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语文分析

初一语文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一语文分析

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分析 解决

在当前各科课程进行革新的大潮流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阅读习作、过程总结等许多方面。然而,这些都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当我们面对当前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务必要拿出一定的勇气进行探究与发现,认真分析并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并且积极的探究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语文作为一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小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与此同时,语文还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起点,因此学好语文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发展。

一、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

小学阶段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段进行学习的奠基石,它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好新的特点,正是他们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与认识。在当前的学习情况下,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文性的知识,也能够进行认字、识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对语文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与认识。小学生们正处在对万物好奇的状态下,因此对语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些日常对话或者是一些常用部分,并且已经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程发现许多新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小学学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这一科目存在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只有对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快速发展,保障更多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通过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总结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1、讲授的课程难以消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小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的讲解内容已经将课堂上的45分钟满满的占据,讲授的内容之多,任务之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无法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效。

2、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并且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这一重要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将教材与教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结合,没有及时的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讲授的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提不起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当前情况下,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制作成幻灯片,配以小学生喜欢的图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新鲜的教学方式,从而对语文学习有更高的热情。

3、教学不够互动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前小学生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的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共同的学习,教师不了解学生们对哪些知识不理解或者是掌握的不好,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学习。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学会调动语文课堂的和谐学习气氛,使学生们提起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不解,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有利于教师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4、教学中疏于培养学生的爱好

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经过具体的调查来看,其中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应该单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授语文知识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不同的爱好,使他们能通过语文这门课程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发挥自身存在的潜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倾注了众多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要求众多的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出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为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武维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第2篇

1.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日本和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压人民币升值。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要升值是必然的趋势,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形成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实证研究,我国1981-2002年进出口量变动对汇率波动的弹性分别为0.25和—1.20(马华,2003)。换言之,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则我国的出口量将减少1.20%,进口量增加0.25%,人民币升值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同时也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出口量的变化较大,而对进口量则反应不灵敏。由此,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我国出口的发展,对进口的促动也有限,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可能还会使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尽管他的实证结果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会相应提高,一旦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幅度,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影响价格优势,出口的竞争力会被削弱,影响整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增长。

2.我国面临原有出口贸易动力减弱的压力。过去20多年,我国的对外出口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我们可以用一个示意图来概括。如图1所示,我国外贸出口扩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制度的改革、资源禀赋优势的释放和微观主体的努力。首先,我国经济制度的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把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打破了几家公司垄断外贸经营权的格局。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我国制定了经济特区和引进外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力地加强了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拓宽了出口渠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几次下调增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过去20多年我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被压制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能量的释放。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某些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储藏量(如钨矿、稀土等有色金属矿),又有比较充足的世界市场需求,其相关产品(即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我国的一些传统工艺晶(如陶瓷品、木雕),民族风格浓烈,颇受国际市场青睐。我国在某些中等技术产品,如某些小机电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这些比较优势由于长期封闭积累了很强的能量,当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很快就释放出来。

3.我国出口增长面临世界经济减速和国际市场趋向相对饱和的压力。2001年底以来,世界经济三大“火车头”经济同时发生问题。美国经济结束了战后以来最长的繁荣,进入衰退。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拖累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其经济体制明显缺乏应有的活力,金融体系陷入严重困境,整个经济运作始终处于萧条低迷之中。在内需不振的深刻背景下,日本政府一再试图通过外贸发展来摆脱自己的经济衰退局面。2001年12月以来,日本实施以日元贬值为杠杆增加出口的战略便是例证。这种转嫁危机的恶劣做法,给全世界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002年12月6日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公开声称,“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缘于此。”近两年日本之所以首先对中国人民币进行发难,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消费和投资全面萎缩,财政赤字严重,失业高居不下,通货紧缩继续。在这种困境下,希望通过呼吁人民币升值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降低国内压力,也寄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出口,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来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之所以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借口是美中贸易逆差巨大、人民币低估,我国制造业产品近年向美国出口增长迅速,从而使美国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倒闭,并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这些事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有待通过实证研究,但日、美的借口和分析思路肯定与我国从一个贸易小国变为贸易大国有关。所以,我国与传统的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即使不在汇率问题显现,也迟早会通过其它方式曝露。我国年出口贸易额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基数已经很大,由于我国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使某些产品的份额在国际市场突然大增,冲击了原有一些贸易大国的既得市场份额,因此而引起一些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根据已有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后起国家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很难保持较高的速度。战后日本出口发展的历史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主要是因为出口达到较大的规模后,较小的增长都意味着较大的绝对额。80年代我国出口贸易之所以能高速增长,除了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关外,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小国贸易地位不无关系。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相对有限,特别是近年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国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远远快于世界市场的扩容速度,出口增长的总体压力增加。

我国出口市场发展的层次分为四类:美国市场、日本市场、欧盟、香港地区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过去几年,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主要依赖美国市场。80年代以来,我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和经过香港再到美国的间接出口一直占到我国出口总份额的30%以上。大部分年份我国对美国和香港市场出口之和占我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如1990年,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之和达到51.2%,1996年约为40%。换句话说,90年代前后,美国市场吸收了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增加值。

4.我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难题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摩擦增加的压力。我国出口增长面临克服自身弱点和产品进一步升级的难题,又面临产品升级后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摩擦面增加的压力。这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其贸易结构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主要出口的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这表现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占了相当比例。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竞争力强的产品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利用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对《中国统计年鉴》报道的1993-2002年数据进行计算,我们得到图2,直观表明中国产业比较利益格局状况。我国原料产业等基础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食品、小制造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原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进一步下滑趋势。食品、小制造品产业将持续保持较强,机械设备、科学仪器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

必须强调的是,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据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固然同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这类产品有相当的关系,但更在于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尚能得以继续,致使我国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或压力来大力推进其产品的升级换代。

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出口商品结构性提升,面临的贸易摩擦压力也与日俱增。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档次提高越来越与发达国家发生直接竞争,而近几年恰好又赶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经济增长萎缩,它们想方设法来阻止我国扩大出口来减轻国内压力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5.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对外资企业依赖严重,进一步发展面临内生源泉不足的压力。外资企业的出口数额占了我国出口额的大多数。例如,我国在2003年的出口总额为438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占了出口总额的52.21%,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国内企业出口占10.06%。事实上,大量出口外资企业产品给我国主要只是带来了劳动者的报酬或再加上一些原材料费用,其附加值非常低下。少数外资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似乎并不低,可他们往往同严重的环境污染紧密相联,如果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标准加以衡量,他们还是十足的低附加值产品。另外,与其他国内企业一样,大多数外资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是很低或较低的。

于是,这样的贸易结构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格局:表面上我国出口贸易量持续增长,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然而,我国实际得到的贸易利益或收益却十分有限,无法与增长指标所反映的成绩相匹配。它进一步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在国际上,有时候就不必要地激化了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纠纷,白白让我国背上“高贸易顺差”的黑锅,并明显增加了有关的协调成本;在国内,那些长期依靠外贸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地区和行业,则因为满足于因循这种贸易结构所形成的增长方式,而越来越陷入经济与外贸停滞不前的困境,有的甚至已经呈现出某些危机的征兆。

外资企业看中的是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这种廉价要素优势一旦失去,外资企业就会如候鸟般飞走,一旦外资企业大幅削减出口数量,我国的外贸发展便会陷入很大的困境。所以说我国外贸内生源泉不足是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隐患。

6.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的冲击下,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到西非经济共同体,诸如此类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遍地开花,形成了一种建立在实质性歧视基础上的新型贸易壁垒。这些组织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无疑将构成一定的压力。

二、多重压力下我国出口贸易拓展的新思维

我国外贸发展应该从长计议,有所作为。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考虑。

1.要正视并及早解决国内长期存在的过度出口和过度竞争问题。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尚未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尤其是省级行政单位内自给自足现象很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区域性市场,要素流通不畅,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很低。大国所拥有的区际分工、区际贸易优势远未得到利用。鉴于开放早期为了尽快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存在对外贸易就是“出口创汇”的思想观念,外贸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创汇进行。各地都将注意力转向了对外贸易,并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不顾成本的“对外出口偏好”。为此,企业之间、地区之间长期存在出口过度的现象,要统筹好国内市场与对外出口的关系。

2.要尽快延长出口产业链,增强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从国际经济竞争的现实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性在减少,生产活动越来越具有战略环节的性质。我国出口商品虽然已经完成了初级产品为主向加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是,从初级制成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转变滞后。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外贸发展严重依赖外商的技术、市场和相关的服务。这些现象都缘于我国出口贸易的相关支撑服务业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张继续追求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固然重要,但通过发展相关支援产业或许是另一种思路。比如,我们在宏观层面上鼓励与出口产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金融服务业的改革,目前我们的结算制度和效率、我们的出口信贷都没有对出口贸易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微观方面,大力发展对出口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影响的研究开发服务、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咨询等生产业。

加强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整合,鉴于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力量集中在东南沿海,且大多为中小企业,在营销这一产品增值的关键环节需要政府引导形成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联盟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润和形成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

3.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出口和外资的关系。过去20对余年大量外资的涌入与我国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相结合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动力。为此,近十几年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明显地转向招商引资。于是,我国的外资企业出口近年增长迅猛。外资企业的出口基本以加工贸易为主,多属企业的内部贸易,或对本国市场的返销。近年我国对日本出口数量大增,主要来自日本在我国企业的返销,其中以纺织品最为突出。随着外来投资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与本地企业争夺出口市场,造成本地企业的出口份额向三资企业转移。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及韩国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我国大陆本地企业形成了产业结构趋同化的趋势。以我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及提升,加上强大的外来投资在我国产生的效果,这种产业结构趋同化的走势与国际市场的有限性,使我国未来这类产品的出口面临更为有限的空间。也就是说,三资企业产品在国际上以中国制造的名义替代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出口的同时,他们也在替代中国本地企业原有的出口和市场份额。由于外资进入而引起的出口额,全部归到中国出口。从现实看,中国从中得到的主要为就业和低廉的加工费,而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代价不可低估。

4.调整出口鼓励政策,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有效率的出口激励机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出口鼓励政策,但至今还没有形成过系统的出口鼓励政策体系(陈飞翔,2003)。目前我国出口信贷不仅总量规模小,且贷款的条件也过于严格,灵活性不够。近几年我国在大型设备的出口方面,在国际市场劳务工程承包方面,虽然在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很多场合由于不能提供优惠的买方信贷而未能在竞争中取胜。为此,我国需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以间接鼓励措施为主的出口竞争机制,从而促进出口贸易效益与数量并进,出口增长与国内经济联动发展。

5.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培育周边市场。从目前全球化进程加快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形势看,今后一国单枪匹马的参加国际竞争将十分困难。这就是说,我国要想在21世纪的国际市场中求得进一步发展,制定正确的区域策略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为全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东扩南下,其规模和一体化的程度有望进一步扩大。我国积极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培育好周边市场有利于减轻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压力。

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两极分化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学习兴趣足并且学习积极性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语文成绩差,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与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产生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其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成绩好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一定好吗?其实不然,一般我们所说的“成绩好”是指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高。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两极分化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另外,分析两极分化时我们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响着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因素。

第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随着个体成长小学生自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独立性得到很大发展,此时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固执,会由于某些小事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语文成绩。其次,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逐渐加大,较低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行为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个体的发展其学习习惯会发生改变。一些小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自身成绩的进步;而另一些小学生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部分小学生会逐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小学生之间成绩的巨大差异,进而产生两极分化。

2.2 学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学生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

第一,教师方面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的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小学生自主意识不高,所以课堂中小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却过分重视课本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能够增强师生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运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现阶段,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评级方法太过片面,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进而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学校方面的因素。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而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库,所以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两极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父母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此时习惯的养成已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学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使得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其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内容刻板、不生动,则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性,这使得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避免两极分化产生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强,因此依靠小学生自己转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和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切不可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从而其语文学习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前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谈话、鼓励等教育方式。教师要针对成绩差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进步,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2 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一,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单调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小学课堂中过多的课堂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活动变成“闹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将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适当的课堂互动,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凑到一块,学习差的学生会凑到一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就会加速两极分化的产生,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组,不要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两极分化。虽然合作学习会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容易成为“焦点”,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成为“背景”,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与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然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加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程度相近的学生在同一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完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源的引进开发,在学校内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 结语

小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教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徐芝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6).

[2] 邹卡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两极分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3] 陈常惠.小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26).

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等值

商务英语现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在进行国际经济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英语。商务英语是一种跨文化的应用型语言。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的翻译过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商务英语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和文字之间的转换,其在更多的方面更涉及了文化之间的过渡作用以及各个行业以及领域的专业英语内容和商务问题的行文和表达方法,正式因为这些因素,致使商务英语在翻译上存在着很大的难题。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对交流双方的文化差异有足够的重视,做到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等值。

一、等值理论的概述

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博士(Dr.Eugene A・Nida)在其著作《翻译学初论》(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了动态等值理论(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动态等值理论通过一社会学、符号学、社会语言学等一系列的学科作为基础,对语言信息在交际转换之中不应当进行简单的、静态的对等,强调是应当通过动态等值来实现的。奈达博士将语言的交际能力分为表达、信息传播、祈始、表感以及交感五大功能,同时奈达博士还认为,信息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源出语的语义和风格应当和目的语的语义和风格尽可能地达到信息的动态等值交换[1]。奈达博士依据动态等值理论对社会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调查,将翻译的标准、模式、可译性以及语言方面的语音、语法、语境,甚至是文体学和语用学等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从而写出了一部较为完整和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的翻译学书籍,该书籍也完整和规范了现代翻译学框架。除此之外奈达的动态等值理论还在文体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和分类,因此动态等值理论在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商务英语翻译之中。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1、文化信息等值的概念

在翻译以及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等值的问题上,除了奈达博士,国内外还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对此作过阐述。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弗德在谈到翻译过程中的等值问题时就曾经说过:"用自己熟悉的等值的篇章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前苏联著名的语言翻译学家也说过:"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在内在上和形式上把另一种语言准确地、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表达的不仅包括字面意思,还要包括深层次的内在含义。"[2]

我国的语言学家王以铸老先生,在提醒国内的广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就曾经说过:"真正的翻译不是要照搬原文而是要传达文章的内在神韵。"所以,一名好的翻译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对原话的字面意义进行了解,还应当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环境,从而才能用母语准确地表达出译句的文化含义,从而实现等值翻译。等值翻译作为翻译之中的核心理论和概念,对译句在语言形式上以及译句的意义'风格、文化内涵上都作出了要求。

2、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的重要性

语言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商务英语译者在对一种语言进行翻译时,必须要通过译句来体现这个国家的文化以及精神面貌。尽管各个国家的文化以及精神面貌各不相同,但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实各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通性的,这就为商务英语译者的翻译和交流提供了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国际经济以及贸易活动之中,译者若没有很好地对文化信息等值进行很好的把握,最为恶劣的影响便是,导致双方贸易的失败。因此在促进商务贸易以及经济发展方面,国际商务英语的译者也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三、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活动时,该种交际方式就被称为跨文化交际,在国际经济以及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扫清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交流障碍,从而真正实现沟通交流的目的。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在国际经济和商务活动中被广泛应用的语言,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在被不断使用,从而导致英语拥有着一定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因此国际商务英语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文化信息的等值。

加拿大的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就曾经说过:"代码的转译是为了确立词的一致关系,而翻译则是寻求信息的等值。"德利尔教授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都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都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3]。这套由德利尔教授所创建的翻译标准概念,对现行的国际商务英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也因为涉及到的领域过于广泛,其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均有涉及,所以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还具有一定的多重性,这种多重性主要是指不同文体间的翻译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标准的时候也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国外的翻译家与语言学家门也根据翻译的这一特质,针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新的理论:语义翻译较为侧重翻译后信息内容的保存,而交际翻译则较为侧重翻译后的信息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套理论明确地指出了文体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了翻译的侧重点。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对严肃的商业文本、合同的翻译与对广告、创意的翻译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应注重对信息内容的保存以及措辞要严谨慎重,而后者应当反映出信息内容所造成的效果,以及对译句的语言风格的保存。

以上这两种方式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对等最为基本的要求,一切文化信息的等值翻译都应当建立在此基础上。在实际的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常常会遇见原文含有一定量的文化信息的情况。在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译者必须严格地将原话中的文化信息通过翻译移植到译入语中去,这样一来便实现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更为深一层次的文化信息对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扭曲甚至丢失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例如,我国在对企业进行评比的时候,会评出一定数量的"国家二级企业",但这些企业在进行涉外宣传的时候,会将"国家二级企业"翻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但是在英语国家中"Second-class"却代表着"below a standard;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的意思,这与中文的原意有着天壤之别,很容易造成外国人的误解,导致企业在国外市场造成很严重的亏损[4]。

又例如,商务英语译者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团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的时候,倘若翻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尽管这句话乍一看无论从单词还是从语法上看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通过对语境的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该译者将文中的"心理"翻译成了"psychology",在英语中"psychology"通常是适用于"心理学"等专用名词,而句中的"心理"则更倾向与"心理感受","品味"或"偏爱"等意思[5]。

在进行合同以及法律文书的翻译的时候,译者一定要将原文的意思翻译准确,避免歧义的产生。一些译者在翻译"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会翻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nme legal validity."译者将"两种文字"翻译成"both language"略有不妥,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原文中所指的"两种文字"应当是"由两种文字书写的文本",原来的翻译版本就透露着"有一种文字比另一种文字更具有法律效力的意味"实在不太妥当。因此该句应当译为"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nme legal validity."

四、实现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的方法和措施

在国际经济和商务活动中,译者要针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然后再通过自身的综合英文水平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目前来说,实现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法、音译法以及音译结合意译着三种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的意思是,在不会违背译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语之中保留原译句词语的意义。例如在翻译汉语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假冒伪劣商品"译为"fake or poor quality commodities","汇率并轨"也可直接译为"a uniform exchange rate"等。直译是商务英语翻译甚至是任何翻译必要的首选的方法直译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但不是所有的词句都适用此法,对词句入围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当译入语有多个同义词时,译者要慎重选择此法;当译入语可读可通、符合逻辑性时才可选用此法。需要强调的是直译不是硬译死译,只适合小部分词汇、语句的翻译。直译虽然适用范围小,但是可以有效的传达原语的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源生原味的异域文化。如"daY'khOY'SP},直译成"黑马",中国的传统招呼方式"吃了吗"的翻译"have you eaten"也得到了西方文化的认可。再如前文说到的"金鸡牌"若被直译成"golden cock"虽表面意思符合,但是"cock"一词多意且有着明显的污秽信息,所以在直译时需慎重考虑。在翻译英语的时候可以将"chain reactions"直接译为"连锁反应","iron curtain"译为"铁幕"等等。

2、音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一种方法。音译法是指采用音位作为单位于一文中可以保留源语言发音,以便强调原文主要的语言功能的翻译。以美国的Coca-Cola为例,将其翻译成可口可乐实在一个难得的翻译作品,该翻译不仅将Coca-Cola中响亮的音节进行了保留,还能够形象地阐明该产品的用处以及产品特点,耐人寻味。同时,在对中文的翻译时,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翻译,例如"功夫"翻译为"kongfu","豆腐"翻译为"toufu"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些英文词语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直接采用音译的方法,并且流传至今,例如"Whiskey"翻译为"威士忌","sonar"翻译为"声呐","radar"翻译为"雷达"以及"logic"直接翻译为"逻辑"等等。在进行音译的时候,对译者都有着一定的技巧要求,不仅要保持与原文相当的篇幅,还要对一些非中银的音节进行省略。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PRIME日O丁EL",紫微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

3、音译结合意译

音译结合意译是指在翻译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对原文的发音进行保留,还能体现出原文所代表的意义,对于这种翻译方法,可以通过谐音结合谐意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将"X-Ray"翻译为"埃克斯光",在这个翻译中"埃克斯"指的是"X"的读音,"光"则是"ray"的意译,运用这种翻译方式进行翻译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将"ice-cream"翻译为"冰淇淋","New Delhi"翻译为"新德里"等等。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正是因为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特殊性以及非常强的专业性,如果想要成功地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化,必须要对商务英语的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等效论"的影响很大,但在热闹盛行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怀疑它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质疑,考虑到商务英语的翻译是一种涉及不同商务业务的十分复杂的符号转换过程,"等值"或 "对等"只能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说"等值"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等值"或"对等"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源语言承载了文化信息,或是在译入语中存在"意义空缺",在其文化负载过重的情形下,翻译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文化信息的调整,尽可能做到减少"代码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注意分寸,扬长避短,恰到好处,灵活运用,尽最大可能使译文反映出原文的真实面貌。商务英语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和文字之间的转换,其在更多的方面更涉及了文化之间的过渡作用以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专业英语内容和商务问题的行文和表达方法,所以这就要求译者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以及文化素养,从而能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自由地在语言以及文化中进行转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Huhehaot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2008.

[2]谭维.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3]帅建林.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等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4).

[4]余陈乙.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与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8).

[5]陈建平,聂利亚.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9,(5).

[6]周立人."动态等值"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国际商务研究,2010,(11).

[7]Charles Mitchell,国际商业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美]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严久生,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9]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曾勇.石磊.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

初一语文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远动系统;调度;104规约;通讯通道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IEC60870-5-104是通信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2年12月颁布的。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数据流量大,便于扩充,支持网络传输等优点。

在大规模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调度主站与厂站端通讯异常的问题,严重影响调度端对厂站的监视与控制,从而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广东某厂站与地调发生故障的分析处理过程,提出了一些查问题的思路,希望对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有所借鉴。

1 远动通道结构示意图

该站的远动通道如图1所示,远动装置通过站内A、B网交换机和保护测控装置通讯。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之间采用104规约进行通讯,远动装置先接入调度数据网控制区交换机,然后再经纵向加密装置加密后,与调度进行通讯。

2 故障现象描述

现场调试人员和调度主站维护人员反映:

1)调度主站频繁总召唤,每一两分钟总召一次。2)调度主站端无法接收厂站端的变位信号。

3 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过程

现场截取104分析,发现每次总召结束,远动装置上送数帧ASDU9报文后就有如下报文出现

68 04 07 00 00 00

68 04 0B 00 00 00

根据104标准规定,这是S格式报文,若出现这样的报文,可确定此前主站和厂站端必然出现了通讯中断。由此可以确定,主站端频繁总召唤以及无法接收变位遥信报文的原因在于两端通讯频繁中断引起。

分析两端通讯中断原因,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两端104规约参数配置不匹配。主要考虑t0、t1、t2、t3等参数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34.5104:2002对其如下定义:

参数 默认值 备注

t0 30s 连接建立的超时

t1 15s 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

t2 10s 无数据报文t2

t3 20s 长期空闲t3 >t1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

而《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这几个参数规定如下:

参数 默认值 备注

t0 10s 连接建立的超时

t1 12s 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

t2 5s 无数据报文t2

t3 15s 长期空闲t3 >t1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

因此主站端与厂站端采用不同标准的t0、t1、t2、t3默认值不同可能会导致通讯异常。向调度主站厂家确认,主站调度系统按照《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定义的超时参数。把厂站端参数改成和主站度端一致后,仍然发现还是有如上所述通讯异常问题。2)厂站端纵向加密装置和主站端纵向加密装置不匹配。通过登录纵向加密网关,监视网关工作状态,发现隧道加密运行正常,无丢帧与误码现象。由于纵向加密网关有bypass功能,把纵向加密网关断电,现象依旧。由此两者可以排除纵向加密网关引起故障的可能。3)主站端和厂站端的I格式报文传送出现丢失、错序或者发送U格式报文得不到应答时,双方均可主动关闭TCP连接,然后进行重建。通过抓取104报文分析,主站和厂站交互过程中发送序列号N(S)和接受序列号N(R)都比较正常。并无丢发,错发和重发的问题。

以上几点排除了通道故障及规约参数设置引起中断的可能性,只能继续从报文上寻求突破。站端按照《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设定104通讯相关参数,并在厂站端安装了ethereal抓包工具,用于截取调度和厂站之间的网络报文。截取报文后,先按“tcp.flags.fin == 1”过滤,显示报文如图2:

可见,TCP连接关断是由厂站端IP为10.75.114.181的远动装置发起,以图2中第一点关断为例继续进行分析。此时相对时刻是30.836716s。取消过滤,报文如下:

向上逐帧查找source为10.75.96.6的报文。主站最后一次对厂站端的S格式确认是图中第44帧,时标是16.574906s,从该帧报文向下看,厂站第一次向主站发I格式或S格式报文为第46帧,时刻为16.816098s。亦即厂站端发送完此帧报文后,主站须在t1时刻内向厂站发确认帧,由16.816098s+12s=28.816098s。由于主站没有在28.816098s前向厂站端远动机发送确认帧,所以厂站端远动机发送了TCP的FIN报文。因此,可把中断的原因归结为调度主站t1确认超时,即主站端虽然t1设置为12s,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对于厂站I格式报文的确认和S格式报文的响应超过12s,导致厂站端发起中断。考虑到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入的厂站达数十个,考虑到可操作性,可采取变通措施来解决此问题,考虑TCP的关断是由厂站端发起,尝试适当提高厂站的t1值观察效果。当把t1改成20s后,中断情况有所改善,大概十几分钟才中断一次;把t1改成30s,就发现通讯比较正常了。通过后期运行观察,未发现再有中断情况。

4 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1)由于国家标准和《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中对超时定义的默认值不同,因此可能出现通讯参数配置不合适导致通讯不良的问题。

2)报文分析是查通讯问题的常规和重要手段,对查简单问题有巨大的帮助。而TCP报文分析是查远动通讯异常问题的重要手段,熟悉该报文格式可提高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可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5 结语

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104规约仍然是最常用的通信规约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次厂站和调度主站间用104规约通讯异常问题的的分析方法与处理过程。对相关调试维护人员查找类似问题的原因,有比较大参考价值。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借鉴本文经验,可提高问题的处理速度,降低远动故障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