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记叙文

初三记叙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记叙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三记叙文范文第1篇

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各具风格,如散文的语言优美动人;把握住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就为准确地进行语言赏析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基础铺垫。

二、要明确语言赏析的题型

中考语言赏析题的题型主要有:

1 用词赏析:

赏析句子中词语运用之妙,如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试题第11题: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 段落语言整体赏析:

赏析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如2006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2题: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3 选择性赏析:

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人2006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第19题: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划线的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4 比较性赏析:

给出文中的一个句子和另外一个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评出优劣,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第23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5 提示性赏析:从给出的几项赏析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或是填空形式的赏析,如2006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第16题“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就是填空的形式。

三、要掌握语言赏析的步骤

(一)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

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

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 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

2 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

3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 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二)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

语言赏析类的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选。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另一种是指定语段、语句让考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

四、要掌握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

进行语言赏析的术语有很多,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复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做语言赏析类试题时,答案的表述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答“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还可以用“我认为语言运用好的原因是……”作语言赏析的开头。

五、要明确语言赏析的答题模式

语言赏析的答题,可以按以下模式进行:

1 句子特点(选取用词、写法、修辞、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

2 所起作用(根据各类句子所起的作用来谈);

3 内容表达(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说出产生的效果)。

不过,在具体赏析时,一定要真正地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完全套用公式。答题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已对句子的真切体会。

六、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

1 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如《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中的“钻”字传神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在赏析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钻”这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进行赏析。

2 抓主旨句。主旨句或点明中心,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往事依依》的结尾这样写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这句话点明了回忆往事的重要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 抓修辞句。主要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

①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增强了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情形。

③运用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进行强调;

如《伟人细胞》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做小事的人,怎么于得成大事?”,这句用了反问的修辞,加强语气,强调了做小事的重要性;

④运用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⑤运用引用的作用:增加文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如《往事依依》中的第四小节引用了许多古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印本《千家诗》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4 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

初三记叙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训练;技能;感受

目前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教材,如果按读写结合的思路训练,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组织单元的,写作技能目标难以落实。因此,作文训练随意性强。例如,教师时而按思想内容出题,时而按表达方式出题。这种缺乏整体关照,没有系统安排,没有层次和梯度的训练,势必造成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和缺陷。

写作训练有许多途径,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所有的写作训练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种是从形式入手进行训练,即表达方式的训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掌握体式,做到“得体”,其弊病是常常会陷入言之无物的困窘。另一种方法是从内容入手进行训练,即从生活出发,不拘形式地的写作。这种训练的好处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弊病是不容易掌握系统的写作技巧,常常犯不“得体”的毛病。

其实,可以把形式训练和内容训练,以及阅读教学整合起来,寻找三者的契合点,形成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具体而言,是对初中生习作全程训练进行整体设计,以表达方式为轴线,以学生生活、阅读教学内容为纬线设计有整体构想、有梯度的训练系列,形成循序渐进,螺旋式推进的训练程序。

一、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基本框架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设计是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对各学段习作目标都有具体要求,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需要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到清楚明白;写议论文,有理有据;写日常应用文内容清楚,格式正确,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因此,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全程由四部分构成。记叙文训练序列;说明文训练序列;议论文训练序列;日常应用文训练序列。其中,记叙文训练是重点。

以记叙文训练为例,记叙文训练贯穿初中三个学年,形成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训练特点。初一主要掌握记叙文的一些基本写法,如记叙的要素,叙述要完整,突出中心等。初二则进一步训练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发挥联想和想象,细节描写等。初三则进一步熟练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技巧,提高作文品味。

二、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主要方法

1.整体关照,阶梯性设计

根据写作技能目标,语文教材,学生生活资源三方面的因素设计初中三年的训练题目。整体设计思路为:初一,激发兴趣――爱写;初二,微观指导――会写;初三,重点指导――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序列训练作文题设计是关键。每个训练阶段设计一组作文题,达到阶段习作目标;每次习作重点练习一种表达方式。题目涉及三点:写作技能训练点,所学课文的相关点,学生生活资源点。其中,写作知识技能点有些是重复的,但不是简单重复,是重点技能的提升训练。

2.课外练笔,分解训练

这是一种降低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利用阅读文本的各种资源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既让学生易于动笔,训练针对性强,又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挖掘好教材中适于训练的元素,设计好训练题,提高分解训练有效性的关键。

课外练笔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热点,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感悟记录下来。这是一个有效且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写作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作文序列训练点提出练习要求,可安排写“片段”达到分解训练难点、重点的目的。

3.在作文技能关键点加大训练力度

例如,陕西中考作文评分有以下三条主要标准:(1)内容: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2)语言: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3)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巧妙。这些写作要点,在初三作文训练的题目设计、习作指导和点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紧扣内容、语言、结构三个维度反复训练,追求在立意、结构、语言、细节上的突破,提高习作品味。

上述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方法可以概括为点,线,面的结合训练法。“线”是以写作技能为重点形成的序列;“点”是指分解训练技能点的小练笔;“面”是指由点和线结合形成的训练整体层次。

另外,预设的作文训练序列要适时调整。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调整安排了写作知识点。如,七年级以训练写记叙文为主,具体安排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要文从字顺”“记叙要条理分明”等内容。这种调整弥补了试行教材在写作训练上的薄弱和无序状态,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可据此设计训练序列。教者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变化,考试变化调整训练序列,以期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三记叙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 写作策略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当下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一般说来摆脱不了识记字词、了解作者、弄清思路、把握感情、完成练习这样的套路。其中行文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材料的合理剪裁、语言的文采斐然、作者写作技法的使用和对优美语言的驾驭,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往往只成为积累阅读理解题技能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化为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试图在对传统经验的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效汲取文章的精华,为我所用,为写作所用,提高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和记叙文的基本理论

笔者从以下三点阐发:

第一,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阅读实际上就是主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以及作者的主观愿望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过程,是作者具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第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P55明确指出了“吸收”与“倾吐”相辅相成,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由此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记载和叙述事情原委、描绘事物情景和状态的文章,所以记叙文的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以叙述性而言,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叙事完整,线索清楚,剪裁得当。以具象性而言,是就描写而言的,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来,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举一例:有些没有形体的东西,如音响、气流、光波等,在绘画中是难以描摹的,但都可以用语言描写出来。如:《荷塘月色》,朱自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绘画无法表达的荷塘全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有着和谐的旋律”的“光和影”,“笼着轻纱的梦”,“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洲缕缕清香”,“像闪电般的洲颤动”,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由此可见,语言不仅能绘色、绘形,还能绘声,能写出情态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本人在2010年9月对本校初三学生32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一,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笔者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如下调查结果:1.从写作兴趣、写作目的来看,大部分的学生(57%)不太喜欢写作文,他们写作文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只有少数的学生(31%)会记在日记本上,许多学生缺少写作文的主动性。2.从阅读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读书,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但阅读时存在很大问题,读书无计划,不经常读课外书。很少一部分学生读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他们只通读全书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摘抄的习惯。3.从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想写记叙文,但写不好,只能凭空编造;从取材范围来看,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较关心,但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和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程度一般。

第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两点:1.写作主体方面。要指导中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可现状让人担忧。如初中生阅读量过少,作文词汇贫乏;初中生阅读量小,作文素材的积累严重不足;初中生课外积累少,文化积淀不够。由此可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相关不足之处:首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我们不否认“读写结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文本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的分析,看起来是注重“读写结合”,其实,“读”与“写”并未真正结合。其次,初中记叙文写作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许多人对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和编撰,历来注重阅读方面,而多少忽视了写作方面,真正能当作文教科书使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作文教科书的编撰长期以来一片空白。最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本身有限,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往往把记叙文的写法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却忽视了对生活现象的剖析认识,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明明知道该怎么写,就是没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空话大话满纸,毫无感染力。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笔者从策略、步骤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第一,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点:1.采撷百花,积累记叙文写作素材。要想写出成功的作文,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材料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博览是丰富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勤加练习,多写作一些记事、记人的记叙文,所有我们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可以为我所用,还可随机应用。如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注意体现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类文章,事情是重点,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2.多看静思,激发记叙文写作激情。作为一般的学生,对生活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具有浓厚感情的文艺作品,体验间接的生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再返观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其充实,从而激起其高尚纯美的感情和写作的冲动。3.熟读成诵,发现记叙文写作秘诀。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范文,能够增加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累,这些对于学习写作都是必要的准备。在博览中应注意记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具特色的顺口溜。4.品味鉴赏,感悟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好的记叙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文章各有各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各具特色。所以,对于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就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吸取他人写作的技法和写作经验,真正做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比如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范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步骤和操作方法。先从训练步骤说起:初一阶段:1.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材料,选择材料可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这三个原则来进行。2.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有如下方法:A.选例典型,以事感人。B.抓住特点,写出个性。C.正面描写,侧面烘托。D.小中见大,引申升华。以B为例,学习《藤野先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勾勒,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征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初二阶段:1.要求学生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还包括作者所想,只要符合“四点”——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视为“真”。如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泪,深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2.要求学生描写具体形象。具体可引导学生做到:A.调动多种感觉,使描写细致入微。对学生有必要进行“五官训练”(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和身(触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什么写得那么耐人寻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五觉”都写进去了。B.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阶段:1.注重细节描写,即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如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不惜笔墨,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使我们为之感动。2.正与变相对比,抑与扬相映衬。要使文章惊澜四起,就要注意写法的变化。“正与变”相对比,就是逆反用笔,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议、毫无道理的事理中显示事物的价值和深意,从而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鲜事》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作者没有写老太太忍着口渴的煎熬、坚持早出晚归不请假、工作从不出错的生动事迹,却偏偏选取了违反常态的几件事:为了工作平时从不喝水,今天却喝水了;平时从不迟到早退,今天却提前下班了;工作从来不出差错,今天居然出错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事实:老太太在丈夫患脑血栓、病情危急情况下仍然坚守紧缺人手的工作岗位。这样逆反用笔,比从正面表现老太太的敬业精神更有艺术效果。“抑与扬”相映衬,就是欲扬先抑,抑的目的是为了扬,使文章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即是欲扬先抑法。由于运用此手法,因此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正与变”、“抑与扬”在对比映衬中实现了统一,文章就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

再从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操作方法说起。读写结合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从总体上把握序列的“线”,明确每个训练的“点”在“线”上的位置。循序渐进,以“读写结合点”为小目标,以文章为例子,以读写训练为途径,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1.借鉴创造,照猫画虎。即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教师应精选出那些文质兼美,学生易于和乐于模仿的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充分体会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出思路,并确立模仿的对象或框题,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进行仿写。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来。2.具体补白,无中生有。补白拓展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依托课文语言文字,无中生有,虚中生实,浮想联翩;此过程又伴随着学生的理解、感悟。具体做法: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点滴的补白,点滴的培养,点滴的训练,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联读悟写,改换门庭。联读悟写,强调用读来掌握知识,用写来运用知识,用联来调动知识,用悟来巩固知识。“联”的内容有:联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联系实际。此外,还可以按方法分为各种联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相似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对比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联想等,是联读悟写中“联”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改换门庭,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改写的类型有:内容、结构、人称、语言的改写。以“语言的改写”为例,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写成现代文的记叙文。4.心有所动,抒写随感。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感练笔,一因习作空间广阔,随意性大,无“规矩”束缚;二因“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有材料可写,所以学生写起来不怵。这样,可谓一举三得——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综上,本文从分析当前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入手,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据,指出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出了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如果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升阅读品位,读和写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三记叙文范文第4篇

体裁:记叙文

题材: 可写爸爸妈妈不在家,“我”自己会做饭,家里来了客人,“我”得体地接待,煤气用完了,“我”自己去换,家里也整理得井井有条;可写“我”一直不用操心家里的大小事情,可一上初三,爸爸就把家里的情况跟“我”说了,有些事还向“我”征求意见,“我”一下子就觉得自己长大了;可写“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我”把它带了家,仔细一看才知是一只来自于台湾的信鸽,“我”精心喂养好它并在鸽子伤好之后把它放飞了;“我”看书时不再迷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合理地解决了同学的纠纷,而不像小学时什么事都请班主任处理;“我”的志趣已经有变化,懦弱的性格也改变了,学习也很主动,妈妈都说“我”长大了;“我”的爸爸参与赌博,我斗争了很久,选择了报警;“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使走向婚姻危险地带的父母重归于好;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我”选择了与其斗争等等。

题旨:通过真实感人的事例,表现中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辨析:《我成长中的一件事》和《我长大了》都可写成记叙文。两题内容均可写成长中的事。前提限制写一件事,后题则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两题均可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初三记叙文范文第5篇

读写沙龙精神家园

编辑部要成立读者俱乐部和小记者团了

如果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如果你想广交天下同龄书友和笔友,就快来参加《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版读者俱乐部和小记者团吧!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版读者俱乐部,是读者交流思想、结交朋友的沙龙,两刊读者均可报名参加。杂志将开辟专栏,作为读者俱乐部的活动阵地,为读者提供交流机会、阅读资讯和优质服务。成员均发放会员卡,凭卡可优先参与本刊组织的各项活动、优惠订阅杂志、优惠购买图书。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版小记者团,是初中生中热爱写作者的家园。凡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初中生,均可申请加入。杂志将开辟“生活采风”专栏,刊登小记者的作品,引导小记者关注社会、发现生活、记录心灵、积累素材、提高作文水平。小记者团成员均发放小记者证,并享受读者俱乐部成员的相应权益。

在读者俱乐部成员和小记者团成员集中的地区,将聘请特约辅导老师。

做个好读者,与书友、笔友共享精神的芬芳;做个好作者,用文字收藏青春的风景和梦想;做个热爱语文的人,学习和体会汉语之美。快来加入咱们自己的“组织”吧!这里有心灵的碰撞,精神的应答,友情的温暖,学习的快乐。参与办法,请留意本刊第11期相关启事。

信息

2007年1~6月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什么样?

2007年1~6期:主题词为“训练、预测、调整”。“训练”即围绕考点组织高质量的专题训练;“预测”即组织专家对2007年中考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调整”即帮助考生进行精神和心理调整,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复习、应对考试。具体内容如下:

备考特别行动:语言积累与运用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复习特辑、作文复习特辑、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命题人、著名中考研究专家拟题)等。

阅读板块: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作品、热点新闻、古诗文、古典名著、中国现当代名著、外国名著阅读、阅读题解答技巧等。

作文板块:考场议论文记叙文佳作展评、考场议论文记叙文败笔例析、议论文记叙文写作技术、作文专题写作指导等。

语言板块:字词、名言警句、对联知识、仿写句子、作家作品常识、读表和读图、语言实践、材料探究等。

信息板块:命题人语、中考趋势、创新题型研究、备考方略等。

忙中偷闲吧:心灵互联网、初三故事、漫画成语、语文游戏厅、心灵对白、心灵游戏、开心果园等。

来信

一 路 有 你

广东东莞市黄江中学 陈妙娥

紫音的话:2006年中考,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和《中学生阅读》中考版有71道大题被选入全国55个省市中考试卷。我们像十月的农人,抱着沉甸甸的谷穗喜不自胜。有不少读者说,中考成绩不俗,证明自己当初选订《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版没有错。下面刊发的这封来信,是一个老师的用刊感受。信原来写得长,情感充沛,细节动人。因篇幅所限,不得不割爱删削,在此向陈妙娥老师表示歉意。

7月7日傍晚,我终于从学校领导那里,看到了中考成绩。我教的实验班,语文最高分梁嘉敏798分(标准分),有8个同学考了700分以上,全班平均612分,比同类班高出60分(满分900分,全年级只有9个同学上700分),这个成绩在镇办中学中是很突出的。

看着办公桌上几十本《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和中考版,我心里明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它们。正是它们,一路上陪伴着我,让我的语文教学永葆青春和活力!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结缘,是在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立刻被她的内容和气质深深吸引,于是自费订阅,一订多年。

2004年,我带的初一学生都订阅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从此,她真的成了我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每个早读课,学生手里少不了她,学生喜欢朗读其中的美文佳作;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很多人摘抄了里面的佳作。学生模仿佳作的写法,学会了不少写作技巧。

初二开始,学生对《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同题作文擂台赛”很感兴趣,常常自己组织写作比赛,相互切磋。有一次,我发现几篇关于“门”的话题作文写得很好,于是作了一些修改,把作文寄给了编辑部。结果彭苡菲同学写的《一个半世纪的跨越》和林经纬同学写的《跨越那门坎》,被刊登在杂志上,这给全班同学很大的鼓舞,此后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征文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编者注:广西河池市非课改区卷2006年作文题是“以‘门’为话题作文”,此话题与我刊2005年1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栏目所设话题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