养,新生宝宝应按需哺乳,宝宝饿了就喂,不要看时间,而要看宝宝的表现。
大些的宝宝有时贪玩,不吃东西,但肠胃会闹意见,所以对待这样的宝宝,要按时吃饭,并在两餐间加些水果、酸奶等零食,避免宝宝出现饥饿情形。
多屁
主要是因常吃一些产气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葱、蚕豆、豌豆、山芋等,所以会有放屁的情形。
对策
减少产气食物的食用量。每餐要搭配谷物、蔬藁、水果,不可贪吃一种食物。
叮嘱宝宝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以免一起吃下太多空气。
每天喝杯含益生菌的酸奶,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无屁
如果长时间不放屁,说明问题严重。特别是新生儿生后24小时未见到胎粪,要检查是否为闭锁。若婴儿吵闹不安或出现阵阵腹部阵痛,且始终不放屁,也无大便,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若宝宝同时出现呕吐情况,宝宝可能有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
Q:宝宝肚子感觉硬硬的,老放屁,肚子总是咕咕响,有时还带点臭臭,这是怎么搞的啊?
是不是母乳喂养的?如果是的话,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不用担心。放屁、肚子咕噜说明他的肠胃在蠕动,在正常工作,其实是好事。感觉肚子发硬,有可能是气体在作怪;带点臭臭也正常,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Q:宝宝肚子咕咕叫,不放屁,是不是有问题?
宝宝肚子咕咕的,放不出屁的时候,要把宝宝竖起来抱抱,让宝宝肚子通通气,还可以在宝宝的肚脐周围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再有要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如果饿了要及时给宝宝喂奶。
Q:我的宝宝经常放屁,还哭闹,怎么回事?这种放屁多的现象在婴儿期非常常见,但有些宝宝放屁多并出现频繁不可理解的哭闹。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婴儿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渭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以小婴儿最多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不长,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痛日寸止。3个月以下婴儿肠绞痛的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可突然大声哭叫持续数小时。放屁或排便后中止。腹痛虽多次发作,但可自愈。宝宝经常放屁,还哭闹。家长不要紧张。应尽可能保持婴儿处于舒服的,协助孩子顺利排便。
Q:宝宝有时放屁很臭怎么回事?
屁的成分与食物的种类有关,例如吃了薯类食品或萝卜,它们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屁往往响声如雷,但不太臭。相反,如食用蛋白质、大蒜、豆类等食品过多,则会产生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等恶臭物质,这样的屁就奇臭难闻。
Q:怎能知道宝宝放屁是正常还是消化不良呢?
至于放屁到底是消化良好还是消化不良,这有两种情况,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宝宝,在放屁的时候,宝宝有没有不舒服的表情和表现,有的宝宝在放屁的时候身子会扭动,像不舒服的样子,而且小脸也憋得很红,这就有可能是腹部不舒服了,如果伴有大便发绿,那么就可能消化不良了。如果宝宝放屁的时候并没有不适,很轻松,那就不用担心,这是宝宝的消化系统运作正常的表现。
宝宝多大就需要换枕头了?
多大换枕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界限。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并不相同,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的头部明显增大、肩部明显增宽时就需要换枕头了。
宝宝多大可以用枕头?
宝宝长到3个月时已能够俯卧抬头了,脊柱的颈段即出现向前凸的生理性弯曲,肩部也渐增宽且渐大于头部的宽度,这时就可以给宝宝使用枕头了。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学坐,脊柱胸段开始出现向后的生理弯曲,肩部也发育增宽。此时让她用枕头可以防止头位偏低,让他睡得舒服些。
怎麼给宝宝选合适的枕头?
在选择枕头的大小时,长度略大于宝宝的肩宽,宽度与头长相等,高度以3~4厘米为宜,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宝宝的睡眠和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后根据宝宝不断发育的情况,随时调整其枕头的高度,一般幼儿枕头的高度为6~9厘米。
宝宝的枕头要经常换吗?
至少应经常更换枕套,枕芯不一定经常换,但是宝宝出汗多,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不论使用的是哪种枕头,枕芯都要经常晾晒,以保持枕头的午爽、清洁。枕巾、枕套都要经常洗涤和晾晒。
如何应对秋季过敏性鼻炎?
宝宝3岁,一到秋天就特别容易鼻腔干燥,自己老说鼻子痒,有时睡觉都要用嘴呼吸,但是冷空气一来,就会不停地流鼻涕,请问是鼻炎吗?总流鼻涕怎麼办?
这的确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季节变更及干、冷空气的刺激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原因,宝宝会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不同表现。由于过敏性鼻炎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其他疾病,因此要给予重视和治疗。比如在外出前戴上口罩,每天早晚用生理海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生理性海水就是0.9%的氯化钠海水溶液,因为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具有一定杀菌和抗过敏作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经常清洗鼻部能够有效地阻止过敏原经由鼻腔进入人体而发病。
当宝宝鼻炎发作、不停地流鼻涕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Q&A
夜里总醒是缺钙吗?
我女儿8个月,经常夜里醒,但不哭闹,她是不是缺钙?需要给她补钙吗?
宝宝总是在夜里醒,是不是因为盖得太多,让她觉得热才醒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可以带她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钙。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从饮食上补钙。8个月的宝宝可以吃一点芝麻酱、花生酱,或者干果,这样的食物含锌和钙多。如果经过食物调理还有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钙。
宝宝能喝甜水吗?
我们家的风俗是宝宝出生后喂他喝甜水,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新生儿不能喂甜水。年轻父母在为自己刚出世的宝宝喂糖开水时,往往以自己的感觉为准,自己尝过觉得甜才算。其实,新生儿的味觉要比成人灵敏得多,成人觉得甜时,他们就觉得甜得过度了。多给新生儿吃糖是没有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加快肠蠕动的速度,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作用,使孩子腹部胀满。喂新生儿的糖水浓度以成人品尝时在似甜非甜之间即可。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不少家长用各种新奇昂贵的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解渴,这样做不妥当。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去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长时间滞留,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宝宝口渴了,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行,即使偶尔尝尝饮料之类,也最好用白开水冲淡再喝。
干燥天气如何护肤?
儿子不到2岁,应该属于干性皮肤吧,进入秋季以后,皮肤就特别干,脑门因为干燥起皮,大概比较痒吧自己甚至会抓破。请问在干燥多风的秋冬如何护理宝宝皮肤?
秋冬季宝宝皮肤的护理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多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是减少皮肤干燥问题的根本。适当多吃水果也是补水的好方法,尤其是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水果。
2.给皮肤保湿:保湿就要减少水分流失,宝宝的皮肤有层皮脂膜和油脂膜,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过分清洁,就会破坏这道屏障,容易使宝宝受到伤害和感染。所以宝宝洗澡过于频繁,特别是在秋冬季,皮肤也会受损。因此,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给孩子洗浴的次数。
3.润肤霜很重要:干燥的外界环境和清洁都会使皮肤在一定程度上丢失水分,把丢失的水分补充上,皮肤滋润不干燥,才能保证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而不至于引起皮肤问题。因而,随着入秋,护肤重点就由清洁慢慢变成了滋润。妈妈每天给宝宝洗完脸要及时涂抹润肤霜,容易干燥的部位要着重涂,比如脸颊、额头、手背、臀部、膝盖、胳膊肘等,如果白天发现皮肤仍有起皮、裂纹等干燥现象,还要随时补涂。等天气变得更干时,用油脂更丰厚的霜代替露,滋润效果更佳。另外,与擦防晒霜类似,最好在出门前半小时就擦好保湿露,这样护肤品被充分吸收,宝宝皮肤本身也分泌出一些油脂,就能达到最佳的润肤效果。
宝宝吐泡泡是病吗?
我家宝宝3个月了,有时会从嘴巴里吐泡泡,请问这是怎麼回事呢?会是某种疾病吗?
宝宝口吐泡泡,并不一定是大问题,在“口欲”期,婴儿可能是—种反射动作或寻找的反应,两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开始发育了,所以会有很多口水,顺便可以吐几个泡泡玩,这是为他吃辅食做准备,因为唾液是淀粉类食物的第一道消化液,有充足的唾液才能消化淀粉类食物,所以不用担心。长牙前有些宝宝也爱吐泡泡或流口水,这是因为宝宝的口腔功能还没发育好,不能及时地将唾液吞咽下去。如果只吐泡泡,不咳嗽、不发烧、无烦躁哭闹,精神好,吃奶正常就不要紧张。轻微的咳嗽和打喷嚏有助于宝宝清除鼻腔和喉咙中的黏液或者分泌物,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症状。
宝宝耳后的淋巴结肿大正常吗?
宝宝2岁,我发现她两个耳朵附近都有鼓起的淋巴结小疙瘩,摸上去硬硬的,老人说是上火症状。但是最近宝宝没有生病,也没发现有上火现象,而且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了那些小疙瘩一直没下去,不长大也没变小,这是什麼原因,需要进行干涉吗?
这些小疙瘩是宝宝耳前或耳后的浅表淋巴结,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淋巴结的直径为0.2~0.5厘米,打个比方说,如果说摸到的是绿豆大小的淋巴结,那很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以不用干涉。但如果它们变得更大或者伴有疼痛感,就应该考虑感染的可能性,比如查看宝宝耳朵或者口腔、咽部是否存在感染灶,考虑是否存在中耳炎、龋齿或者上呼吸道感染,必要时需要去看医生。秋冬季节应控制给宝宝洗澡的次数。
宝宝1岁多,夏天几乎天天洗澡,秋冬天凉,多长时间洗一次合适呢?
1岁以上的宝宝:建议2~3次/周,清水洗浴,一周少量用;2温和的、最好不合皂基的洗浴用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宝宝,洗澡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如何摆脱宝宝便秘困扰?
我家宝宝2岁10个月,最近大便特别干燥,倒是每天都会拉,但是每次都是几个硬硬的小粒儿,关键是每天进食的饭量也没减少,拉出来的量却很少,给吃了不少蔬菜水果,还吃了点益生菌,没什麼改变,请问我该怎麼做?
宝宝的大便如果排出不畅,在结肠中存留的时间越长就会吸收更多的水分,使便便更干燥不易排出。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是解决宝宝便秘问题的关键。比如宝宝的活动量是否足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要有两个小时,足够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宝宝所吃的蔬菜、水果中是否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马铃薯、南瓜、韭菜、芹菜等。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乳果糖数日,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帮助宝宝恢复正常的结肠生理节律,解决宝宝便秘的问题。宝宝喝水有讲究。
给宝宝喝水有哪些讲究?
饭前不要给孩子喂水。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
睡前不要给孩子喂水。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自己完全控制排尿,若在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
不要给孩子喝冰水。孩子天性好动,活动以后又往往浑身是汗,十分口渴。此时,有的家长常给孩子喝一杯冰水,认为这样既解渴又降温。其实,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不但影响消化,甚至有可能引起肠痉挛。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喝水不要暴饮,否则可造成急性胃扩张,有碍健康。
如何护理湿疹宝宝?
宝宝2岁了最近得了湿疹,怎麼护理呢?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等药物。要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预防接种,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婴儿湿疹的推荐用药:妙思乐多重修护霜、郁美净儿童霜或洗澡巧治宝宝湿疹等。
保持日常皮肤的滋润也是防止湿疹复发的有效方法。欧润芙婴儿清透洁肤水:富含杏仁油、霍霍巴油等成分,可有效舒缓并润泽肌肤,而且它成分安全,不刺激眼睛,可安全地涂抹在湿疹患处。meimei甘菊保湿露(缓解皮炎):保湿露中的甘菊成分能够镇定皮肤,温和消炎,预防因皮肤干燥引起的各类皮肤炎症。meimei婴儿护肤油:给宝宝洗澡时,只要在洗澡水中滴入几滴润肤油,洗澡同时就能轻松滋润肌肤,金盏花成分可缓解湿痒,起到安抚镇定作用。
如何补充维生素D?
宝宝多大开始吃伊可新呢?除了吃伊可新之外,还能做哪些事来帮助宝宝补充维生素D?
一般从生后20天开始吃,每天一粒,至少吃到1岁到1岁半。晒太阳比较少的宝宝可以吃到2岁。2岁以后的孩子食物比较全面,接触阳光也较多,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D。
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一定要从孕期开始。妈妈在孕期一定要多晒太阳,适当地补充钙制剂,那麼宝宝在胎儿期的骨骼发育就会良好。妈妈要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哺乳期的妈妈自己也应该喝奶粉,而且应该安全有效地使用维持量的维生素D(每天500-700个单位)。应该给宝宝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或者吃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重要的是,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孩子得佝偻病不是缺钙而是缺晒。
另外,一些食物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牛奶、肝、奶油、深海鱼子、蛋黄,这些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相对较多,其他的含得较少,蔬菜、粮食都不含有维生素D。而6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种类单调,所以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湿疹能预防吗?
我家第一胎宝宝湿疹就很严重,当时可把我们愁坏了。现在第二个宝宝刚出生不久,请问有什麼办法能预防湿疹吗?
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因为湿疹痛痒,宝宝用手抓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
5.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及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这些栖息在我们身体里的细菌是我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消化不易消化的食物,合成必要的维生素,甚至构成我们的免疫系统。
仅在我们的肠道中,就生活着100万亿个细菌。它们在维护我们的健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并转化为能量,参与合成必要的维生素,排除有害细菌的侵扰。作为交换,我们给这些小东西提供生存场所,并和它们分享食物。
当然,它们也会给你带来危险,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威胁到你的生命。
对这些肉眼看不见、却终日陪伴着你的朋友们,你究竟有多了解呢?
你的细菌就是你
“大多数人都从疾病的角度负面地看待细菌,这让他们离真理更远了。其实,我们与微生物的大多数相互作用是有益的和健康的。”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或者按哲学的说法,是身体和思想的结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身体由大约10万亿个细胞构成,却容纳了多达100万亿个细菌寄生在我们体内,它们之间还在进行相互“合作”。不论你是谁,在做什么,你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细菌的栖息地。
我们的基因数量和体内细菌的基因数量的比例是1比100,我们更像是一幅“基因风景画”――正是由这几百种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所构成的结晶。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大脑可以一面指挥我们的身体前往办公室,一面又能够不可思议地想着中午要吃什么。
细菌――母亲给我们的第一笔财富
新生儿从无菌的子宫中进入尘世的时候,通过满是微生物的产道过程中就获得了几十亿的细菌,这听起来很不诗情画意,但对新生儿却有着莫大的好处。
婴儿的皮肤和肠道菌群取决于他们的出生方式。自然生产的婴儿从母亲产道获得细菌,种类因而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对婴儿的消化功能大有裨益。那些通过剖腹产的婴儿不仅无法获得如此多样的细菌,还有可能在医院环境中感染葡萄球菌。
出生时接触细菌的种类对婴儿此后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些早期的细菌决定了以后的细菌种类。婴儿从母亲那里获得的细菌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是母亲给儿女的另一笔宝贵财富。而剖腹产改变了对婴儿天然的细菌接种过程,这将对以后的细菌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对以后的健康和营养产生长远影响。
你肠道中的细菌王国
对于菌群来说,人体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星球,布满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对皮肤上的细菌而言,潮湿多毛的腋窝,与光滑干燥的前臂的微观景致,简直像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和撒哈拉沙漠那样泾渭分明。尽管皮肤上菌群种类繁多,与肠道微生物种类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条黑暗曲折的狭长走道所隐藏的细菌比身体任何地方的细菌都多。
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生活在我们身体内外的细菌,可不只是在那里免费蹭车――它们对人体贡献很大。而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依赖这些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者。它们从我们的食物当中提取能量,为我们提供我们自己无法吸收的养分,预防有害细菌在我们体内滋生等。在很多方面,它们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了的器官。它们也会失常,在肥胖者或者在患有疾病者的肠道中,这些细菌群落便会改变。科学家发现,与一个健康人的肠道细菌相比,一个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的肠道细菌非常不同。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期研究分析了124个欧洲人粪便当中的细菌,发现了近3.3百万的寄生菌基因,比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基因的150倍还要多。其中的一些主要基因扮演着“管家”的角色,对于寄生菌的存活至关重要;但另外一些基因则满足肠道生活中的其他特定需求:包括产生黏稠蛋白质的基因,从而让寄生菌可以附着在它们寄主的细胞上,这十分重要,因为肠道经常会遭到大量食物的冲洗。另外的基因与糖有关――它们收获、分解和发酵周遭养分当中结构复杂的分子,包括几种在水果和蔬菜中我们无法完全吸收的糖。还有的基因负责生产我们所缺乏的维生素和脂肪酸,甚至有基因帮助我们把不常见的化学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维生素,例如食物补充剂当中的安息香盐酸。但是,大多数的基因对我们仍然是一个谜。
物以类聚,人以“菌”分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世界上总共有四种血型,任何人只能属于其中的一类;但如今他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划分人类的方式:细菌。
每个人体内都寄居着数千种不同的细菌,然而最近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他们调查的人群肠道中,明显存在三类不同的生态系统。三类中每一种都由达成平衡的不同细菌组合而成。研究人员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拟杆菌型(bacteroides)”“普氏菌型(prevotella)”以及“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以反映各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菌。拟杆菌型系统中的细菌倾向于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中获取大部分能量;普氏菌型系统和瘤胃球菌型系统,则擅长消化肠道中黏蛋白中的糖被蛋白。
对此,有一种解释是,婴儿肠道里的主导菌群是被随机产生的细菌种群占据的,这些细菌改变了人体的肠道环境,结果只有某些特定菌群能够在其中生存。
如果这种可能性是真的,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肠菌型库”所从属的人群得出,我们是更有肥胖或者得溃疡的可能性,还是会产生激素类的问题,或者可能得孤独症,或者至少可以一瞥我们未来发生各种情况的概率。这种科学也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母亲的基因、父亲的基因和进入或停留在体内的细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包。
科学家们现在开始研究如何进行具体的干预措施,如饮食或药物,以改变这些群组的结构。比方说,医生可以为病人‘量身定做’特殊的饮食或医药处方,以适合他们的菌群。
食物决定了你是谁
我们体内有一个基因组,也有一个细菌组,这个细菌组就是一个崭新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谁,并将成为谁。而饮食,对细菌组的影响至关重要。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从自己的母亲那里继承了第一个菌群――这是我们的零岁生日礼物,从此我们需要靠它来消化食物。母乳是婴儿唯一的食物,而我们体内的第一批寄生菌拥有可以消化乳蛋白的基因,这让婴儿可以充分吸收母乳中的养分。
母乳:宝宝和“消化小搭档”的共同食物
母乳并不仅仅是婴儿的食物,也为婴儿肠道中的那些寄生菌提供了食物。除了乳糖和脂肪,母乳当中的第三大成分是一种小分子的糖,被称为低聚糖,肠道寄生菌以此为生,并且大量繁殖。低聚糖作为母乳的一部分也在进化,会有选择性地为婴儿肠道中有益的细菌提供食物。
母乳当中含有200多种低聚糖。通过扮演成为致病菌的诱饵,低聚糖成了婴儿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低聚糖与人类细胞表面的分子十分相似,会导致感染的细菌在错认低聚糖为人类细胞表面的分子后便附着在上面。通过扮演人类细胞表面分子的替身,低聚糖成功引开了这些致病菌。在引开致病菌的同时,低聚糖还为有益细菌提供了食物。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十分常见,它们十分喜爱母乳当中的低聚糖,某些双歧杆菌光靠这些小分子乳糖便可以存活。因此,当母亲们用母乳喂养她们的宝贝时,也在照顾宝贝们的这些“消化小搭档”。当然,婴儿最终会断奶,并开始吃固体食物,届时,一场剧变将在他们的肠道中发生。
饮食结构的复杂化让细菌更多样化
随着这个婴儿长大,他肠道内的寄生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四个较大变化与生长中的四个“大事件”相关,包括发烧、开始吃固体食物、使用抗生素,以及从喝母乳改为喝牛奶。
每一次改变都会让这个婴儿体内的菌群开始使用不同的遗传工具。孩子体内的第一组微生物使用的都是能够消化乳蛋白的基因。一旦他断奶,他的菌群便开始激活另一些基因,好分解植物食物当中结构复杂的糖分和淀粉,这时这些微生物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豌豆或者其他幼儿食品。当他开始真正吃这些食物时,体内的寄生菌会产生更大的变化,包括增加新的成员――拟杆菌,这种细菌分解消化植物分子。
在这个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他的饮食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他肠道中的细菌所具备的能力也越来越多。这些细菌开始激活各种各样的基因,有的可以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有的可以产生维生素,有的可以分解各种少见的化学物质。研究者认为细菌在这个阶段开始稳定下来,寄生菌大军的成员组成变得相对固定。即便受到了抗生素的袭击,同样种类的寄生菌也会以同样的数量再次回归我们的肠道。但是在每一次的回归中,我们所吃的食物决定了哪些种类的寄生菌会首先定居。
细菌决定你的胖瘦
研究人员将来自布基纳法索(一个非洲国家)的14个孩子和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14个孩子肠道中的寄生菌进行了对比。非洲的孩子都来自于温饱不足的农民家庭,他们的饮食大多是蔬菜,很少有脂肪或者动物蛋白,含有大量的纤维、淀粉和植物碳水化合物。相比之下,意大利孩子吃的是典型的西方饮食,有大量的动物蛋白、糖分、淀粉和脂肪,而纤维则很少,是非洲同龄人所吃纤维的一半,却多出了50%的热量。
这些孩子的肠道寄生菌也体现了饮食的对比。非洲孩子肠道内的细菌群落由专门消化植物的拟杆菌主导。拟杆菌帮助非洲孩子分解他们饮食中难以消化的纤维,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然而,在意大利孩子肠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另一种细菌――硬壁菌,在肥胖的人体内更容易发现这种细菌。
细菌主宰你的健康
相比意大利孩子,非洲孩子的肠道寄生菌种类更多,各种的细菌可能都是搭了食物的便车到达他们的肠道。在欧洲,无污染和大致相同的食物阻挡了外界的细菌进入人们的体内,这使得西方人体中的寄生菌也都大致相同。因此,西方人肠道中的寄生菌缺少基因的多样性,也没有增加基因多样性的方法。寄生菌的单一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从外界来到肠道的不同细菌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基因库,从而帮助菌群适应不同的寻常食物。布基纳法索的孩子因为寄生菌的多样性获得了强大的纤维消化功能,这便是一个例子。去年,日本有一个令人更加震惊的例子:日本人的肠道寄生菌从一种海洋生物那里“借”来了基因,这些基因让他们可以消化海藻中的碳水化合物。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则阻碍了这种进化。
用细菌来治病
湿疹和哮喘两种病的发病根源都是肠道系统不完善导致的过敏。有研究显示,过敏的儿童肠道中的益生菌较少。瑞典医学家发现,瑞典的孩子过敏率高,而地理上临近的爱沙尼亚则过敏率低。两地卫生习惯不同,爱沙尼亚消毒较少,孩子们较早就有了多样的肠内菌群。
蒙特利尔大学过敏研究实验室主任德莱斯皮斯正是益生菌补充的热心建议者之一。他推荐孕妇在怀孕后期补充益生菌,认为这对降低孩子的过敏几率有帮助。有其他研究者则建议在新生儿的饮食中补充益生菌和益生菌可以利用的一些特殊糖类。目前研究还没有显示益生菌对哮喘有疗效,但如果在婴儿早期就开始补充一些乳酸杆菌,可缓解2岁内的湿疹症状,显示出补充益生菌可能对免疫系统有正面影响。
不久的将来,医生或许还能为效果日益欠佳的抗生素找到替代品。他们可以尝试为有益细菌提供增援力量,而不是根除破坏肠道生态平衡的致病细菌――譬如尝试把曾经存在过的菌群重新请回来。目前人类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2008年,明尼苏达一位妇女移植了她丈夫肠道内的寄生菌,成功治愈了她严重的肠道感染。我们对菌群的了解正在一步步地加深,而在未来,对菌群的成功运用则将建立在这种了解之上。
超级细菌和后抗生素时代
有专家预言,不出两代人之内,抗生素将会被超级恶菌击溃,科学家昔日宣称“传染病终结”,今日却可以预见“后抗生素末日”。
伤不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愈演愈烈,一时间,人心惶惶,谈“菌”色变。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此次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类型十分罕见,属于一种嵌合体,包含了多种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同时携带多种耐抗生素的特异基因,该菌株对包括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类抗生素在内的8种抗生素可能产生耐药性,致使抗生素治疗在其面前根本是无能为力。又一“超级细菌”横空出世,给了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
细菌凶猛为哪般
“超级细菌”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细菌,它是一种基因片段,可以在各种细菌间传染,携带了这个片段的细菌仿佛穿上“升级战衣”般,会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其中甚至包括碳青霉烯(被认为是目前耐药性最低、治疗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抗生素)。
“超级细菌”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间转移,这种基因可以附加到任何细菌菌株上并产生酶,通过细菌普遍传播的途径进行传播,可以通过与受感染人的接触或者处在细菌繁殖的不卫生条件下感染。换句话说,这个基因片段就像一颗可拆卸重装的定时炸弹,可以自由辗转于普通细菌之上,让细菌变身为“超级细菌”,可将抗生素从内部击破。这个基因片段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症状,关键在于它附着在什么细菌上,人体就会反映出感染了那种细菌的症状。比如说,如果出现在大肠杆菌上,那么患者就会表现出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从轻微到严重的胃痉挛、腹泻、恶心和呕吐,也有些人可能什么症状都感觉不到。出现在肺炎菌上,就可以引发非常严重的症状,会有轻度至重度的咳嗽、发烧、寒战、乏力、胃部不适和腹泻。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不过是最新涌现的案例之一,遗憾的是,人类在面对后患无穷的“超级细菌”时,正变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过度依赖纵容成“杀手”
不能不说,正是由于人类多年来对于抗生素治疗的过分依赖和过度使用,才酿成了今天这一不可收拾的局面。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灵,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伴随着这种“大善”,种种噩运也接踵而至,被视为抗击细菌感染“救命仙药”的抗生素,也为人类带来了深重的伤痛。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青霉素刚刚使用10多年之后,欧美就曾发生过一场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菌大流行,致使全球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抗生素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中国的“十年忽视”
在门诊中,医生经常碰到感冒病人要求输液,要求使用抗生素,认为这样能很快把病治好;还有的病人点名要求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什么作用,像感冒这些日常的小病不要动不动就使用抗生素。不适当地过量使用抗生素,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有一些人视抗生素为洪水猛兽,认为抗生素有副作用,因而一味地拒绝使用抗生素。在临床常见的现象是病情稍有改善就马上停药,导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够,剂量不足,结果过不了几天病情又出现反复。这种疗程、剂量不足导致的抗生素滥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有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滥用抗生素,在中国,细菌整体的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人的10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在2010年6月,全球发展中心以一份新的报告,呼吁世卫组织扭转报告中提及的对耐药性的“十年忽视”,报告中同时指出,中国的情形令人担忧。
让“公地悲剧”不再重演
在曾经屡试不爽的抗生素兵败如山倒之际,严峻的现实不会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的时间。在这一研究领域,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适用,而且是唯一的选择。而现阶段我们所能做的,当是防疫于未然筑牢防火墙,同时将疫情的蔓延控制到最小程度,让“公地悲剧”的故事不再重演。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有很大区别,其他药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某个器官或组织,而抗生素是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病菌吃的,是要把细菌杀死。”盲目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不但不能发挥其杀菌的作用,反而会使小剂量的药物产生细菌耐药性。
专家提醒:
坚持四项原则,科学使用抗生素
1.对症使用。在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诊断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因为细菌种类很多,不是随便一种抗生素都可以把所有病菌杀死,每种抗生素有一个抗菌谱,只有先确定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哪种细菌感染,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
2.不联合使用。一般不提倡几种抗生素合并使用,因为混合引起感染的情况比较少,如果情况比较急,一时无法确定是哪种细菌感染,可使用广谱的抗生素。
3.不预防使用。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有的父母感冒了,怕传染给孩子,就给孩子服用一些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4.足时足量使用。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足时足量,按疗程用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足够浓度,以免因浓度不够而导致抗药性细菌伺机而起。
TIPS
公地悲剧
1968年,Garrett Hard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著名的论文,他写的是因为没有人来照料,公用牧场的牧草被吃光,这是公地的悲剧。后来被人用来比喻在兽医、农产品和人类环境中的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的悲剧。
11招预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