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论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齐物;无待;虚静;顺其自然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83-02
庄子名周,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古往今来,世人莫不为生活琐事,功名利禄而累,甚至失去自我。而庄子是个大智之人,是一位觉醒者,是生命的真正守护者。他的思想是洒脱的,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超脱自然,凌于长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在当时形成了与儒、墨鼎力的形势,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独放异彩的一页,并且对文学以及各艺术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问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待”、“有已”。因此庄子发现唯有荡涤它们的污染,冲破它们的役累,才能返璞归真,以符合“虚静恬淡无为”之自然本性,才能到达与天地融通为一。在《庄子》一书中充分体现了淡泊名利,顺物无己,清心寡欲等思想,深刻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获得很多的教益。
一、庄子的“齐物”世界观
庄子之所以能达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所待,以游无穷”的逍遥状态,是来源其对世界的思考。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提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万物有分必有成,有成必有毁。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成与毁灭,始终是浑然一体的。[1]在庄子眼里,“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说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彼方的,没有不是此方的,都是相通的整体。没有一成不变的,时间的流失永无止境,是非,美丑,贵贱,得失等它们的分别根本没有定准,也没有终结,人们也无法停留下来。所以庄子想借助绝对本体之道,去突破和消除主观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与造化同往,死生为一,忘却、摒除对事物的分别和执着,畅游在自己逍遥的精神世界里。[2]
万物的“自然”属性,乃是一切事物的本然存在状态,它是天之所成所赋,因此,它是不增不减,是人为不能改变的。所以要放弃人为物役,有意识的人为造作都是违背和远离自然之性的。有智慧的人,只是以空明的心去观照,去顺应万物。庄子多次告诫人们“莫若以明”。如在《齐物论》中写到“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等,这些语句都告诉人们要以空明的心去寄托在事物自身的功用上,任凭自然均衡,达到物我并行,各得其所。在《缮性》中指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人。庄子指出各种主观世界的争论纠结,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是主观成见所致使,要想停止争论,就得停止彼此、得失、忧乐、是非等的纠缠,就得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方法,排除成见,开放心灵,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的和谐境界。
庄子在“齐物”以后,心灵得到了解脱,自然自在起来。如在《应帝王》中: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心灵远离“相对”以后,庄子畅游于“绝对”的自由之中。就像“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生活在一种自然的自由状态之中。庄子能“游心于道”,在于放弃了很多东西,退却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天空,在那里找到了心灵安静和自由之地,在自己的地盘做自己的帝王。庄子舍弃了外界的纷争、劳累,却守住了生命的根本。庄子的这种舍弃和放下,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而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人想到“放下”?多少人真正做到“放下”?我们整日忙碌劳累着,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
二、庄子的实践方法
哲学家们在认识上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也永远行动着。庄子对万事万物有了本然的理解之后,有了自己独有的行为方法。心理上不依赖于外界事物,不受外界的限制,自由自在。可以说庄子给处在各种困境中的我们提供了心灵药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贵族”。
第一,“无所待”的方法。“无”字眼在《庄子》中出现甚多,是庄子思想的精髓部分。如“无物”、“无我”、“无情”、“无名”、“无待”、“无功”等。“无”并不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是要去除一切人为的东西。不要因为好恶、爱憎之类的情绪损害自己的本性,要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的去增益生命。[3]庄子在《大宗师》中讲:故乐通物,非圣人;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有心和外物交往,就不是圣人;有亲疏之分,就不是仁人;揣度天时,就不是贤人;利害不能相通,就不是君子;追求声名而失去本性,就不是士人;自丧真性,只能被人役使,就不是役使之人。可见庄子认为不要过分追求是是非非,纠缠于外物之中而劳累身心。如果我们处理事情没有贪欲、私欲、偏见,不与外物冲突,那么我们才能不动心,保持心的平静,不使好恶而伤其身。在庄子看来,“好恶”就意味着被好恶的事物所牵引和支配,成为外物的附庸,也就容易被外物伤害而失去自己。因为任何一种具体的“有”,都会有局限,这就意味着与整体分割开来,就有分别,从而与其他的“有”产生冲突。庄子主张“吾丧我”,如果这个我“无”了,自己都不存在了,还能受到什么伤害和牵引。所以庄子“无”是为了更好的“有”。“无我”是为了实现“大我”。在庄子看来,大自然的本性是“无为”,是“无情”的,是不因为任何人为的意愿而改变其内在属性的,所以任何有待、有情、有物、有名等都是违背“自然”之道的,都会受到人为的干扰和束缚,便会丧失本性,因此庄子用“无”来破解“有”。在超越“人我”、“是非”、“得失”等的相对分别之后,庄子在绝对的逍遥领域任意畅游,达到他要的返璞归真、天人合一、尽享天年的目的。
第二,“虚、静”的方法。“虚”、“静”类等也是庄子着重强调的内容。此类字眼在《庄子》一书中随处可见,如庄子在《人间世》中写道: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在《刻意》中: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粗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在《在宥》中写: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这些都可以看出,庄子主张养身养神的方法要“静”,静守其内,神不外驰,不与外物交缠而劳累身心。外物如名利,在庄子看来是一中兵器,只要用它,不小心就会伤到自身。只有保持一颗“虚”、“静”、“淡”的本心,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守住自己。“静”、“虚”使人清心寡欲,使人符合“天”本来赋予人们的样子,即符合“自然”无为之道,从而到达无不为的状态。其实虚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无”,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只有自己内心平衡,对外界才不会产生任何形式的作用力,这样就没有外界的反作用力纠缠自己,从而使自我能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翁。因此,守住一颗清静的心,本本分分做人,这就够了。
第三,顺其自然的方法。如果没有事情,我们要保持一种“虚静”,不去刻意勉强。如果事情正在发生,我们要保持“无”的态度,不纠缠是非。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要“顺其自然”,欣然接受。庄子在《人间世》中写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应帝王》中: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主张物来不迎,物去不留。像水中画画,像雁过长空,过后就不再留痕迹。用佛教里的话就是心不粘相,到达一种“即世超然,超然即世”的境界。这样能够超脱外物而不被外物伤害。庄子描写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缘督以为经”的顺物思想。疱丁解牛时,刀子总是比别人的好使,问题不在于他的刀上,在于刀砍在什么地方上。即如何用刀上,因为他在解牛时刀连筋肉之处都不曾碰,何况大骨头。“缘督以为经”,就是站在彼此之间,既不亲彼,也不近此,放下执着、冲突,走在中虚之间,顺其自然。这样内心不受纷扰,可以自由自在。
可以看出无论是“无”、“虚静”,还是“顺其自然”,它们都是一体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是庄子在用不同的方式去阐述自己的实践方法。它们都是断绝自己与外物之间在心理上的相逆,相斥等,而改为相顺。让自己像气体一样能无所不及而又不受伤害。庄子一再强调去除各种欲望的困扰,消除各种偏见和私利的纷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恬淡的心,才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庄子认为,生命固有的东西不增也不减,不会因为人们私欲而改变。可以说,庄子是从对大自然及万事万物的思考中看破了人间的红尘琐事,并在实践着其“道”的智慧,而逍遥人间。
人真正的栖息之地不在别处,它正在人的心中。一颗自由而无待的心,才能不为万物所累,才能游于无穷。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安心时运,顺变不惊,这样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所以我们不要日夜纠缠在分别之中,而是在一种和谐的世界里发挥最好的自己。古往今来,庄子一人,让无数人解读,却总也解不尽其中奥妙。但每一次回味,都有一次新的收获。庄子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安慰和鼓励,告诉我们其实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大帝王,自己完全可以主宰自己。只要做好了自己,就没有所谓的失去。庄子让我们在喧闹的世界里找到一片清净的天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自然的平衡点,在人生这个旅程中找到自己应该走的“道”。
参考文献:
[1]孙海通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关键词】曹丕;文人相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批评家
魏晋时期的曹丕在其《典论·论文》开篇明义地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提出了“文人相轻“这一观点,其也成为曹丕非常独特而新鲜的见解。尽管这个现象历代都存在,但真正把这一问题明确提出来并加以批判的则始于曹丕,“文人相轻”这一用语也是从此时固定下来。
1、“文人相轻“产生的背景
1.1 从政治层面上看
在秦汉之后,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在“官本位”为主导的社会里,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文人只能取悦权贵,谋取一官半职,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必然存在竞争,毕竟统治者不需要那么要的文人。这种竞争主要是以政治阴谋,相互打击为主。而大多文人则采取以对他人文章或为人的“诽谤”作为打击对方的武器,因为不会产生直接致死的因素,所以这种陋习得到延续和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曹丕就清楚的认识到文人相轻这种现象在政治生活中对人才的选拔造成的弊病。他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身份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这就表达了政治对文学的要求。
1.2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层面上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鲁迅在《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将建安时期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文学自觉与文人对自身价值的发现是同时出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与文学批评对自我个性的张扬便显得特别充分。
曹丕对“文人相轻”的批评就是文学批评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在“文学批评自觉的时代”的基础之上的。
1.3 从现实社会层面上看
当时社会文人相轻的现象确实存在,文人相轻从本质上说是心态的展现,属于人人相轻的一种,其覆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曹丕在其文中写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埸德,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骒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曹丕认为当今“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但要叫他们互相钦服,实在是困难。曹魏集团下的“七子”尚不能“以此相服”,可见当时文人之间相轻确实是比较严重的。
2、“文人相轻”产生的原因
文人相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社会中广泛的存在,它是社会人人相轻的一个缩影,曹丕在《论文》中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也为我们分析了“文人相轻”的产生的原因:
2.1善于自见,不自见之患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到:“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在这里,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文人对自己的长处“善于自见”,对自己的短处则不自见,不能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短处。
文学批评有一种相对客观统一的标准,但同时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个体来说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标准。如果说前者是所谓理性尺度,后者大概属于感性尺度,后者主要是以个体色彩出现的。因为客观上存在着双重的标准,这为价值评估的混乱埋下了隐患。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批评家在评论自己的作品是多采用感性尺度,而评论别人的作品则往往采用理性尺度。相应的结果就是,评论自己时看到的优点多,评论别人时看到的缺点多,就极易“相轻”。
2.2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文学表现形态的丰富多变,所谓“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每个读者性情和审美趣味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阅读的偏尊或偏废。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七子为例说明不同的人有其所擅长的不同文体:“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他认为七子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也有自己所不擅长的文体,所以并不能以己之长去度他人之短。
这一观点,与汉代人物评论的理论相一致的,王充《论衡·书解》里讨论人性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认为人在具有某项优点时,同时也就容易产生相应得局限。而文人往往偏擅某些体裁,即王充所说的具有某项优点。
与曹丕同时的刘邵在《人物志·七缪》中说:“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即只能认识与自己才性同类者的优点,而对才性不同者则加以贬损。若批评家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文体去轻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文体那文学批评则必然不能体现出其公正、客观、公平的本质。
2.3 “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典论·论文》里写道:“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作为君主及文人,曹丕一针见血地指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也是“文人相轻”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也有语:“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人极容易以古为贵,注重名声,而对相近或同时代的事物则不以为贵,秦始皇之于韩非、汉武帝之于司马相如、曹植之于陈琳都是典型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意思是说一般人看重古人,向往虛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陆贾就批评过俗人“淡于所见,甘于所闻”可见在文学批评上,崇尚虚名,不重实际,由来已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是人们一大通病。
结 语
“文人相轻”是我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由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来,而迄今为止,它仍然存在,可以说这种现象贯穿了中国文学史,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人相轻”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这一现象打开了一窗口,以此窥探到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1.
[2]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中华书局,2007.
[4]钟嵘.诗品[M].上海:中华书局,1998.
[5]班固.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梁满仑(注译).人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法治德清’的前提是‘法治’理念的确立。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对‘法治’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内涵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法治建设的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大依法监督力度还不够,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还有待加强。”
“要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作用,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督力度。”
2011年5月24目下午,德清县行政中心第三会议室,9位代表依次上台发言,畅谈“法治德清”建设。台下,有德清县人大代表,有在德清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还有当地“一府两院”负责人,有关乡镇、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他们或低头笔记或轻声交换意见。
今年,是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举办“代表论坛”的第五个年头。
“站在台上,我感到压力很大”
臧文或,第一次以发言人的身份走上“代表论坛”,她是湖州市人大代表,就职于德清县教育研训中心,发言的主题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生动,她的发言赢得了不少掌声。“其实刚才站在台上,我还是有点紧张的。”臧文或在发言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前作为人大代表提意见建议不需要公开演讲,一般搞个书面材料就可以,现在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到台上发言,压力很大。”
“不知道我刚才讲得好不好。”身为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卢法善最熟悉“代表论坛”的形式,曾在台下聆听过许多代表的发言,然而当他自己站上演讲台时,同样感到压力很大。
压力源于他们对论坛的重视。臧文或告诉记者,在接到课题后的3个多月里,她利用各种方式开展调研,“我经常到学校向师生了解情况,同时跑了各乡镇的司法办公室(司法所)、县司法局了解情况,还上网收集了许多资料。”
“只有实地去看、去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15分钟的发言里,臧文或举了许多德清县的法制教育实例,“各学校均有法制宣传副校长,然而个别学校只是发挥了其维护学校治安的作用,原本期望的法制宣传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小学生法制知识读本》是一本很好的宣传手册,内容生动,对于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有的学校并没有将读本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宣传手册被闲置……”她提出,法制教育应当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还应当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与方法。
同样,3个月前接到这次发言任务,德清县三合乡党委书记高奇凡代表就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8个题目,其中包括民意诉求渠道如何畅通、如何正确对待群众的怨气、如何直面矛盾等内容。“尽管党委办的同志帮我整理了一个稿子,前后也修改了好几稿,但我始终觉得没有把问题说透。”高奇凡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个发言稿,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写了好几天。
“农村的矛盾很多是某个事件处理不公引发的。村子里亲戚朋友、邻居老乡,如果都参与到个案中来,那产生的连锁反应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高奇凡提出了“一线工作法”,包括及时了解基层情况,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政府公信力等。
……
“当人大代表的确需要一些压力,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更好地履行职责的动力。如果只会举举手、动动嘴,那这个代表显然是不称职的”。德清县人大常委会的同志表示,论坛的发言代表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毕竟台下有这么多人看着你,压力肯定不小。
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再实一点
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目前,各地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大会期间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议案、建议和闭会期间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等形式来实现的。然而,在不少代表看来,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一结束,这一年的履职工作似乎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闭会期间,想冒泡就冒泡、想潜伏就潜伏,履职情况并不理想。
“虽有法律、法规、制度等规定,但总体上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活动具有范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实际开展的效果并不显著”。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同志在谈到举办“代表论坛”的初衷时表示,“事实上,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会期间代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的效果和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此,德清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做了较多的思考,能不能在闭会期间为代表履职提供一个舞台,让代表们也能像在人代会上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7年6月2S日,德清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代表论坛”的意见》。根据这一・文件,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每年举办一次“代表论坛”,每次论坛设定一个议题。
“代表论坛从主题、人员的确定,到最后举办,往往需要4到5个月时间。”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潘剑民告诉记者,确定发言题目和选择发言代表对能否成功举行“代表论坛”至关重要。
据他介绍,每年年底的主任会议上,就会专门商定来年的论坛主题。他告诉记者,论坛议题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重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定。2007年,德清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扩大德清经济总量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随之确定了“强工业”的论坛主题;2008年,根据中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德清县的实际,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主题;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和德清县将“三产”发展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情况,确定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2010年则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题。
而在发言代表的选择上,潘剑民主任告诉记者,主要是根据论坛议题,按照题目对县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全面的筛选,从中选择那些既有论坛议题所从事的行业、熟悉的业务,又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政治敏锐性强、思想观点新颖的代表。
此外,“代表论坛”还专门考虑到了规模控制,将参加论坛的人数定在150人左右。据介绍,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控制一定的规模,有利于各级人大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而且也使相关部门、乡镇能更好地了解代表提出的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代表进行课题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代表工委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潘剑民主任说,“比如代表需要去县司法局找资料,我们就会帮代表事先联系好。再比如,我们会和乡镇人大的同志打好招呼,让他们为代表的调研工作提供帮助。这
些都是为了保证代表的调研工作‘一路绿灯’。”
要注重论坛成果转化
“‘代表论坛’不仅为代表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的平台,还给代表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在首期“代表论坛”上说,“代表可以就某一主题展开议论、阐述观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它不仅可以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内涵,而且可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
对于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来说,每一次论坛的闭幕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他们还十分注重代表在论坛上提出的意见建议。
论坛结束后,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观点、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将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以《代表论坛》剪辑的形式,提供给县委、县政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参考。同时,做好代表建议意见的督查反馈工作,确保论坛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的落实,抓好论坛成果的应用。
第一期论“强工业”论坛举行后,德清县政府积极采纳了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强工业”1188工程实施意见、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第二期论“新农村建设”论坛举行后,县政府根据代表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县新农村“一核两翼一带”重点区域建设,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并建立了林权交易平台,还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增收问题出台了有关政策;第三期论“加快现代化服务业”论坛举行后,县政府采纳代表建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区域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加大力度发展临杭物流业的政策。
此外,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将论坛上代表反映强烈或者集中的、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梳理,纳入年度专项监督计划,提交主任会议并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专项监督工作议题。
“五期下来,总体感觉效果不错。之前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多是视察等形式,说的机会不多。代表放不开、不敢提的现象很普遍。‘代表论坛’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载体。”潘剑民表示,这一形式将会继续下去,同时还要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让代表敢言,以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更好的平台。
一、大学生旅游和负责任旅游的概念及关系
(1)大学生旅游的现状及特点: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在校生规模不断壮大,因为其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大学生活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大学生在每天教室、食堂、宿舍的单一生活方式下更期望外出旅游,体验不一样的新鲜感受: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较轻的经济负担,具备外出旅游的必要条件,所以大学生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2)负责任旅游的概念:近年来负责任旅游逐渐被重视,对于这个论题的探究是由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的。对于负责任旅游的含义探讨和研究,张帆从不同的主体和角度出发,提出了规模说、方法说、伦理说、开发说和行为说五种解释。本文以大学生为主体,所以从游客的角度来解释负责任旅游。负责任旅游就是游客在旅行的各个阶段,始终以责任感为己任,遵守恰当的行为准则,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增加福祉,降低损毁的旅游活动。
负责任旅游网站认为“负责任旅游是游客旅行时,做出的环境友好、持续、符合伦理和尊重的选择,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该网站制定的负责任旅游守则明确表示“不支持特定的旅游企业,但鼓励游客对他们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所以负责任旅游更应该注重游客的理念转变,培养游客科学的旅游方式。
(3)大学生与负责任旅游的关系:大学生作为一个旅游群体,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最强,对社会有着强大的责任感,所以更容易接受负责任旅游,转变现有的旅游观念。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观点和行为更易说服周围的家人及朋友,所以大学生还可以作为负责任旅游的推广者,促进负责任旅游的宣传及发展。
稻草人旅行作为一个专注青年的旅游组织,其创始人就是热爱旅游的大学生,在其网站上关于负责任旅游提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对于我们而言,负责任的旅行态度都不可或缺。换言之,我们应当以一种心怀尊重,并能对旅行地居民、文化及环境有益的方式来旅行,这也是稻草人旅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会勇敢地探索新的道路。由此看来,负责任旅游已经被一部分青年接受并推广,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大学生可以和负责任旅游紧密融合。
二、大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行为准则
根据学者和旅游组织对负责任旅游行为作出的解释和制定的准则来看,负责任旅游者需要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环境非常敏感,旅游者需要顾及自己的行为影响,尽量采取那些避免对旅游目的地产生负面影响的活动,重视环境保护,尊重当地文化,旅游消费方式力争使当地社区和居民最大限度受益为准。
本文将以大学生旅游的各个阶段出发,结合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的三个维度来探讨大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行为准则。
(1)旅游前阶段:大学生在旅游前阶段,应遵守的原则是理性与保护,为旅行前做合理充分的准备,避免可能对旅游目的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出行时间上,应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可以在周末或无课的时间进行短途旅游,在寒暑假进行长途旅游。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应选择与自身旅游动机和特征相符合的旅游目的地,并且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组成一个小团体出行,自由度高,避免参与旅行社“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如果进行短途旅行,可以选择自行车等环保方式出行。在出行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充分收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俗、禁忌、饮食住宿、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对旅游花费做出预算,参与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旅游。
(2)旅游中阶段:大学生在旅游中,应遵循愉悦、理性、自律、节制、尊重、保护的原则,时刻保持对目的地文化和环境的敏感度,尊重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避免对当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在游玩时,要注重自身安全,遵守旅游景区规定,不擅自进入景点以外的未知区域,尊重目的地的风俗、禁忌,具有环保意识,保护动植物和文化遗产,深度体验目的地的文化差异,让自身体验到旅游带来的愉悦。在购物时,必须保持理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支付能力,避免旅游购物陷阱,尽可能购买当地企业的产品,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禁止购买珍惜野生动植物制品。在饮食方面,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品尝当地饮食,选择正规卫生的餐馆用餐,在用餐时,具有节约意识,保持宁静的用餐环境,不消费以珍稀动植物为原料的食品。在住宿时,选择与自身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正规住宿设施居住,青年旅社是大学生住宿的绝佳选择。入住后,爱护房间的设施,不影响他人休息,尊重酒店服务人员,避免故意浪费的行为,节约水电等资源。在娱乐方面,大学生必须注重自己的身份,参加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且娱乐活动以丰富知识为主,注重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旅游实施的阶段是大学生负责任旅游最重要的阶段,最能体现出大学生选择负责任旅游的优势所在,并且能够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带动负责任旅游的发展。
(3)旅游后阶段:在旅游结束后,并不代表负责任行为的结束,还应遵守分享、客观的原则。旅行后,应对这次旅游的过程做出总结,为下一次负责任旅游提供更加成熟的指导,并且把这种经验与他人分享,提升他人进行负责任旅游的动机。此外,要客观评价旅游企业及其服务人员,这关系到企业或人员的信誉或利益。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旅游者的一部分,改变旅游观念,选择负责任旅游,能够形成连锁效应,起到榜样作用,逐渐变革大众旅游的发展模式,改变中国粗放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不至于失去原始自然的旅游地及差异化的文化传统,保持住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做到负责任旅游,不仅仅会培养大众参加旅游时的责任感,还会延伸到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当然,大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行为准则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负责任旅游的内容及内涵会更加丰富。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使国内消费者受益,同时,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国外投资能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汇兑损失。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合同真正履行需要几天甚至一月时间,买方按合同付价,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外贸出口企业结汇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影响企业盈利。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品出口基本上是用结算方式,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使该行业出口企业普遍遇到很大困难,企业的利润空间基本上消失。
(2)对于国内采购企业,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国际上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3)出口成交难度加大且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较大的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成交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多数出口加工企业交货期一般在3-5个月,企业计价时要考虑到几个月以后的汇率水平,多数企业用6.6-6.7的水平计算,由于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且没有定价权,客户往往不能接受美元报价进行提价,订单因而转向越南等其他国家。
据南昌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进出口总值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江西省对外贸易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进口的大幅增长和多晶硅等少数出口产品的迅猛增长。
虽然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由少数出口产品带动的,在此次调研中,多数出口企业目前处于艰难境地,处于困难的企业整体出现以下几大特点:
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润空间小,人民币升值以后,其经营、生存压力较高附加值产品更大,有些甚至将无法继续出口。以纺织业为例,2007年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利润率有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9%,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4.49%,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的是做多亏多的境地。
相对而言,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有一定的定价权,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消化。
②原材料国内采购,出口采用美元结算的企业影响较大。
调研中,一家名为广盛电子的企业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很大,他们采用的模式是内购外销,也就是原材料国内采购,产品国外销售,2008年以来,仅汇兑损失就高达800万,而公司的年净利润也仅800万,汇兑损失完全挤占利润空间。相对而言,储科电子采取的是原材料进口,产品外销的模式,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几乎感觉不到人民币升值压力。
2江西省进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较为淡薄。在此次调研的众多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任何经济手段规避或管理汇率风险,仅仅把汇率风险归于政策性因素,仅有一家公司利用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2.2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承担外汇风险的能力,放开人民币汇率,未知的风险和冲击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2.3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导致企业没有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产品涨价又不被顾客接受,所受冲击比较大。
3对策建议
(1)原材料与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综合计算,由于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0%-30%,成为推动企业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2)国内外贸政策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国内被迫调整了外贸的出口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工业的出口予以限制,给企业制造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对纺织鞋帽、珠宝首饰、皮革、加工、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冲击较大,这些企业又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3)央行实施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央行严格限制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资金困难。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产品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有限升值对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出口产生严重打击。出口企业的艰难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考虑到上述几大因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应对策略的选择比较重要,政府积极地对外贸企业应进行该方面的引导。
①外贸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外汇市场,采用金融手段积极规避外汇风险。
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主动避险意识,并引导企业加大该方面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引进,使企业掌握汇率避险方法、工具,进行主动避险。
②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同时扩大内销,双管齐下。
长期以来,江西的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今年上半年则发生巨大变化,排名前三位的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额分别为6.8亿美元、3.8亿美元、3.5亿美元,东盟跃升为江西省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一现象也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下,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存在出口市场转换的趋势,这种转移也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省外贸的影响。同时,大多数出口企业在此刻都在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保存利润空间。
③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外贸企业提高应对能力的根本措施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高质量、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适当的时候,我国外贸企业更要大胆的走出去,减轻国内货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汇多元化。
外贸企业应该从自身效益出发,在出口结汇时,不要单盯美元一种外币。根据出口地区不同,经与外商协商,选择其它在国际市场流通且汇率稳定可靠的币种作为结汇外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全省各进出口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改变过去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高附加值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②鼓励原材料海外采购。人民币升值使原材料海外采购具有优势,由于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导致众多企业对原材料海外采购望而却步,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可以对外贸企业进行一定的进出口运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宗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温州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8,(8).
[2]唐立楠.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2008,(5).
[3]李源.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6).
[4]周勤.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职业教育.