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主流部落

非主流部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主流部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主流部落范文第1篇

尊敬的风部落老师们,亲爱的学友们:

大家好!我叫闯镜泓,是风部落的一名老学员了,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参加风部落《小作家》主编的竞选,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激动的是风部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紧张的是第一次站在这么多老师、同学、家长的面前演讲,不免有些胆怯,虽然胆怯但我还是想给自己争取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风部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集体,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主编是多么的不容易,他需要一名有实力、有才华、有热情、有责任感------而又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的同学来担当。

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胜任这个职务,第一我是《中国少年报》小灵通小记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我参加了很多次的采风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对新老学员都很熟悉;第三我成功的创建了属于我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第四我兴趣广泛,爱好画画、篮球、乒乓球、英语等,尤其是画画,我相信画画对编辑工作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另外我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已成功的在《中国少年报》、《辽阳广播电视报》上发表过作品。综上所诉,虽然谈不上多才多艺,但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了。

如果我有幸当选,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办好报纸,让它成为一份同学们的好刊物,家长们的好材料,老师们的好帮手,我也会多读书、勤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大家,相信我,支持我,给我这次展示能力的机会。我将无比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用心、用情、用智慧干好工作,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挥洒春的汗水,为《小作家》绘出一副美好的蓝图,我相信我们风部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主编竞聘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渭南日报》,搭建了这一个平台,感谢报社领导,提供了这一次机会,使我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更感谢在场的各位给了我参与这次竞聘的勇气和力量,在此我要向各位真诚的道一声:谢谢!

我叫屈文平,今年30岁,20XX年大学毕业后,在《渭南广播电视报》担任编辑、记者,20XX年12月应聘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经济新报》,在该报财经部和产经新闻部,担任编辑、记者,20XX年6月再次回到《渭南广播电视报》,担任该报〈秦东楼市〉专刊主编,20XX年进入《渭南日报》社。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黄河周末》主编,《黄河周末》是渭南日报创立最早的一份周末专刊,在这份专刊上溶入了很多前辈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我感觉压力很大。但我有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把这份专刊做好。

如果竞聘成功,那么,我将通过两方面来为专刊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方面,我将不断地提升专刊的品质,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专刊的品质直接决定专刊的生存。为此,我将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不断创新专刊栏目设置,围绕市场、围绕读者,随时调整专刊栏目设置,使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市场;

(2)加大专刊的主题性策划,在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等方面寻找热点和焦点,为专刊营造新的看点和亮点;

(3)在提高专刊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特邀撰稿人队伍,使其成为专刊采编力量的一个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我将全力以赴提升专刊的经济创收能力,力争使《黄河周末》20XX年经营收入达到30万元。为实现这一经济目标,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内部培养或外部资源嫁接的形式,努力组建一支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专刊记者队伍。

(2)、在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努力培养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目前还有餐饮美食、美容、健身等很多行业,是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这为《黄河周末》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3)加大专刊的活动策划,好的策划和好的创意,就是财富,我将努力带领《黄河周末》专刊团队,以特刊、增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为专刊营造更加宽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4)加强与兄弟专刊、兄弟媒体间的互动合作,采用借力发力、借鸡下蛋、借船赶路的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创收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如果竞聘成功,我一定会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服从报社领导,听从报社领导统一指挥,带领专刊团队,把《黄河周末》打造成渭南日报一份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专刊!

非主流部落范文第2篇

当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后,李宁品牌一度被评价为“奥运营销最大赢家”,而当此热议话题稍稍有所降温时,一款早于7月初上市的“”字运动鞋再次将李宁品牌拉进了奥运后被关注的焦点。源于古汉语、变异于网络,当“”字文化被与耐克、阿迪等相比不够新潮的李宁加以营销利用时,让不少人感到了吃惊,不过以李宁品牌一直期许的转变观之,实属情理之中。

早在2001年,有关调查显示: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在18~45岁年龄段分布,并以24~35岁为主,这与其14~28岁主力目标消费群存在着错位现象。而由品牌定位不清所导致的产品设计风格、广告形象诉求不够明确、统一,无疑是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随后,李宁提出了 “重塑李宁品牌”计划,决定锁定年轻一族,打造专业化、时尚化、东方特色的品牌文化形象,倡导“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口号。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年轻一族成为网民部落中的大多数。属80后生人的李宁“”字鞋主导设计师周小凡认为:“一个产品设计是否能带来好的销量,更多的是要研究我们的终端消费者,看消费者真正喜欢什么。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特别厉害,但对于如何将这种虚拟的东西与现实生活场景进行链接,很多商家并没有进行尝试,所以李宁品牌尝试走了这个道路。而且李宁是一个中国品牌,对本土网络文化比较熟悉更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字在中国古汉语中的原意为光明、明亮,但在网络流行文化中,因形生义,其被赋予了悲伤、无奈、尴尬的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当下一些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此次“”字鞋的推出即为一次创意来源网络,而且在营销传播上也是借助网络口碑形式加以操作的。对此,李宁公司产品规划部经理李霞认为:“现在口碑传播的途径和范围相对电视媒体或平面媒体更为广泛,而且可能更迅速。” 人穿鞋,目标人群即为网民,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宣传可谓既省钱又有效。当这款“”字鞋的图片刚在网上流传时,很多人甚至不相信李宁公司会出这样一款鞋,认为这一定是网友PS的杰作或者是哪位人DIY出来的山寨版鞋子,这一时间更是引起了网络论坛、博客对于此鞋的热议与再度推广。

从“”字鞋热销的结果来看,李宁“”字营销在促销层面上是成功的。不过,“”字毕竟还属非主流文化元素,对于迎合网络潮人,拉动单品短期畅销尚可,而要赋予品牌以坚实的时尚个性,李宁还要继续努力。年轻一族喜欢新奇,希望以穿着体现与众不同,但同时这类人群也是最善变、最健忘的,流行潮即起即落,李宁要实现一种如何的时尚?需要思考。光“”是不够的,虽然其拥有古汉语渊源,与李宁东方性的品牌文化指向有关联,但在与“一切皆有可能”精神态度的呼应上似乎还应有所加强。品牌塑造不是潮流跟风也不是艺术创造,在迎合的同时更需要多一点精神主张。

非主流部落范文第3篇

奥巴马缺乏政治背景、没有财团支持,依靠草根和网络的力量,在大选中获得了包括中国网民在内的全世界网民的拥趸,成功登上世界最耀眼的政治舞台,成为了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精准明确目标受众,清晰定位品牌形象,通过网络整合营销,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将个人品牌的公关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传播的角度看,奥巴马的成功,也是公关的成功。

品牌形象定位与目标受众精确对接

奥巴马就像一个新品牌,鲜明区别于竞争对手麦凯恩的保守、守旧,他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变革、打破传统的定位,树立起了“年轻、时尚、创新、突破”的改革家形象,为自己带来了一大批文化精英追捧者。

美国政治学者波尔斯比和威尔达夫斯基跟踪分析了上世纪40年代至2004年的美国大选,得出一个结论:大约20%的“中间选民”,是决定总统候选人最终能否当选的主力。奥巴马将目标受众锁定在被传统政治忽略的数量庞大的非主流人群,年轻的品牌定位与目标受众的精准对接,使其在草根、年轻人和无产者中获得了无数拥戴,最终争取到了更多的“中间选民”的选票。

奥巴马和竞争对手麦凯恩因各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吸引到了不同人群,做品牌同样如此,差异化的定位将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有号召力和竞争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使受众从单纯的信息传播接受者向信息接受者、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的复合身份转变,这也最终促使了草根在舆论舞台上的崛起。

奥巴马在年轻化的品牌定位下,要在具有青春活力、充满斗志的草根中进行形象传播,新媒体是最佳的媒介选择。奥巴马通过这种开放、民主的媒介形式,重点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视频、博客、彩铃、搜索引擎、手机短信、电子图书等进行传播,不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以获得其支持。另外,其政治形象也很好地利用了平民心态,吻合了平民、草根的心理。

从中我们也可看出,新媒体时代的品牌营销环境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变化和信息传播受众的草根化崛起。因此,面对新的营销传播环境,品牌营销传播的策略必然基于受众本身,充分地融入到目标群体中,建构受众与品牌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塑造品牌形象

在大选过程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奥巴马从个人网站到视频、博客,再到网络广告、搜索引擎,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了全面品牌推广,且执行到位,力度精准。从品牌形象到效果传播,从头到尾完成了一个成功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案例。

奥巴马建立的个人网站以“开放”基调为主,且设计创新,互动性强,网民可成立部落、加入Facebook社群,还可以下载奥巴马的演讲作为手机铃声。奥巴马给予了支持者充分表达自己的平台,在信息共享与互动中实现了争取舆论支持的目标。另外,奥巴马87%的竞选经费,也是凭借网络的力量募集而来的,在数额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总统候选人。

非主流部落范文第4篇

《滚拉拉的枪》由中国内地导演宁敬武执导,该片关注了中国唯一的带枪部落——岜沙(音bia)苗族。岜沙苗族是苗族的一个支系,该部落分住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城南六公里处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的五个寨子里。岜沙苗族居住地虽然离县城不远,但该部落却保存了不同于苗族其它部落的独特成年礼仪。影片正是围绕着这个独特的成年礼仪,讲述了一个名叫滚拉拉的岜沙男孩为了得到父亲在成年礼上赠送的枪而外出寻父及长大成人的过程。成人礼上,当滚拉拉举起猎枪,打出那具有象征性的一枪时,标志着滚拉拉已经完成了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成人礼。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通过仪式的相关理论,对滚拉拉的外出寻父及成长历程进行分析,旨在解读伴随成年礼的社会身份地位的转换和心理认同以及这种转换和认同所蕴含的功用。

一、仪式理论

法国民俗学家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将人生仪礼(也称“过渡礼仪”)的仪式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阈限前礼仪(rites preliminaries,即分隔礼仪)、阈限礼仪(rites liminaries,即边缘礼仪)和阈限后礼仪(rites postiliminaries,即聚合礼仪)。(《过渡礼仪》,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10页)在成年礼中,这种结构模式表现得最为充分,先是象征“死亡”的与原先社会地位脱离的仪式,然后是进行改造的边缘仪式,最后是获得新的社会地位的聚合仪式。热内普是最早对人生礼仪进行理论阐释的人。继热内普之后,英国当代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对热内普提出的仪式理论进行了扩展。他认为,人生礼仪的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尤为重要。在阈限阶段,受礼者进入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时空,它处于中间状态,不同于过去和未来那种按照世俗社会生活范畴构造起来的时空。在阈限中,受礼者要经历各种考验。这些考验不仅仅是为了教会那些男孩子忍耐,顺服,培养其男性气概。其他的社会中还有众多的实例可以表明:它们有着更重要的社会意义,即熬炼他们,使他们成为某种人类,剥夺其特有的形态,使之沦为这样一种状况:尽管还是有着社会性的,但是已经不具有任何被认可的地位形态,或是处在所有被认可的地位形态之下了。(《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维克多·特纳著,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72页)《滚拉拉的枪》就运用了众多场景和大量镜头展现了拉拉成人礼的阈限阶段。

二、滚拉拉成人礼蕴含的通过仪式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而且是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是否成年,世界各个地区对“生理成熟期(puberte physiologique)”与“社会成熟期(puberte sociale)”的区分是比较重视的。在岜沙苗寨,社会成熟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每个小孩长到十五岁,就到了传统的成年年龄。但是不一定在十五岁举行成年礼,这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一般女孩子的成年礼较简单,都能如期举行。男孩子则不然,男孩子的成年礼开销较大,如果没准备好,是不能举行的。

在《滚拉拉的枪》这部影片中,片子一开头就给我们设置了拉拉的成人礼这个议题,然后整个片子围绕这个议题展现了拉拉在成人礼的阈限阶段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按照热内普的观点,过渡礼仪要经过分隔、边缘和聚合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在一组通过仪礼中并非同样重要。分隔礼仪是与过去的脱离,脱离过去,即进入了“边缘期”,一种神圣的空间。在神圣空间里,受礼者处于一种特殊的仪式时空中,这种时空不同于过去,也不同于未来。经历边缘期之后,会有一个从神圣时空进入常规时空的聚合仪礼,举行过聚合仪礼,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礼才算结束。受礼者此时被赋予了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影片中,奶奶说,“行了成人礼,你就是个大男人了,我就放下心了,你就该行歌坐月了。”行了成人礼,拉拉就可以担起养家的责任,可以谈恋爱结婚了。

1.阈限前礼仪

影片中,导演的主要意图在于描述成年礼的阈限阶段,所以对于分离仪礼,只花了30分44秒的片长。为了找到父亲,拿到那把象征着成年男人所具有的权利的枪,拉拉瞒着奶奶踏上了寻父的旅程。当拉拉告别自己喜欢的女孩,背着半袋米离开苗寨时,他已经完成了成人礼仪的分离仪式,不再生活于原来的时空,进入了神圣的阈限空间。虽然在片中没有特殊的分离仪式,但拉拉这种远离自己原来的生活时空,身体和心理都即将得到彻底转变的告别无疑可以看作是他成人礼的阈限前阶段。在分隔仪礼中,拉拉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更没意识到年迈的奶奶需要他照顾,只是内心懵懂地憧憬着那杆由父亲赠送的象征男子汉的枪。在阈限前阶段,拉拉只属于岜沙苗族部落的非主流群体,没有成年人的意识、权利、责任和义务。这种“一无所有”的状态,在他进入边缘阶段将得到慢慢转变。在不同于过去和未来的阈限空间中,拉拉体验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他的身份地位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后来拉拉被聚合入社会的完美转变奠定了基础。

2.阈限礼仪

影片中,拉拉离开苗寨,开始了阈限旅程。导演给我们安排了五个场景来叙述拉拉在阈限阶段的成长:第一、遇见猎人;第二、邻村的农户;第三、失火的村庄;第四、唱指路歌的师傅;第五、好友贾古旺的死亡。当走完这段旅程,回到岜沙苗寨时,拉拉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成长和磨砺,他开始懂得一个男子汉应该有的担当,这意味着拉拉成功地通过了阈限礼仪。

拉拉在森林里遇到了猎人吴巴拉,与之同吃同住,当他得知吴巴拉是因逃债而躲进森林时,心地

善良的拉拉将自己所带的半袋米全部给了他。阈限礼仪,对每一个受礼者而言,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

考验。阈限空间中,拉拉首次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奈。拉拉来到邻村的农户家,受农户一家唱丰收歌的感染,拉拉也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在农户家,当农户的两个女儿给拉拉唱敬酒歌时,拉拉显现出了平时少有的羞涩。热内普认为,成年礼“是与无性别世界之分隔礼仪,随之便是向整个社会和群体之有性世界,同时又是向某一性别群体之聚合礼仪。”在无性别向有性别转换的过程中,拉拉开始有性别意识,所以表现出了羞涩。拉拉开始接触爱情,这是阈限仪礼给予每个受礼者的特权。尽管他对爱情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贾古旺教给他的情歌“我天不亮就在这里等你,今天你去了哪里;我天一黑就在等着你,今晚你总该来相会”中。离开农户家继续前行的途中,拉拉突然发现一个村庄失火并参与了救火过程。离开瓦砾堆时拉拉转身的镜头,象征着他对阈限前生活的回望。阈限阶段的时空是神圣的,这个阶段中,受礼者的身体和心灵都要倍受煎熬。但这种煎熬不是教人妥协,而是使人懂得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此时的拉拉似乎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继续着寻父旅程,遇见了唱指路歌的师傅老韦。在苗族人的观念中,“一个人死后,会回到以前来的地方,会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会和阴间的父母见面,但是不认识路,要靠专门的人指路……在葬礼上唱,为死去的人指路,让他们和死去的亲人团聚,回到祖先那里去。”在老韦看来,传承指路歌对祖先对死去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责任。老韦教给拉拉的是指路歌,更是一种责任。在离成人礼只有几天时,拉拉终于回到了村子里,但阈限阶段对他的考验并没有结束。回到家的第二天,好友贾古旺便意外身亡。古旺的葬礼,拉拉没能参加,他还没举行过成年礼,不符合参加葬礼的条件。他只在古旺下葬的途中为他唱起了指路歌:“你沿着这条路回到你家,你打开柜子穿上你最喜欢的衣服吧……你就安心上路吧,回到祖先那里去啊。”对拉拉而言,这是生与死的经历,更是成年礼的阈限阶段对拉拉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构建。经历过简单的分离和艰难的磨砺,拉拉完成了成人礼的阈限阶段,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象征重生的聚合礼仪。

3.阈限后礼仪

聚合礼仪是通过礼仪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通过礼仪必须有的一个阶段。在岜沙,男孩举行成年仪式的标志是穿戴的改变。首先是穿,这一天,受礼者要换上全新的一套,包括:崭新的衣服,配以腰刀、腰包、花袋、腰带(即心仪的女孩所送的相思带)。其次是戴,即戴头帕。戴头帕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就是把头发梳成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没有经历过成人礼的男性是不能梳这种发髻的。盘完发髻,戴上头帕,背上猎枪,随着拉拉开出那具有象征性的一枪,严格意义上的成年礼就算是完成了。凤凰经过涅槃,终于重获新生!

至此,拉拉已经走完成年礼的阈限路程。这一路,拉拉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这是对他身体的考验,对一个成年人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备条件。身体素质好才能担得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担得起社会赋予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才有被聚合入所在群体和社会的可能。对经历成年礼仪的人来说,身体的考验是重要的,但成年仪式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在于考验一个人的体能,也不在于为一个民族中的人传授做男人或女人的经验、内容、秘密与方法,而是在刻骨铭心的经历之后,戏剧性地改变了一个人在本民族中的社会地位。仪式实际上形象地转变了一个人对自己民族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关系,它赋予了每个新人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认同族群并认识自我。(平章起:《成年礼的社会学分析与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载《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5期)

三、滚拉拉成年礼的功用

1.标志作用

成年礼的标志作用古已有之,古时男子行冠礼和女子行笄礼都是以发型的改变为标志。另外,在世界上各个不同的民族中,还存在各种各样标志男女成年的礼仪,如纹身、拔牙、染齿等。在大多数社会中,经历过成年礼,受礼者会与未成年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影片中,成人礼上拉拉的服饰、发型和装饰都有了改变,这标志着他得到社会的承认,即是被聚合入社会,取得成年人应有的祭祀神灵、出征、婚娶和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成年的标志除外表上明显的变化外,还有一些是隐性的,如能力的变化和性的允诺。一个人能否顺利通过成人礼,在世界上有两大标准,即“社会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社会成熟期”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力是否达到社会所认可的程度,这包括体能和心理能力两方面。只有能力成长到被社会所认可,未成年人才有被聚合入社会的可能。“生理成熟期”即是性能力的成熟,成年礼上,当镜头给出拉拉的腰带长达20秒的特写时,这实际上象征着岜沙社会对拉拉成年的承认,对他性的承诺,即是可以行歌坐月,谈婚论嫁了。

2.教育作用

民俗的作用之一是教育,教育作用在人生礼仪中每个通过环节上都表现得很明显。通过仪式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担负着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社会人的责任,因而它对个人俗信的形成及塑造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就成年礼而言,它教会了拉拉要成担起养家的责任,要照顾好奶奶,要有所担当。另外,成人礼的阈限阶段也让拉拉铭记了人死后会回到祖先那里去,这实际上暗含着岜沙苗族的祖先崇拜意识。岜沙苗族“人即是树”的生命观和他们特有的发髻,都昭示着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

3.转变地位

热内普认为,阈限的一大作用就是提升受礼者的地位。经历过成人礼的受礼者,地位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表现在可以行使某些特有的权利。成年礼前,在成年人和长者眼中,拉拉只是个孩子。在同龄的孩子面前,他的身份也只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他属于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可是,一旦参加完成年礼后,脱离了孩群,拉拉将可以参加神灵祭祀、参加葬礼、可以行歌坐月、可以参与族内事务的商讨、可以拥有社会赋予每个成年人的权利等。

4.文化认同

非主流部落范文第5篇

我们经常会看到国内很多民族风格的品牌服饰依然照搬传统民族服饰中的元素,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过于保守和传统,款式变化少,缺乏新意,难道直接把传统的中式印花用在现代结构的服装中就叫所谓的创新吗?虽然这些品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民族的东西,但却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服装消费群体的年龄定位偏大,也造成一种市场假象,民族的东西都是成熟化的,或者适合某一特定群体。

民族服装应该适应时代的脚步,要“年轻化”“超越性”。这一“超越性”应突破”形“而上升为对于“神”的关注和理解。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民族元素的现代化运用:色彩、款式、局部设计和图腾纹样设计。

色彩

——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现代服装的潮流色彩因时而变,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的持久渴望与期盼。现代服装的流行色在传承自然本源色彩、仿古色彩、人文色彩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从中提取富有现代感的色彩,以现代色彩构成原理提炼加工而成(图1)。

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大红、大紫、大蓝、大绿,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调层次十分丰富,强调对比色彩的运用,具有鲜艳醒目的特点。藏族、蒙古族、苗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特具代表性。在告别了战争与疾病带来的沉重之后,原来被忽视的安详、轻松,以及过去美好的时光,重新成为对未来的期待,于是,流行色中的纯度和明度在不断提高。现代工业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自然色调”的服装开始流行;当人们厌烦了紧张、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向往本源闲散的乡村生活时,服装自然而然地流行起原始图案,传统的民族服装色彩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上,从而掀起了服装色彩的复古风。

Carven在2012春夏中用柔和的嫩粉色和低饱和度的绿色来演绎民族图案。

Etro2012春夏系列中,运用了清新色系和民族花纹边饰设计。

藏族服装中强调对比色,体现在服装的图案纹样上,是在底色的基础上以排列递增式的各种色彩组合来展示,构成了跳跃活泼的色彩效果,给人以纯朴、敦厚、粗犷、稳健的感觉,同时又让人感觉到了细腻、优美、精致的一面,说明了藏族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实际生活之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个性。蒙古族的色彩反映在蒙古袍,包头和腰带上,通常选择色彩纯正的大红、深蓝、黄、绿等,体现了蒙古族热情奔放的性格。土家族的彩袖最为显著,色彩斑斓,色调和谐,美观大方(图2)。

反观当下,众多年轻人对于民族风服饰的喜爱与执着,从越来越流行的“混搭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民族服饰越来越被学生和街头潮人所接受。他们对于色彩搭配的理解,不可能是传统服饰中大红大紫的民俗色彩,而是更为讲究色彩的过度和和谐。轻快,柔和,明亮,自然的颜色更是年轻人所追求的,民族元素中夹杂这样的色彩搭配理念,既不失活力,也有浓郁的民族风味。

图3 年轻潮人的民族混搭风

款式形制

——穿出民族“神”韵

正如前面提到的,关于国内走民族风路线的品牌,在服饰民族化上总是步入过于成熟和古典的泥沼。其实,现代感的民族风应该要尽可能的体现出轻松、明快、自然、柔和的元素,尤其是在款式上需要突破。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些日本的潮牌设计,看他们在民族风格的服装中有哪些独特的味道。例如,日本品牌设计师Rehacer,一向以民族风格设计为主,在男装设计上最为出色。一款简单的黑色对襟一粒扣帽衫,不用多加任何民族元素装饰,其浓郁的民族风味已经散发出来。或是一件随意搭配的T恤,Rehacer将其领口剪裁成为旗袍式的大领口,再加上T恤本身的经典条纹图案,强烈的民族感柔合在里面。从中可以看出,民族元素可以很简单、随意、轻松的运用在成衣里,无论是单一结构还是进行解构设计,往往关键点在于拿捏到位,再拿“一粒扣”来说,如果说这个一粒扣是普通的纽扣,致使前后襟重叠在一起,那就全无民族气质可言,然而用一根绳子(可以是任何材质)做成挂式的系扣方式,就会完全打破现代感的穿着方式。

局部点缀

——灵活运用民族元素

苗族服装风格鲜明,具有多彩的艺术性,苗族服饰往往以色彩明艳、花团锦簇、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苗族人善于用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去弥补深蓝、黑、褐色调所带来的单调和沉闷,给人一种明快、暖和的感觉,使服装更加鲜亮、生动。土家族的彩袖非常值得一提,善于用斑斓的色彩来体现纹样的律动感,形不变而色变,图腾丰富和谐,启发我们在现代时装中灵活运用边饰来增添民族韵味。

这款衬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少数民族袖口纹样的点缀刺绣。设计师在门襟、袖口以及口袋上都加入了少数民族传统的图腾纹饰,用现代粗线针织编织的手法来灵活装饰体现,既传承了民族神韵,又使一件再普通不过的衬衫新潮个性。(图4)。

民族图腾

——抽象美学体现民族风格

此处所提到的图腾并不是指各个民族古老传统韵味的象征性图腾,而是结合每个民族的服饰、色彩、民族特性抽象设计而成的平面构成图案。这种“后设计”的新图腾视觉语言浅显易懂,更容易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当然,之所以用到“图腾”,它还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更多是特指某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现在有很多关于民族元素的设计都传承了民族最古老的图腾式样,但服装作为大众消费品,民族化的服装在图腾的运用上仍然要便于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记忆。上海原创潮牌ENO,在玩完国外流行的花纹之后,笔锋一转,翻起中国民族的族谱,设计了充满现代平面构成意味的“新民族”系列,这一系列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苗族、满族、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将每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性图案、配色和民俗特色注入现代元素。(图5)。

ENO潮牌这个系列的设计中所有图案都是从民族传统服饰的色彩和民族特色提取出来的,尤其是苗族,设计师将苗族少女舞动的场景进行抽象提取,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独特的趣味性。

相关期刊更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变压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沈阳变压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