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月潭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指示标和剂,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投入饱满的热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应依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求知心理。
比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语的:上课开始后,我拿出了一张画有小松鼠的图片,向学生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认不认识这张图片上的小动物?”“认识,是小松鼠。”“没错,你们喜不喜欢小松鼠呀?”“喜欢!”学生声音响亮地答道,“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小松鼠非常高兴。但是,今天小松鼠遇到了一个困难,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愿意!”“好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松鼠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样,我通过设置悬念性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中。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若我们依然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可尝试变换学生的学习形式,如通过采取有效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83-02
“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也说明了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想象能力又直接关联着创造潜能。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创造,我们认为可以理解为具备创造潜能就可以提升创新的能力,想象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能力则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兴旺和繁荣。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名言更加充分地证明,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升,并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规律。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创设学习的意境,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度阅读,深入地掌握字词句章,文章的结构,写作的妙笔;深刻理解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得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潜在的想象能力得到挖掘、激发、引导、发展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为想象能力的形成做好铺垫
语言是抽象的符号,必须加以充分地想象和联想,才能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刻的内涵。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毫无吸引力的枯燥文字中往往会失去兴趣,不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过程。他们的思维方法,善于依靠形象直观的具体情境,借助于融知识、情趣于一体的音像资料,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使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逐步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形成形象的思维方式,形成想象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铺设学生想象能力形成的通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一文时,在导入环节,先让学生观看满池荷花的视频,满池的荷花随风摆动,摇曳多姿,学生看到以后首先受到了美的感染,教师适时过渡:满池的荷花如此美丽,叶老笔下的荷花更是令人陶醉,你们想不想去感受一下呢?由直观形象的荷花影像中,让学生走入文本进行感受。文字所呈现的不只是视频中的一朵朵荷花,更有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感受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映像的美。在此环节中,以有形的荷花的画面,引发学生对更多的美好画面的想像。在教授《观潮》一课时,在导入环节中,笔者让学生先去听一段潮水来临时的录音,巨大的潮水声令人震撼,学生受到感染,笔者顺势问学生:“你感受到潮来时应该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惊天动地的,雄伟壮观的!”接着再让学生读文感受潮水来临时的情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想像力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二、提供直观,留有悬念,为想象能力的发展促进催化
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形象直观的影像资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形成。但是,并不是创设的情境越丰富越好,提供的资料越直观越好。如果运用得过于充分把所有的信息和盘托出,全部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不假思索,可以一目了然,往往会限制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国画的构图非常讲究“留白”,虽然是国画构图的技巧,但它却可以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引人浮想联翩,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同样要给学生留白,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带着无限的遐想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理解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建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促进和催化想象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应用影像材料的直观程度。一般规律是低年级直观的程度可以大一些,主要是提供充分感知的表象。高年级直观的程度要小一些,留白的程度要大一些,主要是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促进和催化形象能力的发展。例如:《荷花》一课中,在讲授第二自然段之后,学生已经看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全开的,半开的,未开还是花骨朵的,文字所能呈现出的是荷花开放过程中不同状态,这时,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定格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幅,并且针对两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图片追问:“这两朵荷花仿佛在互相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想像力令我们也随着走入了童话的世界,“他们仿佛在比谁开得快,谁展开的花瓣多呢?”就这样每一幅画面都让学生们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去想像,留下了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同时,学生们还会说出许多画面上没有呈现出的荷花姿态,比如:学生会说,“我喜欢雨中的荷花,沾着雨珠,在微风中摇摆。”,“我喜欢和蜻蜓交谈的荷花。”想像中的荷花仿佛成了他们的伙伴,成了快乐的精灵,一幅幅静态的画面在他们的想像中活灵活现,充满了生命力和灵动的气息。在《翠鸟》一课中,当播放翠鸟捕鱼的画面时,学生不但能够理解翠鸟捕鱼的迅速,更会去想像当时紧张的情景,“小鱼好像已经来不及逃走,他好像在说,遇到了翠鸟,就在劫难逃了。”,“它刚才还在懒洋洋地吐着泡泡,一看到翠鸟,想马上钻到水底,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翠鸟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已经把它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了。”通过观看画面,学生经过自己的想像再加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样生动的情节,简单的视频和画面通过他们的描述,更加有生命力了。这样,在教学中不但收获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三、扩展空间,引导思路,为想象能力的提升应用迁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精彩情境 演绎魅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精彩情境,力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收到最大的教学成果,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改主旨,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深入挖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享乐、在读中理解;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把语文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精彩情境,预约魅力课堂
创设精彩情境要注意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环境中开发学习资源。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渲染氛围,强化情境,使教学情境步步推进,把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情绪就会越来越饱满,通过模拟现实材料营造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在情境中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魅力课堂。
1.1悬念导入,启迪思维。悬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处于思维的亢奋状态,产生一种急于探究的心理,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活动,集中全部精力认真听讲,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置的导入问题不应太难,应具有趣味性,尽量和文本相结合,吸引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描写的神奇境界,深入探求文本,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的闸门,使课堂教学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悬念导入:“《草船借箭》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使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刘备和孙权齐心协力抗击曹操,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东吴孙权那里助战,而东吴的水陆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谋陷害他。周瑜让诸葛亮10天内造10万枝箭,并要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完没完成造箭任务呢?结果又是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问题紧扣小学生的心弦,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知识,养成从无疑处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高效境界。
1.2运用媒体,拓展思维。多媒体能巧妙地把形、声、色融为一体,突破时空的约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吸引小学生自主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刺激小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情动心,以像传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把抽象枯燥的语文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示,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生”的含义时,无论怎样讲解都显得很苍白,学生也无法体会诗的绝妙之处。如果教师恰当地设疑:“生”字有什么含义呢?诗人在这里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呢?学生立刻张口结舌,教师立刻播放课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画面内容,从中寻找答案。草木葱茏的树木,危峰兀立的群山,香炉峰烟雾缭绕,阳光照耀在香炉峰上,一团团紫色的烟气从山谷中慢慢升起,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学生从画面中找到答案,体会到如果用“升”字,只能看到香炉峰上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而用“生”字还有从谷底“产生”的含义,云雾源源不断地在山谷中升腾,进而描写香炉峰始终处在云雾缠绕之中。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能解决教师语言上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极思考,突破思维难点,欣赏古诗的诗情画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拓宽探究途径,打造魅力课堂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材很难与时俱进,也不可能把日新月异的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仅凭课内阅读获取的有限知识是无法发散学生的思维的,更难以有高效的成果生成,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必须利用生活拓宽探究途径,打造魅力课堂。语言是语文的躯壳,生活是语文的血肉,感情是语文的灵魂,必须使它们水融,才能使它们难解难分,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1贴近生活,以情激趣。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美国大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文本中的人和事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从来不放手让孩子观察社会,导致学生认识事物不全面,甚至会出现偏差。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现象,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理解课文,强化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小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
2.2个性朗读,以情促学。朗读是一种优雅的教学艺术,它能使学生巧妙地利用语音形式,惟妙惟肖地表达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内容,带给小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本中的文章做到每篇必读,课前预习时进行录音,然后反复听,找出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反复诵读练习,直到读出感情来。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欣赏日月潭风景的动画,鼓励学生认真读好大尖、水社与老爷爷对话一段,作者详细地介绍他们惩治恶龙的经过。学生摇头晃脑地读着课文,读出大尖和水社的行侠仗义,感受到日月潭的美。教师对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朗读指导,逐步训练小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个性化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读,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希望台湾看看,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同欣赏日月潭的美景。个性化朗读能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拓宽小学生的语文视野,打造魅力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掌握好教学节奏。Z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必须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形成技能,从而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我们要围绕教学重点及时进行“搭桥铺路”,利用趣味故事、图片欣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日月潭》这课时,教师一开始播放日月潭的美景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这样美的心境下进入课堂,有了这个美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愉快的畅游了。又如在教授《赠汪伦》时,教师精心而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唐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很有名气。有一年,安徽泾县有个农民叫汪伦,想请李白到他家去做客,又怕请不来,就写了封信给他。信里说他们那个穷寨子有“十里桃花”观赏,其实,什么“十里桃花”呀,只是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又说那里有“万家酒店”可饮酒叙谈,其实只有一家,不过老板是姓万,是万老板家开的。后来李白来了,当他知道汪伦同他开了个玩笑以后,他究竟生气没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为汪伦写的这首古诗《赠汪伦》同学们就知道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与教材有关的趣味素材,并巧妙地把它编成故事,作为教学新课的铺垫,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一个轻松活泼的局面。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索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可以使教学少走弯路,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因此,在学习新课前,教师要明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用几个巧妙的问题贯穿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体味情感,设计问题要少而精,既要能统领全文的学习,又要容易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这课时,教师出示问题:1.为什么鹿弟弟说这玫瑰白栽了?2.为什么最后鹿弟弟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整体感知,把握教材,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味、感悟文本。例如在教授《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小男孩捡鱼这个情景时,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中描写小男孩捡鱼动作的三个词语:“走的很慢”“不停”“用力扔”,指导学生自由读,带着动作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中走进小男孩纯洁的心灵,树立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展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展示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探究的好坏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表现出来,通过交流,学生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较强的探究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在展示交流环节中,既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又要使他们获得的知识最大化。教师应该侧重于把“展示交流”的重点放在小组内展示这一环节中,这样班内几个同时进行,给所有学生展示机会,既使学困生有了释疑解惑的机会,又使学优生有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完成了“惑”与“学”的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合实际,拓展升华
一、在故事叙述中体验伦理价值
兴趣是最大的赢家。这部纪录片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再把镜头转向品德课堂,故事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把故事教学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主动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在,教学《绿色小卫士》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带来的各种危害,我神情凝重地给学生讲了震惊世界的《腊芙运河化学垃圾污染事件》。学生听罢一种危机意识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道德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部纪录片用亲情与乡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由此及彼,小学品德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品德课的实效。例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为了渲染母爱的质朴无私,我配着悠扬的钢琴曲,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地给学生诵读了课本中的散文《妈妈的爱》。顿时,课堂上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气场”,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情景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良好的情智教育。
三、在艺术渲染中体验美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