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第1篇

丁丁在学校是打篮球的高手。但是,他就是非常骄傲,不团结同学。老是认为自己在球队功劳最大。一天,丁丁突然发高烧,昏迷了过去。

在昏迷中,丁丁隐隐约约地听到一正正吵闹声由远而近。好象是自己的嘴巴在说:“我的本领最大,如果没有我,丁丁就吃不到好吃、营养的东西,就没有力气打篮球,也就当不了高手。”眼睛斜视着嘴巴,蔑视地说:“没有我,丁丁怎么投得准球呢?”耳朵听了尖着嗓门生气地说:“你们本领大,但是,没有我丁丁怎么能听到别人对他是高手的赞美呢?”鼻子瓮声瓮气的说:“如果没有我丁丁就不能呼吸,就会死掉,还能当什么高手。”眉毛却在一旁偷偷地哭泣,自言自语地说:“只有我没有用,只有我没有用。呜……”这时,头粗声粗气地说:“各位、各位,不要吵了,只有我的本领是最大的,没有我的安排、指挥,光是你们又有什么用呢!”嘴巴、眼睛、鼻子、眉毛、耳朵听了更不服气了。它们就更吵的凶了,似乎就要打了起来。

这时,丁丁被吓出一身冷汗,醒了,看见自己正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成都市抚琴小学四年级:开心南山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第2篇

睁开你的双眼,你的双眼美丽无比,但是双眼的美丽离不开真心的聆听,要用真心去看世界去聆听世界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着需要心灵去享受的事物。

如果一个人不会用心看世界,你就是个睁眼瞎。爸爸妈妈送给了我们这双眼睛,这是一个宝贵的礼物,我们要珍惜它,一般我们收到了礼物一定是要收在自己的珍藏盒里,可是这个礼物我们不可以把它收起来,我们要睁开双眼去合理运用它,把它发现的战利品珍藏起来永远不要丢掉它。

为什么在马路上会认为路上很吵?因为你没有用心去听,如果用心去听,会觉得这来往的行人在向着理想前进在今天他们又有了新的收获。为什么会觉得书中的东西很乏味,因为你依然没有用心去看,如果用心去看,会看出彩虹一样的故事看出人生和理念。

当然我认为自己已经用心了呀!可依然认为路上很吵,书中的东西很乏味。所以我不解的又看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一个双耳失聪,双眼失明的一个聋哑女孩,她凭借这她那不屈不饶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她走向了成功,这次我有幸看到她写得书,从书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世上没有努力换不回来的东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要永远笑对世界乐观向上。成功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我不禁拍按叫绝。

也是,这个女孩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让我明白用心就是把自己融入到事物中去感受。同时也是她提醒我,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我的人生不能应普通而平凡,要用普通的双眼去发现世界的光辉于璀璨。不去奢望自己能有美丽的光环和带我飞的翅膀,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路享受成功旅途的艰辛快乐,笑着走下去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而她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知道人生的价值,真正的人生只有在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的,人要树立志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要明确目标,走得越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的徘徊的人走得快;人还要要努力奋斗,因为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最后就是要乐观向上了,因为布雷顿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了。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第3篇

每个家长都在不同程度上抱怨过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抱怨,下面提醒大家注意三点:

一、不要拿自身的付出抱怨

现在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身心疲惫,总觉得为孩子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因而陷入一种烦躁的状态,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教育孩子,致使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因此,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多地“自我牺牲”。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孩子出生后先是饮食营养,然后是早期教育,再大一点,就开始带孩子学钢琴、舞蹈、英语、奥数……名目繁多的培训将父母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导致自己身心疲惫。过多的“自我牺牲”会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会使父母自身的生活失去平衡,给自己造成过重的精神压力,导致情绪问题,对孩子缺少耐心,也会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当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或是做错了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孩子却如此不争气,就容易心理不平衡,抱怨孩子。

我曾亲眼目睹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老师通知了家长,家长一见到孩子就开始抱怨:“你看看你,我天天什么都不干就为了你学习,你不好好学习,还总是犯错误,我省吃俭用容易吗?天天给你买好吃的,不舍得亏你一口,就这样你还天天给我惹事,不让我省一点心……”家长的抱怨一直在继续,孩子耷拉着脑袋,什么话也不说,偶尔抬起头看看窗外,眼睛里透着茫然和无助。在这样的抱怨和指责中,孩子如何成长呢?

二、不要拿其他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

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家长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悦纳孩子的不足,全方位地评价孩子。现在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向其他孩子学习。“你看看人家××多厉害,这次考了满分,你才考了96分。”其实孩子考96分已经很努力了。“你看看人家××小提琴拉得多好,叫你学,你还总是不愿意学,他要是我的孩子多好。”其你的实孩子不喜欢音乐,而绘画很棒。“你看看人家××又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了,还拿了一等奖呢,你要是能参加县里的比赛,我也就满意了。”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话,本来是想增强孩子的上进意识,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心理学的“超限效应”告诉我们,接受同样的教诲过多、过强或时间过长,会引起人的不耐烦甚至逆反心理。总是听到家长说别人比自己好的孩子,会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始终不如别人,自己努力也没有用,于是干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三、不要随意抱怨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比较唠叨,孩子做错了很小的一件事也能抱怨大半天,甚至把孩子以前犯的错都翻出来说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样的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孩子也不爱听。我们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指出来,并给以正确的指导,而不是无休止地抱怨。家长要学习农民种玉米的精神。试想一下,农民会不会站在矮玉米前面去数落它:“你看看你,跟别的玉米一起种的,你怎么就长得那么矮呢?”不会的,农民从不抱怨玉米,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总是想办法给矮的、缺养分的玉米多上肥料、多浇水,让它尽快长高。玉米是农民一季的收成,可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成果。

有个五年级的孩子,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他问过母亲很多次,母亲都没有正面回答。一次,他们来到海边,看海鸥在飞起飞落。母亲给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海鸥和小麻雀在海滩上比赛,麻雀反应快,总能胜出。获胜的麻雀不再练习往高处远处飞,而是忙于与其他鸟儿争食。最后,麻雀终其一生与其他鸟儿争食,而当时看起来笨拙很多的海鸥已经能够飞越整个大洋了。

故事中母亲的回答充满了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该给孩子充满智慧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抱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看看你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第4篇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在思想上,我思想稳定但不思进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积极进取的主动性。

(二)在工作中,我踏实高效但存在一定的死角。

(三)在生活上,我耿直正派但存在老好人现象,不愿对其它同事提出存在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根本上有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不够,认识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忙于事务,轻视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注重指导,轻于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同志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视安排,轻于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

三、整改承诺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范文第5篇

孩子的“善良”、“好脾气”,以至“犯傻”,有的家长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又有人说是 “天性”厚道,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都担心这种好心眼的孩子吃亏。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犯傻”和“好脾气”,不光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或天性使然,也是孩子自主的一种适应社会的行为选择。换句话说,孩子很小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得出自己的“处世原则”,例如,许多孩子会使用“友善原则”、“交换原则”等去获取交友或参与群体活动的机会,去化解他所遇到的“冲突”和“麻烦”。

所谓“交换原则”,是指孩子会出让自己的某种“物质利益”,去交换自己渴望的东西。按照儿童的交换原则,他可能会拿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去换一个电动玩具汽车,用存折去换巧克力,因为后者对孩子来说更好玩,更有用,这是他非常实际和实用的价值观。孩子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犯傻”和“吃亏”。他是在用自己有的东西换自己没有的东西,用自己没有用的东西去换自己有用的东西,用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去换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孩子的“精明”。只是孩子的关于数和价值的概念和成年人不一样罢了!所以,不要把孩子的这些行为简单地理解为“傻气”;一定要用成年人自己的“精明”去代替孩子的“精明”。

“友善原则”,是指孩子通过自己特殊的“处世原则”去获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在孩子的经验中,他知道眼泪能够换来父母的格外呵护;受欺负会获得他人的保护和同情;有东西先给别人吃,或出让自己的东西会获得人们的好评。微笑能够博得成年人的喜爱,甚至一些小丑动作还能够换来大人们的开怀大笑……这些经验和记忆会变成孩子自己的生活原则。在这条“友善原则”的支配下,许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好脾气”、“大方”等获得自己的自在、快乐和好人缘。一些体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随和和友善,获得大个子和“勇武”孩子的保护。

试想: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想踢足球,可因为个子小或球艺不高,同学不愿意和他玩,也上不了球场。于是孩子每天抱着自己特别珍贵的足球去学校拿给踢球的同学们玩,以获取同学的好感,甚至也让他上场当会儿“替补队员”。做父母的会怎样?有这么几种选择:

1.把他拉回来,叫他不要“犯傻”;

2.自己出面,说服或要求孩子的同学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踢球;

3.自己陪孩子玩,免得孩子难受;

4.转移孩子的兴趣,或告诉孩子踢球太脏、太危险,或踢球不长高个儿;

5.不管他,由孩子自己去处理。

这只是家长们通常的做法,没有绝对正确错误之分。对家长朋友,我想提这么些建议:

第一,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人说“傻人有傻福气”,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

第二,父母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去决定或“讨公道”,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来,反而失去了他的“快乐”,也失去了“自己做决定”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