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儿小说

女儿小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女儿小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儿小说

女儿小说范文第1篇

蓓蕾

小雪和她的北方故事

小雪在我们约摸是8、9岁的时候转了进来。记得她来的那一天,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雪——她又生得白了些,总穿着米色的镶有小珍珠花边的裙子,于是我们叫她小雪。

小雪原来的家在北方,后来她爸爸到我们这儿的一所大学教书,她家就搬到了我们的楼下。依稀记得她说起过他们北方的雪——

雪很大,茫茫的样子,下一天一夜,起来的时候,山和水就都是茫茫的了。我抓过雪玩,可过不久,这些小小的冰凌就融化了——哎,为什么要融化呢?来南方的时候,我问妈妈:“南方有雪吗?”妈妈说:“那你自己去看吧!”我来的那天的确下雪了,可是——还没等雪积起来,就停了。

她转来的时候,我们叫她小雪,她说别叫了,她会想起还在北方的爷爷。她说在那里下雪的时候,爷爷总领着她去公园堆雪人儿,她一次为了给小雪人做两只眼睛,掰下了自己大衣上的两颗扣子,爷爷怕她冷,就把自己的大衣给她披上……

后来,小雪依旧穿着她米色的镶有小珍珠花边的呢裙子,戴着米色的绒线手套,配上一顶米色的天鹅绒帽子,依旧说着比我们这帮南方孩子标准不少的“国语”。但是,没有雪的冬天仍然让她感到孤寂。  小雪终于等到了下一个有雪的冬天。我们合唱团去比赛的时候,天冷得出奇,我们穿着藏青色的绸子短裙,一个个冷得瑟瑟发抖。而小雪却指着天上飘下的雪花——

“下雪了,你们看,下雪了……”她说着,仿佛身上没有一丝寒意,“下雪了,这雪花多么像一个晶莹的舞者!”

我们都不愿打断这个可爱的姑娘内心的乡愁。

紫藤下

,我亲爱的:

,记得廊下的紫藤了吗?,一个小秘密——唔,但愿你为我保守。

你的 小可怜虫

盛夏的空气,为什么几乎就要凝固?唔,真是够热的了——也许什么地方会有我的庇护所!对了,花廊,那片紫藤,那处绿荫。紫藤似乎承载着太多的重量,总是那样弯弯地缠绕着大理石柱子,然后撒下她厚厚的绿裙子——竟让我们,无一例外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  我总是把自己暗红色的保温杯(事实上它不过用来保冰罢了)带下来,里面装着的也许是冰牛奶,也许是妈妈榨好的橙子水,尚有果子的颗粒,还放上几粒冰块儿,啜上几口,原本凝固的空气仿佛也是要化开了。

会明白的,在这样的季节里总是要有故事发生的。  事实是,当一个故事在这样的情景下发生的时候,我们都猝不及防——  我的:

你会记得小米的——没错,昨天,小米哭了。她向来是不哭的,也不愿哭的。今天是怎么了——小米?这个平时的小开心果儿!听说,小米家好像——出了一些变故。她只是小声地啜泣着,可我觉得,这一时间,紫藤下面的一切都凝固了。

或许我该用什么化开它!保温杯里的橙子水!小米也只是抿了一口而已,可是我已经感觉到紫藤开的那种可爱的花儿正在随风摇曳,向我们招手。

小米笑了。

是什么把我们的忧愁化开?

女儿小说范文第2篇

女儿报母恩向聋哑宣战

许水花今年58岁,黄山市仙源镇竹园村人。3岁那年,她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耳朵却聋了,从此再也说不出话来。19岁那年,许水花嫁给了同村人汪目生。

汪冬青是许水花的大女儿。从小,她就跟母亲特别亲。母亲锄地,她就去送饭;母亲回来,她为母亲捶腿、打洗脚水。母亲打个手势,她就知道母亲想干什么。因为心有灵犀,她渐渐地成了母亲的“翻译”。深知母亲的不易,从11岁开始,汪冬青就接过她的扁担,为全家人挑水。汪冬青经常跟着村里人一起上山砍竹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用这些钱给母亲买些护手霜和手帕之类的生活用品。妹妹汪冬红出生之后,她更是全部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不让母亲劳累。

出嫁前的那天晚上,想到自己不在家里,没有人为母亲捶背,没有人为母亲当“翻译”,母亲的世界将再次变得寂静无声,汪冬青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如今,儿子出生了,会喊妈妈了,汪冬青心潮难平,一个念头油然滑过她的心际:“如果母亲也能听到我和妹妹喊她一声‘妈妈’,那她该多幸福啊!对,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母亲的听力,教她学说话,让她今生能感受到语言世界的美丽。”

从2008年开始,汪冬青走上了为母亲治病的路。

2008年3月底,听说合肥一家医院有聋哑专科,汪冬青带着母亲赶了过去。医生听说许水花已经聋哑了50年后,立刻表示无能为力。5月,她再次带着母亲辗转来到河南郑州,依然无功而返,多位医生都暗示,聋哑这么长时间了,想恢复绝无可能。

这之后,初中毕业的汪冬青就自学起大部头的医学教材,她明白要想让母亲开口说话,必须先治好耳聋。同时,所有的教材都强调,药物治疗的前提是提供心理帮扶,如果病人家属能激发聋哑人的语言表达欲望,就会事半功倍。还有一些书籍详细讲解了聋哑的原因以及刺激穴道治疗聋哑的方法。汪冬青心想:“医院既然已经下定论说母亲绝无可能恢复,我就试试自己的方法吧!”

从此,汪冬青就让母亲安心地住在她身边。每天,她都会握着许水花的手,按照书上的介绍,轻柔地为母亲按摩手上、耳部和头部的穴位。而且,汪冬青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她当残疾人看待,而是越来越多地大声跟她讲话,越来越少跟她打手势。许水花在变聋哑之前,对自己的名字比较敏感。于是,汪冬青就天天喊她的名字,还给妈妈讲姐妹俩玩耍时的快乐往事……

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许水花依然毫无表情。汪冬青没有气馁,她变喊为唱,一遍遍地为母亲唱自己最爱听的《酒干倘卖无》: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一天,汪冬青像往常一样,一边为母亲按摩,一边唱《酒干倘卖无》。唱着唱着,她吃惊地发现许水花的眼角里竟淌出晶莹的泪珠……之后不久,汪冬青失手打掉一个铜盆,响声非常大。她注意到,母亲竟然猛地一回头,好像听到了铜盆掉到地上的声音。母亲这些微小变化让汪冬青兴奋不已。

之后,汪冬青带着母亲来到山西运城聋哑专科医院,医生诊断后说:“许水花的听觉意识觉醒,生命张力开始显现。”这之后,汪冬青继续为母亲按摩,为母亲唱歌。许水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倾听着一切声音,然后咿呀咿呀地向汪冬青比画着心中的喜悦。

母亲终于开口说话了

2009年10月,在广州打工的妹妹汪冬红打来电话。汪冬青接了电话后,许水花像以往一样站在旁边比画。汪冬青兴奋地对妹妹说:“妹,你说大声点儿,咱妈能听到了,她埋怨我不让她跟你说话呢!”说完,她把话筒递给了许水花。汪冬红听说母亲能听到了,兴奋不已,在电话里吼道:“妈,你好吧?我是冬红啊,你真的能听到了吗?你埋怨姐干啥,我在这里挺好的。妈,你不要挂念我,你和爸爸在家要注意身体,你听姐的话早点儿治好病……”

汪冬红这么说的时候,许水花就不停地比画着让汪冬青去听电话。汪冬青故意不理,许水花着急得咿咿呀呀,激动得满脸通红。汪冬红听到了,于是说:“妈,你想说什么,我都听着,别急,慢慢说,我能听明白!”这时,汪冬青发现母亲更着急了,呼吸一声比一声急促,憋了半天,终于喊了一声:“啊!”喊出这一声,许水花将电话一放,就抹起眼泪来。汪冬红以为出了什么事,立刻问姐姐:“咱妈咋了?你教训她了?”汪冬青泣不成声地说:“妹,刚才,咱妈是不是喊了一声‘啊’,你说她是不是想叫你的名字?”

那天晚上,汪冬青怎么也睡不着。30年来,她第一次听到母亲发出完整的音节!

2010年春节快到了,汪冬青把许水花送回老家住一段时间。汪冬青知道,母亲此前一直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张乐,离开了就会想念小家伙。因此,她一直忍着没让小乐乐在电话里跟外婆讲话。一直等到大年初五,她才给许水花打了电话。电话里面只有呼吸声,汪冬青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哽咽着说:“妈,我和乐乐都很想您,您想我们吗?”这时,许水花的脸憋得通红。显然,她听懂了女儿说的话,自己却说不出来话,很着急。汪冬青继续刺激母亲说:“妈,你不想乐乐吗?”乐乐也在电话里奶声奶气地说:“外婆不想我了,我就跟爷爷过了!”这时,许水花急得脸上冒汗,嘴巴一张一合的就是说不出话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母女俩就那么对峙着,父亲接过电话,说:“算了,她说不出来!”就在那一刻,许水花终于清晰地“憋”出了一个字:“想!”电话两头,全家人都为许水花在情急之下说出的这个“想”字而兴奋、欢呼!

能听到声音了,能说出一个字了,许水花的心情越来越好。在汪冬青的诱导下,许水花又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一些简单的字。汪冬青继续努力,常常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给母亲说话,母亲却一言不发。有一次,她突然想到,母亲总是被动地接电话,效果当然不会太好。如果自己和妹妹长时间不打电话,母亲会是什么反应呢?于是,她和妹妹约好,不给母亲打电话,以此刺激母亲想说话的欲望。果然,好长时间听不到熟悉的铃声了,许水花情急之下,拉着丈夫到电话机旁边,逼着他打电话,还向他做手势,让他问问小乐乐是不是生病了?汪目生知道女儿们的计划,看她这么着急,心里很高兴,可还是装着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你不会自己打吗?”许水花狠狠地瞪着他。

5月2日晚上,许水花终于忍不住了,颤抖着双手给女儿打电话。汪冬青听到电话里传来粗重的呼吸声,知道是母亲打了电话过来,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她仍然礼貌地说:“喂,你好!”时间一秒秒过去,话筒里还是没有声音。汪冬青故意冷冷地说:“你是谁呀?你再不说话,我就挂了!”她话音刚落,那头传来母亲结结巴巴的声音:“冬青……”这是汪冬青有生以来听见母亲说过的最长的一句话!她战战兢兢地叫着:“妈……”电话里很快传来母亲的声音:“哎!”此刻,汪冬青热泪盈眶,半晌说不出来话,只是不停地在电话里叫着:“妈!妈……”许水花也清晰地一声一声地回答着:“哎,哎……”

汪冬青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往娘家赶。推开门,许水花正在院子里拾掇毛竹。汪冬青饱含深情地喊道:“妈!”许水花也清晰地应了一声“哎!”这是汪冬青有生以来听到的天底下最动听的声音!“妈妈,您终于开口啦,上天厚我啊!”汪冬青泪语呢喃,母女俩禁不住紧紧地相拥,喜极而泣……

孝老爱老之心感动众人

2010年10月20日,汪冬青带着母亲再次来到山西运城聋哑专科医院进行检查。这次,医院院长刘效勇亲自接待了汪冬青母女。他对汪冬青说:“在没有吃药的情况下,让一个聋哑了50年的人突然开口说话,这是个人间奇迹啊!这是一个女儿的爱心创造的奇迹!”刘院长赠予汪冬青价值1000元的药品,嘱咐她让母亲连续治疗,希望许水花能尽快说出连续的句子。医院里的许多员工也被汪冬青的孝心感动,自发地捐款数千元,让其继续为母亲治病。为了巩固疗效,汪冬青想陪母亲在运城住下,一边打工,一边为母亲治病。10月28日,医院员工张师傅帮汪冬青在医院旁的夜市小吃街上一个生意最火爆的面馆找了份临时工,每晚的工资是40元。

2010年11月2日晚上11点多,面馆进来一位一身名牌西服、老板派头的中年男子。他点了一碗牛肉面后,起身去拿邻桌的辣椒油时,西服上的一粒纽扣被铁质桌角蹭了下来。汪冬青见状,立即说:“老板,对不起,我帮你把纽扣缝上吧。”这位掉了纽扣的男子是面馆斜对面一家三星级宾馆的老总马钧,他感激地将衣服递给了汪冬青。餐毕,马钧掏出10元钱给汪冬青。汪冬青脸一下子红了,直摆手连呼不要。当面馆老板把汪冬青为母亲治病的事告诉马钧后,他郑重地说:“你的服务员人品好、面条味道更佳。从明天起,我的宾馆夜班100多名员工的夜宵全由你提供!”

一次不经意的举手之劳,给一家小面馆每月带来5000多元的利润。次日,从不外传祖传技术的面馆老板爽快地将自己扯面、抛饼等看家的面点制作技艺悉数传给汪冬青。汪冬青动情地说:“我会记住运城这段非凡的生命历程,记住运城帮助过我的所有好心人。等我学好手艺回到黄山以后,就和母亲一起开家面馆……”

2011年1月19日,汪冬青和母亲回到了老家。汪冬青告诉妹妹,母亲已能连着说几个字了。汪冬红不相信,当天晚上就兴奋地给家里打来了电话。当时,汪目生正在院子里与邻居闲聊,许水花接的电话。一听是女儿的声音,她脱口而出:“冬红,广东冷不?啥时回家?”断断续续地跟汪冬红聊了一会儿后,她又风风火火地跑到院子里,叫道:“目生,目生,是冬红,电话,喂喂喂!”结婚20多年了,妻子从来没有喊过他的名字。听到妻子喊他,汪目生目瞪口呆,邻居们也都惊呆了……

2012年夏季,除了陪母亲继续调养外,汪冬青开了一家小面馆。每天再忙,她总不忘打烊回家后为母亲按摩一个小时,再陪母亲练习发音,教母亲说些简单的口语。

女儿小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妇人》;写作特点;女性

《小妇人》具体的创作背景为十九世纪中期的新英格兰小镇,主人公均来自于马奇家。其小说样式属于长篇小说,小说形式为家庭日志。《小妇人》这一优秀文学作品,描述姐妹成长过程、爱情纠葛的同时,介绍了时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因此,其阅读量会逐渐上升,其读者群体越来越庞大。本文从《小妇人》写作特点探究作品成功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女性新形象

《小妇人》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均具有坚强、独立的个性特质。马奇先生外出参军后,留太太和四个女儿在家,马奇太太独自一人肩负家庭重任,只身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即使家庭条件有限、经济水平较低,她仍坚持帮助、扶持比她们生活更艰难的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形象具有独立性、坚强性等特点。马奇先生的四个女儿分别叫梅格、乔、贝思和艾美。梅格为了爱情不畏惧贫穷,鼓励丈夫坚持创业,从梅格身上能够看到女性在爱情上的自强。当妈妈离开家庭照顾生病爸爸时,三女儿勇敢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并且无私的帮助弱者;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三女儿被传染了疾病――猩红热,在疾病面前,三女儿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从贝思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小女儿艾美为了早日实现艺术家的梦想,多年来执着追梦,在追梦路上不曾停歇,即使步入了婚姻家庭;怀有怜悯之心的艾美坚持为公益事业献身,从艾美身上,能够看到当代女性在完善自我方面的自强。乔,一生热爱写作,乔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快乐、寻找到生活真谛,而且能够发扬独立、坚强的个性特征;努力过后的乔,最后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学校,从乔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事业方面的自强。

二、人物性别比例失衡

从《小妇人》这篇作品名中就能发现,小说主要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具体描述,实际上小说内容也确实如此。小说中关于男性的描写极少,即使像马奇先生、劳里等男性在小说中出现,也只是为了烘托女性做铺垫,男性在小说中只是充当配角,然而真正的主角是女性。小说开头部分,从乔的话语中就能间接了解到父亲缺场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下文的描述起到了铺垫作用。父亲参军过程中生病以后,是母亲前去照顾,直至父亲康复。劳伦斯先生一时接受不了亲人的离去,久久陷入悲伤之中,心地善良的贝思将他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后来贝思的一吻,消逝了他所有的愤怒,他将贝思拥入怀中像拥有小外孙女一样。身为上层社会的劳里,深深的被下层社会马奇太太所吸引。《小妇人》中男性所给予女性的支持和照顾少之又少,进而女性被迫要自强自立,勇敢的肩负起家庭重任。

三、暗示描写

《小妇人》中马奇家四姐妹间的关系被作者主动分为两组,其中大女儿梅格和小女儿艾美为一组,大女儿与小女儿之间无话不谈,并且大女儿能够为小女儿提供建设性意见;二女儿乔和三女儿贝思为一组,贝思能够及时与乔分享自己的心事。作者之所以会这样进行分组,这在一定意义上蕴含着人性性格与社会间的关系。乔的性格属于易怒型、暴躁型,贝思的性格则属于安静型、温柔型,乔的天性使然,进而乔不能做到像贝思那样,同时,贝思也不能改变成姐姐乔那样。由于乔的性格过于直接,贝思的性格过于温顺,进而两人都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因此,贝思只好离开学校,投身于家庭,换言之,贝思更适合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不适合当时的现实世界。

梅格与艾美均属于落落大方、聪慧美丽的女性,大女儿虽然向往优越生活,但是她厌恶虚伪,最终无畏贫困、勇于追求爱情,尽职尽责的做好贤妻良母;小女儿艾美为了追求梦想积极向上,略带小娇气的她最终选择的劳里,不可否认的是,大女儿和小女儿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作者这样进行分组正是给予读者某些暗示。

四、用小衬大

虽然作者创作本小说时,社会矛盾频发、尖锐,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社会矛盾,而是通过描写微小细节来衬托社会现实。因此,这也正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作者以马奇这样的小家庭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现实社会中,类似于马奇这样家庭的美国家庭占有大多数。另一方面,小说中平淡的生活场景均来自现实生活,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综上所述,《小妇人》这部文学作品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阅读这篇小说时,从写作特点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利于我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此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平衡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欣. 解读《小妇人》中女性人物的写作特点[J]. 语文建设,2014,05:55-56.

女儿小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喜福会》 《接骨师之女》 母爱 文化冲突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2-01

1.绪论

谭恩美,著名华裔女作家,擅长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她的小说大多数以母女关系为主线,有些取材于自己的经历,主要描写中国移民母亲和出生和处于美国文化下的华裔女儿的故事,表现她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隔阂。

2.《喜福会》中的中国母女形象

《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冲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是中美两种文化的对立――代表中国文化的母亲和美国文化的女儿们之间的冲突。母亲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氛围的文化下,有美国价值观的女儿们对母亲们所代表的文化看法是片面和偏见的。因为从小生活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妈妈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对女儿们指责多于鼓励。在书前面的部分,在女儿们眼中母亲们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落后、爱炫耀、爱攀比等,因为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落后使得东方在开始时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中国母亲们的异域文化中处于一种边缘化和失语者的地位。在异域文化中,她们唯一凭借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她们用她们结巴的中国式的英语,对女儿们的成长和生活进行教育和干预,表现出她们对西方霸权和主流文化无畏的挑战,立足于“你不要走你妈走过的路”为出发点的教育。女儿们出生于美国、接受美国文化的教育,而美国文化中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和讲究平等,所以理解不了母亲们的良苦用心。而在自身价值观和母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母女的分歧就产生了。

3.《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形象

在《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将故事延展到三代女人的身上:外祖母宝姨、母亲茹灵、和女儿露丝。这三位女性完整了形成从北京到美国的迁移,也完成了坚强、隐忍的传承。

在中国封建的传统中,普通妇女没有什么地位,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宝姨的精心照料却遭来青春期时茹灵的叛逆,茹灵利用宝姨不能说话来刺激对方。女儿的无知给母亲造成的伤害常在谭恩美的小说里出现。母亲所作的宽容接纳她的叛逆。而作为母亲,当宝姨看到茹灵为了追求虚荣的生活,摆脱家庭,擅自决定去相亲,却不知道对方正是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张家而险入虎口时,她做出了以死相谏的惊人举动,毁掉了女儿与张家的婚约。这种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牺牲自己的行为也许只有中国母亲才能做到。宝姨的自杀是对母爱的诠释,母爱的升华,这点和《喜福会》中的安美的母亲为保住女儿在大宅院中的地位从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一样的。

从女儿的角度出发,中国子女讲究对父母要尽孝,但小说中宝姨的自杀抹掉了茹灵想要尽孝的可能,因此茹灵日后一直耿耿于怀和自责于心。之后茹灵自己扫地出门,到了美国嫁人生下女儿露丝。她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因为生活的艰苦,她节俭持家,精打细算。她当着别人的面用汉语命令露丝去和人讨价还价,这让露丝感到“非常羞愧”(谭恩美 57)。而露丝同当年茹灵一样叛逆,总要做些什么来违背母亲。但茹灵并没有责骂她。与当年的茹灵相比,露丝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的是与当年的茹灵完全不同的教育,所以她又多了些许叛逆精神。进入青春期的露丝,心理上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对邻居兰斯产生兴趣,并且险些被不良邻居性骚扰,却没人帮助她且耐心听她倾诉自己的烦恼。作为茹灵没有察觉女儿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解决露丝的心理问题。她把对母亲心中的一些怨念写到了日记里,但当母亲看了日记后真从楼上跳下导致受伤后,露丝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随着茹灵年纪的增大,行为越来越糊涂,当却确诊得了老年痴呆症后,露丝为母亲担忧。这些描写体现出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露丝身上还是具有中国女性的细腻和体贴。直到有一次和母亲走散,她才意识到母亲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先将感情放置一边,守在母亲身边。在这时,露丝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要孝顺父母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母女三代之间,宝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照顾疼爱子女,对子女宽容呵护。茹灵尽管在青春期时叛逆,但成长后她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并将这种爱用在女儿露丝的身上。露丝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有着美国的价值观,注重隐私,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想,但在母亲的教育下,思想深处多少还是有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观念,最后懂得孝敬母亲、赡养母亲。

4.《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两本小说中,母亲们都抓住机会给女儿们灌输中国的文化。尽管在处于美国社会,中国文化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但在她们眼中,她们的女儿们和美国人一样优秀,并且通过日常的谈话,母亲们在逐渐让女儿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点滴。不管是《喜福会》还是《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们,她们生活在旧中国,对于自己的婚姻没有多少主动权,就算受过一定的教育。她们大多坚韧不拔,用自己的文化与美国文化做挑战。在对女儿们的教育中,她们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和严厉的教导,这样有时会让子女们认为父母不够尊重他们。在这两本小说中,中国母亲采用的更多是告诉子女,命令子女去做,这使得子女们在其教育过程中处于的是比较被动的地位。当然,中国母亲们也在逐渐感受这美国文化,比如《喜福会》中的母亲们习惯了美国每周末的教堂礼拜。

而两部小说中的女儿们所体现的形象更多是一种中美文化的融合。作为第二代华裔,她们始终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活。母亲们的深切关爱成为她们方向不明的指示灯,她们一边接受母亲中国文化的影响,一边接受美国社会和学校美国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冲突碰撞,也使得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代沟加深。女儿们面对强大的美国文化时所表现的尴尬,体现出美国文化对她们的排挤。因此,虽然两部小说中的中国华裔女儿们没有受到过正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甚至觉得中国文化很遥远,但由于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和她们的耳濡目染,她们被双重文化侵染,拥有两种文化的意识。双重文化和双重身份决定了她们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协调。在两部小说中,随着岁月的推移,最终女儿们都理解了母亲,并感受到母亲深沉的母爱和母亲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她们身上中美文化交融为一体。

5.结语

中国华人母亲和华裔女儿是谭恩美《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中的重要群体,两部小说展现的更多是母爱的无私和两代人所代表的中美文化的碰撞、融合,展现了中国女性母女的形象。希望通过谭恩美这两部小说的中国女性形象的分析,对读者解读谭恩美的作品,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恩美. 喜福会[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女儿小说范文第5篇

    我的女儿酷爱读书、写作

    我十分大胆地鼓励她到书店读书,女儿一开始也问:“我什么书都能看吗?你不怕我看小说吗?”我微笑着平静地看着她认真地说:“我相信你有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对于小说大概的了解一下也无妨,那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只是你不要陷进去。以你的性格什么书你肯定都想看,以你这个年龄,小说也是很诱人的,想看的话,翻一翻,了解一下也无妨。”女儿很高兴。看完书以后,回到家里还同我谈一些看书的内容、看书的感想,兴致勃勃。

    读小学时,学习负担轻,作业少,几乎每个星期六,星期日她都在书店里泡。

    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阅读,女儿的阅读范围就不自觉的有一种选择性了,她喜欢上了诗集、中外名着、古代历史、中国历史。她认为自己从中见识了很多。我也感觉自己女儿的视野、情操都得到了开拓和熏陶。

    我认为小说、杂志固然是孩子们不能专读的书,但是如果是一味去限制,反而让她有一种神秘感,于是越不让她看,她偏偏非要看,而且还会拼命地去看。

    其实,读书是件好事。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既然如此,我就将名着比作“精粮”,小说、杂志比作“粗粮”。根据营养学,适当的食用一些粗粮、杂粮会帮助消化的。

    当然,放手并不意味着放纵自流。在女儿同我交流读书的感想时,我不失时机地,自然而然地肯定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否定一些女儿暂时不能接触的东西。比如,爱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等。这些书女儿一定看过了,想想自己也有小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心境。我告诉她不能迷恋那些书籍,引导她哪些书籍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哪些书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学修养。

    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一些好的东西通过吸收、消化,无形中就形成了女儿自身的一种本质了,她就会自觉的要求上进。当孩子具备了一种良好的思想品质时,再和她沟通也就容易多了。比如,她挨了老师的批评,她伤心委屈。于是我开导她:“老师的工作那么繁忙,班上的同学那么多,老师还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下,老师将精力倾注于你,关注你的学习,是非常难得的”。

    现在面对老师的批评,女儿就不再是一味的、狭隘的想不通了,而是非常的珍惜,非常的感激老师。总是用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来鼓励自己一步一步地进步。

    又比如,考试前心里紧张,总害怕自己考不好。于是我又开导她:“考试考了满分,并不证明你就很行了,满分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你还是得上课学习。考砸了,也并不是说你就是个坏学生,哪怕是得了零分,你也还是一名学生,没有谁会因为你得了零分而开除你,剥夺你学习的权利。无非是从头起,好好的学罢了。再说一份试卷不光是考你的知识,同时也是检验你的心里素质和思想素质。

    现在,女儿无论是面对大考还是小考,她的心态都非常的平和。她自己告诉我:“考满分不是自己最终的目的,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平时抓紧了,临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轻装上阵了”。可见女儿的学习目的明确了,思想就端正了。

    当然,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然而最紧张的最终还是面对考试,考试时发挥失常是平常的事,所以让女儿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诸如此类,在女儿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困惑、生理困惑都需要爸爸妈妈的耐心开导和积极引导。

    我认为作为父母绝对不能将自己一个成年人的主张强加于孩子身上,一味的要求她必须这样或不能那样,而是要站在一个孩子心里角度去与她共同思考,共同排解一切困惑,让她(他)逐渐的成熟。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长,有一天她(他)也会长大成人,也会成家,也会为人父母,她(他)也会这样抚育她(他)的下一代。孩子的思想品质好了,学习起来就积极主动了。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首要环境,老师是孩子学习知识的伟大导师。而家庭是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